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规》学习心得:从学会无条件的爱开始

时间:2019-05-12 14:2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父母规》学习心得:从学会无条件的爱开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父母规》学习心得:从学会无条件的爱开始》。

第一篇:《父母规》学习心得:从学会无条件的爱开始

《父母规》学习心得:从学会无条件的爱开始

放暑假了,女儿考了班里倒数。我开始慌了,我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认真想想我与孩子爸爸平时也遵纪守法,孝敬父母,辛勤工作,并不存在家庭气氛紧张,父母行事乖张没有做好榜样的问题啊!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没有别的孩子优秀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更加严厉的要求孩子。我前一段时间常常一连声地问我女儿:“为什么别的小孩能考满分,而你考这么少?为什么你的字能写好却敷衍了事,不好好写?为什么我让你做的题目不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为什么不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总是乱扔?为什么在无人处故意欺负弟弟让他哭?为什么你总是吃手指头改不了?为什么你不能把你应做的事做得完美,不被我批评?„„”当我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总是双目含泪嘴唇紧闭,不发一声。这个时候我就更着急,总是火冒三丈的说:”为什么不说话?说出你的理由来?每天吃好的喝好的,要求这要求那,你有什么资格提要求?„„“再喊一会儿,我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开始打她。当我正为孩子迷茫着急的时候,学校发下的《父母规》让我看到了希望和方向。我反思自己,我在教育孩子时从来没有像对学生一样的耐心和鼓励,对待孩子我犯了《父母规》中失教,专教,伤尊,迁怒等问题,是我自己没有耐心教导孩子,还总想她就应该是最优秀的,使她因被忽视而产生无助感和失败感,缺乏信心和感染力。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使用权威,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太多太多的错误教育让孩子深受其害。我也认识到家长这个”“职业”还真不是好干的。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是:最需要训练 却最缺乏训练!也许你事业有成,但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我有幸在孩子还有机会转变的时候接触到《父母规》,这是我在英华最大的收获,我期待学校的培训让我学到更多,让我教育好别人的孩子的同时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以下是我在观看《父母规》时的收获:

1.孩子和父母是复印件和原件的关系,要想复印件好,必须原件好;原件改变,复印件才会变;原件真的好,孩子才会和你说真话。2.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也不要以为你开着电脑玩着,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错!3.在学习中,一定要有耐心,不管孩子还是家长,相信过程并耐心地去坚持都是必须的。这好比开车,你驾驶的里程越多,你就会开得越自如。

4.教育孩子时,当道理和情感发生冲突时,要保留情感;当情感和成绩发生冲突时,也要保留情感。

5.在某种程度上说,家长的素质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所以家长一定要用心去对待孩子,这是你一生的幸福!

6.如果您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您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如果你的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您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7.很多时候,比别人优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8.你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学做这些事的机会就越少。你已上瘾,不做觉得难受,却早忘了这样做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9.我们可以骗一个骗子,但绝对敷衍不了孩子。孩子可以清楚地看透 我们,我们很难逃过儿女的眼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塑造、熏陶和潜移默化上。

10.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 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11.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要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戏或打球;可以是一起听段音乐唱唱歌;可以是给孩子讲解大自然的知识,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没有打击、没有打断;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的,静静聆地听孩子诉说。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在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拥抱孩子等等。还有,很欣赏的眼神也很重要。

12.如果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我们对他批评过多。如果孩子凡是喜欢抱怨,是因为我们总是挑剔他。如果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我们对他有敌意和强制。如果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如果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如果孩子不跟我们说心里话,是因为我们捉孩子的话把,翻老账。如果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我们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如果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如果 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如果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我们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如果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我们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为我们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如果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如果孩子逃避、退缩,是因为遭到了我们的轻视和打击。如果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我们替孩子做的事情和决定太多了。

13.冲子女发脾气,会泯灭孩子的灵性,让他们愈加愚笨福薄,还会让他们得头痛病等各种疾病。父母亲注意不要对小孩子发脾气、生气上火,不要用脾气管孩子,你一用脾气管孩子,你的气火就跑到孩子的头上,泯灭了孩子的灵性。日积月累,孩子的灵性被牢牢的禁锢损坏了,智慧便无所从来,越想让他学习好,他的学习会越来越不好,与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背道而驰。这都是用脾气管孩子的结果。君子反求诸己,要改正自己,改变自己的性格,你变孩子就变。“儿孙不用管,全凭德性感”这句话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变我们生气发火的脾气秉性。对孩子要采取“率性”的教育办法,率是统帅,把孩子的性格往好的方面引导,要经常找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在表扬的同时,劝化引导孩子改正不良的习惯嗜好,帮助孩子打开灵性的宝藏。

愿天下的父母能从学会无条件的爱自己开始,用一颗平等。尊重、欣赏与接纳的心和孩子沟通,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教育,你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更美好的 明天努力加油!

