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及司法解释(精品总结)

时间:2019-05-12 14:0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及司法解释(精品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及司法解释(精品总结)》。

第一篇: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及司法解释(精品总结)

第三百八十八条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条文注释

本条规定受贿罪的又一种形式,又称斡旋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如利用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同事关系,利用部门、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等等,让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办事。这里所说的“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如果为请托人谋取的是正当的利益,不构成本条规定的受贿罪。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

三、关于贿赂罪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补充规定》第四条规定的受贿罪主体,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以外的依照法律从事公务或者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

(二)关于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如何理解的问题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或者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权,但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国家工作人员不是直接利用本人职权,而是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而本人从中向请托人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财物的,应以受贿论处。对于单纯利用亲友关系,为请托人办事,从中收受财物的,不应以受贿论处。

(四)关于构成受贿罪的行为如何掌握的问题

根据《补充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受贿罪的行为应当掌握:

1、索取他人财物的,不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可构成受贿罪。

2、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同时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才能构成受贿罪。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实现,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第二篇:刑法司法解释

最高法刑法司法解释大全

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8)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 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2008)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2008)

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确保死刑案件办理质量的若干规定(2008)

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

七、关于印发《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007)

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7)

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7)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2006)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的通知(2006)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

十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6)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6)

二十、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6)

二十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

二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2004)

二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各高、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减刑、假释工作专项大检查的通知法[2004]121号(2004)二

十四、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通知(2004)

二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2004)

二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本单位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4)二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

二十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

二十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2003)三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2003)

十三、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三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三

十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三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三

十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2002)三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三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正在使用的油 田输油管道中油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2)四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撤销缓刑时罪犯在宣告缓刑前羁押的时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的批复(2002)四

十一、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四

十二、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四

十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2002)四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四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四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如何确定问题的批复(2002)四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四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1)四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五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五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1)五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2001)五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 间效力问题的规定(2001)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1)五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五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五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六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 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八、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

十九、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擅自销售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的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2000)七

十、关于对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能否定罪处罚问题的批复(2000)

十一、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十二、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2000)

十三、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十四、关于未被公安机关正式录用的人员、狱医能否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00)

十五、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十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

十七、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

十八、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

十九、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2000)八

十、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从业人员犯罪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0)

十一、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复(2000)

十二、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 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

十三、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

十四、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八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倒卖车票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9)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有关问题的批复(1999)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九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九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1998)九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九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1997)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故意伤害、盗窃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能否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问题的批复(1997)一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997)一百零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1997)一百零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一百零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

一百零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进口废物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

一百零

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1996)

一百零

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一百零

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又向索还钱财的受骗者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1995)一百零

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非法复制移动电话码号案件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5)一百零

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非军用枪支、弹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1995)一百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1995)一百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通用法律的 若于问题的解释(1995)一百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一百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4)一百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伪造国家货币、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走私伪造的货币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4)一百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倒卖、盗窃发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规定(1994)一百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的被告人是否适用数罪并罚问题的批复(1994)一百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拐卖、绑架妇女(幼女)过程中又奸淫被害人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1994)一百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秘藏钢珠枪犯罪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通知(1993)一百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贪污、挪用公款所生利息应否计入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数额问题的批复(1993)一百

二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刑事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1993)一百二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坏生产单位正在使用的电动机是否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问题的批复(1993)一百二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的通知(1993)一百二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的几个问题的批复(1993)一百二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决宣告后又发现被判刑的犯罪 分子的同种漏罪是否实行数罪并罚问题的批复(1993)一百二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成年的劳教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后三年内犯罪是否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的批复(1993)一百二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2)一百二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1992)一百二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1992)一百二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活动的通知(1992)一百三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淫秽物品刑事案件中适用法律的两个问题的批复(1992)一百三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应当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1992)一百三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2)一百三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几个问题的解答(1991)一百三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991)一百三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救灾的犯罪活动的通知(1991)一百三

十六、关于审判人员在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追究刑事 责任的批复(1991)一百三

十七、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中几个问题的批复(1990)

一百三

十八、关于拐卖人口案件中婴儿、幼儿、儿童年龄界限如何划分问题的批复(1989)

一百三

十九、关于取保候审的被告人逃匿如何追究保证人责任问题的批复(1989)

一百四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税务人员参与偷税犯罪的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1988)

一百四

十一、关于被告人亲属主动为被告人退缴赃款应如何处理的批复(1987)

一百四

十二、关于缓刑考验期内表现好的罪犯可否缩减其缓刑考验期限的批复(1985)

一百四

十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

一百四

十四、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擅自销售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的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四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

一百四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四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四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四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1)

一百五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1)

一百五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

一百六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

一百六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1)

一百六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2001)

一百六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2001)

一百六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

一百六

十五、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2002)

一百六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

一百六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正在使用的油田输油管道中油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2)

一百六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撤销缓刑时罪犯在宣告缓刑前羁押的时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的批复(2002)

一百六

十九、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一百七

十、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一百七

十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2002)一百七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一百七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一百七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如何确定问题的批复(2002)一百七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 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2003)一百七

