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作文指导课心得体会
听张赛琴老师作文观摩课课心得体会
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丽丽 2017年4月28日
听张赛琴老师作文观摩课课心得体会 月26日,我有幸聆听了特技教师张赛琴老师举行的名家教学观摩课及培训活动。可谓受益匪浅,感慨颇深。“作文之本”就是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发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即兴练笔,如张老师这节课,有目的的设计了句段,看多媒体演示句段,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挚的感情用真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表达感受生活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我体会到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教师则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处,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组织写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张老师在课上有意让学生观察事物,观察出示的多媒体上的事物,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外貌、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观察,让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听说”与 “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张老师在讲座中说过: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在平时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基础如,字、词、句、段、篇以及修辞等方面写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达到“我口写我心”为作文积累素材。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但还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要给学生有效地引导,不断加强自身的语文修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自己成为一条涓涓细流,保证为孩子们提供鲜活的生活源泉。
第二篇:听作文指导课心得体会
听作文指导课心得体会
王什小学 王珍月 30日,我有幸聆听了新天学区在马均小学组织的教师侯建存等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可谓受益匪浅,感慨颇深。“作文之本”就是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1、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发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即兴练笔,如侯老师这节课,有目的的设计了句段,看多媒体演示句段,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挚的感情用真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表达感受生活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我体会到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教师则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处,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2、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组织写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
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侯老师在课上有意让学生观察事物,观察出示的多媒体上的事物,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外貌、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观察,让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3、“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侯老师在讲座中说过: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在平时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基础如,字、词、句、段、篇以及修辞等方面写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达到“我口写我心”为作文积累素材。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但还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要给学生有效地引导,不断加强自身的语文修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自己成为一条涓涓细流,保证为孩子们提供鲜活的生活源泉。
2013.10.30
第三篇:听作文指导课心得体会
小 学 语 文习作 指 导
听课心得体会
陈官小学
杨晓兰
临安镇中心校针对小学语文习作中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写,写后难评”的这个难题,组织全镇语文教师学习由教育局胡晓芳老师主讲的作文教学指导课。我有幸聆听了胡老师实实在在的语文习作指导课,让我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了更深了解。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习作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孩子在习作时,费尽心思写出来的作文,读来时却如淡而无味的白开水,或内容平淡,或空话连篇,或千篇一律。但是同学之间,私底下或许是对某人的不满,或许是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或许是玩了有趣的游戏而回味无穷……孩子们在交流时常常是神采飞扬、妙语连珠,而这才是他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语言,是有“生命的语言”。
那么,为什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学生还是不能把真话写出来呢?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还存在这样三方面的问题: 1.习作教学模式固定 束缚学生了的思维
教师的指导往往采用“布置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僵化的模式,使得学生的整个习作活动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完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习作课上,大多数的学生,眉头紧锁,挠头、咬笔尖,冥思苦想,学生望题兴叹,不知从何写起,常常胡编乱造。2.习作训练时间固定 局限在作文课上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习惯在40分钟的课堂上完成,试图通过课堂上知识的讲解、范文的引导,一味地强调文法主题、修辞详略,导致本来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孩子,不敢写真实情感。如在写人物的习作中,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特点时,很多孩子都会举出“扶盲人过马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例子来突出助人为乐的品质;写父母的爱时,则大量出现“雨中送伞”“生病上医院”的例子。孩子们“处心积虑”写出的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假习作。3.习作要求过高 目标不明确
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的过程,没有必要搞得特别复杂。可我们的教师往往因为怕学生写不具体,写不精彩,而自己去辛辛苦苦去找范文,花费大量时间认真做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围绕主题,如何根据题目要求来选材,布局谋篇,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本以为这样学生就能下笔有神,言之有物。殊不知,正是由于要求过高、限制过多、指导过细,致使学生不能自主表达。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完全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中、高段的习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一定的梯度性,然而,我们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在习作教学中有“拔高”现象。尤其是在学生初次接触习作时,人为地夸大了写作的难度,导致学生怕习作,从而失去了习作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所写作文内容单一,题材单调,语言呆板,套话连篇。
