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主题学习培训心得
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培训心得
春光明媚,来到风筝之都潍坊,心情也如春天的花儿一般幸福。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欣赏了专家、名师们的精彩展示,这里既有新锐的课堂展示,又有新颖的教育理论;既有名师的精彩表现,又有专家的深入点评。此次学习,给我的不光是心灵上的震撼,更是自身的反思。
教学三年了,读课标,看教参,是我上课的所有依据,因此我的语文课堂总是一板一眼,中规中矩的,虽有教有学,有问有答,却总如一潭死水,观摩了八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我才恍然发现:原来语文是可以这么教的,原来课堂是这么美的!李虹霞老师的“统合教学法”、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王增艳老师的“一片带多篇教学法”、毕英春老师的“1+x阅读教学展示”、代吉娥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展示”、李海梅老师的“诗歌教学”、尹宜梅老师的“融情教学展示”、于永正老师的“简单语文教学”。在这八位老师的课堂上,有以下这四位老师的课深深地感染着我。
一、第一次听韩兴娥老师的课,给我的震动之大是始料不及的。这是位典型的山东女子,中等个子,一笑脸就红,说话轻言细语,朴实得近于憨态。她用的教材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一小段文言文和相关的白话历史资料两部分组成。韩兴娥老师平静得如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从容自若,她先让学生“开火车”读一遍,纠正了错误读音,然后便由学生自由朗读。每篇都由学生主持,教师只做简单引领。一生读古文,一生随口翻译,韩老师只是插一句点拨的话,不长时间,便要求学生背诵古文,并就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争辩。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抢先发表个人意见,假如达不成共识就会引发争论,学生的思辨欲望被激活了,她却成了旁观者。如此教学看似“不求甚解”,其实教学容量之大,学生获益之多,是我在其他课堂之上绝少见到的。
二、李虹霞老师执教的《前人学习的启示》,将语文教学“统合”,创设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法。教学伊始,孩子们尽显特色才艺,古筝、竖笛、诗朗诵、葫芦丝、小合唱拉开了一节精彩课程的序幕,接着学生们踊跃诵读课前准备的关于学习的经典词句,然后孩子们利用小组自制课件进行课前预习展示、之后学习两篇古文《纪昌学射》、《奕秋学奕》。在我看来,他们学古文如行云流水,酣畅自然,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地获取而又充满愉悦的过程。这节课的高潮部分是最后小练笔环节,李老师给定四个主题、让孩子们写一篇小古文,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它们个个跃跃欲试,尽显成果,伴随着他们的朗读会场内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
三、毕英春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执教两篇主题接近的课文《桥》、《金色的鱼钩》,第一篇精讲从而总结出学习方法,接着用这个方法略讲第二篇,她的高明之处在于找到了两篇课文同点,第二篇缺少环境描写,从而给孩子提供了练笔素材,填补文本的空白。他们丰厚的语文素养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而是几年来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成果。
四、于永正老师是我们深深挚爱的老前辈。72岁高龄的他与其说 在给学生授课,不如说他在给老师们传法。于老师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明了,但却精益求精,从回答问题的组织语言到书写生字的认真规范,从朗读课文的童真童趣到小练笔的小练笔的字斟句酌,他都是那么认真,不放过一个问题。于老师特别重视课文朗读,在这个环节中,于老师循循善诱地指导和学生一起合作读出了童真,读到重情处,还会加上一些夸张的动作,俨然一位精益求精的“老顽童“形象。
回顾对比我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的分析。课堂上大多数时间用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指导方法淡化,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语言学习,都存在目标泛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淡化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久而久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磨没了学生的创造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我们在一篇篇课文上下功夫,有时虽然做得很精彩,但终究时间有限。课外阅读的时间就变得非常有限,课外阅读就流于形式。统合教学、海量阅读、整体单元教学使我们耳目一新,她们把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组合成一个整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阶段大量的经典背诵,上千万字的阅读量,学生怎能没有丰厚的人文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学后知不足,潍坊之行给我留下的不只是震撼,还有深深的思考。我的课能否也按这样的方法上?怎样均衡课文中的详略点进行取舍?我们的差生该怎么办„,用“一头雾水”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一点也不为过,希望在以后的摸索中,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第二篇:语文主题学习教学心得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心得
职工子弟初中王俊红
我校实施了《语文主题学习计划》,开始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从那一天起,我便一直致力于培养班级孩子们的读书习惯。让学生们从读单一的课本延伸到课外书,从读作文书到精彩的散文小说,从阅览报纸、杂志到儿童文学,„„我也和孩子们共同阅读、共同享受、一同感动过„„阅读让我和孩子们分享了快乐!
这几年,我和学生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获。回顾这段日子,我们初二全体师生在学校领导的引导和支持下,取得了点滴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探究习惯,让学生“动”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熟悉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在思索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索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无论多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感悟,让课堂 “活”起来。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出色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出色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此外,注重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三、注重课内外阅读结合,让知识“连”起来。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练习与课外行为练习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今天,孩子 们的语文素养正在有序提高!
