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分析

时间:2019-05-12 23: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分析》。

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分析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形成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它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彩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被动乏味,这样给教、学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就必须探讨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问题式。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演示式。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进行FRONTPA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3)对比式。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举一反三,学会迁移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在教学中,通过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在进行Word的教学时,我没有同平时一样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而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已经学过的“画图”窗口,复习过“画图”窗口后,教师揭示课题,并让学生回忆打开“画图”窗口的方法,尝试用相同的方法能不能打开“Word”窗口,学生充分实践后请学生演示操作,教师只需略作点拨、归纳即可。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即可轻而易举地解决关闭“Word”窗口、“word”窗口标题栏及菜单栏介绍的教学。这样,学生积极把学过的旧知和新知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学得轻松,也容易掌握,真正做到了轻负、高效率。

三、结合生活,运用比喻

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的运用些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电子计算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老师应当把内容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笔者通过尝试,认为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作形象的比喻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如,在讲计算机硬件时,我采用的是实物加讲解的方式。上课时,我把一台淘汰主机开膛破肚后,对主机箱内的各种硬件设备一一解说:如果我们把这台经过“解剖”的电脑当作一个工厂,那么,它的机箱就是厂房;主板成了控制台;CPU就是机床;硬盘就是仓库;内存就是机床旁边堆放原料和成品的一块空地。当我们要加工一批产品时,首先要从仓库(硬盘)里取原料或者直接将原料(数据)送到(通过键盘等输入设备)机床(CPU)旁边(即内存)堆放起来,由于堆放原料的地方距机床很近,因此取用(读取)的速度很快。原料加工完毕后不是立即放回仓库,而是仍然放到堆放成品的空地旁(内存)暂时存放起来,到时候可以将成品放回仓库中去。经过此番解释,学生觉得一下子知道了好多原来根本不懂的东西。原来,电脑既不可怕也不神秘,对于它“只有无知而无不可知”。

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老师同样可以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索,去研究,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问题探究提供广泛的、相关的学习资源。这里的学习资源既包括有关的书籍、课件、网络资源、实物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为学生提供教师自己的实践经验、心得体会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资源,并非将各种形式的材料堆放在学生面前,而是要针对某一主题,对资源进行整理、组合、设计,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所需要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后再提供给学生。

总之,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具体教学中,采哪种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或加以综合应用,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第二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软件教学、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选择学习的自由度大大提高,按需学习、因材施教将真正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介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显然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概况

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是为“考试”而教学,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我国尚未把计算机教育归入“普九”课程体系,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给“电脑课”一席之地,只得去挤“劳技课”。因此,出现了同是一个年级,在同一城市有的学校每周上二节电脑课、有的上一节,而有些学校索性不开课。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理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国家教委九七年十月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时提出了要求,这只是指导性的,并没有数理化要求那么严格,存在较大的弹性。国家也没有编制统一的教材,允许各地自编教材。这就造成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多而杂,笔者所在市有的学校选用山东编的教材,有的选用本省的,还有的学校选用中专教材。部分省市为了进一步规范、统一中学计算机教育,举行计算机统考,但形式不尽相同。如:上海把计算机列入高中会考,成绩不及格高中不能毕业,而福建刚举办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不过考试不合格照样毕业,有考试必然要制定考试大纲,下属各校不论设备如何及学生情况,不论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都按此指挥棒进行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在考试中考出成绩,在计算机课时本已不足的情况下,只得挤掉上机时间,减少上机课时,拼命出练习,搞“填鸭式”教学。

二、为“教学”而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

计算机教育近几年才兴起,许多教师还没经验或受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上课时一再强调上课的重点、难点在哪里,一再叮嘱哪些知识要记住,使学生头脑成为仓库,为教学而教学。却不去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提高,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甚至争论中提高学习兴趣,开阔思路。

95年国际中学生信息学奥赛金牌得主赵鹏同学回忆说,他高中的计算机教师对程序、对算法并不精通,但他教出了两个奥赛金牌选手。该教师总是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学生起指导方向的作用,给他们创造一种寓学于实践的环境,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突发奇想。学生有了问题,他就给学生找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或仅给予点拔。这对我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三、从引导入手,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疑”字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从对苹果落地的疑问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巧妙地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告诉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只有善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积极思维源于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重视指导,处理好讲解与实践的关系。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与决心。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启动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开发。

