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感想 学号

时间:2019-05-12 14:2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河大合唱感想 学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河大合唱感想 学号》。

第一篇:黄河大合唱感想 学号

我 的 音 乐 鉴 赏 后 感

我的音乐鉴赏后感

上周在上音乐课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更感受到黄河的力量,一时我心中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学习因为,所以我可以说是一个音乐白痴,可以说完全没有音乐鉴赏细胞,但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我的感受特别多,我感受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她是力量的源泉,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

《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唤醒了中华民族的灵魂,表达了我国人民抗战的心声,激起了人民的斗志!其中听这一章的音乐,好象听到黄河水流奔腾的声音,歌声此起彼伏,一个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场面眼前。“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唱出了中国的危急、唱出了全国人民紧急抗战的形势。激扬的歌词与铿锵的旋律交融在一起,鼓励着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保家卫国,并肩作战,消灭日本侵略者,重建美好家园。

《黄河大合唱》以高昂的节奏歌唱了黄河的博大雄姿,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以热情激昂的歌词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听了《黄河大合唱》后,我周身充满力量,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抗战年代的《黄河大合唱》至今仍然感染着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忧国忧民,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今天,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青少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作为的初中生,要牢记祖国惨痛的抗战历史,不忘国耻,热爱祖国,珍惜的幸福生活,从我做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长大了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过去,在我的印象中,黄河就代表着气势磅礴,波涛汹涌,一泻千里。而自从在音乐课上听到了《黄河大合唱》之后,我发现它向我显示了黄河的另一面: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象征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气节,它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的,它是一种真正属于龙的声音。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在当时起了非常大的反映,就如同一篇好的能振奋人心一样,《黄河大合唱》以其强烈的唤醒了千千万万人民的灵魂,它鼓励着人们团结起来,一同消灭,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章。其中我最喜欢《保卫黄河》。《保卫黄河》首先它的词写得就很好,特别是后面的“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一种要紧急抗战的迫切状态完全表现出来了。其次它的音乐也很有特色,让任何一个昏昏欲睡的人听了都会立刻精神提高八度。而且这种音乐还充分模拟了黄河水流湍急的特点。如果说光看歌词能给我一副黄河奔流图的话,那么听了之后,我就仿佛是站在险峻的,亲眼目睹黄河万马奔腾的景象和倾听那震耳欲聋的水浪声!当时,我心中就有一种冲动,真希望我早点出生,帮着一同打小日本,一种爱国情绪油然而生。我想当时饱受苦难的人民听到这首曲子后感受一定更加深刻吧!

因此我对黄河大合唱的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篇章特色: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 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 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听后感:

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重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那个时代的人们啊,你们是黄河,是不朽的黄河曲。

这是高昂。

这是沉厚。

这是凄婉。

这是悲壮。

当我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很多人知道冼星海,却忽略了《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他生时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死时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他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与激情 3 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才是主流。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因为它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该具备。所以,朋友,倘若你现在正在每天浪费时间、碌碌无为,倘若你已忘记如何做一个的话,那么就去听听《黄河大合唱》吧!相信从中你会重新找回龙的尊严!

以上便是我对《黄河大合唱》的感受。4

第二篇:黄河大合唱(本站推荐)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黄河大合唱》在台湾“戒严时期”被禁止演奏。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1] 中文名称 黄河大合唱 外文名称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专辑语言 中文,山西方言 曲目数量 8首 发行时间 1938年 音乐风格 激昂 制作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歌曲题材 抗日合唱作品 目录 创作背景 2 合唱曲目

▪ 《黄河船夫曲》 ▪ 《黄河颂》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黄水谣》 ▪ 《河边对口曲》 ▪ 《黄河怨》 ▪ 《保卫黄河》 ▪ 《怒吼吧,黄河》 3 艺术结构 4 歌曲鉴赏 ▪ 综合角度 ▪ 乐章简介 ▪ 结构分析 5 社会评价 6 社会影响 7 相关事记 ▪ 中国大陆 ▪ 港台地区 ▪ 海外演出 8 版本信息 创作背景编辑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2]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