十六、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一百七

十七、关于对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能否定罪处罚问题的批复(2000)一百七

十八、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一百七

十九、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2000)一百八

十、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一百八

十一、关于未被公安机关正式录用的人员、狱医能否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00)一百八

十二、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一百八

十三、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八

十四、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八

十五、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八

十六、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2000)一百八

十七、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从业人员犯罪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八

十八、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八

十九、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九

十、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一百九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一百九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7)

一百九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

一百九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

一百九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的通知(2006)

一百九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

一百九

十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

第三篇:刑法修正案八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

(八)》)的规

定,现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最高人民检

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作如下补充、修改:

刑 法 条 文

第133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22条)

第143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24条)(取消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罪罪名)

第164条第2款

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

(《刑法修正案

(八)》第29条第2罪

款)

第205条之一

虚开发票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33条)

第210条之一

持有伪造的发票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35条)

第234条之一第1款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37条第1

款)

第244条

强迫劳动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38条)

(取消强迫职工劳动罪罪名)

第276条之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41条)

第338条

污染环境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46条)

(取消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罪名)

第408条之一

食品监管渎职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4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 判实践,现就相关案件审理程序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 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第二条 被告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限制减刑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

第三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

第四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上诉案件,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直接改判,也不得发回重新审判。确有必要限制减刑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以提高审级等方式对被告 2 人限制减刑。

第五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对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后没有上诉、抗诉的案件,认为应当改判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第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对被告人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一案中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对其中部分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七条 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被告人所作的限制减刑决定,应当在判决书主文部分单独作为一项予以宣告。

第八条 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的其他事项,依照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

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

(2011年4月20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9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根 3 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法院2011 年5月 1 日以后审理的刑事案件,具体适用刑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对于2011年4 月 30日以前犯罪,依法应当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确有必要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或者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或者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

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或者缓刑考验期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八条第四款或者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二条 2011年4 月30日以前犯罪,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五十条的规定。

被告人具有累犯情节,或者所犯之罪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正后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限制减刑可以罚当其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三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 4月30 日以前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但是,前罪实施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

曾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

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曾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2011年5 月1日以后再犯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的规定。

第四条 2011年4 月30日以前犯罪,虽不具有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五条 2011年4 月30日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六条 2011年4 月30日以前一人犯数罪,应当数罪并罚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2011年4 月 30日前后一人犯数罪,其中一罪发生在2011 年5月 1 日以后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

第七条 2011年4 月30日以前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以后或者假释前实际执行的刑期,适用修正前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第八条 2011年4 月 30日以前犯罪,因具有累犯情节或者系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并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 年 5 月 1 日以后仍在服 5 刑的,能否假释,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2011年4 月30日以前犯罪,因其他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 年 5 月 1 日以后仍在服刑的,能否假释,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

第四篇:2012年刑法司法解释

2012年刑法司法解释

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已于2012年7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2次会议、2012年9月1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9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法释〔2012〕18号)

为依法惩治渎职犯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一)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

(二)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

(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四)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造成伤亡达到前款第(一)项规定人数3倍以上的;

(二)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三)造成前款规定的损失后果,不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致使损失后果持续、扩大或者抢救工作延误的;

(四)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第二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犯罪行为,触犯刑法分则第九章第三百九十八条至第四百一十九条规定的,依照该规定定罪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因不具备徇私舞弊等情形,不符合刑法分则第九章第三百九十八条至第四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但依法构成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犯罪的,以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

第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犯罪并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渎职犯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第四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行为,放纵他人犯罪或者帮助他人逃避刑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渎职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共谋,利用其职务行为帮助他人实施其他犯罪行为,同时构成渎职犯罪和共谋实施的其他犯罪共犯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共谋,既利用其职务行为帮助他人实施其他犯罪,又以非职务行为与他人共同实施该其他犯罪行为,同时构成渎职犯罪和其他犯罪的共犯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五条 国家机关负责人员违法决定,或者指使、授意、强令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构成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集体研究”形式实施的渎职犯罪,应当依照刑法分则第九章的规定追究国家机关负有责任的人员的刑事责任。对于具体执行人员,应当在综合认定其行为性质、是否提出反对意见、危害结果大小等情节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应当判处的刑罚。

第六条 以危害结果为条件的渎职犯罪的追诉期限,从危害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有数个危害结果的,从最后一个危害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 依法或者受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适用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本解释规定的“经济损失”,是指渎职犯罪或者与渎职犯罪相关联的犯罪立案时已经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为挽回渎职犯罪所造成损失而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立案后至提起公诉前持续发生的经济损失,应一并计入渎职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

债务人经法定程序被宣告破产,债务人潜逃、去向不明,或者因行为人的责任超过诉讼时效等,致使债权已经无法实现的,无法实现的债权部分应当认定为渎职犯罪的经济损失。

渎职犯罪或者与渎职犯罪相关联的犯罪立案后,犯罪分子及其亲友自行挽回的经济损失,司法机关或者犯罪分子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挽回的经济损失,或者因客观原因减少的经济损失,不予扣减,但可以作为酌定从轻处罚的情节。

第九条 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流入社会,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依照渎职罪的规定从严惩处。

