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陕西省扶贫开发条例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4: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陕西省扶贫开发条例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陕西省扶贫开发条例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陕西省扶贫开发条例心得体会

学习《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心得体会

《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颁布施行,这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迈入了依法推进的新阶段。

《条例》共9章61条。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一是落实了各级各方面责任。明确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及各行业部门在搞好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二是完善了制度体系。《条例》明确提出要坚持省负总责、市包推进、县抓落实、乡镇实施的管理体制,要求各级政府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省、市、县三级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要求,明确要加强重要政策出台、重大项目审批前的贫困影响评估,提出要建立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等。三是体现了区域特色。以解决我省陕南秦巴山区、陕北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地区群众脱贫致富问题为重点。基于此,《条例》提出要对这些地方群众实施有计划的搬迁,并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四是具有时代性。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特征,《条例》及时吸收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新精神新政策,与时俱进地强调要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等更高层次的扶贫目标,并完善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五是具有可操作性。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确定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程序和办理时限,扶贫项目 的申报审批程序和方法予以了明确。

《条例》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大扶贫”宗旨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作为一名扶贫战线的“新兵”,学习和领会好《条例》精神,对于加强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至关重要。下面根据自己学习所掌握的内容,简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条例》颁布实施,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依法推进阶段的重要标志。

当前,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于扶贫资源配臵、扶贫对象识别、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职责落实、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等等,这些问题单纯依赖政策或行政手段难以有效解决。2011年印发的中央10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因此,通过立法推动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十分迫切,也很必要。《条例》是我省关于扶贫开发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是我省立法工作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法规制度建设,是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要求,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升扶贫开发水平的重要保证。《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依法推进的新阶段。

二、《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扶贫开发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政治工作;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德政工程。2001年以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世纪初全市贫困人口有60万人,截止2010年底,全市累计实现脱贫52.24万元,群众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就整体而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资源富裕区和资源贫乏区差距不断拉大。按照省定2500元扶贫标准,我市仍有44.7万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两区一带”地区,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区域性贫困凸显。《条例》的颁布施行,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扶贫机制,有效整合资源,构建“大扶贫”格局,促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两区一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条例》与时俱进的指明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相适应,扶贫开发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条例》与时俱进的指明了新阶段扶贫开发要实现六个思想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在工作指导上,要认清新形势,把握新要求,由解决温饱的惯性思维迅速转到缩小差距的新要求上来。二是在制度建设上,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由单一扶贫开发制度迅速转到扶贫开发政策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上来。三是在扶贫方式上,要全力实施大规模移民搬迁,强力推进片区扶贫攻坚,由以县为单位、以农为主的扶贫迅速转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上来。四是在扶贫机制上,要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由区域性瞄准机制迅速转到工作到村、扶贫到户、投资于人上来。五是在力量配臵上,要深化社会扶贫,强化行业扶贫,由专项扶贫为主迅速转到“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上来。六是在组织管理上,要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由行政推动迅速转到依法推进上来。

四、贯彻落实好《条例》,应当准确把握的重点。立法是基础,落实是关键。我认为贯彻落实《条例》,应该把握以下六大重点:

一是要坚持开发式扶贫。要以经济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同时,要完 善与农村扶贫制度相衔接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救助和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

二是要突出扶贫到村到户,投资于人。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以增加群众收入、增强发展能力为中心,加大专项扶贫力度,强化整村推进、扶贫移民、产业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扶贫开发实效。

三是要大力推动各项民生工程。要扎实落实行业扶贫责任,加强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行路、饮水、上学、就医、用电、听广播、看电视电影等困难和问题,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

四是要不断增加扶贫投入。要建立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将财政扶贫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以扶贫开发规划为平台,将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做到资金集成、项目集成、力量集成,放大扶持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要完善扶贫开发管理机制。完善扶贫开发到村到户、统计监测、项目资金管理、扶贫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加强检查监督,严肃查处违反《条例》行为。

六是要落实各方面扶贫开发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要依法落实行业扶贫任务。要将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 府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篇: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

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

(2012年1月6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根据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扶贫开发概念〕本条例所称农村扶贫开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通过各项措施,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贫困地区包括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

第三条 〔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

第四条 〔方针原则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原则,实现贫困地区发展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本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第五条 〔政府及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农村扶贫开发有关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扶贫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专项扶贫开发工作,具体协调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工作。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行业扶贫工作。

