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床医学导论 结课感想
<<临床医学导论>>结课感想 2011级临床 刘芳
时光似水,在几位白衣天使的熏陶下,我们初步地学完了《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老师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对临床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奉献精神都深深的打动了我,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启迪……
经过认真的学习,我发现这一科目对于医学生,是相当重要并且会对我们学医生涯将会产生着深远影响的课程。《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过渡课程,是连接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桥梁,它将我们带入了医学殿堂的大门。该书介绍了许多内容,如描述了疾病症状、提供采集病史的基本方法等。其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满足了所有未来的医生的渴望,开始接触病人的情况,向真正的医生角色转化,而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培养医学生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思想,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理念,使我们 初步进入医生角色,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也使我们迸发出学习的动力,帮我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医无德者,不堪为医”之说,一位合格的临床医生应当具有如下所述品德: 忠于职守,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医学事业中,发展医学科学作为自己的崇高的信念和职责;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爱惜病人,视病人如亲人,拯
救时只要又一线希望,绝不放过,为生命的健康高度负责;有杰出的医疗风格,精良的职业气概是医生高度卖力的立场和丰硕医疗经历的表现。态度 端正,操作精确,状况 紧急时能果断冷静,考察仔细、思虑周全、判断实时正确; 医风廉洁,医生在与病人极其家属交往中,要奉公守法,不图私利,把病人的疾苦和安危放在首位;医生有责任为病人保守秘密,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也要出言谨慎,避免对病人或家人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或伤害。医生,是一个会与社会各层面的人物打交道的一个职业,要求我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而良好的职业道德 是成为医生的标准之一。
从根本上讲医生的价值其实就是由病人的意见、反响来体现的,病人对服务的不满意就是对医生的否定。很多医生常常无视这样一个究竟,即在医生察看病人的同时,病人也在察看医生,留意医生的言谈,构成对医生的印象,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就是在这类调查交道过程中取得的。医生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病人,在某些情形下还大概影响治疗效果。固然,如何与病人交谈绝不单单是发言的艺术性或技能问题,最底子的是为了做好服务工作,获得最好的治疗结果。所以我们要具备和各种病人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医生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做好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身心状态,善于观察病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 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状况出现。机体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病人,我们也要有不同的看法。
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接触病人的疾苦。这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在生理上解决病人的痛苦,更需要在精神上对他们表示出关爱与尊重并给予鼓励,要学会多站在病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使医患关系变得融洽,营造一个和睦的工作氛围。
我认为自学能力应当是医学生之魂,它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医学生是必须要具备这个能力的。医学知识博大精深,所涉及的领域实在广泛,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和生长,人类的疾病也在不竭的转变,我们应当用开放的大脑,主动朝进步的方向研讨医学,在治疗疾病问题上,倡始“循证医学”,其寄义为有目的、精确地应用现有最好的科学根据来引导对每位病人的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大批扎扎 实实的临床、科研理论的同时肯于 动手去钻研。然后便是创新能力,我们要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不能一味的守旧,守旧只会造成社会在医学方面的停滞不前。疾病 是多种多样的,还有 许多人类没有攻克的难关,这都需要我们的不断创新。再则是交流能力。只有增强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国内外医学知识融会贯通,开阔事业,拓展空间,了解最新的国际医学学术动态,走在医学的前列。
医学之路博大精深,前路漫漫,难以探索,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难,一名良好的医生更难,成为一代名医难乎其难。我知道前路坎坷,实非不易,但是却从没后悔自己的选择,我 喜欢医生这个职业。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忍受病痛的折磨就更
加坚定了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 白衣天使。每当我想起豪壮的医学生誓言 : “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要“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我的内心就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复。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再艰难我都会走下去,永不后悔。
医生是一盏灯,可照明人类安康之路;医生是一尾歌,可激发性命的浪花;医生是 一轮太阳,照亮生命中的黑暗…….在这条就医的道路上我将收获许多成果,领略不同的风景,体味世间的百态……….
