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建设创新型国家
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词是心得体会,十八大报告,创新型国家, xx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在十八大报告中,xx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不断的学习。通过学习准备、落实贯彻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思路,强化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从思想上改变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重点教育”,切实提高全体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才能使工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奠定基础。
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胡总书记从12个方面谈了报告的主要内容。谈了我们社会的问题,同时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如何走好社会主义道路,用开拓的精神解决问题,深化改革,转变思想。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迈出厚重坚实的步伐!作为党员的我们,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只有在自己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应该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攻克工作的难题;应该勤奋工作,热情服务,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完善本职工作,努力为推动全国示范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党员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作为党员,更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可以激发工作的创作灵感,谦虚勤奋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取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第二篇: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深刻理解“创新型”政党建设
免费
分享
创新
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深刻理解“创新型”政党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论述让人耳目一新,仔细体会思考,深感内涵深刻,意义深远。
笔者认为,“创新型”执政党建设不是一句简单口号,也不是一种突发奇想的创意,而是我党执政理论日臻成熟的又一成果,是站在全党战略高度,立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一项科学合理论述,是一次丰富而深刻的伟大实践,是促进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再提高,执政基础更稳固的必然选择。
其一,是丰富完善党的执政理念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每一次深刻变革都伴随着执政理念的不断探索和成长。中国共产党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实事求是的精神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也必将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出更加完善的执政方略、执政理念,引领全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其二,是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在实践的学习和探索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始终是我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和创新,只有实现党的思想理论、制度机制、服务体系的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我党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迎接各种考验、战胜各种风险、把握有效机遇,才能不断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促进党自身的发展壮大。
其三,是提高党执政为民的能力的必然选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广、领域更全面、问题更突出,而群众对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要求也更高,加之“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理念的提出,使我党执政为民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只有加强学习,净化思想,打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的根本利益,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不断创新制度、工作方式方法,革新思想观念、理论策略,才能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上要求全体同志牢
免费
分享
创新
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深入学习贯彻,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同心同德推动税收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历史已经跨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作为为国家承担聚财重任的国税部门,更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全面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承担历史重任的新型国税干部队伍。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分局乃至整个税收事业的前途命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依法治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税收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都要靠硬功夫和真本领,且以实践来检验一切,如果不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强化能力,就不可能自如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上的重视,就不会有行动上的落实。作为税务部门中的党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切勿流于空谈、牢骚满腹,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和实现“十六大”计划的高度,明了各自在分局中的座标,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和身先士卒的意识,带头执行好分局各项决策,确切把握工作意图,真正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其先锋导向作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强烈氛围,推动整个分局全面、健康发展。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是我们税收工作的基本要求。分局班子成员首先做到严于律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以高尚的道德升华自己,以严格的法律约束自己,一定要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要以身作则,模范地遵纪守法,要慎重交友,擦亮眼睛,不被假象所迷惑,不被“糖衣炮弹”所击中,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表率。同时严格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廉洁、加强修养、增强素质、完善自我等,对那些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和不正之风坚决予以纠正和查处,促进
免费
分享
创新
依法行政、依率计征,以实际行动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国税干部平时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牢记宗旨,执政为民;恪尽职守,敢于负责;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廉洁自律,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身体力行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整个税收事业中去,才能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实现税收工作的新跨越。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三篇: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你正在浏览的心得体会是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是时代之需、兴党之需、发展之需、人民之需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这一重大命题,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时代发展脉搏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把握达到了新高度,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定位,又提出了加强和改入党的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
面对当前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亟需我们党与时俱进研判形势,立足实际,奋发有为应对挑战。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就是敏锐把握了时代发展趋势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就是切实正视了党面临的“四个考验”、“四种危险”,就是找准了巩固党执政地位、实现党执政使命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就是抓住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牛鼻子”。
只有加强学习,坚持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只有加强服务,坚持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践行宗旨,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加强创新,坚持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永不懈怠,党才能始终引领发展潮流。否则,党就会与时代相脱节、与人民相疏远、与发展相背离,难以担负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具体而言,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既是一项意义深远、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学习是基础,是服务、创新的前提条件;服务是核心,是学习、创新的深入实践;创新是关键,是学习、服务的有力保障。这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融入党的建设,转为党的建设,在推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篇: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专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002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15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GDP年增长率要超过7%。要实现这一目标,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据测算,如果我们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则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1],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2]。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目前,中国已是主要资源消耗量的世界第一大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2002—2030年,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21%来自中国[3]。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历史证明,得科技者得天下,哪个国家占据科技发展制高点,哪个国家就是世界的历史中心。15世纪前是中国,在世界重大发明300项中,中国占了170项。