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
《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通辽市扎鲁特旗香山农场学校
2013年6月我校英语教研组向自治区电教馆申报了《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研究》这一课题,后经省馆专家评审予以立项。自9月份收到立项通知后,我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认真指导课题组做好开题前的准备工作,为我们课题前期计划的制定和落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们在此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路与体会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工作思路
我校属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周边村镇。他们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的家庭环境与条件更不如人意,鉴于这种情况,如何在我校电子白板这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下开展英语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我校承担的子课题《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研究》总目标是: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研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传统英语教学手段的完善与提升,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的融合,提高学生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运用能力,真正解决英语教学容量大、课时紧的教学特点。采用新方法、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真正成为交流的语言,使小学英语教学快乐化、轻松化、实用化。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目前,该课题的研究已经进入中期阶段,现就本课题实施以来的阶段性工作进行汇报:
(一)准备阶段
2013年6月,学校领导对抽取部分学生和全体教师做了关于信息技术的调查问卷。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初步确定了我校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2013年6月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文献,初步确定课题名称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的研究》,并且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成员。完善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制订了课题实施方案,组建了课题实施的具体部门并明确了分工:教务主任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负责具体工作。上交课题研究方案.2013年7月,我校课题负责人和一位实验教师参加自治区电教馆组织的课题开题培训会。
2013年9月,根据自治区电教馆总课题精神,结合学校课题前期实施工作,在修改完善课题方案计划的基础上,正式向自治区电教馆递交课题申报书,确定课题名称为《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研究》。
(二)实施阶段
1)、2013年9月开学初,校长、课题负责人及英语组的课题研究老师组织开题研讨会议,共同商讨有关此课题的实施步骤和其具体做法,安排部署具体分工。并向校长汇报经费预算情况。2).2013年9月—10月,进行初步尝试。我校全体英语教师进行了”公开课”教研活动.课题组每位教师都进行课堂展示,并形成教案,说课稿,反思等教研材料。课后,课题组教师及时开展探讨会议,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探索更适合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找到下一步研究、改进的方向。
3).2013年10下旬,学情问卷调查.在全校3-6年级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合格率100%。课题组教师进行了统计,分类。并形成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为下一步的理论学习研究和方案设计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和改革方向。
4).2013年11月,组织进行“学习研究先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山东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336教学模式、以及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模式,课题组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讨高效课堂模式的要素,精髓。并在学习之后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5).2013年12月,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实践,在学期末形成成绩汇总对比表。(完成)
6).2014年3月,由课题组成员王玲玲老师所教学的四年级两个班级作为初步的实验班。课题组教师通过不断研讨,研究教学模式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过程
一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识自我,倾听学生们的心声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抽取了学校3-6年级共100名学生进行了实验初期的学生英语学习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在学习英语中的困难,英语教学方法的喜好以及对英语教师教学中的期望,等等。调查后,我们将结果细化、归类。做出调查数据分析报告。为以后的实验活动提供方向。并且我们将会分阶段组织调查,及时倾听学生心声。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帮助
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教师厚实文化底蕴、完善人格魅力的基石。与一般教师相比较而言,课题实验教师除了同样要具备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还必须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比较敏锐的洞察力,并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自觉的反思意识。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认真研读英语课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学习研究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活动。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山东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336教学模式、以及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模式,课题组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讨高效课堂模式的要素,精髓。并在学习之后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3、开展研究活动,保障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认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公开课、师范课、集体备课,坚持进行。并以知识树形式,进行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的三说演讲活动,这一活动使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所学课标精髓与教材科学整合,真正吃透教材、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的学习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参加“通辽市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观摩暨课题结题大会” “全国中小学第三代课堂改革、高效课堂教学体系培训”活动以及“全国九大课改典型名校—典型课、特色课现场观摩评析”活动。
