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康复中心实习小结
实习小结
实习生:张沙沙
时间过的真快。仔细算算,我们来泰亿格实习已经有三个多月了,下个月我们就要回去了。
其实我的实习工作很简单。每天早晨接小朋友入园。然后跟张老师一起带小朋友上个训课或者门诊课。中午带小朋友吃饭、睡觉、起床,下午放学跟张老师一起与家长交流,最后送小朋友离园。
在实习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不管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思维方式,还是在社会交往方面。我都觉得自己又成长了一步。
首先,实习工作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虽然很丰富,但是真正到工作岗位用的时候却发现还远远不够。而且很多理论过于陈旧,很难在现实工作中运用。所以在实习工作中,看个训老师上课时,就边看边学,把新的知识总结归纳起来,并且学习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用品用具。而且有幸可以听到很多在聋儿康复领域知名专家的授课。跟以前见习的别的康复中心相比,这里康复水平是最先进的,从孩子的效果就可以感受到。
其次,实习工作使我的思维方式慢慢独立起来。也许是过多的接受和适应应试教育,长期的在学校里学习。已经习惯了依赖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学校里,老师已经把所有的课程布置好,该学什么,留什么作业,已经不用自己安排。我们所有的努力仿佛只为考试通过就好了。但是,来到这里,没有老师给你安排课程,没人给你留作业,更不会有人给你指定答案。你要做的就是日常工作,你的日常工作具体是什么,要让你自己去安排。你碌碌无为一天也过去,你充充实实一天也过去。看着个训老师带孩子,懂不懂,会不会,只有自己知道,问不问,查不查也只有自己清楚。我知道自己不能堕落。所以我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多做事,做有意义的事。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在遇到不会和不懂的问题时,及时向各位老师请教,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补充自己不足的知识。依靠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再次,在实习工作中我学会了更好的与人交流。我一直是一个爱说话的人。但是,爱说话也要有分寸。同学朋友一直反应我说话太多,不给别人留说话的机会。知道这些之后,我慢慢的控制自己,不断地改善。现在已经小有进步。再有,就是每天看老师与家长交流,不仅交流孩子的学习,也包括生活方面。老师应该怎么样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怎么样去解决,都是交流的技巧。我在交流中学习这些技巧。
最后,不断学习,团结进取,用心呵护,是我在实习中深刻体会到的。这里的老师基本上都比较年轻,但是他们都非常的谦虚和进取,不断地学习,运用。这里是一个团结的团队,每天中午大家都坐在一起,交流和学习。有问题的大家一起解决,有成效的大家一起分享经验。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在用心呵护着孩子们。不管老师多忙多累,都不会松懈对孩子的照顾。看着这些孩子的进步,老师们经常开心的手舞足蹈。送走一个又一个康复毕业的孩子,收到一面又一面感谢的锦旗。在这里,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谁实话,很感谢学校和公司给我提供的这次实习的机会。虽然,实习工作中,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会不断地改进。实习工作很快就要结束,但是我在实习中的收获永远不会结束。我学到的知识,形成的习惯,以及那满满的感动将受用一生。
第二篇: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语训特色: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教育部的杜在新主任也这么说,(她坚持要我们叫她杜老师,说孩子们都这么叫她。)所以当我们说明来意的时候,她就说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师们的辛苦,带聋孩子不容易啊。于是安排我们带孩子们玩。大约两个小时吧。每个人带一个。即使只有一个,我们还是忙得够呛,累得够呛。刚去之前,以为聋和哑是一起的,既聋,那就哑。其实不然。杜老师说他们这不收完全耳聋的儿童,他们是康复中心。是要让那些听力较差的儿童通过治疗和教育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回到正常学校、正常的生活中去。上课的时候普通话一定要标准,因为他们不仅要听,还要看,通过看口型来领会那不能完全听明白的话。我们带他们玩的时候,和他们交流,一定要对着他们,让他们看到口型。也许平时他们都不大出来玩,课间的时候,总是在教室里玩。于是难得一次的机会出来,他们满院子的跑,从这个小房子到那个滑梯,直到累。也没什么交流,因为她总是不愿停下来听我说,停下来了也不看我。可能是陌生的感觉让她这样,只问了她几岁了,她用那稚气、模糊的声音告诉我:“五岁”。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看到我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直到上课。