本文作者为《父母规》学堂第二期讲师班学员

英华初中部王丽霞

第二篇:《父母规》学习心得

《父母规》学习心得

《父母规》由曲莫先生所作,并经海内外多方专家研讨修正而成,全六篇,共有十责、十戒、十规、六观、一道,计 1722 字。

《父母规》 主旨来自 《易经》 家人卦第三十七(离下巽上): “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父母规》在语法格式上与《弟子规》、《三字经》相似,采用三字一句,两句或多句连意。虽作者力求押韵顺口,但为避免因刻意“古文学化”而造成阅读困难,因此,也未求全篇押韵,总体上既有古代文学之色彩,又不失现代文学之通俗风格,因此阅读轻松,浅显易懂。

通过阅读与学习《父母规》,发现《父母规》是关于父母成长、孩子成长与亲子关系成长的一套生命成长系统。

《父母规》将以东方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品德教育与以西方管理科学为基础的能力教育相结合,集古圣贤之教与当代中西方家庭教育学之精华,结合传统道德学、中医学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亲子学之要义,涵盖教子成长之胎教、育婴、启蒙、学习等各个层面,是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的最佳读物。

《父母规》的核心主旨是“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国家,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小家和谐了,社会自然就和谐了,大国就安定了,而小家之和谐,全在于父母之修行,父母修行好了,子女自然就正了,家道自然就齐了,天下就和谐太平了。

阅读《父母规》时,最先读到的是“开篇诵”。“开篇诵”是这样说的:“天大地大,父母恩最大;山好水好,儿女孝最好;千教万教,父母最重要;今为父母,责任重大;诚意正心,修身齐家;长幼互敬爱,合家欢乐;家和万事兴,天下太平”。读到这里,已经有了许多感悟。以下,是我对《父母规》的“开篇诵”的一点心得。一 天大地大,父母恩最大

父母就是儿女的天地。我们常说人生天地间,天地生我育我,实则是,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父母生我育我。“恩”字由“因”和“心”组成,由内心产生出的恩情是真正的,也是最大的恩情。父母的恩情即由心而生,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父母之恩连接古今,同样连接中外,是最自然、最真挚、最博大的感情,如此大恩,又怎是天地可比。父母之恩情是亲子关系维系的最原始的力量,也是亲子关系发展和经营的最强大的基础,只有当儿女真正了解并认同这一点,亲子关系才能融洽、健康、稳固、和谐,同时也快乐地发展。二 山好水好,儿女孝最好

山河秀美,美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物,总是会让人心驰神往,令无数人赞叹。峰峦如聚的山,碧波荡漾的水,自古以来就受尽无数的赞美与欣赏,这二者自然是天地之间称得上“好”的事物了。只是,若儿女不孝,想必再好的景色,再好的山山水水也无法让内心真正愉悦。相反,若儿女孝顺,虽处于恶劣的环境之中,想必心中也是极为欣慰与快活的。

三 千教万教,父母最重要

人最原始的技能学习来源于“模仿”。所以,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包括一些看事物的态度、具有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等都会传承到或者说“复制”到子女的身上。所以,对子女影响最深的,不是通过书本或课堂等其他方式受到的教育,而是父母本身。所以,父母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这些会影响到儿女的一生。四 今为父母,责任重大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可是也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父母的责任很重大。重大到何种程度呢?前面的几句话可以反映出父母会影响到子女的一生,进而会影响到一个家庭,而社会就是由家庭这一个个小单元组成的,所以,作为父母,影响到社会也未可知。五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父母“诚意正心”,自修其身,进而用自我的修养齐其家,是多么的重要。六 长幼互敬爱,合家欢乐

