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4:0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目标教学法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目标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目标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目标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目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导为主,以学生学会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能力。

以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心理学、控制论为依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了“目标教学法”。目的是通过“确定目标→辨析疑难→检测评学”等主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创新发现→创新思维→创新运用”的能力,实现创新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不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规律,不能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习惯于定式思维。缺乏主动性,习惯于“吃等食”。此外,国家领导人关于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有过多次谈话,特别是江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旧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展开了多层面、多角度、创新思维方面的目标导学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继续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体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提炼,多角度,多层面思维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通过在实践中的反复验证,学生非常欢迎和认可这种新的导学模式,两周的时间,学生就灵活运用了。

通过学习目标导学法的研究材料,我初步认为目标性教学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达标——总结提升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叶圣淘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境界,非有自主意识不可。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基础性前提,也是学生将来参与社会的应有素质。通过“指导一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学生能够自觉地超前学习。

2、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以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把“发展人”确立为教育的核心地位,把发展人的潜能、塑造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作为教育的取向。在“反串”环节中,许多学生有了锻炼自己胆量和口才的机会,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组织能力。

3、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鲍威尔说:“学校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合作而不是竞争。”在小组互学互议中,学生的认知相互交换,智慧相互启迪,情感相互共鸣,不仅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还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相互交流信息,增强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学会多角度的侧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懂得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提出新见解。

目标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避免满堂灌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都坚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非要突出善导不可。

目标教学法可分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当堂检测三部分。而每一部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分为五个较细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 是“学习目标”部分。可用5分钟左右时间。

许多老师在课堂中只是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或找同学起来念一遍,这种情况下,其弊端在于:假若没有充分地预习,单纯地去看学习目标往往带有盲目性,学生就不会知道教师所写的目标中的要点在哪里,而且在下一步的“自学探究”部分中也很难提高学习效率并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因此,我们不妨这样做,改学生自己看学习目标,为教师点拔,强调一下重难点,若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拿出课本来,简单讲解一下重难点及学习这一节的思路、方法等。

第二个环节是“自学探究”部分。可用15分钟左右时间。

老师们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做自学探究中的题目时,学生在抄写答题时的速度快慢不一,耗时太多,致使老师在讲解正确答案时无法完全兼顾,教学任务在预计的时间内很难完成。我根据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

一、做题目或做笔记时要言简意赅;二是复杂的内容较多的题目并在课本上能找到的,只要在课本上划下来,并在学案上注明是哪一页就可。同时,在做完了所有的题目后,两三名同学就近交流一下是必要的,少数不确定的题目可以扩大到小组讨论。都完成的同学可以利用余下的时间记忆一下。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讲授正确答案,解答疑难。可用8分钟左右时间。学生在做“自学探究”的时候,老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学习情况,估计并了解学生对于哪一部分可能有疑问。因此对于简单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接公布答案,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可以找不同的小组同学起来交流,有的老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答案时,找了一个同学回答不正确,再找一个,一连找了好几个,我但建议不要找过多的同学,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过多地让学生听错误的答案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其实,学生们在自学探究的时候已经讨论过了,因此无需过多的集体交流。对于在多数同学存在疑问的题目教师直接讲解就可。在交流公布完正确答案后,教师可以解答学生对于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第四个环节是记忆背诵,做当堂检测题。可用12分钟左右时间。根据学科的特点,做到当堂清,就必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加强记忆。学生背诵掌握后可以做一下检测题,要求尽量不要看书,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五个环节是自测题解答及课堂小结。可用5分钟左右时间。

对于这一部分处理检测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同位交换过来,老师或找同学说一下答案,学生则用不同颜色的笔给同位批改一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则要提前估计并根据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自己的观察和当堂了解的情况,有重点地对于易错的题目讲解一下,并要求让学生当堂纠错。最后进行课堂小结,把本节的知识点给学生穿一遍,使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结构更加明朗化。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标教学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篇: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报告

如无法通过下载软件进行资源下载,请登录后在资源下载链接上右击,并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

从1986年9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应华东师范大学邀请来华讲学算起,我国的目标教学研究和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五年历程,范围遍及29个省、市、自治区,并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可以说,“目标教学法”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向本土化和创新的方向继续迈进。为此,2000年5月我们向学校申报并获准立项承担了“‘目标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的教改课题,2001年9月该课题又被宁德市教育学会确定为宁德市2001年教育科研认定课题。现将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社会背景

