观《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有感(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4:0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有感》。

第一篇:观《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有感

观《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有感

根据学校安排,周日晚上参加全体教师参加了传统道德文化系列讲座,学校邀了初中部刘安平老师,讲座主要围绕《孝经》,长大成人的标志及礼乐文明,对传统文化、孝道、感恩进行了逐一诠释。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古人对长大成人的理解。孔子在《孝经》中这样告诉我们,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古人认为一个人长大成人要经历成人礼、婚礼,还有一种内在的礼。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孝道”一直被历朝历代深深重视,甚至被奉为“国之根本”。孝,作为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千百年来规范着世世代代,贯彻于万户千家。应该说,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孝”是完全可以同社会道德融合的,值得广泛倡导,大力弘扬。

但是孝最终要落到礼上,没有礼的孝是空谈,礼时为大。从现代意义角度来看,“孝”所指的,其实是一种精神,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内心积极向上的动力;一种德行兼备的道德修养;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人本思想;一种目标明确的奋斗人生;一种对自己根的深深认可的历史感,并且对自己的根有一种强烈责任感的人生认识;一种对对自己有过恩情的人心怀感恩,并付诸行动的报答心。

古时孔子提倡“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当然还有前面所说的珍惜生命,扬名后世。但这毕竟是古代人的要求,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我认为应该有新的阐释:作为子女,我们对待父母要有最基本的孝敬之心,能在日常生活中爱护自己身体、不让他们担心的同时,也要关心父母的健康,在这基础上,我们还要胸怀大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一分力,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不辜负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的恩情。这便是对父母尽孝的最佳方式。

通过这次讲座,让我再一次受到关于“孝道”的心灵洗礼,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主动弘扬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更要时时刻刻重视对学生们“孝道”的培养,让“百善孝为先”的理念不断地传播下去,共同建造和谐、健康的社会。

第二篇:观(教育讲座》有感

观《教育讲座》有感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实验学校 姓名:艾芝兰 指导老师:李拥军

今天,我看了山东农科频道播出的一个节目,这个节目是由教育专家王金战老师为我们讲的,主要讲了学生怎么才能爱上学习,家长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并且,王金战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我听了之后,也联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我有一个同学,她在她班里的成绩一直上不去,并且她的妈妈还给她报了补习班,但是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后来我知道了她的成绩为什么一直上不去,原来是她妈妈在她做作业的时候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她爸爸也不会讲解题,就座在客厅看电视,而她呢,由于上课听不懂,但又不敢问,所以回到家里有很多题她都不明白,她只好随便写上一个数,要不就直接不做,时间一长,她对学习便没了兴趣,老师只要一讲课,她自己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想睡觉。她的爸爸妈妈跟我的爸爸妈妈比起来差远了,我觉着她的爸爸妈妈应该多陪陪她,而她自己对待学习也要认真。王金战老师在节目中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当然,这是对家长的要求。而我们学生也应该好好学习,不要像我的同学那样不敢提出问题,不敢积极发言。

王金战老师讲得非常有道理,我一定要奔着目标考入好大学,长大报答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的关爱。

第三篇:观视频讲座有感

观后感

单位组织观看了王树增先生的讲座--《解放战争》和李慎明先生的讲座--《苏联》,有幸聆听了两位先生的讲座,王树增和李慎明是知名文化学者,能听到的讲座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荣耀。大师讲座充满了激情和智慧,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历,借助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赋予深刻的文化意义,展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强大生命力量。王树增和李慎明先生,他们广征博引、谈古论今、肆意发挥的广阔空间。作为一个文史功底浅薄的人,随着先生的讲座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通过这次讲座,能够将曾经对中国革命价值观的松散了解用生命力的主题拎起来。当我再次面对中国革命价值观的主题,我的脑海中有穿越近代中国革命价值观进程图。这对于一个以祖国文化为骄傲、以自己对于祖国革命价值观的无知而羞愧的人,无疑是喜悦而激动的。

王树增和李慎明先生谈到历史学研究曾经太强调国家、政党兴亡史,正在向全民生态史转向。他也带着我们以全民生态史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历朝更迭,讲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区别时,带领我们看到共产党的大公无私,国民党的腐败。

讲座中,常常能感到先生对于中国革命价值观传承的骄傲和使命,对于当代人给予的期望,他总是在某些重要处停下强调“现在人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他说当代人要对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有信心,年轻人有旺盛的生命朝气,使者的身份也不是用知识的渊博作为评价标准,用真心去传承与创新是更重要的。是啊,也许不少人说年轻人价值观功底薄、阅历少,所以有些人逍遥的自我不在乎也不承担,有些人在反思与自醒中质疑着自己。

