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11
山水画山水的心得体会
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
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
2、是专业的基本功。中国画专业一般分山水、花鸟、人物。例如画山水画的人对自己专业的特定对象要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专业基本功的严格训练。一个具备一般造型能力的人不见得能画好山水画画山水还要有画山水专业的基本功。一定要对水、树、石、云、点景人物等进行专门研究深入观察、研究大自然山川的组织规律要超过一般人的认识程度古人讲“石分三面、下笔便凹凸之形这就很难。山有脉络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纹理千变万化要表现好是不容易的得下很大功夫。古人又讲“树分四枝”。要把树的前后、左右关系画出来。画不好就只有左右两面没有前后关系画人物就更严格、要研究颜面、动态、手足、衣服、衣纹等等不管画什么都要有专业的基本功并不是只要有了一般的造型能力就能解决一切。
3、是掌握绘画工具性能的基本功。我们画画对自己绘画专业的工具性能、特点、表现手法、技巧、技法都要深入研究。画中国画对笔墨的研究要下很大功夫。宣纸、笔墨是中国画的专用工具、画中国画就得对宣纸、用笔、用墨有所认识。如何使用笔墨、笔墨在宣纸上的表现效果都关系着中国画的特色因此对中国画的工具运用、技法要进行专门刻苦的锻炼。
二、学习山水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向高手学习甚至也可向比自己差的人学习。如有的人他的某一想象是对的、不能达到你吸收这一点达到了就是一个进步。所以我一再强调学习学习面要广。学习面窄了非常吃亏学习最大障碍是骄傲自满一个人骄傲自满是最无知最浅薄的表现。学习山水画要做到三点第一学习传统广泛吸收中、外艺术的长处要有读遍天下名迹、名著的气概。第二是到生活中去到祖国的壮丽河山中去写生。第三是集中生活资料进行创作三者有联系以有区别循序渐进相辅相成逐步深入的一个全过程绝不可偏废作意舍掉其中一环如果投机取巧学序混乱终将一事无成在基本功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写生。古人在客观世界中长期观察、分析、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规律这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珍视认真继承。中国画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出奇异的光彩。但是还没有到头还有许许多多的规律有待我们去发现深入生活勇于实践是有所发现大胆创新的前提。前人发现近处物体清楚颜色深远处物体模糊颜色淡这是在一般条件下的规律景物出现前面亮而淡后面暗而深的情况与一般条件下近深远淡正好相反又如虚实关系近景的树如若要与后边的景物离开就必须留出空白这是虚中见虚是一个规律。但我们走进一密林树隙的空间往往呈现黑色同样感到虚空这是实中见虚与前者刚刚相反。传统要尊重它但有时必须突破它。前人讲各种皴、擦、点、染、线描。都是规律的总结但与自然界相比与无孔不限丰富的现实生活相比这些规律的发现和总结又显得太少了我们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去丰富它发展它。因此写生也是学好山水画的一方面。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为要获得我们时代新的意境最重要的有几条一是深刻认识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二是对我们的时代生活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客观现实最本质的美经过主观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蕴含着新意境的山水画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家们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在不能自己的激情下通过了高度的意匠加工创造出的珍品从而把人引导到这艺术境界之中得到深刻的感染。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有着悠久历史传统是无比丰富的艺术宝库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认真总结认真探讨以便继承与发展。
学习山 水 画 心 得
第二篇: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_1
【标题】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作者】罗 礼 洪 【关键词】?山水画??学习方法??写生??艺术?? 【指导老师】陈 文 安
【专业】美术学 【正文】 引??言
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
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绘画语言是以可视形象反映客观事物,造型能力不好等于没有绘画语言,造型能力,指对形象、轮廓、明暗、层次、透视等的描绘能力。即对客观事物的刻划要准确,提高一般的造型能力,是艺术发展首要的前提。