父母慈而子女孝,互相关爱,互相包容,自然合家欢乐。七 家和万事兴,天下太平

家庭和睦,则心情和顺,自然事事做起来都顺手顺心,若所有家庭都如此,自然社会和谐,天下太平。

通过对《父母规》的阅读和学习,我也总结出了作为父母,与子女相处的一点心得。一 以子为镜

唐太宗曾说他拥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父母,每个人都还有另外一面镜子,即自己的子女。从子女一出生,父母的言行举止就影响着子女。子女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模仿学习着父母的各种行为甚至是想法。所谓“潜移默化”,父母在子女身上留下的印记是明显且不可磨灭的。所以,在子女的身上,父母往往可以看到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子女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自身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待事物的一些看法,甚至是一些性格。所以,子女的行为往往可以提示着父母给自己的子女传承了一些什么,自己本身是什么样的人。二 以子为友

在传统的思想中,往往会认为父母与子女在家庭关系中是有着“等级”的差别的。父母往往比子女高上一等。这往往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子女往往对父母具有距离感,不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想法。《父母规》中,虽然要求子女对父母尊敬、尊重,但更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平等的关系。所谓“以子为友”即与子女交朋友。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友谊关系,可以相互倾诉、相互讨论,更有利于双方之间的交流。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是双向的,父母渴望了解孩子,孩子也渴望了解父母。所以,作为父母,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就要主动与孩子交谈,让孩子了解自己,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许多孩子在向父母交谈时的压力与顾忌。会更有利于孩子主动与父母交流,父母也会从中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与成长历程。一种“友谊”的关系是一种良好的、和谐的也是快乐的亲子关系。拥有这样的亲子关系,家庭自然也会和谐美满,进而整个社会也会和谐。三 以子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来到这个世上,也是上天赐予父母的一个老师。因为孩子是没有受过社会污染的、是最纯洁的、代表人类本心的。这些品质,是现代人最为需要,也是最为缺失的。所以从孩子一出生,不仅仅父母担当了孩子在生活能力方面的老师,同时孩子也担任了父母在对待事物方面的老师。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和优秀的品质,也需要父母去发现、去寻找、去欣赏,甚至去学习。

在曲莫老师对《父母规》的根本精义的解读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于“大人”一词的解读。《父母规》开篇就提到:“父母者,大人也”。所谓“大人”,不是指生理年龄到了一定时候

叫大人,而是“能觉察,是开悟,能控已,是大人”中的这个“大人”,第一,要能觉察,能觉悟,第二,还要能管控住自己的情绪和能量。

而要成为“大人”,在《父母规》中也给出了我们方法。《父母规》 的 “最后告” 篇中说 “长幼侣,三良师,伴我行,明明德”。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关于《父母规》”一段里谈到的:“生命是在关系中成长的,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成长的,《父母规》是一套关于父母成长、孩子成长与亲子关系成长的一套生命成长系统”。也就是说,人的父母,孩子,伴侣,(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个伴儿)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三种人,这三种人,是生命中最好的老师,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生命就是在关系中成长,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成长的,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在亲密关系中成长,才能“明明德”,走出“相中迷,念中控,情中奴”,回到生命的本来面目,回归赤子心,而孩子是最接近这种状态的,所以,《父母规》在第五篇的第九则中说“赤子心,一生修,何不见,圣人伴。人皆言,父母者,子女师,今终悟,子女者,父母师,教育子,乃大修”。所以,最好的修行,就是在红尘中修行,最最好的修行,是在红尘中的亲密关系中修行,最最最好的修行,是在红尘中的亲密关系中的亲子关系中修行,也就是“教育子,乃大修”之含义!愿父母可阅尽《父母规》精要,得其所悟,育其子女,成其家庭,影响社会。

本文作者为《父母规》学堂第二期讲师班学员

英华初中部李俊国

第三篇:父母规学习心得

父母规学习心得

父母规学习心得

怨恼烦,代相传,今到我,誓愿断,从初识《父母规》至今,这句话在我内心印刻得最深。因为,它促发了我深刻的思考:我的家族是死要强,代相传,家族传承给我的是过度要强,它成就了我在社会大潮中的地位与相应的荣耀;同时,按照社会需求塑造的强大自我,就像一个茧壳一样,束缚着真实的自我,阻碍着我走向自我和谐。今生到我,誓愿从作茧自缚走向破茧自救,斩断负向能量在家族中的传承。

