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农二师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心得体会
学习农二师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心得体会
为团场“三化”建设尽心尽力
2012年8月29日,38团党委召开贯彻落实师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大会,会议传达了兵团党委书记车俊和司令员刘新齐同志在城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传达了农二师党委书记、政委黄金钟和师长任茂林同志在师党委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两年多来各师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以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提高城镇发展水平,谋划兵团“三化”同步,不断推动兵团城镇化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
加
快“三化”发展步伐,是兵团党委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大部署,也是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全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兵团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强兵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走出一条符合兵团特点的科学发展、科学跨越之路。
推进城镇化,是中央根据屯垦戍边事业需要对兵团提出的首要任务、长远大计,对于促进兵地融合发展,打造兵团发展新的增长极,增强屯垦戍边事业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会议要求,兵团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城镇化,坚持“三化”同步。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紧扣“加速、提质、转型”主题,以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园区为增长极,以保障性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为保证,在新疆城镇体系框架下,努力构建兵团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协调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作为兵团第二代要努力实现兵团广大职工的更好生活,才能对得起老一代军垦战士的巨大付出。也只有通过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使新时期的兵团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近年来兵团人口不增反降的严峻形势,使兵团留得住人,让兵团人重拾作为屯垦人的自豪与骄傲。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这恰恰是兵团的又一劣势所在,人口不增反降,众多优秀人才纷纷流向地方和内地城市,缺少管理城市和经营工业的专业人才。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城镇功能缺失,大多数农牧团场的公共服务职能非常薄弱甚至没有,当基本的医疗保障、教育和社会服务职能与其他地方存在较大差距时,势必造成人才和人口的流失。所以必须加大“城镇化”建设,这是三化建设的载体和重中之重,没有它,三化建设将无从入手。不能建市的地方应该建区,不能建区的地方可以考虑建立建制镇,不能建镇的地方可以建立兵、地合作区。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兵团“城镇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积极践行“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要让兵团人真正感受到发展的成果,看到更加美好的未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成立之初,就肩负起“屯垦戍边”的重要使命,从此就将这一使命固化在它的各个时期的发展进程之中。我是一名在兵团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些粗浅的学习体会。
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育人为本” 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兵团精神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注重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注重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的“三自、四学会”教育,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团队与合作意识得到充分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要充分探讨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学校各项建设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团场学校要把坚持以人的培养为中心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思路和理念。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学风建设为主题,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学校的服务观念,强化学校的服务意识,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形成“全校抓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激昂的斗志,投入到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尤其是38团的教育事业,建校时间短,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严重短缺,缺乏对年轻教师的引领。年轻教师人数太多,无论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经验方面都存在较多不足,因此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工作的重点,必须潜心研究,按计划、分步骤,认真实践,真抓实干使更多的教师达到合格,争取优秀,为团场栓心留人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不懈努力。三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发展、就是民生、就是以人为本。
2012.8.30.
第二篇:学习农二师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农二师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12年8月24日,农二师党委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博斯腾宾馆召开。农二师党委书记、政委黄金忠,农二师党委副书记、师长任茂林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通过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我感触良多,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农二师党委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以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议和兵团政委车俊、兵团司令员刘新齐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并对农二师贯彻落实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议精神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是在二师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议和兵团政委车俊、兵团司令员刘新齐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其他师局新鲜经验的借鉴,有自身实践的思考,更有下步工作的安排,一个关于下一步工作怎么办、怎么干大学习大讨论的会议。会议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紧扣“加速、提质、转型”主题,以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保障性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兵团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协调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具有军垦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二、会议要求全师干部职工紧紧抓住当前机遇,我们要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抓好团场“城镇化”建设这个根基,推动发展的动力,筑牢维稳工作机制,大家要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不断学习,解放思想,不断加强认识,随着团场改革的加快和三化建设推进,团场的发展越来越快,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打破以往的视野,不断总结经验,以适应新的需要。
三、黄金忠在报告中指出,各级党委、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加强指导服务。各级党委要在本月底之前召开党委会,全面贯彻农二师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制订出新举措、新思路、新打算和完成今年工作的新决心。因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全文学习传达了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兵团司令员刘新齐在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总结讲话和农二师党委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几位师领导讲话材料。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主动参与和推动团场的城镇化建设和“在三化”建设。做为团场,可以组织全团干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要求机关副科和基层副连以上干部要撰写2000字以上学习心得一篇,为实现真学、真会、真懂、真用,还可以在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组织一次“三化建设”知识测试和一次知识抢答赛活动。还要求各基层单位以贯彻学习农二师党委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为契机,立足团场实际,组织各单位对本团发展、改革、体制创新、城镇化建设、三化统筹发展进行讨论。
