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4:2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

第一篇: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

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生态经济学的学习,我对生态经济学的概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第一次将经济学和生态关系联系起来,对经济的生态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除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外,还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浪费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环境治理的经济评价;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等等。另外,它还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揭示生态经济发展和运动的规律,寻求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相互适应、保持平衡的对策和途径。更重要的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还应当成为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科学依据。总之,生态经济学研究与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将生态和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新观念的产生。

在当今这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加快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希望,是欠发达地区的热切追求。但传统经济优先或GDP优先的发展模式,肆意向自然索取和掠夺,一方面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球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人口剧增、资源浪

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造成经济与生态的矛盾对立,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电视报道称:我国的“十五”计划指标基本实现,但环保指标尚未完成。生态与经济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经济的长远利益。经济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又为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现阶段经济的发展,是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的结果。生态和经济的矛盾是经济需求的无限性和生态环境提供的自然资源对污染容纳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和影响自然能力的增强,一方面对自然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经济活动又不能把自然资源完全转化利用,结果就把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处理好生态和经济的关系,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其本质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强调人与地球和谐发展,强调自然生态系统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制约,要求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为特色的经济,是既遵循生态规律又遵循经济规律,使经济社会发展与

环境资源保护相统一的新型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改善生态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突出生态特色,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

近半年来,来自各电视和网络的国内外关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有关报道很多。

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据悉,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

2010年7月12日,福建省杭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污水渗漏事故。约有9100立方米的含铜酸水外渗引发汀江流域污染,仅棉花滩库区死鱼和鱼中毒约达378万斤。福建有关部门认定此次污染属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2010年10月4日下午,位于维斯普雷姆州奥伊考的铝厂废物池泄漏,冲毁不少桥梁和村庄。匈牙利负责环境保护的国务秘书伊什·佐尔坦说,已泄漏泥浆大约100万立方米,波及范围估计40平方公里。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匈牙利

西部一家铝厂泄漏的有毒废水7日流入了多瑙河,河里已发现死鱼,灾难管理部门忙于将废水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以减少这条欧洲主要水道所受的冲击。最先受废水污染的毛尔曹尔河里的生态系统已经全毁。

各种各样的污染事件让人觉得触目惊心,这些污染事件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以及国家经济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对环境的破坏并不是一两个月或是一两年就能恢复到先前的水平的,生态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并一定能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恢复到被破坏的先前水平。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我们要用几代人的时间去偿还我们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但是人类并没有从先前的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中得到一点点的启示,更多的只追求利益而不顾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还在继续,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心痛,如今的当权者和企业的执行者并不能将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来,这不能不让人觉得悲哀。以我生活的那个小城为例子。我的家乡在云南普洱,相比于全国其他的地区,那是一个自然环境非常好的地方,之所以有那么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是其地理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的不发达,没有任何的重工业,仅仅是以手工业和种植业作为经济主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换,我们那个小城的生态环境也慢慢发生着变化,随着森林植被的破坏和矿产的开发,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气候的变化,夏天比之前热了很多,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也比之前高了不少。经济的发展虽然让我们的生活水平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

提高,但是我们所引以为豪的自然环境却慢慢变得越来越差,这无不使我感到伤心难过。

在这样一个既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又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时代,发展生态经济是势在必行的。而如何发展生态经济又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为了发展好生态经济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做起。

从促进经济生态化方面来看,首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直接载体,是新经济增长方式和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直接反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其次要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节水、节电、节地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把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去的“高消耗、高排放”转到“低消耗、低排放”上来。第三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大力推进生态效益型农业、绿色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第四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使产业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关键在于使经济的发展速度与生态的承载能力相适应。避免盲目地攀指标、比速度、超高速发展,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可承载的基础之上。

从生态经济化方面来看:一是要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做大、做强生态产业。特别要注重引进民间资本“打理山水”。二是要用考核经济的办法来考核生态,推进绿色GDP指标体系。政府应探讨建

