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时间:2019-05-12 16:5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陕汽二校 白万平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学阶段程序设计教学“难教”和“难学”的问题,分析了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关键词】:程序设计 教学 实践 能力

从今年起,本市大多数中学都将《算法和程序设计》作为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但是程序设计教学一直存在“难教”和“难学”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为程序设计本身抽象、枯燥,逻辑思维性强,如何找到一条比较实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又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一直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颇感兴趣的课题。本文结合实例和具体的课堂教学就如何提高程序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我们要明确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教学规律,只有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思想,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为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理或准则。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可以帮助教师创造教学工作的有利条件,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要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呢?

1)、教师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应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有一句话说得好“思想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有些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语句、语法的教学,并不注重算法教学,其实我们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觉得在教学过程中画流程图、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成熟并深奥的算法我们只需要求学生会用即可,不必要求他们掌握里面的深奥技巧。反过来,对于一些并不是很难然而却需要学生细心体会和品味的概念和技能,教师最好不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非要一步一步解释清楚不可,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揣摩,自己去领悟,哪怕多花点时间,哪怕走点弯路也未尝不可。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

2)、程序设计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程序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 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要想使学生积极,认真负责地投入学习,我认为首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做到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教学可讲的内容很多,但授课时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到。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将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成专题留给学生进行有准备的课堂讲座或讨论以及将一些教学内容提炼成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外思考题等方法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常常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程序设计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应该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过程中传授和学习基本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中达到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的目的。程序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程序设计教学不能采取纯理论解析的教学方法。除了进行一些必要的概念讲解之外,教师主要应该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的办法来掌握所学内容。一方面,通过上机实践可以加深对课堂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上机实践可以提高学生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阶段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根据笔者以前的程序教学经验和通过与学生、同行之间的交流,得知部分学生反映上课时都能听懂讲解,可在涉及到具体的编程及上机操作时,往往会出现没有思路、无从下手、或错误百出,不会调试程序等各种情况,学生的编程往往只停留在依教师的例题“画瓢”的水平,一旦稍有改变,便出现举步维艰的困惑。究其原因,在教学方面可能存在以下2个问题:

1)教材过于注重对语句语法的深入剖析,缺乏以算法为核心的编程题教学内容。大多数程序设计教材中通常先给出一般的语法格式,然后逐步讲解语法要点,再给出例子。教师钟情于举一反三地对使用语句、语法的深入教学,而不是有机的结合算法思想进行教学。贴近生活并引起学生兴趣的编程题讲得很少。这往往导致学生上机时不知道写程序的步骤而无从下手。

2)学生厌倦传统的课堂编程教学,缺乏可以辅助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对于先讲后编、先听后编这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厌倦心理。同时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少(据笔者了解一般学校都是两节课,而且这两节间隔又长),平时课后作业又很少,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和沟通,学生没有有效、实用的学习辅助途径,也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那么如何就针对现阶段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结合程序设计教学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有效开展高中程序设计课呢?笔者在对本届高一年级同学组织有关程序设计方面的课堂教学时,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打破课本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改变中感受新的知识。

程序设计教材较多地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语句再程序”的顺序编排的。如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课本中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象大多数教授程序设计的课本一样,一开始介绍诸如算法、流程图的画法,然后介绍vb语言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我认为实际教学应把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应从建立大量的感性经验入手,坚持从实践经验到一般原理的计算机学习原则。我们从程序设计学习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接触功能简单结构清晰的程序,以建立对程序和语句的整体概念,体会各种语句的格式功能,了解语言的有关规定,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如我在教第一课时《算法和算法的表示》,就例举了一个用VB语言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实例(例1),例1 求a和b的和sum,先让学生写出用自然语言表示的算法,然后教师给出具体的相对应的VB编程(体会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算法叫做程序): Dim a, b As Integer a = InputBox(“请输入第一个数:”)b = InputBox(“请输入第二个数:”)sum = a + b MsgBox “两数之和为:” & sum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经验去理解这段程序,虽然学生最终形成的认识和得出的结论仍是模糊的,初浅的,但由于借助了具体的实例和真实的环境,学生很轻松地接受了语言的启蒙教育,也对程序设计开始萌生了一种亲切感。

