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标学习心得--
初中信息技术课标学习心得
七年级
**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社会,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教学生学(被动接受),后来发展为我要学——我会学——自主学——互相交流学,这也是教学的必然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也由学生的指名、轮流转化为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课堂教学更民主化,学生有了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浮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绝不能使“有效教学”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妆品。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让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用爱心和睿智去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虽然很早以前就参加过课标、教材的培训,但是以前在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没有真正走进研究与探索中去。现在我校要在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要进行专业的测试,我发现我对新课标认识还很肤浅,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对新的体制我在理解新课标时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新课标,从而也有了更新的体会。
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
使学生愿学乐学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新教材体现“新” “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如何使一节课鲜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曾尝试这样做: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在探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景创设的形式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好是能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努力做到上课使人喜闻乐见,下课使人回味无穷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二篇:2013年“初中信息技术课标研讨”研修简报
2013年“初中信息技术课标研讨”研修简报
一、研修班开班典礼
2013年11月16日至17日,我们来到伊川县汇丰公寓五楼会议室,参加了“洛阳市2013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暨人教版修订教材研修班”研讨会,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王志奎主任就本次培训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做了明确的指示和安排,指出了教师发展的方向,对教研员及兼职教研员提出了“五大方面研修”要求;并指明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大胆改革,勇开实践,形成特色。
二、研修学习要点总结如下
(一)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研修
信息技术四维目标研修,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四维目标要点如下: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 1
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研讨
研修过程中,大家总结了近年来初中信息技术中的一些特色教学,这些教师的特色教学值得在全市进行推广,总结如下:
1、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如:讲解文字处理中的图文混排时,以奖状、名片、海报等实物作为字处理软件的输出载体。使用Word软件中的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等工具,将这些对象混排,形成作品,教师争取学校支持,将优秀学生作品打印为实物,用于教育教学。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以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搭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平台
群管理员是信息技术课代表,布置长期作业《课前说IT》,学生作业上传至群共享,以课前演讲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前沿IT(包括脑电波的应用、高端鼠标和键盘等),开拓视野,紧紧跟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共享学习资源。
3、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时,因为其中的一些专业知识在学习Word,Excel软件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该软件时就对学生作品的制作提出一定的要求,同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如地理、生物、历史、政治结合起来,针对学生所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进行选题制作,作品制作完成后进行探究展示,使学生所学能较好地同其他学科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初中信息教学中可引入机器人编程教学探索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机器人仿真软件,利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进行教学,从小培养学生的编程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三)针对初中信息技术中招考试的研讨结果
目前市、县信息技术考试相关教学,各学校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洛阳市信息技术教材与信息技术考试不相符,需更新教材 考试系统才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考试软件环境为OFFICE 2003,但教材讲的内容是WINDOWS 2000和OFFICE 2000,由于软件介面差别太大,这与考试极不相符。
2、考试分值应提高到20至25分
若2014年信息技术中招考试计入中招总分,10分的分值太低,希望能提高分值,这样才能起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作用。
3、考试应公开题库,这样对学生是公平的因为教材问题,考纲问题,教学问题等,建议洛阳市中招考试加入信息技术的前三至五年,应公开试题库,成功经验就是理化生实验题库公开。
4、规范初中信息技术课题周课时标准
初中信息技术周开课标准是每周2节以上,但是现在开课基本都是一周一节课,达不到标准,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当今社会,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将在深层次上多方面地影响我们的生存。可以说,在21世纪,不具备数字化和信息能力,就会成为信息时代的文盲。因此,在信息时代,教育应该主动走向数字化。数字化教育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校逐步普及计算机操作等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在中小学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已列入教学计划。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设备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探讨的。做好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学、教研人员更是迫在眉睫。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基础教育的方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一种方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个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后,将来如何应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
另一种方式是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一种方式,侧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这种方式坚持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习和生存的基本能力。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会迅速提高,几年之后,在学习、工作中一定会被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操作环境,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种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应反映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如工具性、操作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等。
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有效地将探究式教与学的方法融入教学中,在教学设计中安排大量的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建立起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应追求适合学生上机实习和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学方法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应安排集体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方法应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应安排大量的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方法还应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将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正确理解信息、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研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实践证明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将教师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信息技术教育包括计算机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软硬件技术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都处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中,这就使信息技术教研工作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许多特点:信息技术教研面广,知识密度大,新的课题层出
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纲、教材不稳定,这些都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力度,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理顺关系,逐步逐级配好教研员,并开展有成效的教研工作,是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效益的重要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网络的形成,避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盲目性,使信息技术教育沿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改学习心得
课改学习心得
高中信息技术组:江辉
6月30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石河子大学参加信息技术新课改培训。这次学习我们有幸见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信息技术课改专家李艺老师,两天中我们认真地聆听了李艺教授对课改教材及课改中存在问题的独到见解,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培训方式别具一格,渗透着新课改的思想
一般的成人培训,多是以讲座形式进行,听者觉得枯燥无味,想睡觉,学习效果不好。而李老师却采用收集问题、交流互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一上吸引了老师的兴趣,让大家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让本次学习达到较好效果。他的这种方式也让老师们体会到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新课改的精华,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李教授的风采,真可谓一举多得,这不正是新课改的思想吗?