第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2年10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1月22日起施行。

为依法惩处破坏草原资源犯罪活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违反草原法等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草原大量毁坏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定罪处罚。

第二条 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在二十亩以上的,或者曾因非法占用草原受过行政处罚,在三年内又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在十亩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数量较大”。

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

(一)开垦草原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木的;

(二)在草原上建窑、建房、修路、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剥取草皮的;

(三)在草原上堆放或者排放废弃物,造成草原的原有植被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的;

(四)违反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造成草原沙化或者水土严重流失的;

(五)其他造成草原严重毁坏的情形。

第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草原法等土地管理法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四十亩以上的;

(二)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二十亩以上草原被毁坏的;

(三)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一)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八十亩以上的;

(二)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四十亩以上草原被毁坏的;

(三)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六十万元以上,或者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第四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草原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草原法律、行政法规实施,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条的规定,以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单位实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行为,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解释规定的定罪量刑标准定罪处罚。

第六条 多次实施破坏草原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未经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按照累计的数量、数额定罪处罚。

第七条 本解释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

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10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9次会议、2012年2月27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管理秩序,依法惩治证券、期货犯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下列人员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

(一)证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人员;

(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八十五条第十二项规定的人员。

第二条 具有下列行为的人员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一)利用窃取、骗取、套取、窃听、利诱、刺探或者私下交易等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

(二)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相关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

(三)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联络、接触,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相关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

第三条 本解释第二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相关交易行为明显异常”,要综合以下情形,从时间吻合程度、交易背离程度和利益关联程度等方面予以认定:

(一)开户、销户、激活资金账户或者指定交易(托管)、撤销指定交易(转托管)的时间与该内幕信息形成、变化、公开时间基本一致的;

(二)资金变化与该内幕信息形成、变化、公开时间基本一致的;

(三)买入或者卖出与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合约时间与内幕信息的形成、变化和公开时间基本一致的;

(四)买入或者卖出与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合约时间与获悉内幕信息的时间基本一致的;

(五)买入或者卖出证券、期货合约行为明显与平时交易习惯不同的;

(六)买入或者卖出证券、期货合约行为,或者集中持有证券、期货合约行为与该证券、期货公开信息反映的基本面明显背离的;

(七)账户交易资金进出与该内幕信息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人员有关联或者利害关系的;

(八)其他交易行为明显异常情形。第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从事与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

(一)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上市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购该上市公司股份的;

(二)按照事先订立的书面合同、指令、计划从事相关证券、期货交易的;

(三)依据已被他人披露的信息而交易的;

(四)交易具有其他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

第五条 本解释所称“内幕信息敏感期”是指内幕信息自形成至公开的期间。

证券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所列“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第七十五条规定的“计划”、“方案”以及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八十五条第十一项规定的“政策”、“决定”等的形成时间,应当认定为内幕信息的形成之时。

影响内幕信息形成的动议、筹划、决策或者执行人员,其动议、筹划、决策或者执行初始时间,应当认定为内幕信息的形成之时。

第六条 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证券交易成交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四)三次以上的;

(五)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第七条 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证券交易成交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七十五万元以上的;

(四)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第八条 二次以上实施内幕交易或者泄露内幕信息行为,未经行政处理或者刑事处理的,应当对相关交易数额依法累计计算。

第九条 同一案件中,成交额、占用保证金额、获利或者避免损失额分别构成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按照处罚较重的数额定罪处罚。

构成共同犯罪的,按照共同犯罪行为人的成交总额、占用保证金总额、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总额定罪处罚,但判处各被告人罚金的总额应掌握在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总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第十条 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违法所得”,是指通过内幕交易行为所获利益或者避免的损失。内幕信息的泄露人员或者内幕交易的明示、暗示人员未实际从事内幕交易的,其罚金数额按照因泄露而获悉内幕信息人员或者被明示、暗示人员从事内幕交易的违法所得计算。

第十一条 单位实施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具有本解释第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1年11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3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为正确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依法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第二条 “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认罪悔罪;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对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提出申诉的,要依法保护其申诉权利,对罪犯申诉不应不加分析地认为是不认罪悔罪。

罪犯积极执行财产刑和履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的,可视为有认罪悔罪表现,在减刑、假释时可以从宽掌握;确有执行、履行能力而不执行、不履行的,在减刑、假释时应当从严掌握。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监狱内外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五)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的。

第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六)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特别突出表现的;

(七)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五条 有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减刑幅度为: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一般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一般不超过二年有期徒刑。

第六条 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为: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执行一年六个月以上方可减刑,两次减刑之间一般应当间隔一年以上。被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比照上述规定,适当缩短起始和间隔时间。

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不受上述减刑起始和间隔时间的限制。

有期徒刑的减刑起始时间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第七条 无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刑。减刑幅度为: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般可以减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八条 无期徒刑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起始时间应当自无期徒刑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 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后,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为二十三年有期徒刑。

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五年,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不包括在内。

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在缓期执行期间抗拒改造,尚未构成犯罪的,此后减刑时可以适当从严。

第十条 被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被减为无期徒刑的,或者因有重大立功表现被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比照未被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在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和减刑幅度上从严掌握。