光未然 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2]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3]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4]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

冼星海

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5]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

第三篇:黄河大合唱听后感[模版]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在当时起了非常大的反映,就如同一篇好的文学作品能振奋人心一样,《黄河大合唱》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唤醒了千千万万人民的灵魂,它鼓励着人们团结起来,一同消灭日本鬼子,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章。其中我最喜欢《河边对唱曲》和《保卫黄河》。

小学的时候,就学唱过《河边对唱曲》,至今还能哼唱出几句。如今又完整地听了一遍,仿佛感触更加深了。这首歌采取了对唱、齐唱等多种方法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位普通老乡坚决的抗战决心。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什么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保卫黄河》首先它的词写得就很好,特别是后面的“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一种要紧急抗战的迫切状态完全表现出来了。其次它的音乐也很有特色,让任何一个昏昏欲睡的人听了都会立刻精神提高八度。而且这种音乐还充分模拟了黄河水流湍急的特点。如果说光看歌词能给我一副黄河奔流图的话,那么听了歌曲之后,我就仿佛是站在险峻的黄河岸边,亲眼目睹黄河万马奔腾的景象和倾听那震耳欲聋的水浪声!当时,我心中就有一种冲动,真希望我早点出生,帮着一同打小日本,一种爱国情绪油然而生。我想当时饱受苦难的人民听到这首曲子后感受一定更加深刻吧!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因为它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该具备。所以,朋友,倘若你现在正在每天浪费时间、碌碌无为,倘若你已忘记如何做一个龙的传人的话,那么就去听听《黄河大合唱》吧!相信从中你会重新找回龙的尊严!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重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那个时代的人们啊,你们是黄河,是不朽的黄河曲。

钢琴协奏曲<<黄河>>,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来震撼每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来歌颂每个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这是高昂。

这是沉厚。

这是凄婉。

这是悲壮。

当我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很多人知道冼星海,却忽略了《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他生时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死时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他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与激情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我没有到过黄河。过去,在我的印象中,黄河就代表着气势磅礴,波涛汹涌,一泻千里。而自从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我发现音乐向我显示了黄河的另一面――――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象征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气节,它是我们所有华夏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它是一种真正属于龙的声音。《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在当时起了非常大的反映,就如同一篇好的文学作品能振奋人心一样,《黄河大合唱》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唤醒了千千万万人民的灵魂,它鼓励着人们团结起来,一同消灭日本鬼子,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保卫黄河》首先它的词写得就很好,特别是后面的“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一种要紧急抗战的迫切状态完全表现出来了。其次它的音乐也很有特色,让任何一个昏昏欲睡的人听了都会立刻精神提高八度。而且这种音乐还充分模拟了黄河水流湍急的特点。如果说光看歌词能给我一副黄河奔流图的话,那么听了歌曲之后,我就仿佛是站在险峻的黄河岸边,亲眼目睹黄河万马奔腾的景象和倾听那震耳欲聋的水浪声!当时,我心中就有一种冲动,真希望我早点出生,帮着一同打小日本,一种爱国情绪油然而生。我想当时饱受苦难的人民听到这首曲子后感受一定更加深刻吧!

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重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那个时代的人们啊,你们是黄河,是不朽的黄河曲。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当我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的心情,是气势磅礡,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

很多人纪念冼星海,却忽略了《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他生时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死时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雄伟乐章,同样是值得让人崇敬的。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的结合,就像是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坚强的,是无畏的,是伟大的,是不可战胜的!

