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蒙古历史文化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4:2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内蒙古历史文化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内蒙古历史文化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内蒙古历史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内蒙古历史文化心得体会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历史故事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博大的文化蕴涵,无不彰显出中国永垂不朽的历史文化,永恒不倒的丰碑。其中内蒙古历史文化就占中国历史文化的很大部分,它直接和间接地透露出中国历史的精髓,成为人人称道和永世传颂的经典作品。它是古人留下的一笔财富,受益于每个中华儿女,影响和教育着每一个中国人。他是我们引以为荣的天工之作。作为历史的继承者我由衷的感到自豪,学习丰富的内蒙古历史文化,感受当年先辈们雄伟英姿,仿佛回到了几千年的历史面前。老师精妙绝伦的讲述,更像是身临其境,如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身为某位大将军,指挥着将士们奋勇御敌。然而令我称道的是先辈们创造下的伟绩,他们的戎马一生,以及内蒙古各部落兴衰史实,形成因果,等等….加深了我对内蒙古民族的认识和他们的文化。他就像一杯茶,耐人寻味,越是品尝越是回味无穷。然而那种浓而香甜的味道,唯有静心沉淀方能感受,外加调茶者的精心调制——老师的良苦用心的准备和耐心的讲解,给原本丰富有滋有味的内蒙古历史文化更是锦上添花,欲发的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欣赏到这儿,不得不提及伟大的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为人们敬仰和称赞的大英雄,他是蒙古草原上诞生的一位震惊世界的战神。论他的功绩,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缔造了蒙古国。他还是以为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建立了政治军事统一的“领户分封制”,扩建怯薛,保卫可汗,为可汗服务,制造文字,结束了蒙古没有文字的历史。当然人无完人,他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也犯错。他屠杀了很 多无辜的老百姓,影响了后来人们的发展。但是从大的方向来看,他的的确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从电影的反映中,以及老师您的讲述中,他年幼时遭遇的种种磨难,我大胆的推测,也许就是通过这些造就了他的成功。学习历史通过古代影射到今天。他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他的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精神。我觉得这是我们学习内蒙古历史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在欣赏这些英雄的同时,更多的是向他们学习懂得提升自己。吸取历史经验,从中获得对我们有利的信息,另外懂得内蒙古的历史文化传颂和发扬民族历史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知道中国的历史长河,作为生活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的人,怎能不知道这片热土上的故事?对于选择这门学科我认为是最明智的做法。,从中我学到许多。

第二篇:内蒙古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内蒙古考察学习心得体会(县委书记)

近日,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等几个城市。内蒙古的发展在全国排名在前十位,所以这次考察抱着一种认真学习的心态,侧重于了解、挖掘其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发展措施及发展速度。作为大兴安岭东部地区一名县级党委的主要领导,自己一直在思索全县的发展问题,且时刻关注着大兴安岭地区整体的发展态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这次考察,把内蒙古的发展与大兴安岭的发展对照加以研究,感觉收获很大,很有启发,对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信心更加坚定。

一、切合实际,敢为人先的发展途径

内蒙古横跨“三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之美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潜在的优势,得天独厚的地域又具有与国内多个经济区域发展多层次经济及技术合作的区位条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不断优化环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敢为人先、多样化的发展之路。在这次考察中我们注意到,内蒙古的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10条途径。

(一)高污染治理取得成效,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做大做强相伴前行之路。近年来,内蒙古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下大力气、大决心治理污染,取得了显著成效。内蒙古没有因为怕污染而裹足不前,而是在坚决推动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很好地处理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凭借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成为了内蒙全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对全区产生极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坚持不懈地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呼、包、鄂三市作为曾经的“黑三角”变成了今天的“金三角”、“绿三角”。又如乌海市的海勃湾,原本只是块荒漠化的土地,但是内蒙古人以超强的胆识与气魄巨资投入,在短时间内迅速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庄园,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走出了一条西部振兴之路。为了逐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999年国家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内蒙古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政策机遇,在宏观调控中实现了差异化率先发展。内蒙古正是充分利用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形成的“南资北移”的强劲势头,迅速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打造了呼、包、鄂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地区。,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总投资200多亿元、总装机480万千瓦的大唐托克托电厂落户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并从起陆续投产发电,由于电力供应充足,电价便宜,依托电厂而建的托电工业园区迅速成为全国客商闻风而至的投资热土,一大批投资数亿元乃至数十亿元的生物制药、冶金化工等项目纷纷入驻,成为呼和浩特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三)国有资本有序撤出,走出了一条整合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之路。近年来,内蒙古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一批劣势国有企业资本有序退出市场。通过嫁接、重组等方式整合壮大民营企业,盘活了资产,注入了资金,提高了效益。在此过程中,国内外客商蜂拥而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为新型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发展局面。如呼和浩特在扶持乳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政府并没有因为蒙牛是民营企业而另眼看待,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力求做到一视同仁,在划分奶源基地、制定扶持政策的时候都努力做到公正公平,正是这样的胸襟,鼓励合理有序竞争,成就了伊利和蒙牛,也使呼和浩特乳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终于在当之无愧的摘取了“中国乳都”的桂冠。

