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萨伦伯格“最高职责”心得体会
学习萨伦伯格“最高职责”心得体会
本书的作者很好的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责,什么是最高职责。职责是指为了在某个关键成果领域取得成果而完成的系列任务的集合,它常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来加以表达。即职务上应尽的责任。作者萨伦伯格,2009年1月15日,他将引擎熄火的飞机成功迫降于哈得孙河上,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幸免遇难。他的行动不仅避免了灾难的发生,也让他成了世人眼中的英雄。因此,被誉为缔造了“哈得孙河奇迹”的传奇机长。他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飞机机长应尽的最高职责!本书通过讲述萨伦伯格的故事,更重要的揭示了如下问题:一个人要有强烈的职责感,它来自于于成长的家庭背景、自己所接受的文化思想、自己优秀的品质以及拥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并时刻准备着接受一切挑战。其实书中讲述了作者成长的家庭,他的父亲在军队牙科岗位上工作,他的父亲视场告诉他,作为一名指挥员,如果因为缺乏预见性或在决断上出现一个错误,将会导致一些人受伤或者送命。因此,一名指挥员的工作是充满挑战的,他的职责可是说是神圣的。父亲的这些教诲一直陪伴着作者。特别是当他成为了一名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是,他更加体会到他父亲的教诲,因为上百名旅客的生命掌握在他的手里,把他们安全送到目的地就是他的职责。他调查过一些飞机失事的事件,在那里看到了空难的景象,这些都对其有很大的触动。而且这些空难也使得航空公司加强了标准
规范,以及行之有效的安检程序。但是尽管如此,作者一直笃信:一名机长的最高责任和义务就是保证安全!机长拥有权威的同时也意味着沉重的责任。机长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学习,从而拥有广播的知识,并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权衡他所掌握事情的轻重以及未知的事情。正是基于此,所以他才能遇到飞机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冷静从容的应对。更为重要的是拥有美满的家庭,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让自己对生活充满热爱,总感到心灵中有那么一份感动和鼓舞!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努力奋斗,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的挑
战。
我积累了数十年的飞行日志记录本,里面包含着我我那么多年数千次的飞行记录。而我的第一本飞行日志上第一次填写的日期是1967年4月3日,那是库克先
生带我飞的30分钟。” 日记,我没有养成过写日记的习惯,好像还是小学的时候,老师可能要我们写过日记,但是,那个时候的日记好像更多的是给别人看的。我也对写给别人看的日记不感兴趣。日记总跟秘密,或者跟证据之类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特别让我不喜欢,没有安全感。但是,现在,我不这样看待日记,日记其实是有它对于“自我感悟”的功能的。认真地写日记,收获的绝对不是文字。不知道我们的飞行员有没有日志记录本,工作日志肯定有,以前做客服工作的我们都有值班日志,更何况飞行呢。但是,正如我知道客运值班日志记录些什么一样,我有理由不看好我们的飞行日志会有人去自动保留保存几十年。而《最高职责》里的这位萨伦伯格机长却认真保留了。
“我去工作的时候是不用买机票的,但每次都是候补。有时客舱满座没有位子了,通常我喜欢坐在驾驶舱内的备份座椅上,那是我的宝座。那天我乘坐航班飞往夏洛特,和往常一样,我在客舱中坐在一排三个座椅的中间的位置,像往常一样默默无闻,对这个周末许多事将要发生巨变没有丝毫预感。”
如果不是译者加注,“在美国,通常航空公司的雇员在公务免费乘机时,安排坐在乘客不愿意挑选的一排三个座椅的既不靠窗也不靠走廊的中间座椅”,我就会疏漏掉美国航空公司对于其公司雇员乘机安排时的这一惯用做法。而我了解的我们自己在用公司免票乘机时的惯用做法是,总是会去想法占些便宜。规则,在我们现在的环境下,真的不知道它是如何在起作用的。循规蹈矩,在现在国人的字典里等同于傻和二。
“我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有时候我对生活的精确细致会让夫人洛里眨动着美丽的双眼摇摇头。”“而我严谨地对待每一件事,这让我在许多方面受益匪浅。” 我也基本是一个规矩人,也敬畏规则,也幻想着在有秩序的环境下实现自由和公平。而总是在现实里遭遇循规蹈矩所受的嘲讽。唯一一次自我受益,是怀孕生孩子的自我教育和实践。但生育多少带些“瓜熟蒂落”的天然性,不能完全印证,我也把平顺的生育过程归结为运气不错。当读到机长所谓“许多方面受益匪浅”时我真的觉得他很幸运很幸运,不仅为其所处的环境,还为其坚守的信条。
“航空公司给飞行员编排的四天一组的航班组合几乎不变,所以我每次整理携带的行李也都一样。我历来不带不必要的东西,穿上我的机长飞行工作服——上衣和裤子,在飞行员专用的出差拉杆箱里我放进三件干净的衬衣、三套内衣、三双袜子、刮胡刀、运动鞋、雨伞、ipod、用于看电子邮件的笔记本电脑和四本书。我还带来美国时讯杂志《空中向导》,那上面有北美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时刻表。在我衬衣口袋里有一张我们航空公司的排班行程单,上面有我四天里我的全部航班行程。”