第三篇:北京康复中心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
来到康复中心有三个月之久了,但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尤其是在逐渐喜欢上这的老师、学生,习惯了上班的生活,每天都能见到那些孩子。转眼就要走了,不禁让我回想起刚来的时候。
刚来时被分到了幼儿园,既来之则安之,抱着任何经历都是财富”的思想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刚开始几天很不适应,感觉整个人都提不起精神,不喜欢孩子,他们太闹了,也不适应工作感觉疲惫,后来努力调整自己心态,希望这次实习能多学点东西,加上对班里的学生稍微有些了解了,上班的节奏也适应了,心情好多了,也对工作燃起了热情,我最喜欢上的课是带小孩子游戏,我希望小孩的童年都是快快乐乐的,每天早上来上学都是高高兴兴的,每天一放学就期待着明天还能来学校,而不是为了完成“爸妈的任务”,所以我会看一些游戏的书,想让他们的游戏更有趣,在上课时感觉孩子们在玩的方面还是挺单调的,每当给他们玩到一个新的游戏时他们特别开心,看到他们开心的样子,我特别高兴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我能让孩子更开心一点我很满足。我带的是大班,我们班的生活老师很好,我很喜欢她,我们班的孩子是最乖,最守纪律的,后来我们开始讲课,我讲的是科学,我很喜欢这个课,感觉比较有意思。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语言组织,应变能力都比较不好,每次上课都稍微收集一些资料,希望能把课讲好,我很喜欢准备的过程,充实,孩子们都很棒,我感觉的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但也苦于我能力有限,总感觉可其实可以更丰富,更有趣,大有不知道怎样做,这的欣欣老师常会给我一些建议,帮助让我不至于太盲目。
中间又一次生活老师请假了,我自己带了一段时间的孩子,开始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但我并没有向别人请求帮忙,尽管大家挺热情的提出要帮我,其实我是 1 想证明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带十几个孩子,我成功了。开始时手忙脚乱的,常会忘记一些事情,会因为孩子闹哄哄的就发脾气,后来就好多了,很多事都能按顺序来,这是对我的一次锻炼。
在幼儿园呆了大概一个月就去了康复中心,心里一边舍不得这边的孩子一边期待见到那边的孩子,由于实习人员被分成了两批,所以宿舍里在康复中心的同学会经常说起那边的孩子,会有好多可笑的事,还有一些“恐怖的事”孩子有的咬人,有的孩子打人。到那了开始还不是很适应,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一时难以接受,那的孩子有好多不好的行为,需要太多的辅助,对于我这样没耐心的真的一种挑战,过了大概一个星期我逐渐习惯了,对孩子有一一定了解以后,也变得喜欢那些孩子,他们有时候真的很可爱。我非常喜欢一个小胖子,特别乖,长着一对大眼睛,总是给人希望,据了解他还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但妈妈从没有放弃过他,我还看过一封小胖子妈妈给小胖子写的信非常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小胖子的爱,对老师的感谢、有这样的家长支持者,也是老师们坚持不懈的动力吧。
开始的时候都是带孩子,后来我们开始上课,我上的是生活自理和点心课,记得第一节点心课上下来我就紧张的全身都出汗了,虽然看着容易,但真到自己做了还是有难度,课上孩子很乱,看他们一乱我就慌了,张老师还安慰我。后来上了几节课就不紧张了,老师们也经常告诉我一些建议,让我得到了锻炼。我还经常看个训课,也学到了很多,我在跟社交情绪课的时候和个训老师一起探索训练方法,我很喜欢这个过程,让我对特殊教育更加的喜欢,我想对我以后走这条路也是一个借鉴。
给我印象深刻地是参加了一次IEP会议,虽然康复中心的规模不是很大,2 但学生的IEP制定的很好,在家长和老师共同评估学生能力,为他制定训练计划,家长在场能够在当时就修改不合适的目标,制定家长比较期待的目标,做到了兼顾学生和家长,有了评估才能知道现在的能力,才能为下一步计划提供依据,不是更具老师的感觉随意的上课,有凭有据。可惜的是我只听了一次,了解的还不多,学懂的也很少,真是遗憾,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好好学一学。希望再有机会吧!以前以为只要你对孩子好,那么家长就会理解和支持,但现实不是这样的,老师和家长的立场不一样,尤其是是思考方式不同时,很容一互相难以理解,要对孩子好,不光要把教学搞好,还要注意与家长的沟通,不断的沟通才能使大家的意见都得到表达和接受,尤其是特殊孩子更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长和老师配合好了才是真正为孩子好,才有可能使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沟通很重要!
