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工作要以人为本——观看三十六策体会
农村工作要以人为本
——观看《兴村三十六策》心得体会
平利县老县镇老县村书记助理 杨鹤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号召提出后,各地的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着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快建设步伐,为早日实现这一美好蓝图而努力。建设新农村,目的是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破解制约发展瓶颈,成为当前广大农村干部亟需掌握的技能。
系列片《兴村三十六策》用三十六个短片介绍三十六个农村基层探索的兴村之道,以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典型的事例,讲述了如何兴村富民、建设和谐农村的途径和办法,为农村工作者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下面,结合村里实际谈谈自己观看后的几点体会。
一、真心面对群众,牢记人民第一。
农村工作繁而杂,每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时刻谨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以一颗赤子之心真诚对待群众,真心面对群众,牢记人民第一,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才能让群众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农村工作的第一位。
人民第一,首先要求在工作中体现民主,尊重群众意愿。
果;
(三)健全公开制度。让村务公开化、透明化,村里实行村务公开,及时公开当前的工作内容和财务情况“给群众一个明白”。通过村务公开,让群众对村干部放心,改善干群关系。
三、运用典型模范,以点带面。
“榜样的是无穷的”。人们对形象化的、具体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远大于对抽象的、概括的事物,农民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对典型的树立宣传、示范引导,通过典型示范来引导农民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当他们亲眼看到典型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亲身感受到典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时,就会积极主动地看着学、跟着干。
这说明今后,村里在发展一项可以增加群众收入的产业时,可以首先要选择一些眼界开阔、思想开放的人进行试点;然后对他们的成功进行广泛宣传,对他们的经验进行推广,树立典型,引导群众积极主动效仿学习,带动产业发展。
不论用怎样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工作,最终必须统一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上来。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只有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中心,时刻倾听农民的呼声,充分理解农民的难处,真心体谅农民的苦衷,处处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才能不断汇聚加快发展的合力,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充分发
第二篇:以人为本.体会
以人为本,究竟应该以谁为本
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所有从事企业工作人员的共识。可是再往深一点想,企业究竟应该以谁为本,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就很值得研究了。最近听清华大学远程教育课,吴维库博士讲了以人为本其真正内涵就是以价值观为本。听后深受启发,为此想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博友共享。
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就是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思想体系,用来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所必须遵守的规则。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规则,不同的价值观。
让我们把它放大一点看,在中国共产党内,所有的新旧党章中,都规定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或者叫做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共产党人带领全国的老百姓,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从战争到和平再到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旗帜的作用世人谁也不会怀疑。在当代中国,自1978年起,“改革开放”又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又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3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真正站到了世界民族之林之中,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了。高举这样的旗帜,100年也不能动摇。正如作家吉姆.柯林斯认为的那样,真正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恪守100年不变,不管外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哪怕是因为恪守这些价值观而失去了许多利益,甚至受到惩罚”。
在企业,究竟应该以谁为本。我们可以先把人员客观分类。一个企业的人群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有能力,但不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
第二类:有能力,而且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
第三类:无能力,也不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
第四类:无能力,但是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
从以上人员分类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应该坚持以谁为本了。对有能力,不相信、不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是可以利用的人,但是他不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有时他会出难题,有时也会捅娄子,对这样的人,在使用的同时,一定要对他进行必要的监督、改造,使他提高对本单位价值观的认识和认同感;
对有能力,也相信、认同本单位价值观的人,要放手使用。这些人是企业的骨干,是企业的栋梁,要给他们职务,给他们权利,给他们资源,放手让他们去工作;
对无能力,不相信、不认同本单位价值观的人,理所当然地应该让他出局。这样的人在企业很少,但是他们的能量不可低估,搞不好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财富,相反有可能会带来麻烦。这样的人在私营企业好处理,在国有企业处理这些人会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处理呢?降职、降薪、降奖金,就是要他出局的有效办法,以便于人家去找他能够认同的价值观的新单位去;
