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享一篇提高孩子写作能力的心得体会
提到写作,想比很多人都会头疼,一篇作文短短的几百字,怎么就写不出来,勉强凑够了字数,内容又太空洞,没有感情,最后的得分还是低的可怜。学生害怕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不少老师的教学模式古板苛刻,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的活泼性格,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导致每次学生看见作文都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破罐子破摔。
在作文写作这一方面,怎么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们对它产生兴趣呢?华真大语文的老师们是怎么让学生的作文分数提高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们产生兴趣就得找到学生的喜好,这样他们才会更容易接受。只有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创造中来,才会凭借自己想象的翅膀,把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通过思考,进行有意选择,写出精彩文章。那么学生的文章就是抒发灵性,是个体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文章的内容就是个体的生活经验、心理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心积蓄的自然宣示,写作就成了个体情感的需要和表达的需要。
当前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喜欢写作文,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势必要我们教师思考如何去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有倾诉的欲望,只不过好比矿石,没有被挖掘采集出来。大多数的学生对老师有种天生的敬畏,而学校教育也没能给师生足够的交谈时间,不是忙于上课,就是忙于改作。所以有话一般都不敢或没空闲当面与老师交流、讨论。写作是以文字的方式对和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在小学阶段,千万不要刻意要求她表达什么主题思想、高尚情操。所谓文以载道,那是以后的事情。素质低的语文老师往往会过早着眼于主题思想、高尚情操什么的,但老师的评价实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乐意写。
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意思表达不清,用词不准确的问题,而且存在不会用书面语表达感情的问题,方言用的过多,使人读了不明白。小学阶段重在叙述、重在词句,能够把事物交代清楚,用上几个词语,就很不错了。指导她在把事物叙述清楚,没有错别字的基础上多用几个好词语。要让她学会词语搬家,语文课文里学的词语干什么?要明确告诉她学了就是在作文中用的。家长要留意孩子语文教材里的词语,在孩子写作文时提醒她用上几个合适的。久而久之,她就会形成习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可以提供词语,然后让她串成话。比如说描述下雨,家长可以提供“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等词语,让她串进去。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驾驭词汇的准确度相应提高了。
学生作文互改互评是很受欢迎的。学生在写作文前先要把列好的作文提纲、中心思想抄写在前面,抄完后写上自己对作文的评价。作文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互改,要求学生把作文中的错别字、用得不恰当的词语、病句等划出来进行修改,然后根据自己的看法写上评语,最后注上批改人的名字,以便作者与批改人之间进行交流。学生批改完作文后老师再进行批改。自评互改方法的实施,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
作文的讲评是有效方法。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是非常关心的,他们想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如何。由于学生对空洞、抽象、概念化的评语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发下作文根本不关心评语,只关注一下得分情况,所以在讲评课上,华真大语文的老师对作文中的优点给予及时鼓励,对成功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同时要求学生讨论发言,指出成功和不足之处,然后再作详细点评,从字、词、句、段、篇到结构、选材等都给学生明确指出,哪些地方写的成功,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还不够。通过讲评,能让学生找出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千万要鼓励多写,也要避免过少。因为小学阶段还不是写精、写短的时候,也不是要求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时候。孩子作文写得很长,就要大大表扬,罗罗嗦嗦也没有关系。为什么要鼓励呢?因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作文的一个通病就是:无话可说。小时候不练习写长,长大后连短也是写不好的。也就是说,长是短的基础,先练写长,后练写短。小学、初中阶段必须练习写长,高中、大学阶段才可练习写短。
写作就是一个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没有华丽的辞藻,也可以把日常生活说的有声有色,人情味十足。找到写作的方法,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的方式放飞自己的大脑,给自己建造一个空中楼阁,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第二篇:如何提高孩子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跟口头语言的原理是差不多的。我们知道,孩子说话会有沉默期,写作能力也有沉默期。