四、坚持城镇发展
通过全文学习2位领导的讲话和其他师局领导材料,深深感觉到这次会议虽然是城镇化现场会,但实际上是一个“三化”建设推进会议。同时从内地近几城市快速发展少国际城市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将逐步走向现代、文明、集中这样的一个进程,因此我们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推动“三化”同步发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以极大的魄力和勇气,着眼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设计来构建完善的城镇规划体系,打造具有军垦特色文化富有现代文明为支撑的绿洲城市,以“以宜居、生态、便捷、幸福、拴心留人”为理念,统筹规划团场城镇和中心连队居住区,要致力打造生态家园、维稳基地,小区建设,在城镇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特色等方面要科学设计、准确定位,现民族特色,环境优美,适宜居住。要着力构建中心镇、特色镇、一般镇,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要突出花园式别墅楼房布局,绿化、亮化、路面硬化配套完善,一团一色,一连一景,相得益彰。以军垦文化为内涵,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生态、宜居现代园林城镇,让人赏心悦目。
五、加快工业化全速建设。从几个师近几年经济和社会事业普遍发展较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紧紧依托城镇化的优势,围绕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已逐步成为推动全师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因此当前是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不行、发展质量不好也不行的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着眼于将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延伸,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链和集群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六、这是一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农业结构的会议 这次会议,兵团党委始终着力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重点产业集团、加强“三大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是狠抓不放。
因此,我们要发挥兵团现有的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全区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当前我们的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对策: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商洽谈会,着力推出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和对口招商。组织精干人员,借力对口援疆政策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优选招商项目,到内地以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展招商。加强横向纵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部门的招商资源,拓展农业招商渠道,形成招商合力。坚持“控制总量、改善结构、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优化农机装备,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机装备质量,创新农机管理新模式。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团场对苗木和花卉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苗木和花卉种植正在逐渐成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建设良种繁育区、特色大苗示范区、中小苗培育区、引种试验示范区、采穗采种区、造型区等,由于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具有规模优势,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株树年效益达到300元以上,亩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公司对团场农业种植用地和农工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将农业职工转移到企业生产基地从事田间生产和管理工作,实现了团场土地由职工承包地向公司经营地转变,团场职工由农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了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规模的扩大、综合效益的提升、体制机制的创新,保证了团场增效、企业增盈、职工增收。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经济发展管理的新方式,以农机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社员由全团从事农机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坚持农机“五统一、五规范”管理,建立农机具集中停放、维修、零配件和副油供应、人员培训“四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新农具,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档案,加强农机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提供农机具集中停放、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化统一作业,开展对外服务作业,调整利益分配,确保服务质量。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有效解决了改革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关系进一步理顺,管理进一步强化,效益进一步提高。
这次会议规划了我们兵团城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激励全师上下齐心协力,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学习贯彻农二师党委十四届三次全委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师党委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
心得体会
8月24日,农二师党委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博斯腾宾馆召开。农二师党委书记、政委黄金忠,农二师党委副书记、师长任茂林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通过参加团8月28日委中心组学习和支部认识组织学习会议精神和通过自学,我感触很多有以下几点:
一、会议以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议和兵团政委车俊、兵团司令员刘新齐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对农二师贯彻落实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议精神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是在二师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议和兵团政委车俊、兵团司令员刘新齐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其他师局新鲜经验的借鉴,有自身实践的思考,更有下步工作的安排,一个关于下一步工作怎么办、怎么干大学习大讨论的会议。会议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紧扣“加速、提质、转型”主题,以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保障性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兵团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协调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具有军垦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二、二十七团曾是焉耆地区沙漠化最严重、风沙危害最大的地区,经过军垦儿女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这片荒漠现已变成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牧团场。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责任到人。根据自然条件恶劣的实际把造林绿化、发展林业放在重中之重优先发展,把植树造林变成每一位团场职工的自觉行为。在林业工作上建立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履行义务。做到责任到人落到实处改变了原来的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局面。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绿化意识。通过各种手段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让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植树造林绿化团场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是维护改善团场生态环境保护农田基本建设产生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2005年以来,我团累计植树造林1120亩,绿化近300亩,全员义务参加植树造林14000人次,尽责率95%,成活率85%。