世界本身就是一首美妙的旋律,科学家发现,根据光谱的长短分出音阶,演奏起来很美妙。人为万物之录,可以将自然之声化为旋律并借助乐器演奏出来,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乐器演奏是件技术活,不是人人都能熟练运用,为了更加方便的表情达意,人们将语言加进旋律里,这样就可随时浅唱低吟。人类早起的音乐的功能比较简单,就是表达人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离愁别绪,到了后来,统治者们发现音乐有鼓舞人心教化民风歌功颂德之功效,于是借助于歌词,开始对音乐进行控制的历程。孔子听说周朝大夫苌弘精通音乐,就去拜访他,孔子说:“韶乐与武乐都很高雅,二者的区别在哪儿?”,苌弘说:“韶乐乃虞舜太平和谐之乐,曲调宏盛优雅,韶乐侧重于安泰祥合,礼仪教化,武乐乃武王伐纣时的音乐,音韵壮阔豪放,武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这正是二者的区别”,孔子听后说:“如此看来,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啊!”。从孔子与苌弘的对话来看,音乐在虞舜时期,人们有感于安泰祥和的社会风气有感而作韶,礼仪教化在其次,到了商朝未年,音乐被统治者赋予了新的功能,开始为政治服务起来,武乐就是武王伐纣时的乐曲,目的是激励士气。到了周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现了,它是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集,既有民间自发传唱的风、也有朝廷官吏为献谀所作的雅以及王候祭祀或重大的典礼时所演奏的颂。那时民间与庙堂之间界限分明,雅、颂之类的的作品基本上为统治者所有,加上传播手段的落后,统治者并未将雅颂之类的赞歌让民间传唱,这就形成了官唱官的,民唱民的局面,只要不太离谱,谁也不管谁,因此诗经中民间传唱的风有一百六十多篇,雅和颂加起来不过一百四五十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与政治正式联姻,齐桓公在归国途中,管仲为了让桓公尽快脱离险境,编了一首振奋人心的曲子,让士兵传唱,士兵唱后精神大振,撒脚如飞,效果明显。到了楚汉相争时期,汉军采用张良的计策,让汉兵在夜里大唱楚歌,项羽率领的楚兵一听,以为楚地已被汉军占领,歌曲又勾起楚兵的思乡之情,因此军心涣散不战而溃,项羽被逼自杀。法国皇帝拿破仑善于利用音乐鼓舞士气,士兵们唱着歌曲投入战斗,效果很好,希特勒也是利用音乐的高手,在他主政德国时期,令人创作了许多歌曲鼓舞士气,士兵们甚至唱着歌曲来屠杀犹太人,列宁斯大林主政时的苏联在利用歌曲为其服务更是登峰造极,不少歌曲传入我国,上点年纪的人对于那些歌曲并不陌生。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文艺为政治服务,从此革命歌曲开始大规模传唱,在与国民党政府对决中显出强大的威力。建国后更是大唱特唱革命歌曲,就是所谓的红歌,红歌一起,民歌渐亡。这些红歌原创的不多,大多是利用民歌的曲子,用新歌词一填就成,比如《东方红太阳升》就来晋西北民歌《芝麻油》填词改编而成。又比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取自陕北民歌《信天游》与陇东民歌《十八姐担水》等。正因为这些歌曲的调子来自民间,因此传唱很广,相反,那些真正原创的革命歌曲真正为人所熟知的并不多,最近重庆选定人人必唱的36首红歌,笔者绝大部分没听过没见过。

自从音乐为政治服务后,民间音乐就绝了迹,艺术工作者为了为政治服务,创作了许多颂歌,也有一些艺术家深入乡村发崛民歌,只要发现好听一点的歌,立刻填词,重新为政治服务去了。建国后前三十年,不允许群众唱其它歌曲,因此民间的创作力日渐枯竭,真正的民歌也绝了迹。将民间流传的曲子变为红歌后效果怎样,从前三十年大唱红歌时的颠狂看,简直是一出戏剧,唱的是喜剧,结果却以悲剧而告终。

国以民为本,歌为民所创,当服务于民,民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在人世界生活,并没有那么多的豪情去歌东颂西,相反,生活的磨难为他们平添许多爱恨情仇离愁别恨,他们需要用轻松优美的歌曲去舒发自己的感情,有时喜,有时悲,有时豪迈,有时消沉,很自然很情趣,将音乐与教化结合到一块的历代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强行抹杀百姓们情感的自然流露,用音乐将百姓的心思集中在他们设定的目标上,本身就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这在古代弱肉强食时代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民主民权民生自由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用歌曲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谁有权决定某歌为红为白为黄为绿?如果你自己决定了歌曲的颜色,那是你的自由,但强迫别人认同并与你作同样的选择,那就侵犯了别人的权利。说白了,就是有些人看不得百姓的幸福,希望将百姓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专制心理在作怪。科学家指出,颜色对人的心情也有很大的影响,红色让人兴奋,蓝色让人平静,灰色让人气丧等,按照某些人的想法,是不是连百姓穿什么样的衣服爱什么样的颜色也要控制起来?