在关于21世纪中国价值观展望问题上,两位先生表达了信心和担忧。虽某些细微处我存有个人之想法,但是对于网络的鱼龙混杂,对于负面信息的夸大和煽动,我能体会到先生的担忧。在特定的年代,社会和时代也许就像钻石有诸多切面,作为个体的人,谁也无法说自己能看到每一个切面,及时一个切面都无法保证看到了全部。所以,能抓住把握人类道德和自热美好的根本与精髓者就是值得钦佩了。然而下一个问题会是,这根本与精髓又是什么,只能去悟吗?我相信是寻找与实现的过程。

中国价值观的最终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价值观有好有坏,既有积极的价值观也有消极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个博大的精深的概念,研究“价值观”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中国文明是非常值得骄傲的文明,我们应该秉承和发扬中国革命价值观的精髓,成就伟大的中华民族、坦荡的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华民族。我们主张发展核心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正确的价值观模式关系着世界发展的趋势、人类发展的趋势、国家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生活发展的趋势。

随着两位先生讲座的脉络,让我见识和领略了中国革命价值观的博大与精深,体味和感受了中国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正视和忧思了中国革命价值观的现状与未来,我由衷的为中国革命价值观而骄傲和自豪,为我们国家的强大与安宁赞叹,同时也深深的为大师的品格和精深而折服和敬佩。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认为应当做一个博爱的人、遵纪守法的人、有思想和深度的人、有进取创新精神的人,为开展今后的社区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炉东社区 曹刘清 2013年9月6日星期五

第四篇:观魏书生讲座有感

(一)用情感人,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感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情能使人产生一股无形的动力,从而彻底地改变一个人。例如 我班的戴斯奇同学好几次欺负小同学。于是我就对他进行家访,见到他父母,我没有直接把他在学校欺负同学的事告诉他父母,而是先表扬他进步大的事实,说他上课积极发言,作业比以前认真了许多。然后让他自己说说在学校表现出色和不足的地方,他见我没有说他不好的地方,就对我说:“老师,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于是,我就来个顺水推舟,问:“说说你那些地方做得不太对呢”?他看看我又看看父母,就把自己违反学校纪律打同学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他的父母。这时我协同家长教育他不能打小同学,希望他以后加以改正。

每个学生都有其长处和不足的地方,正如人们往往看不到优等生的缺点一样,也常常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只不过是我们会忽略优秀生的缺点,盯紧了后进生的缺点,后进生的缺点突出一点,使人不易看出他的优点,那么,就需要班主任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之树立自信心和前进的勇气。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易让人接近。只有想办法拉近了与之的心灵距离,建立平等关系,他才会打开心扉之门。

(二)色互换,互相沟通。聆听学生的心声也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聆听时要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分析学生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指导。同时也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心理换位,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因为“聆听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感的融洽。我班的翁晓杰同学平时纪律松散,学习成绩差,我曾正面教育,但他总是沉默抗拒。后来,我找他谈话,从家庭生活入手进行倾谈,原来,他父母工作很忙,只是经济上支持他读书,上下学接送也是出钱请人帮忙的,平时很少关心他,他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我在聆听他倾诉的同时,让他设身处地地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父母日夜操劳是为了什么?“如果他们不关心你,他们用不着干得这样辛苦?这种心理换位法,使他认识到错并非出在父母的身上,而是自己的认识有偏差。此次谈话对他触动很大,学习积极性高了,对班内活动也有了热情。其实,聆听学生的心声,就是让学生有说话和渲泄的机会,而班主任的及时指导和帮助,能使学生从困惑中解脱出来。

(三)设立目标,促进转化。设计正确、恰当的目标,能催人奋发,并自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我针对班级特点,设立了后进生转化目标:凡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操行评定都达到设置要求的、有进步的,我都在班上表扬他或打电话给他们的家长分享他成功的喜悦,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期末评选出”进步奖“,对达不到目

标要求的,我指导他分析原因,要求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我经常询问科任老师班里学生的情况,了解后进生在其它任科老师面前的表现,因为有的学生会”两面三刀“。后进生的”差“,一个是思想方面,纪律意识差,一个是学习方面,厌学情绪浓。两者都很难办。于是,在班会课上让他们说说你长大了做什么?为实现你的目标现在该怎样做?课后,再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帮他们辅导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有反复性,所以耐心和爱心就显得特别重要。