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经济计算制度和由此所决定的绿色指标体系,并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标准,引导物质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推动生态项目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做。通过完善各类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使那些违背生态省建设基本原则的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使他们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作为其获取公共福利的补偿。积极探索资源定价、适度提价机制,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使用;推进大项目企业化经营,产业化运作;运用业主招投标、项目经营权转让等方式把生态项目推向市场,使生态项目市场化经营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切实建立起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其实的辩证统一的。我们可以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发展好经济,这不是一件不能做到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愿不愿意这样去做。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发展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不愿意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过穷苦的日子,我们也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一个被破坏的千疮百孔的家园中,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生态经济学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前进道路。

第二篇: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

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生态经济学的学习,我对生态经济学的概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第一次将经济学和生态关系联系起来,对经济的生态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生态经济学研究与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将生态和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新观念的产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经济的长远利益。经济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又为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现阶段经济的发展,是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的结果。生态和经济的矛盾是经济需求的无限性和生态环境提供的自然资源对污染容纳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生态经济强调人与地球和谐发展,强调自然生态系统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制约,要求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为特色的经济,是既遵循生态规律又遵循经济规律,使经济社会发展与 环境资源保护相统一的新型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突出生态特色,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近半年来,来自各电视和网络的国内外关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有关报道很多。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匈牙利 西部一家铝厂泄漏的有毒废水7日流入了多瑙河,河里已发现死鱼,灾难管理部门忙于将废水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以减少这条欧洲主要水道所受的冲击。最先受废水污染的毛尔曹尔河里的生态系统已经全毁。

各种各样的污染事件让人觉得触目惊心,这些污染事件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以及国家经济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对环境的破坏并不是一两个月或是一两年就能恢复到先前的水平的,生态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并一定能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恢复到被破坏的先前水平。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我们要用几代人的时间去偿还我们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但是人类并没有从先前的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中得到一点点的启示,更多的只追求利益而不顾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还在继续,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心痛,如今的当权者和企业的执行者并不能将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来,这不能不让人觉得悲哀。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其实的辩证统一的。我们可以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发展好经济,这不是一件不能做到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愿不愿意这样去做。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发展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不愿意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过穷苦的日子,我们也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一个被破坏的千疮百孔的家园中,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生态经济学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前进道路。

第三篇:生态经济学论文

摘要

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以农业项目如农产品、农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等为开发素材,以市场为导向,能够满足大中城市居民及一些农村居民进行观光、品尝、休闲、娱乐、参与、体验、购物、学习等活动的旅游形式。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契机。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观光农业发展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由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两部分组成。论文先提出了观光农业研究的支撑理论,接着探究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最后从大众垸观光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手进行布局优化研究,提出大众垸观光农业发展的系统调控对策。

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观光农业发展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拓展观光农业的含义和功能,探索一条新农村建设与观光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观光农业;布局优化;大众垸

第一章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通过发展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以获得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取得的显著发展相比,我国农村的发展却呈现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发展模式不健全、农民收入低下等特点。城乡差距和社会矛盾逐步加剧。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实施工作重心战略转移,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已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建设厅、长沙市人民政府、望城县人

民政府等相继制定的《湖 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导则》、《长沙市百里优质水产走廊建设 规划》、《望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中,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且望城县把大众垸的发展目标定位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农贸生 态旅游型地区’’。位于望城县西北部的大众垸地处洞庭湖平原南缘,垸内河网渠道纵横、湖泊库塘密布,属于“百里水产走廊”重点发展区域,其地形、气候条件均利于农业生产,是典型的农业区。而且通过本人长期以来的调查显示大众垸观光农业的发展已渐显成效,垸内的格塘乡等地率先发展了观光农业,兴建了大批垂钓基地、休闲农庄、农家乐等项目。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大众垸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具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研究——以望城县人众垸为例

