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抗战历史的启示
学习抗战历史的启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这对于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万众一心推进强国强军伟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定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特别是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历经14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谱写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对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重要贡献,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抗战力量。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践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提出并实施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使中国共产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锻炼。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来实施。经受抗日烽火的洗礼,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新的丰富经验,形成了正确坚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成为拥有120余万党员,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完全成熟和巩固的全国性大党,成为领导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核心和决定性力量。广大人民开始更多地把新中国的希望、把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延安,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以及90多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反复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代表者,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从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解放出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必须坚定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这是我们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
二、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积贫积弱的后果。旧中国政治衰败腐朽、经济积贫积弱,特别是武备废弛、军事落后,无力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发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几个月内即沦入敌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但实力差距使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仅淞沪会战中国守军就伤亡20余万人,1944年豫湘桂战役更是损失兵力近60万人。日本帝国主义践踏了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创巨痛深。空前惨烈悲壮的抗战,令人为血肉拼搏而感动,也为军力落后而痛心疾首。抗日战争能够坚持下来并取得完全胜利,决定这场战争胜负走向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缔造并领导了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尽管武器装备落后、生活条件艰苦,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发挥我党我军巨大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和理论优势,取得了辉煌战果。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人民军队的敌后抗战,形成了独当一面的格局,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彻底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有国防,这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启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英勇奋战,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为夺取抗战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基础,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侵略、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日本侵略战争的伤痛尚未消去,军国主义铁蹄蹂躏的场景令人痛彻肺腑。习近平主席指出:“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永远不会搞侵略扩张,但如果有人胆敢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绝对能决战决胜。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决不允许落后挨打的悲剧重演,决不允许任何外敌侵略欺凌中国人民,决不允许任何势力打断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三、中国精神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撑,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伟大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尽劫波依旧刚健有为的特殊基因,是中华儿女战胜磨难、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以经济、军事弱国打败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强国,从根本上讲,靠的就是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救国之魂、抗战之魂。
在抗战烽火中,自强不息、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得到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升华。这突出表现为: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唤起了中国人民的巨大觉醒、空前团结和英勇抗争,激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使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化”的东方智慧,获得淋漓尽致的展现。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发表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光辉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指引抗日战争胜利的军事理论和战略策略,使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丰富完善而达到成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创造和运用了伏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术和战法,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有力打击了日寇的疯狂侵略,使其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我们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按照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近代以后饱受屈辱、奋起抗争的历史,清醒认识和把握国家安全发展形势,学习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深深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熔铸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四、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推进和平发展事业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汇聚最大正能量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高度,把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科学统筹,全局谋划,形成了国内国际两条统一战线。
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作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性决定,经过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三个阶段,经过一系列艰巨复杂的斗争,于1937年9月正式形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苏联、美国、英国等盟国对中国抗战给予了积极支援,苏军烈士血洒中国东北战场,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主义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
实践证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数计学院,林喜苗,12数本6班)
第二篇:抗战的启示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启示之一: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付出3500万生命的代价,日本侵略者大肆屠杀平民,血如河,尸如山。侵略者把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或生吞活宰、剖腹取心、活埋喂狗、或作为训练的靶子,或作为杀人比赛的对象,或作为细菌战的试验工具,比野兽更凶残。中国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
我们今天纪念抗战胜利,既面对所受的屈辱,也缅怀前人所做出的牺牲,更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这一切是不能忘记的。“不能忘记”绝不仅是一个情感、理想、信念、意愿的问题,是要把祖国的蒙难、先辈们经受过的血与火的洗礼,由激愤化作理性的思考,不断地鞭策、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进。这样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启示之二: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他们曾叫嚣:一个月占领上海,三个月占领中国。然而,事实上经过八年的战争,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最终遭到可耻失败。中国人民付出惨重代价,但是最终得到了胜利。这场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胜利。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严峻考验,在这场血与火的考验面前,中国人民焕发出了伟大的精神,照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路。这种精神的灵魂是炽热的爱国主义,基石是高度的民族认同,动力是强烈的忧患意识,表征是是决死的英雄气概。这是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这种民族精神,苦练过硬的军政素质,积极努力勤奋工作,争创一流成绩。
启示之三: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国方能御侮,落后就要挨打。当年日本之所以敢于向中国开战,以小小的岛国悍然对中国进行侵略,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远强于中国有直接关系。1937年,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日本产钢580万吨,中国产钢不过4万吨。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建国以来,我们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一天天壮大,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很重要的或者说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不断地发展。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保持着和我国的友好关系,汉语言也逐步成为许多国家的官方交流工具,中国在一些世界重大问题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并不是西方人现在讲道理了,关键是中国发展了。我们在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更要把发展强国作为第一要务。时时想发展、事事谋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认识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判断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