三、通过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我团的实际情况,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将职工生活环境彻底改变,结合开展了团场规划,使小区在建设之初就能合理、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全面综合地协调好各项事业的发展。绿化工作作为团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我站提到了议事日程,而绿化树种规划,是对团场的风貌、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常规树种的选择与规划。(1)做好绿化树种规划:要选择能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改善团场城镇面貌,绿化树种是关系到团场绿化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做好树种规划,可以节约时间,早见成效,树种选择恰当,就能早日形成绿化风貌;(2)可充分发掘本地树木资源,丰富树木种类。通过树种调查,做到心有数,合理地选择树种提供丰富素材。(3)为育苗规划提供依据,除了满足团场的绿化要求外,还可使苗圃地有计划地生产苗木,使苗木种类、数量与绿化对路,加快团场城镇绿化速度。把团场打造成“房在林中,花在景中,走在花中”的人居环境。使团场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丽景象。
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团三个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团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深入、大力抓好这项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内需动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团场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完善团场功能,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团场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四、通过学习会议精神体会到我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机不可失,必须加快发展,在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形成思路,认真查找问题,真正把解决问题体现在各项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转变领导方式,特别是作为主要领导干部要去 谋事、去思考问题,要有思想。通过不断学习,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树立危机忧患的意识;树立争创先进的意识;要破除等待观望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要破除怕苦为难的思想,树立实干苦干的意识;树立锐意进取的意识。要提振信心,进一步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信心来自于我们的自信,信心来自于我们的自强,敢于担当。担当要有追求,担当要有能力,担当要有品格,担当是领导干部追求的一种境界。这次会议提出了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产服务业和招商引资五个方面的命题。领导要善于研究,把问题深化,迎难而上,勇于前行,总结经验。
根据团场实际和党委的安排部署,明年,我站计划种植200亩苗圃基地,除常规树种,引进部分绿化树种并培育苗木及花卉,在培育选育绿化工作上,我团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因此,今后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专业人才队伍技术力量。
这次会议的召开规划了我们兵团城镇未来的宏伟蓝图,将激励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上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全委扩大会议心得体会
全委扩大会议心得体会
市委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观摩总结会议召开之后,本人通过参加市林业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干部职工集体学习和借助报刊、网络自学等多种形式,对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有了全新的认识,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市委、市政府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把握时代特征,深化市情认识,提出了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战略定位,着力于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工作重点,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的目标,努力把张掖建设成为符合国家功能区划要求、顺应人民意愿的生态经济功能区和宜居宜游生态文明城市,推动张掖绿洲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从张掖实际出发,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这一思路抓住了张掖的本质属性,顺应了当今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生态发展之路。
“一山一水生态市,宜居宜游金张掖”是张掖本质属性的反映,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所在。巍巍祁连山、涛涛黑河水,自古以来就是张掖乃至河西地区的生命山、母亲河。“一山一水生态市,宜居宜游金张掖”,这既是对生态张掖的特色定位,更是对生态张掖的美好憧憬。历史地看,“金张掖”发展的基础在生态,一山一水孕育了我们的过去;辩证地看,“金张掖”发展的危机在生态,“一山一水”同样也承载着我们的未来。当我们看到昔日张掖周边的芦苇池、沼泽地,如今已成为风景秀丽、游人如织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面对今昔变化,感慨之余不由得沉思,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湾水,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群人,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呢?答案只有一条,那就是市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张掖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归根结底就是张掖经济社会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金张掖生态发展之路正在带给我们崭新的发展面貌和诸多的发展启示。
这次市委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的目标,对于全市林业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受党多年培养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要求自已既要深入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实质,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学习市委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加强自身建设,更新思想观念,加大创新力度,做好本职工作。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加强: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树立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综合素质。??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新形势下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局面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增强驾驭全局、服务群众的领导能力。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展工作的超强性。随着我市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林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张掖林业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总结、巩固、升华。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事事要讲发展、时时要谋发展,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形象。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其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因此,一定要珍惜党赋予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着力提高服务意识,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总之,通过开展学习市委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不仅要提高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党员领导干部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
第五篇:县委十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讲话(最后定稿)
中共民和县委十四届七次 全委扩大会议文件之一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奋力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在县委十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2月14日
赵 雄
同志们:
这次县委全委扩大会议,是在全面总结“十一五”辉煌成就、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 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和“十二五”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会上,传达了地委于丛乐书记在民和调研时的讲话精神;讨论了《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德林同志代表县委全面总结了2010年工作,安排部署了2011年工作。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着重就做好“十二五”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十一五”取得辉煌成就,加快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更加坚实
