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导学案
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导学案
史又成
2012年11月份以来,我校按照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掀起了新一轮课改,要求各备课组编写导学案,以导学案为统领打造高效课堂。一篇好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但也是体现着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一篇好的导学案如果不能发挥它的最大值,那么就如一颗璀璨的宝石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呢?通过我教学实践体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完成导学案的“四步曲”
有的同学拿到导学案后不问青红皂白看也不看就直接翻开教科书找书本中的定理、定义、例题等,只要是书上有的就抄写在导学案上。这样做法只是为了应付,为了完成而完成导学案,根本就不能起到导学的作用。学生拿到导学案后,第一步,先仔细阅读教学目标,这是本张导学案纲领性内容,是它的源泉同时也是核心部分。只有带着目的去预习才有可能更好的掌握它。第二步,接着我们不是做导学案而是浏览一遍导学案做到心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第三步,然后去预习教材。第四步,最后才是填写导学案。
二、用活学生手中的“三宝”
高效课堂中的实践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三件宝贝”,即“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活页夹”是专门来搜集留存导学案的,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类似的东西代替,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发放的导学案保存起来防止丢失以备后用。“双色笔”一般是红和蓝或红和黑搭配。双色笔在高效课堂上起到极大的作用,一般要求学生在接到导学案后,在预习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拦路虎”,这时候双色笔就派上了用场。把不会的问题“标注”出来,这就是让每位学生明确课堂基本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知道把不会的问题学会其实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纠错本”是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及课堂展示后,使用双色笔把错误的或不理解的题目整理抄写在纠错本上,并在旁边有双色笔注明错误的原因、改正、警句等加深巩固和理解。一个学期下来不同学生的“个人化复习资料”就汇集起来了。这样在复习时就方便多了,针对性和目的性就更强了。
三、反思——导学案的升华
提起教学反思大多数学者认为反思是老师的事与学生无关。这是大错特错的,它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教学反思从字面解释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的反思固为重要,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思考,是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是对教学进行再评价和经验总结的过程。因此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说:“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必成大器”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说:“反思是教师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青年教师在能力的边缘工作。”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我把这两句话修改一下:“作为学生,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和“反思是学生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优秀生更优秀,使‘学困生’在能力的边缘看见成功。”学生的导学案的反思要着重分析导学案在完成与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给组内同学讲解时把不同的类型的题目讲解的更透彻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从导学案中发现问题以及好的建议,对错误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以便下一张导学案完成的更好。
四、成为导学案的好朋友
导学案在完成之后并不是把它用“活页夹”一夹完事,放在书桌的最里面再不去过问。我们要经常有事无事的时候随手翻一番,看一看,想一想,加深对知识的回顾。当你再一次光临它时也许有的题目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和恍然大悟的感觉。这道题原来还
可以这样解答,原来苦思不得理解的知识一下子全明白了。这就是你与导学案成为朋友的亮点及精彩之处。
第二篇: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及教学反思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及教学反思
正确使用成语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②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③把握语境,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试题,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望文生义、褒贬失当、用错对象、谦敬错位),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②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积累并正确使用成语,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例题训练——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展示成果——教师总结
一、考纲中关于成语的考查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考查方式为选择题
二、方法探究,分析把握成语的解题技巧
【示例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暖花开,冰雪融化,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当我们深刻反思整个三鹿奶粉事件时,有必要好好思考,三鹿集团究竟鹿死谁手,它是为谁而亡,这也许正是现在我们反思三鹿奶粉事件的最大意义之所在。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D、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出口欧美这一条路,而应试图打开国内市场。温馨小贴士:鹿死谁手?谁死鹿手?