(四)思路明晰定位准确,走出了一条核心产业快速发展之路。内蒙古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在于其发展思路明晰、发展定位准确、发展理念超前。在经济布局上,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东林西铁、南粮北牧”四大板块,并确定了“白”、“黑”两大核心产业,“白”即牛奶和羊绒,“黑”即煤炭化工,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在分别打造了“中国乳都”和羊绒经济这两个城市名片的同时,也在做大做强煤炭化工和电力产业,“白”、“黑”两大核心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正在逐步显现。目前,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一个个能源重化工业“巨无霸”正在这一区域布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50%-60%,居全国第一位。

(五)政府负责改善环境和宏观指导,走出了一条资源转化延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之路。内蒙古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对政府职能的定位极其精准,政府主要是负责改善、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宏观指导。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通过资源转化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鄂尔多斯煤炭运到大唐托克托电厂,转化为电力资源,实现了煤从空中飞。大唐托克托电厂则带动了一批生物制药、冶金化工企业,而总投资35亿元的大唐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利用电厂发电产生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产生的硅钙渣生产水泥熟料,所产生的废水再返用于电厂。在过去的五年中,内蒙古全区生产总值由的1940.9亿元增加到的6018.8亿元,年均增长20%。正是在这种资源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六)加强保障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城市化经营之路。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产的集约化,城市化经营才能产生现代产业发展所必须的集聚效应。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市区面积由的83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6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引黄入呼、天然气入呼、两河一库、电网改造、道路、给排水、集中供热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乌海市5万矿工、5万牧民全部转入城市,政府在解决低保、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就医、就学、改善人居环境上狠下功夫,城市保障功能齐全,掀起了一场农牧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的“民生革命”。而城市化经营的集聚效应则推动了经济发展。

(七)新型工业化逐步形成,走出了一条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化之路。内蒙古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推动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化。如传统的畜牧业,通过整合、招商,形成了今天的小肥羊肉产业集团,在全国拥有548家加盟企业,年产值达到42亿元左右。又如传统的奶业通过招商的方式整合民营资本,推动加工转化,形成了蒙牛、伊利两个奶经济产业集团,世界奶业50%在中国,而蒙牛、伊利两企业的液态奶则占中国市场的一半以上。传统的煤炭开采业通过强强联合,开发煤电、煤炭化工,黑色经济已经形成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可以说,鄂尔多斯的羊绒、蒙牛、伊利的乳业以及煤炭化工由粗放的传统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化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二白一黑”的产业革命。

(八)科技研发领军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为主体的现代经济腾飞之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内蒙古的循环经济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循环性产业链逐步建立。围绕煤炭产业,形成了“煤—电—化工—建材”、“煤—电—冶金”、“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农牧业产业,优化种养区域布局,建立了“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生活用能”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可以看到,从煤到电、从煤到煤干石、从粮食到加工、制药,内蒙古的发展完全是吃干榨净,绝无浪费。大唐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就是这种经济模式最好的体现,项目基本实现了废弃物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九)精品打造文化包装,走出了一条文化品牌助推经济发展的快捷之路。内蒙古的发展,十分注意挖掘、培育、壮大在国内外有影响、有气魄的文化品牌,通过精品打造产业、产品文化外包装,提升文明程度,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发展。这些文化包括黄河文化、成吉思汗文化、草原文化、远古文化等诸多方面。如艾博集团就拥有自己的文化展馆,并重金收集文物,包括从英国回购的元代兵马俑,通过这种方式,积极打造企业的文化形象。在开发旅游产业上,把这些文化作为产业的核心内涵打造旅游线路和旅游城市。实践证明,文化品牌的树立对经济发展真正起到了助推作用。