1.时代背景

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发展到多媒体阶段和国际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信息时代来临了。信息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使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乃至根本性的改变。面对“知识爆炸”的形势,如何高效地获取、整理、加工信息并进行创造和传播,如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对学习者需求的不断提高,这是每一个教育者关注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和创造,以开辟新的道路。

2.教育形势

(1)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的挑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战线全面学习推广凯洛夫的教育学,以他的综合课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模式(“讲解—接受”)长期以来成了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总量急剧增长,对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在批判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常规。这为目标教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2)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挑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界掀起一次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热潮。

(3)由非义务教育向义务教育转变、沿海发达地区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就成了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中心。

目标教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以学习和借鉴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为契机应运而生的。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对目标教学认识的深化,是进一步“校本化”,同样基于上述大的教育形势。

3.政策依据

1985年8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政治课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1994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12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改进教学方法是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联系国内外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在此基础上,2001年教育部推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上述中央的政策与精神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发展。

1999年8月,我校提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课题,为我们开展“‘目标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1.“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班级授课制)为前提,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结构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掌握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方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标教学法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与模式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法。

2.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学派(建构主义者)对学习有以下几点共识。(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所以学习并不单单是信息的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3)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4)强调学习的情境性。传统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与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或新行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寻求新的心理学理论的支持。

3.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目标教学法”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只有遵循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才能使这一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分三个年级,以框题(或课时)为基本单元,以知识目标为主,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觉悟目标三个方面。(2)初步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

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确立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教学的一般模式、基本原则等。

2.本课题的研究以校本研究为主要策略,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目标教学法”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在教学中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这已被专家和广大教师的教育改革实践和理论所证明。我们所做的是把这一探索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来,并针对学校的实际进行校本化。这一教改思路决定了要以行动研究为主,具有比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和校本化特性。也由于本人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无法胜任严格意义上的教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因此,我们选择了行动研究的方法。

考虑到上述思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并不严格按照“掌握学习”的有关理论,也不照搬各地总结的目标教学的做法和经验,而是注重对目标教学理论精髓的把握,从而在实践中融进了自己的理解和创造。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文献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体会

1.“目标教学法”教改的过程和阶段。本课题研究原计划历时四年左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5月至7月),思想上准备,学习必要理论知识,确定选题;第二阶段(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初步完成课题研究内容的(1)、(2)项,即确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第三阶段(2002年8月至2003年底),完成课题研究内容的(3)项,即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教学的一般模式,并对(1)、(2)项内容在扩大实验对象的基础上,加以修正;第四阶段(2004年),全面总结。

鉴于本人教学工作的变动和该课题被确立为2001年宁德市教育科研认定课题(要求2002年10月结题)等实际情况,我们对计划略作了调整。两年来(2000年5月至今),我们的教改过程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5月至7月),确立选题;

第二阶段(2000年7月2001年7月),在学习各地目标教学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在所任教的高三(1)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这一阶段更多的是模仿、嫁接别人的做法,基本形成了高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了全年的教改教案。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得到学生认可,并在当年高考中该学科(文科综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三阶段(2001年8月到2002年5月),在上一阶段模仿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创新过程。实验班级达到6个,学生的反映仍然较好。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并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反省,最终导致我的教学改革的重心发生转移。我们发现,虽然教学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但原有的目标教学侧重于教法研究和实践,而对学生的学法重视不够;因此,师生在教与学的方法上的沟通显得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相较之下,学生的学法更加重要,更具根本意义。因而,在目标教学的模式下,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成了我们优先关注的问题。

第四阶段(2002年5月到7月),意识到需要把目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到思想政治课教学

上来,为目标教学找到新的生长点,以迎接新的挑战。这以5月底参加“福建省中学骨干教师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程整合高级研修班”为标志。通过培训,我们意识到,目标教学不能无视教育技术和教育媒体的发展,不能不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新的跨越。

2.“目标教学法”教改的感想和体会

(1)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条。教改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学校超常规的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校而言,不改革,学校就没有后劲就没有希望;对教师而言,不改革,教学方法就难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变化从而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就难以提高。

(2)要坚持学习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改实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教改亦如是。教改有两种,一种是前人所没有尝试过的原创性的;一种是在他人从事过并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探索的。无论是哪种,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否则就容易陷入经验的层次,甚至陷入误区,走进死胡同。