第十一条 判处管制、拘役的罪犯,以及判决生效后剩余刑期不满一年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减刑条件的,可以酌情减刑,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第十二条 有期徒刑罪犯减刑时,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可以酌减。酌减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能少于一年。

第十三条 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罪犯,一般不适用减刑。

前款规定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参照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减刑,同时应依法缩减其缓刑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少于一年。

第十四条 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自新罪判决确定之日起二年内一般不予减刑;新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自新罪判决确定之日起三年内一般不予减刑。

第十五条 办理假释案件,判断“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除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还应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第十六条 有期徒刑罪犯假释,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起始时间,应当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十七条 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特殊情况”,是指与国家、社会利益有重要关系的情况。

第十八条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

因前款情形和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被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后,也不得假释。

第十九条 未成年罪犯的减刑、假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当从宽。

未成年罪犯能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积极参加学习、劳动的,应视为确有悔改表现,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可以相应缩短。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可以假释。

前两款所称未成年罪犯,是指减刑时不满十八周岁的罪犯。

第二十条 老年、身体残疾(不含自伤致残)、患严重疾病罪犯的减刑、假释,应当主要注重悔罪的实际表现。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身体残疾、患严重疾病的罪犯,能够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应视为确有悔改表现,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可以相应缩短。假释后生活确有着落的,除法律和本解释规定不得假释的情形外,可以依法假释。

对身体残疾罪犯和患严重疾病罪犯进行减刑、假释,其残疾、疾病程度应由法定鉴定机构依法作出认定。

第二十一条 对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和本规定第九条第二款、第十八条规定的,可以假释。

第二十二条 罪犯减刑后又假释的间隔时间,一般为一年;对一次减去二年有期徒刑后,决定假释的,间隔时间不能少于二年。

罪犯减刑后余刑不足二年,决定假释的,可以适当缩短间隔时间。

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维持原判决、裁定的,原减刑、假释裁定效力不变;改变原判决、裁定的,应由刑罚执行机关依照再审裁判情况和原减刑、假释情况,提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重新作出减刑、假释裁定。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受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审查执行机关是否移送下列材料:

(一)减刑或者假释建议书;

(二)终审法院的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制件;

(三)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具体事实的书面证明材料;

(四)罪犯评审鉴定表、奖惩审批表等;

(五)其他根据案件的审理需要移送的材料。

提请假释的,应当附有社区矫正机构关于罪犯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调查评估报告。

人民检察院对提请减刑、假释案件提出的检察意见,应当一并移送受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人民法院。

经审查,如果前三款规定的材料齐备的,应当立案;材料不齐备的,应当通知提请减刑、假释的执行机关补送。

第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一律予以公示。公示地点为罪犯服刑场所的公共区域。有条件的地方,应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罪犯的姓名;

(二)原判认定的罪名和刑期;

(三)罪犯历次减刑情况;

(四)执行机关的减刑、假释建议和依据;

(五)公示期限;

(六)意见反馈方式等。

第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可以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但下列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一)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提请减刑的;

(二)提请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或者减刑幅度不符合一般规定的;

(三)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或社会关注度高的;

(四)公示期间收到投诉意见的;

(五)人民检察院有异议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有开庭审理必要的。

第二十七条 在人民法院作出减刑、假释裁定前,执行机关书面提请撤回减刑、假释建议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二十八条 减刑、假释的裁定,应当在裁定作出之日起七日内送达有关执行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罪犯本人。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发现本院或者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减刑、假释裁定确有错误,应当依法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裁判文书中如何表述修正前后刑法条文的批复

法释[2012]7号

(2012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2次会议通过)

颁布日期:20120515 实施日期:20120601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裁判文书中如何表述修正前后刑法条文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裁判文书中如何表述修正前后刑法条文的批复》已于2012年2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近来,一些法院就在裁判文书中引用修正前后刑法条文如何具体表述问题请示我院。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根据案件情况,裁判文书引用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刑法条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表述:

(一)有关刑法条文在修订的刑法施行后未经修正,或者经过修正,但引用的是现行有效条文,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

(二)有关刑法条文经过修正,引用修正前的条文,表述为“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

(三)有关刑法条文经两次以上修正,引用经修正、且为最后一次修正前的条文,表述为“经××××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

二、根据案件情况,裁判文书引用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前的刑法条文,应当表述为“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

三、根据案件情况,裁判文书引用有关单行刑法条文,应当直接引用相应该条例、补充规定或者决定的具体条款。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裁判文书中如何引用修订前、后刑法名称的通知》(法[1997]192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裁判文书中如何引用刑法修正案的批复》(法释[2007]7号)不再适用。

第五篇: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试卷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

罪。(A)

A.受贿

B.贪污

C.侵占

D.滥用职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

论处。(D)

A.行贿

B.贪污

C.侵占

D.受贿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

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

A.责任人

B.领导

C.行贿人

D.单位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

罪。(A)

A.行贿

B.贪污

C.侵占

D.受贿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C)

A.单位行贿

B.介绍贿赂

C.单位受贿

D.对单位行贿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_____罪追究刑事责任。(D)

A.受贿

B.贪污

C.侵占

D.行贿 7.《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明确,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 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D)

A.15 B.20 C.25 D.30

8.《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明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

人以上的,应予立案。(D)

A.4 B.6 C.8 D.10

9.梁某在某国有公司任行政办公室主任,通过该国有公司的集体研究,由梁某负责销售该公司开发的某大厦的商品房。梁某在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最低销售价格的前提下,隐瞒实际的售房价格,占有售房合同价和实际售房价的差额价款,共计25万元。如何评价梁某的行为?