不带“不必要”的东西,仅这一条就够我感叹上几页纸。长话短说,还是因为对生活环境的信任,才有了如此的安全感。我又想起来老李说的那个库存理论。看看机长带得这些东西,简洁干练哦,最后那四本书,扎了我的眼了。58岁的机长4天的出差带4本书。这是怎样的一种学习状态。杂志上有北美所有航班时刻表!我们有吗?我敢说,就算国内有杂志登,我也不敢相信那些时刻会有用。这其实反映出我们对于时刻安排的
一种态度。基于这样的态度,我们的延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近几年来,我在出去飞航班的一路上也越来越多地考虑我的将来。我已经58岁了,无论如何也要面对65岁从驾驶舱退休的现实。退休后,我能做些什么呢?自从2011年911事件以后,航空公司情形不佳,我的年薪减少了40%。原来我抱以厚望的全美航空公司养老金制度从2004年开始已经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项由政府支持的退休金计划,其结果是我的养老金缩水了近2/3,我的这种情况在航空界几乎人人如此。”
“我开办了一家叫‘安全和可靠性之路’的顾问咨询公司。这倒是一件适合在我飞行多年退休以后从事的工作。在我迫降在哈得孙河上之前的许多年里,我对航空安全问题一直充满着研究的热情,这种热情甚至可以回溯到我作为战斗机飞行员的时候。所以,这次四天的航班我带了三本书都与这个公司的业务有关。” 美国的58岁机长,生活得也不轻松哦,这跟我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或者说,跟我从我们的飞行员经常抱怨“待遇不堪”得来的有关外国飞行员收入如何如何的印象大相径庭。我曾经接触过的飞行员大约在50人左右,都是在英语课堂上,由被迫学英语考级的抱怨开始,抱怨几乎贯穿整个课间交流过程。听他们抱怨,我真的觉得其实飞行员也蛮苦。但是,读《最高职责》,你感受到的是一个真的热爱飞行的人谈论出来的飞行感受,他在飞,他在工作,他也在享受。(书里后面有一段文字给我印象很深。我提前摘在这里,为了表达流畅。)
2009年1月15日,美国全美航空公司1549航班由空客A320-214型客机执飞。该客机在起飞后约1分钟被一群飞鸟撞击,飞鸟卷入客机两个发动机并造成失灵,引擎动力瞬间消失,客机变成了滑翔机!一场空难似乎难以避免,150名乘客和5名机组成员危在旦夕。更危险的是,这趟航班是从美国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的,失去动力的客机很可能坠入纽约曼哈顿等繁华市区,造成不亚于“9·11”的空前劫难。令人庆幸的是,这趟航班的执飞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控制客机,以机上成员最大生存可能的方式迫降到哈得孙河,且有效避免了飞机在与水面接触时解体,机上155人全部奇迹生还,纽约市民也因此逃过一劫。今年6月万卷出版公司引进出版了切斯利·萨伦伯格本人领衔创作的《最高职责——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书。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年近60岁的英雄机长创下的史无前例拯救生命的光辉业绩,以及他个人的成长故事,还解析了这背后相关的制度、文化奥秘。诚如切斯利·萨伦伯格所言,航空飞行要求“有一种对于卓越的不懈追求”,他能够完成“哈得孙河奇迹”,是因为他和他的同事“在一个历经数十年发展起来的、健全的安全系统中操作……拥有卓有成效的安全文化……学会了减少驾驶舱层级管理……”,时刻提醒自己听从飞行及其指挥体系团队中不管来自哪一层面的专业意见。更
重要的是,他从已发生过的飞行事故中吸取宝贵的教训。在“哈得孙河奇迹”之前,就一直注意研究各航空公司发生过的航空事故,认真阅读黑匣子留下的未生还飞行员最后时刻的对话记录。可以说,追求并确保实现飞行安全,就是切斯利·萨伦伯格心中的“最高职责”。也正因为此,切斯利·萨伦伯格对近年来因廉价航空公司切入市场而驱动的低价竞争态势感到深切担忧,并指出一些航空公司为此降低招募飞行机组标准、外包飞机维修任务等做法,是埋下客机出故障并增大发生几率的重要来源。安全,这一最高职责显然不能只是飞行员一个人的事。说到这里,笔者要推荐大家翻到《最高职责》一书的附录部分,附录C既为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对“哈得孙河奇迹”事件的调查报告摘录版本。这个报告列出了44条事故调查认定结论,全面校核了切斯利·萨伦伯格机组资质、当事客机设备设施性能,以及机组从起飞到最后一名乘客脱险全程操作的责任判定;报告的第4部分还向美国联邦航空局等多个政府部门提出了数十条可操作、媒体和专家可监督的安全建议,篇幅长、内容实,完全向社会公开。在笔者看来,这样一份报告,恰恰是切斯利·萨伦伯格所指“卓有成效的安全文化”的体现。相比之下,我国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在多次死伤事故后,对事故信息讳莫如深、对责任担当惜语如金,自然无从建立让人放心的安全文化。要怎样才能形成对安全的卓越、不懈追求,从制度层面促使人重视而非忽略安全?笔者在这里摘录《最高职责》所披露的两个小细节,试图对这个问题给出回答。书中第15章讲到,2009年1月15日,当1549
航班客机失去与机场管制员等方面联系(在水面降落)后,那位指挥切斯利·萨伦伯格机组的管制员被要求离开岗位,由他人替代,到别的办公室休息,不能继续指挥天上或待起飞的飞机。这是一项制度安排,目的是避免管制员因担心会为之前的指挥承担责任,或纯粹的情绪波动影响后续指挥(进而造成更大指挥失误)。这位管制员去别的办公室休息后,一位工会代表一直陪着他说话,调解管制员的情绪。书的第19章介绍,在迫降事件发生4个月后,切斯利·萨伦伯格及1549航班同机其他194人都收到了每个人沉降在哈得孙河飞机上的私人物品。许多旅客行李中的衣物被柔软织物材料分开,并清洗干净、然后干燥。切斯利·萨伦伯格的飞行箱内物品也已晾干,按照清单用薄纸分门别类包好,鞋子看上去跟新的一样,就连被河水泡变了形的书也被尽力干燥恢复,连书中所夹的纸条也没有被丢掉。据了解,美国空难等交通事故后,善后部门和运输单位都会设法将遇难者的私人物品还给亲属;实在是无法全部找回的,也要将每个遇难者的结婚戒指等未随大火毁灭的遗留物品,经认真辨别清晰、重新包装还给亲属——对物品的重视来源于,或者说,衍生于对人安全、尊严、权益的敬畏。
