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塔吉克斯坦感受中塔油气合作的“丝路精神”
“高山之国”的能源梦
走进塔吉克斯坦感受中塔油气合作的“丝路精神”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2015-04-02 07:54 ]
巍巍雪原,绵绵高山,从空中俯瞰塔吉克斯坦,白云、白雪、白雾,袅袅绕绕,将这个被称为“高山之国”的古丝路要道映衬得无比纯朴与圣洁。
这个美丽国度有着先天的“能源之痛”。塔吉克斯坦是中亚最缺油气的国家,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均高达95%以上,稳定的能源供应是塔国人民最大的梦想。而油气也成为促使塔吉克斯坦与中国跨越帕米尔高原亲密拥抱的重要纽带。
无论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途经塔吉克斯坦开辟了土气东送的南部走廊,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还是中国石油参与塔国油气勘探开发,助力其能源产业发展,中塔能源合作不断拓荒深耕,相融相契的能源梦由此扬帆起航。
气龙跨“葱岭” 友谊牵古今
古时被称为“葱岭”的帕米尔高原是丝绸之路中、南两路在喀什会合后通往西亚的必经要道,尽管巍峨险峻,但从未挡住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的脚步。如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即将腾跃其间,架起中国和中亚国家间的钢筋铁脉,更使这座雄伟高原成为中国与中亚地区古今友谊的历史见证。
2014年9月13日,在中塔两国元首见证下的中国—中亚天然气D线开工仪式,让塔国人民久久难忘。这项塔国规模最大的工程将中塔两国紧密相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工典礼上指出,D线塔吉克斯坦境内段全长410公里,穿越巍峨险峻的帕米尔高原,在所有管道沿线国家中距离最长、施工难度最大,是管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的建设者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从卡拉库姆沙漠到瓦赫什河再到帕米尔高原,不同于之前A/B/C线的并行敷设,D线选择了一条“捷径”,更是一条施工难度更高的“险途”。穿山越河,“福气”东送,这条正在建设的钢铁巨龙,在刷新管线施工海拔高度的同时,正将中亚油气合作和友谊交流跃上新高度。
新通道、新征程。在中亚油气合作的宏伟图景中,另辟蹊径的D线不仅是前几条管道建设经验的“传承之作”,更是南部能源输送的“开山之篇”。多元化是实现资源国、过境国、市场国最大利益的契合点,D线建设将使南部走廊的“蓝金梦”变为现实,和北部的A/B/C线一起,犹如张开的有力臂膀,不远万里伸向东方,与中国紧紧拥抱。
一线连五国,串起共赢梦。D线开通后,将有新的伙伴搭上中国的能源列车,携手同行。巨大的投资和就业机会,让塔国人民对D线的建设充满期待。
“我的梦想是巩固国内和平和实现经济独立,而D线建设将带来稳定就业机会,提升国家安全,无疑会助力我的梦想实现!”中塔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TTGP)的建设协调员波希洛夫·卡伊布罗激 动地说。
开放、专业、朝气则是TTGP技术部高级专家阿卜杜瓦哈托夫·阿卜杜阿玛特,在与中国石油合作者共同工作了几个月后,对中国石油的评价。这位曾经在塔国建委工作过的技术专家,虽已年过半百,但坚持自学汉语,提起中国石油建设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更是赞不绝口。
互利合作,让携手更坚定。承载着“福气”的巨龙,让跨越帕米尔高原的友谊之路又添新的醒目路标。
地下探油藏 腾飞添动力
资源短板是制约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的一大隐痛。为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的突破,塔吉克斯坦向中国石油伸出合作之手。塔国总统拉赫蒙甚至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两次到访中国石油,就油气领域合作举行会谈,表达合作意向。
“能够在自己的国土上勘探生产石油和天然气是塔吉克斯坦人民的梦想。希望中国石油发挥油气勘探方面的优势,加强组织,早日帮助塔吉克斯坦人民实现油气梦。”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期间,拉赫蒙会见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汪东进时表示。
中国石油进入塔国上游勘探业务不仅承载着塔国人民能源独立的梦想,而且也是对中国石油中亚业务的延伸和补充,双赢奠定了合作根基。2013年6月,由中国石油、道达尔、库洛布公司成立的塔吉克斯坦联合作业公司(BOC)开始运行。
项目所运营的博格大(Bokhtar)区块位于塔吉克斯坦西南部。该区块所在盆地处于特提斯油气富集带,是未被系统勘探的潜力巨大的少数盆地之一。如果天然气勘探有规模发现,对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将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2014年4月,经过国际招标,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的第一期地震勘探工作,预计今年10月完成第一期地震采集工作。联合公司也在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搜集整理区块原有地球物理、钻井等地质资料,充分利用3个股东的技术力量,开展该区块的地质综合研究,为后续的勘探和钻井工作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承诺掷地有声,行动迅速有力,在中国石油的鼎力支持下,塔国人民的油气梦越来越真实„„
扬“丝路精神” 谱合作华章
走进塔吉克斯坦,熟悉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大街上南方航空公司的网点招牌、华为公司的网络服务、中国企业修建的热电厂和道路、几乎人人都会说的“你好”,甚至连面值为200索莫尼纸币上的国家图书馆都是中国企业建造的„„去年,又一个光彩夺目的中国元素——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镶嵌进这个美丽的国家,中塔友谊之树日渐繁茂。