启示之四:团结和统一是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法宝。我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扭转战局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华儿女不分民族宗教,不分阶级阶层,不分有无党派,不分性别年龄,不分何种职业,不分在大陆或海外,只要有爱国之心,出救国之力都可以加入到统一战线中来。从而形成了拳头、迸发出了强大的力量,终于使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分裂则国运衰,统一则民族兴。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实现祖国统一,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再现中华民族的辉煌。
启示之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科技和综合国力所带来的压力是21世纪的显著特点,高科技质量优势已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主要标志。捍卫独立主权,维护国家尊严,谋求自身发展,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有国无防无异于开门揖盗。我们汲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上来,凝聚到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上来,凝聚到增强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上来,从而为履行好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我牺牲精神浩然长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抗战时期后方人民的一个响亮口号。各地民众自发组织义勇军等武装队伍,投入对敌斗争;青年学生们请愿示威,投笔从戎;社会上层人士呼吁团结对敌;新闻和文化界人士为抗日奔走呼号;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与祖国大陆息息相通,患难与共。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战中访问过重庆的尼赫鲁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传里写道:“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民族精神浴火重生有一位西方哲人说过,战争是一个民族自我淘汰的过程。没有一个民族喜欢战争,但每个民族遭遇战争的时候,都会把它作为对自我的考验和挑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有的民族无法应对残酷的战争,在异族入侵的压力下灭亡了;有的民族则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洗掉自身的污垢,像凤凰涅槃一样获得了重生。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观察家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黯淡。
启示之三: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在和平的形势下一个大国的发展是可能的,并且这也是最为健康的发展。战后德国的重新崛起就是有力的证据。二战的胜利向世人昭示:世界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通过对话消除误解,通过合作谋求共赢,通过和平推动发展。只有那些仍牢牢抓住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放的国家才是制造世界冲突和动荡的根源60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抗战,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强国富民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战后,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强国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增强我国的实力、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对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土,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也一定有能力通过努力实现和平与发展。
第三篇:身边抗战历史调查报告
身边抗战历史调查报告
关于身边抗战历史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资料
史料统计,8年抗日,出川抗日川军多达300余万人,伤亡共计64万多人,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居全国之冠。
(一)青白江家珍公园湖畔,矗立着一座高近两米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由红砂石修建,碑座为正三角形,碑身正面刻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两侧各有“耿营长明抗倭死事纪念碑”、“易营长明道抗倭死事纪念碑”字样。从简短的碑文上可以了解到,耿、易两位营长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均牺牲于抗战爆发的1937年,不同的是一位牺牲于上海南口战役,一位在南京保卫战中就义。而后,他们的灵柩被送回四川,由本地人出资修建纪念碑。
(二)为了寻找抗战老兵,帮助他们能够安详地渡过晚年,由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省内多家机构和志愿者们共同发起的“四川老兵关怀计划”项目XX年11月29日在成都启动。据了解,该项目将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抗战老兵线索,寻找川籍或者现居四川的老兵,为老兵们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关怀。在该项目的启动仪式上一位名叫苏国章的老人泪洒会场。苏国章老人出生于1921年,17岁便在中江川北师管区参军,后加入第九十九军。在1939年,苏国章参加了长沙会战,因负伤退伍,直至1948年重新回到成都。此后,苏国章经历了牢狱之苦,又辗转多地,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定居德阳。但是,由于在战争时期,苏国章丢失了证件,此后一直过着没有“身份”的日子,生活也异常艰辛。而就在项目启动前不久,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老人才重新有了自己的户籍。
“我从1937年就参军,既然承认我是抗战老兵,我希望不是说工龄多少,而是军龄。”97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文治谈起自己的心愿时,满是褶皱的双手不禁微微颤抖。抗战期间曾有300万名川军开赴前线,抵抗日本军队的侵略,而张文治正是其中之一。“我们用徒步、轮船等方式先后经武汉、南京、苏州抵达上海,参加淞沪战役,守陈家港、吨悟寺一线,坚守了八天八夜。”尽管事隔超过半个世纪,张文治对于初入战场的回忆却依旧清晰,他并不后悔倾尽青春保卫家园,但当年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是这位年近百岁老人心中最大的遗憾。
(三)家住资阳的94岁远征军老兵朱守信,他总是回想起自己投身抗战的日子:
1937年,年仅16岁的朱守信毅然从戎,成了成戍司管区的一名学兵。两年后,他被保送到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期军官训练班,在铜梁虎峰场受训一年。毕业后回部队任排长。此时战火在中华大地上蔓延,朱守信所在部队改为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兵站总监部运输第七团,开赴云南前线。由于云南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给物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尤其在雨季,别说人了,连走惯山路的马都会跌落山下。一次,朱守信所在部队要翻越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海拔4000多米,山上空气极为稀薄,连火都点不燃。饿了,战士们就嚼生米充饥。渴了,就靠烂水池里的水解渴。“当时,20多人挤一个帐篷,临睡前,大伙儿还在闷着气说话。可第二天早上,一个帐篷里能爬起来的,就只剩几个人,其余的全在夜里窒息身亡了。”回想起战友痛苦的样子,朱守信轻轻抹了抹眼泪。朱守信所在连队上山时有150多人,但下山时仅剩30来人了。“我们还是二线运输部队,死伤这个样子,可想而知,当时战斗有多么惨烈。”朱守信说,让他自豪的是,他和兄弟们完成了这次运输任务。
二、调查结果
时光荏苒,全民族抗战爆发迄今为止已有78年,许多抗战时期留下的痕迹还在,而当年风华正茂的战士们如今却早已过了耄耋之年。现在全川只有100多名川军抗战老兵了,而在我所在的地区还在世的老兵已经寥寥无几。比之更少的,却是世人对老兵们的关怀。像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省内多家机构和志愿者们共同发起的“四川老兵关怀计划”这样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抗战老兵线索,寻找川籍或者现居四川的老兵,为老兵们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关怀的项目并不多,而那些战死的烈士们更是无人问津,除了一些将领外连荣誉称号都没有。除此之外,抗战老兵们当初所在阵营不同,现在所受的待遇也不同。
三、调查分析
所有的抗战老兵,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是为祖国而抗日的。但是,老兵们的待遇却不是一样的。留在大陆的国民党抗战老兵迟迟没有受到重视和扶助。他们大多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很多人最大的愿望却是活的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同样身为国军的台湾抗日老兵却有每月至少6万台币约人民币15000元的“终生俸”。这主要是因为台湾省实施的“终生俸制度”,可以一次领取,也可以每月领取,而一次性领完的人还可以每个月领取“生活费”。
中国现存的很大的问题便是养老问题,政府基本无关注,特别是经济较落后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战老兵们现在正好处于养老阶段,因此生活困难的大有人在。因为人口基数过大,以我国目前的经济能力无法做到较好地使老人们安心养老。
在抗战老兵中的待遇也有不同,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抗战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现在国军老兵们的待遇极低。
四、问题与建议
中国国军抗战英雄在大陆的不公平遭遇,是历史上沉重的一页。曾几何时,他们是浴血奋战在抗日疆场的民族英雄,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炎黄铁汉。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国家既然倡导我们铭记历史,以史为鉴,那么我们就更不应该遗忘那些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战场上牺牲的烈士们,更离不开如今健在的老兵们。
结语
无数抗战老兵,带走了他们全部的人生故事。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人采访他们;他们走了,当然,也很少有人能知道他们,想起他们了。
老兵不死,却终究会渐渐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万的老兵,带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细节和故事,悄声无息地从我们身边匆匆离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亟待挖掘、抢救的活的历史。
老兵们不仅是历史、细节和故事,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这对他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百味错杂,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是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该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距离抗战胜利已过去70年,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能看到一些当年战争留下的痕迹,但是人们却是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如今人们所追求的东西让大家遗忘了,在70年前,有怎样的一代人为我们的国家奋斗着,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走到了今天,他们付出了多少的代价换来了今天的平安。我们都无法知道尚还健在的老兵们怀揣着怎样的一份记忆坚持活到了今天。