(十)汇集人才强化管理,走出了一条充满魅力与活力、科技与市场结合的管理之路。发展思路、发展理念的超前使内蒙古能够敞开胸怀,广纳四方贤才,建设了一支和谐、充满魅力与活力、科学管理与市场要求相结合、汇聚八方精英的领导管理团队,并注重打造团队精神。正是这样的管理理念,使企业敢于突破各种束缚,突破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走出一条前人未敢于涉足的发展之路。

二、五大发展态势及成因

通过这次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内蒙古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政策优势、项目强势、产业趋势、发展局势、人文旺势”这五大发展态势,形成了一种协调、可持续、全方位的发展局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7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解放程度高。内蒙古人在思想观念上追求完美,敢为人先,在推进发展中善于把握商机,特别是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很好的处理了优劣互补的关系,能够把劣势在瞬间转化为优势。仍以乌海市海勃湾为例,一块贫脊的不毛之地,发展农业绝对是劣势,但是内蒙古人就敢于在这里发展农业,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庄园,也许会有人质疑成本是否过高,但必须指出,在这里,内蒙古人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座示范庄园,同时也收获了生态环境的好转,这恰恰体现了内蒙古人在发展观念上的过人之处。

(二)发展规划标准起点高。内蒙古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并在制定规划时,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超前规划,做到内涵精湛、内容详实,规划一经确定,一以贯之,坚决贯彻到底,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问题,决不会降低标准。“就经济发展速度而言,当今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内蒙古,内蒙古看呼、包、鄂经济圈”。这是经济界人士对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发展态势所作的评价。经过近几年来的规划和布局,“金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能源、冶金、化工、稀土、机械、乳业、绒纺、电子等十几个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优势产业,有的还占据资源垄断地位。单以能源而论,到XX年,呼、包、鄂地区电力装机总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金三角”地区也正从局限于内蒙古的地方战略逐步过渡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而这正是内蒙古人高标准、高起点、超前规划所追求的效果。

(三)破解政策难题水平高。在围绕打造高速发展的最佳环境上下功夫,一方面是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机遇。另一方面,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让所有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一路绿灯”。给企业提供电力,电价不能超过0.32元/度,并鼓励办电厂,调整电价;支持企业发展,土地可以无偿划拨;政府让利于企业,税收上给予优惠。事实上在考察的全过程中,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现象,一切为了发展,在发展项目建设上,政府职能部门不允许说不行,而是要全力研究怎样让不行变为可行,坚决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内蒙古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意基础设施建设,并坚持高标准,适当规划园区并全力完善园区的各项主体功能,做到了“筑巢引凤”。内蒙古人不单以政策优势吸引项目和投资,还善于利用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工业重镇包头以钢铁的龙头拉动作用,正在建设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稀土六大产业集群,并以包钢、包铝两个生态工业园区为示范,大力推广生态工业模式;正在修建的呼和浩特到鄂尔多斯南线直达高速公路,加上已经建成的呼和浩特到包头、包头到鄂尔多斯的高速公路,将使呼、包、鄂成为两小时经济圈。

(五)经济要素整合能力高。内蒙古坚持在发展中整合资源、动力、市场等各种经济要素,坚决避免了单一依靠某一项要素的单项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可以自成体系、自成规模,破除了低端发展的瓶颈制约。各种生产要素经过整合以后形成了一种“洼地”的集聚效应。表现最突出的仍然是“金三角”地区,紧密的经济关联程度已经使三个城市成为一个有机共同体,并以此优势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

(六)环保与发展结合度高。内蒙古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来确保发展的协调可持续性,找准了环境保护与加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考察过程中始终能够体会到内蒙古人的环保意识,在加快城市化经营步伐上,坚持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坚持推行生态工业模式,在经济的整体发展上,坚持以循环经济为主体,尽量实现污染物的最小排放。

(七)特色旅游文化含量高。内蒙古地域广阔,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尽管如此,内蒙古人却并没有放弃文化资源的开发。这一点在特色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上表现尤为突出。以黄河文化、成吉思汗文化、草原文化为代表,建立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实际上,在考察中随时都能看到各种文化主题的公园。在文化资源开发上,内蒙古巧妙地把原始生态和现代文明结合在一起,打造了既有原生态的魄力吸引,又有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享受的特色旅游产业,文化品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几点启示