那么,怎么才能改变这些不良状态,让学生在习作中开始写真话呢?我在此次听课活动中发现几点宝贵经验,相信在习作教学指导课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把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我们的教学中来,相信他们一定有话想说。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作文是交流,是以文字为符号的人与人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是情感表达的需要,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真实的交流场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流中去,激发他们有话想说、有事想叙、有情想抒的欲望,把习作变为学生生活的再现、思想的再现和情感的再现。
二、鼓励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文离不开想象,离开想象的作文,犹如离开了灵魂的肉体。
三、形式多样
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在课堂这个环境,还要考虑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情,兴趣等方面的需求。现行的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后面基本上安排一次作文练习,这给教师提供了一定的的方便,但也有缺点:形式固定单一,比较空泛,过多强调作文的程式和字数。因此,我们的习教学作应该形式多样,让学生自由挥洒,写出童真童趣,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贴近生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现实生活是习作教学的源头,教师要抓准时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吐为快时,将强烈的表达欲望变为习作指导。
五、多元评改
尽管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一,但每篇作文都浸透着他们的心血,教师应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用多元化的评改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获得评价的机会,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师生共同的参与中,也是教给孩子们习作评价的方法。
总之,我们的习作教学只有关注了学生的兴趣,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们才能听见真实的,生动的,活泼的生命言语。同时也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我个人的语文习作教学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2014.10.30
第四篇: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
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
哨冲中心小学 孙桂林
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第十次活动在东风小学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六位名师的习作指导课。可谓受益匪浅,感慨颇深。“作文之本”就是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1、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发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即兴练笔,如普雁老师、周媛老师、高学文老师、张如卉老师,他们的这几节课,都有目的的设计了句段,看多媒体演示句段,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挚的感情用真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表达感受生活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我体会到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教师则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处,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2、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组织写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许黎老师在课上有意让学生观察上课的老师,观察出示的多媒体上的事物,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外貌、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观察,让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3、“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的领衔人张海萍老师在讲座中说过: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在平时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基础如,字、词、句、段、篇以及修辞等方面写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达到“我口写我心”为作文积累素材。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但还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要给学生有效地引导,不断加强自身的语文修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自己成为一条涓涓细流,保证为孩子们提供鲜活的生活源泉。
第五篇: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
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精选多篇)
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
哨冲中心小学 孙桂林
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第十次活动在东风小学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六位名师的习作指导课。可谓受益匪浅,感慨颇深。“作文之本”就是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1、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
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发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即兴练笔,如普雁老师、周媛老师、高学文老师、张如卉老师,他们的这几节课,都有目的的设计了句段,看多媒体演示句段,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挚的感情用真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表达感受生活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我体会到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教师则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处,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2、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
有组织写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许黎老师在课上有意让学生观察上课的老师,观察出示的多媒体上的事物,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外貌、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观察,让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3、“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的领衔人张海萍老师在讲座中说过: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在平时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基础如,字、词、句、段、篇以及修辞等方面写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达到“我口写我心”为作文积累素材。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学
生不会无话可说,但还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要给学生有效地引导,不断加强自身的语文修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自己成为一条涓涓细流,保证为孩子们提供鲜活的生活源泉。
听作文指导课心得体会
王什小学 王珍 月 30日,我有幸聆听了新天学区在马均小学组织的教师侯建存等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可谓受益匪浅,感慨颇深。“作文之本”就是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1、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发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即兴练笔,如侯老师这节课,有目的的设计了句段,看多媒体演示句段,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挚的感情用真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表达感受生活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我体会到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教师则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处,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2、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