第四篇:抗战历史简述
局部抗战兴起阶段(1931年9月至1932年12月)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1931年12月15日,关东军已经开始进攻锦州。12月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而此时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早已奉张学良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在张学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
1932年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军,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撤往宾县。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不久,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战争结果
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历史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1月28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吸取九一八事变期间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专依国联的教训,在“一面积极抵抗”之际,也“一面交涉”,与日本进行谈判。国民政府认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军令政令不统一、财政极端困难,无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希望在“不丧失国权”的情况下以最小代价达成停战。5月5日,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与日本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留驻停战线、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但中国保留行政权和警察权);日本军队撤退到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即恢复1932年1月28日事变之前的状态。
就在淞沪抗战激战方酣之际,江西中央红军猛攻赣州,此即赣州战役(1932年2月4日至3月7日)。赣州战役牵制了一部分国民党军队援沪作战(如牵制了中央军陈诚第18军、第9师等),蔡廷锴甚表不满地说:“此次我军与暴日在淞沪激战最烈时,江西的‘赤匪’不特不能为国难所激醒以合力御外,反乘机猛攻赣州,企图夺取赣南重要城市,以捣乱我后方,这种行为,不啻为暴日张目。”(见《蔡军长对官兵训话》,《大公报》1932年5月5日)一二八事变期间红军的这些进攻,也为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提供了口实。
历史影响
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汪蒋合作,蒋介石复出,自此南京政府的地位相对稳固。而国内各阶层、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团结。
此外,由于中共的左倾冒险主义的极左思想的影响贸然发动赣州战役,致使国民政府确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
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民革命军退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发动福建事变,事变最终失败,蒋介石撤销了十九路军的番号。
1935年,日本策划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6月11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实际形成《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于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随后,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是中国政府和日本侵略军于1933.5.31签定的“九一八事变”后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何梅协定
《何梅协定》是何应钦和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其主要内容是: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等。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为两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号召全民族抗战;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1937年7月,中国第29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地区对日军中国驻屯军一部的防御战斗;随后在平(今北京)津地区与日军的作战,则称为平津作战。
战争结果
7月30日,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至此,平、津作战结束。
历史意义
平津作战是日军发动大规模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个战役、中日战争全面展开。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战争结果
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中国军队向吴福、澄锡国防线撤退,江阴保卫战开始;至此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拉下帷幕。
历史影响
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为中华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同时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江阴保卫战(1937年8月16日至1937年12月2日)
江阴保卫战自1937年8月16日拉开序幕开始至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本次战役重创了日军,达到牵制日军西进并消耗兵力的预期目的。自甲午战争后所建造的海军船只大部分都损失于江阴保卫战中,是抗战期间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
战争结果
1937年12月2日,江阴要塞失守,史书上称其失守标志着第二道国防工事锡澄线被全部突破,中国第三战区和第七战区的军队均已撤离锡澄线及宜兴、广德等地,中国军队全面转入南京保卫战。
1937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通过该条约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物资援助,1937年11月派遣苏联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随后,八路军主力在朱德、彭德怀率领下相继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9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战争结果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12月13日)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抗日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台儿庄大捷
3月23日,日军冲到台儿庄北泥沟车站。24日凌晨,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台儿庄防御工事,随后以坦克为前导,冲进城内。台儿庄一带宅室多为石头建筑,故每一房屋皆为一堡垒。守军据房为垒.至死不退。日军猛攻三昼夜。与守城将士发生激烈巷战。战斗持续到4月3日,守城将士伤亡已逾十分之七,三分之二的阵地己为日军占领.台儿庄守军仍据守南关一隅,拼死不退。日军再次调集重炮、坦克猛轰、猛冲。李宗仁一面下令坚守,一面急令汤恩伯军团火速南下增援。次日黎明时分,台儿庄北面炮声隆隆,汤恩伯军于日军背后出现,日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台儿庄守军全线出击,杀声震天。血战经旬.敌军己成强弩之末.狼狈突围逃窜。除一部分突围至峄县城固守待援外,日军遗尸遍野,坦克车被毁30多辆,遗弃的各种车辆、弹药、马匹遍地皆是。台儿庄一役连同徐州南北各战场共歼灭日军10000余人,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次最重大的胜利。
会战结果 5月下旬,各路大军按命令的路线,全部安全撤抵皖西、豫南地区。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占领开封。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
历史影响
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2.6万余人,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此战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中国人民相信自己有击败日本的能力。
花园口决堤(1938年6月)
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是中国抗战史上与文夕大火(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
事件影响
国民政府认为,1938年6月9日的花园口决堤,也是中日双方沿着黄泛区边界东西对峙的开始,依赖机械化军事装备进攻陇海线和平汉线的日军被迫改变原来沿铁路线西进南下的战略,战事南移到豫南、皖西、赣北、鄂东的广大湖沼山地地区,豫东战场逐渐冷却下来,武汉附近地区接着成了中日两国军队厮杀的新战场。这样一来,从郑州斜贯东南,穿越豫东大平原的新黄河就成为军事分界线,把日军阻隔在泛区的东面,相持一直延续到1944年日本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
但这次决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连续两年的大规模旱灾,并由此引发著名的的“河南大饥荒”,数千万人沦为难民,仅河南一地就有300万农民死于饥饿,花园口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这次洪灾,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1日-10月27日)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战争结果 日本分兵在广州登陆,10月11晚,日军7万多人,2.7万匹马在广州大亚湾登陆成功,由于广州守备松懈,一路势如破竹,广州于21日下午沦陷。广州一失,粤汉铁路被切断,武汉就更不值得用重兵防守了,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又吸取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不做孤城困守,决定放弃武汉,10月25日弃守该城。日军26日占领武昌、汉口。27日,占领汉阳,武汉保卫战至此结束。
战役影响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
因为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以及国力因损耗过巨而开始急剧表面化,所以武汉会战,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938年12月29日,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在越南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在战争最为紧张之时的这番言论,被视作公开的叛国投降,中国抗战的士气受到巨大打击。
1940年3月30,汪精卫在日本的保护下来到南京,以“还都”的名义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文夕大火(1938年11月13日)
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战役结果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即长衡会战(是豫湘桂战役的一个战场,日本通过该战役成功打通了大陆交通线),日本动用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所使用之最多的兵力。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日军以此战役为组成部分的豫湘桂战役成功打通大陆交通线,成为1944年反法西斯战场上最惨烈的失败。蒋介石慨叹“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这样的耻辱”
历史意义
尽管长沙会战最终在战役上以国军失败告终,但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56000余人,俘虏139人,中国军队伤亡28000余人,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罗斯福在第三次长沙大捷后的第22天给蒋介石发来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同时宣布再次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其后,他并以他夫人的名义,邀请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访问美国,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他还通过他的代表,驻华美军司令官、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授予第9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薛岳一枚美国勋章。另外,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大隧道惨案