二、模糊不清的概念变得清晰明了
以前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新课改的很多内容,但是对一些具体的东西还不清楚,通过学习我们对一些细节也有了深入的理解。比如信息技术考不考、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比如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比如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等。总之让我收获很大。
三、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有了解决的思路
在新课改教学中存在许多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差异问题、课堂时间紧张问题、学生发展性评价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一直困扰着我们,通过学习交流我们更有信心了,并且李艺教授还详细分析了如何出信息技术试题,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资源。这些让我们感到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在课改中起着重要作用。扎实有效的教研是课改的有力保障。
通过学习,我感到信息技术老师的责任重大,课改的路还很长,我们应多学习,多交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为新课改积累经验。
2008年7月12日
第五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软件教学、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选择学习的自由度大大提高,按需学习、因材施教将真正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介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显然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概况
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是为“考试”而教学,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我国尚未把计算机教育归入“普九”课程体系,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给“电脑课”一席之地,只得去挤“劳技课”。因此,出现了同是一个年级,在同一城市有的学校每周上二节电脑课、有的上一节,而有些学校索性不开课。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理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国家教委九七年十月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时提出了要求,这只是指导性的,并没有数理化要求那么严格,存在较大的弹性。国家也没有编制统一的教材,允许各地自编教材。这就造成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多而杂,笔者所在市有的学校选用山东编的教材,有的选用本省的,还有的学校选用中专教材。部分省市为了进一步规范、统一中学计算机教育,举行计算机统考,但形式不尽相同。如:上海把计算机列入高中会考,成绩不及格高中不能毕业,而福建刚举办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不过考试不合格照样毕业,有考试必然要制定考试大纲,下属各校不论设备如何及学生情况,不论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都按此指挥棒进行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在考试中考出成绩,在计算机课时本已不足的情况下,只得挤掉上机时间,减少上机课时,拼命出练习,搞“填鸭式”教学。
二、为“教学”而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
计算机教育近几年才兴起,许多教师还没经验或受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上课时一再强调上课的重点、难点在哪里,一再叮嘱哪些知识要记住,使学生头脑成为仓库,为教学而教学。却不去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提高,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甚至争论中提高学习兴趣,开阔思路。
95年国际中学生信息学奥赛金牌得主赵鹏同学回忆说,他高中的计算机教师对程序、对算法并不精通,但他教出了两个奥赛金牌选手。该教师总是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学生起指导方向的作用,给他们创造一种寓学于实践的环境,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突发奇想。学生有了问题,他就给学生找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或仅给予点拔。这对我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三、从引导入手,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疑”字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从对苹果落地的疑问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巧妙地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告诉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只有善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积极思维源于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重视指导,处理好讲解与实践的关系。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与决心。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启动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开发。
四、用新兴的多媒体技术为手段进行教学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合理优化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真正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与信息技术教师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是课堂的主旋律。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是调动学生情绪的方法,也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轻松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由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拟人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使得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学已由讲授型向创新型过渡发展。它不仅仅是教师操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它可以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表现出来,还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可见,恰当地选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