四、用新兴的多媒体技术为手段进行教学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合理优化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真正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与信息技术教师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是课堂的主旋律。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是调动学生情绪的方法,也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轻松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由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拟人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使得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学已由讲授型向创新型过渡发展。它不仅仅是教师操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它可以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表现出来,还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可见,恰当地选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

第三篇:浅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文章从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入手,简述了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始时间不算太长,而在农村中学,其开设之初,限于农村中学条件的简陋,不能达到学生人手一机,甚至是五十人的班级,仅有七八台计算机,而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信息,筛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信息技术课自身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来检验、证明。所以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直接传授法、示范展示法、同步操作法、任务式教学法、伙伴教学法。

1.直接传授法

直接传授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系统地讲解,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其他学科现在对其诟病比较多,认为老师的过多传授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针对性,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常识性知识。

2.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比如在讲资源管理器时,对于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

1、进入到指定位置;

2、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

3、转换输入法;

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择重命名;

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

6、确定。全部步骤操作完成。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示范展示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教师学生同步,就是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而学生在学生机上按老师的讲解步骤,一步一步跟着操作,边讲边操作,师生同步操作,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得明白,便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同步操作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这一特点使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4.达标式教学法

达标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目标,达标式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达标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任务的含义和完成方式不完成一样。目标在含义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操作数量上的目标,如学生学习汉字输入后,教师要学生完成一段文字的输入;一种是操作速度上的目标,如学生学习指法时,完成了所有字母键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输入速度应达到多少以上;一种是操作质量上的目标,如学生学会画图后,教师要求学生画一幅完整的画,要求主题鲜明,色彩协调,充分使用画图技巧。完成目标的方式主要有:一种是全体同学都按同样的要求完成任务。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讲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操作时,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如:窗口的使用,创建文件夹,保存和打开文件等;另一种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别完成难易程度不一样的目标,如学生学完指法后,优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80以上,中等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50以上,而学困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20以上。

5.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法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外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对于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伙伴教学是由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好(特别是家庭经济相对较好,有计算机的学生),学得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和基础差,学得不好的学生的“伙伴”结对,进行学生间的互助教学。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

伙伴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助,特别是课外的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四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姓 名:宗 静 出生年月:1977年01月 性 别: 女 民 族: 汉 籍 贯:山东省 职 称:中教一级

学位及研究方向:本科 多媒体设计 工 作 单 位:金昌市第四学 邮 政 编 码:737100 电 话 号 码:***

摘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包括制图、文字处理、搜索资料、网页制作等在内的信息技术课正逐渐成为各类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分八个部分探讨了这个问题:即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巧用比喻,提高教学效果;学以致用,使学生乐学;因材施教,不妨让游戏和动画进入课堂;用好小助手,减轻教师辅导压力;探索求知,强调重点;信息反馈,检查质量。关键字: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我国如果不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加快发展,就会拉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指出: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在中学列入毕业考试科目。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为此,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甘教委的信息技术课课本基本上是以应用为主,其中有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和FrontPage软件等)操作。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要点,重在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

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以前,笔者所在学校也曾发生过此类事情。

A、学生乱敲打键盘,造成按键失灵。

B、不顾软驱指示灯是否亮,乱插入,拔出软盘,造成磁盘驱动器受损不能正常工作或软盘不能继续使用。

C、对鼠标乱用,新的鼠标灵敏度就很快降低。

D、不按正常步骤关闭计算机,忽视硬盘指示灯,强行操作,操作硬盘,造成死机现象时有发生等。

这些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对计算机的主要性能不大了解,对遵循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规程不重视,甚至认为计算机水平就是这样“大胆操作”来提高的。因此,当学生开始上机课之前,我都先要向学生介绍清楚软驱、鼠标、硬盘、键盘等的性能、正确的操作规程及违规操作所造成的危害,这对于使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严肃的学习风气,迅速提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2、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语”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根据调查许多中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经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于学。

短时的积极性很容易调动,怎样使学生长时间的、经常处于积极状态是很难办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诸如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到电脑中吗?你知道怎样用电脑听歌曲吗?你能用计算机为你画出美丽的图画吗?这一系列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班级通讯录……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伊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中了。

3、巧用比喻,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的指导目标是: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如:在给他们讲计算机的组成时,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出“2+3=?”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