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这是中国抗战期间发生在大后方的最惨痛的事件,它与黄河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的中国三大惨案。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了动摇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迫使其屈服投降,从1938年到1943年,日军出动大量飞机对重庆进行了数年惨无人道的战略轰炸,惨案发生当日,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长达5个小时,因为当时未及时对市民进行疏散,所以大量民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十八梯大隧道)中造成洞内人数接近饱和,由于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上万(有官方和民间不同人数说法)左右避难民众因通风不畅导致窒息,同时又发生推挤践踏,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防空隧道惨案,史称“大隧道惨案”。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和日军逐渐失去战略主动权的形势下进行的。中国对日战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两个阶段。
从1943年7月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10日)
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包涵了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三大会战。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战役中至少2.4万日军死亡,加上伤病者共十万人。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战争结果
从1944年4月中旬至12月,短短的8个月中,国民党军队豫湘桂战役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掉了洛阳、长沙、福州、桂林4个省会城市和郑州、许昌、柳州、温州等146个中小城市,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伤亡约6000万人民。
豫湘桂战役中,仅河南就损失88家工厂,湘粤桂3省工厂全部沦于敌手,湖南著名的钨锑等重要战略物资亦被敌攫夺,豫湘桂是重要农业地区,也被日军掌握。日军所到之处残暴地烧杀抢掠,仅萍乡一地,被杀害者1.9万余人,被虏者2万余人,妇女被侮辱者6000余人,房屋被毁700余间,农具被毁值4700余万元,米谷被劫5万余担,棉花被劫9500余担。豫湘桂大溃败,是正面战场继抗战初期的大溃败后,出现的又一次大溃败。
战争影响
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在溃败前夕一次回光返照式的挣扎。在这次抗战中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中,日寇在付出了沉重的伤亡之后,使得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捣毁了数十个国军机场,占领了上百个城市。这次战役虽然以日军取胜而告终,但大陆交通线作战在战略上其实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日军兵力比战役之前更加分散,为敌后活动创造了更大空间,反而加速了日本的战败。
湘西会战(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进入最后反攻阶段。
战争结果
1945年5月13日,芷江方面出动P51野马对被包围的日军进攻轰炸,同时国军各部发动猛攻。重广支队全面溃散,各部分头逃窜。最终重广支队全军覆没,只有少量残兵和47师团汇合。1945年6月1日,47师团余部全线后撤。至此,日军各部全线退回湘西会战之前地域,长达55个昼夜的湘西会战到此结束。
历史影响
雪峰山战役挫败了日军企图占领中国芷江空军机场的阴谋,提高了国军“反攻之士气”,它是国民党战场从防御转入进攻的重大转折点。极大地打击了日军士气,日军在雪峰山麓遭到惨败后,整个中国战场都陷入混乱溃逃的狼狈境地。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
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照会中、苏、美、英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第五篇:重庆抗战历史要点
重庆与抗日战争 一九三五年
一月十二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由主任贺国光率领,到达重庆。
二月十日 改组后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主席刘湘,委员甘绩镛、刘航琛、郭昌明、杨全宇、邓汉祥、谢培筠,民政厅长甘绩镛、教育厅长杨全宇、财政厅长刘航琛、建设厅长郭昌明,秘书长邓汉祥。
二月十五日 中央银行四川分行成立。
三月一日 四川省政府宣布,从本日起,川中各军月饷,由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统收统支。这是为打破防区制,整理四川财政采取的重大步骤。此前省政府已督令各军交还防区内的行政和财政。
三月二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由汉口首次飞抵重庆。三月四日他宣称:“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
三月五日 中央银行重庆分行成立。这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四川金融币制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三月六日 蒋介石致电四川省主席刘湘,嘉勉川政统一完成。
三月二十三日 蒋介石由重庆赴贵阳、昆明、成都、峨嵋,四月十日返回南京。
六月十五日 川黔公路正式通车。
六月二十四日 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张必果任重庆市长。
七月九日 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十三日正式办公。
八月 国民政府责令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整编川军。由参谋团组设点验委员会,分赴四川各军点验。在此基础上,按全国陆军番号,将川军整编为陆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第二十二军(军长王缵绪)、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新编第六师(师长李家钰,旋扩编为第四十七军),共六个军一个师。
参谋团成立川黔公路监理处,开发四川交通。
十月三日 奉国民政府之命,参谋团改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下简称“重庆行营”)。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杨永泰为秘书长。十一月一日正式成立。次年三月,贺国光升任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一九三六年
重庆行营成立江防要塞建筑委员会,分别建筑宜昌、重庆间要塞。
三月十三日 重庆市公安局发表全市人口统计:全市共有七四,三九八户,三三九,二O四人,其中男性为一九五,七二0人,女性一四三,四八四人。
四月十一日 重庆市长张必果病死,四川省政府任命李宏锟代理。
六月十日 成渝铁路工程局移渝办公。
一九三七年
三月二十一日 成渝铁路正式开工。
四月十四日 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奉命到成都与刘湘会谈,要求川军让出重庆,停筑防御工事,十六日,刘湘接受;随后刘湘军撤出,中央军进驻重庆。
六月二十八日 蒋介石电重庆行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设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以再次整顿川军,该会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主任委员,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第六路军总司令刘湘为副主任委员,贺图光、邓锡侯、刘文辉、唐式遵、杨森、潘文华、王缵绪、孙震、李家钰、范绍增、向传义、董宋珩、郭勋祺、许绍宗、张邦本、徐源泉、夏斗寅、李蕴珩、周浑元为委员,大体网罗了川康军队高级将领。
七月六日 何应钦在重庆行营太礼堂主持川康整军会议开幕式。根据会议精神,川康各军于八月十日以前整编完成,计有;
(一)川康绥靖主任直辖部队(辖三军、两独立师、七独立旅),(二)二十四军;(三)四十一军;(四)四十五军;(五)四十七军。
七月七日 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芦沟桥事变以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成立专门机构,组织沿海沿江工矿企业内迁工作。
七月 四川省政府拟订《四川后方国防基本建设大纲》。
七月十日 川康绥靖主任兼四川省主席刘湘电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并通电全国各省市军政长官,请缨抗战,主张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共赴国难。
八月一日 日本驻渝领事槽各连二率驻渝日侨二十余人离开重庆。
八月四日 重庆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电呈国民政府,请速颁布抗敌令,并厚恤华北抗敌阵亡将士遗族。
八月二十六日 刘湘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大家集中精力,站在国家民族立场上,为民族抗战而效命。
九月一日 川军出川抗战部队分东北两路同时出发。抗战时期,川军先后调入抗日前线共有六个集团军及部份独立师旅,约占国民政府抗战兵力五分之一。此外,还调出二百五十七万壮丁参战。一九三八年九月,四川各界集会,定“九一”为川军参战永久纪念日。
同时,重庆防空司令部正式成立。重庆行营委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为重庆防空司令。
九月十五日 川军出川抗战本年共需四八O万元,计由中央、中国银行借到二百万元,重庆金融界绅商垫支二八0万元。
十月二十九日 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作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
十月 四川省政府颁布《四川省抗战时期中心工作提要》。
十月十八日 重庆市江巴两县各界民众在夫子池举行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
十一月九日 刘湘奉命离开成都赴南京,请示抗战事宜等。后转至汉口,病重住院。
十一月十六日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南京登永丰舰,次日启碇西上。到宜昌后,换乘民生公司民风轮,继续上驶。
十一月二十日 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代表全川民众竭诚欢迎。
十一月二十五日 国民政府以重庆高级工业中学(大溪沟学田湾)为驻渝府址,改建完成。
十一月二十六日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乘船抵达重庆。重庆军政当局及各界代表十余万人前往码头热烈欢迎,盛况空前。
十二月一日 国民政府在重庆大溪沟新址开始办公。
十二月七日 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迁渝后的首次执监委员、常务委员联席会议。
十二月 四川省主席刘湘、建设厅长何北衡、工业专家胡光镳先后到达汉口,向愿意迁川的各厂矿企业解说四川资源、设厂环境,以及四川急需的工矿行业。一九三八年
一月一日 国民政府改组行政院,蒋介石辞行政院长兼职,孔祥熙、张群继任正副院长。
一月三日 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在重庆忠烈祠公祭四川先烈。
一月 四川省政府决定:成立迁川工厂用地评价委员会,由重庆市市长、江北县县长、巴县县长、重庆市商会会长、省建设厅驻渝代表、建筑专家、工业专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属厂矿迁移监督委员会代表组成。规定:凡迁川工厂厂址地印契一律免收附加税三成(后减收五成),并协力解决运输问题。
一月十六日 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宣称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
一月二十日 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在汉口病逝。二十二日,国民政府任命国防最高会议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张群兼任四川省主席。张未到职前,由王缵绪代理。
一月二十八日 由于刘湘逝世,川军动荡,蒋介石电川军将领及重庆行营,予以慰抚。并相继特予安顿刘湘直辖将领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王陵基,以及其他川军将领。
二月四日 刘湘灵榇运抵重庆。九日移送成都。十四日,国民政府追赠刘湘为陆军一级上将,明令国葬。
三月四日 川康绥靖公署改组。国民政府任命邓锡侯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潘文华任副主任。另任刘文辉为重庆行营副主任.
