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天可以这样当老师》心得体会
《今天可以这样当老师》心得体会
看了《今天可以这样当老师》一书,作为教学新手,我感受颇深,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文中的俞玉萍老师,自1997年担任班主任至今的十几年里,为了迎接开学的第一天,她前一天晚上往往很少睡觉,因为她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胸卡。胸卡正面上端印着红色字体“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卡片的正中是三颗淡蓝色的星星,是让孩子写下名字的地方,下端是几朵盛开的洁白的百合。卡的背面则根据学生的名字个性化的寄语。到了开学的这一天,她早晨6点,准时到教室,学生陆续来到,她让第一个到的学生引导第二个学生到座位上坐好,第二个引导第三个,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到来坐好。接下来请学生阅读卡片,猜星星的用处。请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由来及含义。之后,俞玉萍老师会为学生朗诵一个故事,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就这样,俞玉萍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将一朵美丽而坚韧的百合花深深地种植在学生的心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俞玉萍老师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这种坚守的难能可贵之处,正是俞玉萍老师的魅力所在。
那教师对学生的爱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又该如何来理解呢?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是呀!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在这些语词,让我感受到了清新与自然,诚恳与真实,科学思维方式下“爱”的理解。
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都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自己的爱,这就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的职业的爱。
其实,很多时候,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别并无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与神秘,教育教学中一些不易为人觉察的细节,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爱心与执着,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他们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我们很多老师都爱学生,像桂贤娣老师这样懂爱,会爱,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应该为数不多。从教多年,她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她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特征分为十类,提出了“因生给爱十法”。即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一个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教学能力不强的老师,哪怕你再爱他们。在某种意义而言,教学水平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桂贤娣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她不仅懂爱会爱,她还是一位颇具教学艺术的老师,她独创的情感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以上就是我读完《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后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第二篇:今天可以这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王思思
闲暇,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今天我们的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俄,但是我们是否能跟上其速度和要求呢?我们的教学能力是否适合并且正确呢?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呢?从这本书中,作为新教师,作为新班主任我感悟良多,从我的前辈学到了更多的经验。
首先,开学第一课极其重要。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总是做卫生,发书本,安全第一课就这样过去,但是殊不知开学第一天使成就老师和学生们整个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开始。在教育中,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的,而好的开学则是拉近师生关系的良好桥梁。
我深刻记得俞玉萍老师的百合班以及他给学生的开学卡片。他给了学生悬崖上的百合的故事,在开学她给了学生一个对自己的定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同时他给学生的卡片很好的鼓励了学,同时也使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对于桂贤娣老师,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因生给爱十法”;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等等。这是十个是对学生问题的一个精辟总结,同时也给新老师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学生一个良好的心得,让新老师更好的进步。
其次,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新老师往往在教学上很是上心。但是往往会在日常的言语以及行为上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对学生的一言一语往往会对学生的一辈子和人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差生,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鼓励,也会让他记住你,并且影响着他积极向上。同时对于优等生,也许是我们的一句责备,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使其堕入。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善用我们的影响力,用我们真性情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正直的好学生。
这本书除了这两方面对我们影响很大,还有里面介绍一些老师的特别的教学方法也对我开创新的英语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启发。
第三篇: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
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有感
王华
2013年10月20日上午,我们聆听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书院院长赵国忠院长的《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的报告会,他以丰富生动甚为感动震撼的案例为我们诠释今天可以怎样做教师。我会尝试从名师们昨天怎样做老师的经历中提取一些名师的特质,并以此自勉。
一、学习
爱读书,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读有字之书,提高自己的理念,读无字之书用心领会运用别人的长处。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结合自己的优势,组合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河北的李金池老师能把一个民办的学校办成十大名校之一,就是运用了“高效课堂6+1模式”这种模式全部借用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引导测试、探究高效等方法);魏书生老师则提出学习的时候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一点一滴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我想:正是他们运用了学习,借用别人的优势,结合自己的长处,才能做得这样优秀,我应该借鉴和学习他们。
二、创新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但是创新其中包含了一个整合的过程。王崧舟老师90年至95年之间观摩优秀课例200多节,听一般教师的课300多节,研究小学语文的历史、研究小学语文的诗意,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我想:自己不正是缺少创新的整合吗?