(3)要着眼于新的教学实践和时代特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发展教学理论。目标教学开展十五年来,经历了介绍引进、学习借鉴、发展创新、理论构建等阶段。如果只是照搬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一套做法,目标教学就没有生命力,就不会深入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必须着眼于信息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背景,必须从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目标教学模式和做法,把目标教学校本化、学科化。

3.“目标教学法”教改的其它相关问题和未来走向。

(1)提倡“目标教学法”,并不是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法,必须同其他教学法一起灵活使用,不是只要“目标教学法”就可以了。

(2)“目标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一样,包括教法和学法。以往的教学实践比较强调教师的教法,少关注或忽视了学生的学法。其实,没有学生对学法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目标教学的成功。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努力让学生明白目标教学的要求,把目标教学模式下学习方式和方法的变革作为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对待的课题提出来。

(3)必须实现“目标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整合、实现目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目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整合。

(4)现在人们已经超越了对“目标教学”的认识,提出了“目标教育”的思想,这的确为目标教学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但这一认识仍然偏重于“教”,而没有给“学”应有的考量。同时,必须超越对“目标学习”的认识,超越仅仅把“目标教学”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来看待,而应该把“目标教学”上升到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观念的更新上来。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1.理论研究成果

在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和各地目标教学的做法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研究。(1)教学法和目标教学法学习研究。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略论教学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目标教学法简介》、《略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对暑假补课期间教学反馈调查的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教学模式下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思考》、《方法与效率》等文章。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研究。初步形成了以框题或课时为基本单元、以知识目标为主的高

三、高二及高考总复习、会考总复习的目标体系。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检测体系研究。初步形成了以单元目标检测、期中期末目标检测为主的评价体系,包括高

一、高

二、高三的所有内容。

2.实践研究成果

(1)促进了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推进教学改革,必须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教改知识,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和发展。在理论学习和改革实践中,教育民主化观念、人才多样化观念、教育平等观念、主体教育观念、目标教学观念、新的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内化为自己的素质,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最重要的是,通过教改,本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2001年高考中,所教班级的学生该科(文科综合)平均分达615.5分,比全市第二名高出25分;所带班级上本科二线的学生达43人、上省专线的学生达63人,创校始记录。在2001-2002学年高二政治教学中,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也都高于非实验班级,2002年高二政治会考优秀率高出非实验班级约10%。

(3)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教学理论相信绝大多数学生(95%以上)都能学好都能成才,面向全体学生,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而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我国目标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志勇、徐明祥,《教育研究》1997年第10期。

2.《目标教学实验的回顾和展望》,王文廷,《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第4期。

3.《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报告》,“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

第三篇: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陶总)

一、弄清楚公立学校的教学和培训业的教学有何不同?

公立学校的教学是“满分教学法”,而培训业的教学是“目标教学法”。

满分教学法也叫“任务教学法”,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考纲为标高、以教材为蓝本,毫无遗漏地传授给学生,教学大纲、考纲所要求教授的内容均为重点。

目标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最近知识发展区”制定出学生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分析和分解,找到学生的“增分点”,在 “增分点”上加以突破,完成学习目标。

二、切实真正贯彻“目标教学法”是关键

1、寻找学生的“增分点”

“目标教学法”也叫“舍得教学法”。老师要明白知识教学和训练的“舍”什么,“得”什么,分解学生目标,找到 “增分点”,教学内容围绕“增分点”进行。

2、突破学生的“增分点”

⑴“增分点”的突破重在“方法、技巧、规律、感悟”的传授

在知识的传授中注重“方法、技巧、规律”的传授,以及对该知识的感悟传授。⑵“过手训练”是关键

“增分点”的突破不是教师讲得好就能突破,必须现场、及时、反复的“过手训练”,才能真正突破“增分点”。⑶情感的注入是基础

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备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教师备课到底怎么做才是“备学生”呢? ①备形象

学生一旦接受你这个人,就会接受你的教学。②备情感

备学生以及家长的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沟通,让学生喜欢你,喜欢所学的科目。与家长交流,利用家长的力量实施教学的课外监督。

A、备课时有意识注意利用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灌输目标意识、危机意识、奋斗意识、提高意识、生存意识以及人生哲理。

B、备课时有意识准备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实的语言组织教学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C、备课时有意识思考该次课完成后要与哪个或者哪几个学生交流,用什么样的态度交流,交流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交流,希望通过交流获得什么成果。