在D线的开工典礼上,习主席表示,要继续发扬丝路精神,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开创中塔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无疑,合作共赢、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正随着中国石油在塔合作项目的开展而悄悄扎根、枝繁叶茂。
中塔能源合作是国家战略之举,也是百姓心之所向。TTGP中方员工在D线开工典礼的第二天就在大街上被当地一位老人认出。老人兴奋地说:“我认识你们,你们是中国来这里建天然气管道的。我在电视上见过,管道投资了好多钱呢,谢谢你们!”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流淌着真诚的笑意,眼睛里闪着期望的光。当地百姓对项目建设的热盼让中国石油人感到肩头责任的沉重。
共赢让握手更有力。仅D线建设就将不仅为塔国带来丰厚投资,而且可以借工程建设契机带动国内就业、储备人才、积累经验,同时增强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应变能力,可谓“一线多得”。
对塔国而言,就业与人才是中塔能源合作最重要的红利之一。上游勘探合作项目实施后,仅目前的地震勘探作业预计使用当地员工超700人。而D线项目的投资建设,将直接和间接为塔国提供数大量就业岗位,在管道运营期内,还将为当地直接提供数百个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同时,D线建设过程中将引进国际上公认的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可为塔国积累宝贵的天然气管道建设经验,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
在塔吉克斯坦天然气管道行业有着18年的工作经验的TTGP人力资源部经理玛蒂娜·纳兹利耶娃感觉在TTGP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我进入TTGP后才开始深入了解国际公司是如何运作的,我学会了用先进的方式管理人力资源,每天我都在接触新知识,收获很多。”她说。
多元的文化,同一个梦想。在越来越深入的合作和交流中,梦想的种子在共同呵护下生根发芽,绽放出和谐之花。上游合作项目里,中方小伙儿与当地姑娘喜结良缘;D线项目中,中塔员工兄弟般亲密合作,甚至在前期谈判期间,中方员工都主动陪着对方共守斋月„„一个个温暖的故事,让合作之路变得更加生动而温情。
叩问地宫探宝,跨越高原牵手,以油气龙头为指引,驱动经济列车隆隆前进,在中国石油的携手相伴下,“高山之国”的能源梦犹如火红的旭日,正积聚能量、冉冉升起„„
第二篇:走进军营,感受平凡中的感动
走进军营,感受平凡中的感动
(管理学院新闻信息中心记者 罗钢/文)偌大的军训场上,当别人都在军训时,一旁总会坐着一个男生,手里拿着笔和纸不停地记录着。他叫刘俊杰,来自管理学院工商1301班。
患有平足和心肌炎的刘俊杰,站久了脚就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刚开始军训时,他就被告知可以不用参加军训,但他依旧坚持要参加。但经过一天的军训后,身体的疼痛实在难以承受,他只好打消这个念头。之后,刘俊杰仍坚持每天来到军训场上观训。他还义务当起了记录员,每天都工工整整地记录着记录当天缺勤、观训的人以及请假原因。同学们休息时过来喝水把水杯弄乱了,他就会将它们重新排列整齐。
一位女生从床上摔下来,无法参加军训,结果刘俊杰就扶着她上医院检查,之后还把她送到宿舍,直到确认那位女生身体没大碍才离开,之后又再次回到军训场上。有时副排长因事没能来参加军训,他就担起这个职务,做临时副排长。有的同学因为没有吃饭,训练太久后感到头晕,刘俊杰就帮忙去买些吃的来。尽管自己不太适合长时间行走或站立,但刘俊杰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为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绿色的迷彩服里,刘俊杰那颗为他人服务的红心在强劲地跳动。这个九月,他用自己奉献的汗水,在军训场上抒写着无悔的青春年华、彰显着平凡中的感动。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点滴感受
在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点滴感受
伍 刚
本期以来,经开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全力构建高效课堂。自己身为其中一份子,也采取了“学习+探索”的方式一步步践行。现将本期以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点滴感受小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1.按学校要求把本班45名学生分为11个小组,4人组10个,5人组1个。
2.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分工,一般分为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负责纪律)、组员,并实行AB角学习互助。
3.建立小组名牌,内容包括组名、口号、小组学习目标、个人学习目标。
4.建立课堂表现积分卡,每天的分数由班长或学习委员负责结算。
5.期末评出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小组长等,颁发奖状。
二、取得的成功与存在的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推进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得以加强,并建立了较好的同学友情,部分学生在同学的带领帮助下,逐渐喜欢学习并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是可圈可点的。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课堂纪律不好,每节课都要 花费很多时间招呼纪律,也许这是历史遗留所致;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孩子借机开小差,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的孩子端坐其中,但没有参与学习,老师还不易察觉。