(B)

A.因梁某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最低销售价格,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不构成犯罪

B.因梁某所销售的商品房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实际售房全都归公司所有,其行为构成贪污罪

C.梁某侵占的只是各购房户的私人财产,并没有侵占公司的财产,不构成贪污罪

D.各购房户交给梁某的现金没有归梁某所在的公司管理、使用,不是公司的财产

10.何某和蔡某系国有银行营业所会计、出纳,利用职务之便,为私营业主刘某个人账户空存24万元,由刘某利用该账户24万元进行验资注册私人公司。试问本案中,蔡某、何某和刘某的行为构成:

。(B)

A.何某和蔡某构成贪污罪,刘某不构成犯罪

B.何某和蔡某构成挪用公款罪,刘某属于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C.何某和蔡某构成挪用资金罪,刘某不构成共同犯罪

D.何某和蔡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刘某构成虚假出资罪

11.王某曾经是国家公务员,辞职后承包了一家小型国有企业,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的财产占为己有,王某的行为构成:

。(A)

A.贪污罪

B.滥用职权罪

C.侵占罪

D.盗窃罪

12.于某系某市房地产管理局某房管所房管科副科长,2006年利用负责房产管理所回迁工作之机,采取不下账、少下账的手段,从中套取商品房1户,面积为52.03平方米,价值93000元。该房屋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但实际上归于某占有使用。对于某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B)A.构成侵占罪

B.构成贪污罪,且既遂

C.因房屋未办理私有产权证,不构成犯罪

D.构成贪污罪,但未办理产权登记的,是未遂

13.甲系某国有水泥厂的经理,其利用职务之便,以单位名义先后三次将本单位的资金共182万元以转账方式给某俱乐部有限公司进行营利活动。甲从该公司经理处收受、索取5000元面额的贵宾卡4张,无限额的贵宾卡1张。甲的行为:

。(C)

A.如果是以单位名义挪用,不构成犯罪

B.如果甲只是挪用,但是并未从中获取个人利益的,不构成犯罪

C.构成挪用公款罪

D.甲不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14.甲原系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信贷股副股长。1993年3月20日,甲受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委派到某村合作基金会任主任。1998年6月,甲将基金会拆借的50万元未入基金会账户,以基金会的名义将该款违规贷给个体工商户连某用于农副产品收购、加工等,因连某经营亏损,造成贷款30万元未能收回。

(A)

A.甲构成挪用公款罪

B.甲构成挪用费金罪

C.甲构成玩忽职守罪

D.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15.甲原系某乡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在某厂征用村里土地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用作废收款收据等手段套取征地补偿费10万元,据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B)

A.侵占罪

B.贪污罪

C.诈骗罪

D.职务侵占罪

16.某村党支部书记贾某,主管本村的生产经营,在房屋开发工程中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和索取工程承建人人民币10.2万元,并为承建人的工程核算和提取工程款提供方便。贾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

A.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B.构成职务侵占罪

C.构成受贿罪

D.不构成犯罪,可以给予党纪处分

17.2002年3月,甲公司和乙公司都派员到重庆某工地施工,两家公司临时办公室及仓库都设在一处共同使用,双方轮流安排人员值班看管。2002年8月27日晚,甲公司值班员庄某利用自己一人值班之机,用钥匙打开仓库,将乙公司存放的一台价值11300元氩弧焊机盗走。庄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

。(B)

A.构成侵占罪

B.构成职务侵占罪

C.构成贪污罪

D.构成盗窃罪

18.某国有企业工人甲想到外面做生意,同时又不想失去工资收入,于是找到其所在部门的领导乙,双方约定:乙每月做考勤时给甲做满勤,甲每月从所得工资1500元中给乙500元。自此,乙每月给甲做考勤,甲每月给乙500元钱,共持续5年时间。乙因此获得非法收入3万元。对于本案应当如何认定?

。(A)

A.甲乙构成共同贪污罪

B.甲构成行贿罪

C.乙构成受贿罪

D.甲乙构成共同诈骗罪

19.以下哪些情况构成包庇罪?