D、备课时有意识准备该次课完成后是否与学生家长交流,如要交流,交流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交流,用什么样的方式交流,用什么样的态度交流,希望通过交流获得什么样的成果。

“备情感”需要注意的事项:

(A)热情

教师应对自己的工作应注入满腔热情,把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内心真正喜欢学生。

(B)尊重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人格、个性、行为。(C)沟通

教师和学生相处是否和谐,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

a、沟通目的: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危机意识、奋斗意识、提高意识和

生存意识;b、沟通情感: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思想、行为、个性,降低教师的身份,与学

生成为知心朋友;c、沟通方法:让学生获得生存的方法、共处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培养

学生在你的教育教学主导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品质;(D)关注

我们老师在课堂内外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一定要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身心、知识的学习等;(E)激励

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潜在的优秀品质,从而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状态。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务必做到: a、勤于学 b、善于思: 反思得失,思考教学中的速度(效率)、深度(知识目标的达成)、温度(情感);思考技巧和方法

c、敏于事: 教学中要注意一纲聚本,回归教材

d、得于法:规避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a、吃得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为了学生的未来,力争把自己的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学生。

b、受得气:老师要端正心态,以理解的方式迎接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不理解。

c、会夸张: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夸大学生的优点,以激励的方式大张旗鼓地表扬。

举例:

如高三全日制艺考生,我们首先要明白学生的最终目标是350-380分,我们开始分解:语文90-95分,数学60-65分,英语60-65分,理综(理、化、生)、文综(政史地)140-155分,然后告诉任课老师你要达成的分数,科任老师就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去找自己在高考中学生在哪些题型上完成多少分才可以达成目标,然后从题型上去找增分点,就会舍弃不论化多少时间也无法提分的教学内容和题型,而明白自己要达成目标的增分点,然后通过知识选择、过手训练、技巧和方法的传授去达成学生的目标。再如同步周末班教学,老师也要明白自己的教学目标,然后确定“舍”什么,“得”什么,如:某同学现在是57分的成绩,目标是80分,首先我们老师先明白我们要达成的目标,然后分解目标,细化到每个题型,找到能让学生达成80分的增分点,然后在知识讲授上确定“舍”什么,“得”什么,再加上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以及不断的过手训练,就可以达成80分,教学不要急于求成,要明白:成功是成功之母,先让孩子和家长看到成功,然后才会有信心继续走下去,否则满堂灌,只能把学生灌成“厌学者”,一般老师的整个教学时间要有三个“三分之一”的理念,第一个“三分之一”是选择传授的知识和知识传授,第二个“三分之一”是大量的过手训练,只有过了手的知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不易忘记,不是老师讲的好就学的好,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和学生良好的沟通,在课堂中,老师要学会和孩子谈时事,谈时尚,谈感情,谈生活,谈未来,谈现实,谈规划,谈成功,谈人生等等,在这三个“三分之一”中:前两个是要求我们老师成为一个实效性很强的“战斗员”,后一个“三分之一”是要求我们老师能成为“政委”,国民党为什么会败给共产党,关键在于共产党有个一职位叫“政委”,政委的职能是什么,是做思想工作,是给战士打“鸡血”的人,如果只有“战斗员”,战士 2 没有士气,再好的战略战术都不可能成功打败敌人,如果只有“政委”,战士没有好的作战略战术,也不可能胜利,“战斗员”和“政委”要紧密配合,才可能战无不胜,所以,我们老师不仅仅是“战斗员”,还必须是“政委”,这样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师”。

三、了解需要

除了了解学生对情感的需要,还有了解:

⑴学生应付考试在知识、技能的需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⑵考试出题者的出题方向和可能设置的陷阱。⑶阅卷者对考生的给分要求。