建立健全安全系统与安全文化
煤矿透水、医疗事故、高铁追尾、汽车相撞„„一系列事故都涉及安全问题,《最高职责》的出版恰逢其时,书中对于安全管理很有借鉴意义。现任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的杨元元在翻译这本书时,对美国的安全管理很有感触。
“安全问题需要从系统和文化两方面解决。”他认为,所谓系统上解决,就是很多安全事故并不是某个飞行员、某个维护人员的问题,即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有缺陷,是需要整个公司建立安全系统的同时形成一种文化。”杨元元举了一个书中的例子,一个飞行员在飞行途中,把一个开关关错了,造成发动机停车,最后经过纠错,发动机又重新发动起来。“其实这后面有一个事,书中没有讲。就是后来航空公司在认定事故后,发现这两个开关放的位置不好,容易引起飞行员的误操作,就把它挪到了别处。这就是从整个系统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说到安全文化,杨元元认为安全并不是某一部门某一主管领导的事,他应该是企业中每一名员工都关心的事,政府和企业都应该鼓励每一个人,报告他们自己存在或观察到的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安全文化。
在书中,美国机长萨伦伯格就谋划着将航空业安全系统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战术的做法引入其它行业领域。他认为,飞行员们在驾驶舱内许多程序都使用检查单的方法以减少错误的发生。如现在医学界就模仿着飞行员的检查单建立制度。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外科手术检查单,要求医院的手术小组对患者各种过敏症做逐项检查,同时,手术器械、针、纱布按照程序清点,确保不留在病人体内。
正如萨伦伯格在中文版序中所言:“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历经数十年发展起来的、健全的安全系统中操作,我们拥有卓有成效的安全文化。„„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和共同的目标,每一个从事飞行职业的人,都需要承担应尽的责任。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乘客。”
飞机员撰写、飞行员翻译,使这本《最高职责》的故事格外有意义。将“安全”当做这本书最重要的“关键词”。他这么说:“安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问题„„保障安全,就要从系统上找出缺陷并着手解决„„它是一种文化,更是一
种制度,需从文化上、制度上来解决。”他认为,铁路、民航、公路等一些交通事故之所以发生,很大一部分是存在系统上的缺陷。因此他主张,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要想法从系统上解决问题,光处理一个干部,或者光处理司机,光处理局部调度工作人员,是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必须从包括管理、技术在内的系统上解决。
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最近,从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东航公司董事长刘绍勇那里,我第一次知道民航班机机长肩章上那四条杠的寓意:第一条代表Pro-fession,即专业;第二条代表Knowl-edge,即知识;第三条代表Flying skill,即飞行技术;第四条代表Re-sponsibility,即责任。正是素质、本领、使命的浑然一体,视旅客生命为最高职责,才会有“哈得孙奇迹”的发生,才让这四条杠实至名归。但是,这四条杠所蕴含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责任”,难道仅仅限于机长、飞行员?这是每一个岗位上、每一个工作人员,无论是否佩戴肩章,无论是否有职务,都需要具备的啊!尤为重要的是,安全作为一项硕大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共识,需要全方位的协调协同。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最高职责、最高表现。
这些年,在追查安全事故原因和责任时,往往就事论事,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这个“最高职责”,漠视这个“最高表现”。从梧州官员的“起码通车”之说可见,校正观念上的缺陷和制度性的缺陷,时不我待。
什么是职责?它是指职务与责任的统一,是某个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与权责。而在这个职责之上又额外增加了最高二字,尤为显现了此项职责的重要性。在《最高职责》一书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一幅动人的画卷。这里的最高职责有着一语双关的含义定位。飞行在万里高空,那是一个多么高的一项职责呀?距离是高!同样地,这个职责使命也是万分的崇高。如果飞行员无法认真定位好他自己的这个职责所在,多少的乘客生命将会在瞬间于空中陨落。
我们可以在书的封面上认识到本书的主人公萨伦伯格。这是一位被誉为缔造了“哈得孙河奇迹”的传奇
机长。以蓝天为底色,以机翼为背景,这位传奇的机长穿着绅士般的飞行服站立于我们的眼前。在他的画像之上是那赫然显现的“最高职责”四个字。围绕他的故事也由此向我们读者拉开了帷幕。书中有着他那永生难忘的第一次飞行;书中有着他飞行员生活的描绘;书中有着他从飞行员身份调查空难的感慨;书中有着有关于他温馨家庭的记录;书中有着他艰辛求学的讲述;书中有着他一切为乘客着想的准则;书中有着他那次惊心动魄的迫降之行;书中有着他关于劫后重生的感悟。他经历了如此之多的事情;他享受着如此完美的天伦之乐;他分享着作为飞行员的人生的哲理。通过这本《最高职责》,我们读者也逐渐在认识着这样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岗位;通过这本《最高职责》,我们读者也逐渐在认识到作为最高职责的使命感。