三鹿奶粉事件,造成不少婴幼儿身体出现问题,民众对食品安全事件再度紧张。传统成语的“鹿死谁手”被网友改成“谁死鹿手”,说成大白话就是谁会死在三鹿以及三鹿的同辈们的手上,该词用以表达对食品安全的无奈以及焦虑,隐约表达的还有个体在无良商业面前的一种脆弱感。
探究归纳:
1、【示例2】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想,爸爸妈妈真的越来越老了,我很不想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我心里爸爸妈妈似乎永远都是记忆力三十多岁的样子,真不敢想象他们老气横秋是什么样子。
B、“南海I号”第一阶段试掘工作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通过高科技手段绘制了古沉船的三维激光扫描动画图,让考古人员可以按图索骥寻找文物,节省下一阶段的考古发掘时间。
C、以**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美,假装慈悲,穷形尽相,令人不齿。
D、汉奸李某,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降,公开做了日寇的走狗。
探究归纳:2.
【示例3】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湖南卷)B、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江西卷)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D、在生活上,班主任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我们一定要用心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探究归纳:
3、【示例4】
①刚一起跑,高三(7)班的刘鹏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②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探究归纳
4、【示例5】下列成语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南太平洋岛萨摩亚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萨摩亚红十字会官员罗斯玛丽?诺斯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确保灾民有洁净的饮水和令人满意的卫生设施。
B、张桂春一边热情地给我们倒茶,一边七手八脚地收拾别人留下的茶杯。C、有消息称,“达芬”是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效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购买储备了大量“达芬”,以备不时之需。
D、在9月22日举行的民盟2010中国城市文化论坛上,梁晓声、陈忱等专家、学者纷纷抛出真知灼见的建议。
探究归纳:
5、总结
(一)、1、2、3、4、5、【示例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B、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C、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人。
D、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探究归纳:6
【示例7】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就必须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C、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D、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温馨小贴士:“美芹”不美
《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胡豆),甘苔茎(藾蒿)、芹萍子(水芹)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由是,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例如辛弃疾不顾自己官职低微,就宋金双方和与战的前途作具体分析,写成十篇论文,即名之为《美芹十论》。
探究归纳:
7、总结:
(二)、6、7、【示例8】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B、湛蓝色的密歇根湖,一望无垠,浩如烟海。据说她的面积有两个半台湾那么大。
C、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更具迷人的魅力。每年吸引了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摄影家超过500万人次。
D、呼和浩特市近日对全市驾校教练员进行了考试,考试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有40%的教练员不合格。
温馨小贴士:“草长莺飞”的魅力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陈伯之本为梁将,后起兵反梁,投奔北魏。丘迟写信劝其投降。这句动以乡关之情,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探究归纳:8
【示例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近这些年,像张承志、史铁生这样一些作家,以前都写过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算是得心应手,但都突然金盆洗手,改弦易辙,纷纷转向散文。B、你这样做可能会被贻笑大方的。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探究归纳:(回想探究5)
9、总结:
(三)、8、9、【示例10】下列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他对工作从不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不合身,很是捉襟见肘。
D、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四)、10、三、课堂小结:
(一)学生代表总结课堂收获
(二)教师总结考点落实要求: 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1、立足教材,重视积累。留心课外,广识成语。
2、确切掌握意义,仔细辨析差异,巧扣语境选用。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运用成语恰当表达自己今天的真实感受,或写一段欢迎词(欢送词),若能字字玑珠,妙笔生花更好!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②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③把握语境,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试题,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望文生义、褒贬失当、用错对象、谦敬错位),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②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积累并正确使用成语,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例题训练——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展示成果——教师总结
一、考纲中关于成语的考查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考查方式为选择题
二、方法探究,分析把握成语的解题技巧
【示例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暖花开,冰雪融化,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当我们深刻反思整个三鹿奶粉事件时,有必要好好思考,三鹿集团究竟鹿死谁手,它是为谁而亡,这也许正是现在我们反思三鹿奶粉事件的最大意义之所在。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D、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出口欧美这一条路,而应试图打开国内市场。温馨小贴士:鹿死谁手?谁死鹿手?