第二章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观光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与学术雾对其展开了大量 的理论研究密不可分。主要有高贤伟等著的《旅游农业理论与实践》 对观光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重点概括了观光农业所 产生的效应、供给与需求及其经济特性强¨;关宇阐述了景观生态学提 供了农业景观研究的原理、方法和相应信息,主张以景观生态学为理 论基础,通过规范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各类农业景观规划势在必行诗筋;陶雨芳提出了观光农业发展的四大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2)综合区域规划理论、(3)环城游憩带理论、(4)景观生态学理 论等等,其中有重大影响力的两大理论强调以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发展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疆副。但是,笔者 认为观光农业的理论基础内容涵盖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美学、社会 学是、市场营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涉及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 杂的实践性,因此需要兼容并蓄其它相关的学科营养,向多学科、多层次综合研究发展。本文试图从农业区位论等“八大理论”展开探索,为大众垸的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1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可持续旅游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自然延伸,是近30年来,人们对旅游发展和环境效益不断进行探索的产物。鉴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国际社会对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可持续旅游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与一般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满足需要。发展旅游业首先是通过适度利用环境资源,实现经济创收,满足东道社区的基本需要,提高东道居民生活水平;二是环境限制。资源满足人类目前和未来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这种限制体现在旅游业中就是旅游环境承载力。观光农业的资源基础是农业资源、农村环境及农村文化,它的主要部分具有霹再生性,从这一点上来说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只要开发得当,使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可能的。因此,大众垸发展观光农业必须坚持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思路,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必须注意资源的保护,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克服那种以旅游资源的损耗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换取短期效益的盲目做法,以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保障观光农业长久的生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大众垸和发展模式研究

3.1 观光农业发展机制

大众垸观光农业发展机制大众垸观光农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这为发展乡村旅游、现代观光农业提供了宏观政策支持,对大众垸观光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旅游业自身产业扩张也推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具相当的产业规模。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旅游者的数量成倍增长,致使旅游产品供给面临严峻的挑战。再次,从微观方面看,城市生活的压力和对自然环境的疏远,使城市居民有暂时逃离单调的城市生活的渴望;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参与,更渴望抛开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压力,走向自然、尽情放松自己,而乡村是人们释放压力、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理想场所。大众垸靠长株潭城市群,其观光农业发展由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基于“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建设背景下观光农业的发

展有其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的驱动力,必然为观光农业提供巨大的客源市场,从而促进农业观光旅游的更快发展。

3.1政府推动力 “两型社会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尤其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而在政策、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大众垸观光农业开发是在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建设和望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进行的,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大众垸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力。

3.2.吸引力 大众垸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其观光农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秀 美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古镇、遗址,以湖湘水乡和田园 风光为特色的田园牧歌式风情,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等有形的资源,以及传统的农业劳作、传统的文化艺术、渊源的农业文明等无形资源,都对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3.3支撑力 大众垸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城乡统筹发展将得到不断加强,随着城市的辐射与波及作用将越来越强,对农村的各种优惠政策也不断地推出,大众垸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相关配套要素都有了很大改善近年在农村道路、水利、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都为大众垸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根据大众垸农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优势资源,并借鉴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其观光农业发展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第四章大众垸观光农业发展对策措施

4.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大众垸的观光农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体制、资金结构、发展模式都存在不少的缺陷,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发挥政府在观光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观光农业的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为观光农业的发展营造

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把观光农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大众垸第三产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纳入议事日程。在资金上需要政府给予扶持,增加导入性投入,开辟多元投融资渠道,建立观光农业发展基金,积极引导观光农业的发展。在组织上,应设立一个由旅游、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专门机构,对大众垸观光农业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以改变部门间的条块分割局面,消除地区、行业间保护主义;按照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整合区域观光农业资源,促进大众垸观光农业结构升级。

4.2进行资源综合评价,科学规划设计

并非所有的农业区域都适合搞观光农业的开发,应对大众垸的观光农业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观光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是观光农业开发的首要步骤和基础性工作。在观光农业项目开发之前,应对大众垸内的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首先要调查当地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定在此基础之上,选择既符合消费者需要,又能突出大众垸与其他旅游区相区别的特征和要素,并对这些特征与要素进行加强与提高,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观光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4.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发展瓶颈。

要想全方位地开发好行、住、食、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观光农业项目,大众垸就必须创造出清洁舒适的逗留环境,必须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4.4强化生态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观光农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观光农 业发展成功的价值标准。因此,在观光农业发展中,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协调好观光农业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

源,提高环境质量,实现观光农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发项目与景观环境的协调,控制开发建设中的污染,遏制生态环境退化,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5开发旅游商品,提高经济效益。