2)、巧设情境,布置任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好的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我们在学习RND这个随机函数时,可以这样布置任务:世界杯足球比赛前裁判都会通过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双方的场地和哪方先开球,今天我们也来利用随机函数来模拟抛硬币。例1:将硬币抛掷100次,统计正反出现的次数,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编程实现?具体程序描述如下: FOR I=1 TO 100 X=RND()IF X>=0.5 THEN M=M+1 ELSE N=N+1 NEXT MsgBox “正面=” & “M;” & “反面=” & “n” END 最后教师总结:这个例题是直接应用了随机函数RND的作用是随机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小数。比如我们在冒泡排序算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创建情境:教师给出几张大小不同的牌,然后教师用冒泡的思想找出其中最大的一张(教师本人不看牌,在用冒泡思路每次比较时,让学生说是哪张大即可)。这样的任务就布置得比较巧妙,更能贴近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在书本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和增加条件的方法来提高 同学的综合编程能力。同样以RND函数为例(接上一例子),教师引导:如果我们随机产生10个、50个或者更多的随机数时,我们再用这种方法还行吗? 又怎么来解决?教师给出一个表达式: X=INT(RND()*M+N),其中M为产生随机数的个数,N为产生随机数的的起始值,如:产生[1,100]之间的数,其表达式为X=INT(RND()*100+1)。接着教师给出一个任务:我们要设计一个抽奖程序,在50个号中随机抽取五个数,应如何设计程序呢?同学们都会说这很简单啊,作一个5次循环,具体表示:for n=1 to 5;X=INT(RND()*50+1);next。那么我们再问,这样在这5个随机数中有没有可能相等呢?那么如何使产生的随机数各不同呢,请同学们再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发挥例题的效益,多转换角度、多拓展题意,从拓中寻求变化,从变中寻找规律。

4)、提倡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一定要去掌握多种操作方法。在学生进行程序设计时,学生中往往会出现多种形式不同的程序清单。有的可能是判断条件不同,有的是变量的初值不同,有的是在语句先后顺序的略有变化等。我们不能就用一句“这是错了”来忽略这些不同形式的程序清单,而是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教师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上机操作,在上机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发生,然后我们来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创建开放式的网络教学模式。

因特网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的广泛普及为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可以以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创建一个开放式的网络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构建高质量、高容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效率地互助的学习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程序设计学习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查找教师的电子教案,复习和巩固重、难点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习题库和自我测试题库,进行演练、考核,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可以通过答疑系统和网上BBS教学论坛,实现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改革上机操作的实践环节,重视程序项目设计,培养应用能力

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上机实践的作用不是验证,而是设计。而在我们平时的上机实践中,往往是照着书本的例子进行验证,学生会觉得很无聊。我们把上机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基本项目和提高项目。基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各项基本内容,我们可以精选一些有趣的习题:如“猴子分桃”、“鸡兔同笼”、“韩信点兵”等实例来组织基本语法、函数、基本语句的学习。提高项目可以通过模拟开发过程,仿照TT软件编写设计时钟;设计文本编辑器;设计CD播放器;设计一个选择题库等,在真实的编程情景中让学生做自已感兴趣的项目,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这些提高项目可以功能简单点也可以复杂点,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在上机实践的环节中只是起引 4 导、辅导的作用。通过改革了的上机实践可以巩固和提高前面的知识,不断地用所学的知识去逐步完善这些程序,并将编程的技能技巧渗透其中。

7)例题的引入一定要做到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近

我们教材里的一些例题往往比较典型,但是却很复杂。比如说FOR —NEXT循环语句一节中,例题就是求一组数组的和,还有求一组数组的最大值。我觉得对于刚开始接触编程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我们可以先引入一个简单的,比如就是一次打印输出10个1,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来分析FOR-NEXT语句功能、格式。然后我们可以变换一下STEP值,接下来再变一下,一次打印输出1到10的数字,接下来可以再变,一次打印输出10到1的数字。然后引入这样一个例题,求1到10数字的和,最后我们才引入求一组数组的和。这样一步一步下来,学生不但容易接受,也使学生更能灵活掌握FOR-NEXT语句,加深对它的理解。

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程序设计是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为基础教育带来的一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高中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现代程序设计理论中的面向对象编程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等基本思想,培养现代程序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遵循程序设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组织教学,一切可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参考文献:

阳 《程序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

张敏霞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篇:浅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文章从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入手,简述了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始时间不算太长,而在农村中学,其开设之初,限于农村中学条件的简陋,不能达到学生人手一机,甚至是五十人的班级,仅有七八台计算机,而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信息,筛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信息技术课自身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来检验、证明。所以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直接传授法、示范展示法、同步操作法、任务式教学法、伙伴教学法。

1.直接传授法

直接传授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系统地讲解,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其他学科现在对其诟病比较多,认为老师的过多传授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针对性,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常识性知识。

2.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比如在讲资源管理器时,对于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

1、进入到指定位置;

2、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

3、转换输入法;

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择重命名;