刘老师一再强调安全问题,从我的角度我不是很在意,感觉孩子嘛很淘气尤其是男孩磕碰是难免的,不用很在意吧,可是从刘老师角度想再结合以前见到的新闻关于孩子偶然弄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真的挺可怕的,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辛辛苦苦办的学校,呕心沥血的,因为下面的老师疏忽导致的事件常常会让整个私人的学校倒闭,就例如昨天的事件让人确实很后怕,一个小零件都好几千。谨记教训!
在这还认识了许多好老师,他们的一些品质让我感到自己为孩子们做得还太少.这也是一个收获, 不管学什么都是收获,不断在收获,我就离成功不远了,走在前进的路上-------无限幸福。!
第四篇: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
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语训特色: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第五篇:康复中心介绍
爱的世界,没有残缺的花朵
——庐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纪实
美丽的董铺水库之滨,庐阳区大杨镇柳红路上,坐落着一幢洁净崭新的办公大楼,楼前悬挂着鲜明亮眼的名称标识:庐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
这里,充满天真无邪的欢笑与歌声;这里,是许多残疾儿童的“幸福家园”。庐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于2006年7月,是集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于一体的残疾人服务机构。为了给受训的残疾儿童提供宽大的康复场地,解决外地民生患儿的饮食与住宿,服务更多的残疾儿童,中心领导经多次研究决定,投入巨资在庐阳区大杨镇扩建新中心,实用面积达3500平方米,依照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标准、遵循儿童康复特色进行建设。
中心针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多动症、儿童智力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唐氏综合症、注意力缺陷、精神发育迟滞、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聋儿言语康复等各类患儿,提供康复治疗服务,并对社区进行康复技术咨询及培训,开展康复评估和康复技术推广。
中心内设儿童脑瘫康复科、儿童特殊教育科,配有MOTOMED康复治疗仪、蜡疗仪、微电脑中药熏蒸机、儿童电动直立床、言语及认知矫正康复用具及其他各类儿童康复器材,独立设置康复评定室、物理治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个训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引导式教育室、针灸推拿室、中药熏蒸室、蜡疗室、水疗室、大课教室、小课教室、游戏室等训练场所,并在省内率先开展“医养融合”教育模式,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康复医疗教育体系,可同时为400名患儿提供康复治疗、训练服务。
“康复一人,幸福一家”,是庐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始终秉承的服务理念。在这里,孤独症、脑瘫、多动症、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唐氏综合症、运动功
能发育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聋儿言语康复等各类患儿将享受到专业的指导、细心的呵护,在爱的蓝天下,触摸生命的力量。
主动对接,服务民生患儿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经过多年的精心运营,庐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主动服务,不断提升,已成为残疾患儿家长首选的“生命驿站”。
中心的康复医疗服务由我省规模最大的专业康复机构——合肥金谷医院负责开展,是经安徽省卫生厅审批的二级康复专科医院,2010年通过国家人社部评审的国家级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
现有副主任医师2名,治疗师22名,幼教及特教老师35名,针灸推拿师5名,保育员6名。中残联及省、市、区残联领导及同行多次来中心视察指导,均给予了充分肯定。2012年成为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首批的“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
2012年3月,省市残联经考核与实地考察,将庐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确定为“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为此,中心多次召开会议,积极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从中心领导层到部门,责任到人,各部门分工协作,全力配合。本着“康复一人,幸福一家”的理念,要求各治疗师、特教老师精心的治疗,热情的服务,让受训患儿疗效显著,家长满意。