当一个旅游地的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后,要想取得更大的经济效 益,就要突出发展旅游购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旅游消费由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部分组成,其中,吃、住、行的花费相对稳定,弹性最大是购物。在客源稳定的情况下,旅游商品的消费成为旅游地整体经济收益的关键。旅游商品的开发,是观光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结束语:

四、结束语:

在我国人口增长、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不断突出的背景下,人多地少、生态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像望城县这种县域可以依靠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而相当部分县级城市优势并不明显,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矛盾不断出现,形势紧迫,因此强力打造县域生态农业,从局部着手,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憧憬未来,在我的家乡,在我们的农村,在广阔的神州大地,生态农业之花必将簇拥绽放。

参考文献

[1]、陈德昌.生态经济学.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

[2]、骆世明.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3]、章力建 王庆锁 侯向阳.中国西部生态农业发展方略.气象出版社.2004年

[4]、望城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http://.cn

[6]、高贤伟.《旅游农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市.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第四篇:荒漠生态经济学论文

荒漠生态经济学分析

生态经济学对我们的影 响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结合上,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生态经济结构、功能、规律、平衡、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旨在促进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目前,乌鲁木齐市政府于2011年拟对市郊乌拉泊片区生态进行治理并进行保护性开发,以求在生态治理的同时体现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也为今后的生态治理探索一条新路。

一、乌拉泊片区目前的现状

乌拉泊生态治理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东至天山大道,南至新疆小汽车驾驶学校训练场用地,西至乌鲁木齐铁路局水源地,北至自治区畜牧厅种牛场草场,占地面积约1,098.6万平方米(约16,479亩)。由于常年的砂石资源开采作业使该区域形成总面积近5.5平方公里的沙坑地。这些沙坑数量多、高差大,部分沙坑的深度甚至高达30米以上,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受到破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目前,乌拉泊生态治理区涉及砂场14家,碎石场7家。其中,乌鲁木齐牛场草场使用范围内砂场11家,碎石场3家;阿比金泉公司占用土地范围的砂场1家,碎石厂1家。而7家碎石厂均为2006年非法建设的。政府为了迅速启动该地区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已关闭了7家碎石厂,对砂场采矿许可证的颁发则采取一年一发的方式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砂石缺口的问题

2000年以来,乌拉泊专区砂场占用全市用砂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呈逐年增长。该地区砂场质量好,品种齐全,有力地保障我市商品混凝土尤其是高标号混凝土生产,同时也为满足全市砂石结构需求起到平蘅和调剂作用。经检验,该地区生产的砂石能够满足兰新铁路二线建设要求,具有其他地区砂场不可比拟的优势,被兰新铁路二线指挥部定为砂石供应基地。

经调查:截至2009年底,乌拉泊生态治理区14家砂场和7家碎石场,生产各类砂石500万立方米。目前,资源枯竭的有3家,拥有资源的砂场11家,资源储量为916.9万立方米;现有资源可生产3年左右的有4家,2年的2家,1年的4家,不足1 年的1 家;按现有生产能力测算,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立米。

(二)乌鲁木齐种牛场职工安置问题

在乌鲁木齐种牛场草场使用范围内的各砂场、碎石场每年向该场缴纳10万至30万元不等的草场土地租用费用,并为该场安置职工,负担相应的社会统筹。自2001起,随着乌鲁木齐种牛场经济效益的下滑,砂石资源的开发成为该场稳定收入、安置职工、社会统筹、就医看病等问题的主要经济来源。

经调查:种牛场从14家砂场和碎石场得到的收益:土地草场费用212万元,解决安置239名职工就业,社会统筹费用153万元。

(三)兰新铁路二线建设问题

乌拉泊生态治理区涉及现有砂场和乌鲁木齐市后备砂场甘河子大桥1号区域。如果关闭乌拉泊现有砂场和碎石场,停止后备砂场甘河子大桥1号区建设,将会使乌鲁木齐市用砂出现很大的供给缺口,影响城市建设用砂及兰新铁路二线的建设。