沉默期的孩子其实也在不停息的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最近心理学界有个热门词汇“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就是说的这种现象。内隐学习对应的是外显学习,外显学习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师傅教徒弟,你一句我一句这样。或者给一道题目,想办法做出来。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婴幼儿学语言是最典型的内隐学习。其实这种现象古人也意识到了。古人说“厚积薄发”,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可以看做内隐学习的一种表达。就写作能力而言,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是很大程度来自内隐学习的。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曾经就写作能力做过很严谨的调查,他发现,建立在大量的,有兴趣基础上的阅读(也包括听读),对于提升作文能力最有帮助。首先要保证量,也就是厚积,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没法薄发的。这个积累过程可能就是沉默期的由来。同时要有兴趣。兴趣不仅仅是好玩,有趣,更重要的是能保证这种阅读是可理解性输入。因为没有人能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感兴趣,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肯定是自己的能力能够很好驾驭的。用兴趣这个指标,可以保证孩子自主选择那些保证他能可理解性输入的内容。这比老师或者家长随便扔给他一本书要强得多。为了保证可理解性输入的效果,克拉申又提出了窄读(narrow reading)的概念。就是阅读的题材要相对集中,比如围绕一个作家来读,围绕某个系列读,这样就不会遇到很多生词或者减少因不熟悉背景而造成的理解困难。很多家长由于缺乏这些教育常识,往往发现孩子作文能力不佳就到社会上寻找作文辅导班来帮助。大多辅导班只追求短期效应,教给孩子一些糊弄老师的方法。糊弄老师,实际上就是糊弄自己。正确的做法是,孩子的作文写不好,不要着急。相信孩子仍处于沉默期。与此同时,让孩子加大阅读量,听读量(听读就是听广播,评书,故事,小说,广义上也包括看语言类的电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卡通片虽然也让孩子感兴趣。不过要看是不是有丰富语言与故事的。如果多是动作与打斗,对语言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玩电子游戏,则更多是刺激孩子的原始能力脑区:如攻击与防御,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提升不大。甚至有种说法,过于沉迷游戏会造成认知能力的下降(也就是智商降低)。现在孩子写作文越来越早。应该说,多练笔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可以巩固现有的成果,也可以帮助家长评价目前孩子所处的水平。但是,不要以多写作来代替阅读。更不要因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加大写作量,这样做是不会提升作文水平的,只能原地踏步。写作练习要适度,输入量要加大。而且,孩子写作的每篇作文都要存档。让孩子形成作品意识,系统意识,创作意识。这种归档的方法,甚至打印成册的做法,能够帮孩子树立一种成就感。因为家长重视他的劳动成果。不仅仅孩子,成人也是如此,比如大家给我投票后,我的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因为感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重视。在国外,写作文还承载着一些“学术”功能。比如实验报告,讨论提纲,调查报告,小论文等等。这个过程,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素材搜集能力。有时候,这个搜集材料的过程比作文的结果更加锻炼人。我的沉默期比较久,一直到小学
四年级开始才写了一些小日记。一共坚持了一周,水平还不如现在许多一年级的孩子。但是到了五年级,仅仅一年时间,水平就开始爆发。到了六年级得了市级作文竞赛的一等奖。这个沉默期里,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兴趣的阅读。因为是自主阅读,我都是真读,真读就是读或者收听那些自己真正能懂的东西,而假读,有时候是糊弄老师和家长,装模作样的读。我看到一些家长时不时扔给孩子世界文学名著来读就觉得担心。比如《好老师不如好妈妈》这本书中提到,不许孩子读缩微的世界名著,只能读那些原版名著。这种做法很可能是违背可理解性输入这个原则的。这种阅读往往是一种假读。世界文学名著,因为翻译的时候是用比较欧化的语言,阅读起来,语感上就很吃力。而且文学名著可不是故事书,人物众多,含义深刻,看《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书,光人物关系就能把人搞晕。所以,阅读要真读,要理解阅读的真谛,要理解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真正联系。要真正做到可理解性输入。我大量的听各种广播节目。那个时候家里也没电视,广播是很好的伙伴。然后,阅读量很大。少年百科丛书出一本我就买一本,中国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自然地理入门,成语故事,来自西方的故事,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以及一些优秀作文选,对这类书爱不释手。后来对于历史故事饥渴到要拿来初中教材阅读。每个人最终都能学会说话,大多数人都能学会游泳,骑自行车,作文能力实际上不是一种多么高深的能力。原则上,只要坚持可理解性输入,大部分人都能写好作文,有一个比较好的文笔。