把内蒙古的发展与大兴安岭地区的发展对照加以研究,认真思索我区今后的发展道路,很有启发。笔者认为大兴安岭地区应立足实际,挖掘优势,破解劣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奋起直追,力争赶超。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发展意识转变。应深入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活动,坚决破除“环境决定论”、“高成本制约论”、“政策框架论”等思想束缚。坚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认真研究在劣势的区域、劣势的行业如何推动发展,怎样才能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是无极限的,进一步降低或干脆取消准入门坎,开渠引水,让投资者顺利进入,放心经营。

(二)破解高成本瓶颈制约,实现经济竞争力转变。受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闭塞、工业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成本水平远远高于国内、省内其它地区。破解高成本瓶颈制约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大兴安岭地区现状,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运输能力,降低运输费用。二是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由政府制定出台多样化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埠企业来大兴安岭投资,如土地出让、税收减免等。坚持让利于企业,先发展,后规范。三是做大企业规模,改变传统作坊式的企业发展之路,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从而以产品的大批量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四是积极发展能源产业,利用大兴安岭地区水资源、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火电事业,改善能源供应。

(三)改变原材料进入市场状况,实现经营方式转变。大兴安岭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曾经开发多年的木材、黄金,即将开发的铁、煤等,但在我们过去的发展中,一直是以原材料进入市场的方式进行经营,资源消耗之大与经营效益之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通过精深加工,加大资源转化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大力发展林木产品加工业。经过多年的开采,大兴安岭的木材蓄积量急剧减少,已经无法支撑以出售原木为主的粗放的经营方式。国家于1999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近年来又把大兴安岭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这些也都要求我们不能再延续过去的经营方式。发展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然选择。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初,县把辽宁虹京钼业集团引入大兴安岭开发钒钛磁铁矿,我们也不仅仅是卖铁矿石,企业规划中就地建厂,建设高炉,其终端产品是优质钢材。煤炭资源开发也是如此,不能只卖原煤,要引进企业和技术力量,大力发展煤炭化工业,通过煤转电、煤转油实现资源转化延伸,赚取高额附加值,并在这种转化延伸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全区工业现代化程度。三是其它资源的转化。如发展绿色食品、小麦加工面粉、大豆发展浸油;发展特色养殖业,实现饲草资源过腹增值等。

(四)创新招商引资观念,实现投资战略转变。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从全区现状来看,50万人分布在8.4万平方公里的深山密林之中,稀稀落落,人口较少,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我们当前低端低速的发展局面。而工业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也决定了以进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只能在原材料的层面上进行。因此,增加投资是拉动我区经济最快捷的途径,也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当前国家正在全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并加速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从全国范围来看,形成了一股“南资北移”的热潮。大兴安岭地区应当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采取合股合资的方式开展招商,利用外来企业的实力及其引带作用,发展壮大我区经济,从而惠及地方、惠及公益,提升环境品位。二是要招真正的大商,所谓真正的大商,就是全面具备了经济、技术、市场、行业和文化实力的大企业、大客商,为我们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奠定雄厚的基础。三是加快信息传递。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现代经济是信息经济,在这里着重做好两项工作,一方面要加大我们自身的宣传,让外界充分了解我区,包括我们亟待开发的资源,我们可以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等。另一方面要着手编制大企业名录,全面掌握国内外一些知名大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方向,有选择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五)加快生态旅游建设,实现经济拉动核心转变。大兴安岭地区水秀山青,加之独特浓郁的北方文化韵味、神秘原始的少数民族风情,都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最有利的条件。一是要精心打造五条线路,即:哈尔滨—齐齐哈尔—加格达奇—漠河、哈尔滨—齐齐哈尔—加格达奇—呼中—漠河、哈尔滨—齐齐哈尔—加格达奇——俄罗斯、哈尔滨—黑河——漠河、内蒙古—漠河。二是要加快区内5个城市建设。即漠河、加格达奇、呼中、塔河、。把这五个城市开发成为兴安生态旅游的基点。三是打造外围5个支点城市。即: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大连、三亚。以出国游、海陆游、天南地北游为内容打造省内外、国内外精品旅游线路。四是强化五个极点的联系。即东极滨海、西极高原、南极海港、北极山村、中极首都北京,以极点为牵引,强化五个极点的联系。五是建设五种生态环境。即:草原生态、海洋生态、森林生态、雪域生态、沙漠生态。坚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把旅游产业提升到生态游的档次上来。六是开发五种文化。即:森林文化、草原文化、远古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开发过程中注意加强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以文化品位吸引国内外游客。在生态旅游产业的建设上,要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放活民间资本,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发展结构转变。坚持从地域和行业两条线出发,加速整合全区产业布局。地域上分为东部地区、北三局、腹部地区、中部地区。行业上分为绿色食品、林产工业、矿业开发等。整合产业布局,要采取宏观把握的方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使地域和行业有机结合,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产业及其龙头企业,同时每个地域又可以依托其龙头产业对其它区域形成强劲的辐射,从而形成全区经济的强大合力。惟有如此,才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也可以一改以往区内企业各自为战、布局散乱的不利局面。