第二篇:学《临床医学导论》感想
学《临床医学导论》感想
一学期眨眼间就过去了,我们《临床医学导论》仅有的十次课,也在十位外貌性格各异,却同是白衣天使的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画上了句号。经过这短短十次课的时间,我们也都感触良多。
上《临床医学导论》课给我最初最强烈的感受是:我是一名医学生,我有着重大的使命。作为一名医学生,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我们肩负的是最神圣的生命,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大事,我们必须认真严格地对待,不能有半点的含糊。谨遵“医学生誓词”的教诲,要“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要“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虽然“医学生誓词”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但其包含的内容确实不能小觑的,这是作为一个医学生,一个医生终生追求的目标。
“医学生誓词”是神圣崇高的,我们更应该让这份神圣崇高具有现实意义,努力地朝他奋进,去实现他。
《临床医学导论》也让我了解到现当今医患关系紧张,那么医患矛盾的解决就要从现在抓起,从医学生身上抓起。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有多方面的原因。在医生方面,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沟通能力弱,医生的误诊、医疗事故等,服务不到位,以及一些道德方面的因素引起了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满,导致医疗纠纷等。患者及患者家属方面,期望值过大,对医疗赔偿抱侥幸心理,对医护人员不理解等导致医疗纠纷。医疗资源匮乏与配置失衡,医疗费用过高和媒体的推波助澜等也是导致医疗纠纷,深化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
医患关系紧张导致的医疗纠纷,给医护人员的身心带来严重的伤害,许多医护人员不堪压力而改行,医生,这本是带着美丽而神圣光环的职业,已经在百姓的唾弃声中变得一钱不值,甚至被戏称为“高危行业”。但是这最终的受害者却是患者本身!
要解决医患关系紧张,主要从医生、患者方面来解决。作为医学生,一个特殊的人群,既可能是患者,在未来也会是医生,所站的角度能更好的解决医患关系紧张。所以,我们需要趁现在,多多站在患者角度,了解患者所需,患者所想,也要站在医生角度,想想该怎样做才能渐少医患之间矛盾。
为了让“医学生誓词”的神圣与崇高具有现实意义,为了让医患矛盾降低到最小,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严格遵守“医学生誓词”。
努力学习医学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为以后的临床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渐少误诊、误治的可能行。
加强医学书籍和相关心理、法律等书籍的阅读。
锻炼严谨的思维、态度,提高做事的速度,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事习惯。
锻炼身体,保持好的体魄,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为以后能更好应对高强度的工作。 培养关心他人,珍爱生命的品质。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被金钱所诱惑,以避免以后收取红包,将患者“物化”。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以后可以和患者及其家属尽可能有效地沟通,提高医患间信任度。这也是生活的一个基本技能。 培养谦和态度,温和脾气,稳重气质,利于医患沟通和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学习幽默圆滑的处世方法,更是医患相处的润滑剂。
学生:xx 学号:xxxx 班级:xxxxxx
第三篇:导论课感想
导论课感想
到了大学以后。我感觉到了自由。但是在这自由下却忍不住放纵。跟很多大学生一样。手机不离手。但是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所以期中考试后。我开始按照我的计划行事。争取让自己变成“大神”。开学这两个月给我的感觉就是适应大学生活的两个月。
导论课帮我认清了我们专业的内容和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培养目标
本 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合理架构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和 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各环节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信息处理、科 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或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 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核心课程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与计算机图形学不同,后者是用计算机实现图形识别的技术,而本课程是用计算机逼近表达一些计算机难以用二进制描述的函数(如lnX)的专门技术)、数值代数(主 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以最快的算法计算高阶矩阵)。这三门课程中没学过任何一门都不能算是合格的毕业生。事实上,这三门课程是联系数学与计算机、把数学应用 到计算机、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最基础课程,没有这三门课程,谈何信息与计算。可以说,有了这三门技术,计算机才能表达、计算各种函数,才能不断提高软 硬件的性能,才能用计算机计算很多对人来说根本无法解答的方程。
