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几个问题
摘 要: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写作心得体会,是加强大学“两课”教学实践的措施之一。大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认真阅读“两课”课程所涉及的马列主义著作,在此基础上遵循写作规律,练习心得体会的写作,这样能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有关基本原理,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修养。
关键词:两课;阅读;心得体会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提高其读书、写作能力。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否充分利用好有限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如“两课”课程,提高其人文修养,是目前大学教育亟待继续解决的问题。古人读书,强调研求文章的“微言精义”,正如苏东坡所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但如何在认真阅读原著的过程中,写出比较好的读书心得,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就大学生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实践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一、大学生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必要性
“两课”实践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大学生读点原著,特别是有代表性的马列主义著作,并在此基础上写作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一,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掌握“两课”课程的精要。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个矛盾:教材往往对一门课的性质、目的、要求和内容安排,只做简要而系统的概括,具体的原理大多表现为撷取精华式的论述上,这一扼要安排和基本原理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形成一定的矛盾。如果教学过程不能注重具体原理内容的丰富性,则在理解基本原理上也要大打折扣。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教师当然必须有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以此指导学生阅读原著并写作心得体会。这样,教师讲课才能游刃有余,学生学习也能兴趣盎然。
第二,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是大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写作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提出,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程过渡要记住五件最重要的事,其中的第四件事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1](P18)国外学者把人的阅读、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把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同时掌握两种文化,而“第一文化”是获得“第二文化”的基础[2](P7)。经典作家的原著是我们了解过去、借鉴现实最好的范本,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最好的素材。古语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求大学生多读原著,而且要坚持写作心得体会,否则是很难真正提高思想认识和能力的。
第三,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环节。现代大学教育,专业设置细致有余而能力培养粗疏不足。学习的本质是推动人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这不仅应该教会他们做什么、怎样做,而且应该教他们懂得为什么做。特别是理工科大学,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观察、感受、想象和思维表达等能力。形成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习惯和能力,是人一生都应始终关注的大事,而大学时代又是人生中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努力学习、自觉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会影响今后的发展,正如郑板桥所说:“精神专一,奋斗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3](P12)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尤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合格的理工科人才,必须有培养自身人文素养的自觉性。从现行大学教育课程设置特定状况看,在有限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课时安排中,通过加强引导大学生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历练,就能在尽量提高其人文素质方面,做出可以显现的更好的效果。
二、如何写好心得体会
古人对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有很多精辟的论述,“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3](P25)要求将所读之书流诸笔端,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学有所得。“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泽东一生的读书习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都有启迪后人、光耀千秋的理论成就,与其说他们是智慧的化身,不如说他们是勤奋的典范。我们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应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精选材料,确定主题。
在“两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由于不可能对马列主义著作进行专门的系统学习,要写好心得体会,离不开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的努力,尤其是课外对原著的勤奋研读,注意“泛读”和“精读”的结合,并多作思考,经过精选材料,所写出的心得体会,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学有所得的结果,也才能真正体会到厚积薄发的艰辛和学有所得的快乐。作文“立意”在先,“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意”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古人说得好:“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势必“意多乱文”,不可收拾[3](P90)。积累材料应该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而一个深刻、鲜明而简洁的主题的获得,表面看“得之在俄顷”,其实是离不开认真阅读的过程。只有在阅读中对材料不断进行正确的思考,才能提炼出主题。所谓“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等等,讲的都是在认真钻研相关材料基础之上的一种“偶然”的灵感所发生的奇效
[3](P79)
。确定主题又是形成写作冲动、形成心得体会的开始,一位著名的作家谈创作体会时说:“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可见联想之翼在翱翔时,只有紧扣主题,收放兼顾,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4](P31)。
第二,读懂原著,力求创新。
应该说,一个人认识的提高,可来源于广泛阅读,可来源于生活积累,也可来源于思想的修养等,但通过阅读打下一定的语言基础,是很重要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求学习应有“读万卷书”的准备,而关键又在于一“破”字。俗语也说:“《文选》烂,秀才半”。都要求我们进行阅读时,要真正读懂原著,不仅要读懂原著本身的内容,读懂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而且要以原著为“中心点”,搜集与之相关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写作,形成自己对原著正确、全面的认识,这才能叫“读懂原著”。