(七)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生态利用方式转变。在内蒙古考察期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点,内蒙古项目多,建设速度快,建设规模大,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可以说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把我区定位为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我们就必须要守护好这一片森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发展了,事实上,如果丧失了这一片森林,我们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要积极探索土地、林地占用置换的新途径,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和项目。做大做强是加快发展,而做优就是要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八)积极推进城市化经营,实现城乡二元发展结构转变。城市化经营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必经之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各个城市为“增长极”,并用快速交通线将这些城市连接在一起,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和城市带,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大兴安岭的城市化经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避免短期行为。二是城市功能齐全,只有功能齐全才能产生现代产业发展所必须的集聚效应。三是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四是解决人的生活保障,推动农民、林业工人、林区居民向产业工人转化,并依托城市在吃、穿、住、行及就医、就学、保险等各方面给予保障。

四、加快发展的发展作为大兴安岭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前面谈到的区域划分,应该放到东部区域的发展中心来看待,需要从10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加快思想统一。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上来,促进全县干部群众加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县委确定为“和谐、创新、发展年”,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对地委提出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这个核心问题所采取的一项加快思想统一的具体措施。坚持和谐、创新、发展,可以影响和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时刻做到与时俱进;坚持和谐、创新、发展,可以使我们在意志上下定决心,敢于打破僵化思想,突破一切封闭落后的束缚,正确把握机遇,从容面对挑战;坚持和谐、创新、发展,可以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强烈的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合力;坚持和谐、创新、发展,能够做到班子调子齐、队伍作风硬,为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上下同欲者胜”,要通过“和谐创新发展年”活动把县委、政府的决策变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上下一心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篇:先秦历史文化学习感想

在商代和西周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已经开始形成,武王伐纣时说“牡鸡无晨,牡鸡之臣,唯家之索。”,伯夷、叔齐事件,都为当时政治文化的体现。然而当时的政治文化发展尚未成熟,各种思想激烈碰撞。各地部落的普遍现实存在和分封制的施行,加之政治军事兼并的不断发生,各国寻求治国之法,使得在东周时期各地各国学者们持有大相径庭的各种思想。交相辩难,百家争鸣。这是中国政治文化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代。就中国的实际政治文化发展而言,百家之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主要是儒家、法家、道家三派。除了儒、道、法三家以外,先秦还有阴阳家、名家等其学派。如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提出的五德思想,是后世帝王统治国家的重要理由理论根据。每个朝代,都会宣扬五行中的 “德”,以五德相克相生之理,确定其统治的合法性。再如名家的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名家研究名辩之学,启迪各派围绕“名”和“实”的问题反复辩难讨论,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源流之一。

应该说,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虽成为后世政治文化发展的基座,但后人并不再像先秦这样竞相创造流派,而是以先秦各流派为基础,杂糅其他外来思想,或者相互融会贯通,进一步发展;或者借先秦流派的名与理论,阐述自己观点。

先秦诸子围绕人与、人与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通过激烈的论争,首先提出了人道原则、自然原则、个性原则和群体原则。这些重大价值原则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先秦诸子在价值问题上的论争,对中国文化有奠基之功。

而先秦诸子之所以能率先提出这些重大的价值原则,与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先秦诸子能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展开激烈的论战,也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首先,从社会性质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学术上提倡百家争鸣,迎来了文化的空前繁荣。其次,这个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应用,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促使社会分工加剧,出现了一个知识阶层——士阶层。士阶层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著书立说,创立学派,从而促使学派林立,学说各异。再次,在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已经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积累,从仰韶文化,经过夏、商、周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突变时期。最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思想可以自由地进行论争。就像庄子所说:“道术将为天下裂”。原来统一的“道术” 分裂了,于是诸子百家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深深扎根于悠久的长河之中,在社会历史长河之中,有一个历史阶段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奠基阶段,这就是先秦时期。先秦诸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些重大问题来展开论争,并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人道原则和自然原则,在群己关系上提出个性原则和群体原则,从此开启了一扇古代中国价值问题探讨的大门。

