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中使用学案的研究
用学案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侯鲁敏
教师上课要有教案,那么学生上课就要有学案,所谓学案,就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由于我所教授的班级是平行班,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明显的两极分化问题,同时学困生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给这些学困生上课,经常是不能完成上课进度,有时连书上课后基础的练习都难以完成。就别说延伸和拓展。可是中考可不会因为你学不会而放你一马,这样老师还要花课外的时间教和辅导,经常是弄得教师和学生又累又怨。还有作业经常有学生不做,即使是做了,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难道教数学就这么难?教学困生学数学真的比登天还难吗?埋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1)上课完不成进度,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也失去耐心;(2)作业完成的不好,错误率高,讲作业,订正作业占用的时间多;(3)学生数学成绩与其他平行班比,平均分相差7~8分
针对这些问题我请教了许多老教师,他们说的有用的方法我就尝试着去做,也到学校的图书馆和网上查资料,好的文章和方法就记下来,还不能解决问题我又到上海书城去买了好多有关名师的教学方法的书,一本一本的研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找到了方法:
(1)上课完不成进度,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也失去耐心;
原因:这个问题说明我的备课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备课,忽视学生的感受,只顾自己讲自己的,学生听学生的,久而久之,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就不高了,而我有认为我用了很长时间背的课,你们本来基础就差还不好好听,怎能完成教学进度,又气又恨,当然失去耐心。
对策: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备课开始,上课完不成进度,是因为学困生理解力差,而理解力差是源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断层,现在学的知识一旦和以前的知识相联系,他们就卡壳,所以再上新课之前一定要把以前断层的知识补上,而这一步放在课上就更不现实,所以我准备利用“学案“,也就是每天放学之前把学案发下去,学案上有要复习的旧知识和要预习的新知识,而且把这些知识在哪些些书上找都标注上(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就会为第二天新课的讲解扫清障碍,而且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对要学的知识已有所了解,理解起来就不会太慢,上课进度就可以保障了。
(2)学生作业完成的不好,错误率高,讲作业,订正作业占用的时间多; 原因: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因为学生的理解差以外,还是在于老师的备课。
对策:老师备课时一定要“下水作业“,给学生的作业老师先要自己要做一遍,而且是学生做一本练习册,你要做三本,四本练习册甚至更多,然后结合教学大纲和书上的例题,总结出普遍的规律并且挑选出好的例题,甚至有时要自己编例题,原则是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编写在学案中.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思路来思考,这也避免了学生认为”学案“就是预习,从书上摘摘抄抄就可以啦。学生提前思考,加上课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课前一定要把学生的学案看一遍,那怕是第一节课),课后作业当然就容易多啦,因为你的讲解是针对你的作业里内容,当然作业也要”精“,太多作业学生会完不成。这样作业错误率降低啦,讲作业和订正作业的时间也就少啦。
(3)学生数学成绩与其他平行班比,平均分相差7~8分。
原因: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我们的学校每个月都要进行月考,而月考之前是不复习的,也就是昨天还在讲新课,今天就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测验,初中数学是每天一节新课的,我们的学生本来基础就差,不复习就测验那结果可想而知,要复习教学进度就没法完成。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对策:这时“学案“又能很好的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由于每节课时的知识点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当知识点比较少时,学案的下方总会多出一块空白,如果能利用这块空白每天出一些有关前面所学的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做,第二天利用三,五分钟讲一下,岂不是一举两得,既不浪费纸张,又能复习旧知识,这样即使是月考,我们也不用拿出大块的时间来复习,成绩也不会差了。学案的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
新知识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形成的,已有知识掌握不扎实就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一大障碍就是已有知识不牢固,而且学困生的知识表现通常是零乱且知识点间存在断裂,直接影响着新知识的学习,为此在学案的第一部分就安排了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知识的复习。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判断方法有联系。因此可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定理:SSS,SAS,ASA,AAS.在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有关角的条件都是对应角相等;有关边的条件,全等三角形中是对应边相等而相似三角形中是成比例,只要把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对应边相等改为对应边成比例,就相应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而判定相似三角形时,可舍去此条件。其次是概念的区别。全等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包括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两个方面;相似三角形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不一定相同。即只是对应角相等,而对应边成比例,当对应边的比值等于1时,就全等,因此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问题就迎刃而解。
2.新知预习:对新知识的预习要分三个板块:概念或法则,例题,课后练习,(1)概念或法则:对概念和法则中的每一个字,想想每个字概念和法则中的作用,如果缺了这些字会怎么样,这样可以助你对概念或法则有更深刻的狗了解.学概念是不需要背诵的,但是需要精确的理解,所以在预习时应该将重点的字词圈画出来,使概念识记更深刻。,(2)例题:上的例题通常基础而经典,预习时应当分两个方概念的运用和书写格式.从概念的运用上来看,预习时尽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是运用了概念中的哪一个方.从书写格式来说,理解这类题型的书写格式,表达中所使的术语,提高自己规范解题的能力.当然,例题的预习有一的难度,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也许会摸不着头脑,此时1以在书上做一定的记号,带着这些问题到课堂上学习,(3)课后练习:在预习时,做课后练习是检验你预习成果的好 :法,课后练习通常与例题配套,并补充进一些新的题型以检 I本章节的知识点是否掌握到位,预习中不妨尝试解题,将 ;己不会的题型做上标记,便于课堂学:习中强化学习.