“十一五”时期,是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为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稳打基础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战略部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以“一城两区”建设为载体,突破农业,突出工业,突显城镇,改善民生,努力推动“四个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在应对经济环境重大变化和各种困难挑战中经受了新考验,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做出了新成绩,在再塑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的实践中迈出了新步伐,为加快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发展实力在优化结构中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全县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85亿元,年均递增12.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109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11%;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8.1亿元,年均递增26.5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6亿元,年均递增24.39%,发展后劲大大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64元,比“十五”末的7119元增加5845元,年均递增12.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9元,比“十五”末的1956元增加2503元,年均递增17.92%;城乡居民收入比差由“十五”末的3.64︰1缩小为2.91︰1,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幸福指数持续提高。
(二)园区建设在攻坚克难中初具规模。五年来,我们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下川口工业区建设,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彰显特色经济、推动科学发展的破冰之举。短短三年时间,以1个综合功能区、7个核心示范区和12个辐射基地为重点的农业园区框架基本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开始显现;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浅山旱作节水农业、湟水河流域设施农业、脑山高效农业、黄河流域立体农业四大产业带初步形成;大力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建成全省最大的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为干旱山区农民实现增收探寻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依托全膜玉米丰富的饲草料,积极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农区畜牧强县建设步伐加快;利用气候适宜、光照充足的优势,倾力打造全省的“果盘子”,总堡垣优质果品基地初具规模。下川口工业区建设进展顺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入驻园区企业达20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铁合金、电石、电解铝、立窑水泥等落后产能45.6万吨,工业经济在淘汰落后产能的“阵痛”中,踏上了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三)城乡面貌在统筹发展中发生巨变。五年来,我们实施了一批事关民和长远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坚持“富规划、精建设”的理念,先后实施山城红崖综合整治、巴州河治理、胡同道拓建等工程,加快房地产开发,加强城市管理,服务设施日益完善,社会功能趋于完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繁荣旧区、现代新区、实力园区”的县城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集镇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奖励性住房建设,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以通乡油路和村道硬化为标志的农村公路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通达深度和质量明显提高,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民创业就业方兴未艾,劳务经济持续走高,旅游收入节节攀升,成为“十一五”期间可喜的新变化。
(四)社会事业在和谐建设中持续进步。五年来,我们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发展成果普遍共享,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深入推进。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序推进,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稳步提高。扎实推进科技创业活动,积极推广适用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快 文化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扶贫开发强力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特困人口得到有效救助。向汶川、玉树灾区捐助援建工作顺利推进。无线通信实现全覆盖,宽带互联网延伸到乡镇一级,群众通信极大便利。同时,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县各类信访案件发生量明显下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扎实推进“平安民和”创建活动,公检法工作明显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治安形势持续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全县上下呈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五)党的建设在改革创新中全面加强。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作风建设年”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化“创先争优”、“三级联创”、“四培双带”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公开服务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照“四项监督制度”基本要求,实行后备干部全员推荐、副科级干部公开选拔、县委任用干部常委无记名票决,干部选用的公信度明显提高,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全面落实《廉政准则》,深入推进以廉政教育、制度建设、案件查办、警示督查、责任追究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立案查处违纪案件36件,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县委认真履行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责,坚持重大问题、重大决策四大班子一起研究,齐抓共管,形成了工作合力。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卓有成效。党管武装、宣传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省、地驻县单位积极履行职责,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回顾“十一五”,全县上下在抢抓机遇中坚定信心,在破解难题中凝聚力量,在应对挑战中加快发展,在解放思想中奋勇前行。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历史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效益质量最好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地委的决策部署,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坚持了符合县情实际的发展路子;关键在于县几大班子精诚团结、率先垂范,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形成了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关键在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泛参与,凝聚了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 众,向离退休老干部、社会团体、驻军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民和改革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五年的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启示是: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首要前提。解放思想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县情认识,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才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民和这样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县份,才能有效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后发赶超,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始终坚持扩大开放,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坚持借助外力求发展,大范围开展招商引资,才能进一步拓宽产业领域和发展空间,才能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
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既要立足全局统筹谋划,推进整体工作,更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财力解难题,着力 突破瓶颈制约,在解决矛盾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始终坚持改善民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目标体现。只有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始终坚持改进作风,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干部作风直接关系事业成败。只有坚持不断改进和加强干部作风,提高各级干部谋划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才能在应对复杂局面中推进各项工作,在攻坚克难中开辟前进道路。