[3]实践教学
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修业年限
4年
计划如下
一般安排10周~20周。
第四篇:临床医学导论作业
还记得08年的那个夏天,从小怀揣着医学梦想的我在自己的志愿上认真的写下了中南大学医学类(五年制)这几个字,当录取通知书送达的那一刻一种释然从心底释放了出来。我,从那刻起,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将从此启航。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是一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医学院,而我将在这里完成我的大学本科学业。“求真求确,必邃必专”这一国立湘雅医学院院训最好的诠释了作为一名医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还记得入学的时候在操场上握紧右拳庄严宣誓的场景,“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句沉甸甸的誓词也牢牢的印在了我的心中。
作为一名医学生,对于临床是渴望的,而就在这一学期学校为我们开设了《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刘浔阳、沈守荣和周昌菊三位老师,他们都已年过六旬,是地地道道的老湘雅人,本应安享晚年的他们仍然坚守在临床第一线,仍然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仍然通过他们的行动向我们诠释着代代相传的湘雅精神,用他们四十年的从医经历向我们这些刚刚步入医学殿堂的晚辈们讲述着何为医者,医者何为。刘浔阳老师在走上讲台前一个小时还奋战在手术室中,讲课时还身穿湘雅三医院的白大褂;周昌菊老师在给我们讲完课后,晚上六点多又将站在讲台上,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深深的感动了。
在第一堂课上,赵玲玲老师就告诉我们世界各国修订的医学教育标准,都把医生的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一个群体,社会普遍对其有着较高的社会期望和道德要求。在法国,只有从事教师和医生两个职业的人可以被称为先生,由此可见一般。在剩余的课堂上,老师们也在用亲身经历告诫我们,医者,以德为先。众所周知,现在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各种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前一阵的北医事件和南京儿童医院事件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患者之所以称为患者就在于他们身患疾病,正在遭受疾病的侵扰,他们必定想得到医生的一份体谅、一份宽慰。只要我们将心比心就不难理解患者的心情。如果我们在诊疗过程中秉承患者至上的原则,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患者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话,我想医生这个职业会得到社会上更多的认可,社会地位也将有所上升,从业环境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良好的医德不仅仅体现在对待患者的态度上,也体现在治学精神方面。老师们上课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对于医生而言确实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生命。老师们用一个个鲜活的病例让我们深切的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们没有犯错的机会,更没有犯错的权利,一个看似很小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一条生命的丧失。严谨的精神需要从小培养,我想这也就是老师们不断重复这句话的原因吧。
老师们在课堂上还注重培养我们良好的临床思维。良好的临床思维对于一名临床医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临床思维可以缩短诊治时间,减少误诊的次数,从而为救治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老师们通过描述一个个病例,让我们知道了问诊的基本步骤,体格检查的方式——视诊、叩诊、听诊、触诊、嗅诊,知道了如何从患者杂乱的症状描述中找出关键点从而进行下一步的诊治,在诊治过程中秉承下列原则:尽量用单一疾病解释症状,先考虑常见疾病后考虑罕见病,优先考虑器质性疾病而非功能性疾病。良好的临床思维还包括良好临床思维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这也为我们未来的学医之路指明了方向。
第五篇:临床医学导论心得
我不喜爱学医
——《临床医学导论》心得
在很多人眼里,医生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白衣天使。然而在我看来,医生只是芸芸众生,万千职业中的选项之一罢了。
“临床医学导论课”的第一节课,老师不能免俗地问:“你为何学医?”就算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容易做梦的年代,“梦想”仍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主题。《好声音》的学员自我介绍时总要回答“你的梦想是什么?”仿佛站上那个舞台需要天大的勇气,不得不靠梦想来支持。而现在,我成为一名医学生,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通常会问:“你很喜欢学医吧?”或者,“是不是你父母让你去学医?”在他们眼里,医学是个布满荆棘的道路,所以我做出这个选择的前提,无非“喜爱”,“逼迫”。小区里经常在一起聊天的大妈们,从未近距离接触过医学,她们一边在自己病痛时对医生崇敬有加,一边又将学医视为洪水猛兽,为踏入其中的后辈默默担忧。
然而,为我们上课的老师,有些穿上白大褂已数十载,在将我们引向“临床”的殿堂之时,问了和那些不了解医学的人一模一样的问题——“你为何学医?梦想还是‘现实’?”