第二篇: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导学案
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导学案
史又成
2012年11月份以来,我校按照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掀起了新一轮课改,要求各备课组编写导学案,以导学案为统领打造高效课堂。一篇好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但也是体现着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一篇好的导学案如果不能发挥它的最大值,那么就如一颗璀璨的宝石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呢?通过我教学实践体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完成导学案的“四步曲”
有的同学拿到导学案后不问青红皂白看也不看就直接翻开教科书找书本中的定理、定义、例题等,只要是书上有的就抄写在导学案上。这样做法只是为了应付,为了完成而完成导学案,根本就不能起到导学的作用。学生拿到导学案后,第一步,先仔细阅读教学目标,这是本张导学案纲领性内容,是它的源泉同时也是核心部分。只有带着目的去预习才有可能更好的掌握它。第二步,接着我们不是做导学案而是浏览一遍导学案做到心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第三步,然后去预习教材。第四步,最后才是填写导学案。
二、用活学生手中的“三宝”
高效课堂中的实践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三件宝贝”,即“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活页夹”是专门来搜集留存导学案的,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类似的东西代替,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发放的导学案保存起来防止丢失以备后用。“双色笔”一般是红和蓝或红和黑搭配。双色笔在高效课堂上起到极大的作用,一般要求学生在接到导学案后,在预习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拦路虎”,这时候双色笔就派上了用场。把不会的问题“标注”出来,这就是让每位学生明确课堂基本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知道把不会的问题学会其实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纠错本”是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及课堂展示后,使用双色笔把错误的或不理解的题目整理抄写在纠错本上,并在旁边有双色笔注明错误的原因、改正、警句等加深巩固和理解。一个学期下来不同学生的“个人化复习资料”就汇集起来了。这样在复习时就方便多了,针对性和目的性就更强了。
三、反思——导学案的升华
提起教学反思大多数学者认为反思是老师的事与学生无关。这是大错特错的,它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教学反思从字面解释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的反思固为重要,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思考,是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是对教学进行再评价和经验总结的过程。因此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说:“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必成大器”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说:“反思是教师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青年教师在能力的边缘工作。”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我把这两句话修改一下:“作为学生,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和“反思是学生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优秀生更优秀,使‘学困生’在能力的边缘看见成功。”学生的导学案的反思要着重分析导学案在完成与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给组内同学讲解时把不同的类型的题目讲解的更透彻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从导学案中发现问题以及好的建议,对错误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以便下一张导学案完成的更好。
四、成为导学案的好朋友
导学案在完成之后并不是把它用“活页夹”一夹完事,放在书桌的最里面再不去过问。我们要经常有事无事的时候随手翻一番,看一看,想一想,加深对知识的回顾。当你再一次光临它时也许有的题目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和恍然大悟的感觉。这道题原来还
可以这样解答,原来苦思不得理解的知识一下子全明白了。这就是你与导学案成为朋友的亮点及精彩之处。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案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案研究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发扬教育民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要想让你的孩子学习达到理想的状态,你必须把他激发到他自己想去学习,而不是你逼迫他去学习。德国的大哲学家尼采把人的精神状态用动物来比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状态像骆驼。用他的话来说有90%的人就像沙漠里的骆驼,骆驼在那么严酷的条件下,它自己并不想向前走,它被驼人打着,拽着向前走,它的心理状态是被动的。用语言表诉是:“你应该。”另一种状态叫“草原上的狮子”,狮子在追捕猎物时是处于主动状态,用语言表诉是“我能够”。这是孩子在学习时的正确状态。
中国现在的孩子有90%以上就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是被动地,艰难地在学习。被动学习不符合脑力劳动的规律,当然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了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本人进行了如下一些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行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如果是2块月饼呢?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精心设计铺垫,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条件。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学习新课作好铺垫。教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必须注重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爱动,有意注意时间不能持久。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1.学会倾听
要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因此,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首先,让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养成记听课笔记的习惯,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其次,教育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不要一起说,如果每个人都在说,那么谁在倾听呢?要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针对性训练:如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等等。
2.学会观察
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或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或自学材料。提供的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学习的快乐。
