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习淮海战役的感想

时间:2019-05-12 14:2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习淮海战役的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习淮海战役的感想》。

第一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习淮海战役的感想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习淮海战役的感想

摘要:论文在总结淮海战役的基础上总结了战役胜利原因,且在胜利经验中领悟了成功之道,并分条进行了解释说明;最后由今天中国的大变化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有崭新的未来!

关键词:淮海战役的胜利

成功之道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如果说日本的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陷入了黑暗,那么解放战争就是中国人民的黎明,是中国人民新时代的希望,而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决定性战役就是淮海战役了。

很荣幸又一次重温了淮海战役。这一次,更加深刻,我身临其境的参观了这次战役的纪念馆。严肃、庄重的氛围将我无情的带回了那个硝烟滚滚的战场,现场的画面,文字,和情景的再现,使我对战争多了一份感触和敬畏。那是怎样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呀!中国共产党的战士们在这种场合下是如何保持着沉着冷静,如何视死如归的呢?思来想去,只有靠信仰。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

在淮海战役发起时,虽然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奋力支援。但在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处于明显的劣势。国民党军队以逸待劳,装备精良,还有美帝国主义的战斗机助阵,战场形势复杂多变,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华东、中原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成为战略决战以少胜多的范例。正如毛泽东比喻的那样,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被你们生吞活剥地吃下去了。

因为此次战役,南线国民党军的精锐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才得以在战役结束后乘胜南下,江淮之间广大地区迅速解放,大军锋威直逼长江南岸,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长江中游中心城市武汉等地,也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和东北、华北等战场的惨败,加速了风雨飘摇的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崩溃。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已处于摇摇欲坠之中。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胜利,为以后继续向蒋管区进军,彻底摧毁国民党的统治,解放全中国,奠定了极为有利的基础。

学习此次战役,总结分析此次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一、适时扩大战役规模,及时确立就地歼灭国民党军徐州集团的作战方针

“执行有利的决战,避免不利的决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前两年,由于解放军兵力和装备处于劣势,因此力避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而抓住一切战机,通过战役上的胜利,分批歼灭,逐步削弱之,为进行战略决战创造条件。在淮海战场,虽然解放军兵力、装备不占优势,但是战略决战条件已经成熟。在徐州之国民党军有向南撤退的征候时,毛泽东以其非凡的胆略,决定扩大战役规模,把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重心的方针,发展为就地歼灭徐州刘峙集团的方针。战役进程表明,这是一个十分正确的方针,实现了战略决战的又一个大胜利。

二、高超的指挥艺术,正确的战役指导

正确选择各阶段的主要作战目标和战役的主要突击方向,这是淮海战役在组织指挥上的成功所在。灵活变换战法,大规模的运动战同大规模的阵地战相结合。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有效地组织连续作战。

三、上下一致,密切协同,发挥了整体作战威力

淮海战役是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广大地方武装及民兵,共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协同作战。中央军委在组织指挥这次协同作战中,善于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有关重大的决策方针,都同总前委和两大野战军前委反复磋商,充分酝酿,博采众议,修正和完善已定的作战方针、原则。整个战役,两大野战军在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识大体,顾大局,同心协力,主动配合,互相支援,积极完成作战任务,充分发挥了整体作战威力。

四、开展强有力政治工作,保证作战的胜利

抓紧思想动员,不断鼓舞斗志。政治工作是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是完成作战任务的重要保证,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淮海战役的意义和作战指导思想,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指战员敢于打大仗的决心和信心,提高完成作战任务的自觉性,为夺取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难怪战士们在战场上没有一点的畏惧心,一脸的坚定。

五、依靠人民支援,做好后勤工作,为战役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淮海战役是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进行的。战役规模空前,作战时间久、战区广、战况变化快,物资供应量和伤员转送量都很大。因此,组织好后勤保障,成为夺取战役胜利的关键一环。

华东、中原、华北解放区党政军民共同谱写的淮海战役胜利的光辉篇章,展现了人民战争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生动体现了战争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有力证明了人民是革命战争胜利的源泉。

此次战役,还蕴含着不少的成功之道。

一、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团结就是力量。只要齐心协力再到的困难都能克服。就像纤夫拉船一样,一个人根本无法将一艘大船拉动,但是几个人,甚至上十人一起拉,就一定能拉动。可是这些纤夫的总重量会超过大船的重量吗?我想不太可能吧!这就是团结合作带给我们的惊喜与震撼。