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文中穿插着有关于这个飞行员的生活照。有他年少时怀抱着飞机模型礼物的相片;有他在飞行学校学习的照片;有他以及家人的生活照;有他那次临危不惧拯救了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英雄之照。惟妙惟肖的图片让原本生动的文字更加增添了几分的真实性与生动性。让我们这些原本对于飞行这个神秘职业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零距离接触。
是啊!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最高职责》给我们讲述了一堂最朴实无华,但却生动无比的课程。正是有了飞行员将安全行驶作为他们的最高职责,才让乘客们避免了灾难,并点燃了生活的激情;正是有了飞行员将乘客的生命作为了他们的最高职责,才让乘客们都有着一个个平安返航的信心。假如连飞行员都没有责任感,使命感,那么又有谁敢如此坦然地登机远航呢? 这是职责的所在,这更是生命的礼赞。这是岗位的要求,这更是对信任自己的乘客的使命感。只有那些有着奉献精神的人们才能如此完美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自己的岗位;只有那些时刻接受挑战的人们才能如此完美地完成一次次的不同形式的挑战。生命诚可贵,职责价更高;若为最高职责故,全身心地投入必不可少。这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就是本书的深刻内涵与意义所在。这其实也就是本书值得我们读者为之而深思的潜在价值所在。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义不容辞的最
高职责。在萨伦伯格心中,一名机长的最高职责就是:确保旅客生命安全。生命安全高于一切,折射出的是机长的个人品格魅力。
当今之世,物欲横流,唯有道德当身,方能不以物惑。“发展绝非利益追逐,而应增进民生福祉。只有心中坚守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才能履行保证安全的最高职责。”这是东航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在一口气读完《最高职责》后发出的心声。他的感慨,代表了所有机长、所有民航人的心声。在民航这个行业,无论身担何职,收入高低,都不能以道德底线崩溃为代价,去追逐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因为道德底线的失守,结果必然是安全防线的溃坝。
当然,要更好地保证民航安全,无论是机长还是其他民航服务保障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也就是说要有任职资格。但是,技能再重要,也不能重才轻德。有德无才,固然不行;有才无德,断然不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选才、育才、用才,只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让真正合格的人才走上适合他们发挥作用的岗位,才能把民航的最高职责落在实处。
确保生命安全,是每一名民航班机机长的最高职责,同样也是所有民航人共同的最高职责。对于所有事关生命安全的职业、行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时代催人奋进,履行好全社会共同的最高职责,需要道德建设走在时代的前列。
“这是一个优秀机长用一生的信仰寻求安全之路的故事。”一个同样优秀的机长这样告诉我。
知道这个故事快一年了(那时局长还在翻译这个故事),而认真读完这个故事却是这几天的事。
当中国的优秀机长——民航局前局长杨元元向我描述这个优秀机长时,我除了茫然就是对这个优秀机长的崇敬、仰慕。什么样的心理素质能够让他在短
短的3分31秒里沉着、冷静,全心全意的驾驶双发停机的飞机,并且平安的让飞机迫降在哈得孙河上,机上155人一个都没有少呢?惊心动魄的3分31秒是那么短暂,却又是那么漫长。短暂的来不及过多的思考,必须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且不能够有一点点的偏差。漫长是因为生死之考验,是机长用一生的信仰换来了安全的结果。
局长在百忙中翻译出来的英雄故事,在中国民航的飞行员中引起了强烈的震荡,从书里,机长们找到了自己熟悉的思想、习惯的行为、为安全所做出的严格(几近残酷)训练,安全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安全也是民航永恒的话题。生命的价值在“最高职责”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切斯利.萨伦伯格机长的一生都在诠释生命的价值。
1、一生的信仰寻求安全之路。萨伦伯格机长说:“我接受的训练使我不能容忍任何低于职业最高标准的事,所以航空公司和航空界的工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致力于保证每一天的安全,零事故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把这称为对”职责“的日日专心致志,这是一个超越自我的目标。”用一生的信仰寻求安全之路,这是何等崇高而又令人敬佩的信念。
2、“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贯穿该书的另一个理念,也是萨伦伯格机长成长的信念。书中有许多细节的描述给我们展示了机长“勿以善小而不为”,13岁时的机长看到关于基蒂.吉诺维斯的报道时,就下了决心“我相信与别人的每次相遇无论好坏都是一次缘分,所以我会尽力积极、友善的对待别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努力使自己对别人有所帮助。”“我们都要让生命过得有价值,因为人生短暂而又宝贵”。因此,在交通事故现场,在警察赶来前,机长帮着疏导交通,让人拨打911,安排人检查伤者情况。每一个人的声誉都是由日常生活的点滴塑造的。