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

6、确定。全部步骤操作完成。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示范展示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教师学生同步,就是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而学生在学生机上按老师的讲解步骤,一步一步跟着操作,边讲边操作,师生同步操作,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得明白,便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同步操作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这一特点使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4.达标式教学法

达标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目标,达标式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达标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任务的含义和完成方式不完成一样。目标在含义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操作数量上的目标,如学生学习汉字输入后,教师要学生完成一段文字的输入;一种是操作速度上的目标,如学生学习指法时,完成了所有字母键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输入速度应达到多少以上;一种是操作质量上的目标,如学生学会画图后,教师要求学生画一幅完整的画,要求主题鲜明,色彩协调,充分使用画图技巧。完成目标的方式主要有:一种是全体同学都按同样的要求完成任务。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讲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操作时,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如:窗口的使用,创建文件夹,保存和打开文件等;另一种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别完成难易程度不一样的目标,如学生学完指法后,优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80以上,中等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50以上,而学困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20以上。

5.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法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外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对于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伙伴教学是由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好(特别是家庭经济相对较好,有计算机的学生),学得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和基础差,学得不好的学生的“伙伴”结对,进行学生间的互助教学。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

伙伴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助,特别是课外的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不仅要求教会掌握技能,更承担着学业水平测试的重任,但是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的不足以及教师的认识也有偏差,导致这门年轻的科目逐渐演变成为“四不像”,既不同于传统科目那样,却也没有自身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本次调查重点先从教师入手,寻找教学方面的原因并分析对策。

一、调查设计 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及高中老师群体的特殊性,笔者在设计调查问卷的时候,采用网上在线调查的方式,这样便于老师们的操作和笔者后期结果的统计。本次调查一共抽取了城乡的几所学校,在抽取这些学校的时候考虑了城乡差别和学生素质的差别。通过这样的设计,基本能反映各个学校的基本教学情况。

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设计问题 6 个,争取能较全面地调查出想要的结果,调查结果主要采用在线调查网站自动生成的图表呈现,结果分析如下:

1.您对自己目前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 A 不满意(6.26%)?摇 B 不太满意(43.75%)

?摇 C 较满意(50%)?摇 D 很满意(0)

本题主要调查信息技术老师对自己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目的是想知道他们对于目前自己教学的心理状态。选择“很满意”的人占的比例很少,大部分人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态度是有一定保留的,另外,通过笔者采取的对话交流得知,选择“较满意”的 50%,其实更多的不是对教学本身满意,因为上课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2.您是否愿意去尝试别的教学方法? A 非常愿意(25%)

B 可以试试(62.5%)?摇 C 不太敢尝试,怕学生不适应(12.5%)?摇 D 很满意,不愿意,习惯了(0)

选 D 的人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没有人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特别满意的,大部分人还是表示愿意去尝试其它的教学法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不太敢尝试,怕学生不适应”。对于选择此项的老师,其实他们的心理很好理解,学生的习惯在短时间内可能很难改变过来,而高中的信息技术有一个过关测试,所以这部分老师可能由于学生的素质原因,万一学生适应不了新的教学方法,耽误了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3.如果遇到学生向您提的问题,您一时无法回答时,您一般会采取什么措施?(多选)

A.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独立探索答案或者问题(31.26%)

B.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法(62.5%)

C.在自己找到答案或解决方法时再告诉学生(43.75%)

D.说一个大概的解答(12.5%)

当学生遇到问题而老师一时无法回答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老师会采取是什么措施呢?从调查数据来看,绝大部分老师选择“鼓励学生们进行讨论,共同寻找答案或解决办法”,还有 31.25%的老师选择“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独立探索答案和解决方法”,这两种老师的出发点都是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但是不同的是:前者鼓励小组合作,后者则是单兵作战,相对而言,在信息技术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法。这个从后期的对学生的调查就可以看出来。

4.您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到底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多选题)

A.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56.25%)

B.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原理(25%)

C.提升学生信息素养(81.26%)

D.其他(31.25%)

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科目,但和传统科目一样遵循教学的三大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从调查数据来看,选择“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人次最多,达到 81.25%,这说明在信息技术课上,大家还是比较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的,但是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很好的方法才行。这也正是我们老师目前最欠缺的。

5.您认为在信息技术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多选题)

A.不熟悉新课程的内容(6.25%)

B.不善于组织探究式、合作式学习(31.25%)

C.不知道怎样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教学实践(68.75%)

D.不清楚怎样开发课程资源(25%)

从调查数据看,有 68.75%的人次选择了“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25%的人次选择“不清楚怎么开发课程资源”,31.25%人次选择“不善于组织探究式、合作式学习”,仅有很少一部分人选择“不熟悉新课程的内容”。其实根据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选哪个选项,都是出于对课程和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效果也由实践产出。