4、抓好资料整理,让研究成果得以共享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成果的反馈,对研究人员的论文、课件均进行了分类整理,使我们的教学更和谐更有效,通过撰写反思与总结经验,帮助教师从实践中提升理论素养,从而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以此来提高我校整体英语教学面貌。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课题虽然只进行研究将近一年时间,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老师共同的努力下,已初见成效。全体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了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一)、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不再是盲目的,也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而是形成了教学、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课题研究的知识和主动研究的意识。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由于教师对打造高效英语课堂的重要性认识得到了提高,而且教师科研教学能力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全体英语教师普遍注重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注重学生在课堂中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收获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跨越,这一点也是课题研究小组的最大收获。
五、反思与计划
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方面努力的同时还存在很多困惑:
一是强调用信息技术媒体支撑现代教学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的作用。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不是万能的,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与补充。
二是怎样做到高效课堂与快乐课堂的并行,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是一个很实际,又很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难题。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1.细化课题组成员分工,将下一步课题实施计划具体到每一位课题组成员。
2.集中时间对实施阶段已完成的部分进行总结、梳理。尽快形成英语高效课堂模式图,并及时应用,尝试,不断总结经验。
3.积极学习研究多媒体白板的使用技巧与PPT课件的创新设计。丰富教学资源,生动英语课堂。
4.不断加强实验成果的宣传、向协作校推广,力争在全旗产生广泛影响。
5.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完善相关的制度。2014年5月
第二篇:数字环境下“1对1”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心得体会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又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丰富的远教资源和强大的相互交流性对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几年来,对本人而言通过学习、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到教育教学当中,特别是在英文教学当中的运用,给我的震撼力是超乎想象的,它的方便、快捷有效的节约时间并打破了时空限制,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学科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自身的业务素质。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图画、图表、投影、录音、录像、CD、VCD、DVD等多媒体软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即语言使用的场合、时间、对象等,而且还有体态语——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多种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过程程序化,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对我们农村学校课时少的英语课尤为重要。
首先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课件中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例如在四年级第八模块的教学中,这一课时我请学生们将自己的家庭照片拿到展台前通过实物投影仪向全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利用自制的课件让学生猜“Who is she?” “Who is he?”并跟着课件上的音乐分角色唱“my family”使学生保持兴奋,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例如在教学“fruit”这一课时,因为水果种类繁多,时令性强,如果要将所有要学的水果实物都带了来是不可能的,多媒体课件正好弥补的这个不足。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了各式各样水果的精美图片让学生做大量的朗读训练和猜谜的游戏,大大提高的训练的量和面,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英语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静止的、无声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是有声的与生活的场景和动作密不可分的。怎样挖掘教材使之更加适应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在学习在餐馆中点餐时使用的句子“Can I help you? I like some chicken.”时我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听朗读一边借助人物的动作来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也能从直观的演示中领悟语言和动作所表达的意思,培养了学生探究与自我习得的能力。
还有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打破时间和空间对教材的限制。它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在外研社的英语教材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介绍有关中国和外国的文化,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了解本国的传统与习俗,更能分享他国文化的风情与魅力。教材所提供的画面与语言素材毕竟是有局限的,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某一文化对别的国家的影响,某一节日别的民族是如何度过的。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们再现了生动、活力四射的文化魅力。例如在学习Christmas时,借助网络图片及视频,学生们看到了穿着节日盛装的人们,美丽的圣诞树上挂满了礼物等。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圣诞节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源,使英语学习从课堂走向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广播、电视、网络等来丰富学生听、说、读、写的形式与渠道。只有加大英语信息量的输入,学生才能有更多的输出。使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教学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我们知道,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农远资源主要是服务于教学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好的运用农远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十分注意虚心学习,教学相长。在信息社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信息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平等性和多重感官性等特征,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交互性和互补性。
2、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各种有效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丰富自己的教学。
3、资源共享时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应用的要恰到好处,因地而宜,因生而做。我是农村教师,有时对一节新课无从下手,心里会感到很茫然;这时,看到网上那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时,一定会觉得思路大开,会由衷感到电脑真的很有用。