(B)

A.司法工作人员甲明知X有罪,而利用职务便利使其逃避刑事追究的

B.乙明知Y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使其逃避刑事追究的

C.丙明知H是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作假证明包庇,使其逃避刑事追究的。

D.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丁向犯罪分子K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其逃避处罚的

20.甲是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分局局长,在执法检查时发现了企业业主加工病死猪肉,多达13吨。在对这13吨肉进行封存处理后,甲建议将查封的“问题肉”发还业主,用作化工原料和饲料。得到上级批准后,甲仅要求业主写出书面保证,未组织执法人员对解封后的过程进行后续监督检查,致使不法商贩将该批病死猪肉偷偷销入食品加工领域。甲的行为构成了

。(A)

A.玩忽职守罪

B.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C.商检徇私舞弊罪

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21.甲是某银行办事处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储户存入的委托贷款80余万元不入账,归个人用于经营汽车运输、赌博、炒股以及购买房子、家具等。贷款期满后,甲采取自制取款凭条透支储户存款的手段归还了上述80余万元的委托贷款。致使库款与账面不符,出现80余万元的亏空。为了对付上级的财务检查,甲找到乙,请乙以个人名义与办事处签订了一份虚假的80万元贷款合同,用以冲抵该80万元的亏空。在财务检查时,会计从账面发现办事处尚有乙的80万元贷款没有收回,督促甲收回该笔贷款案发。

(D)

A.甲构成贪污罪,贪污金额160万元

B.甲构成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犯罪金额各80万元

C.甲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160万元

D.甲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80万元

22.甲在邮电局工作期间,经常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开拆经手投递的信件和邮包,仅在一年间就累计拆看信件100余封,包裹50余件,从中窃取财物1万余元,造成恶劣影响。对甲应当

。(A)

A.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以侵犯通信自由罪从重处罚

C.以职务侵占罪从重处罚

D.以私自开拆、毁弃邮件罪从重处罚

二、多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ABCD)

A.侵吞 B.窃取

C.骗取

D.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用于

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ABCD)

A.救灾、抢险

B.防汛、优抚

C.扶贫、移民

D.救济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解释,下列哪些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情形。

(ABCD)

A.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B.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D.以上情形都是

4.《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涉嫌贪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ABCD)

A.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B.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等情节的

C.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贪污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等情节的

D.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的 5.《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涉嫌受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ABCD)

A.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B.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形的

C.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情形的

D.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强行索取财物情形的 6.《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情节严重的行为。(ABCD)

A.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

B.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致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

C.遗失秘密文件,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

D.遗失秘密文件,致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ABCD)A.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D.以上都是

8.1997年至2000年,陈某担任海关关长期间,为支持某涤纶公司发展,多次批准该公司利用自备码头走私进口原材料及设备,使该公司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和通关时间,并逃避国家税收12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廖某为感谢陈某的帮忙,多次送给陈某财物,共计39万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CD)

A.陈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B.陈某的行为构成放纵走私罪

C.陈某的行为属于牵连犯

D.陈某的行为应该按照受贿罪一罪定罪处罚

9.2002年年底,朱某与某县食品总公司破产清算组签订租赁食品公司肉联厂(国有企业)的合同,租赁期限为200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003年11月,朱某伙同肉联厂的两名副厂长将两台机器及附属设备拆卸后变卖,三人私分卖得的货款两万余元。2004年7月,朱某写信给反贪局供述自己盗卖机器的行为但并没有主动到案,后被抓获归案。朱某的行为:

(BCD)

A.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B.构成贪污罪

C.朱某租赁经营国有企业的行为,属于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

D.朱某写信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投案自首

10.韩某系某集体企业法定代表人,2002年12月个体户薛某要求韩某为其在银行贷款提供担保。韩某同意后,指使财务人员在银行办理一份6万元的定期存款,用该存款做质押,薛某从银行贷款6万元。贷款到期后,薛某未归还贷款,银行行使质押权,把6万元的定期存款扣划偿还了贷款。后薛某不知去向,韩某所在的集体企业的6万元至今未追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A.韩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韩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

C.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D.韩某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11.关于挪用公款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携带公款外出,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其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B.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因单位经营的需要,根据集体决定的意见,将公款划拨至其他企业使用,没有从中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C.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公司、企业注册资本验资证明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D.国有企业管理使用中的职工私人筹集资金应视为公款 12.张某在某市政府拆迁办工作,其妻弟雷某为了在某街道拆迁工作中获得拆迁办使用其铲车的机会,让张某帮忙疏通。张某遂介绍雷某给拆迁办负责人董某认识,雷某为表示心意,送给该负责人大量烟酒,价值12000元,后得到拆迁办使用其铲车的机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

A.张某的行为构成介绍贿赂罪

B.雷某的行为构成行贿罪

C.张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

D.张某的行为构成行贿罪的共同犯罪

13.关于渎职罪主体包括下列哪些人员?

(ABCD)

A.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地方烟草专卖局、水利站、房管所等依法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D.合同制、聘用制人员等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14.A公司总经理(国家工作人员)甲,明知乙提供的报关单、提货单、发票及业务合同全是伪造和变造的,仍以A公司的名义,代理B公司与香港C公司签订虚假进口化工原料合同共10份。并在M银行购汇共计50亿元港币。A公司从中共收取代理费600万元人民币。此外,甲有19.7万美元的收入,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并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甲还指使公司出纳丙提取公司购汇业务款20万元私分,其中甲分得12万元,丙某分8万元。

(ABCD)