怎样对待素描?我认为学中国画,山水画学点素描是可以的,或者说是必要的,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它概括了绘画语言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准确的反映客观形象。客观描绘的准确性、体面、明暗、层次。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的一些前辈画家。特别是徐悲鸿把西洋素描的科学方法引进中国,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是近代美术史上的一大功绩,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有人说:学中国画的学了素描有碍民族风格的发展,我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学素描时间比较短,我曾有补习素描的打算,假若我的素描修养能再多些,对中国画创作会带来更大的好处,说西洋素描会影响发展民族风格,这是一种浅见。缺乏民族风格关键在于对民族传统的各个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自己民族的东西放在主要地位,而不在于学了素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徐悲鸿先生在欧洲学习素描功力最深,造诣也最高,后来他画了大量的中国画,能说他失去民族风格了吗?我看不光没有失去,反而是促进了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使民族风格发出了新的光彩,中国是一个有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中国美术史上,一些外来的文化传入,中国都有能力吸收消化,都曾变成为有益有滋养,促进中国绘画向更广阔的道路上发展,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突飞猛进,首先在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方面条件,而中国画得益于外来素描进一步提高了造型能力,丰富了表现力,这些事实,我看也是不容否信的,至于说有的画家没有学过素描而造诣很高,这也可能通过别的渠道而达到造型能力的提高,这是另一个问题。因为事情不是那么绝对,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是一个学术问题,值得专题研究和探讨,这里我只初步谈谈我的看法。
2、是专业的基本功。专业的基本功,是指对于表现对象的深入研究和精确描绘的能力。中国画专业,一般分山水、花鸟、人物。例如画山水画的人,对自己专业的特定对象要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专业基本功的严格训练。一个具备一般造型能力的人,不见得能画好山水画,画山水还要有画山水专业的基本功。一定要对水、树、石、云、点景人物等进行专门研究,深入观察、研究大自然山川的组织规律,要超过一般人的认识程度,古人讲:“石分三面、下笔便凹凸之形,这就很难。山有脉络,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纹理,千变万化,要表现好是不容易的,得下很大功夫。古人又讲:“树分四枝”。要把树的前后、左右关系画出来。画不好就只有左右两面,没有前后关系,画人物就更严格、要研究颜面、动态、手足、衣服、衣纹等等,不管画什么都要有专业的基本功,并不是只要有了一般的造型能力,就能解决一切。
3、是掌握绘画工具性能的基本功。我们画画,对自己绘画专业的工具性能、特点、表现手法、技巧、技法都要深入研究。画中国画,对笔墨的研究要下很大功夫。宣纸、笔墨是中国画的专用工具、画中国画就得对宣纸、用笔、用墨有所认识。如何使用笔墨、笔墨在宣纸上的表现效果,都关系着中国画的特色,因此对中国画的工具运用、技法要进行专门刻苦的锻炼。
二、学习山水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向高手学习,甚至也可向比自己差的人学习。如有的人,他的某一想象是对的、不能达到,你吸收这一点,达到了,就是一个进步。所以我一再强调,学习面要广。学习面窄了,非常吃亏,学习最大障碍是骄傲自满,一个人骄傲自满是最无知,最浅薄的表现。
学习山水画,要做到三点:第一是学习传统,广泛吸收中、外艺术的长处,要有读遍天下名迹、名著的气概。第二是到生活中去,到祖国的壮丽河山中去写生,第三是集中生活资料,进行创作,三者有联系以有区别,循序渐进,相辅相成,逐步深入的一个全过程,绝不可偏废,作意舍掉其中一环,如果投机取巧,学序混乱,终将一事无成,在基本功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写生。按毛主席的思想、实践、直接经验是第一位的,学习古人,学习外国人都是间接经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第一位的,写生是画家面向生活,积累直接经验,丰富生活感受,吸取创源泉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然后进入创作过程,使自己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感。有些同学不肯在基础工作上下苦功夫、好高骛远、作画信笔涂抹,?以奇怪为创新,这是不对的。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深入观察研究客观世界,从而得到新的启发,以至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因而创造了与前人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表现方法,这绝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幸得的,人离开客观世界和前人的成果不会创造出任何东西来的。古人在客观世界中长期观察、分析、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规律,这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珍视认真继承。中国画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出奇异的光彩。但是还没有到头,还有许许多多的规律,有待我们去发现,深入生活,勇于实践是有所发现,大胆创新的前提。前人发现近处物体清楚,颜色深;远处物体模糊,颜色淡,这是在一般条件下的规律,景物出现前面亮而淡,后面暗而深的情况,与一般条件下近深远淡正好相反,又如虚实关系,近景的树,如若要与后边的景物离开,就必须留出空白,这是虚中见虚,是一个规律。但我们走进一密林,树隙的空间往往呈现黑色,同样感到虚空,这是实中见虚,与前者刚刚相反。我们一般认识,画水要光亮就必须空折,但林荫下的小溪黝黑而光亮,光亮得像宝石,像小儿的眼珠。