三、思考与建议
经开区决心深化教育改革,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全力构建高效课堂,打造精品课堂,我校从上至下高度统一思想,坚持“三个不”原则,并一以贯之,本人亦是坚决执行。但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几点困惑,一是本次特色品牌共同体项目的引进,是否经过专家考察论证,简单地说是否符合万盛教育的实况,二是我市的巴蜀小学、树人小学、谢家湾小学等在全国也是相当有名气的学校,不知道他们是否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期的探索,一学期的前行,自己也在不断地反思中。个人认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小组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小组成员的性别、个性特点、能力特长、喜好等是分组时老师要考虑的必要因素,其中除性别外按理说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动向,从全班出发,适时调整小组成员。二是做到因材施教、多层面多角度评价学生。现在的教学,名义上实行素质教育,但实际仍是应试教育,故小学是以语数为主,但学生实际是,有的喜欢语数、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体育等等,但对学 生的评价是以语数为主、对老师的考核也主要是语数学科,这样的评价制度于学生、于老师都是不公平的,可以说是扭曲的,建立操作性强、长期管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工作干劲的评价机制,是亟待解决的。三是多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手动起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很多东西很多知识在实践中形成比在课堂上形成要强一万倍,我们教育中的“本本主义”色彩太浓了,这样的教育脱离实际,是非常危险的、非常可怕的。四是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多为概念,在实践中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本次课改下决心,动真格,老师的意识也逐渐转变——是要动真格了,从某个层面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所以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推动本次课改的关键,我们必须在这块工作上下功夫。我认为这个工作的推动要做到以上率下,从分管领导到教导处负责人、再到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安排示范课研究课任务,从上至下,全员参与。五是注重德育渗透与融合。我们的学习氛围、尊师重教氛围,讲规矩、守纪律思想意识,奉献精神、感恩情怀,明是非、懂责任,等等,是我们未来教育的重点和必然,该怎么做,以什么为切入点,是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把这些做好了,对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打造精品课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是育人。教育,需要有情怀的、讲奉献的你、我,一点一点地做。
第四篇:小学生篮球教学中的合作精神培养
小学生篮球教学中的合作精神培养
摘 要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法,分析了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小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常规小学篮球教学的特点,并对以上分析的结果提出培养合作精神的小学篮球教学策略:(1)篮球技术教学与对抗练习同时开展;(2)在篮球战术的教学突出合作精神的培养;(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篮球课堂更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
关键词 小学生 篮球 教学 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64
合作精神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高度。而篮球运动是一项非常适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一个教学手段,而在现实的小学篮球教学中,很多都是侧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个人技术发展,殊不知小学阶段的合作精神培养也很重要。篮球运动的特点
篮球运动是五人对五人的集体对抗运动项目,它不仅锻炼个人的篮球技术,而且锻炼一个人的胆识、智慧和与别人的合作能力。要想把篮球这项运动项目学好,仅仅是掌握几项运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赢得比赛,靠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是赢不了比赛的。这恰恰是篮球运动的最大魅力,场上的瞬息万变,对手的千变万化,队友的不稳定性,种种这些都需要运动员的智慧,更需要运动员与队友的合作共同去克服这些困难,或解决这些难题。所以说,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是一项集体合作的运动,非合作不篮球,合作是篮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其技术方面也有很好的体现,比如说传球,就需要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运动员之间的配合,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传球的。