经初步调查: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国家对新疆支持力度的加强,新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及兰新铁路二线建设的需要,预计2011年砂石需求将达到1000万立方米以上,兰新铁路二线及高标号商品混凝土生产主要依靠乌拉泊地区砂场供给。按标准的开发能力测算,乌拉泊以外其他砂石生产企业37家,生产能力不足681万立方米,如果对乌拉泊治理区的砂场进行关闭,需求缺口达到30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也影响了兰新铁路二线的砂石供应。

(四)后备砂场建设问题

2006年乌鲁木齐市政府就研究确定在2006年底关闭乌拉泊地区现有砂场,但由于后备砂场选址和乌鲁木齐种牛场经济补偿等问题未得到解决,致使乌拉泊砂石资源开采仍在延续。后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下,后备砂场选址工作于2009年12月在第20次常务会议上得到确认,按照政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认真做好后备砂场规划和复垦工作的要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后备砂场地质勘查工作。由于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人大代表第2092号方案和长胜大队托里乡片区近30余家砂场为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考虑,要求停止后备砂场项目建设工作,致使后备砂场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三、研究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生态观。

传统观念是把自然环境作为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人类可以对其任意处置。然而,作为现代生态观,我们则不应该把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看作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应把它们看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仅如此,我们也不能把对生态治理的理解片面化,认为只不过是要搞绿化建设,而是要把生态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自然环境生态化相互协调发展的统一体,是生态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生态化表现为社会发展的和谐有序,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经济生态化表现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合理高效,生产消费模式可持续等;自然环境生态化表现为自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和谐相处。我们必须把这一理念贯穿于生态治理的始终。因此,乌鲁木齐市政府在生态治理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自然环境生态化之间的关系,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抓好生态知识的普及工作。利用报纸宣传、网络服务、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态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大家对生态发展的认识,树立全局意识。其次,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科研机构的优

势,组织科研人员加强对生态治理和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或从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科技的创新,并把研究出的成果反馈社会,直接或间接推进生态建设的进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第三,就是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以单位或部门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在各单位或部门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伦关系,树立生态和环保意识,爱树惜草,形成良好的氛围和生态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在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乌鲁木齐市政府应该改变其计划经济时代的功能,把工作重点落实在完善基础设施,制定政策,弥补市场失灵上。一方面,改变那种认为“环境保护只能是增加成本”的传统观念,在发展经济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倡导生态现代化理论中关于“防治污染有回报”的理念,制定生态治理规划,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运行的过度干预,鼓励创建生态市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设生态城市。例如,在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上,政府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和负责必要的投资,然后就是要通过商业资本、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各种途径筹集资金,拓宽投资渠道。当设施建成以后,要实行市场化运作,使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此外,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还应鼓励公众参与。在实行开放政策条件下,政府、市场、公众都应当共同谋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政府在决策时应该调动公众参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决策咨询的积极性,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证政策的公平、公正,因为公众才是环境政策的真正拥护者和执行者,公众的行动关系到政策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如何,只有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才能真正实行好。为此,乌鲁木齐市在乌拉泊生态治理区的建设中,首先,政府应进行大力宣传,统一认识,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有大局意识,从乌鲁木市的全局来考虑,采取强有力措施,启动后备砂场建设工作,确保乌拉泊砂场、碎石场于2011年6月全部关闭。其次,做好生态治理的规划,组织评审,在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性开发。第三,由政府主导,并制定相关政策,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对乌拉泊片区进行生态治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着眼于整体,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现代化理论正在从“弱化”理论转向“强化”理论,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就要从区域走向全局。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时,不同地区应有不同的模式。对于东部城市而言,其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应该反思并弥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并且还要把生态现代化融入以后城市的发展中,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而对于中西部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而言,应该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制定预防性措施,避免因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城市生态的破坏。无论是东部城市还是中西部城市,在发展中都应该有整体观念,要放眼整个区域,放眼全国乃至世界,不仅从世界生态城市建设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而且要处理好单个生态城市与区域、国家和世界的关系,使生态城市之间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生态城市系统,从而为实现全球生态现代化营造良好氛围,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因此,乌鲁木齐市作为我国的西部城市,在进行乌拉泊片区的治理中,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利用国家环境治理和有序开发的政策及资金的支持,引导现有砂场积极履行环境治理义务,并按照政府总体规划对生态治理区进行保护性开发,改善乌拉泊地区高速公路和乌板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并为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徐春.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融合[N].光明日报,2004-02-17(4).(2)蒙睿.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7.(3)邓明艳,曾菊新.武汉城市圈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09.10.负面效应

(4)莫敏秋.高校德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J].肇庆学院学报,2004(3):33-36.(5)张琳.论生态文明道德观[J].烟台大学学报,2003(4):13l-135.(6)陈烈荣.新的科学发展观与大学德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4(5):5-9.(7)中国政府网.旅游局就“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公开征求意见.2009.7.2.