如高考英语写作,由于学生的基础很弱,老师如果简单用要求的方式让学生写,几乎没有可能让学生能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老师首先没了解学生要完成写作需要具备的能力,没有去化繁为简,其次没有了解出题者对学生写作设置了什么陷进,再次就是没分析阅卷者对参加考试的学生的给分要求。我的一般做法是:①首先弄明白学生要完成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可参加高考的学生考纲要求的词汇量是3000多个,可学生目前由于基础薄弱,词汇量可能不足300个,而且时间很短,如果要他们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3000个词汇量,几乎没可能,我就将最近10年的高考写作范文的词汇罗列出来,发现只有900多个,我如果让学生强行通过滚动式记忆(就是将900多个词汇分解到每一天记多少个,如果每天记忆10个,那么我在第一次坚持词汇记忆时,一定要求这个10个词必须记得住、写得起,然后第二次检查第二个10个词汇时,我先检查第一次10个词汇中学生可能忘记的词汇再检查第二次的10个,依次类推,我如果在第30次检查第30个10个需要记忆的单词前,我先梳理第一次到第29次的词汇中,学生可能遗忘的词汇进行检查,然后再检查第30次的10个词汇。这就是滚动式记忆法)让学生必须记得住、写得起。但我发现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超过我所罗列的900个词汇,怎么办?我就教给学生“词汇替代法”,就是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写不起的单词不能使用汉字和拼音,但可以使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替代,如:小学“primary school”,实在写不起,可以用“small school”等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替代,这样词汇问题就解决了。②高考写作有了单词就能写出文章?不,还需要语法,而针对基础弱的学生,语法那么多,要弄懂,几乎没可能,怎么办?我通过对高考写作的分析,其实高考写作语法主要只设计“句子结构中简单句的构成”,“时态中只涉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这些语法是最简单的语法,我发现两个星期就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如。③解决了词汇,解决了语法,学生就能写出文章了?即使写出来,要点也不一定全面,也不能获得期望的分数,怎么办?我发现高考写作莫过于两类,一类是看图说话,第二类是材料作文,其实这类文章的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就开始在训练,我就训练学生先在草稿纸上用汉语先写出来,然后用简单句,用已掌握的词汇和解决词汇的方法及语法逐句翻译到试卷上。这样可以保证成绩再弱的学生,坚持这种方法的训练,35分的写作,一般考生最低可能获得17分左右。

所以,不管什么学科,不管什么题型,我们老师只要能做到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能化繁为简,能解析出出题者设置的陷进,能明白阅卷者的要求,都可以使学生获得大幅增分的可能。

四、教学语言的运用

1、激情:打动学生,控制学生的思维。

2、幽默:利用幽默的语言阐释,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牢知识。

3、逻辑性强、流畅性好、一部到位:老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对所讲的每一个知识充分组织语言,切忌不准备直接在课堂中临时组织语言。

比如:讲解一个题①先弄清出题者的思路,即弄清出题者这样命题想考察学生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哪方面的能力,在该题中设置了什么样的陷阱。②思考要讲清出题者的思路分几步讲,第一步讲什么?第二步讲什么等等,考虑每一步所讲的内容和后一步所讲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③扩展延伸,老师在讲解时注意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扩展和延伸,甚至不仅对出题者的考察内容要加以一定的扩展延伸,还要从题干等内容中去找到学生的易错点、易考点加以讲析。④归纳、总结,每一个知识点讲完,或者每一个题讲完每一个片段讲完老师都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面”的概念,不然就会让学生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

4、商业化语言:让学生崇拜自己,在教学中用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亮点,让学生对老师你产生信任、对老师产生好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灵活运用见“假互动、假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重要的、需要提醒的内容自己提问,然后自己回答,通过“假互动、假提问”,层层递进,增强教学的逻辑性、节奏感,牢牢控制住学生的思维。

比如:讲一个题,通过对提干的分析后,提问:好了,我们看一看这个题考察的是什么知识呢?不等学生回答,老师自己回答:这个题考察的是定语从句关系词的运用;然后紧接着提问:那么怎么才能准确地找出正确的关系词呢?不等学生回答,老师自己回答:要找出正确的关系词。

如果你能将以上内容认真贯穿于你的教学行为的始终,出神入化地运用上述技巧,你一定会成为培训业界顶尖的教学大师。

第四篇: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运用目标教学法,学生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基本含义

目标教学法是指将一次课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堂导入、展示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组织实施教学。运用目标教学法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与其他教学法相比,目标教学法更注重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基本特点

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以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期待心理,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教学法认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去寻求实现目标的最短路径。

目标教学法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有关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各知识点或单元教学前,需预先告知同学们该知识点或单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准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则要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指出知识关键,以便学生巩固提高。基本方法

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目标,并示范完成目标的过程。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目标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目标打下基础。

4.确定目标。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目标。

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目标。

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目标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相关作用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目标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不但适合学校的各种课程课程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差、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目标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目标,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理解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班级授课制)为前提,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结构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掌握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方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标教学 2 法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与模式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法。(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实施目标教学法的前提是科学的拟定教学目标。基本原则