为服务更多的民生残疾儿童,我中心积极印刷宣传材料,邮寄全省市县残联,主动宣传中心康复开展情况,主动与市县区残联领导分管汇报,对各地咨询的民生患儿电话,由专人对接与沟通。对各类患儿来中心受训后,积极帮扶家长租赁住房,安心治疗。对每一位新受训儿童,由专家进行初期评估,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治疗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制
定每日考勤表,督促患儿坚持按计划、不间断治疗,每日让家长签字,监督项目费用使用状况。
据初步统计,自中心成立以来,共收治各类残疾儿童1000余人次,其中全省各地民生患儿共计215人,其中脑瘫人94,孤独症64人,智力障碍57人。对治疗结束后的患儿,要求每月进行电话回访,指导家庭康复。
精心的治疗,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效果,换来的是广大患儿家长由衷的赞誉与认同。
专业保障,提升康复质量
脑瘫,是庐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患儿群体中比较常见的病种。
脑瘫康复,贵在坚持。经中心多年的实践表明,脑瘫患儿尽早接受个性化,科学化的综合康复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甚至回归学校,回归社会。由于患儿肢体功能障碍的特殊性,更需要康复治疗师们精湛的医疗技术作为支撑,并辅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2013年,中心收治了74名脑瘫民生工程患儿,均取得明显的康复效果。
蒯小宝(化名),男,7岁,庐江县人。患儿早产、产后缺氧,不能独自站立,双腿交叉,剪刀步态。为了给孩子治疗,整个家庭受尽了无穷的烦恼和痛苦,一度陷入了绝望的境地。2013年7月,患儿家人申报合肥市民生工程获得批准后到中心接受脑瘫康复项目。刚入中心时,由马红军博士进行了康复评估,发现患儿的情况比较复杂:痉挛型双下肢瘫,双下肢内收肌痉挛,双侧跟腱挛缩,不能独站,存在尖足,剪刀步态。马博士为其制定了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马博士的康复方案为患儿进行了运动疗法训练、痉挛肌治疗仪治疗、蜡疗、股四头肌训练器训练、中药熏蒸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并适量使
用了药物申捷。每个月,由马博士再对患儿进行评估,根据康复效果情况,对部分康复项目进行调整。同时,指导家长如何配合治疗师为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康复手法,如今的小宝母亲也是半个治疗师了。
小宝康复6个月后,内收肌痉挛明显缓解,足背屈角增大,双足在站立时足跟可以着地并可以独站,可以短距离步行。项目结束回家前,马博士制定家庭康复详细方案,每个月由家长返中心由马博士评估,实现中心康复、家庭康复的结合。在中心每次组织户外游园时,小宝虽走路不是很稳,但颤颤悠悠跑在队伍的最前面。孩子在前面走着,家长在边上流着幸福的眼泪„„
这只是中心众多精心服务患者案例中的一个。
为了让更多的脑瘫享受政府更多的关爱,2009年上半年,通过合肥金谷医院积极倡议,合肥市人社局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小儿脑瘫治疗有关问题的通知》,即凡合肥市18岁以下参保儿童,经合肥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诊断为脑瘫的患儿,可申请享受小儿脑瘫门诊特殊病待遇。在合肥市小儿脑瘫定点医疗机构(安医大二附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合肥金谷医院)门诊治疗,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20000元。门诊发生的符合小儿脑瘫治疗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个人支付30%、基金支付70%。政策的出台,减少了广大脑瘫家庭的经济负担。
以爱作筏,守护患儿心灵
2011年,一部由李连杰、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让世人切实了解了“星星儿童”,也引发世人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数量将近550万人,是儿童发育性疾病中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头等疾病。患儿共同存在着语言障碍、社会交流障
碍、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智力异常、感觉异常等行为,让康复机构的特教老师更要付出更多的爱。2013年,中心收治民生孤独症儿童50人,来中心受训时程度不一,但特教老师们用他们的耐心、爱心、细心去教育,付出的心血是普通老师多少倍,正是用心去治疗,孩子们症状有所好转,一句“爸爸”“妈妈”声音,常常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热泪盈眶,他们等了这两个字等了太久了„„
张佳佳(化名)今年七岁了,五岁时被确诊为孤独症,在中心康复已有两年多了。2011年9月,母亲带小佳佳找特教科郭主任咨询:小佳佳在两周岁前,与正常孩子一样,能蹦蹦跳跳地数1~100个数,会背十多首唐诗,识字100多个。可是,三周岁以后,经常自言自语,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喊她时也像没听见似的。乱跑,喜欢爬高,上椅子、桌子、窗台上玩。更主要的是,对话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些退化。例如,你给她一个苹果,让她说“谢谢我”,她也说“谢谢我”,“你”、“我”、“他”概念不清。从来没有问过“这是什么”或“为什么”等这样的话,眼睛喜欢斜视,手在眼前举起扭曲并转动。。