中国有句老话:“文如其人”,任何一种作品,由于作者特定的时代和生活的经历,以及作者本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必然形成其特定的风格。后人在研读这一作品时,必须注意认识上的创新。认识上的创新主要包括自主创新(在基本原理上的重大发展)、模仿创新(在基本原理上通过知识的迁移得出新的结论)、应用创新(应用基本原理解释新的现象)等。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作品时,一般读者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用新的语言对其作应用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不能做到因时而化,势必成为教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因时而化,势必成为形式。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的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认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更要求我们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去解决新问题,包括我们认识中的新问题。
第三,遵循规律,谋篇布局。
写作心得体会,虽然可以不用象正式的文体那样有比较正规的章法,但要写得成功,也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律。一般来说,写作要求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等,而写作的“序”要求:一是由少到多、先放后收;二是由记叙而论说;三是“先规矩而后巧”[3](P7-9)。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术业有专攻”,大学生要学会写一点研究性的论文。通过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可以学习基本的写作方法。在阅读时,可以先写点读书批注,可以是信手拈来之笔,也可以是激扬文字式的议论,为写作心得体会积累素材。在此基础上谋篇布局:凝炼一个主题,确定文章的结构和写作大纲,然后进行写作。在“两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理工科大学生尽管不可能花很多时间进行深入学习过多的经典著作,但只有在每门课都能形成对
一、两篇原著发生兴趣、并认真研读的基础上,才能基本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第四,学有所得,交流切磋。
文不厌改。一个心得体会形成之后,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原著作者的写作意图,还需要进行修改。修改作品,没有固定的程式和路子,有人概括为“增、删、改、调”。我们觉得,对待学生的心得体会,完全可以用交流切磋的方法,即在老师帮助修改和建议下,专门通过讨论、座谈等形式,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参预讨论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判,在互相帮助中学习。经过这一过程,大学生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的活动,可以收到倍增的学习效果。
三、写作心得体会应避免的不足
通过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这个活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应该一样,对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也应因人而异。从实践看,这一活动应避免的不足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选题要注重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品浩如烟海,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精华,老师必须精心布置,为学生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介绍作品的相关参考资料。既要有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代表作,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新民主主义论》等,又要有经典作家运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代表作,如《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同时要给学生介绍反映时代的新情况,并介绍新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有比较系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教学管理角度看,各门课应有统一的要求和合理的分工,共同为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与方法作出努力;对学生而言,则要求阅读原著时,注意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第二,文体要注意规范化。
大学生在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时,我们注意到应有以下几个必须强调的问题。一是文字的规范。作品中的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即《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字或词,不能使用所谓的“简化字”,更不能出现错字和别字;二是文字的通顺。一个“文通字顺”的作品,尽管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文章要达到语言流畅、思路有条有理,经过一定的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三是段落的逻辑层次。一个作品总是要向别人说明自己的某些观点,这些观点如何排列,就是逻辑层次。一般来说,只要做到观点服从于主题就行了,论述文的具体观点互相之间应该存在或是并列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分统关系等。如果能注意到各个观点之间论述的衔接和过渡,则更好。假如某一个观点确实卓尔不群,则完全可以将这一观点单独开列、在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独立成文。大学生要完全做到这些文体上的规范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不断努力,是可以逐渐做得更好的。这一点虽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
第三,写作中要避免简单化的倾向。
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大学生应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自甘吃苦的精神,和做任何事情一样,都要有吃得“苦中苦”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正如俗语所说:“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把阅读原著、写作心得体会看成是向老师“交差”,是必须“应付”的苦差事,阅读只限于教师布置的某个篇目,乃至于只是断章取义,则很难达到目的。应该看到,对原著的反复研读,时时为经典作家的思想吸引,有些名言警句会琅琅上口,了解乃至记住一些名言警句很有必要,它们可以起到深化作品主题、显示作品意境等作用[4](P111-112),但又不能照搬照抄。对原著既要能“入”,即深入学习,又要能“出”,即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在写作内容上,理论与现实结合时,既要力求弄清原著的深刻内涵,又要对现实新情况作比较系统的调研,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基本原理。
会读书、读好书,是人类在发展精神文明道路上的永恒话题。每个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成为以我们一生去践行的名言。以上所谈,是我们近年在“两课”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也真诚地希望能对青年大学生提供一点帮助,使广大青年学生更好更快地进步。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江少川.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刘锡庆等.写作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4]秦亢宗.写作技巧杂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第二篇: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专题
从历史之路,看脚下之步
——党校学习之体会
我很荣幸参加了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直属班的学习,我深知这是一种特殊的高水准的学习,突出的是更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现实形势教育,很感谢各位党校老师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党的空间架构层次,更是党的历史,纵横党内党外的历史、贯穿古今中外的历史,我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思想上”充”了”电”,行动上”加”了”油”。是我们每个学员人生的”加油站”,也是新的岗位的”起跑线”,必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宝贵学习机会,以下是我这次党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自己成长历程