小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项品德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项品德的发展也大都在这个阶段萌芽的,其发展为以后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合作精神也不例外。而合作精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多么的重要,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它可以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因此,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项品德都处于萌芽状态,更需要有个良好的环境或者说是一种手段让孩子们有这样一个机会去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而当今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掌上明珠,获得全家的疼爱,关爱本身是件好事,但如有过度了,往往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不会与人相处,也很难与同伴愉快地玩耍,更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合作。因此,现阶段的小学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培养其合作精神。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常规小学篮球教学的特点
3.1 重视运动技术的发展
常规的小学篮球教学重视单个技术的教学。比如运球,从开始的原地拍球到行进间的运球,再到各种姿势的拍球和行进间的运球,无不强调手型、球的位置、球的缓冲以及球速等技术。直至球运得比较熟练的时候,才开始教育孩子参与一些对抗性的练习。对抗性练习是有了,但是往往在比赛中球还是很难运好,其原因是,整个单个的运球技能形成是在无对抗性练习的过程中形成的,等到运动技能形成以后,再加上对抗性练习,其效果是很不好的。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让两个或者是多个学生在一起合作,共同去完成某一运动技术的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又能在对抗中得到锻炼,其教学效果肯定是明显的。在常规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运球,投篮、传球、突破等技术大都是如此,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
3.2 重视个人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的篮球教学中,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比如说投篮教学,先从原地的投篮练习开始,再到各种有难度动作的投篮练习,强调的是投篮的手型、弧度和力度,强调的是能不能把球投进篮筐,突出学生的个人投篮能力的发展。在有比赛的情况下,只选择一些能力超群的学生去参加,很少考虑到孩子们能够把机会给更好的同伴去完成投篮任务。而往往,有这些同学能够把场上的同学团结在一起,更好地去赢得场上比赛。在球场上瞬息万变,能够合作,把同伴团结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大山,才能遇到困难大家一起去克服,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可否认,个人的能力发展是一个球队的重要基础,但是比个人能力更要的是合作,最简单的道理是1+1=2,但是在球场上很少有等于2的情况,要么大于2,要么小于2,只有能够和别人合作的球队,才能正在意义上实现大于2的效果。
3.3 严格的课堂纪律
常规的小学篮球教学由于注重运动技术的发展和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往往要求课堂上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其最主要的是严格的课堂纪律,在老师的师范和指导下,严格按照要求去练习,而学生是各自练习各自的,很少与别的同学去交流。当然,其运动技术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这种传统的以老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篮球课堂教学的需求,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合作精神的小学篮球教学策略
4.1 篮球技术教学与对抗练习同时开展
篮球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篮球比赛。学生在掌握篮球技术的同时,也应该理解篮球技术在比赛中的运动。要想把篮球技术很好地运用在篮球比赛中,就必须在合作中完成篮球技术。另外,篮球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很多都是在对抗中完成的。比如投篮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投篮技术,然后在安排篮球教学比赛,通过教学比赛让学生体验独自练习投篮技术时的感受与在比赛中投篮时的感受的不同。在没有压力时的投篮要比有压力时的投篮要精准得多,而且动作也很流畅。那么,要想比赛时投篮的精准率和平时练习时一样,就必须在投篮的练习中多加些对抗练习,可以2个人或者2个以上的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一个防守,一个投篮,或者多个投篮。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防守能力和学生的投篮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因此,篮球的技术练习中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2 在篮球战术的教学突出合作精神的培养