4、我们要发扬团队智慧把已经成形了的好的课件保存下来供他人共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英明指导下,在我们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农远资源会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最优的资源。我想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科学地运用农远资源,一定能提高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会使我们远程教育的前景更加美好。
第三篇:浅谈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英语教学
浅谈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英语教学
樊城区太平店中学 刘艳
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教师一改往日说教的“传道夫”,变成了今天的“导师”,“教案”也变成了“导学案”。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作用更像是一盏引路明灯,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引导”一词,多了一份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少了一点责备和说教。教师充分发挥“引”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应体现以下亮点:
一、导入激兴趣
在高效课堂上,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高效”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该围绕这个关键去进行。所以教师编制的导学案,“导”是关键;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引”是重点。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导学案的目标设定,还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学案的编排和设计上,多安排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活动。例如:在导入现在进行时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故事引入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或状态;.也可以用设疑激趣:扮演记者采访他人正在干什么?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来询问他人是否正在干什么?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高效性。
二、“独学”有主见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有主见的独学”。卓越的老师并非口若悬河的演讲者,而是一个鼓劲学生“有主见地独学”的推动者和帮助者。
学生在独学环节,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遇到不懂的生字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然后在对学时解决,并记住它。暂时没记住也无妨,因为是双色笔做过记号,可以在达标测评前后再次巩固。若是阅读课,写作课,课前独立思考,也是给学生形成“主见”、“灵感”、“假设”、“视角”、“偏见”留机会。让学生“有主见的独学”意味着有思考地阅读,或者带着自己的主见去阅读,甚至带着自己强大的偏见去阅读,可称为以思带读、先思后读。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学期Unit 12 学习家规时,可引导学生首先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生词;再读文章,列出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复述课文;最后让学生大胆地改写自己喜欢的家规。那么这节课一定别有一番风味了。
三、“展”出真水平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引导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就像李炳亭说的:教师作为引导者只需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1.利用小组建设开展小组活动。
在高效课堂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有效的利用独学,对学,群学环节有效地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对话中去,我都会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贴近生活对话操练。
在教学现在进行时Unit5 I'm watching TV.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在真实场景中体会现在进行时的应用,我设了一个大展示:1.请用现在进行时写一段话来描述真实场景(例如:教室、操场、公园、家里等);2.请用He is„
She is„
They are„ 3.展示内容,地点不可重复,至少5句话!注:前三组展示有效哦!快快集思广义吧!各小组讨论的甚是激烈,几分钟后的展示上更让我大开眼界:二组组长李怡琳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对组内成员进行了调查(A1:Excuse me.I'm a reporter, what are you doing? A2:I'm cleaning the window.B1:I'm reading a story book.B2:„C1:„C2:„)很显然这是一个教室场景;接着,组长郎伟琪带着组员们进行了公园里的热闹场景展示,李欢的操场场景更是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你看她们组的同学有的正在打篮球,有的正在跑步,有的正在跳舞,还有的正在弹吉它。此时的展示,让学生忘记了自我,忘记了课堂,在自然的展示中学会了现在进行be + V.ing。不是吗?他们忘我的运用着呢?接下来七组陈宇奥带领同组成员描述了家里场景,把学生们逗得乐不思蜀。你看,他们扮爷爷的扮得多像,还戴着眼镜呢?正在看报纸。奶奶正在看电视。„„下面六组张欢组的表演更有趣了,他们展示方式是:猜谜语。目地:运用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学生们在猜迷底的同时,也学会了Is she reading a book? No, she is playing with a bird.„„课堂的最后,为了加强现在进行时的构成,教师临时安排了一个天方夜潭的游戏:以组为单位,一组:写名字,二组写be动词(am is are),三组写现在分词词组。翻译出来的结果可不得了了,“毛主席正在看电视。周星驰正在读英语。英语老师正在玩游戏。”学习们在游戏中不仅快乐的不得了,而且牢牢记住了现在进行时各种句式的运用。
2.利用评价激励别出心裁的展示。
孩子们一个个信心满满地展示让我分外惊喜,原有的疑惑一扫而光,真有一种拨云见日、相见恨晚的感觉。在课堂上,学生的独学投入,对学踊跃,群学如潮,展示精彩。一时间,我仿佛置身于某个高级论坛。尤其展示形式别出心裁:对话,采访,打电话,猜谜语,调查,做报告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老师做到了课堂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并且特别注意对不参与交流的学生的激励。于是学生们个个奋勇争先,有时为了一分,争得面红耳赤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在高效课堂的理念下,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更真实、更鲜活的一面。
3.利用学生活动的参与面进行提升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ir by pair”的形式,全面的、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当遇到发言支支吾吾、丢三落四的学生,老师要大胆鼓励,也可以用更多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些不被关注、不被“看好”的学生,却受到了“额外”的鼓励,这些学生又怎么会没有参与热情呢?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人人参与活动,人人有事干,组组都要练,练出真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老师的点拨更加生动了,不再生硬地灌输。学生们非常积极地提问题,质疑讨论,课堂里充满欢声笑语,因为他们成了“主角”。
四、测评显成效
达标测评必须基于学习目标,基于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达标测评时候,必须有典型性和启发性,难度适中,有利于举一反三。不能盲目去测评,匆匆了事,为了应付检查,随便的翻译课文,随便的抄写单词。达标测评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反馈。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达标测评。
评学检测:
1.用所给词的适当词填空。
1、Look, Jack!Who_____(clean)the blackboard?