对无能力,却相信、认同本单位价值观的人,要使用加培养,在使用中提高他们的素质。对那些忠心耿耿、为企业建设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尽管现在跟不上企业发展的形势了,也不能一脚踢出,要合理的发挥他们的余热。有的单位就任命老领导任副董事长,任务就是陪上级领导吃
饭,有的干脆让他们当顾问,在办公楼的最高层给他们一个办公室,任务就是喝茶、看报纸。
分析到这里,以谁为本就很清楚了,那就是要以有能力、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和能力不足,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为本;努力争取有能力,暂时不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
企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企业。企业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契约方式而组成的经济组织。
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加上价值观理论,又可以定义为:企业是价值观认同并且有一定能力的人聚集到一起,并且为实现各方价值而经营的平台。
这样说来,企业就是一个平台。要来这个平台,是有条件的,价值观认同的,有一定能力的才能来。
柯林斯认为,成就卓越公司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合适的人,然后再干合适的事情。在柯林斯看来,如果是从“选人”,而不是“做事”开始的话,那么企业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反过来说,如果选的不是合适的人,无论你的战略如何正确都没有用处,你还是不可能拥有最卓越的公司。柯林斯的观点就是:要办好一个企业,选择志同道合的人是最重要的。
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固然重要,但人的素质是有区别的。按照柯林斯理论的延伸,他发现了“第五级经理人”(一至四级是什么这里不探讨)。他认为,第五级经理人是个人的谦逊品质与职业化的职业意志相结合的一个典范,他们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著,谦逊而无畏。柯林斯从另一个角
度强调了人的素质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如果明确了以人为本,以谁为本,找到了素质高并且志同道合的人,这些人一定会制定出一套以价值观为取向的完美的工作流程,那么这个公司必然形成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坚定不移地执行这套完美的流程,并且让公司的每一位领导、每一个员工都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这个公司一定会成由一般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2008.12.1)
注:(美)吉姆·柯林斯是《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的 作者
第三篇:农村工作几点体会
几点体会
一是要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工作技巧。个别群众爱钻牛角尖,爱出刁难,也有一些群众在外务工,接受了一些新观念和新知识,对做工作的同志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因此只有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
二是要有强烈的为民的责任心。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密切联系群众,认真了解群众愿望,真诚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拥护我们、才会支持我们,我们的工作也才能顺利开展。
三是要有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宽容心。群众的素质参差不齐,所处的角度也有所区别,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都会有差别,不能忽视他们的声音,而要谦虚谨慎,勇于拜群众为师、甘做小学生,尊重群众意见,善于从众说纷纭中发现合理的成分,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四是要有不徇私情的公正心。“己身正,不令亦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群众最信服处事公道的人。在执行政策中,要一碗水端平,不能优亲厚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群众才会认可和接受。
第四篇: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要坚持深入群众、集中民智,多倾听基层声音,多一点解决问题,少一点解释问题;要坚持体察民情、改善民生,多办为群众解决问题、老百姓感受到的实事;要坚持廉洁奉公、顺应民意,任何时刻不能放松廉政建设,特别在换届过程中要严肃纪律、风清气正。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前一段时间,我市集中开展了系列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主题教育,同时结合工作安排,先后组织开展“解决问题月”、重大课题调研、“七一”走访慰问和干部下基层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杨善洲同志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他的事迹撼动了我的心灵。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牢记一句话:“监管不到位”就是犯罪。因为,药品、医疗器械它直接关系到大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公共健康问题上冒风险,就是草菅人命。为使命而工作,坚持公众健康第一,应该成为药监人一个响亮的口号。我们的责任感减弱一份,就会使公众健康利益受到的损害有十份,党和政府把守护公众健康的重任交给了我们,我们就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懈怠。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建立在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之上。只有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把老百姓的事
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才有可能怀有深深地同情感,才会把他人的幸福作为自己幸福的必备条件,才会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在狸桥我走访了近200户人家,多为低保户、五保户、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和一般群众。他们的家庭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随着与每一户交流的不断深入,对我教育就越来越大,感触也就越来越多,我真切地感受到:如果要在情感上与当事人有某一程度的对应和调和,首先必须尽可能努力把自己置于当事人的情境中,用心体会当事人可能感受到的每一个苦恼的细节;其次要把当事人的处境当作是自己的处境,努力使自己进行处境转换的想象工作。只有这样,被走访群众才会真正在情感上接受你,信任你,才会和你说真话,说心里话,说实话,你也才能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你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利为民所谋。
第五篇:创新要以人为本
创新要以人为本
2012年6月12日
翻译:李绮斌
2012年6月12日,哥本哈根,丹麦高等教育部部长莫滕(Morten Østergaard)在“人文研究、教育的创新和创造力”会议上演讲。
大家好:
欢迎大家,因为你们的到来,今天的会议气氛格外热烈。在人文研究和教育领域,创新和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只有一个简单解决方法的问题是几乎不存在的,因此,当我们寻求问题的答案时,应当尽力深层次地了解问题本身和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因素,而人文主义在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在巨大的压力下解决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健康问题,并完善福利体系,单纯依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要探讨解决方法,应对社会挑战,需要运用社会科学、人文知识去关爱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应当知道在这个社会生存和生活的法则。如果不了解人类的自然行为和社会行为,便无法解决健康问题。
举个例子,健康专家可以为病人提供建议和治疗方案,而要想使病人痊愈,首先要保证病人有配合治疗的意愿和能力,否则最好的药物也不起作用。这就是意愿的力量。
福利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有在充分考虑民众需求的情况下,福利才能发挥作用,否则便形同虚设。
同样,如果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下风,不能理解用户的需求,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就会失去创造效益的机会。所以,如果一个工程师能够同人文科学的研究生合作进行智能电话的研发,将会得到可观的收益。
在座的各位都是日常生活中观察、分析和行动的专家。我们都清楚,工程师要做的是为技术本身提供保证,而人文科学能够保证每一个人、任何人都会使用这项技术。
创新要以人为本,这是丹麦的发展原则,过去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我们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以功能、审美和人文的方式发展我们的技术,解决各种问题。
〃国家创新战略
挑战推动创新的发展,这正是我们发展的机遇。因此,当前丹麦面临的挑战就是未来解决方法的一部分。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关键,正因如此,我们在三月就开始制定联合创新战略。我们要加强国家创新能力,把工作重心放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所谓更强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提高每个劳动者和每个公司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这需要多方合作、优先发展。
我们希望,在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架起一座合作的桥梁,在研究、开发、教育和创新领域缩短从公共投资到开发就业的链条。
这需要构建起全球性的创新网络,通过大学、知识机构、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合作来实现。我们需要踏平公私部门之间的障碍,使私营部门成为公共部门的一种资源——反之亦然。
丹麦要在国际创新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发言权,就必须建立牢靠的合作伙伴关系。有针对性的创新并不等同于研究和经济政策的领域限制和规范限制。相反的,创新战略是对当前框架和思维方式的解放。
跨学科的问题需要用跨学科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方法来解决。我们要继续发扬独立研究的传统优势,同时,政府也要提供必需的经费,对独立研究进行支持。把工作重点从微观研究转移到实际应用中来,因为对于创新而言,纸上谈兵是不现实的。
我们必须承认,丹麦在创新方面具备独特的潜力。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到解决方案的发展和实施,用户参与无处不在。在研究解决方法,应对全球挑战,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要时刻牢记丹麦的这种优势。
〃创新人文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们身体里的创业基因原本十分强大。然而可惜的是,教育体制束缚了他们创业的欲望。而现在,我们要改变这一切。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各种报告和理论知识。他们更需要接触现实世界。他们需要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融入到产品、服务和新的运营方式中去。这就需要国有企业
和私营企业以及教育部门进行合作。同时,教育部门还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工具,给他们体验创新和锻炼创造思维的机会。
近些年来,人文学科制定了战略性的目标,把确保教育方式和课程设计符合现代劳动市场要求作为工作重点。比如,在人文学科的课程设计上,已经实施了很多改革,体现了教育的多学科性、创新性、创业性、业务合作性和就业性。
这种发展形式是积极的、重要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文学科潜力巨大。
今天的劳动力市场具有明显的知识依赖性,这种市场最需要的是具有较强分析能力,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方法的人文技术性人才。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文学科毕业生需求的变化印证了这一点:
1980年,只有3.5%的人文学科毕业生能够在出口公司中找
到工作。
2007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8%。今天,40%的人文学科毕业生能够在私营部门找到工作。
〃“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科研和创新计划和人文主义
创新不仅仅是丹麦的发展规划,两个星期前,欧盟研究和创新部部长们确定了“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科研和创
新计划的第一个重要规划,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倡议,经费预计达到6兆克朗。
“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科研和创新计划是一个标志,是通过应对全球性社会挑战而对战略研究进行反思的标志。可喜的是,在计划的制订过程中,社会学家和人文学者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应对社会挑战需要应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发展要依靠社会学家和人文学者提供新的现实方法和解决方案来实现。
因此,在得知委员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跨学科发展时,我的喜悦之情无法表述。
现在,丹麦已经得到了2.34%的规划任务,如果能够在整个“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科研和创新计划中占有同样的任务比重,丹麦平均每年将会从欧盟得到20亿克朗的研究和创新经费。
利用这些经费,有必要开展人文学科的竞争,因为人文学科的发展本身就是创新的一部分。
〃人文主义与工程在这令人激动的会议上,我郑重地对奥尔堡大学、南丹麦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的人文学院表示感谢,他们是本次会议的组织者和主办者。同时,我非常希望本次会议的讨论结果能够尽快地投入应用,推动国家的创新战略的实施。
上周,我参加了“创新工程师”创新会议,并发表了演讲。参加人员大都是工程师和自然科学研究生,会议十分有趣。的确,工程师的工作就是制造新产品,进行创新。但我总觉得会议上缺了点什么。我认为,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也应该参加那次会议。
也许下一次,各路的专家一同参会,用跨学科的方法解决跨学科的问题,将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情:
书呆子遇到了生物工程师 电子专业的书呆子遇到了民族学家 食品科学工程师遇到了哲学家
最后,我再次强调,创新需要以人为本,这是永恒的主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