篮球战术是依靠2个或者2个以上的队员,通过个人技术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有目的地完成某一目标。其中要求队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篮球战术也是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合作意识,也是培养小学生合作精神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什么是合作,怎样与别人合作,更何况是在千变万化的篮球场上。为此,在战术教学之间,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在比赛中提醒学生,什么时候可以传球,什么时候可以自己上篮,什么时候应该把机会给别人,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这些东西之后,再把要传授的战术拿出来,老师再讲解示范整个战术,并强调战术的注意事项,然后在让学生去练习。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们明白战术运用的时机,才能明白合作在战术运用时的重要意义,才能明白合作是战术比赛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4.3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篮球课堂更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
学生的主体性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动因之一。因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整个学习是非常有益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有益于整个学习过程,也有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例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还给学生应该有的活动空间,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合作的空间。再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老师适当地引导学生,或者为学生合作提供机会和平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宽松的、民主的小学篮球教学课堂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培养,有利于孩子们的篮球技战术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刘玉林,等.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5-23.[2] 叶国雄.篮球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 宫士君,马进荣,刘文娟.第28、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场上队员情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7):127-129.[4] 范民运,等.第29 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563-1566.[5] 2010年FIBA男篮世锦赛中文官方网站.http://fiba.qq.com/2010/
[6] 罗勇.第15届世锦赛中国男篮进攻能力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4):51-53.
第五篇:关于“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感受
关于“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感受
从山东学习回来已经两个月了,然而内地学校的课堂却让我难以忘怀,他们的课堂是民主的,教师是幸福的,因为学生充满激情,认真积极,充满活力,无论是预习、展示、还是课堂检测、考试反馈,学生都在一对一的交流和全组的讨论研讨中,让只是真正做到先吸收在内化,从而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问题学生是勇敢质疑的,分析原因,大胆展示自我,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他们的课堂是鲜活的,团结合作,以优帮困,创新发展,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幸福园地。
我们一行去的是山东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前面的各位老师已经详细阐述了这些学校的共同点,对桌、小组合作,满教室的黑板,老师精而又精的语言,课堂是学生的天下,看似乱哄哄的课堂却充满学生的思维碰撞,仍你在旁关注他们熟视无睹,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是他们真正想要做的事。
这些共同点毫无疑问的集中在了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上,没一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分组的模式有不尽相同,杜郎口的是“336”而昌乐二中的是“271”模式,在参观的过程中给我影响作深刻的是“271”模式
“ 271”模式山东省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围绕给师生减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优化课堂结构流程,形成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271”高效课堂模式。
1. 解读“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3.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回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4. 271追求“动态”转化:即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生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的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