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严格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才能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奠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组织基础。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汲取这些宝贵的经验,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阶段。
二、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十二五”工作,加快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科学分析和判断形势,准确认识阶段性特征,历来是我 们谋划发展、推进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全面分析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重要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和领会中央的科学分析和判断,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县“十二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一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从宏观环境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长期向好。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为我们承接和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机遇。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支持藏区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将从政策资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从区域发展的大背景看,国家和省上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兰西经济区、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和东部城市群建设,有利于我们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全县发展进程看,经济总量、产业竞争力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具备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二要清醒地看到民和发展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各地竞相发展的 势头强劲,民和经济发展在全省、全区仍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发展不充分的基本县情仍然没有根本改变,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全省、全区的2.1%和16.64%;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比全省、全区低16890元和38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平均数低1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全省、全区平均数低891元和292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全省、全区的0.52%和22.28%。与此同时,发展层次低、经济总量小、产业关联度差、融资困难、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薄弱等困难依然突出,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有效破解。三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挑战。中央、省委启动实施兰西经济区和东部城市群战略,海东将融入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当中,成为“十二五”时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海东发展较快、条件成熟的县逐步培育成次中心城市。民和地处甘青交界,既处在兰西经济区的一个重要节点上,又处在东部城市群范围划定的“一带”建设的重要区位上,建设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当前乐都等县已率先提出争建次中心城市。如果我们不能清醒认识差距,充分挖掘潜力,就会被兄弟县抛在后面,就会在东部城市群建设中被边缘化。
基于以上分析,“十二五”期间,全县发展机遇多于“十 一五”,发展压力大于“十一五”。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力争在加快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中赢得主动,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中实现跨越。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以推进东部城市群建设为契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四个发展”为路径,以“一城两区”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奋力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20%,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跨越发展取得新突破;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民族 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谐发展取得新成绩。
实现以上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园区引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增强城市发展原动力。现代农业的发展既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又是城市化的基础。要一以贯之地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的首位,按照“做大基地规模、做精产品加工、做响高原品牌、做长产业链条”的思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整体水平,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西宁、兰州两大都市重要的绿色有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到“十二五”末,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91亿元,年均递增6%。一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用市场经济的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改造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实现“五个转变”、“五个提高”。即: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条件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单纯注重农牧业生产向注重生产加工流通转变;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到“十二五”末,努力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畜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提高新型经济组织在农产品营销中所占的份额,其组织营销量占到农产品总销量的70%以上;提高农畜产 品转化率,饲草料综合加工利用率达到45%以上;提高农产品加工数量在总产量中的比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贡献率达到53%以上。二要积极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按照“高原特色、生态有机、优质高效、示范带动”的要求,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进一步提升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和档次。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研发和转化工作,着力建设总堡乡万亩设施果品、隆治乡万亩杂果、巴州镇万亩休闲观光农业、三川万亩现代设施渔业、马场垣乡万头奶牛养殖五大示范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果蔬类生产、蔬菜制(繁)种基地和奶牛养殖基地。到“十二五”末,园区核心区面积达到5500亩,辐射带动周边特色农产品基地32万亩。三要提高农业发展层次。把设施农业和全膜栽培技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和浅山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业规模生产,发展壮大脱毒马铃薯、杂交油菜、优质瓜果、高原制种、玉米五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水产业、生态旅游农业、饲草种植、花卉、中藏药材、杂果等六大新兴产业。到“十二五”末,推广全膜栽培技术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温室8000栋,优势特色农产品播种率达90%以上。四要全力打造农区畜牧强县。坚持“扩羊、增牛、稳猪、发展蛋禽和獭兔”的工作思路,以规模养殖和 设施畜牧业为重点,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加速饲草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工业化转变,做强肉牛、肉羊、奶牛、生猪、禽兔五大产业,做大湟水河谷奶牛养殖、肉牛羊育肥示范、标准化良种仔猪繁殖和商品猪生产、獭兔及土鸡、乌鸡散养等五大基地,率先在全区闯出一条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成功路子。到“十二五”末,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50个以上,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到10000户以上,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97.2万个羊单位,生猪饲养量达到25.5万头。五要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威斯顿、湟乳、绿之苑、鲁青等农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搞好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土地流转和整理开发,积极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土地整理开发的途径。到“十二五”末,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地区级龙头企业16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360个,农村经纪人5000人。六要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在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全面加强以农用地膜管理、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为重点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抓好湟水河流域“百万亩”绿化工程和县城、河道、道路及乡政府周边绿化,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到“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3%。