传统要尊重它,但有时必须突破它。前人讲各种皴、擦、点、染、线描。都是规律的总结,但与自然界相比,与无孔不限丰富的现实生活相比,这些规律的发现和总结,又显得太少了,我们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去丰富它,发展它。因此写生也是学好山水画的一方面。
三、写生对山水画学习的重要性
师造化是我国古代一切有创造性的。明、清食古不化之风曾遭到一些革新派的反对。清人石涛痛恨那些把“师造化”变以一句空话的“正统”派。在他的画语录中针对脱离生活、一味崇古信古的恶习,提出“搜尽峰打草稿”的艺术主张。慷概陈词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人我之腹肠发出我自发我之肺肠,揭我之须眉的大胆议论。
终生俯案摹古,所谓:“画于南窗之下”。那就是没有走出画室,有些人走了出去,看看真山真水,这很好,比经年关在画室里要好得多,但若能进行写生就更进了步。“看”比写生要差得多,因为“看”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印象,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
有些人,出去写生,贪多求快、浮光掠影。匆匆忙忙只勾一些非常简略的轮廓,记些符号,回来再按自己的习惯,作风来画,这样难免把作品画得千篇一律,顶多只在构图上说明是某某地方,是不能深入对象,真实反映生活的。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能化,以山水画的主要表现对象自然景物来说,有春夏秋冬。风晴雨雪、朝霞暮霭、、、、变化无穷无尽。写生时应当每一笔都与生活紧密结合,都是生活本质美的提炼,只简单地画一个符号,还是脱离生活,画出来还是自己固有的面貌。我认为写生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踏实认真画一张,比随随便便画十张要得益得多。
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写生最关键的一环,要非常认真。写生并不是说任何东西都可能入画,画的内容应有所选择,境界比较好,富有时代气息,有刻画的价值,才可以入画,并不是看到什么画什么。我们常常看见有的画有一个精粹的中心内容,像从一幅画里裁下来的最不重要的配景部分,平平常常,味同嚼蜡,就不会有什么感人的力量。所以一定要很仔细地选择对象。画的时候不要坐下就画,要对景久坐,对景久观。对景凝思结想,要设计。这张画反映什么思想,如何加工,它是什么情调,是浓重的。是雄是秀,是热调子还是冷调子、、、、、古人说:向纸三日,就是说对着白纸多多构思,最好是对象在脑子里已形成一张画的时候再动笔。看景要分析,一个有绘画经验的人,眼前千岩万壑,变化万千,也能分清哪能是最重要的,哪些该减弱?画时要把重要部分放在整个画面最显著的地方,最精彩的部分要先画,使它能尽量发挥。否则,先画了次要的,那最精彩的部分就要受到牵掣,一个有经验的画家写生时不一定用铅笔打稿,而他在于把主要的,次要的先画在妥善的部位,就像钉了几个钉子,然后把不重要的部分接连上去,就形成一个整体的构图,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在他的画论《笔法记》中提出:“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我体会这是对山水写生的基本要求。山水画家为要表达自然界的万千气象,不能不分清主次,注重整休感。我以前画过一个瀑布,瀑布是主体,是第一位的,亭子是第二位的,树是第三位的,岩石,灌木是第四位的等等。从明暗关系讲,瀑布,最亮的,亭子次之,然后才是树,岩石,按一,二,三,排下去。明暗层次很清楚。如果在岩石部分留出空白,就会使主体瀑布不突出。为了突出主体,次亮部分都要压下去,色阶不乱,层次分明,整体感强,主体就能明显突出。我们常说”河山如画,但实际上客观事物不可能完全像一幅画,自然形态的东西很美,但往往也带一些缺点,不可能都是完美无缺的。写生,首先必须忠实于对象,但当画面进行到百分之七八十,笔下活起的了。画的本身往往提出要求,这时就要按照画面的需要加以补充,不再依对象做主,而是由画面本身做主了。写生既是对客观世界反复的再认识,就要把写生作为最好的学习过程。不要以为自己完全了解对象了,最好是以为自己象是从别的星球上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觉。不用成见看事物,对任何对象都要再认识。俗话说:心怀成见,视而不见。所以写生时,要把自己看成是小学生,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应与一般人的理解有区别,探究对象应当较之深刻得多。树、路过的人不在意,一旦经艺术家加工描绘,就成了大众瞩目的艺术品了。观察生活,认识对象,进行写生时虚心,而在创作时要充满信心,考虑成熟以后,下笔犹豫,犹豫不决画面就会软弱无力,力量来源于肯定。当你就应该这样浓淡了,就应该这样淡。画时不要怕这怕那。一张画有缺点,要在画完后总结,而不要在画时犹豫不决,否则,一定画不好。
四、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重要部问题。我国成代著名的画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在笔墨上下很大的功夫的。中国画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这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这里我想先讲一个谈论书法,赞叹笔墨功夫的民间故事:传说当年修雁门关,要请一位大书法家写“雁门晷”三个字。但这位书家有个怪癖、不愿给人写正式的东西。于是设计一个与他要好的和尚去办。和尚先请他写一个“门”字,过了一些时又请他写了“雁”字,几个月后又请他写一个“晷”字,书家刚写到“晷”字的“门”字,忽然联想“雁门晷”三个字,一怒掷笔而去,大家无法,只好请另一人较差的书家补了“晷”内的“丝”字。后来刻在门关上,人们在二里外只看见“雁门门”三个大字。这个传奇故事当然
第三篇:山水画临摹的心得体会
山水画临摹的心得体会