我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晚上很少看电视,而是读语文主体学习课本,有的学生被故事内容感动得泪流满面,有的学生追着让我给他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当我看到学生这种学习劲头时我感到特殊温馨。
四、加强知识积累,把知识“加”起来。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初二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对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诵读积极性,每早上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朗读,平时每周二下午大课间活动后我总是和学生一起读主题课本,进一步升华课本知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在阅读语文主体学习教材时,要求学生不要走马观花,只看故事情节,而要把自己认为好词佳句摘抄在读书记录本上,或读书卡上,把字工工整整写端正,这样既练了写字又积累了语文知识,真是两全其美。
从每次期末测试成绩来看,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从各方面都比平行班高出许多,优秀率特殊高,从卷面上看出学生书写比较工整清晰,基础知识部分错号很少,作文内容充实,学生用词正确,文章语言生动,现在学生作文已经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了。由此可见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从中受益非浅。
虽然对这种学习活动模式的研究尚未成熟,但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与团结协作之下,语文主题学习活动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与完善,必将成为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可以说是为实现“大语文”的教育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语文主题中,力求做到让题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语文主题学习一点心得
语文主题学习一点心得
合涧三中
王汝贤
最近听了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侯华丽老师《人与动物那些事》、《古诗词三首》两节主题学习课。惊叹于侯老师驾轻就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学生们在课堂上默契的合作、展示与分析和分辨思维。我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一点了解,后来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和其他老师的视频课堂,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实施新课改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更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底怎样做我们的课堂才是最有效的呢?从这次参加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中我找到了目标和方向。
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把对语文主题学习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要改革备课制度和方法,探索我们自己的“主题学习”备课模式,设计行之有效的能够发展学生个性的开放性教学方案,提倡老师进行单元备课,用学案代替教学设计。在学习中侯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海量阅读”的课堂教学艺术,毕英春老师的“1+X”单元阅读教学展示,侯老师的“一篇带多篇”教学方法及于永正老师的“简单”的教学技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现在开始,我也要学习名师之长,精心设计学案,根据学案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班级汇报,交流共享;老师针对学生疑惑之处再进行点拨指
导,必要时适当补充阅读材料里的相关内容,最后总结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简单、更高效。
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真正体现轻松的课堂
“语文主题学习”强调要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在“主题学习”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成为课堂最主要的内容。在这次听课的过程中,我看到名师课堂中孩子们的合作探究是那么热烈、那么精彩,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学生们是在轻松地学语文。学生之所以能在课堂上井然有序地学习,这和老师循循善诱地教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不要为了追求所谓活跃的课堂气氛,不管什么知识什么内容就轻易让学生进行合作,要让学生带着合作学习的任务“合作”,真正需要“合作”的时候“合作”,这样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无效劳动”。教师必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和点拨,全面调控合作过程,提高合作质量。其实,“合作探究”不仅体现在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上,还体现在互相鼓励、互相督促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互帮互学、轻松学习的目的。
三、注重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主题学习” 注重读写结合,大量阅读是根基,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围绕教材的“单元主题”去选择相关、相近、相连续的文章声情并茂地读。并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个人由浅入深、由略到精地读,同时又充分
利用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达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侯老师的课堂中不仅注重了主题丛书的阅读,还培养了学生的练笔能力。如果我们的学生也从低年级入手练习,那么到了高年级习作就不成问题了,用于老师的话说就是“书是读出来的,文章是作出来的” 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的教学更加简单有效,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快乐多彩!
第四篇:语文培训心得
、请说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定位
强调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的特征在语文课程多方面特性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现多重目标的综合和融合2、确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系统,课程目标与内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展开。
3、语文课程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整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4、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的调整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明确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作用提倡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哪些成效?
1.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语文教师日常的工作话语中。经过10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为广大语文教师所熟悉、所认同,并且逐渐融入一线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话语系统。
2.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
经过10年的语文课改实验,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那种“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的少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解读的多了。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
3.语文考试评价的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改革语文考试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发挥考试评价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改进的功能,积极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是近10年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对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恰当运用语言;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文本信息并联系个人经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重视学生多角度地理解问题,侧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的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改革做了巨大贡献。
4.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语文课程的活力都在逐渐增强。
新课改对于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更加注重教师的能力培养,同时也激发了教室对新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5.随着新课程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10年来,教师新课程培训逐渐制度化、系统化,校本教研制度也在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初步建立,学习、实验、探索、反思、改进成为教师教育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基于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行动研究在各地普遍开展。
三、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显示出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膨胀与简化。
一是对三维目标理解和把握的偏差,不能正确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三者的有机融合,而是简单地处理成相加关系,把隐性目标、长远目标与显性目标、即时性目标简单并列。二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就深不就浅、就多不就少,甚至深挖洞,附加很多教学内容,使得教学目标和任务膨胀,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
简单地理解“对话”,老师设计好一连串问答,一问一答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比较普遍;合作学习成为简单的过程,甚至是摆设。
3、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普遍重视不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做,或者做得很少,也有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倾向。
4、学生读书,需要进一步重视。“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依然需要大力倡导,学生阅读趣味与品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建立相应指导、考核和管理制度予以保障,提供必要的阅读资源予以支持。
5、学生写字需要进一步重视,提高写字质量。
6、教师的语文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扎实的语言功底。
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的修改?