3、安全和服务是航空业人士的最高职责。安全是机长一生的信仰,而服务旅客却是机长一生的行为。为了尽可能多的旅客早日乘上飞机到达目的地,机长
与地面代理据理力争,把机上的每一个可能的座位利用起来,把候补旅客的前几名尽可能的带走。我要对你们负责到底,这是机长对旅客的承诺,这也是机长的责任。延误时,机长对旅客说”我保证会把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在第一时间告诉你们“。所有信息,第一时间,保证,这就是优秀机长对旅客的责任,对旅客提供的最完美的服务。每时每刻帮助需要帮助的旅客,尽可能的为旅客的便利提供支持是萨伦伯格机长的日常飞行之外的行为习惯。
4、萨伦伯格机长告诉他的女儿凯莉: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是:你心甘情愿去做的工作。心甘情愿去做的工作,爱好和能力相适应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人们会更投入,更善于处理工作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更好的服务社会。
5、萨伦伯格机长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仅是能服从,更是能够有决断力。正确的决断力需要“目标舍弃”。当你不再有可能完成所有目标时,就要舍弃那些不太重要的目标,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履行和实现更高的目标。正确的目标舍弃注定了1549航班在危机时刻能够平安迫降在哈得孙河,从而保全155人的性命。在机长的这一个选择中再次体现了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看完这本荡气回肠的“最高职责”,心潮澎湃、难以平静,英雄的机长们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有价值的一生,更是有崇高职责的一生。有优秀机长告诉我:“在中国有无数比他还好的机长,他们在进入鸟群之前就避让了,所以他们都是无名英雄。”。在此,我向所有的无名英雄的机长们致敬!因为你们,我们安全,因为你们,社会和谐。
最后,我用中国机长杨元元的话说:
本书描写了一位飞行员的生活,不仅仅是水火一色中飞机迫降在哈得孙河上那惊心动魄的3分31秒,作者还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他飞行经历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中了解一名飞行员的成长与生活,而掩卷深思,又能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1.我们必须尽力每时、每次、每件事都要做对,还要努力做到最好,因为我们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个瞬间会决定对我们一生的评价。
2.其实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运转的:我们都曾把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托付给陌生人一段时间,可事情过去之后大家就再也没见过面。
3.我们所认识和爱着的每个人,我们的每一段精力,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接受的每一次遗憾——这一切都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
4.培养责任性的最佳之路就是提供担负责任的机会,而且从年龄越小开始越好。5.宁可延误,不要事故。
6.正直意味着即使不那么方便,也要做正确的事。
7.“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是什么?”我给她的回答是:“就是你心甘情愿去做的工作。”
第二篇:学习李伯藩心得体会
学习李伯藩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全校掀起学习李伯藩同志先进事迹,李伯藩同志不图名、不图利,精益求精为病人解除痛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得到了全面的洗礼,有以下感触:
一、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发自内心。
李伯藩同志开始从医一直到现在,他心里永远只装着病人。他每天的接诊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不论病人何时找他看病,他都热情接待。他对待患者不论贫富,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当年单位分配集资房,德高望重的李伯藩同志本可以优先认房,但他却选择了光线差、通风不太好的一楼。许多人都非常不理解,他却说:“住楼上,病人找我看病不方便,老人和重病号上楼都困难。”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总是病人。本来就延迟了6年退休的他仍然退而不休,坚持在家里为病人义诊。2006年退休到现在,他义诊了30多万患者。据不完全统计,从医至今他共累计诊疗病人200余万人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以李伯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
灵。
二、他长期坚守的职业精神令人敬佩。
