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数学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霸州市第二中学 张丽娜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育角色应该是教师扮演的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然而,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教师在实施运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自主”变成“自由”,轻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合作”流于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三是“探究”的随意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我校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学案使用谈点个人体会。首先使用学案就产生了以下困惑:
1、学案当节课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按时完成。
2、在学生自学中,我对学生的自学不能放手,总是不由得插手点拨,造成导学把握不好时机。
3、在学生自学中,学生自学例题很快,缺乏对例题的分析与思考,只是模仿且匆匆而过。由于学生对例题一知半解、吃不透,从而造成测学部分的变式题、拔高题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初用学案的困惑,我调整了思路,重新对学案进行了认识,并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认识到:
一、“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观念更新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学案”是相对于“教案”的一个概念,“学案”的主体是学生,简言之,“学案”即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解决学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改变当前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传授知识的过程的认识,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只有转变理念,才能转变角色。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习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学案”教学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问题,动手做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突破传统的教案教学的理论,建立学案教学的实用模式。实现从撰写“教案”备课到撰写“学案”备课的转变,将教师由教学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加强数学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行教材是我国课程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等特点,精心编写出来的,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为了扭转学生在自学例题中出现的现象,我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边读边思考,学会联系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感知阅读中有关数学术语和符号、图表等,使学生在原有数学基础上学会迁移,对例题中每步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达到对例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找到自学的方法。在不断地引导中,学生学会自学例题,避免了学生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现象。
2、把握好时机,激发学生质疑,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升华。在不断实施学案中,积累经验,使教学的导学在课堂中适时,帮助解除学生的疑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适当点拨、启发,令学生豁然开朗。
总之,学案的使用,让新课改理念更加有效,解决了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新课程改革能顺利进行下去,并取得教学实效。
第二篇: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本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关注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前提。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我校作为首批有效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在领导的关怀指示下开始使用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是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借鉴,为了更好的把导学案落实于自己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实践后的思考。
首先,要在设计与编写导学案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有效的导学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深入钻研教材,讨论制定导学案方案,再由具体的主备人开始书写,然后再分发给每位任教教师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修改,使得导学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在导学案的实施上下功夫,导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导学案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通常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有预习部分或者是提供预习单以供学生预习;同时要做好课中的“导”,这是导学案是否有效的关键,做好课中的导,就要注意一些实施策略,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如根据教材是数与代数领域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等)实施不同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同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课后的“导”,指导学生延伸导学案的学习,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开放性的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次,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问题。经过一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到导学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要设计编写有效的导学案,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抽批导学案,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在具体操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导学案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或者是“预习单”,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较多,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课前应该自学或预习的内容,少部分的同学在课中探究活动中自觉性较差,总想等待别人的成果,两极分化较严重;“导学案”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前就能提前预知要学习的新知,并且也了解了即将呈现的结果,这样的课堂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现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经过一年的导学案的实施与研究使我对“导学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以及实施,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其间我们有成功,也有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第三篇:小学中年级数学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小学中年级数学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xxxx年我校作为徐州市首批有效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在领导的关怀指示下开始使用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是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借鉴,为了更好的把导学案落实于自己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实践后的思考。
首先,要在设计与编写导学案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有效的导学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深入钻研教材,讨论制定导学案方案,再由具体的主备人开始书写,然后再分发给每位任教教师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修改,使得导学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在导学案的实施上下功夫,导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导学案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通常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有预习部分或者是提供预习单以供学生预习;同时要做好课中的“导”,这是导学案是否有效的关键,做好课中的导,就要注意一些实施策略,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如根据教材是数与代数领域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等)实施不同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同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课后的“导”,指导学生延伸导学案的学习,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开放性的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次,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问题。经过一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到导学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要设计编写有效的导学案,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抽批导学案,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在具体操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导学案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或者是“预习单”,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班额过大,学
免费
分享
创新
生人数较多,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课前应该自学或预习的内容,少部分的同学在课中探究活动中自觉性较差,总想等待别人的成果,两极分化较严重;“导学案”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前就能提前预知要学习的新知,并且也了解了即将呈现的结果,这样的课堂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现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经过一年的导学案的实施与研究使我对“导学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以及实施,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其间我们有成功,也有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四篇: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的导学案教学工作全面铺开。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我经过半年的取经和探究,终于小有收获。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内容决不可以随意设计
应该来说导学案的内容是决定这份导学案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决不能出现设计随意、粗糙的情况。
首先,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不应是对教材现有知识点的简单分解,更不是依据教材内容布设的问题阵,而应当层层推进,前后呼应,形成有效的问题链。现今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别注重史料的运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真选取跟主题相关的史料,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史料、分析史料、解读史料、提炼史料、整合史料,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其次,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读教材、学教材,从教材中来,回教材中去的肤浅层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关节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发展脉络,获得丰厚而深沉的人生启迪。第三,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有情感,有意义,能激活学生的反省精神和探求渴望。我想这些是很多历史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体会到的,但是真要做起来却真的非常困难。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历史学科的新动向,了解国内基础教育的新气象,以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呼应。
二、导学案决不可以取代教学设计
如果只忙于做导学案,而忽视教学设计,那么整个教学反而被导学案所束缚,非常的沉闷、枯燥、乏味,课堂也缺少生成性,根本谈不上高效。反思之后,认识到一定要加强二次备课。只有把二次备课做到位了,将导学案自觉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中去,使其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设计。所以导学案的精彩决定于教学设计的精彩,良好的设计能够确保教学流程的完整运作,能够确保课堂生成的有效调控,能够确保教师个性的充分发挥。
三、导学案决不能代替教师的指导
导学案重在“导”,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同时,是不是还要强调一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同样可以是“导”,是科学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材料、如何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如何理解重难点、如何分类整理、如何构建体系。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实施导学案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轻松了,相反其幕后的准备是更加繁复了。要想使导学案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做太多的事情。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还需不断的尝试、探索,不断的创新,希望能取得的更好的效果。
第五篇: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高陵中心小学 顾爱省 2013、6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半年来的实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