第六条 〔表彰奖励〕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制度与机制

第七条 〔扶贫体制〕扶贫开发坚持省负总责、市包推进、县抓落实、乡镇实施的管理体制,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

第八条 〔规划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扶贫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或者修订行业发展规划时,应当与扶贫规划相衔接,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等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

第九条〔财政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保证逐年增加。

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本省专项扶贫资金的百分之三十。各设区的市及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百分之二的比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

县级以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优先安排贫困地区的项目,保证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不低于对本行政区域投入的平均水平。

第十条 〔贫困影响评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出台重要政策、审批重大项目前,对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应当组织开展贫困影响评估,确定扶助补偿办法。未进行贫困影响评估或者未明确扶助补偿办法的,不得出台重要政策、审批重大项目。

贫困影响评估和扶助补偿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一条 〔责任考核〕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建立农村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所属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实施考核。

第十二条 〔定点对口帮扶〕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按照扶贫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织辖区内相对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可以自愿或者根据扶贫行政主管部门的安排开展定点对口帮扶。

第十三条 〔政策导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到贫困地区创业就业,吸引项目、资金、技术支持贫困地区建设。

第十四条 〔统计监测〕县级以上统计部门和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村扶贫开发统计监测体系及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贫困家庭生活状况的监测。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监测所需数据和资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监测情况,适时调整扶贫对象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第十五条 〔人大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适时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农村扶贫开发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扶贫开发对象

第十六条 〔扶贫开发对象〕农村扶贫开发对象包括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和贫困户。

连片特困地区是指国家和本省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区域。

贫困村是指贫困户比例较大、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低的行政村。

贫困户是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政府确定的农村扶贫标准以下、家庭主要成员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户。

第十七条 〔扶贫标准〕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农村扶贫标准,确定和调整本省的农村扶贫标准。本省农村扶贫标准不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确定高于省级农村扶贫标准的本地农村扶贫标准。

农村扶贫标准和确定的扶贫对象,应予公告。

第十八条 〔连片特困地区确定〕省人民政府在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基础上,确定省级连片特困地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和省级连片特困地区是本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

第十九条 〔贫困村确定〕贫困村按照下列程序确定:

(一)村民委员会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二)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报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接到审查意见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认定,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乡镇人民政府。经确定的贫困村,应当逐级报设区的市、省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条 〔贫困户确定〕农村贫困户按照下列程序确定:

(一)农户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二)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三)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自收到村民委员会报送的评议结果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审核结果应当公示,征求村民意见;

(四)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认定,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村民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 〔公示要求〕贫困村、贫困户确定过程中的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个工作日。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调查核实。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瞒报收入、骗取相关扶贫政策待遇。

第二十二条 〔信息档案〕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第四章 专项扶贫

第二十三条 〔扶贫规划〕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陕南秦巴山区、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地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落实省级部门和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责任,统筹整合项目资源,集中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和扶贫项目,加快连片特困地区发展。

设区的市、县(市、区)应当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重点扶贫开发规划,落实本级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责任,集中解决致贫的突出问题,推进扶贫开发深入开展。

第二十四条 〔移民搬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结合乡镇建设,科学编制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对地质灾害频发区、资源匮乏区、地方病区等生存条件恶劣地区和生态保护区的农户,有计划地实施移民搬迁、就近改建等,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

移民搬迁在过渡期内,享受政策性补贴;过渡期满后,原土地、山林在承包期内的,经营权不变。

第二十五条 〔整村推进〕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制定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整合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调整村庄布局、加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整村脱贫致富。

第二十六条 〔产业扶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

扶贫行政主管部门采取贴息、直补、建立互助资金等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支持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第二十七条 〔能力建设〕扶贫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培训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中的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生产技术指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实施助学,帮助其完成学业。

第二十八条 〔外资扶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扶贫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减贫项目合作,引进境外项目、资金、技术,参与农村扶贫开发,并提供相应的便利和服务。

第五章 行业扶贫

第二十九条 〔责任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结合行业特点,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行业规划的内容,在资金、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保证完成行业扶贫任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行业农村扶贫开发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十条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改革、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水利、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优先实施贫困地区道路、农田灌溉、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需求,合理安排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