刚开始画山水画。感觉总掌握不了毛笔。慢慢地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了一定的进步。想说下我对这几周的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中国山水画这一高雅艺术形式的产生,成为独立的画科并形成鲜明的特色,从美术史研究的成果来看,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比西洋风景画的出现提早了千余年。在这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山水画能够得以持续地发展,应得力于历代画家倡导并躬行的“外师造化”(写生)与“传移模写”(临摹)这两个途径。与这两种途径相似,山水画人才的培养亦有“写生——创作”和“临摹——创作”的两种方式。
唐代以前的山水画,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科,山水景物仅为主题人物画的点缀与陪衬,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上的山水景物即代表着这种绘画状况。现存我国最早的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亦只有山石轮廓,树木造型简单,着青绿重色的山水画。隋唐以后,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脱离开来,画家们创造了各种适宜表现不同结构对象的笔墨语言和山水景物的组合形式,与此同时形成了山水画写生创作的理论与主张,这是艺术实践与表现技法发展一定阶段的规律性总结。
在一般情况下,常人游山观景只注意其形状、纹理即物理属性,而画家则看到美的形式与蕴含,或者是凭借景观媒介联想到笔墨形式和组合美的符号。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形式和象形符号,是画家在不同的山水景观中经观察、模写与艺术提炼亦即是写生与造化的结果,南北朝、隋唐五代,山水画家就已认识到创作与客观对象的关系。
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也不乏写生探索的例子,尽管他们都有过“传移模写”(临摹)的实践经验。钱松岩在华山写生时,发现古人的“荷叶皴”走了样,写生便根据了自己所观察到的石理纹路、水迹斑痕的对象。傅抱石写生中综合了“乱柴”、“乱麻”二皴法,形成勾、点、擦、刷、泼墨、烘染等多种技法并用的灵活多变的独特技法——“抱石皴”,他在陕北高原的写生画稿,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黄宾虹不拘泥于古人法度,“非超出古人理论之外不可”,“爱好溪山为写真,泼将水墨见精神”。这也正是他山水画艺术特色的自我写照。李可染坚持画写生创作,一定要摒弃中国画的糟粕——“公式化”,写生创作使他的山水画艺术凸显了强烈的个性。齐白石早年画山水时亦感慨于山川写生与游历的收获:“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必须肯定,南北朝、唐五代、两宋和近现代山水画经典名作的产生,是外师造化的成果,为中国山水画的写生理论与创作实践树立了丰碑,也为这一理论的发展和山水画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供研究与发展的方向
山水画的临摹,除习画者个人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艺术修养之外,付诸于视觉形象的主要是“骨法用笔”,即对“应物象形”的笔墨形式的操作模仿。因此,通过临摹研习,掌握用笔用墨的基本规律,临摹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实践证明,临摹之道可以造就山水画人才,造就的是模仿型人才,模仿能力的发掘与确立,亦需有天赋的秉性。但是,正因为临摹的功能与作用,所以历朝历代不乏名家将其看得过分、偏颇,并经千余年的实践积淀,产生了约定俗成的惯性作用,以至到文明发达、艺术繁多、艺术交流频繁、强调艺术个性发挥的今天,还左右着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和山水画人才的培养,使山水画的创作囿于公式化,古今画面雷同,多少画家被临摹所束缚,埋没了可供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应从山水画艺术人才的培养与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找途径、找突破口。说来亦很简单,我们的老祖宗已为山水画人才的培养总结出了上文提到的两种方式:临摹之道——这只能作为学习与借鉴,或作为技巧训练的一种方式;而“写生创作”(外师造化)——才是现代山水画艺术人才培养与山水画艺术发展的出路;山水画教育家、山水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家们都明确认识到从写生到创作的重要性,可实行起来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仍然按临摹——创作的老模式教育指导学生。
既要学习古人的画迹,更要学习古人“画师造化”之心,学古人的技法是必须的。如笔墨技巧、山石林泉的画法、构图布局的规律及画理、画论。一是要大量地临摹。先临摹树石等局部的画法,掌握好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爱好去选择一家,认真对其作画风格、用笔用墨、构图布局等特点多揣摩。经多次临摹后,还要能默写,把整幅画默写出来,要一闭上眼睛,眼前就现出这幅画,且还要下笔就似这一家的画法。二是要向自然学习。黄宾虹说“登山临水”,对景写生,在写生中把从古人那里学到的技法在对景写生中消化。临多了,写生多了,就可渐渐达到“造化入画,画夺造化”的境地。三是多
读、多看、多问、多悟、多画。多读:先读有关的、主要的书。多看:多看画册、画展、古人的画、今人的画,仔细看、认真地看、深入地看,看他们是怎样用笔的,怎样用墨的,怎样画树石烟云的,怎样布局的等。
一幅好的山水画意境是很高的。而意境是中国绘画发展中特有的一个美学观念,是山水画艺术表现的审美核心,也是构成艺术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山水画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的真情实感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使之充满无限的生命力。而作品中流露的笔墨以外,看不见却可以感知的某种气息,则正是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