三、教学
报告中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孙维刚老师注重了思维的训练;余映潮老师注重了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李成良把教科书全部背完,能得心应手。我想:自己应该在当中学点什么,受到点启发,要学会提升自己,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四、教育
俞玉萍老师的开学前一天、第一天、最后一天做的事情和别的班主任做的事情截然不同;丁榕老师被称为“母亲教师”;桂贤娣老师的“三问”充分体现了名师们的“爱”的教育,他们在用心做教育。我想: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爱”的教育还远远做得不够,有时
还会对学生发脾气,甚至还埋怨自己所教的班级总是那么差呢。今后我应该多学习优秀教师,用心做好教育。
五、成长
自己总在设想什么时候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优秀的班级?自己什么时候能成为一个好教师?今天听了报告,感悟颇深:“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关键不在学校,不在社会,不在外部的环境,关键在于自己。”我想:自己应该定一个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自己做好老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总之,报告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学习名师们“这样做老师”,明天我将努力践行“这样做老师”,并努力成为他们这样的老师。
第四篇:《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赵国忠老师主编的《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全书共分五个个部分:一是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二是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第三部分是,在我眼里,没有“差生”;第四部分是,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第五部分是,教师,你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引人深思,让我在书中重新认识了新时代的教师,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教师角色。
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读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目录,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小蚂蚁们的伟大起点常丽华,王金战、雷夫、魏书生、薛瑞平、李镇西等等这样的名师名班主任,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我们一起分享过她的教育教学智慧的名师。在目录的指引下,我沉浸其中,每一个老师都是那样令人感动。他们是真正用爱、用心在做教育,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今天,当教师就要当俞玉萍这样有诗意的教师;今天,当教师就要当李圣珍这样的“差生救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事实上,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老师,应该调整好心态,从平等、全新、发展的角度,看待班里每一个孩子,观察、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用心地雕琢他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可以向王金战老师那样:用“化腐朽为神奇”的点金术,让倒数第一的孩子,考上北大。他带过的学生中,对他最有感情的,往往
就是当初的“差生”,心态问题一旦解决了,学习效率也就跟上了,一条“虫”就能变成一条“龙”了;可以向孙维刚老师那样:让一班“差生”100%考取大学。这个奇迹的背后,所谓的“成功秘密”有三个:一个是品格的培养,二是跨界教学,三是发展学生的思维,造就一个强大的大脑;可以向雷夫老师那样:“坚持、投入”、“用信任代替恐惧”、“用智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注重品格的培养”打造“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感动、欣慰而倍感喜悦。喜悦之余,我们也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老师,不仅要上好一堂课,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应提高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做到这三点。
第五篇: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拜读了赵国忠老师的《今天可以这做老师》,封面上有一段文字“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教学大师,他们的课堂永远高效有趣;
今天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差生”,他能让最差的学生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最精彩的教师人生……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段话简简单单,却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无穷魅力。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案例,如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小蚂蚁的伟大起点常丽华,让“倒数第一”考上北大的王金战,一个创造教师奇迹的雷夫,差生的救星李圣珍等等。在拜读完这些教育大师的教育故事后我不经感慨,每个大师成功的背后都是他们对于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付出。
这些大师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她接触的学生也是我们现在正在接触的学生,但是她对于学生付出的爱却不是我们所能企及的。她还自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因生给爱10法对待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等等。一个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教学能力不强的老师,哪怕你再爱他们。在某种意义而言,教学水平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桂贤娣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她不仅懂爱会爱,她还是一位颇具教学艺术的老师,她独创的情感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从书中所列举的几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桂贤娣老师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最真实的演绎着她的艺术,也进一步的将她的教育艺术,磨练的愈加炉火纯青。桂贤娣老师是一本爱的教科书,用她的情感教学,用她的情感育人,正是有她这样的大师,鼓舞着我们,给我们这些后生们做出了指引。
在教师这个岗位我在刚刚开始,但是我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是我也体会着一名教师所特有的幸福。我爱学生,学生也爱着我。可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像俞老师、桂老师那样,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效,这样的工作才会充满色彩,五光十色,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