1661—1796年间康乾盛世时,产值占世界1/3;18世纪是英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19—20世纪是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美国还生产出了原子弹,月球上打上了美国人的足迹,电脑在1982年即已担起4 000亿人脑工作,家庭也进入了鼠标器时代。一切国家后来居上的秘密是以科技自主创新为杠杆作历史的跳跃。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近年来,虽然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但实际上,这样的“制造”赚取的利润很低。目前,世界上每生产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中国的江苏。但1台电脑只能赚10个苹果的钱。原因是利润的大头被英特尔、微软等公司拿走了。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4]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具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1.我国拥有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超级杂交稻成功培育等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研发投入总额已经跃居世界第六位,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我国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13亿人口既是压力,也是优势。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同时具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我国现有科技工作者2 17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20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5];教育系统还在不断为科技队伍培养强大后备力量。这些都是我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人力资源优势。
3.我国已具备了比较强的科技实力。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 000美元—3 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为活跃,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出现递减趋势,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而且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相当于人均GDP3 000美元—5 000美元国家的水平。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4.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文化积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宝贵财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还具有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近些年来,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的先进文化已经融入了我国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传统文化之中,并正在形成一个有利于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文化氛围。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面临的挑战
1.投入不足。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的投入实在太少了。2004年,我国在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23%,低于有关法规规定的1.5%。关键是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增长滞后于发展需要;同时,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日本制造、美国制造称雄全球的核心是技术、产品的创新,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低成本制造。它们的大型企业研发费用通常占销售收入的5%—10%,而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不到1%[6],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研发经费。
2.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近年来我国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被进口产品占领;中国每年要花费6 000亿元从国外进口重大设备。全国生产的3万多种药品,95%以上为仿制品;中国市场所需芯片与电子元器件85%以上依靠进口,高端核心芯片与电子元器件99%以上依靠进口。我国发明专利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约2%,只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30,韩国的1/40。我国大约90%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专利[6]。
3.对自主创新认识不深。最近,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的资料令人吃惊: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中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千分之七![7]也就是说,每引进1元的技术,日本、韩国会花费近10元去消化、吸收、再创新; 形成了“引进—吸收—试制—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而中国却仅仅为此付出7分钱。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许多企业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例,我国为1:0.07,韩国和日本分别为1:5和1:8。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涉及到体制、机制、文化、国民素质等诸多方面和层次的复杂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和实现自主创新,需要国家、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1.要确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是全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一个都不能少”。
2.要重视市场在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先进的技术不等于市场需求,所以创新成功与否,要最终在市场上体现其价值和效益。如果不是市场肯定了微软,谁也无法塑造出成功的盖茨。
3.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多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已经积蓄了深厚的科技力量,不仅是科技人才的集散地,也是科技力量的“中心地带”。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1.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法规体系,以保护和规范企业的创新行为。近年来,从创新政策的角度,确实有不少的进展,有些方面还可以称得上是突破。
2.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科技与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科技与经济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主要的还是要通过政策的协调。
3.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对涉及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进行筛选、整合与投资。
(三)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建设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关键。应创造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方面要鼓励创新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力戒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要改革人事制度和教育、科研体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合作的创新环境。创新不仅是一种行动和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引导产业向优秀的方向进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只有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如果对创新过程的每一步过分苛求,就容易压抑甚至扼杀创新精神。
创新,说到底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者一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的否定或突破。它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对自己进行否定,对权威的意见提出质疑。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创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因此,有没有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我们的一些科研机构,硬件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员素质很优秀,待遇也相当高,但科研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与不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要引导人们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定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鼓励冒尖、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冲
破成规。同时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文化是“软”的,体制是“硬”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根本措施之一就是要着力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保证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要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能力。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鼓励自主创新和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关键是要政府带头,发挥示范作用,建立和完善向自主创新产品倾斜的政府采购制度,引导群众的消费心理和习惯。
第五篇: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五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八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原因:
1.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核心+关键)
①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新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的突显。
②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的紧迫要求。
举措:
创新:(科创支持政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突破)
①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③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④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创新型国家:
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教育:
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②优化教育结构;
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人才:
①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②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③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关系: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