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海南临高思源实验学校 学习课堂教学评价心得
12月21号,我听取了谭丽君老师的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讲座,让我深有感触。下面就讲座做个总结: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
一、发展性
发展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里,是对学生过去 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二、多元化
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传统考试方法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就评价内容而言,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 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和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三、多样化
多样化指的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即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
在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另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与此对应,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一种为“指标——量化”模式,另一种为“观察——理解”模式。两种体系和模式各有其优势,也都存在着局限性。从我国评价发展的历史看,最初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多注重整体概念和印象,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引入现代评价方法后,以评价指标的方式进行较为精确的测量,对观察数据或事实进行量化或“二次量化”处理,“指标+权重”的定量评价方式逐步成为中小学教育评价主要操作模式。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把定量评价发展到不恰当的程度,或者机械地运用于一切评价场合。甚至在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上也机械地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而事实上,学生素质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待 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如“指标+权重”方式),处理诸如创新个性或创新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判断问题。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则是需要汲取上述两种方法论体系的优点,使之相互配合,互相借鉴,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范畴。评价方法应该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权重”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把期末终结性的测验成绩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教学评价简单理解为总结性地“打分”或“划分等级”。
四、全面性
全面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
全面性强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与动态化,旨在把传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运动过程。因此,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时域内,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形式的评价,不断地循环反复,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程,把握新课程教育和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整体状况。所以,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对 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评价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学生各种发展的培养空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等)。评价也不再仅由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渠道采集学生素质发展的信息,而是设计各种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
综上所述,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地“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了评价学生的“将来”。总的来说新课程需要的是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2014年1月10日
第二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教改理念,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自从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培训以来,我一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下面我就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等等,使得师生之间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四、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我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基于课堂教学与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并非单纯地控制或降低教学基本要求,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科学确定教学基本要求和评价要求,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落实,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教改理念,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听过组内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后,我理解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等等,使得师生之间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四、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我将会一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学实践中。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心得
16049 澄迈县白莲中学 庞梅花
通过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和《案例分析》培训后,使我对课堂教学评价和如何听课、评课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学论教。评价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判断和描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问题,选择更好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 ;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这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标准。第三,听课、评课活动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因此,听课要求认真观察和做记录;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分析总结他人的课时,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一节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把所有的问题都处理好,我们要关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某个环节做得比较到位的地方,关注其优点和成功的地方。”这是主讲老师王强和我们说出评课的真实感受与要求。同行教师评议时,要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价,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上课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控讨,互相关心,共同进步,而不是挑三拣
四、监督检查。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为依据,按照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改进教学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2014-12-23
第五篇: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学习心得
学习了“国培”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讲座后,我受益良多。现就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课堂教课观察与诊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课堂观察与诊断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通过课前、课后的观察与诊断,从而使教师们发现自己自身原有的专业实践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的不平衡,进而引发质疑、否定先前行为假设的动机。如果教师能持续不断的把开展课堂观察与诊断迁移至其他的学校专业活动,扩大反省的范围与对象,这对提高和促进教师对专业的领悟与反省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2、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教师教学中去运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途径。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3、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具体问题,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的预先选择是什么?实际的教学过程是否按照预先设计而开展?其中有哪些变化?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些变化?班级学生是怎样的背景,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如何?班级常见的课堂气氛是怎样等等。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对本学科的知识及其掌握的程度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任课教师可以得出自我评价与效果。
4、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所产生的意义是面向学生、教师与学校的。课堂观察与诊断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从观察与诊断的主体来看,必不可少的要有被观察者和观察者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