李伯藩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到了他热爱的从医生涯中,投入到了弘扬祖国传统中医文化和宾川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上。他出生中医世家,18岁参加工作,20岁只身一人深入山区创建乡卫生院,后来又艰苦创建县中医院,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无私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李伯藩同志55年的坚守与执着,55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到医治病人的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从李伯藩同志身上,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坚守是一种敬业精神,奉献是一种职业素养。
三、他富有激情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
李伯藩同志对工作充满激情,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每一位病人。如今,年过古稀的李伯藩同志倍加珍惜每一天的工作时间,倍加关心每一位病人,工作量比起退休之前丝毫不减。即使他的身体状况已远不如前,但他的干劲却越来越大。学习李伯藩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满怀激情的工作态度,始终把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对事业充满信心、充满激情,争做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好教师、好职工。
四、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淡泊名利。
“节约一个铜板,办成两件实事”,是李伯藩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担任县中医院院长15年,他没有用公款吃过一顿饭。他年老卸任时,上万元的“院长基金”没有动用过
一分,全都留给了医院。没有去过李伯藩家的人,也许会猜想,这样一位名医一定腰缠万贯、身居豪宅。然而,谁能想到,李伯藩同志一家五口至今的居住面积还不足100平米!李伯藩同志始终对自己从严要求,常年无怨无悔地坚守在简陋的诊室,过着忙碌充实而又简朴的生活。学习李伯藩同志,就要像他那样,艰苦奋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做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表率。
五、他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大爱无疆。
李伯藩同志从医55年来,义诊人数不计其数,但他对名利却淡泊如水。他说:“我们当医生,不能为了钱。病人身体康复并且过上了好的生活,就等于是送给我黄金了。”每当有康复者激动地找到他,拿钱财酬谢他时,他都坚决不收。即使按普通乡村医生开一张处方9元钱的基本诊疗费计算,仅仅退休后李伯藩同志最少也有300多万元的收入,但他分毫未取。他放弃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机会,还多次谢绝了多家医疗单位、医疗集团高薪聘请他去坐诊以及合作建医院的优厚条件。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对待病人始终认真负责、从不懈怠,对待名利却看得开、看得淡。学习李伯藩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大爱无疆、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
学习先进,贵在行动、重在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像李伯藩同志那样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李伯藩同志为标杆,在教育教学中要更进一
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干好本职工作。
2014年4月7日
第三篇:微格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微格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镇中心校开展了一次“微格教学”活动又告别一个段落。听了彭老师执教的《企鹅爸爸》一课,展示了她高超的驾驶课堂的能力,和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她善于与在场的同行交流、互动,那奇思妙想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大家深受启发,也让老师们对微格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格教学”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早就听过这样的课,说它陌生,那是因为我还从未上过“微格教学”课。“微格教学”是执教者的课前练兵,教师们轮流扮演执教者和学生角色,在短短的10至15分钟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视听设备演练教学技能。