先秦诸子在价值问题上的论争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人道原则和自然原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哲学主要通过天人关系来探讨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天既被赋予自然的因素,又被赋予道德因素。儒家倡导“天人合一”,这里的“天”侧重于天的道德因素,所以,儒家教化人要做“圣人”;而道家更多强调天的自然因素,所以,道家提倡人要做“真人”。

二、个性原则和群体原则。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先秦儒墨重视群体利益倡导人要过社会性的生活。与儒墨相对立的是道家杨朱的“为我”、“贵己”说,道家杨朱把个人的生命与社会的利益对立起来,主张“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这显然是避世之士的主张。

应当承认,先秦诸子各家在这些问题上的探讨,一开始并非十分合理,各派各家各有所偏,儒墨强调人道原则,老庄侧重自然原则。先秦诸子各家在激烈的论战中既相互攻击,构建自己的学术观点,同时又相互融合、吸收其他学派的合理观点,最终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价值原则、价值体系,即中华文化中的自然原则和人道原则的辩证统一、既尊重个性又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的群己统一原则,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第四篇:历史文化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⑴元谋人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遗物,年代为距今约170万年,考古学家称他们为元谋人。元谋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⑵北京人

1929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被发现,同时出土了大量石制品、骨器和用火遗迹,年代为距今约70万年。

北京人的模样与现代人不完全相同,还保留着猿类的某些特征,但能够用手使用工具劳动,四肢发展很快,并由于劳动和直立行走,促进了头脑的变化。北京人 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这种打制的石器称为旧石器。他们还把树枝砍成木棒。石器和木棒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能够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北京 人已能使用天然火,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等。火的使用,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这 是早期的人类社会。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

2.远古文化 ⑴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 年。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其为彩陶文化。仰韶文化的遗址已有上千处被发现,其中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半坡遗址有以下特点:

①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③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也就是新石器。④半坡原始居民能够制作和使用陶器。⑤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⑵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氏族遗址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它所属的文化也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和氏族公社文化的代表,它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特点:(1)河姆渡人已种植水稻,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2)河姆渡人能建筑结构比较复杂的木结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3)河姆渡人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即新石器。

(4)河姆渡人能够制作和使用陶器,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5)河姆渡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候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受到尊敬。这一时期,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没有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商

【考点1】二里头文化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二里头遗址是夏商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专家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宫殿建筑基址。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

【考点2】殷墟

商朝时期我国古代奴隶制经济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朝前期,因水患和政治**而屡次迁移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商朝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殷都城因年久失修而废圮,称为殷墟。

【考点3】甲骨文

甲骨文具有如下特点:

(1)写在龟甲或兽骨上;(2)清末发现于河南殷墟;(3)记载占卜结果;(4)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5)说明商朝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有相当高的文明,为研究商代历史和古文字留下丰富资料;(6)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考点4】青铜器

商朝的手工业很发达,最重要的是青铜器制造业。具体表现如下:

1.在手工业作坊里,人们把铜、锡、铅放在一起冶炼青铜。熔炉的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左右。

2.商朝青铜器形式多样,有器皿、武器、工具等。

3.后母戊大方鼎重832.84千克,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4.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之作。【考点1】西周 武王伐纣

商朝末年,商王纣统治残暴,激起人民的纷纷反抗。周武王带领一些小国、部落,向商都进攻,史称“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商都郊外牧野激战,纣王临时凑集的军队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考点2】分封制

释义:西周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初统治者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各自建立的国家叫诸侯国。诸侯国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初期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作用:牢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的地区,而且不断发展,使周朝成为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考点3】烽火戏诸侯

释义: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评价: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西周灭亡的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

【考点1】西周 武王伐纣

商朝末年,商王纣统治残暴,激起人民的纷纷反抗。周武王带领一些小国、部落,向商都进攻,史称“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商都郊外牧野激战,纣王临时凑集的军队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考点2】分封制

释义:西周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初统治者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各自建立的国家叫诸侯国。诸侯国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初期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作用:牢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的地区,而且不断发展,使周朝成为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考点3】烽火戏诸侯

释义: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评价: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西周灭亡的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

春秋战国 【考点1】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主要历史事件:

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政治、经济、军事,“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经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前期,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晋楚争霸,持续了一百多年。

吴越战争:春秋晚期,长江流域还有吴越两国的争霸。吴国在江苏南部地区,越国在浙江钱塘江流域。先是越国被吴国打败,吴王称霸。之后,勾践卧薪尝胆,重新强盛起来,打败吴国。

