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集团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一号文件先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那就是: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当中,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艰难曲折,存在演化为多方面危机的可能。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长已由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探底期,下行压力加大,可能还将持续更长时间;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短期内较难化解;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传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依靠“三驾马车”向“供给侧改革”国度尚需时日,整个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接下来,一号文件对集团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那就是:集团有较为深厚的工业基础,但是传统工业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迫切需要突破转型发展瓶颈。集团董事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保险+投资”的转型发展模式,以“创新、科技、转型、前行”新八字方针为指引,以“保险+投资”、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价值创造”为2016年核心工作任务。
结合个人的工作情况,我认为需要做如下一些工作:
1、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经济环境的严峻小,复杂性,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梳理期转型升级的市民感,危机感、紧迫感,要捡到信息,众志成城,用自我革新和颠覆性的事务审视集团转型的重大意义,在思想上重视、观念上突破、认识上提高、计划上明确、制度是规范、行动上落实。
2、发自内心的认真工作,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以真挚、认真、不懈努力、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开展工作。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与他人和社会建立联系的纽带,获得个人成长和成就的途径。当工作中出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不逃避,及时排查,认真寻找问题的根源,不断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
3、结合岗位实际,加强学习。学习是我们的自身之本,是我们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勤奋的自我学习和向他人学习,才能使我们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我们项目部,项目部所有人员应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自满情绪,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学会谦虚,这样才能使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更好的作出自己的贡献。
4、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推行一人多岗,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昔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如今精一岗,会两岗,学三岗,人人通岗”。多到新岗位历练,提升业务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集团战略转型发展的需要。
5、在和外界交往时,要将集团利益放在首位,要让集团利益最大化,包括集团的有形利益(利润)和无形利益(声誉)。
总部大楼项目部 朱剑波
2016/3/30
第二篇:学习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几点体会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潘峰
学习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号文件”从六个方面,明确提出了23条具体意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这对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学习,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地位
文件表述:实现农业持续稳固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前途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束缚的必定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会,保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长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二、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
文件表述:缭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固,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篡夺农业好收成,合力增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掩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固。
三、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
文件表述: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进步待遇程度,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程度相连接。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切实改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2012年基层农业技巧推广系统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础笼罩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巧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
笼罩全部乡镇。
通过对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增强了我们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员、指导员,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体系这个服务平台,积极地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法律、法规、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不遗余力地去做好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在农村形成一种学科技、用科技,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局面,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生产技术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的收入。为此,我们将紧紧围绕我旗高效节水增产农业的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生产”的新型农民,为全旗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才能使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2012年2月20日
第三篇:学习一号文件
学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心得体会学习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号文件”从六个方面,明确提出了23条具体意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这对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对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增强了我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员、指导员,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体系这个服务平台,积极地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法律、法规、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不遗余力地去做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在农村形成一种学科技、用科技,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局面,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生产技术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的收入,才能使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第四篇:学习2022年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2022年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重大战略性问题。粮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初级产品,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XXX亿斤、较上年增产XXX亿斤,主要农产品供应总体稳定,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把保障粮食安全的发条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落得实之又实。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强化责任落实,稳定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督促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确保粮食基本自给,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种粮收益。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今年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能保本、经营促增效。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强化基础支撑,持续提升产能。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完成好新增X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分区域分品种补上农机装备短板弱项,强化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支撑。今年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支持
东北地区积极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在东北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及低质低效粳稻种植区有序推进“水改旱”扩种大豆,在黄淮海、西南、西北等适宜地区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扩大油菜、油茶等生产,多油并举、多措并施,确保扩种大豆和油料取得可考核的成效,让“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去年秋冬种受秋汛影响,冬小麦大面积晚播,苗情长势复杂。唐仁健介绍,当前最要紧的是抓住小麦返青关键生育期,抓好麦田管理,促进弱苗转壮,千方百计保夏粮,打好全年粮食丰收第一场硬仗。
2.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等衔接有序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当前,部分脱贫地区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一系列具体安排。下一步将继续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一方面,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准、早、简”的原则,监测上更加准一些,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帮扶上尽量早一些,对发现的住房、义务教育、就业、因灾因疫因病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问题,抓紧落实帮扶措施。操作上尽可能简化一些,缩短认定时间,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另一方面,要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一批能更多带动就业的特色优势富民产业。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方式,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等的支持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3.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XXX说,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重点是做好“三个着力”。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促进农业与休闲、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着力优化县乡村产业布局。立足县域统筹乡村产业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向县域、主产区转移。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鼓励企业到乡村投资兴业,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4.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建设的实施机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推进乡村建设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对农村道路、仓储冷链和物流设施等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生活的设施,要优先安排、加快建设。推进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认识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立足村庄基础搞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保留村庄风貌、形态、肌理,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准一点、好一点。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应该干的要尽量交给农民干,政府重点干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
5.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农村社会大局稳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瞄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要求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安宁。改进乡村治理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针对乡镇、村两级班子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农民群众需求,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法,用农民听得懂、好接受的方式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增加农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的专项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抓好模式载体创新。加大“积分制”“清单制”等好经验好做法的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明确细化的标准、规范的程序、评价的机制,努力把乡村治理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推进善治乡村建设。
第五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是连续第11年中央聚焦 “三农”的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这份文件为我国今年农业的发展确定了目标,提出了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思路,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模式指明了方向。
这份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以下几点指示和要求:一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二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稳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四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五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六是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七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加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八是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这份文件的精神可以简单的概括为14个字:保护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具体的来说就是以保护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为工作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度和广度,政策扶持力度和科技驱动力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农民千方百
计提供政策和科技上的支持;充分发挥利用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现今农业农村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这个思路坚决不能变。同时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充分激发农村生产各个要素潜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农业的发展。
根据文件精神的指示,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农村集体产权的重要性,这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地基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关键。文件的惠民政策还体现在要求5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现有的征地制度进行改革,是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最大化。
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农村农业的改革发展一定会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