1、目标中心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特别是对于完不成的教学目标要及时补救,实现堂堂达标。

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并且应时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即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议论、精讲、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4、优化原则。从上课伊始到结束,从教师的导到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应合理搭配,体现出和谐、自然和优化。

5、反馈矫正原则。进行信息反馈,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是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实现当堂达标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教学过程中交往和互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理论的学科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哲学基础、教学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等三个方面。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用尝试改变注入式教学

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从教学论角度讲,尝试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如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等。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尝试教学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迁移规律,重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先前的知识结构改组,结合新学得的知识,使学生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知识结构。

在多年的尝试教学实验过程中,邱学华认识到,如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尝试就能取得成功,而促进学生尝试成功的因素很多,如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和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等。这七种达到尝试成功的因素,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结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运动构成了一个动力系统。其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和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来实现尝试成功,而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则为上述因素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从设想到自成一体的理论升华 实验尝试

1951年,在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的邱学华发现,教师先讲、学生听懂后才练习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且教学效果不理想。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教育科学知识,这一问题在当时无法解决。

1956年,邱学华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毕业后留校做助教,一边教书一边到附小搞教学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这便是尝试教学的雏形。“文革”结束后,邱学华回到家乡常州,在常州师范学校办起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培训骨干教师,决定进行系统的教学实验,试图证明“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这一大胆的设想。小规模的实验取得了成功,他最初的设想得到了证实。

《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

1982年,在实验的基础上,邱学华反复修改写成论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发表在当时文章观点比较新颖的《福建教育》杂志上,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强烈反响,各地教育杂志相继转载,各地教师纷纷开展实验,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尝试热”。但随后在西安举行的一次全国性的教学研究会上,一位小学数学界的权威人士公开指责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这一权威人士的话传到了全国各地,一时间尝试教学法受批判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地实验纷纷下马,有些教育杂志也不敢再发此类文章。关键时刻,邱学华没有胆怯,坚持自己的意见,并得到了江苏省教育厅和常州市教育局的支持和帮助。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相信实践的效果,尝试教学法以其观点鲜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而赢得了大家的信服,实验范围不断扩大。1985年4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多位代表参加了在常州举行的全国协作区第一届尝试教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尝试教学法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在此之前,邱学华还相继撰写出《再谈尝试教学法》、《三谈尝试教学法》、《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等文章。到此,尝试教学法已得到教育理论界的认可。之后,在实践的基础上,邱学华为满足广大教师对具体操作方法和理论提高的需要,编写了专著《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理论研究”的研究课题

20世纪90年代之后,邱学华又开始思考,为什么尝试教学法在中小学各科都呈现积极的效果反应,这是否符合了某种教育规律?实践充分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因此,邱学华萌发了把尝试教学法升华为尝试教学理论的设想,提出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的研究课题,使尝试教学研究又迈入了一个新阶段。2000年10月,邱学华完整地提出了“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新观点,形成了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2000年全国第十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之后,邱学华又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从学习论的角度研究“尝试学习理论”。尝试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索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致,把尝试学习的研究同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使邱学华的研究工作又有了一个新的天地。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思考,到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邱学华对“尝试教学”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观点的提出,尝试教学从无到有,从实验到理论,在中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晰具体的课堂操作

尝试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建立了适应各种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体系,包括基本模式、灵活模式与整合模式三类。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邱学华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七步:

第一步是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第四步是尝试练习。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第五步是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第六步是教师讲解。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

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讲解。

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中间五步是主题,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伸阶段。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复杂多变,生搬硬套一种模式是不科学的,邱学华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可以从基本模式中派生出许多变式,称为灵活模式,如调换式,即把基本式中的某几步调换一下;增添式,即在基本式上再增添一步或几步,如在出示尝试题以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结合式,即当学生比较熟悉和适应尝试教学以后,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过于清楚,而是可以有机结合地进行;超前式,即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将基本式的前几步提前到课前作为预习进行。

尝试教学模式可以同其他教学模式整合,因而产生了第三类整合模式。邱学华认为,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理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中在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运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它在小学低年级应用范围较小;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也不适合于应用该操作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也不完全适于应用该操作模式。此外,尝试教学还存在理论基础有待加强、在小学数学以外的学科运用模式还存在各种困难、理论实验不够科学、一些具体做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等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思考,到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邱学华对“尝试教学”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观点的提出,尝试教学从无到有,从实验到理论,在中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简介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特国际英语就是运用领先的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图文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加快对英文的理解,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感知