一、从作茧自缚到破茧自救是生命升华的自然过程

蚕长到幼虫阶段,吐丝成茧来包裹自己,之后破茧化蝶,进入更高级的生命形态。

人在生命早期,基于生命能量的弱小,逐级将家庭规则、学校规则与社会规则内化于己,类似于蚕的作茧自缚;当人走入生命中后期,随着生命能量的增长,开始逐步剥离不适合自我内在的外在规则,类似于蚕的破茧自救、化蛹成蝶,从而步入更高级的生命形态。

我从幼年开始,受家族熏染,以过度要强的姿态来面对生活。追随社会大潮,凡事争先,不顾客观现实而硬性拔高自己。沉醉于社会评价,逐渐远离自己的内心而浑然不知。满足社会从而博得喝彩,就像茧一样紧紧包裹着我,令我窒息,却又欲罢不能、欲止不休!随着经济地位的夯实,精神世界中释放自我的渴望呼之欲出。此时恰逢《父母规》,助我完成生命的蜕变。

二、从作茧自缚到破茧自救是生命的必然选择

蚕作茧自缚,而后破茧而出,化蛹成蝶,一代代传承。

人类亦如此,只是完成的程度不同,完成的时间早晚有区别,甚至有的人终身不能完成。温老师在讲解《父母规》时,详细地阐述了作茧自缚怨恼烦,代相传,负向能量在家族中是如何传递的,更详细地探讨了今到我,誓愿断的必要性。

分析我们周围亲友的家族,不难得出,有美德的家族传承给下一代的可能是高尚的品德;经济实力强的家族,传承给下一代的可能是较好的经济基础;而怨恼烦的家庭,孩子可能早早学会的就是怨恼烦,正如我骨子里从家族得来的死要强.理解了上述传递,不难确知斩断负向能量传递的必要性。为了不贻害下一代,深刻反思我们自己面对社会时采取的应对姿态茧,它主要来自于原生家庭,弘扬其中的优良成分,剔除其中的不良成分,即破茧自救,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应有选择。

听了温老师的讲座,知,为了孩子,就要做好自己,誓愿从复制父母的生命走向寻找并构建属于自己的生命。

三、接纳自我是从作茧自缚走向破茧自救的途径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个手指,做好自己,守好本位,与其他人分工协作,才能促进社会整体其功能的形成。如若过分在乎社会评价,不顾客观现实过分脱离原初的自己去发展,只可能是个体获得短暂的所谓受益,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功能的瘫痪。

接纳自我,不管自己是拇指、食指、中指、小指,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指,可能按照当时流行的社会标准,评价并不高(如唐朝以胖为美,现今以瘦为美),但对于手掌来说,我们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相当重要的一员;也只有接纳自我,以原初的自我为基础发展,拇指就主要做拇指,食指就主要做食指,才能实现我们与自我的统合,达到自我和谐,进而才可能达到我们与自然、我们与社会的和谐。

没有学《父母规》之前,我随着国人大潮,拼命加强自己的外在名誉、经济等,打造一个坚硬的外壳,免于不被尊崇的伤害。温老师在《父母规》讲座中的一席话,使我顿悟,我正在复制我母亲的生命,同时在不自觉中传承给了我的儿子,顿然间发愿,誓要从作茧自缚走向破茧自救,斩断死要强的家族传承,探寻社会需求与自我内在需要间的平衡点,回归自己,接纳自己,升华自己!

以上这篇是父母规学习心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心得尽在:心得体会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父母规主要内容:

无规矩,不方圆。

身作则,方可成。

先有人,自成家。

人家聚,才有国。

人为本,家国基。

育人才,父母责。

教子担,重父母。

欲父母,先三查。

自查一,父母身,无害疾,体健康。

母身强,子体安。

子少病,合家安。

自查二,父母心,常和乐,同对子;子和乐,心性良。

自查三,父母行,无恶习,有良惯。

子在良,便从良。

此三查,为基础。

未达标,力为之。

积习慢,慎戒之。

继之二,财与法。

养母胎,育儿身,吃与穿,住与行,均需财,长计划。

虎羊子,教寻食,为父母,教何法? 教子法,细思量,多观察,多学习,看事实,思因果。

需谨记,大方向:

健康身,和乐心,良好行,会理财,能自保,不伤人。

子幼时,重健体:

饮食宜,作息合。

摸东西,看蚂蚁,必经此,始知世。

吃与穿,家务事,子欲干,让其练。

早自理,手脑好。

子不同,各有才。

父母者,勿比较,对子语,真善美。

教子辨,假丑恶。

观子行,助子好,教其技,助子能。

子之路,让子择,给经验,给建议,不可迫,代子行。

父母者,警三戒。

一戒打,子身伤,子心惧,子性曲。

父母者,多想法,打子法,最下流。

二戒辱,蠢傻笨,无标准,只片面,效果恶,子心愤。

父母辱,实迁怒。

欺弱小,最无能。

三戒冷,不关心,形陌路,子心寒,既如此,何必生,纵不喜,亦熟人。

父母规,父母责,父母者,可担当? 如规矩,子成人,父母子,和乐人,和乐家,和乐国。

第四篇:《父母规》学习心得:学会真正关爱孩子

《父母规》学习心得:学会真正关爱孩子

首先感谢英华学校,让我有机会学习《父母规》这本包含为人父母哲理的书籍,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作为父母和长辈的我们有许多该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尤其是想做一个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并且受孩子敬重的家长们。《父母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我看了深有体会。以下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1、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家长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体系。而以家庭教育为根本,那家庭教育的根本是什么?通常一提到家庭教育我们就会认为是如何教育孩子,实际上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误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教育,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而不是教育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孩子是不需要教育的,孩子是需要培养的。用你的爱,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培养。家庭教育的根本一定是家长教育!

2、孩子出问题一定是父母有问题!

一个人的生命有三次诞生,第一次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第二次是在孩子出生,肉体诞生之时,第三次是十三四岁时,独立自我意识的诞生。我们看到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吸烟、喝酒、打架斗殴、自残„„几乎每天都有一个孩子自杀的悲剧发生,根本原因是他们在家里没有自己的空间,得不到尊重,没有感受到爱。一回到家他们感受到的是压力、恐慌、压抑。这些感觉往往都来自父母使用权威对他们进行要求、指责、批评、冷漠、冷战甚至打骂,殊不知这些日积月累已给孩子内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等到他们感觉有了独立的自我,他们就会用他们的方式证明他们的存在,获得他们自己的快乐,去寻找他们自己的世界,藉此也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渴望得到家长的关爱和重视。

3、学会真正关爱孩子

很多父母所谓的爱孩子,其实是在爱自己。我们期望孩子如我们期望的那样成长、学习、工作、就业。让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学英语„„周末被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排满。期望孩子多才多艺,领出去“有面子”,期望孩子在学校成绩优异,为自己脸上增光;期望孩子能考上他眼里的名校,为家族添彩;期望孩子从事父母喜欢的职业,完成自己眼里的“金饭碗”„„我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期望去要求孩子。而且还是以爱的名义来做这些事。这是真的爱孩子吗?你有没有真的静下心来去聆听孩子的心声,问问他的喜好,他的愿望,他的理想?每个孩子都是有独立的生命个体,只是通过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他需要去完成他自己。不是你的私有物品,你有没有让他按照他的方式去活?如果您真的能够完完全全的做到“宝贝,不管你成为什么样子,我都爱你,我都愿意陪着你,支持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那孩子才能活出自我,这才是真爱。

真爱是无条件的,任何加上条件的爱都不是爱,是交易。

4、不要给孩子带来负面情感

两个人吵架、打架的时候,都当着孩子的面,城门失火,一定殃及池鱼,大人打架完了就没事了,可是孩子很单纯的,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两个人打架吵架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孩子,两个人亲密的时候,比如拥抱一下,互相赞赏一下,互相关爱的时候,要让孩子看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着家的温暖和爱,让孩子拥有安全感。现在人们往往在外面有了压力,工作上不顺心不如意,统统都会带回家里,一肚子的埋怨,一脸的沮丧,一脸的消沉。有的干脆把家人当成了出气筒,稍一不顺就骂骂咧咧。所有人都被笼罩在这种紧张的氛围里,全家被污染。我们进门前都要踩一踩门口的垫子,把鞋上的灰尘跺掉,为什么不在进门前,把身上的、心里的负能量抖一抖抖在外面呢?学习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是每一个父母的必修课。否则就一定会将负能量带回家污染家人和孩子。