中心特教科郭主任给孩子评估时发现,小佳佳对音乐有特别的敏感,一听到音乐就安静,针对此爱好,在郭主任制定的综合康复方案中,强化了音乐课的教程。刚开始个训时,小佳佳坐不住,听不了几分钟就拒绝。老师利用孩子的爱好,教她弹电子琴,发现了小佳佳学琴时几乎不看乐谱,她是“纯记忆”或把老师教的乐谱及弹奏方法“输入”到大脑中,然后需要时再“输出”来,老师根据她的特殊情况,手把手教她,把每一段音乐都教得很细,再反复练习,不停地“输入”。休息时,老师还教她面对着老师唱歌、跳舞。就这样,那些基础简单的曲子较顺利地学下来了。
经过近两年的个训、感统、大课、户外教学、音乐(弹电子琴)的教学,加上母亲的积极配合,现在的小佳佳象变个人似的:以前的多动现象减少了,上课时能安静坐半个小时;手在眼前扭曲、转动现象几乎没有了;眼睛也可以注视你较长时间;一些手势语言都懂,喊她时也能答应了;有主动语言倾向;走路姿势平稳了许多„„
通过这些年对孤独症康复过程,中心全体员工深深地体会到:只要特教老师与家长一起,以极大的爱心、耐心、坚持不懈地为孩子付出,最终收获的是喜悦„„
融合教育,延续康复效果
2013年上半年,中心通过对近几年“优秀毕业”的自闭症、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的回访中得知:真正能够到幼儿园和小学随班就读的只占10%,甚至更少。
经过深入调研,中心老师们终于找出了“内因”:虽然这些患儿在机构内康复良好,但脱离机构进入健全儿童的幼儿园或小学,很难适应周围环境的社会化能力和与人交往;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孩子们,由于遭受着来自周围环境中人们的围观、嘲讽,孩子和家长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有的孩子被终日关在家中,有的被送回农村老家,有的又重新回到机构里训练„„
对于如此现状,中心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们反复琢磨,积极思考,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与调研,于2013年9月开办“融合式教育班”,选择受训效果良好的患儿,根据引导式教育疗法最大限度调动患儿自主生活及学习的潜力;强调集体训练、个体训练和家庭训练相结合;训练、拓展孩子们个训课内容,培养集体授课意识 ;利用言语和韵律,协助患儿理解生活常识,增强生活技能等。定期邀请正常学校的孩子们到中心隔合班教室,与融合班的残障
儿童一起上课,做游戏,促进了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之间的和谐共融,增强了小朋友们之间的友爱互助精神,更让残障儿童早日接触了真实的儿童世界„„ 同时,考虑到长期的康复训练会让残疾儿童们感到枯燥无味,康复中心总是会根据季度的变化,适时开展户外活动,如游植物园、动物园、海洋世界、科技馆等适合孩子兴趣的风景,让孩子们用眼睛去感受美景,看到好奇的,孩子们去摸、去问„„通过这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融入自然、体验社会,有效缓解了残疾儿童及家长因长期进行康复训练而产生的压抑情绪,舒缓了他们的身心,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为了让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样,享受快乐的“六一”儿童节。2013年6月1日,中心在庐阳区残联的支持下,举办“庆六一,庐阳区残疾儿童运动会”同时邀请其他机构的受训儿童一起进行比赛,如 “钻山洞”、“跳球”、“袋鼠跳”等项目。赛前,孩子们和家长们努力训练报名的项目。赛场上,孩子们积极的参与,认真的参加比赛,不时露出童真的笑容。家长们关注的不是孩子的获奖,更多的是看到孩子参加比赛的经历,享受着六一儿童节的快乐。
扶残助残,爱心奉献
中心自成立以来,收治各类残疾儿童达1000余人次,大部分患儿来自农村,由于多年的治疗,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因经济的贫困,有的家长们几年了也不买一件新衣服,孩子康复时营养也经常得不到保障。为此,中心多次向爱心企业邮寄宣传材料,并通过媒体的报道,积极为贫困家庭募捐,引导社会爱心人士的结对帮扶。2014年1月7日上午,合肥市高新区检察院检察长闫丹慧等五名爱心同事带着爱心慰问金定向捐赠于贫困脑瘫患儿梁涛和聂礼胜,还向患儿向家长叮嘱,不要轻易放弃孩子的治疗,如果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和他们联系,他们会发动党组织成员,想办法解决。他们已经将这件事,列为党组织的常规化工作。
此次爱心捐赠活动,体现了当代检察官博大的爱心和高尚的道德风貌,奏响了文明社会扶残助残的和谐音符,更引发更加爱心人士参与爱心助残的活动中,让爱延续„„
中心不仅积极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奉献爱心,同时还结合中心新址附近的企业多的情况,积极为部分陪护的患儿家长联系企业,打打短工,以赚取虽少但能维持生活开支的经济收入。另外,中心积极开展家长技能培训班,聘请专业老师开展手工编织、十字绣的技能培训,让家长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编织,将成品装裱后,组织爱心企业家购买,所得款项全部返给家长,此举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
在爱的世界里,没有残缺的花朵。只要有爱,哪里都是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