三月二十三日 台儿庄战役开始。四月六日,战役结柬,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
四月一日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闭幕。会议通过《抗战建国纲领》。
四月十七日 迁川工矿厂家在重庆成立迁川工厂联合会,选颜耀秋.庞赞成为正副主任委员。
六月九日 国民党驻武汉党政军机关开始撤退。党政机关移往重庆,军事机关移往湖南。
七月六日 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开幕。
八月一日 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改组四川省政府,接受张群辞职,调任重庆行营主任;王缵绪任四川省政府主席。
八月二日 重庆举行防空大隧道开工典礼,隧道共分七段,可容四万余人。
八月四日 国民政府驻汉口各行政机关全部迁移重庆。
八月二十二日 日军下令攻占武汉。
九月九日 重庆行营为整理四川财政在重庆举行谈话会。
九月十五日 《中央日报》由长沙迁重庆出版。
十月一日 《扫荡报》重庆版发刊。
十月二十五日 汉口失守。三日之内,武汉三镇全部陷落。
《新华日报》在武汉停刊,同日在重庆出版发行。
十月二十八日 国民参政会迁到重庆后,举行第一届第二次会议。
十月 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机房街七十号设立,原联络处撤销。
工矿迁川暂告段落。据统计,迁入四川的工矿企业共计二百四十五家,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川东重庆巴县一带,包括来自上海、汉口、南京、杭州、无锡、香港、青岛、天津、石家庄、郑州、长沙等地的钢铁、机械、电器、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
十月二十八日 重庆行营主任张群及四川主要军政官员联名电请蒋介石驻节四川。十二月八日,蒋介石于南岳军事会议以后,从桂林飞抵重庆。
十二月十八日 征精卫自重庆出逃昆明,转往河内,二十九日发表“艳电”,叛国投敌。一九三九年
一月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举行,决议组织国防最高委员会,蒋介石为委员长。
一月十日 日本飞机十一架首次轰炸重庆。十五日,日机二十七架再度袭渝,投弹五十八枚,炸毁房屋二十余栋,炸死一二四人,炸伤一六六人。
一月 根据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书记周恩来,常委周恩来、博古、凯丰、吴克坚、叶剑英、董必武。
二月一日 由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移渝办公,委员长重庆行营奉命结束,另设委员长行辕于成都、西昌,由贺国光、张笃伦分任主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在重庆行营原址办公,张群任秘书长。
二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 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在重庆召开。议长蒋介石提议,设立川康建设期成会。期成会成立以后,又组织视察团,于三月底分赴各地视察。
二月二十六日 重庆各界举行献金竞赛。
三月四日 重庆市政府为疏散人口,由社会局发布《告民众书》,敦促公务人员眷属、老弱妇孺、一切不必留在市区之团体,住户、商店、工厂、堆栈仓库,立刻自动疏散。四月十日,成立疏建委员会,着手开辟火巷。
四月二十四日 重庆物价评定委员会成立。
五月一日 根据国民党中央《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国民政府于晚七时在重庆军委会广场召开国民精神总动员宣誓大会。会后就地举行火把游行。
五月三日、四日 “五三、五四重庆大轰炸”。五月三日下午一时,日机三十六架飞临重庆上空,投弹百余枚,大梁子、苍坪街、左营街、新丰街、陕西街等地被炸起火,死伤市民近千人。五月四日,日机再度狂轰重庆,炸死市民四,四OO余人,炸伤三,一00余人,炸毁房屋一,二0O余栋。市民死伤流离,目不忍睹。两日之中,驻渝的英、法、德使领馆均无幸免,人员亦有伤亡。为此,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祺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五日,国民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救济难民,并统制公私船舶车辆疏散市民,三天之内,共疏散二十五万余人。
五月十二日、二十五日,六月九日、十一日,七月六日,九月三日 日机数度空袭重庆,被中国空军和地面炮火击落六架。
五月五日 国民政府命令:重庆由四川省政府直辖乙种市改为行政院院辖市。
五月 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由市内迁至化龙桥龙隐路红岩嘴大有农场。
五月十五日 贺国光就任重庆市长。
五月 因日机连日轰炸重庆,各报出版发行困难,国民党当局下令各报停止单独发行,由十家报纸共出“联合版”。
七月一日 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在成都成立。
八月十五日 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秘书处成立。秘书长龙文治。
同日 重庆香港间无线电话正式通话。
九月九日至十八日 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四次会议在重庆举行。川康建设期成会根据《川康建设视察团报告书》制成《川康建设方案》,由国民参政会议长兼川康建设期成会会长蒋介石提付大会,决议通过。‘
九月十九日 由于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缵绪率部出川抗战,国民政府决定,蒋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
九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十月一日 重庆市临时参议会举行第一次大会。议长康心如。
十月三日 蒋介石飞赴成都,兼理四川省政。十五日,发表《告四川同胞书》。十七日,飞返重庆。
十月 国民参政会内的中间党派参政员梁漱溟、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人在渝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
十一月十二日 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在重庆举行。
十二月五日 由于重庆市长贺国光另有任用,国民政府任命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二处处长吴国桢继任重庆市长。
十二月二十六日 行政院第四四五次会议决议通过新勘定的重庆新市区地界。一九四0年
一月四日 英国驻华大使卡尔抵达重庆。
四月一日 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五次会议在重庆召开。
四月二日 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第二次大会召开。
四月二十日 重庆市总工会成立。
五月至十月 日本空军乘四川夏秋两季,晴朗无雾,倾其全部精锐,组成袭川部队,从五月到十月,对四川作长达六个月之久的疲劳轰炸,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目标。
五月二十日、二十二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日机五百五十余架次轰炸重庆,炸毁民房四百余栋。日机被中国军队击落击伤六十余架,中方损失十余架。
六日六日、十日、十一日、十二日、十六日 日机一,一00余架次轰炸重庆,炸毁房屋一,OO0余栋,英国总领事馆全部被炸毁。敌机被击落击伤二百余架,中方损失十余架。
六月三十日 重庆市临时参议会通电声讨日本帝国主义轰炸重庆的罪行。
七月一日 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在重庆召开。
七月 日机四OO余架轰炸重庆。重大等教育文化机关损失惨重。
八月 日机六五O余架飞袭重庆。二十日,滥炸重庆商业及居民住宅区,市民死伤极其惨重,国民政府特拨赈款一百万元。
九月六日 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定重庆市为中华民国陪都。