6.对于您所教授的的理论知识,大多数同学()。

A.完全可以记住(6.25%)?摇 B.可以大部分记住(43.75%)?摇 C.只能记住一小部分(50%)

本题主要是测试就目前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掌握的情况。通过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可以完全记住的同学是比较少的,有一般的老师反映只能记住“一小部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老师上课所采用的方法可能存在问题,提不起学生兴趣,导致信息课对他们来说就像鸡肋,这种现象很可怕。

三、总结 以上数据基本是真实的、可靠的,可以反映一定的教学现状。从调查数据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借助任务这个工具来驱动学生去学,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合理适当的任务介入,课堂是失败的,而且也无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有不少教师苦于想尝试新的教学法却又不敢尝试,原因在于他们“怕学生不适应”,这种担心似乎显得有点多余,其实学生是否适应,很大部分在于老师是否能够进行很好的引导,我们老师不能忽略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是鲜活的学习群体,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比我们想像的要好。因此,在这方面,老师们应该多多加以引导。

第四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软件教学、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选择学习的自由度大大提高,按需学习、因材施教将真正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介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显然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概况

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是为“考试”而教学,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我国尚未把计算机教育归入“普九”课程体系,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给“电脑课”一席之地,只得去挤“劳技课”。因此,出现了同是一个年级,在同一城市有的学校每周上二节电脑课、有的上一节,而有些学校索性不开课。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理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国家教委九七年十月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时提出了要求,这只是指导性的,并没有数理化要求那么严格,存在较大的弹性。国家也没有编制统一的教材,允许各地自编教材。这就造成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多而杂,笔者所在市有的学校选用山东编的教材,有的选用本省的,还有的学校选用中专教材。部分省市为了进一步规范、统一中学计算机教育,举行计算机统考,但形式不尽相同。如:上海把计算机列入高中会考,成绩不及格高中不能毕业,而福建刚举办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不过考试不合格照样毕业,有考试必然要制定考试大纲,下属各校不论设备如何及学生情况,不论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都按此指挥棒进行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在考试中考出成绩,在计算机课时本已不足的情况下,只得挤掉上机时间,减少上机课时,拼命出练习,搞“填鸭式”教学。

二、为“教学”而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

计算机教育近几年才兴起,许多教师还没经验或受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上课时一再强调上课的重点、难点在哪里,一再叮嘱哪些知识要记住,使学生头脑成为仓库,为教学而教学。却不去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提高,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甚至争论中提高学习兴趣,开阔思路。

95年国际中学生信息学奥赛金牌得主赵鹏同学回忆说,他高中的计算机教师对程序、对算法并不精通,但他教出了两个奥赛金牌选手。该教师总是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学生起指导方向的作用,给他们创造一种寓学于实践的环境,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突发奇想。学生有了问题,他就给学生找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或仅给予点拔。这对我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三、从引导入手,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疑”字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从对苹果落地的疑问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巧妙地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告诉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只有善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积极思维源于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重视指导,处理好讲解与实践的关系。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与决心。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启动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开发。

四、用新兴的多媒体技术为手段进行教学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合理优化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真正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与信息技术教师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是课堂的主旋律。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是调动学生情绪的方法,也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轻松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由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拟人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使得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学已由讲授型向创新型过渡发展。它不仅仅是教师操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它可以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表现出来,还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可见,恰当地选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赤峰市元宝山区实验中学

李彩红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本文跟大家共同探讨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随着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学必不可少的科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创造的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的建设。所以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学生所想,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己任,全面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乏味,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给教、学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就必须探讨与之适应的有效教学方法。下面就我十年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及借鉴学习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找到适合信息技术课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过程中,有三个关键:一是有效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前准备充分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对教材

理解不透彻,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忽视了材料在建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二是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这样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率和最佳效果。三是有效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精髓。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六种有效教学方法。

一、比喻、游戏法教学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性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极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时,我就把硬件和软件比做人的躯体和灵魂,比作是人的心脏或是大脑。诸如此类的比喻,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尤其是电脑游戏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它作为把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在进行鼠标的操作一课时,我就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一个“打小偷”的小游戏;在进行键盘练习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金山打字通中的键盘游戏:警察捉小偷、吃苹果、贪吃蛇等。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可熟练掌握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明确的任务驱动为目标,在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环境下,让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合理运用该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

协作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一般分为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等。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把握好任务的针对性和阶梯性。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同时任务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仿照课程表,设计一个10行5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学生之间水平存在差异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再加上具体操作的多样性,导致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以制作小报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对“艺术字”的基本编辑方法不是太清楚,有的学生对应用图片、自选图形的组合、美化不了解,有的学生对图文混排的方法不熟悉„„如果都采取“一锅端”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加强对学生的个别任务设置与指导就很有必要。