第五篇:生态经济学课程论文

浅谈推进我国农村节能减排进程的对策

彭婵娟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2007级)

摘要:进入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节能减排实施减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中,各项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大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多数农村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在能源使用上仍以林木、柴草、秸秆等生物质能源为主,消耗了大量的植被,这样的做法导致土壤养分不能还田,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地贫瘠化严重。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农村;农民;政府;技术;节能减排;

引言

目前,我国农村节能减排取得了较大进展,基本形成了以农村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开发为重点,以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高效利用等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体系。但是总的来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生活生产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节能潜力,能源的开发潜力和污染减排潜力也相当大。1节能减排的相关介绍 1.1节能减排出处

“节能减排”出自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节能减排,是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1]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2]

1.2农村节能减排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节约型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村庄、农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

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农膜等资源节约型技术和低能耗机械,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大力推广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适度发展能源作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节能减排的总体思路就是依据循环经济原则,针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上技能减排的具体要求,在创新循环经济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模式,达到既节能减排又促进生产的环境---经济综合效果。

农村节能减排就是要在现有的综合资源存量、环境容量以及生态阀值约束下,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效益的角度出发,重新组织和调整农业生产体系,促使物质能量利用率的提高和投入量的减少,并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

1.3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项建设都取得乐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难以持续稳定发展。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轻环境压力;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我国农村节能减排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当前我国农村节能减排的形势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轻环境压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部分农村地区既是工业“三废”消纳地,农业面源污染也比较严重,成为影响水环境特别是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目前,全国每年化肥使用量达4700万吨,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使用量14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灌溉用水效率仅为45%;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切实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将有效促进农业投入品的高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保护生态环境。

2.2我国实施农村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

我国农村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破坏和损害严重,这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推行农村节能减排,首先必须切实提高农村生产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不但有利于节约资源,环节农村人口资源矛盾,还能极大地减少农村污染物质的来源,达到一箭双雕的功效。要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手段,结合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水、生物和气候资源对经济的贡

[4]献份额,从而实现整体高效率。

目前,在农村节能减排的最大的工程之一就是沼气灶的推广使用。沼气池,对于农民来说,是一项不需要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农村沼气已发展到2200万户,每年为农村提供了1350万吨标准煤的高品位清洁能源;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9亿户、节能炕2000万铺,形成年节能能力近5000万吨标准煤。如果从惠及的人口和农户数量上来说,这是全球最大的节能减排工程。近年来,农业部还组织各地开展了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示范区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农作物秸秆资源转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使3万多户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2.3我国农村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分析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在政策、技术、管理等层面有其“盲区”、“短腿”,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和改进。

2.3.1农民的生态意识跟不上

生态意识,或者说生态环境意识,是指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采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农民来说,一般指他们对自身和农村环境之间关系的观察、认识和理解。

自然农业历史悠久,在农民脑海中根深蒂固,由它带来的资源退化问题自古以来就在缓慢地发展着,对农民来说是习以为常,自然毫无体察,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自然农业的低产量、低收入,也使农民缺乏动力主动地增加投入,改善生产环境,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发展。

[5]农村地区不仅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也很落后,因此农民接受到关于生态环境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2.3.2政策体系的不适应

当前,中央已把节能减排纳入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基本建立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不少乡村在节能减排的实践过程当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并得到了实惠。但是不少地方对节能减排工作认识模糊,使节能减排工作在低水平徘徊。究其原因,一是领导不重视,没有建立与约束性指标相匹配的领导责任体系;二是措施不落实,没有建立与可再生能源相对应的技术支撑体系;三是资金不到位,没有建立与节能减排相适应的资金保障体系;四是氛围不浓烈,[6]没有建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舆论导向体系。