九月十七日 行政院决议组织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详细规划重庆建设事宜。
九月 日机四OO余架轰炸重庆。十三日,中国飞机三十六架与日本飞机六十六架在重庆上空激烈空战,中方被毁十三架,伤一架,损失惨重。
十月一日 行政院通过《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组织规程》。该会直隶行政院,由孔祥熙任主任委员,周钟嶽、杨庶堪为副主任委员。当日,重庆各界三万余人举行庆祝陪都建立大会,晚上举行火把游行。
十月十五日 重庆各界举行反轰炸大会,发表宣言,声讨日本暴行。
十月二十五日 日机三十三架袭击重庆,炸伤泊于长江南岸的美国军舰杜杜伊拉号和太古轮船公司的万象、万流两轮。次日又轰炸市内贫民棚户区,损失惨重。
十一月十三日 行政院第四九O次会议决定,接受蒋介石辞去理兼四川省主席一职,任命张群兼任,并任成都行辕主任。一九四一年
一月十三日 四川省第一次行政会议重庆区会议召开。
二月一日 军政部发布全国各省市防空设施统计情况:重庆市有防空壕十五个,避难室十九个,防空洞六**个,掩体三十八个,可以容纳二二三,六九五人。
二月九日 奉行政院命令,重庆市临时参议会定九月六日为重庆陪都建立纪念日。
二月十三日 重庆市政府通知:重庆浮图关已于最近由蒋介石改名“复兴关”,并刻石于关右。
二月十四日 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及市政府,奉命疏散市区人口二十万。从三月十四日起执行。
三月一日 国民参政会第二属一次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决定,继续设立川康建设期成会。中共参政员为抗议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拒绝出席会议。
三月十九日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秘密成立。主席黄炎培。
三月二十五日 全国粮食管理局制定《重庆市食米统购统销办法》。
五月一日 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第四次大会开幕。
五月 日机六批三百余架次袭渝,集中轰炸重庆市区,炸毁房屋七百余栋,死伤数百人。英法使馆全部炸毁。
六月五日 日本飞机首次夜袭重庆。由于傍晚以后进城人数甚多,加以隧道通风不畅,以至秩序混乱,发生拥挤。当晚,发生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死伤数千人。
六月七日 蒋介石下令惩办主管防空人员,将重庆防空司令刘峙,副司令胡伯翰,重庆市市长吴国桢革职留任。
七月二日 任命贺国光任重庆防空司令。撤销谢元模的重庆防空司令部工程处副处长职务。
六月 日机一百七十余架次袭击重庆市区,市民死伤损失惨重。美国大使馆全部炸毁。
六月二十五日 国民政府续定重庆市为《非常时期违反粮食管理治罪暂行条例》施行区域。
七月 日机五百余架次袭击重庆市区,陪都损失惨重。苏联大使馆部份被炸,美舰图图拉号被炸伤。
夏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在重庆成立。
八月八日至十四日 日机数百架次不分昼夜,以不到六小时的间隔,对陪都重庆施行“疲劳轰炸”,市内饮水、灯光全部断绝,人民断炊失眠。
八月三十日 蒋介石在重庆南岸的黄山官邸被炸。适蒋正在其间召开军事会议,房屋部份被毁,卫士伤亡六人。同日,浮图关下的国民大会堂被全部炸毁。
十月一日 重庆各界举行陪都建立周年纪念大会.
十月十四日 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招待中外新闻界人士,报告陪都整建计划。宣布:陪都重庆在抗战时期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战后亦将为西南政治经济中心,因此,陪都建设以贯彻战时和平时两重性为原则。
十一月十六日 纪念郭沫若五十大寿及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大会在重庆举行。
十二月八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事爆发。此后,日本空军因全力对付美国.故对四川重庆的轰炸袭击大为减少。据统计,抗战期间,日机轰炸重庆数百次,炸死九,二一八人,炸伤一三,九0八人,分别占全省被日机炸死炸伤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一和百分之五十三。
十二月九日 国民政府发布文告,正式对日宣战。
十二月十一日 粮食部统计:四川省完成本田赋征实定额百分之八十,计九五六万余石。
十二月十二日 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期成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在重庆召开。(前两次在成都召开)
十二月十四日 重庆市举行国际文化团体扩大反侵略大会,拥护国民政府向轴心国宣战。
十二月三十日 “精神堡垒”在重庆都邮街广场竣工。此系国民精神总动员会等四单位联合建立。全高七丈七尺,共分五层,顶悬国旗及各种标志。一九四二年
一月一日 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重庆两浮支路中央图书馆举办第一届陪都建设展览会。
一月十六日 川康区食糖专卖局在重庆成立。
二月一日 川康兴业公司在重庆军委会大礼堂举行成立大会。该公司旨在“吸收民间游资,从事生产,开发矿藏,以利抗战大业”。董事长张群,官股理事顾翊群、卢作孚等十四人,商股董事钱永铭、刘航琛等十二人。另各有官商股监察人六人。三日,董事会、监察人就职,并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
二月十五日 中国第一个滑翔机场在北碚落成。
二月十六日 国民党重庆市党部主任委员陈仿先辞职,杨公达继任。
四月三日 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首次在渝公演。
四月四日 中国第一个跳伞塔在重庆两路口落成。
五月一日 国家总动员会议在重庆成立。五日,颁布《国家总动员法》。
六月十四日 重庆各界庆祝“联合国日”。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盛赞重庆“象征中国不屈不挠之意志与决心”,“成为联合国家所为振奋之精神象征”,“成为全世界各地家喻户晓之一名词”。
八月六日 国民政府委员杨庶堪在重庆南岸大石坝寓所逝世。杨庶堪,四川巴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四川省长、大元帅府秘书长,广东省长等职。八月二十日,国民政府明令褒奖。十一月二十二日,杨庶堪追悼会在重庆夫子池新运服务所举行。
九月九日 重庆市举行庆祝首届体育节大会。
十月二日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由成都飞抵重庆,受到热烈欢迎。次日,会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十一月十七日 四川省主席张群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上报告川省施政情况。
十二月八日 国民政府任命贺耀组为重庆市长。免去吴国桢市长职务。十六日,举行交接典礼。
十二月十七日 国民政府明令公布《限制物价办法》。
十二月二十日 重庆市社会局令饬重庆盐业、食油、棉花、棉纱、布匹、燃料、纸张同业公会,以上民生重要必需品,一律以当年十一月三十日的价格为标准,从新议定价格,一星期内呈核,以作正式颁布之依据。一九四三年
一月十一日 中英,中美新约分别在重庆、伦敦、华盛顿签字。
二月二十三日 国民政府公布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第二届议长、参议员、候补参议员名单。议长康心如、副议长李奎安。
三月三日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
同日 重庆市政府管制蔬菜市场。
三月十五日 重庆至宝鸡公路通车。
三月十六日 三青团重庆支团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开幕。
三月二十九日 三青团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开幕。
同日 辛亥“三二九”革命先烈纪念日(黄花岗起义)。上午,重庆各界召开纪念大会,到遗爱祠公祭先烈;下午,在中央公园举行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奠基典礼。
四月十日 重庆昆明间无线电传真开放。