第三十一条 〔产业开发〕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应当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合理开发利用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

商务、工商部门和供销社应当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商业网点、营销渠道,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特色产品,加快贫困地区的物流体系建设。

第三十二条 〔科技扶贫〕科技部门应当建立完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扶贫,创建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加快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三十三条 〔教育扶贫〕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加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实施城市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制度,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应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第三十四条 〔文化建设〕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部门应当加强基层文化站和队伍建设,推进贫困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共享、农家书屋和体育设施等惠民工程建设,丰富贫困地区群众文体生活。

第三十五条 〔卫生扶贫〕卫生部门应当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员到城市医院进修和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制度,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

第三十六条 〔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等部门应当完善与农村扶贫制度相衔接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因灾因病等陷入暂时性贫困人口提供救济救助;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十七条 〔人才保障〕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主管部门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方面给予倾斜。相关部门应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安排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人才。

第三十八条 〔村自治组织建设〕民政部门应当加强贫困地区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健全服务组织,提高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

第三十九条 〔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增加贫困地区服务网点,利用金融产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贫困地区县域金融机构应当将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留在当地使用,满足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第六章 社会扶贫

第四十条 〔支持来陕扶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发达地区来陕开展定点扶贫和协作扶贫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第四十一条 〔社团扶贫〕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残联等社团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参与帮扶。

帮助和引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到贫困地区参与经济建设,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从事科技推广、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劳务输出等活动。

第四十二条 〔专门组织扶贫〕支持扶贫基金会、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协会、慈善协会以及其他从事扶贫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

第四十三条 〔志愿者网络〕引导和支持志愿者组织、高等院校建立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为志愿者扶贫提供帮助。

第四十四条 〔个人扶贫〕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和境外人士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捐赠资金、物资以及提供其他扶助。

第四十五条 〔税收优惠〕企业和个人捐资捐物扶贫的,可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第四十六条 〔扶贫互动〕受助的贫困村、贫困户应当主动配合开展扶贫开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共同实施农村扶贫开发项目。

第四十七条 〔服务协调机制〕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扶贫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服务协调机制,为参与农村扶贫开发活动的单位与个人提供便利和服务。

第七章 项目与资金管理

第四十八条 〔项目库建设〕县级以上扶贫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分级建立项目库。

农村扶贫开发项目由扶贫开发对象或者其他单位(以下称项目建设单位)申报,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确定的行业扶贫开发项目抄送同级扶贫行政主管部门。

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库向社会公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可以查询选取资助的项目。

第四十九条 〔项目计划〕农村扶贫开发计划项目应当从项目库中选取。专项扶贫项目计划由县级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经设区的市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扶贫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项目计划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审批单位批准。

行业扶贫项目计划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抄送同级扶贫行政主管部门。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项目计划时,应当相互沟通、衔接。

第五十条 〔项目实施〕扶贫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专项扶贫项目、行业扶贫项目的组织协调。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项目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大中型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应当实行项目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质量和安全保证制。

第五十一条 〔检查验收管护〕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完成后,项目审批部门应当组织项目验收。

公益性农村扶贫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后,由主管部门指导帮助贫困村建立管护制度。

第五十二条 〔扶贫资金使用〕扶贫资金主要包括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以及社会捐赠扶贫资金等。扶贫资金按照下列用途安排:

(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和生产能力,实施扶贫移民等;

(二)扶贫贴息贷款重点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发展生产;

(三)社会捐赠扶贫资金按照捐赠者的意愿使用。扶贫资金不得用于与农村扶贫开发无关的项目。

第五十三条 〔资金分配管理〕县级以上扶贫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据扶贫开发任务、扶贫资金用途等,提出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和县级报账制,按项目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国库集中支付、直达项目和受益对象。单位和个人不得滞留、截留、挤占、挪用、套取。

第五十四条 〔监督考核〕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计划、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额度应当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财政部门会同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社会扶贫捐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评估和补偿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未进行贫困影响评估或者未明确扶助补偿办法,出台重要政策或者审批重大项目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 〔受助对象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弄虚作假、瞒报收入、骗取相关扶贫政策待遇的,扶贫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取消其受助资格。