2.3.3技术方面还不够成熟

尽管中国农村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来说,发展很不平衡。例如,江苏省射阳县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展农村沼气建设,沼气用户逐年提高,至2000年底平均村沼气用户占有率达20%。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沼气用户使用率却呈下降趋势。一是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劳动力跟不上,农民的生态意识、操作技能跟不上,对沼气发酵需要的温度、酸度、水量等因素控制不好;二是跟踪管理跟不上。有的沼气池连续使用几年都不换料,有气就用,无气不管;有的是只管进料,不管出料,使沼气池胀满肚子,有的把沼气池当做垃圾坑,什么东西都往里倾倒;有的是沼气零部件、管道出现漏气现象却不及时更换;有的灶具打不着火也不找人维修。如此种种,都严重影响到沼气池的使用效果。

2.3.4 减排形势的不适应

近几年来农村环境质量整体呈恶化的趋势。一方面,发达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同时,将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向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转移,不仅占用了丰富的耕地资源,破坏了生物资源,而且破坏了自然环境;另一方面,粗放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使用强度居高不下,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部分乡村农业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据有关调查资料,全国每年化肥使用量达4700万吨,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使用量14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灌溉用水效率仅为45%;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目前实心黏土砖年产量高达4900亿块,每年耗用黏土资源10多亿立方米,毁田50万亩;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资源浪费严重。

2.3.5 监管力度的不适应

目前,各地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开展不均衡。在2003年4月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目前还普遍存在配套规章制度不健全、现场执法力度不够大、专业执法队伍体系未形成、试点经费投入不足及生态监控手段薄弱等问题,各试点地区的工作进展很不均衡,个别试点进展缓慢。农村生态监察力度的薄弱导致农村农业副产品和废弃物利用不充分,农机具能耗偏高,秸杆焚烧、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生活垃圾乱扔等无人过问,电子垃圾、塑料包装袋、一次性胶袋、废弃的农药瓶等,严重污染了农村的土地资源和水源。

3推进我国农村节能减排的对策

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轻环境压力;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走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推进我国的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要从农民、政府两个主体上进行完善与建设,同时作为节能减排必不可少的客体----技术也要跟上农村节能减排的步伐。

3.1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农民是我国节能减排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执行者和推动者,他们思想意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劣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的推进需要农民具有良好的全面的素质,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自然观,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完备的现代科技知识

[4] 体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改变农民的传统价值观,可以普及农村的义务教育,从源头上在农民心里扎下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的意识,扎下节能减排的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横幅、标语和村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并配套政策措施,创建长效机制。

在农村广泛开展节能的科普宣传,加强对农民的节能减排培训,把节能减排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营造“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时时讲节约”的良好氛围,逐步使节能减排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农民自为,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精神建设的结合,全面提升农民清洁文明意识,节能减排意识。同时可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鼓励村民自主参与农村节能减排,提升广大农民“节约、生态、科学、和谐发展”的意识和理念。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比如“节能减排下乡”、“节能减排常识有奖竞赛”等活动,激励农民自主学习了解节能减排知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3.2强化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组织领导作用

节能减排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提出的,对于广大公众来说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农村节能减排仅靠农民是肯定不行的,因此政府一定要发挥其在认识、决策、激励、投资、领导等方面的优势,真正起到带头作用,组织领导农村各级部门、农民积极参与到国家的节能减排公众当中来。

政府要抓紧制定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要加强农业节能减排投入,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经营者和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农业节能减排,加强宣传,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3.2.1 政府要加强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推进的示范工程和企业自筹资金,点多面少。资金量少,项目效果不尽如人意。以政府为主导的节能减排融资方式主要有:从财政预算中直接资助,或拨出节能减排专款;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将以往节能减排项目节约的经费直接

[7] 用于新项目投资;节能减排鼓励性贷款;节能减排国际资助等。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不够发达,而节能减排的推进需要资金做强有力的后盾,农村的资金积累能力有限,需要政府依靠其社会职能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方投

[8]入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逐步形成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稳定的资金来源。政府应鼓励国有银行参