我是一名出生在六十年代末的幸运儿,没有经历文革的磨难和饥寒交迫的煎熬,在朦胧懂事之前,是听家长诉说过去的遭遇和困苦生活中度过了孩提时代;又在改革开放的东风推动下顺利通过千万考生过独木桥的高考并幸运的享受了国家免费高等教育;又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在高校的鼓噪之后被党中央果断平息**后参加了工作;亲身体会了中国经济二十余年飞速发展的变化;从毕业至今按照上级领导、上级党委的要求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将一个负债数千万的一个二级单位一步步地扭亏为盈,企业的利润、产值规模、职工收入隔年翻翻,尤其是职工的收入从六折起每年以百分二、三十的速度递增,困难职工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职工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同时自己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成为一名国有央企较成功的中层管理者,有时会自觉和不自觉产生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
通过这一阶段的党校学习深感自己对工作及责任认识不足。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主要领会其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这些哲学理论要始终是我们平时工
作的指导方向。想想我们的党和国家在经历对马克思主义不同阶段的认识及运用,对革命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是如此的巨大;从王明、陈独秀再到文革的十年,对党的命运、军队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几乎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两弹一星的成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中国革命的成功所取得辉煌的业绩就是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胜利。而这些理论的成就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可见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多么重要,而自己还因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实在是夜郎自大。
二、自我感悟
参加工作多年,首次静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原著。通过对这些原著的研读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再学习,再体会,自己对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路线的形成、实践和发展,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且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曾批评某些人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满足一切需要,对他们来说,理论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恩格斯不止一次地坚决反对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并指导实践,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理论本身也必须随着实践而发展创新。所以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它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而决不能停滞不前,如果发展停止了,思想僵化,把理论变成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神圣教条,固步自封,满足于老一套,它就
没有生命力了。这一点,对于我们企事业中层管理者尤其重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决不在于熟练地背诵经典著作中的个别论断和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学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善于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革命青春,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就是因为它永远和实践保持密切联系,总是能够适应于新的历史条件,对出现的新问题作出新的回答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最富于探索精神,勇于创新,永不满足于现状,这正是中层管理者最需要学习的品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根本目的在于运用,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要在人们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凡是结合得好的,就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反之就会遭到挫折、走弯路。正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我们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要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阐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3、学习研究经典著作,要以经典作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科学的严谨的治学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把真理作为科学最高的价值追求。通往真理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充满荆棘险阻、崎岖难行。科学研究要取得有价值的成就,就要有开辟新天地的精神,需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我们不仅要有矢志于科学、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而且要有思想解放、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科学研究本身又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的,我们必需具备深厚的学术知识积累、宽广的视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而所有这些都体现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今天,我们需要学习的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学风。
无论做任何事决不能有浮躁心理,切忌急功近利,要甘于寂寞,持之以恒,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办事。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只有采取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三、结合实际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已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产品对开放的世界已越来越有影响力。五千年文明之邦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插在世界文明历史之巅。
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管理者,我在深思:重组后的中国电力集团在规模上已经进入了世界五百强,我们离真正的世界五百强还有多少差距!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科技的研发能力、人才战略、综合管理能力、企业的发展战略等等是否已达到世界先进强企的标准,而我们应该在其中做哪一些有推动作
用的工作,我们的思想观念是否已跟上世界强企的发展要求了。在企业发展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那些观念和方法来不断地调整自己,提高自己。
可见,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不开毛泽东的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要与时俱进地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措施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将习近平校长 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要求的:”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