三鹿奶粉事件,造成不少婴幼儿身体出现问题,民众对食品安全事件再度紧张。传统成语的“鹿死谁手”被网友改成“谁死鹿手”,说成大白话就是谁会死在三鹿以及三鹿的同辈们的手上,该词用以表达对食品安全的无奈以及焦虑,隐约表达的还有个体在无良商业面前的一种脆弱感。解析:
C项“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此处合适。
A 项“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属于望文生义;、B 项“鹿死谁手”,原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D 项“目无全牛”,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用于此处,即属于望文生义。探究归纳:
1、辩源流,切忌望文生义。
【示例2】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想,爸爸妈妈真的越来越老了,我很不想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我心里爸爸妈妈似乎永远都是记忆力三十多岁的样子,真不敢想象他们老气横秋是什么样子。
B、“南海I号”第一阶段试掘工作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通过高科技手段绘制了古沉船的三维激光扫描动画图,让考古人员可以按图索骥寻找文物,节省下一阶段的考古发掘时间。
C、以**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美,假装慈悲,穷形尽相,令人不齿。
D、汉奸李某,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降,公开做了日寇的走狗。解析:
A项“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多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B项“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C项“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也指丑态毕露,含贬义。D项“暗送秋波”,一词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意。答案:A
探究归纳:2.析多义,切忌顾此失彼
【示例3】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湖南卷)B、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江西卷)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D、在生活上,班主任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我们一定要用心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解析:A项“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动笔就写成。显然是把它与“一蹴而就”混淆了。
B项“居高临下”指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该成语中的“高”指地位,而不是思想。该项显然是把它与“高屋建瓴混淆了。C 项“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D项“无所不至”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贬义词,多指坏事)。显然与“无微不至”混淆了。
答案:C 探究归纳:
3、审形似,切忌意义混淆 【示例4】
①刚一起跑,高三(7)班的刘鹏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②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解析:“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处大词小用。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探究归纳
4、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当
【示例5】下列成语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南太平洋岛萨摩亚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萨摩亚红十字会官员罗斯玛丽?诺斯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确保灾民有洁净的饮水和令人满意的卫生设施。
B、张桂春一边热情地给我们倒茶,一边七手八脚地收拾别人留下的茶杯。C、有消息称,“达芬”是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效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购买储备了大量“达芬”,以备不时之需。
D、在9月22日举行的民盟2010中国城市文化论坛上,梁晓声、陈忱等专家、学者纷纷抛出真知灼见的建议。解析:答案C
A项“当务之急”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与“目前”造成语意重复;
B项的“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和语境前后矛盾,这里应用“手忙脚乱”。
D项“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与 “建议”重复。探究归纳:
5、析语义,切忌重复矛盾 总结
(一)、我们可以从意义上辨析
1、辩源流,切忌望文生义。
2、析多义,切忌顾此失彼。
3、审形似,切忌意义混淆。
4、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当
5、析语义,切忌重复矛盾
【示例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B、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C、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人。
D、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
A、项“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含贬义,褒贬失当; B、项褒贬误用,“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 的人或物;含褒义。
D、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含贬义。此句感情色彩不当。
所以,答案选C。拥有的钱财在地方上居第一位。探究归纳:
6、晓褒贬,切忌感情颠倒
【示例7】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就必须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C、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D、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温馨小贴士:“美芹”不美
《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胡豆),甘苔茎(藾蒿)、芹萍子(水芹)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由是,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例如辛弃疾不顾自己官职低微,就宋金双方和与战的前途作具体分析,写成十篇论文,即名之为《美芹十论》。解析:
B项“不耻下问”是说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形容虚心好学。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或者长辈对晚辈。
C 项“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好作品。
D项“美芹之献”指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见,用于自谦所献菲薄,这里不合语境。
答案:A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探究归纳:
7、知敬谦,切忌敬谦错位。总结:
(二)、从色彩上辨析
6、晓褒贬,切忌感情颠倒
7、知敬谦,切忌敬谦错位。
【示例8】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B、湛蓝色的密歇根湖,一望无垠,浩如烟海。据说她的面积有两个半台湾那么大。
C、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更具迷人的魅力。每年吸引了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摄影家超过500万人次。