(四)教育无痕迹

魏老师的教育方法高明之处就在于教育无痕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行为得到矫正。他每天让学生们写命题日记,这些日记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如“谈学习是一种享受”谈了之

一、之二„„之一百,通过这样的日记连写,学生怎么能说学习不是一种享受呢?既然是一种享受,那么又有谁不去享受呢?又如一节题为《人生的境界》语文课上,在男生先读,还是女生先读的问题上,一位男生说,女士优先,这时魏老师却说,难道抗洪抢险,阻击歹徒,也女士优先吗?这就在很自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教育。

(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魏书生老师在教育后进生不断进步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魏老师刚接班的第一次作文课上,面对有些学生(都是各班的后进生)从来就没有写过作文,魏老师就读一篇文章,让学生记,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代替,拼音不会写的,用“0”代替,哪有学生连“0”都不会画的呢?就这样学生慢慢地学着写作文了。在我们的平时工作中,往往会犯这样的错,对学生要求太高,要求太高,学生达不到要求,就会索性不努力了。

以上是我学习魏老师教学思想的点滴体会,以后在不断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地向魏老师提倡的做法去靠拢,争取也能从中得到一点点成功和喜悦。最后我用前苏联教育家马柯连卡曾说的名言结束我的体会:”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

第五篇:观《 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有感

观《 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有感

为开阔艺术视野,摆脱专业局限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美院研究生部主任林逸鹏教授特地邀请到南京大学数学系罗亮生教授做客美院,罗教授 《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开启另一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挺有感触。

讲座开始的时候,林逸鹏教授对罗教授的学识赞许有加,通过两次讲座全程的讲解,我由衷的感受到罗教授的学识渊博,各个层面都有涉足,而林教授说这才是罗讲授学识的十分之一,心想哪天我也能侃侃而谈,无论天文地理,还是伦理家常,都能有所熟知该多好。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啊!由此开启我的读书计划!

此次讲座林教授真是用心良苦,林逸鹏教授对在座研究生就本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做了简单的介绍,林教授认为:理性的思维能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弱项,由此产生的问题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弊端,培养理性认识将是我们几代人不可或缺的任务,也应是超越专业、学科的重要思维训练。数学是科学的王冠,是理性的代表,有着极其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文科生艺术生相当欠缺,因此在这方面的培养至关重要。希望我们听讲后要勤于动脑,勤于思考,提高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亦有利于论文的写作。

对于这次讲座我有几点思考,就将我的思考和感悟梳理一下。

首先罗教授用数学的理性思维方式即概念、判断、推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脉络——儒学、易经、佛学梳理分析,而数学的理性思维方式多以逻辑思维呈现,所以先来了解一下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它是在对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内容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逻辑思维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中有了逻辑思维,就可以避免很多无知事件发生,我们也开始有意识的避免这种局面扩大化,有了思考和判断能力,开始学会改变,使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在生活中,逻辑思维能提高我们分析事物的思维水平以及准确表达我们的思想,也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满足服务社会和发展自我的需要,离开这些深层次的不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接触这些东西,在我们思考的同时,我们就在加深逻辑思维,用我们自己独有的方式学习着。我们会通过思考得出往什么方面发展是不对的结论,然后开始有意识的尽量避免这种局面扩大化,我们学会了逻辑,有了思考和判断能力,开始潜移默化的改变自身,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精彩。

学习上,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每推进一步都有充分依据的思维,它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因此,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要想具备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培养。

1、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需要雄厚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为每一步推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2、想象能力。因为逻辑思维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发挥想象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知识基础越坚实,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然并不意味着知识越多,想象力越丰富。需要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才能拓展自己的想象力。这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想象力的发展,而且逻辑推理依赖于严谨的语言表达和正确的书面表达。因此重视学生语言培养,尤其是数学语言和几何语言的培养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清楚了逻辑思维,对我们日后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能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也提高我们学习研究的步伐。

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即物质制度和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的儒、道、佛、墨、法、名等十家文化,尤以儒家、道家为主。