四月十一日 重庆市政府调整限价办法:米煤等八种主要日用品继续限价,其他日用品改为议价;非日用品暂缓议价。凡议价物品,由物价评议会议定,报社会局审核。物价评议会改组,由市商会、工会、参议会、市党部及主要同业公会组成。
四月二十二日 国民政府公布四川省临时参议会第二届议长、参议员、候补参议员名单。议长向传义、副议长唐昭明。
五日九日 重庆区专科以上学校联合运动会开幕。
六月一日 四川省临时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开幕。
七月一日 重庆粮价重新调整,每石米上涨一百四十至二百六十元,面粉亦相应上涨。
七月九日 四川省重庆区行政会议开幕。十三日,蒋介石到会致训词。
七月十五日 杨沧白先生纪念堂由原重庆府中学堂旧址改建完成,次日,举行揭幕典礼。
八月一日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庆山洞双河街官邸逝世。当晚,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选任行政院长蒋介石代理国民政府主席。
八月七日 四川各界在成都公祭林森。
八月十三日 重庆银楼业公会评定黄金价格:售出每两一二,四OO元,收进一O,四00元。
八月十四日 重庆市警察局发表户口统计:全市共一五五,五四九户,八八五,四八O人。其中男性五四八,一五三人,女性三三七,三二七人。
八月二十日 川江民船商业同业公会及船员工会联合会在重庆成立。
九月六日 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在重庆开幕。十三日,大会选举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十月十日,蒋介石宣誓就职。
十一月四日 重庆市党政联席会议决议筹建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前在中央公园奠基者为总碑,另拟分建邹容、张培爵纪念碑。
十一月七日 重庆布匹、食盐限价。白宽布由每尺一,三五O元提为二,六五O元,其他备色布匹另加漂染费用。食盐每斤提为十六点七元。
十一月十七日 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葬于重庆山洞双河街官邸之前。
十一月十八日 蒋介石夫妇离开重庆飞赴开罗与罗斯福、邱吉尔举行开罗会谈。十二月一日,返回重庆。
十二月二十五日 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在重庆市炮台街沦白堂外举行奠基礼。当日,炮台街命名为沧白路,新生路命名为邹容路.
十二月三十日 重庆市各界在罗汉寺公祭十一月二十日在桃源战役中牺牲的川军一五O师师长许国璋。一九四四年
一月十日 前蜀军政府都督张培爵烈士公葬典礼在荣昌卧佛寺墓园举行。
二月十日 重庆市黄金价格上涨,每两售出已达二O,五00元。
同日 三青团重庆支团部正式成立。该部所辖重庆及川东四十县分团,有团员二六,三O0人。
二月二十二日 重庆雾季将过,空袭堪虞,警察局特定从三月一日起,按户劝告市民自动疏散,并定期强制执行。
三月一日 陪都体育场命名典礼在浮图关新建场址举行。体育场包括四百米跑道运动场、司令台、二十五公尺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运动场内可容观众六万人。
三月五日 重庆市政府发表重庆人口数字,截至二月底止,共有一**,四九O户,九五O,六一四人,其中男性五八九,四八九人,女性三六一,一二五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三,三六七人。
三月二十五日 据四川省政府公布,四川全省现有工厂一,三七七家,资本总额五七九,四六八,一九五元,每家平均资本四二0,八一九元。主要分布在重庆附近,其次在成都、江北、乐山等地。
三月二十九日 邹容烈士纪念碑奠基礼在重庆南区公园举行。
五月十八日 交通部、四川省政府举行特种工程完工慰劳会。特种工程包括成都附近的四个轰炸机场,五个驱逐机场。
五月二十二日 杨庶堪灵榇从南岸大石坝移奉朝天门码头公祭。三十日,在巴县东泉墓地安殡。
六月三日 行政院发言人称:重庆零售物价指数较一九三七年上涨四五0倍。
六月十六日 美国超级空中堡垒B一29轰炸机从四川基地起飞,首次轰炸日本本土——八幡钢铁工业中心。
六月二十四日 川康经济建设服务社在重庆成立。张群为理事长,张群、徐堪、康心如、胡子昂、卢作孚为常务理事。该社旨在联合川康两省生产贸易金融交通等项事业,首求解除目前困难,进谋将来协调发展。
七月七日 四川省第五次行政会议重庆区会议开幕。
七月十日 国民党重庆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十四日闭幕。八月七日,国民党重庆市党部主任委员方治,暨全体执监委员宣誓就职。
八月三十一日 行政院发言人答记者问:八月份重庆零售物价总指数较一九三七年上涨四四一倍。
九月二日 重庆市调整区以下基层组织,撤销镇公所,划全市为十八区,四O八保,七,一七七甲。
九月八日 重庆市政府组织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调查“九一八”以来,因日本侵袭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
九月十一日 经济部公布:截至一九四四年六月底止,全国共有公私营工厂四,三四六家(已登记者),在重庆的最多,达一,二二八家.在四川各地有七二七家,其他散处湘桂陕甘滇赣各省。
九月十五日 中共代表林伯渠、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会议上报告国共谈判经过。
九月二十二日 三青团重庆支团部派员分三路出发,发动川东南各地学生青年从军。
十月一日 重庆各界举行追悼邹韬奋大会。
十一月一日 重庆市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成立。贺耀组市长兼主任委员。
十一月二十八日 日军攻入贵州境内,有直逼四川之势,重庆人心紧张。
十二月五日 日军攻陷贵州独山,全川震动。经中国军队猛烈反攻,八日,独山克复。
十二月十二日 据统计,重庆参军的知识青年达八,一二一人,超过分配指标三,OOO人,约占全川数额的百分之四十。一九四五年
一月二十四日 据统计,截至一九四四年底,重庆共有公私银行七十五家。
二月十日。国民政府任命王缵绪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免去刘峙此职。
三月二十九日 国民党四川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开幕。
四月十五日 重庆市物价不断跳涨,各业公会均采十日一议价的办法,议定后送主管机关审核执行。
五月五日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开幕。
六月 重庆发生霍乱。
八月九日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重庆市民,彻夜欢腾。
八月十一日 日本投降后,重庆金融市场剧烈波动。黄金、美钞、百货猛跌。出口货物涨而后跌。
八月十五日 中美英苏正式宣布,接受日本投降。
八月二十日 重庆市八半比期虽已渡过,但市面银根仍紧,金价续跌。
八月二十八日 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由周恩来、王若飞陪同,到达重庆,举行国共谈判。双方于十月十日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十一日,毛泽东飞返延安。
九月二日 日本签署投降书。
九月三日 国民政府下令,褒恤抗战时期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褒奖全体官兵;停止征兵免赋一年;分别检讨废止各种战时法令。
十月五日 重庆市出征军人家属互助联谊会举行大会,庆祝抗战胜利。蒋介石及征属代表数百人出席了会议。
十月十日 国民政府向抗战有功文武官员授勋。吕超、王缵绪、邓锡侯、潘文华等川籍官员,分别获得胜利勋章和忠勤勋章。
十月二十四日 重庆市政府决议编纂市志,以市长为主任委员。
十一月三日 四川省政府奉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令:拟定四川为全国建设实验区,以为全国示范。
十一月二十日 《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国民政府移驻重庆第八周年》。
十二月一日 新任重庆市长张笃伦就职。
十二月十二日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令重庆市政府,草拟重庆十年建设计划。随后,重庆市政府成立重庆都市计划委员会,于次年五月提出这一计划。一九四六年
二月五日 蒋介石接见外国记者称:政府准备五月还都南京。重庆将永久成为中国陪都。
四月二十日 国民政府将于近期还都。为办理各机关在渝结束事务和还都事宜,以及与重庆党政军联系,特设“中央党政军机关留渝联合办事处”。二十五日,在军委会内正式办公。