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孙子兵法中明确写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的对手,要想达到自己的成功,就必须先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实力,再去评估和了解别人的优势和劣势。以自己的优势去打倒别人的弱势,那么胜利当然就是自己的了。

三、胜利总是等着有准备的人

亦如在淮海战役的最后一个阶段,胜利在望的时候,人民解放军开始休整,貌似养精蓄锐,准备着下一场的大胜利。在生活中,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有所准备,一个有准备的人,在面对任何困难面前都是沉着冷静的,满脸都是自信的光芒,给人种不战而胜的自信感。

四、信仰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解放战争的重大胜利,国民党没有想到,美国人更加想不到。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解放军都有自己坚定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在党的领导下,再艰苦的战役终将取得胜利,中国社会将走向新的光明。

1949年10月1日,历史慎重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如今,在党的带领下,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年,我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立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这些骄人的成绩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事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和平美好的当今,我们切不可忘记,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今日之中国,与过去那个饱受列强凌辱的旧中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小学和初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面推行,城乡统筹发展的速度正在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第一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以胡锦涛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将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二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大海作证——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屈辱的历史

珍爱和平——

让正义的阳光驱散战争的乌云

展望未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程似锦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

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

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学习并深刻理解、借鉴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作为中华儿女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下的伟大历史使命。

中国近现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主要包括:封建君主专制下的抗击西方殖民侵略、民族起义;半殖民半封建下的民主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所进行的革命与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国近现代史主要彰显了中国人民自强、自立、不惜流血牺牲,在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中所铸成的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英明。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血泪史,更是一部复兴史,是华夏儿女不折不挠的伟大脊梁的展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下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牢记历史。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心得颇多。

一、作为中国人要多多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

认知自己国家的历史是一个民族进步国家发展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连自己国家历史都不懂的民族注定是要没落的。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忘记历史的人

是罪人,想回到历史的人是愚人。”所以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人爱国素养的体现,是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修课。

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使我更加具有民族认同感、归属感。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是塑造合格大学生的必要条件,在学习的时候,当老师讲到西方列强在中国侵占了多少土地,害了我多少同胞,同学们就无比的愤慨,义愤填膺。如果老师提到中国军民又打了一个打胜仗时,同学们就高兴地连声叫好。就这样,在无形中把我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三、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三观”

中国近现代史有力的帮助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风雨中度过的近二百年来,中国不仅没有阻止过无数仁人志士勇往直前的脚步,反而锻炼了他们的斗志,丰富了他们的经验,为了国家,他们无惧死亡,耐得住极其贫乏的物质和残酷恶劣的生存环境,例如课堂上老师介绍的邓世昌、冯子材、秋瑾,孙中山、朱德、陈赓等等历史人物让人敬佩的事迹,这一切都让我们领略到革命先驱的价值取向,让我们学会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坚定自己的信念去奋斗不息!

四、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更是我们吸收科学的思想,树立良好作风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的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学会了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客观的面对事实和周围的事物;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因地制宜的、动态的、发展的预测问题,看待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路线,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从而开创了革命的崭新局面。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史实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拿过来不是自己的,拿出去才是自己的。

五、从伟人身上找回大学生失缺的品质

伟大的革命先驱、国父孙中山一件西装穿了30年不换。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一件睡衣在瑞金、在草地、在雪山、在延安,直至在天安门开国大典上都穿它。几十年啊,有人要他换掉,毛主席说“衣服可以破,思想必须新,可是有的人衣服很新,思想很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伟大人物的共有品质,也是我们新时期青年学习的楷模。

毋容讳言,当代大学生应该学好中国近现代史,懂得历史,摒弃恶劣的作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把自己锻造成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合格大学生而努力拼搏。

2010级水本一班刘小兵 2010102074

第三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9月18日,翻开历史的这一页,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国难当头,全民奋起。在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中,中华民族觉醒了。从那时起开始的抗日战争,鲜明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和民族奉献精神。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誓死抗争,直至夺取抗战的辉煌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纪念九一八事变,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把抗日战争给予我们的丰富经验和重要启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实际行动。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九一八事变是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策划和制造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六年级:杨栋

第四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演讲稿)(共)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五千年文明积淀,六十载奋勇争先。在这短短几十年里。中国这条巨龙完成了蜕变,令世界为之惊叹。也许今天的我们会因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但当我们向前看,回首那段灰暗的历史,我们更多应是学习一种精神,一种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