(二)坚持集聚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增强城市发展支撑力。工业是城市和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支撑。要把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理念和“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并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着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发展,加快构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优势产业为支撑、优势产品为依托的新型工业体系,打造兰西经济区新兴工业基础原材料基地。到“十二五”末,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09亿元,年均递增26.21%,工业化率达到45.3%。一要强势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紧紧抓住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建设机遇,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加快下川口工业区和米拉湾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史纳物流园区建设,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积极促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努力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十二五”期间,努力培育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家。二要着力打造工业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按照环保、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加强工业原材料下游延伸产业的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设,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构筑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到“十二五”末,形成10万吨新型交通铝合金挤压材、40万吨铝基合金棒材、25万吨阳极炭素、100万吨水泥粉磨、30万吨普硅、20万吨金属硅、10万吨太阳能刃料的生产规模,并努力实现金属硅向硅粉、多晶硅等 产品延伸,碳化硅向纳米碳化硅粉体、太阳能刃料等产品延伸,铝基合金向新型交通铝合金挤压材、汽车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配件等产品延伸,以电石为基础材料向PVC型材、炭黑等产品延伸,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要认真研究和落实国家及省上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建材、水电、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石油开发、农机具加工和小五金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扶持。三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要常思民和碧水蓝天的人居环境来之不易,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住青山绿水;既要抓好当前,又要顾及子孙后代。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坚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动摇,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动摇。在项目准入上,严格守住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两个底线,不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项目,不要区域布局内重复建设的项目,不要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在项目建设上,实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环境治理上,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对省、地明令关闭、停产整顿和限期整改的企业坚决按要求关闭、整顿、整改到位,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四要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强化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投资、投资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的理念,在现阶段要借助外力促发展,下大力气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规范行政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护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着力增强城市发展承载力。民和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县,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的内需和潜力所在。要深入实施“东引西联,双向拓展;一轴两带,相向开发;一城两区,重点突破”的空间发展战略,积极统筹城乡建设,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撤县建市”步伐,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到“十二五”末,县城、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12平方公里和5平方公里,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36%以上,城镇人口达到16万人。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要以建设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绿色生态的现代化中型城市为目标,高起点谋划与设计,抓紧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主要街区的修建性详规。具体要做到“五个结合”,即:城市总体规划同未来发展需求相结合,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近期开发建设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对城市区域进行合理控制、依法控制,做到可持续发展;把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结合起来,以新区开发带动老区改造,实现由单一中心结构向多中心、多单元城市发展,做到城市协调发展;注重城市功能、产业布局和城市特色的有机结合,科学分布各功能区,做到城市科学发展;把弘扬传统文化和吸收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注重城市内涵和文化底蕴挖掘,使城 市建设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亮的文化形象,又具有现代化中型城市的风貌。二要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按照“拉框架、提档次、优环境、强功能”的原则,适应城市规模扩张的需要,加快城镇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燃气、集中供热等设施一体化建设,谋划和实施好市政基础设施和县城中心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火车站周边改造、老城区连片改造等建设项目,打造湟水河景观带,建设一批集聚效应显著的精品街区和景观带。要提升城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水平,从单体建筑的形状、色彩、外立面到建筑群,都要做到丰富多样、错落有致。集中打造城市高楼区,在重要接点和地段建设一批地标性精品建筑。突出绿化美化和生态环保,创造方便、快捷、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三要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创新投入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健全城市管理体系,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强化城镇居民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加强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解决好城镇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活跃社区文化,突出社区服务,强化社区治安,优化社区管理,着力打造平安社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四要加快集镇建设。按照“北部优化发展,中部加速崛起,南部强化开发”的功能定位,大力培育建制镇产业,重点谋划并推进资源开发型、商贸旅游 型、交通物流型、特色农业型等特色鲜明的中小城镇,使其成为连接县城和乡村的桥梁,逐步增强城镇带动乡村的能力。科学调整乡镇设置布局,“十二五”期间,完成中川、马场垣、西沟、转导、总堡5个乡的撤乡建镇工作。