三、探索发现式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索是学生求知的本能,而“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设置疑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探究问题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索发现式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环节:设疑——探究——解决——发现。

例如在学习《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时,教师可以首先创设“出示这学期大家前三次的考试成绩”情境,然后引出问题“我们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那我们有什么更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吗?”由问题的产生到情境的引入,然后再适时引入图

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是用什么类型的图表呢?折线图还是用柱形图或者其他?确定了图表的类型之后,通过分组协作让学生再一步步建立图表。在整个图表完成之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来转换图表。这样,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步完成本节知识点的学习。

在运用“探索发现式教学法”时,教师一般要把握如下几点:首先,疑问的设置要有共性,既要游离于具体问题之外,又要紧扣知识点的核心。问题没有共性会让学生多走弯路,极大浪费课堂时间。其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引导,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解决问题后要及时总结,合理评价。恰当的评价既能汇总分析学生在前期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又能适时引出新的知识点供学生进一步探求。

四、实践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是以教师启发为激励手段、以学生实践运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1)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找出实际问题背后的知识点;(2)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3)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不失时机提出新问题,为下一个知识点埋下伏笔。这种教学模式类似文学写作中的“倒叙”手法,即先找出问题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最后再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到实际问题,并将之抽象为信息技术知识点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与其他学科老师沟通,有些知识点需要借助计算机解决时要提前精心设计,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渗透”能力。例如初一学生在数学学到有关利用计算机制作图表的知识时,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案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操作,不断增强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课堂上大胆鼓励学生自己挖掘,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就感。例如,学校正在开展“歌唱祖国”大合唱系列活动,学

生了解到评委老师的打分系统还是人工操作,很不方便。于是,我鼓励学生利用EXCEL函数等知识帮评委老师们设计一张实时计分表及名次表。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结合评委老师的有关要求和竞赛规则,在学习了函数有关知识点后,经过小组合作,综合利用MAX()、SUM()、RANK()等函数巧妙地设计了一张数据表。通过此表大大提高了评委老师的工作效率,学生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了EXCEL学习的实用性。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用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教师的逐步启发和有效引导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五、协作教学:

鼓励学生协作解决问题:协作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的素质,没有协作能力,简直是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在鼓励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小组协作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情况把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将班级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列为“小专家”,让小专家进行巡回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这种协作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在“小专家”们的“点”指导下,老师注意巡视这些同学“面”的情况,达到点、线、面结合,以点带线提高全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如在学习对窗口操作一课时,我让学生当“老师”,讲解有关窗口的种种操作,在讲到窗口的关闭时,我把一个班分为了四个组,指定了每组的“小专家”,让他们协作思考有几种关闭窗口的方法。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争相发表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然后由每组派一个代表到教师计算机上利用联想传奇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展示自己组总结出的方法,最后我把几个组中不同的方法总组出来,有一个班总结出了七种之多,这堂课的效果出奇意料地好。

六、自主学习:

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对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在开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中确立主题,由学生进行自学,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自学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其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学生自己能看懂或是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的知识,我都鼓励他们自己去学习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一改以往的由“传授”到“接受”,而是成了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样由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使其对知识理解也更加深刻,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自学的能力。

如在学习“网络新名词”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布置了自学任务:通过阅读电子教材和利用网络中的搜索引擎来搜集并学习有关网络的知识,所涉及内容包括互联网的概念、发展史及其功能。学生们自学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主题,不使“自学”变成“放任自流”。在我最后总结时,展示了我做出的学习笔记课件,归纳出了学习的重点。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我学习与探索,使他们不仅仅拘泥于教材,而是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接受信息,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这种教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学生思想,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知识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有时甚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追求“灵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课堂发挥最大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希望的。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由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信息技术课堂呼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总结摸索,逐步实践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素养的学生。

下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大全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东屯镇中心学校贾振宾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

    信息技术课论文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要教好这门课更需要通过好的设计才能将学生调动起来,才能有更好的课堂效果。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信......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分析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网站赏析 课题:网站赏析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网站的赏析活动,进一步认识网站、首页,为网页制作做知识储备。 2......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贵族石阡民族中学 雷远江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工作......

    高中信息技术课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课工作总结一、教学方面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信息技术课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2、让学生了解早期计算机网络的模型;3、让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

    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的思考

    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的思考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提起信息技术课,很多教师可能会说:“计算机课,学生最喜欢了,每次上课都提前到机房。”其实他们有所不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