第五十七条 〔项目管理责任〕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扶贫项目计划,或者项目建设单位擅自改变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内容的,由项目批准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八条 〔资金管理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三款规定,滞留、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由财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援引条款〕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其他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条 〔公职人员责任〕国家工作人员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施行时间〕本条例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范文

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

为扎实开展陕西省农村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2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根据国家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在我省已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以核实原有对象、调查新增指标、更新数据信息、完善帮扶措施、建立信息档案为重点,建立完善新指标体系下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及连片特困地区的动态监管和分类帮扶机制,翔实准确掌握全省农村贫困现状,实现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确保对象精准、数据精确、措施精实、管理精细,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精准度。

二、任务原则

(一)开展四个到户

1.分级负责,数据采集到村到户;

2.规范程序,评议公示到村到户;

3.因地制宜,措施完善到村到户;

4.动态管理,跟踪监测到村到户。

(二)完成四个衔接

1.识别规模与我省已建档立卡规模相衔接;

2.调查指标与国家的建档立卡内容相衔接;

3.帮扶措施与各级各部门帮扶责任相衔接;

4.填报内容与我省的数据管理规范相衔接。

(三)实现四个目标

1.确定新标准下的全省扶贫开发对象名单;

2.完善新指标下的全省扶贫对象基础信息;

3.健全新要求下的全省扶贫对象帮扶机制;

4.建立新平台下的全省扶贫对象信息专网。

三、对象范围

(一)调查范围。我省实施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范围为98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调查的重点区域为国家片区县、重点县和省级片区县,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已建档立卡的行政村和贫困户。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二)调查标准。贫困户识别执行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75元(2010年2500

元不变价)的省级农村扶贫标准;同时,识别出国家扶贫标准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2010年2300元不变价)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识别按照我省2013年底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全省国家扶贫标准下贫困发生率为15.1%,一倍为30.2%)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全省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503元,60%为3901.8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高一低一无”标准执行。

(三)识别规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省级连片特困地区已确定,不再进行识别。依据国家标准选出的全省8808个贫困村已经省委、省政府审定,作为全省贫困村识别的总规模。省级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识别规模确定为2013年底建档立卡的575万人,国家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识别规模确定为国家核定的451万人。

四、方法步骤

(一)贫困户建档立卡

第一步:规模分解。以我省2013年底省级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的575万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基数(2013年底各市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见附件1),各市县将贫困人口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行政村,规模控制到村。同时,省上将国家扶贫标准下的451万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县(见附件1),建档立卡总量平衡到县。

第二步:核实对象。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各行政村首先以张贴告知单、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广泛告知,在农户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将其中的非贫困户调整出去,并将未纳入的贫困户纳入进来,形成村级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对在全省村镇综合改革规划撤并但未调整到位及已经撤并的行政村,由现任村“两委会”班子组织实施上述工作。合并村的贫困人口识别规模为涉及村的贫困人口总规模。

第三步:公示公告。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委、县政府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审定后在各行政村进行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5月2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在省、市人民政府组织指导下,各县统筹安排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需求,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扶贫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

第七步:数据录入。由县扶贫办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扶贫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扶贫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各县负责制发,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联网运行。由市、县扶贫办负责,将录入数据在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省内试运行。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此工作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20日前完成。

(二)贫困村建档立卡

我省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范围包括全省98个有扶贫开发任务县的所有行政村。对省级已确认的8808个贫困村(各市县贫困村规模见附件2)以外的行政村,由县扶贫办组织填写《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统一管理。

全省8808个贫困村的核实认定按以下方法步骤进行:

第一步:规模分解。对省级明确派驻扶贫驻村工作队的4485个村(规模见附件

2),以核实完善相关信息为主,名单不再调整;对其他的4323个村(规模见附件2),由县级组织对省级下发的电子版拟定名单核实认定。按照全省村镇综合改革规划,对规划撤并的贫困村,未调整到位的贫困村按原有规模及名单认定上报,已完成撤并的贫困村按撤并后的名单上报;贫困村撤并后,该县贫困村的规模相应减少。第二步:初选对象。在县扶贫办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召开全乡的村“两委会”负责人大会,介绍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在各行政村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按照拟定的贫困村名单进行评议,评选出全乡贫困村名单。