五要抓好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村自然风貌、历史传统和地域民族特点,严格村庄和农村住房规划,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新房建设推进新村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卫生管理,倡导文明乡风,焕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气象。六要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区域性贸易中心、打造兰西经济区重要的商贸产业物流基地为目标,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史纳物流园区,搭建物流基础平台、仓储平台、信息平台和商贸交易平台,使其成为甘青交界物资贸易的集散分销中心、重要的连锁商业配送中心和商务中心。要不断完善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到“十二五”末,建成年交易额千万元以上的各类市场3处,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5家以上。七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依托我县处于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兰州旅游圈的最佳衔接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加快“天路桃花源”旅游度假区、三川民俗风情园、黄河景观带、七里寺康体养生区、喇家遗址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倾力打造古 文化遗址、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宗教文化五大特色旅游品牌,提高“河湟宝地〃休闲民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建成兰西经济区重要的休闲旅游基地。
(四)坚持项目带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基础设施是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物质条件。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藏区经济发展等有利时机,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兰西经济区项目谷地。具体要做到“五个善于”:一要善于争取项目。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份额意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千方百计争取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十二五”期间,重点争取实施川官、川总一级公路、川海大桥建设工程,完成3286公里公路和103座桥梁的改修建任务,提升农村公路等级和网络化程度;完成13项农村人畜饮水和7项城镇供排水工程,基本解决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实施积石峡水库灌区、中部扬黄调水和10个国营灌溉改造项目,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实施湟水河干流、巴州沟治理等10项防洪工程和4座病险水库整治工程,提高防汛抗洪能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工程和16项老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大河家、炳灵一级、大河家二级、湟水河三级、上西川、下东川等水电站和华能集团4×600兆瓦燃煤火电厂建设项目,加快石油勘探和开采,努力争取核电项目落地;实施电 网新建改造、沼气池、太阳能、信息基础建设等项目,提高能源支撑和信息服务能力。二要善于实施项目。继续坚持县级干部包抓项目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强化项目监管,确保重点项目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各类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促进城乡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三要善于储备项目。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紧盯国家和省上的投资重点,既抓“高、大、新”项目,又抓“短、平、快”项目,认真筛选、论证、储备一批涵盖领域广阔、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一旦机遇来临,确保能够及时拿得出、报得上、争得来。四要善于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措施,采取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开展集群式、链条式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和企业,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五要善于融资运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对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强县乡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融资理念,规范融资平台,继续做好政、银、企对接工作,充分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投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金、外来资金等参与项目建设。
(五)坚持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和谐建设,着力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目前,我县农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事业相对滞后,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保障难等 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在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中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推进城镇化和改善民生相得益彰。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继续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先期集中建设高中为突破口,带动初中和小学调整步伐,提升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学前教育。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实施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将县职业学校建成省级重点学校。二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坚持科技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开发人力资源,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实施农业科技承包、科技特派员等制度,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加快科技推广应用步伐。三要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主要途径,加强基层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建设,继续实施好“农家书屋”、“村村通”、“文化进村入户”项目。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四要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城乡卫生资源,完成省妇女儿童医院民和分院、县中医院住院楼、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 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让群众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五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争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进一步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六要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按照“五做”的劳务输出思路,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数量,到“十二五”末,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培训转移率达85%以上,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825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以上。大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力争使60%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七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化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做好重大政策和措施出台前的风险评估工作。深化寺院社会管理和法制宣传工作,解决处置好宗教领域的矛盾纠纷和各类事务依法管理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把信访工作作为了 解社情民意的“必修课”,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行为,确保社会稳定。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八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集体财产股份制、户籍制度等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基本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规范”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同时,要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建立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支持人大、政协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高度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形成和谐的军政、军民关系。