四月二十三日 国民政府令:前因政府迁驻重庆而撤销的重庆行营,因政府即日还都,现予恢复。原设之成都行辕撤销,有关事务,并入重庆。特派何应钦为重庆行营主任,张群兼代。三十日,重庆行营成立。
四月二十四日 陪都各界在军委会大礼堂隆重举行庆祝国府恭送主席胜利还都大会。蒋介石等国民政府官员、重庆市党政军官员、川籍国大代表、重庆市参议员、各机关团体代表六百人出席了会议。重庆市参议会议长胡子昂致颂词,市长张笃伦献旗,蒋介石发表讲话。
四月二十五日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飞赴成都,二十八日返渝。
四月三十日 国民政府发表自重庆还都南京令。同日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飞离重庆。当日到达西安,五月二日到达汉口,五月三日回到南京。五日,南京各界举行还都典礼。一九四七年
八月 重庆各界建立的抗战胜利纪功碑落成。该碑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动工,建于都邮街广场“精神堡垒”原址。(节选自《重庆抗战纪事》1985年第一版)
抗战遗址
中美合作所全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统计局(军统局)和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在1942年共同创建的用于训练特工的场所,雄村中美合作所是中国最早举办的合作所。在40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寇“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政府为了从国民党当局那里获取对日作战的情报,双方签订了秘密协定,于1942年组建,1943年7月正式成立了一个情报机关“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由国民党特务头子、军统局局长戴笠任主任,美国海军部派遣的少将梅乐斯任副主任。
“中美合作所”设于重庆西北部歌乐山下纵横10余公里的群山之中,建筑房屋800余间,将包括渣滓洞、梅园、杨家坪、造石场、白公馆、五灵观、红炉场、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扬公桥、朱公馆、步云桥、岚垭等地在内的大片土地划为禁区。在这个特殊禁区内,有戴笠、梅乐斯的宅院,有2000多名中美特务的宿舍、办公厅、餐厅、跳舞厅、大礼堂、军火库、仓库,以及关押革命进步人士的渣滓洞、白公馆等多处监狱。当时,这儿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中美特务如狼似虎,横行一时。
“中美合作所”一方面对日进行“特种战争”和“心理作战”,另一方面则是由美国为国民党当局训练特务。该所除在其举办的两期正式训练班中培训了具有特种技能的专门特务1000多人外,还集训了军统局的“忠义救国军”、别动军的武装特务三、四万人。自抗战胜利后,这里便完全成了国民党政府专设关押、刑讯、残杀革命人士和共产党人的罪恶机构。
1943年底,“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看守所,设牢狱20余个,白公馆和渣滓洞为其中最大两个。在这两座牢狱旧址内,有大量的实物和国片,记载着美、蒋特务大肆迫害革命人民的罪行。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在这两座牢狱里杀害的知名人士中,有当时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特委、军委负责人车耀先,华蓥山武装起义领导人邓惠忠,优秀共产党员江竹筠、许晓轩;还有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及其妻、儿3人,国民党中央原候补监察委员、在共产党影响下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薛传道;有归国华侨廖瑞卿等。新四军第一任军长、抗日名将叶挺,也曾被秘密关押在这里,1949年11年27日,国民党撤离大陆以前,对被囚禁在这里的331位革命人士进行了残酷的集体大屠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一一·二七”大血案。
重庆解放后,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起烈士墓,屹立起革命烈士纪念碑,搜集整理了烈士们的革命事迹,并将原“中美合作所”旧址辟为展览馆,以供人们缅怀和学习烈士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是程尔昌于1920年开办的,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有文艺作品《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以此为原型。
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后,所关押政治犯必须外迁。军统总务处长沈醉亲自开着一辆吉普车到处察看,最终选中了渣滓洞作为关押原白公馆看守所内犯人的新址。
1946年7月,息烽监狱、望龙门看守所撤销,息烽、望龙门、渣滓洞监狱兼看守所合为渣滓洞监狱兼看守所,并将原息烽、望龙门监狱兼看守所的全体在押人员撤并渣滓洞监狱兼看守所。
中美合作所撤销后,犯人于1947年4月回迁,渣滓洞监狱被合并至白公馆看守所,但暂时废弃。
1947年12月,渣滓洞重新关押犯人,称“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关押的人员主要是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抓捕的教育、新闻界人士,“小民革”地下武装案被捕人员,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被俘、被捕人员,《挺进报》事件被捕人员,民革川东、川康分会成员等,最多时关押过三百多人。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曾在此关押过。
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杀害。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38年上海、南京、武汉相继被侵华日军占领,“国民政府“沿长江节节败退至重庆。此后,重庆不仅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及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而且成为日军实施”以炸迫降“战略企图最主要的空袭目标。1987年7月6日,为纪念”
七、七“事变50周年,”日本侵略者轰炸重庆纪事碑“落成仪式在此举行,并将该处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38年上海、南京、武汉相继被侵华日军占领,”国民政府“沿长江节节败退至重庆。此后,重庆不仅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及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而且成为日军实施”以炸迫降“战略企图最主要的空袭目标。据有关史料统计:1938年至1943年间日机空袭重庆(含对空监视范围)203次,出动飞机437批,9166架次,炸、焚毁房屋17452栋,37182间,造成人员伤亡2、5万余人。其间的1941年6月5日晚,日机24架分三批偷袭重庆,在5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中,渝中区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厅(现磁器街)三段防空隧道内,发生了震惊中外、惨不忍睹的避难民众窒息、践踏惨案,造成人员伤亡2500人左右。[1] 日本的大轰炸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悲痛和辛酸,大隧道惨案,千古仅有,惨绝人寰。重庆解放后,有关部门对较场口大隧道进行了清理维修。在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建立大轰炸惨案遗址。1987年7月6日,为纪念”
七、七“事变50周年,”日本侵略者轰炸重庆纪事碑"落成仪式在此举行,并将该处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