世界是多样的,人的追求也是多样的,味分五味,色分五色,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要人家不犯法,你管人家唱什么歌喜什么色,何况什么歌曲什么颜色对自己有利,人家心知肚明,都是成年人了,用不着别人指挥。用诸多手段将别人统一起来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从来灾多福少,几千年来我们老祖宗们千方百计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取得了什么效果?修了长城,开了运河,征了异邦,建了陵墓,改了无数次朝,建了无数次代,亡了无数次国,杀了无数些人,究竟取得了什么辉煌成果,为什么一直念念不忘集中而不让人们自己作自己的主呢?

放眼世界,我们的观念已经落后了许多,如果我们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瞎折腾,晚清时的闭关锁国观念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已经不远了!

第四篇:《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毛主席为冼星海所作的评价恰如其份,作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 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 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黄河大合唱>>,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震撼了我,歌颂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这是高昂,这是沉厚,这是凄婉,这是悲壮。听《黄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很多人知道《黄河大合唱》。它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它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与激情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黄河大合唱》以高昂的节奏歌唱了黄河的博大雄姿,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以热情激昂的歌词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黄河大合唱》深深感染着我。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忧国忧民,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国崛起,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青少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因为它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该具备。所以,朋友,倘若你现在正在每天浪费时间、碌碌无为,倘若你已忘记如何做一个龙的传人的话,那么就去听听《黄河大合唱》吧!相信从中你会重新找回龙的尊严。我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要牢记祖国惨痛的抗战历史,不忘国耻,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从我做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报效祖国,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黄河大合唱》,清浊之音,千古绝唱!

第五篇:黄河大合唱鉴赏

《黄河大合唱》鉴赏

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所有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首民族音乐,在无数的大合唱比赛中都能听到其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旋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不禁不住激动万分、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她产生于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侵略中国的危急时刻,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的歌曲。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翌年一月抵达延安,酝酿已久的诗情便爆发,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作了朗诵演出,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诵感动,在一个小窑洞内,抱病连续写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鼓舞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而奔赴前线。《黄河大合唱》就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极其困难关头而诞生的。

篇章特色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9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

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博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通过这种悬殊的对比,使人们切实认识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 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

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听后感

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日本侵略者狂妄自大,竟然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它错了,它永远的错了,它应该知道,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是永远不可能战胜的,是不可能被灭亡的,因为中华民族有无数的不怕牺牲的热血男儿。

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伟大的民族正处于复兴的关键时期,所有中华儿女都在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在这个过程中,《黄河大合唱》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一个坚定的支柱!

下载黄河大合唱感想                  学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河大合唱感想 学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河大合唱背景材料

    一:背景 黄河是中**亲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20世纪经典华人音乐。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黄河大合唱》教案

    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

    黄河大合唱歌词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范文)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听了《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我的心情特别激动。这首歌就好像给我壮了胆一样。 风在吼,马在叫,声音是多么雄伟,就像中国人坚强不屈,勇往直前,不怕任何困难。......

    《黄河大合唱》教案

    《黄河大合唱》教案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及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来历及相关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超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感受作品磅......

    黄河大合唱教案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冠清 一、教学内容:《黄河大合唱》(人音版) 二、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音乐套曲,共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

    黄河大合唱教案

    黄河大合唱教案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 导入语: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音乐欣赏课。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两条母亲河,一条叫长江,一条叫黄河,现在我......

    浅析《黄河大合唱》(5篇模版)

    浅析《黄河大合唱》 【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史上的一个经典曲目,在内容上采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中华儿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场面。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