【考点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制的确立时期。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

【考点3】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偏将军之职,为中级官吏),开始了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内容主要有:

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制,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结果: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新法却保留下来

春秋战国

【考点1】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主要历史事件:

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政治、经济、军事,“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经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前期,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晋楚争霸,持续了一百多年。

吴越战争:春秋晚期,长江流域还有吴越两国的争霸。吴国在江苏南部地区,越国在浙江钱塘江流域。先是越国被吴国打败,吴王称霸。之后,勾践卧薪尝胆,重新强盛起来,打败吴国。

【考点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制的确立时期。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

【考点3】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偏将军之职,为中级官吏),开始了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内容主要有:

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制,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春秋战国 【考点4】都江堰

秦国李冰修建,四川都江堰市岷江。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考点5】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春秋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主张“德治”和“仁政”。孔子“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孟子战国《孟子》(语录体散文集)性善论,民贵君轻。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荀子战国《荀子》性恶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朴素唯物主义 道家老子春秋《道德经》“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战国《庄子》,又称《南华经》“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庖丁解牛”“庄周梦蝶”“鹏程万里”《齐物论》《逍遥游》

墨家墨子战国《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杂家吕不韦战国《吕氏春秋》“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兵家①孙武春秋《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

②孙膑战国《孙膑兵法》

1.党一大: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书记,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要实现共产主义。

2.党二大:1922年,党二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党三大:1923年,党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确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用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而次年国民党一大的举行,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开始。

4.党七大:1945年,由于从1924年开始,我国就进入了战争模式,从第一次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这期间党的会议召开时间没有规律可循。党七大中刘少奇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的重要性,并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且写入党章。

5.党八大: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式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明

确指出党个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所提的路线是正确的,很多设想都富有创造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只不过后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6.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提出要冲破“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束缚,要解放思想,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工作方针和政策。

7.党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重大历史问题,尤其“文革”及毛泽东的功过是非,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标志着我们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

8.党十二大:1982年,从十二大开始,党的会议召开又特别有规律可循,自此每隔5年开一届全国党代会,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9.党十三大:1987年,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

10.党十四大:1992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接下来召开了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党十五大:1997年,大会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党十六大:2002年,十六大当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个代表”是我们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3.党十七大:2007年,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且在2012年十八大当中,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4.党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秦王朝

【考点1】秦的统一

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嬴姓,相传始祖伯益曾辅助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了。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后来秦王政于前221年统一并建立大秦帝国。为了加强全国之大一统,秦王政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不过其事业是在残酷压榨民众的条件下,于短短的十来年内集中完成的,所以秦朝之统治不免带有苛急、暴虐的特点。最后都城咸阳于前207年十月被刘邦攻陷,秦朝灭亡,立国共十五年。

【考点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王政统一中国后,遂自称“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建皇帝尊号,自号为„始皇帝‟,他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命改为制,令改为诏。“皇帝”尊号,“朕”御用自称等皆源自秦朝开始。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 即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驿道,秦驰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

【考点3】秦末农民战争

指中国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秦的战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向应,原本被秦国所灭的诸侯国纷纷自立。不过各路实力有强有弱,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

八年的战争中,中国没有统一的政权,因为战争由秦朝末年开始,战争所处的时代称秦朝末年,即秦末。

隋唐时期:政治变化 【考点1】隋朝的统一

隋朝(581年3月4日—619年5月23日)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581年3月4日,隋文帝杨坚受禅建立隋朝,619年5月23日,隋哀帝禅让王世充,隋朝灭亡,国祚38年。

北周于577年灭北齐,统一华北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缅酒色,政治****。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杨坚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3月4日,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即隋文帝,建国隋,北周亡。隋文帝意图南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南朝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军事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而又疲惫不堪。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587年10月26日隋文帝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隔年发动隋灭陈之战。589年2月10日,联军进入建康城,俘陈后主。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590年9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

至此,隋朝结束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二百八十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中国的大一统。【考点2】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至隋朝,隋文帝综合汉魏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因避杨忠讳,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唐朝基本上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并有所补充和发展,使其中央集权体制更加完善,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宋朝承唐制,但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己转移至其他机构,三省六部有名无实。

三省制的特色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2.集思广益:三省长官共同协商政务,既可收集思广益之效,又可增加决策效率。3.职掌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构思草诏(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都经由三省处理。

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隋唐时期:政治变化 【考点3】科举制

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更多、更全行测技巧、考点大全、行测每日一练 尽在中公教育行测频道《《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废除;在越南更迟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废除,持续了1300多年。现代社会选拔公务员的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考点4】贞观之治