D、呼和浩特市近日对全市驾校教练员进行了考试,考试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有40%的教练员不合格。
温馨小贴士:“草长莺飞”的魅力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陈伯之本为梁将,后起兵反梁,投奔北魏。丘迟写信劝其投降。这句动以乡关之情,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解析:
A 项“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语意不符合;
B项“浩如烟海”,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数量繁多,极其丰富,这里对象用错; C项“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此句中用来赞美“呼伦贝尔大草原”,属于对象误用。
答案:D大跌眼镜”来自台湾用语,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
探究归纳:
8、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示例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近这些年,像张承志、史铁生这样一些作家,以前都写过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算是得心应手,但都突然金盆洗手,改弦易辙,纷纷转向散文。B、你这样做可能会被贻笑大方的。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在书籍的浩瀚海洋里,学会使用书目,常常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解析: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A 项“金盆洗手”原指某些黑道人物发财之后,准备安享晚年,公开宣布改邪归正。现在也泛指放弃以前长期所从事的行业或所做的某件事。
B 项“贻笑大方”是指让有见识内行人笑话的意思,本身已经包含有被动义,再使用被动句就会造成重复。C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D“学会使用书目”显然是一种进步,应该为“事半功倍”(功:功效。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小,收效大)。答案:A
探究归纳:(回想探究5)
9、看语法,切忌不合逻辑 总结:
(三)、从用法上分析
8、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9、看语法,切忌不合逻辑
【示例10】下列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他对工作从不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不合身,很是捉襟见肘。
D、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解析:
A 项从上文的语意趋势来看,要表达的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用上成语“差强人意”,却成了“这勉强让我满意”,造成前后矛盾。
C 项“捉襟见肘”本形容衣服破烂,后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但无论何意与“不合身”均油水不相溶。D 项“形同路人”形同陌路、形同路人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僵化到就像过路人一样,相互不理睬、不搭理。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仔细体会成语与其它成分的搭配。
答案:B 总结: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巨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使用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事,常常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让我们去判断。总之,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找到了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
(四)、从语境上辨析
10、审语境,切忌范围不当
三、课堂小结:
(一)学生代表总结课堂收获
(二)教师总结考点落实要求: 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1、立足教材,重视积累。留心课外,广识成语。
2、确切掌握意义,仔细辨析差异,巧扣语境选用。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运用成语恰当表达自己今天的真实感受,或写一段欢迎词(欢送词),若能字字玑珠,妙笔生花更好!
五、板书设计
(一)、从意义上辨析
1、辩源流,切忌望文生义。
2、析多义,切忌顾此失彼。
3、审形似,切忌意义混淆。
4、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当
5、析语义,切忌重复矛盾
(二)、从色彩上辨析
6、晓褒贬,切忌感情颠倒
7、知敬谦,切忌敬谦错位。
(三)、从用法上分析
8、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9、看语法,切忌不合逻辑
(四)、从语境上辨析
10、审语境,切忌范围不当
六、成语教学反思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灿烂而辉煌。汉语中的成语,若天上繁星,如何一堂课以蔽之?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计划,环节基本合理,同学们在做到温故知新的同时,在解题技巧方面有所收获。课后布置了小组分类整理所讲设误类型的成语,恰当运用成语写今天的真实感受或欢迎词、欢送词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这些可以说是本堂课成功的地方。通过同学们作业中的真实想法,也间接说明这堂虽说不完美的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缺憾还是连连:第一,面对各位老师(尤其是从事高三教学多年的专家),难免班门弄斧,才疏学浅,自惭形秽。所以本堂课,总觉得准备不充分,设计不够新颖,底气不足,声音稍低;第二,整节课感觉着急,很多精心设计的内容省
略,缺乏趣味性,小组讨论和竞赛也没落到实处,学生在做题思路方面有欠缺,重点强调没达到预期效果,课堂设计应该更优化,重点更突出;第三,学生不如平时踊跃,在自信心培养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今后努力的方向:第一,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备课方面不应贪多,应博采约取,总结教学经验,设计切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再反思总结出一套真正适用学生现状的方法,让方法指导简便易行,使训练有的放矢,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第二,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但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如果重新上课,我要用自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觉,让课堂应该更充满生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再多一些鼓励,积极培养他们健全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甜美的感受。
第三篇: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
【复习目标】
明确考纲要求,了解设误类型 【复习重点】
望文生义的成语 两用成语 【复习指导】
一、考纲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二、复习指导(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开始,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成语上,复习-----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大家都知道,成语,凝练精辟.生动形象。虽则四字,但却是言约意丰,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异常的丰厚。
如: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那,为什么是女子而不是男子?为何是十三四岁而不是十四五岁、三四十岁?