总之,通过党校老师对原著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新的飞跃,而且人生观、世界观也有了深刻的变化。从我党产生的历史、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及历史赋予的责任到当前面临的任务来看,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要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看本质,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个人的利益要服从企业的利益,企业的战略要符合国家的战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切记不能忽视人民大众的强烈愿望,要将企业的发展与职工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联系在一起;要将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的贫富矛盾得到有效的解决,不能忽视弱势群体,以防止因小失大。我将以此次党校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知识和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实践,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努力创新,勤奋工作,再做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O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第三篇: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
根据长航局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2010年长航党校处级干部春季培训班,这充分体现了长航局领导特别重视基础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和业务技术知识的提高培养,我将充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静下心来加强学习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为、学有所用。从而达到从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交通部、长航局及各级党的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为共同推进长江航运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四天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哲学思想和基本理论的学习确实感到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知识特别淡薄,从而感到学习的紧迫性和及时性。马恩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得到升华丰富和发展;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经验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历史的轨道;在不断运用科学规律的改革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为基础年轻党员干部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坚信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总结推进工作。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者、实践者,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我们常说“德才兼备”。所谓“德才兼备”除了它的政治内容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的生力军,当代中国青年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和锻炼,同时必须时刻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政治修养的核心内容。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群体社会价值”。这就是要求当代青年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不息,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中,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创造无悔的青春,取得成功。因此,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内容。
我觉得学习这些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洗礼,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分析和解决事务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基础,我想再通过系统的辅导讲座和自己的努力学习对于今后的实际应用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下一步更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为创建标杆培训班贡献力量。(胡其武)
第四篇: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妇产科
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
李静
在阳光明媚的三月,两会如火似荼的召开期间,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我们有幸在局领导的带领、院长的陪同下,一起学习了由组织编写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身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将充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静下心来加强学习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为,学以致用。在学习导读中,了解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的学作背景、内容简要。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文献”,从它的写作背景中,我真正领悟到当时的社会形态,科学世界观形成经历了怎样激烈的斗争。这样的思想结晶对于我们来说多么的珍贵呀,是我们蓬勃无产阶级事业的点火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紧密切合实际,它阐述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是一个完备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记得在我加入党组织前,在组织领导下,我就认真拜读学习了《共产党宣言》,那时我还在医学院学习,当时我们组织部书记就说:“将来你们在医院为了人民的健康服务,那是最直接的体现我们党的终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疾病就是我们要奋力打倒的三座大山,我们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有着八年抗争的决心、恒心、耐心,取得病人康复的胜利。”参加工作已近两年,虽然现在我不是一线医生,但是维护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完善孕妇健康档案,准确将产妇及新生儿的产后信息及时反馈到网络系统中,这项工作的意义是重大的,了解孕妇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能帮助安全生产,挽救生命。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了解当地当月当年的基妇工作情况,为新生儿降临提供铁的证据,从而减少“黑市人口”,使我国人口普查工作更加地完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党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不断加强以丰富和发展的伟大成果。每当有人前来转孕妇保健手册时,我都询问该孕妇在哪生产的,产妇及新生儿状态如何,并准备好手册、盖章、进系统中登记,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热忱的关心他们,让他们满意。真真切切的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为人民服务。
通过在《学习导读》中的学习,我觉得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同时在医务工作中得到了荣誉感,深刻体会到马列主义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学习马列主义,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创新,不断进取,即使小小的工作圈,都能是一个大大的社会主义世界。
第五篇: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最终版)
读马列经典书 谋城市发展路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心 得 体 会
刘 永 宏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读马列经典书 谋城市发展路