5. 2.操作“271”模式呈现的特点是“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课上”互动热火朝天、“课后”复习温故知新。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6. 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要求学生预习;一般课上前10分钟用来组织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组内预习交流,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要求集中归纳出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7. 10+30+5课上操作要求:前10分钟为预习;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课堂后段5分钟,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8. 学习动车组: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9. 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课前,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导学案,并要在上课前,从小组里选拔出学力中等的学生“代表”进行培训,课中对“代表”进行“学情调查”和“达标验收”。课后教师要依照训练案对“代表”进行“计时”训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
10. 昌乐二中“271”模式的成功推行,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和学生学习天性受压抑的沉闷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看到这些,我们是吃惊的惊讶的更多的是一种崇敬和激动,同时也有了一些反思,我们的孩子很差吗,我们的老师不够优秀吗,素质不够高吗,为什么我们如此辛苦分站讲台,磨尽嘴皮而学生的分数总少得可怜,学生看到老师不是恐惧就是无奈厌烦,学生走进学校就如同走进地狱,失去了自由丧失了自我,老师天天买在作业堆里,改改改,改完就一对一的给学生讲讲讲,可是回报我们的总是那可怜的分数,和学生的厌倦,教学进入了一个瓶颈,而人家的学生说笑表演,分析解答,深入拓展,一环扣一环,尽显才华,他们的脸上分明写着快乐幸福。
带着对这些学校的崇敬回到学校的我们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因此在赵副校长、王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在龚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初一三班首先做了尝试,其实刚做的时候是茫然地,是想要在实践中尝试一下怎样做到发挥小组合作,怎样使得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的挖掘,所以我们先改变了作为的方式,学着“271”模式把桌子两两相对,并且按照班级里好中差的层次进行分组,是的一个组长带两个副组长做到督促全组的学习,然后给六个组长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职责是什么,怎样做到一对一辅导,怎样做到督促组员预习展示,换坐的形式开始让学生很新鲜,然后我就给每个组布置预习任务,让组长负责检查监督完成情况,并安排好展示的同学和内容,做到不能是组长一言堂,展示的必须是阻力的学困生而且做到脱稿展示,课堂上,每当问题提出,先自己查找文本然后一对一进行交流,然后在进行小组研讨,同时六个组分别两两组合形成对手,相互竞争,相互打分,这样的规定做完后,立刻让学生很振奋,课下组长尽心尽力的组织组员预习,课上争着回答问题为本组争光,平时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也开始争着表现自己,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合作交流研讨使得他们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的效率就提高了,组内的合作也增加了组内成员的团结意识,学生也在适应习惯的过程中渐渐喜欢了这种方式,有了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的能力。
但毕竟是尝试和摸索,我们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详细的制度规划完善,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也遭遇到了一些困惑,首先教师变得很拥挤,无论是课堂展示还是下课活动都有很多不便,空间的狭窄有时也阻碍了学生上讲台展示,浪费了很多时间;其次,当学生的新鲜感过后,渐渐熟悉了就导致了在自习课上存在着随意说话违反纪律的想象,往往一个人说话机会影响整组的成员,因为空间的局限,所以当同学在黑板展示或老师在前面讲课时,同学们看黑板不是很方便,组内成员之间在作业上有时也会钻空子,有相互抄作业 的现象同时考试中因为距离比较近,容易出现作弊的行为,有时组长因管理不善也会引起组员的不满,导致整组的同学不和。这些就是我们在试验了一个月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也需要在接下来的事件中继续完善的。
我想改革是不可以一蹴而就的,是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呢个,但怎样是这个过程既快速又稳妥,同样是需要自上而下的协作合力,相信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不会比内地学校差,只要我们携手多交流多探讨多反思,领导宏观的把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老师的精心实践,用心揣摩,一定可以打造一个八种模式,让我们也可以早一点享受正真幸福完整地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