A.A公司犯骗购外汇罪,对A公司应当判处罚金,对甲应当以骗购外汇罪追究刑事责任

B.甲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C.甲构成贪污罪

D.对甲应当以骗购外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贪污罪,数罪并罚

15.某银行办事处出纳甲,在该办事处工作人员下班回家之后,携带作案工具进入办事处工作厅,用托升桌面、拉开抽屉等方法先后从该办事处主任、出纳等人的办公桌抽屉内盗出库房的两串钥匙,然后用钥匙打开库门,撬开钱箱,盗出102余万元。关于此案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BD)

A.甲属于监守自盗。构成贪污罪

B.甲构成盗窃罪

C.对甲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

D.对甲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16.应当认定为贪污罪的情形是:

(BC)

A.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归还的B.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有能力归还而不归还的C.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携款潜逃的

D.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进行营利活动而不能归还的

17.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情形是:

(AC)

A.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B.单位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D.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18.甲是某市检察院监所检察科科长。A因涉嫌诈骗被公安局逮捕。A的妻子B托乙(某市委统战部民主党派管理处副主任)找到甲,乙要求甲帮助疏通关系,将A取保候审,并称A的亲属将给好处费。甲为此多次向该市公安局预审科科长丙说情。后B按照乙的要求,将1O万元交给甲。A被取保候审后,甲送给丙4万元,分给乙2万元,自留4万元。甲、乙、丙分别构成何罪?

(ACD)

A.甲构成行贿罪、受贿罪,应当数罪并罚

B.甲构成介绍贿赂罪

C.乙构成行贿罪

D.丙构成受贿罪和徇私枉法罪。择一重罪处罚,不数罪并罚

19.甲为某村委会主任,利用职务之便将该村土地征用费中的50万元单独存入H银行办事处,定期2年。次日,甲伪造村委会证明,用该50万元定期存单作为质押,在H银行办事处办理个人质押贷款手续,质押贷款40万元,用于个人经营活动,无法归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甲构成挪用公款罪

B.甲构成挪用资金罪

C.甲构成贷款诈骗罪

D.犯罪金额50万元

20.甲是某林业站站长,其弟乙从某村承包经营管理某片山林,随即对该片山林进行砍伐,甲明知该山林不能安排砍伐计划,却不予制止。甲得知乙等人无证滥伐量达到100多立方米时,无视达到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数额规定,仅向上级负责人汇报,建议作罚款处理,并减少罚款1000元。乙等人被罚款4000元后,继续砍伐,造成严重滥伐林木的后果。

(AB)

A.甲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B.乙构成滥伐林木罪

C.甲构成溢伐林木罪的共犯

D.甲构成玩忽职守罪

21.警察甲为完成上级规定的破案任务,找特勤乙提供线索。乙没有线索,提议找几个人做一个案子,甲同意。乙找到丙丁,唆使二人抢劫妇女戊。丙丁二人拦路抢劫戊。乙鼓动戊报案。然后带领甲将丙丁二人抓获归案。甲乙丙丁构成何罪?

(ACD)

A.甲滥用职权罪

B.乙诬告陷害罪

C.丙丁抢劫罪

D.乙抢劫罪

22.甲担任某海关出口审单工作,收受乙给与的10万元钱,对乙提供的出口报关的产品不经核查就在海关登记手册上加盖验讫章,予以通过。致使乙利用来料加工名义假出口化工原料3000吨,偷逃应缴税额120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CD)

A.受贿罪

B.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共犯)

C.放纵走私罪

D.数罪并罚

23.甲是某市公路管理局局长,某建筑承包商X找到甲的“情人”乙,请乙在承包某路段的工程上帮忙,并表示可以按照工程款的5%共100万元提成给乙,乙满口答应。乙将此事告诉甲,甲利用职务便利帮助X承揽到该路段工程。X如约付给乙lOO万元提成款。甲乙各分得50万元。甲、乙的行为构成下列何罪?

(AB)

A.甲构成受贿罪

B.乙构成受贿罪共犯

C.乙构成介绍贿赂罪

D.乙构成行贿罪共犯

2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下列哪些形式收受请托人财物以受贿论处?

(ABCD)

A.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的B.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的

C.由请托人出资进行“合作”投资或以合作投资的名义获取“利润”的

D.接受请托人以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为名,使特定关系人不实际工作却获取所谓薪酬的

25.下列关于贿赂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

B.特定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之前或者之后,约定在其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在离职后收受的,以受贿论处

D.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房屋未变更权属登记,或受贿后有关人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

26.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司法及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税务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ABD)

A.向犯罪分子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

B.向犯罪分子提供钱物、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

C.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案情的

D.帮助、示意犯罪分子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翻供的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现役军人甲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可按照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

B.国家工作人员乙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可按照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

C.丙故意毁灭武装部队公文证件情节严重的,可按照故意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

D.现役军人丁盗窃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28.某镇党委副书记黄某分管土地。1999年至2000年间,某镇土地管理所私自设立“小金库”,以虚假餐费发票等名义套取或直接截留资金36万多元。黄某授意某镇土地管理所所长陈某、副所长李某将钱分掉。在黄某的主持下,土地管理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以发年终奖金、加班费等名义将钱分给全所职工,并由所长陈某、副所长李某制作分款清单,经黄某在清单上签字同意将“小金库”资金24万元发放给全所职工,黄某个人分得21000多元。关于本案各人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BCD)