第三步:公示公告。乡镇人民政府对贫困村初选名单在全乡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经县委、县政府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在全县进行公告,同时报省市扶贫办备案。以上工作在2014年6月2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在省、市人民政府组织指导下,各县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村的结对帮扶方案,落实结对帮扶单位。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各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结合贫困村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登记表。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

第七步:数据录入。由县扶贫办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将《贫困村登记

表》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网络运行。由市、县扶贫办负责,在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全省有扶贫任务行政村信息的省内网络运行。国家网络在2014年12月20日前运行。第九步:数据更新。建档立卡的行政村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村级信息动态管理。此工作由县扶贫办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20日前完成。

(三)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建档立卡

1.工作范围。包括全省98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由县扶贫办填写《贫困县监测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统一管理。

2.监测内容。《贫困县监测表》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帮扶成效等方面内容,主要用于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资金绩效管理考核、片区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并为扶贫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3.数据监测。县扶贫办每年负责填写《贫困县监测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2013年数据于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录入并完成省内网络试运行,此后每年数据于次年2月20日前完成更新。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以对贫困人口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开展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性,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要抓紧时间,尽快组织开展,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是各地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各级要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和省上安排,成立由扶贫、统计、调查等部门参加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政策落实等重大事项。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和宣传栏、村务公开栏等进行广泛宣传,将建档立卡工作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要从各级各部门、乡镇、村组抽调人员,统筹安排、同步推进调查摸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三)明确责任分工。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扶贫办、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共同组织实施。各级扶贫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各级统计局、调查队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和城乡一体化收入调查工作。各级要强化调查人员责任,实行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确保入户调查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扶贫对象认定科学公正。各级要强化帮扶责任,完善

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对每个村都要有规划,每一户都要有计划。要设区市和各县(市、区)要组织专门督导组,深入到乡镇、村组进行指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全面核实,及时整改,不留死角。

(四)规范操作程序。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一告知、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要在村子内树立公示牌或公示墙,将贫困户信息长期进行公示,并公开乡镇人民政府及市县扶贫部门监督电话。要整户识别,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

(五)强化工作标准。各级要统一调查表式,规范调查方法和口径,确保调查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中交叉对象的调查核实工作,确保识别的准确度。要坚持规模控制原则,各级要严格按照省上核定的贫困村、贫困人口识别控制规模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五保、低保对象规模要与各级2013年底建档立卡规模衔接。要以省级印发的信息系统数据填报规范为依据,严把数据填报、审核、录入和更新关,确保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准确度。

(六)保障工作条件。市县要安排必要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必需的宣传培训、材料印刷、数据录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要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一批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人员开展工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办法,加强对各级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充分发挥乡镇、村“两委会”及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适当招募扶贫助学项目受助学生等充实乡村两级力量,确保识别工作顺利完成。

陕西省扶贫办综合处2014年4月23日印发

第四篇:学习习近平陕西省考察讲话心得体会

认真制作,质量一流,排版规范。(下载后可 根据需要 修改)

精品文档 学习XXX 在陕西省考察讲话心得体会月 20 日至 23 日,XXX 在陕西省先后来到商洛、安康、西安等地,深入自然保护区、贫困山区、社区、学校、企业等,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情况,就统筹推进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调研,看望慰问干部群众,为陕西追赶超越发出了新形势下的最高最强指示。学习XXX 考察讲话,我深受启迪与激励,尤其是其中四句话,学之信仰立场愈加坚定、工作斗志愈加昂扬、宗旨意 X 愈加牢固,下面围绕一下四句话,我谈谈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01 “切实把增强‘四个意 X’、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试想,面对拆除了违建别墅、生态逐步恢复的巍峨秦岭,XXX说出这句话是多么振聋发聩。政 X 自觉,是一支队伍、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公安队伍、人民警察尤为如此。公安队伍要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根本政 X 属性,坚持从政 X 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坚

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公安工作坚定正确的政 X 方向,确保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公安民警要坚定不移把 XXX 新 XX 中国 XX 社会 XX 思想作为忠诚履职、务实担当、改革创新、追赶超越的“纲”和“魂”,在对标对表中找准方向,明确思路,坚定措施。我们在工作中,要坚定不移把党的政 X 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委班子政 X、思想、组织、作风、能力、纪律建设,加强政 X 忠诚教育,不断强化全警政 X 属性。要持续加强“延安精神”再教育,引导全局党员民警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要弘扬实干精神,坚持从严管党治警,坚决破除形式 XX、官僚 XX,从国之大者出发,恪守职责,奋发担当,真正做好党和国家的忠诚卫士。