2、It is seven o'clock.They_____(eat)some cakes.3、Look at the ducks.They ________(swim)in the river.4、Listen!Some boys________(talk)in the room now!.本次达标测评目的有二:
1.先让学生观察现在进行时的标志,例如:Look!Listen!It is seven o'clock.now!等。
2.现在进行时的结构:be + V.ing。这种达标测评不仅简单,而且知识落实其到了决定性收效。
五、反思促提升
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教学经验→学情分析→知识概括→改进方法。在上完现在进行时这一节课后,我认真的反思自己,首先,我觉得大展示时有可能是事先准好了的。所以如果展示家里场景的小组,有可能对公园场景不会那么投入,或者根本不会。所以我在想如果高效课堂一直展示自己会的东西,准备好了的东西,那是不是就达不到高效?还有C类学生节节课都鹦鹉学舌,那他们会不会就是在凑热闹,起不到实效?所以在下一节课我决定再上展示课时,对前一天的内容进行抽签检查。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学生必须准备全面,没有真水平可就不行啰!可时间一长,我又发现问题了,我发现他们只注重未展示的内容,对展示过的内容不理不采。于是我提议:小组长随时可以发问,而且可以点名起来回答,倘若被提问的人答不上来,就扣他们组里的分数。这下可热闹了,课堂效率高多了。所以说高效课堂是模式不是公式,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地在反思中提升,而且是有意识、有计划地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在新课堂中,看到孩子们自信的微笑,激烈的讨论,专注的思考,“乱中有序”的自主学习,深入浅出的合作探究,个性张扬的展示提升以及高效及时的反馈升华,教师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在这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们真正找到了学习的意义,收获着主宰课堂的快乐与满足,从而实现课堂是“知识的殿堂,生命的狂欢”,实现当前教育最和谐的本义。
第四篇:信息技术下的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李学华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得师生角色、习惯等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对文、音、图、形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系列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为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关键字]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探究式 改变 整合
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这种新形式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新模式与新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改变
(一)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改变:
教师离开了“讲”的阵地,走下了神圣的讲坛,改变了包揽一切的课堂主宰身份,取而代之的则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研究探索的引导者。在这一环境下,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和电视机,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和智能双向闭路电视系统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而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可以进行“各自为主、各自为学”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探究的具体内容、对象和进程,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立地进行视、听、说、读、写、算、画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并能随时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多种方式的研究交流。
这样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习惯改变: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教师讲授的对象是中等偏上的学生,面向大多数,这样在备课时只有一个教学任务,必然会使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吃不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事先搜集大量的素材,制作CAI课件,并就一个教学内容制定多个层次的教学任务,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在此教学模式下也得到了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功能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学科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一)模拟情境
物理学科中有些知识是抽象的,所用的术语也很抽象,例如,“力”的概念,“磁场”的概念,“分子运动论”理论,核反应等过程都是抽象难懂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再比如,“导体在电场中达到静电平衡的原理”,学生是看不到自由电子的移动的,因此难以接受,可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这个平衡过程:将导体放入匀强电场中,用红色小球表示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由于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自由电子向导体的一端移动,最后达到静电平衡状态。该模拟实验能使学生很直观地知道其中的原理,而无需教师反复讲解。
(二)转换观察空间
中学物理研究的对象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电子,都是学生不能直接感知的,因而学习起来有困难。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把宏观的天体微观化,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模拟其运行过程,也可以将微观的原子、电子宏观化,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模拟其运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理解。 例如,“人造卫星从地球的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如何?”,学生对于这个情境没有生活的体验,如果通过计算机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人造卫星在运行时,速度的快慢,从而准备地作出判断。
(三)转换变化速度
很多物理运动过程都是瞬间发生、稍纵即逝,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很难细致全面。计算机动画技术能很好地重视某些物理现象,且可按需要随时进行控制,或化快为慢,或暂停,实验清楚,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比如,“足球运动员将迎面而来的球反向踢出(假设运动员用的是恒力)”这个运动过程对初学加速度的学生来讲是难以分析清楚的,原因就是球的运动变化太快。但是利用计算机将球的运动过程用“慢镜头”模拟出来,则学生很容易发现足球是经过一个恒力下的匀减速运动,速度减至零后又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四)让实验的形式多样化
多媒体教室一般都配备了电脑和投影仪,除了一些学生必做的探究实验以外,教师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软件模拟一些实验过程,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用FLASH软件演示船闸连通器原理、铁锤拔钉子的过程,电动机的线圈转动情况,用AUTHOWARE软件播放动滑轮的做功情况等等。另外,也可以利用VCD机观看实验录像片段,这样形式多样的实验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和趣味感。
(五)展现思维过程