至于中学时写的说服性文字,如议论文,则需要专门的思维训练,那就是另外一套学习方法了。但是无疑,小学时打下的文字基础,会对议论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儿童时期的真读(有效阅读,可理解性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可以为一生奠定基础。我在高中时候学习历史,地理非常省力,因为小学时候的基础这个时候竟然还起作用。我小学时候奠定的写作基础,让我在高一,高二分别获得全市作文竞赛一、三等奖。这种成功让我萌发了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并在此激励下,考入北大中文系。就我而言,一生的发展路线图,在小学时便已经奠定了。其实想一想也不奇怪,小学六年,中学六年,一样长的时间,可中学有那么多学科,那么多习题,往往疲于奔命,哪里还有什么时间让我们去凭着兴趣真读?所以,小学时候这宝贵的阅读时光错过了,到了中学就比较难以弥补了。
第三篇:家长如何提高孩子写作能力
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我是陈敬元的家长,根据陈老师的推荐,下面我从咱们家长的角度,就如何辅导孩子提高写作能力,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讲得不好、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要想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家长自己必须要学习。
父母是孩子成长经历中的第一任教师,我们要在学习上为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在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因为充满温馨、关怀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文时,可以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必备的工具书籍和有关语文学习方面的报刊。当写作需要时,孩子适当地利用这些资料,有所模仿,适当借鉴,开掘思路,会逐渐地学会写作文。
其次,要想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家长必须指导孩子观察生活。
学生写作文普遍感到困难的是写作文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就是没有好的写作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指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指导孩子观察要注意全面观察和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去观察,目的是较为全面地把握观察对象的特征和一个事件的全过程。例如,让孩子观察一次做菜的过程,就要把买菜、洗菜、切菜、配料、烧炒的过程全程观察清楚,不漏下一个环节。
另外,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经常带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参观游览、探亲访友等,在这些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总之,观察得越仔细,孩子写作时能用的材料才会越多。三是要想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必须引导孩子学会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起步,学习语文、练习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可以加强好词好句、精彩片断、写法技巧等的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可以运用说的形式提高阅读的效率。如家长在报刊上发现了好文章后,先要求孩子认真读一遍,接着让孩子复述文章内容,然后鼓励孩子说说这篇文章写法上的优劣得失,最后家长再作一些点拨补充。
四是要想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写作的方法。
1.要求孩子养成编写写作提纲的习惯。目前孩子基本都是看图作文,编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根据作文题目和有关要求,先看懂图画,确定文章的中心(题目),再根据这个中心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表现这个中心。对选择的材料进行排队、加工、整理,决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除了安排好写作顺序,还要考虑哪些内容对表现中心最有用,要作为重点详写,哪些内容只作一般性的交代就可以了,可以略写。还要考虑开头和结尾如何写,段落之间过渡如何安排等。有了提纲,才能按提纲的思路一步步把文章内容写充实写明白,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一句话,提纲既是作文前的计划,又是作文的向导。
2.要求孩子学会修改。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作品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修改就是对文章初稿进行全面的增补、删减、加工、整理和润饰。修改的方法很多,家长辅导孩子写作文,不妨采用让孩子“读改”的方法。孩子作文完稿后,让孩子边读边改,重点理顺篇章,达到文从字顺的目的。
3.作文训练时可采用仿写。须知仿写不是抄袭,仿写关键是要把范文读懂读透,把握原文的内容、思想脉络和写作技能,学习和借鉴范文成功的经验。孩子仿写训练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多写多练多积累,最终就会有质的飞跃。在指导孩子仿写练习时,主要是鼓励他要借助原文的启发,尽可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点经验心得,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谢谢大家!