面对山水画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艰难和山水画艺术发展的迟缓局面,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发掘古典山水画写生的理论资源与文史资源,改变山水画从临摹到创作的模式,探索现代山水画人才的培养之路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指导规程,是新时代山水画家和山水画艺术教育家责无旁贷的使命。
姓名:王小方
班级:10级美教五班 学号:101014103
第四篇: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其支科虽仅有山水与屋木(一称界画)两种,但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它是在中国画历史进程中得到突出发展的画科,在元代以后的画史上尤占重要地位。山水画的分类虽亦有依题材差异者,但传统习惯多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于装饰意味者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称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者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色者称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者称没骨山水。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远在战国时代已在古地图中、在工艺美术品中、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上零星出现,虽或为非完整构图的孤立形象,或为人物神异活动的背景,但依稀可见作者的神话迷信思想,并遗留着原始社会自然崇拜的痕迹。
独立的山水画正式首创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据文献记载东晋画家顾恺之即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南朝的宗炳与王微继之完成了两篇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与《叙画》。尽管至今未见这一时期的作品存留,若干作品中的山水仍是人物的衬景,以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但山水画理论已经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而且讨论了空间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未脱装饰遗意,但写实能力有极大提高,饶有抒情意味。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所画山水“怪石崩滩,若可扪酌”。中晚唐画家更创造了水墨山水、没骨山水亦出现于敦煌壁画中。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一个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或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荆浩的山水画论《笔法记》,把谢赫“六法”移于山水,以“真”为主,强调以树木体现一定道德观念。北宋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造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经过南宋画家对寄幽情美趣于精粹景色中的探索,至元代尤其是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山水画又出现了一个重视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的高峰,也完成了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统一。
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创造的山水形象,参照书法开合起伏的法则,用以构置平面化的山水境界,造成了山水画的又一变异。入清以后,一派沿董其昌蹊径变化古法,在笔墨风格气味上谋求新意;另一派面向自然亦发挥笔墨传情的效能,独抒个性。后一派的代表石涛撰写的《苦瓜和尚画语录》(《画谱》)是古代山本画论中最优秀的名篇。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变异发展,不但造就了为数极多的名家和作品,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流派,还完成了在中国画论中居于首位的理论著述,为近现代黄宾虹、李可染等山水画大家的出现准备了历史条件。
中国山水画虽然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描写对象,致力于审美客体的发现与描绘,甚至省略山水中的人物,或把人物视为点景,但决不是被动的摹写,决不忘