5、孩子要从小培养

《父母规》里说,生必养,养必教,教必果。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二十几年的时间,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动物,还不能称之为人。《父母规》里说,父母责,须完整,父母对孩子要:生其身,养其气,育其神,正其意,长其智,启其德,教其格,爱其心,造其境,解其惑。《父母规》里说,一年计,在于春,一生计,在年少,七岁前,易养正,养习惯,修毛病,及长大,正则难,长欲教,子不听。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10岁以前,一定要用心培养,打好基础,孩子建立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品德基础和学习兴趣,以后你就省心一辈子,全家享福。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用心,看起来省心好几年了,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问题集中爆发开始,你就得天天担心,天天操心,孩子不定期还给你惹个祸什么的,长大了也没有好好学习,找不到好对象,结了婚还是一样吵架过不安省,你一辈子就操心吧,这是个家庭的轮回。

6、培养孩子自我价值感

从根本上教育培养好孩子,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发展。孩子自我评价首先来源于别人对他的评价,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评价。通过父母和老师对孩子优点的肯定和确认,使孩子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到“我能行”、“我最好”、“我最棒”。通过让孩子多做事,多参与,多体验,不断提高和积累做事的能力,增强自信。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使孩子明辨是非,确认价值走向,从而自觉地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偏离人生轨道,使自我意识不断强化,使自我价值不断上升。培育孩子的自我价值,要坚持做到: ①要相信孩子,不要老是怀疑孩子。相信孩子是家长对孩子的第一态度。常言说:“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前句话不对,后句话却是百分之百正确。孩子是自己的好,这是一种对孩子的信任,一种态度,一种观念,更重要的是一种力量。孩子要成长,要往前走,需要一股力量的驱动,这种力量是一种合力,有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美,但最根本的是父母的相信,它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任何力量替代不了。世界上三中力量最大。一是自然的力量,二是爱的力量,三是相信的力量。自然的力量有地震、海啸、洪涝、冰雪、干旱等。相信的力量却常常被人忽视。家长对孩子的相信,使孩子有个稳定的成长环境,前进有动力,受挫有靠山,受惊有港湾。家长对孩子的相信,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找到自我价值。

②要适当做弱者,不要居高临下,总想当强者。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竞争力,做生活中的强者,但能否如愿,取决于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取决于家长能否站对位置,在孩子面前是当强者,还是适当做弱者。如: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潜意识认为“我就不是学习的料”,一贯表现对学习的消极应付。但有时受到一些鼓励,或老师的开导,或听了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告,使他产生了“我也要好好学习”的想法。他在采取了一些行动后,便坐在书桌前,拿起一本书看起来。然而由于潜意识中的坚持“我不是学习的料”的消极主观采取不予配合的态度,于是,手中虽拿着书,眼睛也好像在看书,但脑子里却不知不觉的溜走了。代之而来的是脑子里不是出现一些打电子游戏的画面,就是动画片中大战恐龙的画面„„潜意识的指挥使他心不在焉。潜意识不改变,他的学习就很难上去。③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当扼杀孩子智慧萌芽的刽子手。好奇心就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孩子生下来大脑是一张白纸,而从生下来那天起,孩子对身边的事物都感兴趣,对新异刺激都表示关注。随着身体的发育,她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去尝试,去体验,去探索。最明显的两点表现是:一是好问。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会下雨?”“为什么花儿是红的,叶是绿的?”“白天醒醒躲到哪里去了?”“晚上太阳下山了,是不是回家睡觉了?”他还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是谁?”等,有时问得你哑口结舌,甚至面红耳赤。二是好动。他们经常充当小小的破坏分子,摔坏玩具,拆东西,甚至拆开电视机,看看那些说话、唱歌、跳舞的小人,躲在哪个角落里,或者是翻箱倒柜拨弄父母的书籍或爱心之物,他们把自己种的种子天天挖出来,看看它是怎样发芽的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引起的。