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加快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工作成败,关键在人。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归根到底要靠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凝聚 力和战斗力,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一)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思想决定行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要加强学习,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以领导班子学习带动全县干部队伍的学习,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要学会吸收,真正转化成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学会思考,提高敏锐性和鉴别力;学会应用,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二要强化责任,着力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主要领导要作表率,树立良好形象;讲民主,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讲原则,敢抓敢管,努力带出一支能够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的过硬团队。三要牢记宗旨,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有爱民之心,把握好情与理的关系,既坚持政策原则又灵活包容,通过民主协商、教育疏导等方式,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四要强化监督,着力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广开言路、广纳谏言,形成协调一致、共谋发展的工作局面。
(二)围绕“三个干事”要求,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团结干事的班子建设,认真抓好换届工作,选出组织放 心、党员信任、群众满意的好班子,换出变化变革、固本强基、赶超一流的新气象。围绕激情干事的队伍培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考察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实际能力,大力培养使用年轻干部,把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对那些不思发展、工作没起色的干部,要坚决予以调整,让贡献突出的干部受重用,一身正气的干部有舞台,敢闯敢干的干部获鼓励,老实干事的干部不吃亏;让相形见绌的干部失去地位,跟风行事的干部没有市场,四平八稳的干部坐立不安,投机钻营的干部毫无机会。围绕踏实干事的作风要求,完善科学的目标责任绩效考核机制,严格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立足县情实际和特色品牌,扩大对外宣传面,提升民和知名度,凝聚起一切干事创业的积极因素,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围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大力深化“三级联创”和“四培双带”活动,在农村党组织中全面开展“五有五能”(有班子、能干事;有场所、能活动;有产业、能增收;有民主、能公开;有后备、能接任)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五讲五比”(讲大局、比党性;讲致富、比双带;讲团结、比和 谐;讲承诺、比兑现;讲文明、比新风)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突出实践特色,增强活动实效,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拓宽农村选人用人渠道,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和党员教育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推行户代表议事、“三议一表决”等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党建带群建,形成党组织和党员带动、群团组织和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创新机关、社区、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四)围绕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一要强化廉政教育。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廉政准则》的有关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做到靠制度管钱、管权、管事、管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腐败。三要注重预防监督。坚持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强化监督,以强有力的监督制约,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 建相互协调、多方衔接、健全有效的监督体系。四要加大惩处力度。坚持惩防并举的方针,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继续开展“两问一整治”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五要落实廉政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本乡镇、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五)围绕提高落实执行能力,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作风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推进工作,重点靠实干苦干,核心是落实执行。一要勇于争先。这次县委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自我加压、勇于争先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胸襟、敢于比拼背水一战的胆识,始终保持一股冲劲、闯劲、干劲、韧劲,做到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早、干得快,让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打赢硬仗成为民和干部群众的显著特征,努力形成人人创先争优、个个励精图治、处处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二要敢于担责。岗位在赋予我们权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在当前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更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把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到全县发 展大局中去思考和部署,既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多出点子,多挑担子,凝心聚力,万众一心,争做解放思想的倡导者、开拓创新的参与者、干事成事的实践者。三要善于成事。作为建设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的主导力量,我们不仅要有想干事的愿望,更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对县委决策的执行力,对未来工作要做到超前谋划、科学决策,对既定工作要做到雷厉风行、限时办结,对疑难事项要做到创新思路、善于突破。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关键是开好局、起好步。关于今年的工作,这次会议已做了安排部署。这里我着重强调几点:一是迅速传达,谋划要早。要充分认识到这次会议关于“奋力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进程”的工作部署,是县委高瞻远瞩,着眼我县未来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会后,各部门、各单位要立即行动,精心组织,尽快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去。要紧密结合中央、省、地委有关文件的学习和本单位实际,系统、全面、深入地领会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县委宣传部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平台,抓好宣传报道,全方位做好宣传工作。二是重点突破,行动要快。就是反应要快、行动要快、效率要高,快速度争引项目,快行动抢抓机遇,快节奏推进工作。要把握吃透省、地委对 民和发展的一系列要求和部署,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十二五”规划的大盘子。现代农业示范园、城市建设、工业区建设要取得阶段性进展。三是强化措施,工作要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工作目标切实可行,工作举措具体实在,工作推进务求实效。新启动实施的项目要抓紧做好规划、设计、评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创造有利条件,尽快开工,提早竣工。要根据今年农业生产面临严重旱情的形势,提早做好抗大旱的准备,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准备工作。四是创先争优,成效要好。会后,由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负责,将会议安排部署的具体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倒排时间、倒排进度。县委组织部、县纪委要加强研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目标考核评价体系。要充分发挥部门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工作落实上体现创先争优,在督查考核上体现创先争优,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同志们,建设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民和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让我们在省、地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满怀发展激情,坚定必胜信念,以更加顽强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加快推进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进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