02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谱写陕西新 X 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传染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如何推动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XXX 发出了最有力的指示。作为公安机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 X 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立足职责,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六保”任务的执行落实。要清醒、全面、辩证、长远的看待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各项公安业务工作;要扎实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活动,坚持练战结合,提高应对复杂情况、不断提高公安机关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水平;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斗争,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坚

决捍卫国家政 X 安全;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深入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和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以“雷霆”专项行动为龙头的集中打击行动,突出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重点打击传统“盗抢骗”犯罪和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等,抓好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集中打击食药环犯罪“昆仑”行动。要集全警之智,举全警之力,抓住每一项业务工作不放松,营造县域安全稳固的政 X 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切实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03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XXX 陕西考察之行,民生实事是他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人民公安为人民”,公安机关要抓住广大群众最关心的事,一件一件扎扎实实地办,切切实实让群众放心、让群众满意。具体怎么做,就是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再加一把劲,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要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向好,通过简化公安办事流程、落地更多惠民政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抓住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工作,宣传与打击并重,切实保护好群众的“钱袋子”。要切

实维护好公共领域和环食药安全,让广大群众出行更安全、饮食有保障,真切感觉到生活越来越安全,越来越美好。

04 “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 追赶超越,是 XXX 对陕西提出的殷切期望,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奋斗作为的旗帜和目标。我们在追赶超越工作中,首先要以“逢一必争、唯旗必夺、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魄力和勇气,朝着既定目标抓好落实。其次要大兴雷厉风行之风,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急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做好超前谋划。三是要大兴真抓实干之风,紧抓“关键少数”,落实“X 岗 X 责”,通过以上率下为追赶超越增强马力。四是要扭住关键,针对重点亮点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打造好追赶超越的“重要引擎”。

最后,从小事小节做起,从日常习惯抓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办,精益求精,最终推动整体公安工作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XXX 来陕考察讲话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过程。今后,我将立足职责,带领队伍,牢记 XXX 的叮嘱和期望,以勇立潮头的志向气魄,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齐心协力,在新挑战中展现新作为,在新 X 代里赢得新气象。

第五篇:陕西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50个)

陕西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50个)

宝鸡市:太白县、麟游县、陇县

咸阳市:永寿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

铜川市: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

渭南市:澄城县、合阳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

延安市:延川县、延长县、宜川县

榆林市:定边县、横山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清涧县、吴堡县、子洲县

汉中市: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

商洛市:商州区、柞水县、镇安县、山阳县、商南县、丹凤县、洛南县

下载学习陕西省扶贫开发条例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陕西省扶贫开发条例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陕西省国家扶贫开发县名单(5篇范例)

    陕西省国家扶贫开发县名单宝鸡市:太白县、麟游县、陇县 咸阳市:永寿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 铜川市: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 渭南市:澄城县、合阳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

    学习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王大虎 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

    陕西省宜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5篇材料)

    做有“温情”的教育 ——陕西省宜川中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组别:英 姓名: 语 陕西省宜川中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怀着对这次陕西宜川中学参观学习的期待,我们早上六点钟起床为......

    陕西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50个)1

    陕西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50个)县 商洛市:商州区、柞水县、镇安县、山阳县、商南县、丹凤县、洛南县宝鸡市:太白县、麟游县、陇县 咸阳市:永寿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

    扶贫开发培训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扶贫培训心得体会参加了15日在县计生委举办的扶贫规划培训,我由衷的感到高兴和激动。在此之前我还从未接触过扶贫工作,尽管培训时间短暂,但授课的老师们还是让我受益匪浅,不管是......

    扶贫开发协会心得体会(含5篇)

    踏着祖辈的脚印跟党走 2011年10月13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第三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北京人文大学举行,我非常荣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对此,我能得到......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

    陕 西 省 历 史 博 物 馆 心 得 体 会 9321201班刘毅国关院信工系 2011年5月26日,我们集体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青马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活动,充分感受了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

    学习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2017年5月17日民革渭南市委会发文传达学习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并就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进行安排部署。要求与渭南市党代会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