执教者把听课教师当作学生,检查实践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目标、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掌握了教学技能,检查是否存在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教学问题,找出自己的教学设计缺陷和不足,以明确改进方向,使真正的课堂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避免了无效、低效教学,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次 “微格教学”展示,我才知道它就像一面大镜子,能让自己更直观地看到了自己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微格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万事贵乎始”,“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高超的导课艺术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一堂优质课的基础。
演示导入技能就必须根据导入技能的要求设计自已的导入思路、导入语,导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导入内容要有科学性;导入要有关联性和衔接性;要有直观性和启发性;要有趣味性和艺术性;要有简捷性和概括性,要充分利用导入契机抓住学生。
体育与健康第一节室内理论课,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将养成教育融入教学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加重视对生命的呵护,对体育锻炼的热爱。我设计的导语最简单但也最富吸引力:“人的一生最伟大的一件事是什么?”我的回答很简单:活下去。虽然简单,但是要能完善的表达还是不容易的,答案有许多种,从而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各种各样表达的内容,从生命的起源展开,引伸出爱生命、爱父母、爱家庭、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思想观念,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增强对自己的信心;通过对提高生命质量的讨论,阐述体育锻炼对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热爱体育锻炼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喜欢体育与健康学科,喜欢与老师合作,使学生记住老师,记住老师的经典语言。
通过健康的讨论,延伸生命的价值,这是教育、教学的目标,这是教育的终端责任。生命、健康、成才、成功,体现生命的价值,这就是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以及所有学科教育、教学的价值体现。
丰富的教学导入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教学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必须重视教学导入这个过程。
第四篇:微格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微格教学学习体会
初次听到“微格教学”,感到十分陌生,于是问了一下度娘,得到的解释为:微格教学,英文Microteaching,也可直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近三周的微格教学实习,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份量,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成为一名老师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班级学员被分为A、B两组,各自组成微型课堂,操作中严格遵守微格教学的理论及过程要求。在微格课堂上,以这次参训的教师学员为听课对象,检查实践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目标、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掌握了教学技能,检查是否存在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教学问题,找出教学设计上的缺陷和不足,以明确改进方向,使真正的课堂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避免了无效、低效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在两位微格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首先练习设计教案,这是讲课前必须做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既然要给
学生传授知识解决难题,作为一个老师就必须做足功课,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这就需要设计教案的时候把该讲的内容弄清楚、正确,既便是查资料或者请教别人。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就是这个道理,这点我感觉自己做的不是很充足,内容上不是很充实,不是很严谨。设计教案需要有耐心,从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导入及具体教学内容,到各部分内容的授课方法、设置问题及讨论方式,两位微格导师和同批学员们都给予了我耐心的指正,使教案初稿得到了细节性的修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微格导师强调了丰富的教学导入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教学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必须重视教学导入这个过程,其次是讲课,这一环节要注意很多问题,具体包括:
(一)教态,教态自然不自然,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形象。一旦教师站在讲台上,虽说讲台三尺而已,但是教师已成为学生目光中的焦点,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全在学生的视线之内。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目光和表情以及着装都要有个教师的样子,对于初上讲台的我们举止难免还会有些学生气,我想这还需要我们以后多加练习和揣摩。
(二)讲话,首先要求会说普通话,再就是口齿清楚。学生就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得知识,如果作为老师口齿不清,那如何向学生传达知识。当然在讲课时也要注意口语化,讲解通俗易懂,不要太书面化。
(三)板书,板书的规范与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满黑板的龙飞凤舞的草书、杂乱无章的文字,学生怎么记笔记呢?这就要求老师的板书要认真,排版条理整齐。以上是对老师讲课的基本要求。除了这些还有讲课的方法,比导入新课要自然,就可以通过回顾以前的知识或讲一个与所讲内容相过的实例引出所讲内容。讲课内容要连贯,有逻辑性。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气氛,有互动交流环节,活跃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以方法的启迪。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学生换位思考,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讲课。
通过第一次15分钟的讲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讲课内容不够充实,衔接不自然缺乏一定的逻辑性等。分析原因主要是备课不够充分,讲课方法不当。我想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会注意,多加揣摩。两位微格导师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课件设计上的问题:部分内容文字过多、字体过小,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讲课和以往科研汇报的区别,课件制作上要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内容求精不求多,可以适当留给学生拓展的空间。
这次微格教学实习,也让我体会到了微格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过程的简化不生动,微格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要求教师将选用知识点的内容能够完整呈现并且使得学生听懂,理解。起初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然而这次在以参训的教师学院为对象的小型课堂上,我们做到了。微格教学确实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这次微格教学实践,也使我认识到,教学不能因为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就像一面大镜子,能让自己更直观地看到了自己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第一次录制微格视频、组内讨论、修改教案、修改PPT到第二
次录制微格视频,在导入、语言、提问、讲解及课件等各项技能有了明显提高。
真心感谢两位微格导师和同班培训学员教师的热心帮助,三周的微格教学实习虽然比较短暂,但我可以利用以后时间认真练习,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五篇:微格教学学习心得体会(模版)
微格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马晓玲
自从参加了微格教学以来,我觉得我的个人教学技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微格教学有助于我们端正自己的教态。我们在微格教学后,可以仔细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更好的进行改正。我觉得这是微格的一大优势,它克服了我们在普通教室里只能从别的同学那里得到反馈,而自己却难以觉察自己的不足的缺点。因而,在微格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最明显的是我们的语言技能。因为我们在看自己的录像的时候,有时也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该进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决心。其二,微格教学也有利于我们增强自己的评课的能力和技巧。我们在微格教学后能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对别的同学的课进行更加客观、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评价。这
是我们在微格教学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