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市委党校中青班的学习,并通过学习认真品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书籍,深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其突出的政治理论、现实形势教育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党的空间架构层次,更是党的历史。读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既是对自己在思想上进行一次“充电”,也是在行动上进行一次“加油”,将成为我们每个学员人生的”加油站”,成为我们再鼓干劲、再立新功的”起跑线”,必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结合汉阴城市建设发展,对此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谦虚谨慎,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从基层到县直部门,从普通公务员到领导干部,亲身体会了汉阴经济十余年飞速发展的变化。任职建设工作三年以来,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实现了城市规划建设质的飞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县城规划区面积由7.5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完成了县、镇、社区各梯次,总规、控规、修规和专项各层位规划的全方位立体式覆盖;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相继投入运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进一步加强道路桥梁、公园绿化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天然气工程、城南停车场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等安居工程建设,全面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2012年我县荣获省级城市建设先进县,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自己不禁有了几分欣喜。
但通过这一阶段的读书学习,对工作及责任又有了清醒的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主要是领会其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这些哲学理论要始终是我们平时工作的指导方向。回顾城市发展历程,成就取得实虽不易,从机耕小路到城市大道,从木砖瓦房到示范小区,从街头空地到城市广场,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发展的世界观和以人为本的理论体系看,我们的奋斗目标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棚户区改造尚未完成,西坛民众还在窘境中坚持;村组地块尚未开发,村民群众还在憧憬中期待;街道道路尚未贯通,区域发展还受制约;同时我们还面临新形势下征地拆迁等城市“坚冰”问题,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我们的思想就不能放松,精神就不能懈怠,行动更不能止步。而这一切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并始终警醒自己,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二、坚持真理,理论联系实际
首次静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原著,通过对这些原著的研读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再学习,再体会,自己对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路线的形成、实践和发展,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坚持真理,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科学发展。
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且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曾批评某些人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满足一切需要,对他们来说,理论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恩格斯不止一次地坚决反对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为实
践服务并指导实践,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理论本身也必须随着实践而发展创新。所以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它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而决不能停滞不前,如果发展停止了,思想就会僵化,理论就将变成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让我们固步自封,使城市丧失生命力,缺乏发展后劲。这一点,在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尤其重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决不在于熟练地背诵经典著作中的个别论断和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学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善于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革命青春,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就是因为它永远和实践保持密切联系,总是能够适应于新的历史条件,对出现的新问题作出新的回答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最富于探索精神,勇于创新,永不满足于现状,这正是城建领导干部在做好规划、抓好建设、搞好管理中最需要学习的品质。
三、学以致用,破解城市建设难题。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要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与县情、镇情、村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今年以来,西坛改造建设的教训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凡是不考虑结合自身实际的,想照搬套用异地模式的,这项工程就难以实施,这项工作就会受挫、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也亦如此,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开辟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城市建设发展服务。因此,要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城市建设发展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四、求真务实,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城乡规划建设事业中,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把科学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城市建设发展要取得成效,就要有开辟新天地的精神,需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我们不仅要有矢志于科学、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而且要有思想解放、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建设本身又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的,质量掺假就会后患无穷,规划浮夸就是纸上谈兵。我们必需求真务实,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而所有这些都体现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
当前,汉阴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一名建设领导干部,我在深思:我们离规划蓝图的实现还有多远,我们的城市竞争力、自我发展能力、城市管理能力、人才战略和发展战略等等是否已达到先进标准,下一步我们应该做哪一些有强推动作用的工作,我们的思想观念是否已跟上时代发展要求了,在创新城市管理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哪些观念和方法来不断地调整自己,提高自己。这一切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不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实践,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