而我们有些家长却把孩子的好奇看成“胡扯八道”,“歪门邪道”,“离经叛道”,“钻牛角尖”,“不务正业”,总想让孩子一门心思用到提高分数上。对于孩子的好奇心表现为“不耐烦”,甚至斥责。对孩子来说,就目前和将来,仅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这适应不了形势的需要,因为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都知道,当前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只是表面现象,竞争的实质是当前世界是人才与智慧的竞争,创造与创新的较量。你是个人才,不一定会创造;你有智慧,不一定会创新。就孩子本身而言,好奇是共性的,但孩子的侧重点、触及点各有差异。你的孩子在这方面好奇,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而别的孩子却对这个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相对来说,这时你的孩子就是独一无二的,它就会感到自豪和骄傲,增强自信和勇气,在他心目中会产生这样一个信念:你引我也引,我比你更引。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正确对待孩子的所谓“离经叛道”行为。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要把孩子的好奇引入大自然,观察花草虫鱼,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电闪雷鸣。要把孩子引入知识的海洋,讲故事,做实验,逛书店,购书刊,用书籍满足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其次,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一要鼓励孩子提问,不能对提问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孩子一旦失去好奇心,再重新激起是相当困难的。高尔基说:“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只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望。”

二是回答孩子问题要有启发性。对那些定向性的问题(如“是什么”之类),可以直接简明的回答。对那些有因果关系或较复杂的逻辑关系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与“不是”,要引导孩子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孩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答案,并告诉他:这些事,你上学以后读的书多了,懂得的道理多了就会知道的。三是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大人确实不知道,要切记不要乱说,防止误导。如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等我查查书问问别人再告诉你。”尽可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

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榜样。我们今天缺少的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只有当孩子的基本权利成为社会共识,并得到起码的制度保证,我们才能期望他们身心健康地面对社会、进入社会,并对社会承担起公民义务,对人类承担起道义和责任来。

本文作者为《父母规》学堂第二期讲师班学员

邢台英华教育集团初级中学赵良超

第五篇:教育从爱开始

教育从爱开始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之所在。教师不仅仅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单一角色,更应成为一个个高尚思想的传播者和美好情操的培育者,于是,爱便成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而且,能否上好这一课,不但关系着每一名学生是否能够健康的成长,也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千秋大计。所以,给学生爱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教会学生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一、教育从爱开始。

有人说,如今的教育最大软肋就是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对人格的尊重以及对错误的宽容。面对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朝气的花朵,面对一个个蓬勃涌动着的个体生命,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自己的功成名就,或许还有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感悟。在英国著名的亚波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图格外引人注目:一幅人体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作者是一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原来麦克劳德上小学时非常调皮,为了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竟然捕杀了校长的爱犬。校长十分气恼,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处罚决定竟然是罚麦克劳德画上述两幅画。犯了错误的麦克劳德欢欢喜喜地完成了任务,从此迷上了解剖学,最终成了著名的生理学家。校长从孩子的粗野举动中发现了他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于是以“罚画”的方式,“不露声色”地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引上了正路,成就了孩子的一生。这不仅是宽容的品格,更是他爱的智慧。

二、爱是宽容,是尊重。

俗话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 年的青少年,学生有了过错是正常的事,如果不能转化问题学生,那是我们为人师者的过错。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不是因为他的学生不做错,而是因为他善于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他能宽容学生,他的“四块糖”的故事,正充分说明这点。“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曾经看过这样一则事例:一位班主任在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他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这位老师发现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这位老师只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悔„„”说着,老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不过我要告诉这位同学,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10多年后,拿笔的这位同学大学毕业,在参加工作之前,拜访了那位老师,他说,如果不是老师的宽容,如果老师当场揭开那个‘秘密’,他就无地自容,也就不会有今天。

我们为人师者应当时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罗万象的气魄,指点迷津的睿智去理解、宽容、关爱并接纳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发掘学生错误中的宝贵之处。在老师一颗宽容的爱心感召下,学生自然会在一次次错误中得到启示,不断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爱是激励,是赏识。

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枝(缺点),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缺点的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其实,赏识与激励比批评和惩罚更有效。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了学习的快乐的感觉,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让孩子心灵舒展,生命和谐,健康成长,取得成功的秘诀。