许多物理方法,物理思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不能用实验演示,仅用语言又难以描述,可以用多媒体来辅助表达。如平抛运动一节,用计算机多媒体将平抛运动向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投影,就可以说明平抛运动等效于一个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这样就将抽象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生动形象的过程描述出来,学生容易接受。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看到孩子们能专注地在一堆沙子前兴高采烈地玩一天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所不解。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喜欢,所以他们专注。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出让孩子对待所学的知识就如“那堆沙子”似的着迷,那么学习对于他们也就会象玩沙子一样的快乐。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力”的概念,“磁场”的概念,“分子运动论”理论,核反应等过程都是抽象难懂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由于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并积极思考起来,学生的兴趣有了,学生的思考变的积极了,学生的思维变的非常活跃,这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转载请著名来自:http://www.xiexiebang.com/xueshenghuigongzuozongjie/学生会工作总结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转换观察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在那里听,而学生是否身心参与了教学活动很难量化出来。而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因其良好的视觉效果首先是吸引了学生,而学生对其感兴趣的事情自然是愿意去主动参与学习,而且能够根据孩子的不同要求提供相应的知识配置,真正做到了量体裁衣。例如中学物理研究的对象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电子,都是学生不能直接感知的,因而学习起来有困难。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把宏观的天体微观化,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模拟其运行过程,也可以将微观的原子、电子宏观化,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模拟其运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理解。
又如,“人造卫星从地球的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如何?”,学生对于这个情境没有生活的体验,如果通过计算机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人造卫星在运行时,速度的快慢,从而准备地作出判断。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情感培养 物理是一门应用学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离不开物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离不开物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物理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如果单单去讲物理学的作用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效果就显得苍白而无力。而如果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其极佳的视、声觉效果,孩子们的内心会自发激起对物理学知识的渴望,对物理学家的由衷的敬佩以及人格的敬仰。例如我在讲《绪言》的时候,播放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我要学生找到那些应用与物理学有关。再联系历史想一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物理学在那些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接着我又播放了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剪缉,如牛顿、伽里略、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尤其在播放居里夫人时,当看到居里逝世时,学生们为英年早逝而惋惜;当看到居里夫人不屈不挠时为之敬佩;当看到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时为之震惊和叹服。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通过影片彻底的展现出来,同时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彻底的征服了我们的学生,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升华,产生了巨大的心灵共鸣。我想这个时候的情感培养只是三言两语即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孩子们的心灵已经产生了共鸣。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及自主合作学习
现在是瞬息万变,知识爆炸的年代,学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也极其有限,而在这个年代教师本身也决定不会是一本活字典,学生所有的疑问也不会在教师这里完全找到答案。而事实上,真正在学生将来工作中可以应用到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因此,学校教学应该教会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 目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比较差。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开学初,教师应对所有学生的物理水平进行摸底,划分学习小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协助教师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学习,互相协作,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需要做的事情,各自分工。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教。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也让学生提高了如何获得知识的能力。网络中蕴涵的知识是不可计量的,只要孩子们喜欢,在他们的课余时间就可以去大量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下探索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性,去其糟粕。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可以化抽象的概念于具体而生动,易于理解。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于他们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的知识更便于接受,更感兴趣,更愿意去继续探索。从而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真正快乐起来。情感的培养也不再显得生硬,而是水到渠成。这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无可比拟的优势。此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综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并加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技术,全面开展课改实验,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年级班组,尤其是学生普遍养成网络环境下全新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创建网络环境下“人本主义”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 毅,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功能
[2] 陈向华,运用网络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