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

2、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

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嘴是什么呢?这时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包括:键盘、鼠标、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常见部分。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在给他们讲文件夹和文件时,我是这样说的,我们每天上学时都必须背书包来,我们的书包就相当于文件夹,书包里的书相当于文件,我们可以在书上、本上写字,但却不能在书包上写字,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在文件夹中写字、画画,只能在文件中写字、画画,然后保存起来,放到文件夹中。这样他们就容易区别文件夹和文件了。

4、学以致用,使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1)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笔”,4 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年片送给他人;“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用兴趣,乐于学。

(2)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的,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作为使用它的人才能想办法强化巩固知识。这说明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设计练习要注意“实用性”。例如:在介绍powerpoint中的“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时很简单,只是单击、双击、拖动这些操作,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可是他们练习的热情一点也不高,大多数同学都是在那儿画、删除、再画,这种练习虽然学生也能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可是并不能让学生了解“自选图形”的作用。于是在设计这节课的练习中,可以提出一些任务,例如:用自选图形画一个圆柱体,并介绍一下各部分名称。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既练习了各种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同时介绍了数学知识,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练习就有了动力。

5、因材施教,不妨让游戏和动画进入课堂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一定会涌现出很多计算机爱好者,他们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特别是对网络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低年级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高年级主要是信息搜索、加工、处理的能力的培养。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例如,运用windows中自带的“扑克”和“地雷”游戏训练鼠标的操作,运用打字游戏练习键盘的操作等等。当然,目前能进入课堂的游戏还比较少,必要时也可以自己开发一些诸如地理填图等方面的小游戏,服务于课堂教学。当然必须注意的是,对这些学生的爱好要给予保护和正确引导,避免他们成为网络游戏的牺牲品。

6、用好小助手,减轻教师辅导压力

信息技术课全部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电脑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大胆采用了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即示范操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

(2)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间的辅导各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

(3)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也得到了强化。

(4)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

另外,我还鼓励家里有电脑的同学,把我设计的任务提前拷贝回去,通过参照有关资料自学,完成任务,争做老师的小助手。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7、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的进行下去。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就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幅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A、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B、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C、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D、给自选图形填色;E、在自选图形上写字;F、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在探索式学习中,主要的不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者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8、信息反馈,检查质量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索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6 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总结: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上面提到的方法和策略是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很扎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以认为这些是具有先进性的、非常实用的方法和策略。当然,作为一个长期的课题,只要不断总结,还会找出更多、更适用的方法,这样才能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起到一定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宏慧浅谈教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几点做法北京教研网——信息技术 类型:J

[2]朱惠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新功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类型:J

[3]李强在信息技术课中探讨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杭州市余杭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网 类型:J

[4]胡卫星、李美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教育技术通讯(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01-7)类型:J 7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赤峰市元宝山区实验中学

李彩红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本文跟大家共同探讨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随着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学必不可少的科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创造的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的建设。所以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学生所想,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己任,全面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乏味,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给教、学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就必须探讨与之适应的有效教学方法。下面就我十年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及借鉴学习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找到适合信息技术课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过程中,有三个关键:一是有效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前准备充分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对教材

理解不透彻,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忽视了材料在建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二是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这样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率和最佳效果。三是有效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精髓。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六种有效教学方法。

一、比喻、游戏法教学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性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极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时,我就把硬件和软件比做人的躯体和灵魂,比作是人的心脏或是大脑。诸如此类的比喻,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尤其是电脑游戏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它作为把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在进行鼠标的操作一课时,我就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一个“打小偷”的小游戏;在进行键盘练习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金山打字通中的键盘游戏:警察捉小偷、吃苹果、贪吃蛇等。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可熟练掌握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明确的任务驱动为目标,在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环境下,让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合理运用该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

协作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一般分为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等。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把握好任务的针对性和阶梯性。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同时任务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仿照课程表,设计一个10行5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学生之间水平存在差异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再加上具体操作的多样性,导致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以制作小报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对“艺术字”的基本编辑方法不是太清楚,有的学生对应用图片、自选图形的组合、美化不了解,有的学生对图文混排的方法不熟悉„„如果都采取“一锅端”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加强对学生的个别任务设置与指导就很有必要。

三、探索发现式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索是学生求知的本能,而“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设置疑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探究问题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索发现式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环节:设疑——探究——解决——发现。

例如在学习《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时,教师可以首先创设“出示这学期大家前三次的考试成绩”情境,然后引出问题“我们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那我们有什么更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吗?”由问题的产生到情境的引入,然后再适时引入图