与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特别是继续实施好农村沼气、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乡村清洁工程、太阳能利用温暖工程、健康养殖示范、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重点项目以及增加对节能减排产品的投入,促进技术合作和成果转让,真正将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

3.2.2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政策是工作开展的基石。应把节能减排作为各市县农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工作目标、任务、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增长转变。制定和完善农村节能减排标准体系,严格控制对各种农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加快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发挥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财政对农村节能减

排工作的投人,通过财政补贴、投资政策、用户补助等多种激励手段,鼓励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

[8] 源化利用,鼓励发展循环农业和生物质经济。

政府要抓紧出台更多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完善节能减排的激励与惩罚体制。可以采取经济激

励的方式,对节能者、减排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其保持节能减排积极性,相反,对高耗能、高排放者则要实施一定的惩罚。我国政府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科学制定和贯彻实施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措施。

3.3 加快科技创新,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支撑

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3.3.1加快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进程

整合优势科技力量,集中开展农村节能减排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尽快取得一批新成果、新技术。重点在农业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及相关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打破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技术瓶颈,并引导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科技项目实施,鼓励和扶持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

强化农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转化,引导和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等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努力攻克节能减排的关键性技术,重点在农村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技术、农村废弃物及相关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打破农村节能减排的技术瓶颈。坚持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引导和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工作,采用各种先进、实用、环保、节能的新设施、新工艺和新技术。鼓励和扶持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

3.3.2 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切实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以节肥、节药、节水、节能为突破口,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与服务,提倡增施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淘汰“跑、冒、滴、漏”的植保机械,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运用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数量,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开展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加强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积极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体系,切实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指导循环农业促进行动,更好的普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知识,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部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发布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这十大技术包括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秸秆能源利用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农村小型电源利用技术、能源作物开发利用技术、农村省柴节煤炉灶炕技术、耕作制度节能技术、农业主要投入品节约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农机与渔船节能技术。

农村节能减排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的农村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相关行业与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行农村节能减排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国家应挖掘这一巨大潜力,加快推进我国农村节能减排的进程,使经济在新时期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森.关于医药卫生领域反商业贿赂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杂志,2006,(7):85.[2]朱立志.农业节能减排方略[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8.

[3]孙政才.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大有可为[J].人民网-人民日报.[4]梁山、姜志德.生态经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18-319.

[5]韩曦.新时期农民教育功能定位思考[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3):31-33.[6]张萍.从节能减排看新农村建设 [N].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10.[7]胡毓娟、陈安琪、张学民.论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选择和对策措施[N]

[8] 董淑萍.辽宁省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农建环境与发展,2008(6):37

下载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经济学论文-水土流失

    关于水土流失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 工商11-3110614322张铭书 摘要:当前,水土流失已经是世界性的生态灾难,对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突出,且局部地区仍......

    生态经济学总结(山西农大生态经济学期末考试必备)

    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要素和经济系统要素构成的,其主要包括人口、环境、资源、物资、技术、资金、调控等要素。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态结......

    赤峰市的生态环境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生态经济学课程论文(本站推荐)

    论文题目:赤峰市的生态环境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文章通过对赤峰市生态现状的分析,找出了生态破坏的环境因子和人为因子,提出了大力建设生态环境,加强草地建设,防止草地退化......

    感想

    谈“双选会”感受 或许是太年轻,或许是还没有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们都可以看到一张张纯朴的面孔上洋溢着年轻人所特有的活力与朝气。但在双选会的会场上我们......

    感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总书记恳切地说,“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并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

    感想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怀着一颗激情而澎湃的心情踏上奋斗的征程。面对诸多行业的诱惑,浦发银行的巨大魅力吸引了我,让我点燃起希望的灯火。随着对浦发银行的不断了解,我感......

    129感想范文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青年团员得到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方向。 “一二九”运动,是要我们去学习和继承前辈们那种热爱祖......

    感想

    酒泉嘉峪关游记 7月14日,已经完成期末考试的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这次值得纪念的旅程。7月14日晚上,我们坐上了这趟开往嘉峪关的火车,火车之上,我们一起谈论家乡,谈论未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