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总结
一、春景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
二、夏景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梅五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三、秋景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四、冬景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
五、爱国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陆游《示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杜甫《春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六、山水田园诗
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山水:日照香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田园: 昼出耘田夜积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七、送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八、友情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九、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十、描写鸟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十一、托物言志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十二、边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唐卢纶《塞下曲》
十三、描写月亮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第二篇:古诗总结
古典诗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古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
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
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词鉴赏技巧: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 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2、修辞手法: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
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古诗词鉴赏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第三篇:古诗方案、总结
古诗文背诵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吟诵古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承接传统,直面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背古诗词,共同发展成长,即可增加自身文化底蕴,又可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增加指导的有效性。二.组织领导 组 长:王淑荣
副组长:孔祥云 冯丽娟 负责计划的制定、实施及考评。成 员:各班主任辅导本班学生的古诗词诵读,并负责安排本班学生达标。
三.活动时间安排及主要措施 1.时间安排:(1)每天安排20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2)各班每周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用于对本班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3)学校每期集中举行1次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古诗词背诵验收活动。2.主要措施
(1)选材:各班以《新课程标准》所列诗篇及《古诗文经典读本》为主要学习材料参考选用。每学期,各个班级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可自由拓展优美古诗词。
(2)吟诵数量:每学期,学校要求一年级不少于15篇,二至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完成课标规定的必背古诗词不少于20篇。提倡学生识记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华经典杰作。
(3)考评办法:学校每学期末以年级组为单位举行一次“经典古诗词诵读”评比验收活动,随机抽取本班人数的1/3,抽测固定背诵篇目,评选、奖励古诗文背诵优秀学生和先进班级。并将此成绩计入班级考核。
正阳小学 2009年3月
古诗文背诵工作总结
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古诗文诵读影响深远。我校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几年多下来,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在,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一、诵读活动也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学校保证周一——周五晨读和语文课前为诵读时间。开始实施初,我校要求保证每天不少于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
2、我校开展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目前,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诵读场面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3、对于必背的篇目我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每一首古诗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经典诵读检查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4、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使我校古诗文诵读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每个学期末,我们都会开展一次经典诵读验收活动,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家长对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支持。
二、建章立制、落实载体、丰富形式、真抓实干
我校自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以来,始终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诵读活动在我校开展得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鼓舞人心,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坚实。
为了将古诗文诵读落在实处,我们建立了六个保障机制。一是定时间,每周一课时纳入课时当中,从时间上予以保障;二是定人员,每堂课有专人负责,师生共读,从教学人员上予以保障;三是定内容,以古诗文诵读教材为主,杜绝诵读内容的随意性,从内容上予以保障;四是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六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和环境营造,提高诵读活动效果 总之,从小让学生直面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正阳小学开出花、结出果!
正阳小学 2009
年12月
第四篇:古诗方案总结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昌吉市第十四小学诗韵社团考评方案
一、活动主题
做文明少年,诵千古诗文,扬传统文化。
二、活动时间:2014年12月17日星期二
三、地点:一年级三班教室
五、检测形式 :个人背诵
六、检测办法
1、背诵范围:
个人抽背范围:指定一、二年级学生必背古诗
2、比赛环节:
每人自主选择五首古诗背诵,教师再抽测三首。
3、评分标准:
(1)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5分)(2)背诵熟练,语调把握好。(3分)
(3)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2分)
(4)抽测正确无误(10分)
(5)自主选择5首古诗流利为合格,抽测的会背2首或2首以上为合格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昌吉市第十四小学古诗背诵竞赛活动小结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诵读古诗词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一定篇目的古代诗词。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为了更好的推动与传承悠久灿烂文化,本周,我班对学生积累背诵情况进行了综合素质竞赛,现针对竞赛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本次竞赛我们采取班级全员参与的方法,选出班级前五名,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我一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古诗文诵读综合素质竞赛。本次竞赛情况如下:
一等奖 5名 二等奖 5名
三等奖 8名(根据实际情况加了两名三等奖名额)
二、本次竞赛有以下特点:
本次古诗文背诵比赛,古诗背诵最好的是一年级一班。其次是一年级二班。从积累的数量上可以看出每位同学练得很刻苦,真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不足:规定背诵古诗篇目没能做到完全背诵,好的孩子全部会背,不太好的孩子只会一半。
三、诵声朗朗,伴生成长:
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古诗背诵活动意义深远。正如有的名家提到的——“经典,则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孩子先烂记于心,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定会终生受用的。”班中有一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到:“我喜欢中华经典诵读,它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的确,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2013-2014学第一学
昌吉市第十四小学古诗背诵比赛
材
料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2013年12月16日
第五篇:古诗名句总结
名句鉴赏
七年级上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在西窗之下共剪烛花,让我向你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你的情景呢?②用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今夜的愁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虚实相生,情景相融,表达了思亲的孤寂与痛苦。因而“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言语中。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①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的知心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在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②诗句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虽然离别,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意境开阔,格调昂扬,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①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争春。②诗句富于形象而意蕴深远,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以达观态度来应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显示了诗人豁达开朗的胸襟。③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②月亮本无情,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牵挂、思念之情。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①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②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得隐逸情绪。表达了作者欢悦、宁静的心情。
7、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以声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9.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集中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意愿。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众山在脚下就显得渺小了。“会”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表达出一种坚定的决心;“览”有尽收眼底之意。诗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表现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被后人誉为“绝唱”。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星辰像是从沧海中升起,又从沧海中落下。用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七年级下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时无意间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表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1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1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长江两岸之间的水面宽阔,和风顺着航向,一面白帆高悬。“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此两句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①“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时序交替,触景生情)②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语言上炼字炼句)③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蕴含哲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1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象日金鳞开。