表现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感情与愿望。尽管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水是有限的,是形貌上的,仅能是自然景物的局部或社会生活环境的侧面,但或者通过有限的取景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者在一山一水中寄托了对国家乡土的感情。它既要求描写自然景物的外貌及其丰富变态,又注重显现其运动中的内在联系。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一致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不同意境的构筑,实现画外意与“意外妙”,去吸引观者,感染观者。为创造动人的意境,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观赏了解认识、感受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之总和酝酿为胸中丘壑,胸中意象,按写境与造境两种意境构置方式诉诸笔下。所谓写境,即寄情于实际存在的景物,更强调审美对象的实在性与具体情。所谓造境,即对现实景物进行更大胆的艺术概括、艺术提炼与艺术幻化,从而更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理想与愿望。二者境象虽有具体与宽泛的不同,却无不以情与意为主导。
在形象的描写上,中国山水画强调留影,亦即实行宏观的总体的把握,而不过分拘泥于细节;同时从物象的结构组织出发,形成了既反映树石类别的特点,又更具程式化的手法。在程式化法则的使用上,则反对依样葫芦,主张灵活变化,实际上是以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进行写实。在空间的处理上,中国山水画要求“以小观大”,“折高折远”,游动视点,把高远、平远、深远、阔远巧妙地加以灵活运用。山水画的构图,比之人物、花鸟画更重视“势”的表现与“开合起伏”。所谓“势”也就是具体形象间的联系,所谓“开合起伏”,则是这样联系中的节奏变化。对“势”的表现与“开合起伏”的高度重视,是在静止的画面或简或繁山水的形象组合中体现大自然内在联系与运动的重要手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一般的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笔法主要表现为多种皴法和点苔法,墨法则湿者有“染”,干者有“擦”,趋湿相化为“破墨”,以干累积为“积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彼此互相渗透,极尽千变万化之能事,有效地提高了笔墨状物抒情与表达独特风格的作用,对人物、花鸟画也发生了积极的影响。其色彩的使用,及书画的结合则具有相同于人物、花鸟画的特点。
第五篇:山水画心得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如果追溯它的渊源,可以说他的萌芽就蕴藏在原始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彩陶上的山水纹样到巫咸祭祀中的自然崇拜,处处都洋溢着文化始祖们对生活有意无意的提炼与感兴,也正是由于的有意无意才成就了中国山水画日后的辉煌;夏商周时代山水画的种子正在进一步的生发,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上可以发现比较完善的山水纹样;秦汉时期,在以人物为主的帛画上出现了一些具有山水画雏形的配景图;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可以说是旭日东升前的黎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积淀,中国山水画将要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迎接他成长历程中的辉煌与自豪;隋唐时期,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蕴征服了整个时代,与人物画平分秋色,这一时期山水画以青绿为主,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和画家;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到以水墨为主的时代,山水画史上的南北两派自此形成,成就了中国绘画史上乃至整个文艺史上北方雄宏、粗犷,南方温润、含蓄的特点;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发展流派纷呈,各种程式、技法不断的融入山水画,使之更加完满。
再学习中外美术史并将其相互对比之后,我们明显的发现中国山水画与外国的风景画、风俗画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
首先,中国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发端,而西方的风景画直到17、18世纪才出现。
其次,中国山水画描绘的对象大都是名山大川或世外桃源般的野津荒域,而西方的风景画却明显带有人的色彩。
再次,中国山水画从发轫之初就注入了一股灵气,成就了一种境界,而西方此类绘画却缺少这种气韵,比较呆板。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山水画学习之后,我颇有心得,概括如下:
一、和所有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一样,山水画的学习也有其纷繁复杂的一面,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中,无数前人大家创造了多样的技法程式,留下了灿烂丰厚的书画作品,这就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在山水画的世界里有一番作为。
二、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绘画出了形式和技法上的不同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绘画较之与其他绘画更加能够传达出一种“神”的意境,因此,在山水画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绘画的技法、程式,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你的作品传达出一种精神性格,只有这样才能画好画。
申国营
201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