“当医生”并不是我的梦想。我的父母确实希望我学医,但他们也没有逼迫我。
我看中的,是“医学—医生”这条专业性的笔直道路,医生的稳定收入,社会地位,比较单纯的人际往来,以及,“治愈了一个病人”这个确实可得的成就感„„而为了得到这些所需要付出的学习上的努力,我觉得值得。我的父母在其中只有过一次推波助澜,那就是我母亲说我的性格适合学医。综上,理性的角度考虑,“医学”这条路就算不是我人生的最优解,也依旧可以算一个明智的选择。
然而,人在选择职业,职业也在选择人。往往,那些对一个岗位拥有“喜爱”的人总是能获得一些加分,因为人类为自己“喜爱的事”付出的努力看上去更加可靠。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前提是,那个“喜爱”得是稳定的,不会被枯燥岁月磨灭掉。万一有一天,“喜爱”的火焰熄灭了,新的火焰又没能及时点燃,职业道路上一片漆黑,他只能退出,否则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误入歧途。
单纯的“喜爱”在医学上拥有更大的隐患。因为医学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职业,若从业者不能时刻保持正确的态度,耽误的可能就是一条人命。多少医疗事故,是因为当年的激情减退,耐心细心不再而引发的呢?
比起“喜爱”,我认为,医生更应“胆小”。换句话说,不管最终你的技术达到何种程度,不管来求医的人的病情看上去何等无伤大雅,在施行救治时最好能保有当年还是实习生时候的谨慎。在我的理解中,就算不去提那些“救死扶伤”的高尚论调,医生通过医好病人获得报酬,那么,就算是为了活下去的口粮,这份“胆小”也不能丢。我母亲所谓的“适合学医的性格”,就是指的这份“胆小”。
因为我“胆小”,所以我在学习时便不敢有所遗漏;因为我“胆小”,所以我在诊断病情时便不敢轻易下定义;因为我“胆小”,所以我在用药时会充分了解病人身体再开处方;因为我“胆小”,每次治疗过程中(包括手术)都会再三检查,以免节外生枝„„
所以我觉得,比起“喜爱”,“胆小”才更适合一名医生应有的觉悟。当然也有人会说:“医生不仅仅是要在生理上治愈病人,医患之间,也应有心理上的交流。若是喜爱这个行业,就能待病人更加耐心,细心,何愁不能做到你说的那些?”
但是“喜爱”是有疏漏的。“喜爱”本就是私人心情,带着这种心情工作,工作上的行为都是以满足“喜爱”的心情为先。这样说有点消极阴谋主义。但是心情这种东西是瞬息万变的,就比如小时候喜欢的超级英雄动画,现在看来只觉得索然无味。“喜爱”医学的人,在日复一日的与病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在可能是千篇一律的病情报告中,又将如何保持自己的本心,始终宽厚和蔼?更别提,被生活中的琐事烦扰的日子,当真还想得起自己那份“喜爱”的心情吗?
终究,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就不该与医生的本职混为一谈。若是良好的心情对病情好转有帮助,或是和蔼宽厚的话语更能使病人配合,那就带着这个观点去安抚病人就行了。其他时候,不需要刻意迎合病人。将工作与情绪分隔开,不对病人产生感情,就能不让病人的感情影响到自己,反过来,就可以不让生活中自己的感情影响到工作。这叫“他人视界”。
“他人视界”并不会导致严峻“医患关系”,虽然它看上去确实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只是医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一个医生应该做到,细致诊断,深入了解,谨慎治疗,以及良好沟通。良好沟通的缺失往往会成为直接原因。
而“不存感情”并不代表“与病人缺乏沟通”。相反,客观全面的“医嘱”才是病人所需要的,也是碰到无理取闹的患者家属时最好的挡箭牌。
比较之下,高下立分。
说到底,想做好一个医生,不在于你希望为这个职业付出多少,而在于他人(尤其是患者)对于处于这个职业的你有多大要求。大多数人求医,药到病除是最终目的,那么我们便给他们这个结果。自以为是的“心灵鸡汤”确实能满足一下虚荣心,但那对治疗无多大裨益,还不如用这点时间,反省自己是否缺漏。
所以我说,“胆小”比“喜爱”更适合一名医生。
——临五1408班
2201140823 王雨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