一定时期的思维方式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产物。中国今天所继承的传统思维方法主要是封建时代,很早以来,农业生产就是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血缘家族的长期存留和延续,使华夏中原地区统一氏族的较早形成,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孕育和形成的广大浓厚的土壤。以象形文字为主要制作手段,体现奴隶制度严格规范的“礼”,表现在先民们情感生活的“乐”上,这些古代人们思维活动的主要工具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既是古代思维方式初步形成的表现,同时又作为基本不变的因素,绵延于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规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发展的总的走向。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非常活跃,具有互补关系的儒、道两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理论基础,进而确立了传统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建立,导致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体化,从统一度、量、衡、文学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统一,导致了传统思想方式的一体化,随后几经演变,虽有佛学的交融,但以儒家为主体、儒道互补的思维模式却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到了宋明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宋明理学对传统思维方式作了理论的总结,从内容到形式,从原则到方法,被全面定型为一套系统程式。鸦片战争后,传统的思想、传统思维方式没能被动摇,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五四”运动后,才开始有了新的转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被一再积淀和不断强化的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极鲜明的特点。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都强调整体观念。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派主张把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治国平天下融为一体,而以内圣为外王之本。儒家认为,大学之道可表述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对由内圣到外王的途径的具体规定,把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治国平天下融为一体,而以内圣为外王之本,成为儒家普遍认同的理想诉求。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术高潮。著有九流十家,即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兵、农九流和小说家。故称九流十家,九流中,只有儒、道二流流传到后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他七流入汉之后便逐渐消失了。入汉之后,儒道有合流的趋势,儒家最大限度地吸取了道家的思想;儒家的许多概念都是从道家著作中转化而来的。

罗教授指出:儒学的意义在于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启迪和劝人向善。但是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其理论体系中逻辑混乱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造成的危害也是深远的:其一:抑制独立思维。中国人受“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影响达2000年之久,导致许多知识分子失去了独立思维的习惯,忘却了对所谓真理的论证。其二:抑制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人的前途与之挂钩,科学、艺术成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使得中国在现代文明中贡献甚少。易经中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筐,阴和阳内涵的不确定使得外延不确定,从而进而任意装进很多东西,是有对事物后天描述性,并无先天预见性。其五行原理则明显违反了逻辑思维中的矛盾率。佛教的理论体系亦是建立在缺乏逻辑大前提的基础之上。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中国传统思维要有科学对待态度,中国传统思维方法 不是一堆垃圾,也不全是宝贝,它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完善和发扬,而对它存在的不足要有 足够的自觉的认识,采取“扬弃”的态度。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形势,我们的确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研究和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倡导良好的思维品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民族能否在日趋激烈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下载观《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有感(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有感(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新教育讲座有感

    观新教育讲座有感 济宁十三中阴晓彤 今天有幸再次聆听有关新教育的讲座,对程红兵先生的教诲,自己觉得很有感触、同时也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记得还是在电厂代课的时候,我就很喜欢......

    观《创业教育讲座》有感

    10级软件工程八班 201031000818 潘毅成 观《创业教育讲座》有感 今晚观看了学校组织的《创业教育讲座》,感触比较深,受益匪浅。通过讲师接近一个小时的讲解,我对软件工程专业的......

    观一带一路讲座有感

    观一带一路讲座有感 2017、5、19 郭美英 深谋远虑习主席,主人、主事、主义真。 发展经济出奇兵,奇人、奇事、奇想法。 一带一路靓世界,世人、世事、世欢畅。 中巴友好传佳话,......

    观《安全教育讲座》有感(合集5篇)

    观《安全教育讲座》有感 七月七日晚上吃过饭,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就坐在了电视机旁,准备好了纸和笔,准备观看《安全教育讲座》。 《安全教育讲座》开始了,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个......

    观物理前沿讲座有感

    观物理前沿讲座有感 到了大四了,他家都在忙碌的准备考研或者准备找工作的同时,学院的老师连续几周为我们开了物理前沿专题讲座的报告,以及后来我自己又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物理......

    观高效课堂讲座有感

    观《高效课堂讲座》心得体会 泰来农场学校 王艳娟 寒假期间,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乐金才、崔其升、杜金山等老师的讲座《高效课堂》,我受益匪浅,对有效课堂有了更深的认......

    传统文化讲座

    我院开办传统文化伦理讲座 12月20日,我院开办了传统文化伦理讲座,由陈伟华老师主讲,历时90分钟,同 学们如沐春风,从中懂得自尊、自强、自立,学会重视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

    聆听《传统文化与教育》讲座有感

    聆听《传统文化与教育》讲座有感 浸润心灵,陶冶情操 王淑芳 有幸聆听北京四中徐博士关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的讲座,虽然短短的2个半小时,却点燃了我内心崇尚国学,传承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