前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主要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后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机将至,背水一战、戒备森严的悲壮气氛。17.枯藤老熟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照,更加引发游子的乡思。
1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睛之笔,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
1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此两句写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2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声反而痛哭流泪、心惊胆寒。这里互文见义,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一则移情于物,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忧国)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思亲)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二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这两句实为咏雪的千古名句。
2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鸣叫。以动衬静,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2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了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侧面烘托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八年级上
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
2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描写农村明媚绚丽、曲折变化的自然风光的名句,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也表现诗人的喜悦心情往往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遇到某种困难)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新的转机)。
2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2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记功,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反映出诗人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主旨句。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3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
3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被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以小见大,借古讽今,间接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历史的变迁。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才能无法施展的惆怅之情。
3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一死,我要以死报效国家而在青史留名。诗句透出一股凛然正气,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3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以落花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表现诗人甘愿奉献,牺牲自己的情怀。后也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
3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此三句描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与议论。
3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篇的主旨句,因为封建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表现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37、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主要写诗人对农民的悲惨境况而深感愧疚不安,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无议论,叙述描写时多用白描手法,语言平白如话,但在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情怜悯。
38、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借用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
39、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在音节上,三个短句,声调急促,步步紧逼,给人一种紧张感紧迫感,从而表现词人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人生的感叹。从内容上看,“胡未灭”是 “关河梦断”的具体落实,而“鬓先秋,泪空流”又是“身老沧州”的形象再现。“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古人常以“鬓先秋”比喻光阴似箭而此生虚度,以“泪空流”暗示心愁不懈而报国无门的怅恨,此处两者“连写”,形象地写出词人心头之无奈和悲苦。40、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词人直抒胸臆,先抑后扬,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4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腾的水气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此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因此,它被世人誉为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举的吟咏洞庭湖的名句。
4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43、行到水穷处,坐看去起时。
随意而行,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恰好看见闲云由山中升起。两句诗可谓诗中有画,表现了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44、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主旨句。(上阙的山、水与下阙的风、雪相对应,一暖一寒,一静一闹,在对比中写尽了词人的孤寂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九年级上
4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状其景观,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孤”写出了炊烟的孤单、醒目。“直”使景物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视野开阔,“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4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了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4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现了两个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
4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用“来”与“去”对比,以“来”反衬“去”,表现诗人惜春的心理,非常深切委婉地表达了对时光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眷恋,语气情调柔媚和惋,对仗工整而不留痕迹,被誉为“天然奇偶”。....
4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是古难全。
道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生活哲理,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深厚。感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5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唤起了人类普遍情感体验。
5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描写诗人在战乱中听到政府军队打仗胜利,收复失地时的欢欣喜悦,意象极为明快、可爱。他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像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回故乡情..景。
5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穿、下、向”将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串得瞬间即至,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5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之中,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
54.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5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描写春日深闺的情趣,但从文字里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寂寞,情思幽渺,感怀无限之情。
5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能遮住北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这两句词,现今引用来比喻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正义之心是不可挡的。
57.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指的是要像鹧鸪“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58.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5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把“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6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描绘西湖早春的景象。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通过描绘莺、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倍感生命的美好。6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6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离愁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可以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词人暗用丝作喻体,以有形喻无形,使本是主观抽象之愁具体可感,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繁和难解。直抒离愁之苦。现在人们运用成语“剪不断,理还乱”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事难以解决。
63、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借用典故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6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借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急于建功立业的心情。6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星名,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
6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格调豪迈奔放.
68、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前句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后句写出了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显示了大手笔的大气势。69、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诗人借助所咏物表达了为老百姓享温饱,愿意像“出山林”的“乌金”一样熊熊燃烧自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丹心。7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以问起句,“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完了,转而又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作者感情之极端悲苦,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清晰可见。
7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7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宴饮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73、沙场秋点兵。
“秋”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肃杀的氛围。展现出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7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词人和朋友的互勉之语,也是词人的壮志。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想力挽狂澜,热切希望收复河山的壮志豪情。
75、可怜白发生。
词意急转直下,“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以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7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
7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横”写云之广度,“拥”写雪之高度,这两句一回顾,一前瞻,及写前路之艰险,表达了诗人无罪而遭贬的愤慨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