3.学会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不少老师只注重小组的合作交流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小组学习时,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差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老师问到差生时,他们虽然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从而把主动学习落到实处。
4.学会表达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师要为善于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努力把主动学习的成果显现出来,享受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感、荣誉感,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情境中,教师必须注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l.教师与学生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主动学习获得
知识和技能。这个时候,就像高尔基说的一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第四篇: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使用学案的教学实验研究(范文模版)
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使用学案的教学实验研究
王丽芝
【摘要】: 由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汪秉彝教授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从2001年1月开始,在中小学连续进行了6年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何把这一教学实验引入到了高三总复习中,发挥其更大的功效是昆明市实验中学高中数学教师一直思索的问题。论文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使用根据“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编写的学案进行教学,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实验研究法。研究的过程为:运用调查访谈法对学校高三学生数学复习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和老师在复习中的困惑、难处。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学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了学案的特点、编写、使用,学案教学实施的基本模式,侧重高三数学学案方面。最后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使用学案进行复习,并适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研究的创新点:对高三数学总复习学案的编写及使用进行了细致研究,提高了高三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其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使用学案的教学是可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案中的“设置问题情境,回归教材”极大地鼓励了学生,使学生对高考数学有了信心;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保证,数学学习和复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生为主体的复习模式初步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复习效率;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数学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数学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霸州市第二中学 张丽娜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育角色应该是教师扮演的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然而,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教师在实施运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自主”变成“自由”,轻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合作”流于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三是“探究”的随意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我校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学案使用谈点个人体会。首先使用学案就产生了以下困惑:
1、学案当节课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按时完成。
2、在学生自学中,我对学生的自学不能放手,总是不由得插手点拨,造成导学把握不好时机。
3、在学生自学中,学生自学例题很快,缺乏对例题的分析与思考,只是模仿且匆匆而过。由于学生对例题一知半解、吃不透,从而造成测学部分的变式题、拔高题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初用学案的困惑,我调整了思路,重新对学案进行了认识,并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认识到:
一、“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观念更新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学案”是相对于“教案”的一个概念,“学案”的主体是学生,简言之,“学案”即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解决学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改变当前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传授知识的过程的认识,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只有转变理念,才能转变角色。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习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学案”教学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问题,动手做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突破传统的教案教学的理论,建立学案教学的实用模式。实现从撰写“教案”备课到撰写“学案”备课的转变,将教师由教学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加强数学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行教材是我国课程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等特点,精心编写出来的,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为了扭转学生在自学例题中出现的现象,我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边读边思考,学会联系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感知阅读中有关数学术语和符号、图表等,使学生在原有数学基础上学会迁移,对例题中每步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达到对例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找到自学的方法。在不断地引导中,学生学会自学例题,避免了学生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现象。
2、把握好时机,激发学生质疑,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升华。在不断实施学案中,积累经验,使教学的导学在课堂中适时,帮助解除学生的疑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适当点拨、启发,令学生豁然开朗。
总之,学案的使用,让新课改理念更加有效,解决了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新课程改革能顺利进行下去,并取得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