A.黄某不属于土地所的人员,不构成犯罪主体,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B.黄某属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C.陈某、李某作为本案责任人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D.三人共同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29.甲系某国有公司经理,生意人乙见甲掌管巨额资金,就以小恩小惠拉拢甲。后乙以做生意需要资金为由,劝诱甲出借公款,并与甲共同策划了挪用的方式,还送给甲好处费5万元。甲未经公司董事会决定就将100万元资金借给乙。乙得到巨款以后,告知银行职员丙该款的真实来源,丙为乙提供资金账户,乙随时提款用于贩卖毒品。在甲的催促下,一年后,乙归还30万元,后来就拒绝和甲见面。甲见追回剩余的70万元无望,就携带乙归还的30万元潜逃。甲半年内就将30万元挥霍一空,走投无路后向司法机关投案,并交代了借公款给乙、接受乙贿赂和携款潜逃的事实,并提供线索协助司法机关将乙捉拿归案。乙到案后主动交代了行贿和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关于甲的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甲将公款挪用给乙使用的行为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B.甲携带3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C.甲不知道乙将公款用于犯罪活动,所以甲乙不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D.对甲的行为应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受贿罪实行数罪并罚

30.沈某系武汉某国有钢铁公司法律顾问处的工作人员,2008年2月,沈某受该国有钢铁公司指派担任非国有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在代理活动中,沈某与对方当事人勾结,偷盖该非国有公司的印章,致使原有的借贷法律关系发生改变。事后,沈某收受对方当事人给的感谢费人民币5万元。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ABCD)

A.沈某的诉讼代理活动是一种执行职务的行为,是公务活动

B.沈某收受对方当事人5万元感谢费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C.沈某帮助对方当事人伪造证据,造成原有的借贷法律关系发生改变,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D.对沈某的行为应当以受贿罪和帮助伪造证据罪数罪并罚

31.关于挪用公款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下级单位人员受上级单位的领导指使挪用公款,不一定都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B.如果下级单位人员与上级单位领导共谋,给上级领导挪用公款出谋划策,帮助完成挪用公款的,应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论处

C.如果下级单位不知道上级单位领导划拨款项的真实意图,仅仅出于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而办理划拨手续的,下级单位人员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D.如果上级领导将挪用公款的意图告诉了下级单位人员,下级单位人员仍然帮其办理划拨手续的,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32.李某是当地有名的恶霸,为垄断附近的烟酒生意,其为某区工商分局购买了轿车2辆,空调24台。在以后的工商检查中,该区工商分局对李某多有照顾,致使李某得以逃避各项工商管理款项计214万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CD)

A.李某的行为构成对单位行贿罪

B.该区工商管理分局构成单位受贿罪

C.犯单位受贿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D.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也可以是单位,但是对单位行贿的单位应当是国有或者集体所有制形式的单位

三、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A)

A.正确

B.错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A)

A.正确

B.错误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A)

A.正确

B.错误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A)

A.正确

B.错误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A)

A.正确

B.错误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A)

A.正确

B.错误

7.《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A)

A.正确

B.错误

8.《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单位受贿数额不满10万元,但具有强行索取财物情形的,应予立案。(A)A.正确

B.错误

9.《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已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已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10.《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1.《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介绍贿赂”是指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沟通关系、撮合条件,使贿赂行为得以实现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2.《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3.《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4.《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5.《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6.《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有关贿赂罪案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A)

A.正确

B.错误

17.《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有关私分国有资产罪案中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A)

A.正确

B.错误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A)

A.正确

B.错误

下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及司法解释(精品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及司法解释(精品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务侵占罪的刑法和司法解释解读

    职务侵占罪的刑法和司法解释解读 刑法第271条:“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

    2016刑法总结

    2015刑法总结 犯罪的未完成状态  不可能根据预备行为来区分此罪与彼罪〃因此判断对象还是打击错误〃应根据有紧迫危险性的实行行为判断〃而不是预备行为  按照加重犯法定刑......

    刑法总结

    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此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本罪发生的范围主要......

    2014年驻马店万国司法考试刑法新增司法解释解读

    2014年司法考试大纲刑法新增司法解释解读——韩友谊【司法解释名录】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刑法》对邪教组织的相关规定及“两高”司法解释

    《刑法》对邪教组织的相关规定及“两高”司法解释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与其他法律法规相比,具有极为严厉的强制性。《刑法》第三百条规定了“组织、利用邪......

    合同法第286条司法解释[五篇材料]

    合同法第286条司法解释:追讨拖欠工程款有法可依 最近,有关工程拖欠款的追讨有了一个突破。 很多企业一直想使用合同法第286条款追讨拖欠工程款,但在打官司想引用该条款的时候,却大......

    刑法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刑法、狭义刑法、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2、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3、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适用......

    刑法经典案例总结

    刑法经典案例总结 1、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盗窃质权人所留置的质物的,侵害了质权人的对质物的占有与收益,符合盗窃罪的特征。2、甲将自己的摩托车借给乙后,又从乙处偷回来,并接受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