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是用什么类型的图表呢?折线图还是用柱形图或者其他?确定了图表的类型之后,通过分组协作让学生再一步步建立图表。在整个图表完成之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来转换图表。这样,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步完成本节知识点的学习。

在运用“探索发现式教学法”时,教师一般要把握如下几点:首先,疑问的设置要有共性,既要游离于具体问题之外,又要紧扣知识点的核心。问题没有共性会让学生多走弯路,极大浪费课堂时间。其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引导,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解决问题后要及时总结,合理评价。恰当的评价既能汇总分析学生在前期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又能适时引出新的知识点供学生进一步探求。

四、实践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是以教师启发为激励手段、以学生实践运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1)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找出实际问题背后的知识点;(2)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3)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不失时机提出新问题,为下一个知识点埋下伏笔。这种教学模式类似文学写作中的“倒叙”手法,即先找出问题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最后再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到实际问题,并将之抽象为信息技术知识点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与其他学科老师沟通,有些知识点需要借助计算机解决时要提前精心设计,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渗透”能力。例如初一学生在数学学到有关利用计算机制作图表的知识时,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案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操作,不断增强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课堂上大胆鼓励学生自己挖掘,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就感。例如,学校正在开展“歌唱祖国”大合唱系列活动,学

生了解到评委老师的打分系统还是人工操作,很不方便。于是,我鼓励学生利用EXCEL函数等知识帮评委老师们设计一张实时计分表及名次表。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结合评委老师的有关要求和竞赛规则,在学习了函数有关知识点后,经过小组合作,综合利用MAX()、SUM()、RANK()等函数巧妙地设计了一张数据表。通过此表大大提高了评委老师的工作效率,学生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了EXCEL学习的实用性。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用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教师的逐步启发和有效引导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五、协作教学:

鼓励学生协作解决问题:协作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的素质,没有协作能力,简直是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在鼓励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小组协作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情况把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将班级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列为“小专家”,让小专家进行巡回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这种协作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在“小专家”们的“点”指导下,老师注意巡视这些同学“面”的情况,达到点、线、面结合,以点带线提高全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如在学习对窗口操作一课时,我让学生当“老师”,讲解有关窗口的种种操作,在讲到窗口的关闭时,我把一个班分为了四个组,指定了每组的“小专家”,让他们协作思考有几种关闭窗口的方法。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争相发表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然后由每组派一个代表到教师计算机上利用联想传奇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展示自己组总结出的方法,最后我把几个组中不同的方法总组出来,有一个班总结出了七种之多,这堂课的效果出奇意料地好。

六、自主学习:

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对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在开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中确立主题,由学生进行自学,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自学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其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学生自己能看懂或是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的知识,我都鼓励他们自己去学习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一改以往的由“传授”到“接受”,而是成了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样由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使其对知识理解也更加深刻,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自学的能力。

如在学习“网络新名词”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布置了自学任务:通过阅读电子教材和利用网络中的搜索引擎来搜集并学习有关网络的知识,所涉及内容包括互联网的概念、发展史及其功能。学生们自学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主题,不使“自学”变成“放任自流”。在我最后总结时,展示了我做出的学习笔记课件,归纳出了学习的重点。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我学习与探索,使他们不仅仅拘泥于教材,而是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接受信息,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这种教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学生思想,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知识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有时甚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追求“灵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课堂发挥最大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希望的。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由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信息技术课堂呼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总结摸索,逐步实践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素养的学生。

下载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大全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东屯镇中心学校贾振宾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flash动画制作课题:flash动画制作教学内容:flash动画制作学习汇报好范文版权所有教学对象:1、淄川二中初三学生。2、已经学习完课本上的基本操作,具备了......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学校:六台中心学校 课题 科目 课时 班级 教师 第六课一目了然看图表 信息技术 1课时七年级佟庆英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1)掌握到Excel 中插入图表的方法。 (2)......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对学生有利的课 程?如何让信息技术课成为老师自身能如鱼得水的课程?作为新分配教师的我,在这几个......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陈尚军 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初步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陕汽二校 白万平【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学阶段程序设计教学“难教”和“难学”的问题,分析了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

    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的思考

    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的思考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提起信息技术课,很多教师可能会说:“计算机课,学生最喜欢了,每次上课都提前到机房。”其实他们有所不知,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东光县南霞口镇段庄小学田 伟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