1.适当减负。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
2.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目前电脑化之后,写字能力普遍下降,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
3.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4.以往的作文课完全面向考试,只教套题作文、馅饼作文、宿构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长假大空的文风,助长文艺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五、从自己情况来说,下一步的语文教学中有些什么新的打算?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所以我将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1、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
我将改变以往程式化评价方式。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2、实现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较好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揭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
总之,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六、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显示出,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下功夫改进?
1.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还没有被普遍采用,课程标准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有些地方并没有真正领会。
2.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特点和目标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教学设计中三个维度目标分离,“工具性”和“人文性”未能统一。
3.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还未能真正成为普遍的行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只是在起步阶段,综合性学习有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倾向。
4.较多教师的“灌输式”、“告诉式”教学行为没有太大变化。有些教师力图改变自己的教
学方式,师生“平等对话”流于表面形式。
5.识字写字教学以及相关的理念存在较多的缺陷;
6、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适应语文课程发展的需要。
七、课程标准依据什么进行修订?
1.以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作为指导思想,特别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作为课程标准的修订的思想基础。
2.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为实现我国在战略机遇期成功转型的高度着眼,确定语文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3.认真研究外**语课程改革的经验和理念,从本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和现实状况出发,明确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4.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巩固改革成果,总结十年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针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新老问题,修订课程目标和内容。
5.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语文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社会的进步要求语文课程更加重视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的传承,重视培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选择能力;
八、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哪些地方与“实验稿”保持一致?
1、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
2、.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文性特点、实践性特点、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
4、.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
5、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
6、坚持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臵;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九、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五篇:语文培训心得
“青年教师语文学科培训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7年12月20日参加了全县小学青年教师语文培训教学研讨会,一整天收获颇丰,如鱼得水般欢畅,如久旱逢甘霖般酣畅淋漓吮吸着知识,滋润着心田。这四堂语文课,四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丰富的课堂教学技巧知识。通过本次听课活动,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第一节课是谷喜凤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九色鹿》:谷老师的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惟妙惟肖的莫高窟壁画,映入孩子们眼前,一下子勾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随文识字量比较多;各环节导入的很自然;生字讲解过程中,能自然而然把文中人物的品质一并带出,帮助学生认识文中人物,我觉得谷老师这一环节处理的相当好,值得我下大功夫去学习的;重点词语重点读重点指导,然后让孩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悟,可以看出谷老师课前做足了准备。谷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课堂一气呵成,让学生学起来轻松、快乐。
结合谷老师的课我说一点小小的建议:谷老师上课时,在说话语调上能再抑扬顿挫一些,会更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
第二节课是张婷婷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九色鹿》:张老师的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张老师上课入题干脆利索、引人入胜;在品读课文过程中,张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层层递进,让学生有学习的获得感;张老师还特别注重学生的读,入情入境的读,让孩子在分角色的读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这是比较符合孩子的学习知识的规律;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情感上得到了升华。从课堂效果能感觉到张老师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值得敬佩。
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如果张老师能在品读时,在学生讨论这一环节再下些功夫,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讨论的课堂,就会增色不少。
第三节课是魏淑芹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灯笼果》:魏老师的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导入新课时,游戏“接水果”,这一环节引起了孩子们高昂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初读课文时,魏老师明确要求孩子不填字,不漏字,吐字要清楚等要求,特别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随时随地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魏老师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表现出了较高的教学机智。在讲解生字“晶”时,注重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量,这点也是值得我学习。
魏老师在学习灯笼果味道的时候,可能是时间原因,有一处没有给孩子讲到,就是儿化音,这个知识点应该给孩子补充上,这样的话更能加深孩子对灯笼果的认识。课堂效果会更好。
第四节课是殷兆华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词《清平乐 村居》:殷老师这堂课让我耳目一新,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首小词,在殷老师的课堂上,让学生们走进了一幅幅静谧和谐的画面,有景——有人——有情。诗和词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了诗词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增长了课外知识。通过薄读和厚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入情入境的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陶冶了情操,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整体感知部分,我觉得殷老师启发学生回答问题时,问题的基调定的有点高了,导致有部分孩子回答不上来问题,占时比较长。
这四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作为一名新应聘到岗的语文老师,感到课堂教学知识的匮乏,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我觉得这句话给所有的语文老师定下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一定要教好孩子们的语文课!”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在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同时,更要有自我创新的精神,把孩子们的语文课上的更加贴近生活、充实饱满。
**镇联校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