唐太宗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的记忆总是闪烁着微茫的灯火,文明的脚步一直在探索中风雨兼程。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回首中国三千年文明史,盛衰之事,历历在目。

在隋唐时期,中国可谓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曾使多少人引以为豪。然而,到了清代,统治者沉醉在即成的果实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到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中国角角落落的时候,等到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相继签订的时候,“大清帝国”的美梦也就走到了尽头。他们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也没有铭记历史的经验。

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 “东亚病夫”到“华

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中华民族每位儿女都是祖国的孩子,祖国不够强大,就像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子女的父母,不光是家庭的悲哀,更是孩子的不幸!堂堂中国偌大民族,居然任一弹丸之国欺凌日久日甚!

中华之所以大而不坚,众而不精关键在意识不足,觉悟不到;人人只为自己着想,人人为私己之利不择手国人自残,哀哉!国人就不能够凝做一团,厚积博发吗?

同学们!复兴中华,我们的责任!让我们以史为鉴,带着先祖留下的5000载文化积淀的自信,在由英雄前辈努力换来的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时代里,努力而踏实的过完大学生活的每一天。当我们大四毕业踏出校门的那一刻,我们有知识,有能力,有自信的接过时代给我们的接力棒

也许,没有人为我们的青春呐喊助威,也没有人为我们的艰辛著书立传,但我相信,那执着的奋斗与追求将载入我们的生命,沉淀出最美的诗句。跋涉中的山水只是屏障,跨过去的艰险才是最美的风景!

第五篇:面向未来的赶考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之五

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

心得体会

怀

项城市文化路小学

2014年4月

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心得体会

项城市文化路小学李怀领

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学校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了新华社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

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面对历史和未来,他再次提出“赶考”问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这是一次跨越历史、面向未来的“赶考”,一场心灵洗礼的行动,在中华大地迅速深入展开。面对四个考题,大家感觉“赶考”永无止境。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提出“赶考”问题,就是号召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改变工作作风,教育引导广大共产党员更好地承担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面向未来的赶考》的学习,再一次引起了每个人的共鸣。我学习之后,也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善于表达群众的利益诉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这是历史和现实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给予我们的参考答案,我们要坚定“把加快发展高高举过头、把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的信念,坚持“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理念,展现“为老百姓做

事最幸福”的情怀。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方法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把握方法步骤,将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密切结合,做到边学边查边改,梯次展开、压茬推进。我们要坚持一步一步、一年一年解决好突出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处处体现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处处为学生和家长着想,要做让群众满意的教师,办群众满意的教育。

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总开关。正是因为有了信仰,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要坚定信念,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矢志不渝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作风,是服务和奋斗的根。作风是与百姓和群众息息相关的,作为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绷紧作风这根弦。扎实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办好事,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发展,是经济增长的脉。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富强、人民小康的保障。发展离不开共产党人和人民的自身努力,离不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努力,更离不开务实。发展证明今天的成果重在努力。只要坚持求真务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不好高骛远、不贪大喜功,定能够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石。服务,要围绕人民。党来自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一切就无从谈起。所以每一名党员干部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做好工作岗位的每一件事,切切实实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让人民得到实惠。

那么,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我想,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指出,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今后要切实运用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们文化路小学安全工作万无一失,确保我校教学质量居于领先地位,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满意。

下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习淮海战役的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习淮海战役的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心得体会

    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心得体会 我校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了新华社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一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面向未来的赶考》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面向未来的赶考》学习心得体会3月23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同日,由新华社制作的大型集成......

    面向未来的赶考学习心得体会

    面向未来的赶考学习心得体会 宁城汐子中学郭柏新 根据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收听收看和学习贯彻的通知》及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面向未......

    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心得体会范文合集

    学习《面向未来赶考》心得体会 上杭县蛟洋中学丘瑞清 在中共中央进京“赶考”6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县,新华社播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有感

    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有感 近日,我学习了《面向未来的赶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感触颇深。文中提出了四道考题:“总开关”拧得紧不......

    面向未来的赶考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面向未来的赶考学习心得体会根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要求,全体人员X月X日集中学习了《面向未来的赶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

    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心得体会

    学习《面向未来赶考》心得体会王忠美近日,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新华社播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长篇通讯,重温焦裕禄精神,再提......

    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情况汇报

    关于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情况的汇报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根据县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通知要求,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