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注重农业发展,免除苛捐杂税;对外,大力平定外患,使得社会安定、边疆稳固。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用人方面,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他扩大谏官的权力,又鼓励臣下直谏。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

在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征发不夺农时;同时太宗崇尚节俭,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

总之,在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

隋唐时期:历史名人与盛世 【考点5】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为加强和唐朝的关系,学习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向唐朝遣使,请求通婚。唐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为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藏两族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6】武则天

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唐高宗懦弱多病,皇后武则天协助处理朝政,逐步掌权。唐高宗去世几年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她注重发展科举制度,重用有才能的人,如姚崇、宋璟等。其统治的弊端是重用武氏家庭、大肆崇佛等。【考点7】开元之治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第五篇: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国家的“命根”

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乃这个国家独有的精神遗产,也就是说对于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特殊基因,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是屹立于世界上的历史凭据。就像著名历史学者邓清珂先生说过那样:“文化不是漂移的浮萍,而是一个国家的根。”

天下兴亡,文化有责,兴之则强,弱之则衰。失去文化,一个国家就会停止心跳。就像现在正处于动荡的叙利亚正是依靠历史文化耶路撒冷得以建国。只要文化尚在,不论这时候的国家发展如何,总有一天没有什么能阻止它再一次重新屹立在世界上。文化能够立国,意义不言而喻。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到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文化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负载着整个民族认同的核心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之魂。国家的军事等硬实力只是骨架,而文化是内涵实力。如果没有它,硬件只是空壳,熬不住时间的长期洗礼。唯有把文化注入骨子里,一个国家才能蓬勃发展,活力无限。文化正是把历史的积淀和现实场景以及未来的希望一并植入国家内心,是国家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然,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在当下,文化和经济的合流,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源泉。随着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化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阿富汗博物馆大门有一条著名横幅写道:“只要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就会活着。”中国也有句古话:“灭人之国必先先去其史。”这两句名言从正反方面说明,只要文化尚在,无论发生多少曲折,不管经历多大“地震”,一座城市可以再造,一个国家可以再生。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会否定,甚至污蔑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很多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历史文化,甚至到了敝帚自珍的变态程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百年之前的尿盆马桶,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彰显文明,炫耀历史并值得巡游展览的珍贵文物。更不要说具有民族归属性质的人文理念和哲学思想了,那更是赖以自豪的文化资本。

文化重要性想必不言而喻,那么作为现代的我们,该如何看待文化呢?比如国家的历史文物,古城等等,我们要用心去了解他的历史意义,用心去保护他,让他继续影响后人,让影响力生生不息。除此之外,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持正确积极的态度,不要说时代变了,文化就不是适用了。孔子学院如今遍布全世界,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去了解这些文化。

所以,文化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脉,而且决定一个国家的高度。

下载学习内蒙古历史文化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内蒙古历史文化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内蒙古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心得体会(五篇材料)

    学习《内蒙古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 禁行性规定》心得体会 张玉珍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

    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行之心得体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站在这里,望着滔滔的海水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英雄人物——林则徐。 虎门,是个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的地方;虎门,是个凝聚了崇高爱国主义的地方;虎门,是......

    内蒙古考察学习之旅

    感悟名企成功之道--2011年5月内蒙古考察学习之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培训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秀企业的理念、方法及经验。走进标杆企业,走进标杆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

    文县历史文化

    文县历史文化 2011年05月05日11:19 来源:中国甘肃网 手机看新闻         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一、历史文化悠久 一是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文县,历史悠......

    厦门历史文化

    美丽的鹭岛——厦门 厦门历史文化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

    鄢陵历史文化

    鄢陵历史文化 鄢陵,一片风光旖旎的平原林海:无论是姹紫嫣红还是娇艳欲滴,鄢陵的芬芳在季节的轮回中愈显缤纷多姿。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阴”,秋天果实丰而满枝,......

    公司简介及历史文化

    公司简介及文化历史湖北双珠泉食品有限公司利用现有天然泉水资源生产矿泉水(瓶装水系列、桶装水)及其它饮品。项目总投资2亿元,其中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13320平方......

    潮州历史文化

    潮州历史文化 首先,在介绍潮州之前,先区别一下潮州和潮州府。潮州府是一个历史名词,指现在整个潮汕地区。而在中国解放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疆域调整,才把潮州府分成现在的潮州市,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