总之,有爱才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 草去”用“爱满天下”办教育,不正是对爱的诠释吗!教育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称职的教师。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所以说:有爱才有教育。让我们一起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可爱的学生吧!让我们成为爱的使者,使这个世界因为有你、有我而变得更加美丽。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贯穿德育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日益与国际水平拉近距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过着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有健康的身体。但他们就是完全健康的青少年吗?不!因为时代在发展,人的健康概念也在发展。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而且是走向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即: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情感完善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心理健康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作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我在平时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德育融入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喜欢的学科,通常就是他们学得好的学科。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教材中讲到“正当防卫”时,我先讲一个案例,一个青年人回到家,突然见院子里,一个人手拿刀子,正向他父亲刺去,青年人拿起地下的扁担,冲过去当头把案犯当场打重伤。这青年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我让学生先讨论后发言,大家认为是正当防卫,我又问为什么只打头,不打手,不打脚?这是正当防卫吗?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理论根据。得出结果。在教学中,适当保留一些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的喜悦,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我在教学中还注意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课外活动,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导航作用 1.加强行为指导,帮助学生落实道德实践(因需要到社会上,我们不方便)2.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校工作相结合,加强德育实效

结合学校近期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教育,加强德育实效;开 展中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理想教育等。也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咨询”,促其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学生自治、自律、自理,培养其主人翁的意识和参与意识等;开展题为“让家长,老师开心的笑”的演讲比赛,促进尊师爱生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国庆节,思品教师组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等。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1.抓住各种传统节日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每年的雷锋活动月,精神文明宣传月,开展“学雷锋,学做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养成一个好习惯;学做人,发扬一个好传统,学做事。”

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教育,尊敬师长、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进取教育;利用“

五、一”国际劳动节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教育等。

2.为扩大课堂教学容量,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例如:前不久讲“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时,我查找了改革开放中国三十年来的成就图片,使学生亲眼看见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亲眼看到祖国巨变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再如七年级我们讲“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及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时,我给学生讲了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件,引导学生分析马加爵为什么会从一个“好孩子”变为国家A级通缉的重大杀人犯。通过学生讨论,大家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要牢固地树立守法意识、护法意识,让法律时刻伴随自己健康成长。

3.为加强德育实效性,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如:在学“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时,针对学生中有消费攀比之风,我们可以举行一次活动课,题目是“艰苦朴素还要不要,互相攀比好不好?”活动课上学生们发言踊跃,甚至争的面红耳赤。通过自由辩论,同学们渐渐统一了认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不能丢,攀比之风要不得。在学“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时针对部分学生迷上网和进游戏厅的现,认真调查研究网络对学生思想的影响,通过讲座、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树立良好的网德。

4.通过红歌,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学生道德升华

思想品德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但是,可以用音像资料和歌曲,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母亲》、《白发亲娘》、《让爱住我家》、《五星红旗》、《大中国》、《朋友》、《天路》、《爱的奉献》、《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等,结合相关

教学内容播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促进了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德育实效。

总之,一个人拥有了真实的、健康的、美好的情感,有健康的心理,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担负着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重任,在落实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

下载《父母规》学习心得:从学会无条件的爱开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父母规》学习心得:从学会无条件的爱开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切从合规开始

    一切从合规做起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与认识我对“合规执行年”有了从迷茫到认识,由认识到了解,由了解到深入,并逐步落实在自身平时的工作当中去,进一步的认清了岗位职责,树立了合规......

    从心开始,用爱沟通——如何与父母沟通范文

    案例3 从心开始,用爱沟通——如何与父母沟通 广西桂林市第十三中学 李妍 《班主任之友》2010(8) 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多数从小只知道被人爱,不知......

    美好生活从学会感激开始范文合集

    美好生活从学会感激开始 If you are feeling that life just cannot be any worse for you, it can be challenging to think positive thoughts. When we are stressed, de......

    感恩父母 从心开始

    感恩父母从心开始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

    如何做好父母---《父母规》学习心得

    如何做好父母---《父母规》学习心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而是被模仿和影响而成,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

    孝,从爱自己开始

    国旗讲话:孝,从爱自己开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一(4)班的汤紫琪。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孝,从爱自己开始”。我们歌颂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只有一......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最终定稿)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欢迎阅......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1 最近,我认真读了张玉芬老师的《教育从爱开始———冬雪篇》这本书。刚捧上这本书,便让我爱不释手,封面上朵朵雪花犹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