原来此成语出自杜牧的诗《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的诗句。
再如:河东狮吼------形容女士骄横悍烈。
北宋人陈季常,喜欢养歌妓,他妻子柳夫人坚决不让,便闹了起来。
于是苏东坡便作诗调侃陈先生: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有人评曰: 苏东坡也忒不懂道理,陈先生包养二奶,老婆叫骂几声何过之有? 成语是汉民族语言的精华,是瑰宝,它们虽历经沧桑岁月沿用至今,却依旧文采熠熠,闪烁着灼人的光辉。因此,它是数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亦是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题型”。
那,这块内容,高考怎样考?我们应该怎样复习呢?
(二)见识题型
1、(08江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答案】C 【解析】A项“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此处感情色彩不对。
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此处意思弄反,属望文生义。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此句说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汉字之美,用法正确。D项“不耻下问”使用对象有误。
2、(10江苏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答案】D 【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三)复习方法
大量积累 准确运用 学会辨析 小心“陷阱”
“积累”-----基础!根本!专家称,成语掌握400条,且能准确应用之,可属“中等文化素养者”。
“运用”-----关键!目的!成语运用的好,不但可使你的文章摇曳生姿,还可使别人对你肃然起敬;反之,不但你的文章味同嚼蜡,而且还会贻笑大方。“辨析”-----辨析角度。常见的角度有:词义、色彩、搭配等。
“陷阱”-----试题中的设误类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命题人常从这些角度设误:
1、望文生义
------即不了解成语的真实意思,只是从字面上加以附会,从而做出错误的解释。例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高考题第4题D项)
例
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解析: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这样的词语有很多,如:
1、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2、七月流火:“流火”指火星西沉。是天气转凉之意。
3、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4、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5、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6、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简单,或家境清贫。
7、五风十雨:每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8、危言危行:危,正直。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9、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10、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11、师心自用:倔强固执,自以为是,独断独行。
12、独具只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有独到之处。
13、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1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1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16、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17、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18、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
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20、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21、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22、不赞一词:赞,添加。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24、如履薄冰:出自“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为“如同走在薄冰上一样,要小心谨慎”。不指“危险”。
(二)用错对象
许多成语,它的使用对象是固定的。应用时,要弄清适用对象,不可张冠李戴,学习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例
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高考题第4题B项)
例
2、例
2、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2001年高考题第4题C项)
此处两句,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例3句中的“美轮美
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
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车水马龙”,意即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
绝。而例4句着重说明人们争购鲜花,其误用类型亦属对象不当
此类成语也有很多,比如:
1、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如:他诗歌的艺术水平还未达到登堂入室的地步。
2、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如:和他谈话,真有如坐春风之感。
3、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如 :这个图书馆藏书颇丰,可谓汗牛充栋。
4、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5、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现在也多指对于错误的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如:有些同志听凭别人宣传主观主义,也安之若素。
6、下车伊始:指官吏到任所。
如:有些干部下车伊始,还不了解情况便发号施令。
7、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解救国家危难。
8、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9、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10、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注意:判断这类成语时,要特别注意具有双重意义的成语: 如:
1、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能干;也形容文学作品简短有力。
2、秀色可餐 :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如:①这女子容貌娇好,秀色可餐,到哪里都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被男人宠爱着。
②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3、平易近人
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①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②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4.洋洋洒洒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①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②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5.灯红酒绿 : 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①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十二点多钟,方才散席。②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6.眉来眼去 :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暗中勾结。
①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早就好上了。②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7、左右逢源 :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①如果生活丰富一点,知识广博一点,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②他说:"小小公职人员,习惯了左右逢源“
8、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①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目迷五色,爱不释手。
②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9、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①他设法探得法官家的地址,按图索骥去找他。