——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树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理解

——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间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深化

——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

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特点

1、形象逼真。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现,而是简化的模拟。能获得与实体相似的形象,所以给学生以真实感。

2、情深意长。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在课 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

情境教学倡导“情趣”和“意象”,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3、知、情、意,行融成一体。情境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积极地进行练习,这样,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

第五篇:目标教学法sp

2013——2014学第一学期目标教学法阶段性总结

为了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充分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本学期,在寺坪镇中心校的带领下,我们中心小学全面推进了“目标教学法”的实践活动。

在学期开始,周校长就安排了本学期的“目标教学法”活动。首先,做好“目标教学法”计划。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好“目标教学法”。最后,要加强听评课活动。本学期,我校全体教师认真践行了“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现将我校2013——2014学第一学期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总结如下:

一、实践的基本情况

我校所有的班级都确定为“目标教学法”的实践班级,所有教师也都是实验教师。语文、数学、英语课均作为本期“目标教学法”的实验课程,在其他副课中也都渗透使用,以期尽快提高学生对“目标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我校作为镇级中心小学,教学理念能及时适应市、县教育局的要求。但是,“目标教学法”作为教学模式中的新鲜血液,发展还不够成熟,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其实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

二、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实践

我校“目标教学法”实践活动受到镇中心校和中心小学领导的高度重视,鄢校长亲自组织“目标教学法”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和听课、评课活动,拟定实施方案。周校长做“目标教学法”教师动员工作,亲自担任该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并参与课堂听课、评课、研讨、交流。卢主任积极整理资料,各教研组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有力地推进了活动的实施。

全体教师都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目标教学法”的新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教法,尤其语文实验组的吕秀老师和数学实验组的熊妍老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和听课,制定出自己的实验课计划,及时给学生分组,实施“餐桌式”教学,最终也都给语文、数学组的教师上了一堂高质量的示范课,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推动作用。刘敏老师的英语课,经过自己参加培训、主动学习、积极听课,并经过反复实践、讨论、交流、反思,已经掌握了“目标教学法”的内在要求,掌握了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且切合课堂实际,最重要的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刘迎粉老师的语文实验课凭借着自己的年轻优势,接受新事物快,思想转变快,新理念学习快,也很快投入到了“目标教学法”的实践活动中。

为了让全体师生更快速地适应“目标教学法”,学校组织开展了多次“目标教学法”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在各科教研中,也多次以“目标教学法”为主题,让教师们谈认识、谈心得体会。

在十二月份举行的“寺坪小学2013年目标教学法暨中青年教师课堂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成长迅速的青年教师,给全校教师品尝了一顿丰富的教学大餐,使全体教师认清“目标教学法”的新理念和新教法,为下一步更深入的开展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目标教学法”刚刚开始推行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是:

1、目标设置不够明确,有脱离课堂教学的现象。

2、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任务难以在本节课内完成。

3、学困生在自学中标表现较吃力,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明显。

四、整改措施

(一)以目标为中心,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来进行。

(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客观实际结合。

(四)及时反馈,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目标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目标,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下载目标教学法的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目标教学法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目标教学法的心得体会(共五则范文)

    目标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所谓目标教学法是指将一次课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堂导入、展示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组织实施教学。......

    教学法心得体会

    教学法心得体会 教学法心得体会1 很多教育家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

    教学法心得体会

    教学法心得体会 教学法心得体会1 在书的原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教师们简化这个过程,办法是: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要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计划、适用于各种......

    教学法心得体会

    教学法心得体会姓名:赵苇 学号:08130142046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

    三段五步式目标教学法

    “三段五步式目标教学法”实践探究 物理 王宏伟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学校提出了“三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五步”即 1、学情调查,提出问题;2、......

    目标驱动五环节教学法

    目标驱动五环节教学法(或模式) 高新区第二小学 学校中“学习”的本质:是在老师的介入下,学生自主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 生命化课堂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

    七步教学法 目标主线(含五篇)

    “目标主线,问题导学”六步教学法解读 自2013年11月正式拉开课改大幕, 到现在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个期间我们多次到外地课改先进学校学习参观,学习领会这些学校先进的管理......

    双分互动目标教学法

    “双分互动”目标教学法 ——课堂教学改革新探 商河县殷巷镇土马小学马学芳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分组 分层 课堂教学效益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