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组织写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
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侯老师在课上有意让学生观察事物,观察出示的多媒体上的事物,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外貌、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观察,让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3、“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侯老师在讲座中说过: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在平时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基础如,字、词、句、段、篇以及修辞等方
面写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达到“我口写我心”为作文积累素材。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但还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要给学生有效地引导,不断加强自身的语文修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自己成为一条涓涓细流,保证为孩子们提供鲜活的生活源泉。
2014.10.30
一场感官的盛宴
—听于永正老师作文课及讲座心得
昨天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和一场精彩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呀!一位古稀老人对学生的爱,对教学的执着追求,令人难忘!他幽默风趣,亲切和蔼的教态深深打动了我。
首先是于老师的《珊瑚》作文课。
于老师想让大家写西沙群岛的珊瑚,把讲解珊瑚的写法蕴含在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描写鱼多、鱼美的片段里,由作者怎样写鱼引出了写作的方法----先总说再分。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生动的,其中运用了实写、比喻、夸张等写作方法,这便是有效的指导。在让学生观察珊瑚时,于老师展示出了一张张精心搜集的珊瑚图片,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次,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说,多说印象才能深刻!面对那么美丽的珊瑚图片,学生表达的感情油然而生。这就抓住了写作最重要的要素,兴趣!再次就是于老师在点评学生作文的时候,于老师都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每当学生读到优美的句子,或者独特的句子的时候,于老师一定会及时喊停,不仅进行点评,告诉学生好,好在哪儿,用了什么修辞,还是用了哪个词语,而且还会让学生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给每个孩子激励。对于学生文中不恰当的词语,于老师也会及
时给学生指出来,让学生当时就运用到作文中。他总是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要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习作。他的幽默、宽容,舒缓了学生对作文的紧张心境;他渊博的学识和细致的指导降低了学生的为难情绪。于老师特别重视搭建习作交流、欣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展示着自我,超越着自我,他们不仅感受到了作文的乐趣,更体味到了成长的快乐。
听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我自惭形秽,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人
家名师知识广博,让学生欣赏佩服,学生听课也饶有兴趣。而自己只是就课本讲课本,不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学习自然而然地有他的局限性,不想着去探究,导致课堂教学不生动。我深深地体会到,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教师的我来说,应强化,并落实到行动,服务于课堂,提升自己,提高自己作文教学水平。
接下来还聆听了于老师的一场精
彩的报告,也是关于作文教学的,于老师强调作文教学,要有目标意识和落实意识。语文,重点要在字词句篇上下功夫,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不是分析文章内容。“每一篇文章都在教写作,就看会教不会教。”教师做个“明师”。明明白白地教。这句话发人深省。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非常清楚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要努力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握教材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在落实中下对功夫,即“教对了”;在教学实践中,着力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教会了”。
于老师在报告中还详细告诉我们,在他的教学中,都为学生提供哪些方面的素材,于老师讲到一个例子:那盆在门卫师傅那里偶尔看到的六月雪,通过对那盆花外型的吸引,门卫师傅让他猜花名。想到了课堂,于是临时改变教学,在课堂上教学作文课。也是先让学生看像什么,猜出名字,再给学生写作的指导,不仅要写花、叶、造型,还要写感受。感受应该是这篇习作的灵魂,写出来感受,整篇习作就灵动了许多。
聆听于老师的教学和报告,我深深的感受到一个有着几十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学的爱,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语文教师要为之终生奋斗浓厚的语文素养和积淀。这将是我为之努力的!
听作文指导课体会
王营小学杜红雨
在四小听了三节作文课,又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体会颇深。现做体会如下:
一、靠抄录剪贴丰富库存,注材料之活水
记录在册,剪贴保存。俗话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二、靠“联想”,打开思路,挖掘思维的活水
联想在学生作文构思中起着重要
作用,决不可忽视。联想有相关联想、种属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相关联想
所谓“相关”,是指一种实际上的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多种多样的,如字面上、时间上、空间上、物与人、人与事的相关等等。
相似联想
种属联想是同类事物间的联想,它的基础是事物性质的相同;而相似联想是本质不同的事物间的联想,它的基础是事物间的“相似”。
相反联想
相反联想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由事物想到性质、意义相反的事物,如由改革开放想到闭关自守,由战士的伟大想到“苍蝇”的卑劣,由今天的光明想到过去的黑暗等等。另一种情况是指方向相反的联想,如由国内想到国外,由下级想到上级,由外部想到内部等等。
三、靠“文学手法”打开文路,打通“文采”的活水
单单在描写方面,就有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细节描写,感情衬托,在描写一个场面时若能运用上这些手法,就一定能宕开写作的思路,不愁无话可说。
四、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五、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
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
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
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听马月红老师《一次特殊的考试》作文指导课的心得
12月11日下午,我有幸在行文学校听了龙岗丰丽学校马月红老师的一节《一次特殊的考试》作文指导课,收获很大,感悟很深。
一、马老师设计新颖、到位,在备课上下了不少功夫,重视了学生的学法指导,如:“内心独白法”,“推前向后法”,逐段地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写作思路清晰、容易掌握写法,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二、马老师的课堂指导也十分到
位。课堂开始出示字幕:一次特殊的考试、龙岗学校丰丽学校马月红、2014.12.11,然后指导学生把字幕上的内容倒过来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分别指名学生说然后进行了评比。再让学生把其写下来作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哇!我觉得太有才了,太有创意了。接着,屏幕出现《考试要求》,并让学生读、记、写、说,让学生写下来作为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师发下真实的试卷让学生做,还在屏幕上出现五分钟倒计时时钟,学生一筹莫展,考试时间结束了,没有学生能做对一道题,这时,请学生说说考试时的心情,所以学生有话可说,他们一个个都叫苦连天。这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心理活动的描写,确实构思巧妙,学生有亲身经历就写得真实。又让学生把考试时的困惑或感言写出来作为文章的第三自然段,马老师的做法真是独具匠心。
三是指导学生给文章结尾和拟题,也是得心应手,恰如其分。
本节课从设计到课堂施教都让我感到好新颖、好奇葩,是一节难得的课。希望下次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假如音响效果好的话,那就锦上添花了,课堂气氛也很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