②有人炒股赚了钱,他便去炒股;有人贩卖赚了钱,他就去贩卖:这无异于按图索骥。10.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①东欧各小国鉴于英法的或冷或热的态度,感觉到没有保障,于是纷纷地向希特勒暗送秋波。
②你那份检查,表示要和贼划清界线,却是假的;你们明着是一刀两断,实际上却是在暗送秋波。
11、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①是晚,龙公子粉墨登场,饰汉北王,歌舞超群。
②试看看那些台独分子,一个个粉墨登场,扮演着分裂祖国的角色。
12、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①王熙凤这人绵里藏针,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②这女子别看她温柔如水,其实绵里藏针,刚性得很。
13、穷形尽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①一输了几块钱,便要发火;一有了牌不和,便骂牌不行,穷形尽相的着急不堪。②金庸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其描写笔法可谓穷形尽相。
14、不三不四: 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①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
②坏人总是趁着喧闹从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
15、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中性词)。或胡思乱想(贬义词)。①这些脱离实际的思想家就喜欢想入非非。②阿Q看到吴妈,不禁有些想入非非了。
16、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①玉燕,我怎么就遇上了你,真所谓高山流水,相见恨晚啊!
②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17.玲珑剔透:工艺品等精致奇巧。人精明灵活,伶俐乖巧。
(三)误用褒贬
成语,是有生命的精灵。本身具备爱憎情感、是非观念,如果不了解其色彩,胡乱使用,也一样会遗人笑柄。
例
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
例
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1997年高考题第4题C项) 再如: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中性)常误用为贬义词。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四)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A、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
B、在这方面,我静心研究了十几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可以说我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C、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市民在公园、步行街等公共场所信笔涂鸦的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关法规。
D、老师,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才疏学浅,怎么能当学习委员呢?
常见的还有:
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对方的帮助)大力相助(用于自己)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作谦词)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蓬筚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一得之见:谦词,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谦词。
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信笔涂鸦:形容自己的字写得很坏。
一孔之见:比喻自己狭隘片面的见解。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一得之遇: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六)用词重复
①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高考题第4题D项)
类似的还有:“造成人民的生灵涂炭”、“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相差悬殊得很。.. 中、美、日、三方在此问题上成鼎足之势对峙着。.... 对我们这些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来说 .... 领导应当在出现问题之前就未雨绸缪 .... 今天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作业:
运用下面的成语,围绕一个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 的文字。
白驹过隙 不可思议 不以为然 光怪陆离 望其项背 无所不至
第四篇: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 “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 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 “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第五篇: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本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关注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前提。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我校作为首批有效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在领导的关怀指示下开始使用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是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借鉴,为了更好的把导学案落实于自己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实践后的思考。
首先,要在设计与编写导学案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有效的导学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深入钻研教材,讨论制定导学案方案,再由具体的主备人开始书写,然后再分发给每位任教教师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修改,使得导学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在导学案的实施上下功夫,导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导学案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通常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有预习部分或者是提供预习单以供学生预习;同时要做好课中的“导”,这是导学案是否有效的关键,做好课中的导,就要注意一些实施策略,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如根据教材是数与代数领域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等)实施不同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同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课后的“导”,指导学生延伸导学案的学习,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开放性的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次,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问题。经过一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到导学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要设计编写有效的导学案,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抽批导学案,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在具体操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导学案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或者是“预习单”,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较多,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课前应该自学或预习的内容,少部分的同学在课中探究活动中自觉性较差,总想等待别人的成果,两极分化较严重;“导学案”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前就能提前预知要学习的新知,并且也了解了即将呈现的结果,这样的课堂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现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经过一年的导学案的实施与研究使我对“导学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以及实施,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其间我们有成功,也有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