2017年6月
第四篇: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卢风伟
提起语文学习,家长更多的要关注孩子的作文能力。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第一怕。因为害怕作文而不喜欢语文的学生也大有人在。为了提高作文水平,很多同学买来了各种各样的作文选,上了一个又一个作文训练班,这样一路看下来、读下来、学下来、写下来,结果却发现除写好了老师指导的几篇作文以外,其他的文章依然写不好,提起作文依然头疼。因为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作业,要写好作文必须具有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靠后天努力逐渐培养而成的。那么除了学校、老师的教育外,家长对孩子们的培养也至关重要。今天我重点讲一下,作为家长怎样帮助孩子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一、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之一:读书有误区。
很多孩子、家长总以为读作文选是提高作文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为,作文选中的作文很多是学习中要写的题材,再加上是自己同龄人的作文,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确,作文选可以打开孩子的选材思路,可以让孩子在写作中省点力气。但是,读作文选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的吗?江苏的管建刚老师曾经就读书提高写作能力说过这样一段话:作文选上的作文是小学生写的,在老师的眼里是优秀,是满分作文,你读它,学习它,学七成只有70分,学八成只有80分。要想使孩子真正具有优秀的作文能力,一定要读真正的书,作家的书,流传已久的书。作家的书在老师的眼里是200分的。孩子读这种书,学五成也是100分。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而且,据我所知,孩子在作文前读作文选追求的是速成——摘抄其中某些语段或章节,为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这样看来,别说七成了,连五成也学不到。原因之二:眼中无素材。
很多时候,一说写作文,孩子不是缺少词汇,而是不知道写什么事,经常看到有学生在作文课上冥思苦想一节课,还迟迟动不了笔,问问原因,不同的学生几乎都有着同样的答案——没有想起来写什么。即使写自己最熟 悉的妈妈,有的同学也要冥思苦想,甚至不同笔下的不同妈妈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孩子平时疏于对人对事的观察。其实,做一个有心人是写好作文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什么是有心人呢?就是能够把身边的事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不是把事情当作一个热闹看,而是当作素材积累下来。原因之三:写作次数太少。
其实,写作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写文章是一个技术活,必须要多写才能掌握其中的敲门。我问过很多作文不好的同学,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每学期只写几篇老师要求写的文章,平时布置的日记总是应付了事。这当然就不能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有的同学说,我也想写,但是写什么呢?
原因之四:不善于修改
有一句古语说得好,“好文不厌百会改”。意思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是,孩子呢,往往最忽略的就是修改,文章一遍成功,上交到老师手中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说文章写得怎么样,用词是不是准确,有没有更好的表述方法,有没有自己的个性等等则全然不顾。其实,文章也像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你不为文章负责,文章也就不为你负责。如此,一次次文章的不成功就会让你丧失写作的兴趣。
二、家长如何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
(一)、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要想提高孩子的习作能力,除了在学校内接受老师对孩子的有关写作的系统训练,更主
要的还需要孩子课外大量地阅读和积累。因为老师只能教给你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内容,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还要依靠自己平时阅读的积累来操作完成。那么作为家长,可以通过辅导孩子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
1、在家创设爱读书的氛围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影响之深。如果一个家庭里,父母闲暇之余手捧一本书或读或沉思,那么孩子在这个飘满书香的氛围中一定对书情有独衷。何愁有的家长发出:“我的孩子怎么回家就不读书呢?”的慨叹呢?所以,我们在家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爱读书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给孩子准备一个书架或书柜,让孩子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在书桌上腾出一块地方给孩子放书。其次,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室内的安静,如果客厅开着电视,一定要把音量开小一点儿,还要把孩子的房门关上,保证孩子在安静、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认真地读书。如果能让孩子经常看到家长读书、看报的身影最好,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想:爸爸妈妈都这么大了,还在努力地读书、学习,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决不落后。
2、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
虽然我们用“开卷有益”来勉励自己或他人读书,无论什么书只要读了就有收获和益处,但是对于刚刚开始课外阅读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应该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先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书籍为好。
我们家长在陪孩子去书店选择书籍时,可以先大致的浏览一下,用心观察孩子对什么书感兴趣。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富于幻想、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喜欢看童话、故事、神话、科幻、侦探„„家长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见,买一本他最喜欢的书籍。然后鼓励孩子把整本书看完,在孩子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多关注、多与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当孩子读完这本书后,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抓住这个时机,家长适时地给孩子讲一个名人的故事,让孩子从小在心里就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比如,您可以告诉孩子:你真爱读书,唐代诗人李白小时侯也特别喜欢读书,妈妈相信你长大后也会和他一样有一番作为的。然后再次带孩子去书店,给他推荐一套人物传记类或《听妈妈讲名人的故事》丛书。通过读这些书,孩子就会认识很多名人,从做人到学习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影响。此外,从生活的一些科学小窍门引导孩子读一些科普读物,培养他们从小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意识。通过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节目或是现在热播的《百家讲坛》引导孩子关心历史,并阅读有关的书籍。总之,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合他的引导方法,让孩子从小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
3、家长适时地参与孩子的阅读
孩子阅读时需要你对孩子精心地呵护和关注。你关注得多,孩子的进步就显而易见,令你欣喜。所以,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做家长应该花些心思,巧妙地进入一种参与的角色,一种关注的角色。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谦虚的倾听者,对孩子说:“今天你读书真投入,妈妈进你房间你都没发现。你读的这本书一定很吸引你吧?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写的。一会儿吃完了饭,你能给妈妈读一读其中最精彩的段落吗?”面对你的表扬和谦虚,孩子一定会满足你的这个愿望。孩子在读的时候,你就可以从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是否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还可以在孩子读完之后,你也来朗读一遍,让孩子给你做点评。读完以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讲一讲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对整本书的感想。还可以问问孩子: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进而挖掘到文章的遣词造句,以及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等写作方法。
4、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懂的词句或是感觉写得非常棒的段落,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动笔。动笔圈出不懂的字词或在旁边打上一个问号,然后通过查字典、查阅有关资料或是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并在一旁加上注解。以免下次阅读的时候,由于时间久了又不知所云。对于精辟的段落或句子可以让孩子在书上勾出来,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悟或理解,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批注,及时对文章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反馈。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天坚持动笔摘抄好词佳句,为写文章储备能源。还可以在上面写随笔,随时记录自己的心情,或是读书后的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仅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发展孩子的智力也是大有益处的。有的研究者根据观察到的大量事实,把“用语流利而正确”列为英才儿童的第一个表现。因此,我们更应重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1、对孩子实行叙述训练,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知识结构,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高年级有一定复述能力的孩子,对他们的要求应该高一些,逐步要求他们做到:叙述一件事情,要有头有尾,有原因有结果,中心意思突出,有条有理,说话清楚明白,干净利落,不重复罗嗦,用词准确、恰当,没有语病,不带口头语。一般说来,复述水平高的孩子,叙述水平也往往较高,因此开始可以多进行复述训练。
低年级孩子的叙述训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例如,孩子放学回家,让孩子叙述一下学校当天发生的事情。带孩子参观了一个展览,逛了一个公园,回来后都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下叙述。有些活动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的,孩子叙述这种活动,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组织材料,启发孩子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孩子如果叙述的有条有理,家长则应予以鼓励,并进一步引导孩子如何把事情叙述得具体生动。无论孩子是叙述问题,还是平常和父母讲话,家长都应该注意孩子讲话的语句是否通顺,并及时纠正孩子的语病。
2.写好日记和片段
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必须要多听,多看,多说。要提高写作能力,也必须要多听、多看,多写。多听,就是多听听别人是怎样讲话,多看,就是要多看书,多看报,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多写,就是要多动笔练习写作。
写日记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方法。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写下来。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起丰富的资料。
初学写日记的孩子,往往无从下笔,不知该写点什么。有些孩子,虽然在学校听老师讲过怎样写日记,可写出来的日记,不是千篇一律的流水帐,就是空洞无物,没有什么内容。因此,对初学写日记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可教孩子把某天内看到的、听到的、所做的事写下来,开始的时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材料,并且把写得不具体不详细的地方指出来。开始可以和孩子一起写,以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写。家长在检查孩子的日记时,要注意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确切,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对其错误,要及时加以纠正。熟能生巧,只要坚持不懈写下去,文字表达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孩子初学写作文时,很难一下子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可以多让孩子练习写片断,片断写多了,写好了,对提高整篇文章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孩子初学写片断,可以就某一件事或某一景物,进行叙述或描写,反复练习。
第五篇:如何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之二
有位家长给我留言,希望可以就孩子写作方面多写一些稿子;印象里我曾经写过两篇,一是 :【怎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二是 :【怎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但是首先要声明一点,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所知有限,所表达的看法对与不对大家一起讨论。
首先,咱们先看看孩子们的写作源泉来自于哪里;我觉得是两点,一读书,二是是平日的生活积累,读书时应该放在第一位的。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很多家长的困扰就出在这里,孩子根本就不喜欢读书,对读书没有兴趣,却又找不到好的办法,下面咱们主要分析一下这点。
记得我看过一篇专家分析,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就是还们的注意力问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的注意力集中最多在10---20分钟之间,这就是咱们家庭阅读的一个误区。我接触过一些家长,去朋友家里也看到过,书柜里一排排厚厚的名著摆在那,孩子根本看都不看一眼,其实不是孩子不想看,第一是兴趣问题,第二是孩子根本看不懂。一个一二年级的孩子你非要求他去看【红楼梦】、看【基督山伯爵】、看【战争与和平】,不要说看内容,就看看它的厚度,估计一下子兴趣就没了,因为这些书的内容与格局太大了,孩子们根本无法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内涵,无法理解,何谈兴趣?我一直认为学习的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孩子们是否有兴趣学,是否真的去用心学了?同样,读书也是一个道理。如果孩子每天坚持看10分钟,哪怕认真的看看报纸,对孩子的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到底孩子们该看些什么书呢?
首先我觉得小学生如果不是自己主动的,不要要求孩子去看一些内容比较厚重的长篇。尽量选择一些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短小精悍的文章,阅读长度最好限制在二十分钟之之内,但是这二十分钟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起来,比如与孩子一起阅读,根据文章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人物性格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这同时用笔把文章中的重要部分和好的词与句标注出来,以便下次看的时候可以一目了然,而且对一些经典的词与句印象深刻,写作的时候自然可以借鉴。通过一篇文章可以引导孩子去看第二篇,比如这篇文章中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朝代?这个朝代出现过那些历史著名人物?有什么重大事件的发生。。。很多?这样可以慢慢一起孩子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孩子们自然会慢慢的主动阅读,但是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贵在坚持,如果每天可以引导孩子坚持10---20分钟的阅读,坚持过一段时间以后,慢慢的增加文章的长度与内容的厚度,只要孩子的兴趣被吸引,主动阅读是早晚的事,等孩子学会孩子主动的看书了,写作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好的习惯在于培养,需要时间过程,而很多家长的误区在于往往忽略过程,只注重结果,一时心血来潮去书店买一堆世界名著回来,直接告诉孩子:‘你要看书。’如果孩子反问:‘我为什么要看书?’我们该如何让回答?所以说,培养孩子的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耐心的理智面对。女儿一直到现在我都很少强迫她去看什么名著,第一是没有时间,第二是孩子如果是在被强迫的情况下,看了也白看,那还不如不看,等有一天她自己喜欢的时候再去看,我觉得效果会更好。
咱们再谈谈第二点,如何在生活中引导孩子的写作兴趣;其实这点要说容易的话真的很容易,比如妈妈做的饭很香,闻到了香味,这时候可以让孩子用除了‘香’以外的词形容一下妈妈做的饭好吃,但是不要弄得很严肃,尽量把气氛轻松起来;再比如爸爸买了礼物,孩子很高兴,可以问问孩子,这个时候的心情除了‘高兴’两个字以外还可以怎么形容。以此类推,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知识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的去想、去做了。我最早写过的那篇【教会孩子读书】里面写了如何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学会给孩子提问,同样,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很多细节让孩子学会使用形容词语动词,比如摔了一跤,应该怎么去形容?爸爸发脾气应该怎么去形容?妈妈买菜的时候如何与小贩讨价还价、买鱼要买什么样的才算好?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与孩子的学习结合起来,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去寻找答案,然后用最好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把玩与学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不光是孩子,我们成年人喜欢一件事的前提是先去接触、然后是产生兴趣参与进来,最后才是去理解,孩子们的学习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极大的耐心去培养,不要急功近利,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样不好的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这些习惯的形成与我们教育方式与引导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自己真正开始走向成熟是在三十岁以后,更何况孩子们。就算我们自己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地方和习惯需要改进,那我们凭什么去要求孩子们做到完美?
说的对于不对大家可以谈谈各自的具体看法,所谓百家争鸣就是这个道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