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导游词2011.5

时间:2019-05-12 14:5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山陵导游词2011.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山陵导游词2011.5》。

第一篇:中山陵导游词2011.5

中 山 陵 导游词(2011.5.9)

欢迎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山陵园风景区参观游览,我是此次为您提供讲解服务的导游,叫×××。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使各位朋友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景区度过美好的一天。导游图前

大家首先来看一下钟山风景名胜区导游全景图。景区位于南京城市东郊,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占地约31平方公里。钟山,又称紫金山,山体为花岗岩,主峰明显,群峰围绕。紫金山共有三座山峰,主峰居中,叫北高峰,海拔448.9米。东峰为第二峰,称小茅山,海拔365.8米,中山陵就位于此峰半山腰。西峰为第三峰,称天堡山,海拔244.5米,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曾激战于此,至今还留有太平天国的天堡城遗迹。此外,举世闻名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坐落在上面。

大家随我看一下左边的明孝陵:…… 那我们再看一下右边的灵谷景区:…… 我们看一下今天参观的中山陵:……(具体介绍参照明孝陵和灵谷寺导游词)

我们景区之所以每年源源不断地吸引数百万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就是因为钟山悠久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所折射出的巨大魅力,成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及象征。中山陵、灵谷寺、明孝陵三大核心景区分布着各类名胜古迹2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山环水抱,雄秀兼具,将令大家充分享受一次“民国文化之旅”、“明朝文化之旅”、“六朝文化之旅”“佛教文化之旅”、“生态休闲文化之旅”和“山水成林之旅”。(以下的六大文化为掌握点,不需熟背)——六朝文化六朝即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文化是以这六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为中心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地域文化。钟山主峰之巅有太子岩,据史书记载,梁昭明太子曾在此读书,又名昭明太子读书台。主峰之南山腰上,遗存有“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的六朝祭坛,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皇家地坛。此外,据史记载,孙权墓就在今梅花山,东晋五帝、刘宋二帝七陵均在钟山,钟山是南京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六朝遗存中相对集中的区域,历史地位、研究价值极其重要。

—— 明代文化明代文化是以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墓--明孝陵为核心的皇家陵寝文化,包括太子朱标东陵,钟山之阴的明初开国功臣徐达、李文忠、常遇春、吴良、吴桢等墓葬。作为古都南京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前朝后寝”制度开创了明清两代帝王陵规制的先河。我们在加强保护、管理的同时,成功复建明孝陵“一桥两门两炉四井亭”,最大限度地诠释这座开国帝王陵墓的独特构思和宏大规模,真正将这一组代表明代社会、经济、文化、史迹、人物的凝固的艺术,很好的传承和展示。——民国文化是以中山陵为代表以及众多的纪念性建筑、陵园学术机构和文体设施、民国名人附葬墓。目前保存完好的有:行健亭、孝经鼎、音乐台、光化亭、仰止亭、流徽榭、藏经楼、革命历史图书馆、中山植物园、永慕庐、永丰社、中央体育场、邓演达墓、廖仲恺、何香凝墓、范鸿仙墓、韩恢墓、抗日航空烈士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等。

——生态休闲文化钟山,这座国家森林公园,有着2.5亿年的地质年龄,生态环境优越,自然环境优美。风景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四季分明,区内分布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共有各类乔灌木700多种,昆虫400多种,野生动物、鸟类近80种。拥有森林面积3万5千亩,据测算,钟山绿色植物每年释放氧气380万吨,是南京人呼吸氧气的依托。——佛教文化金陵有佛教,始于六朝,据史载,自孙权在南京建立政权后,就有天竺沙门前来传播佛教,这便是钟山佛教文化的起源。“南朝四百八十寺”,钟山之中就有寺庙70所之多,佛教最为鼎盛,目前还存有“天下第一禅林”灵谷寺庙。灵谷寺初名开善寺,是为纪念南朝时著名僧人宝志和尚而创建的,初在明孝陵境内,后为朱元璋再迁至今灵谷景区。灵谷寺历史悠久,寺内不仅有高僧开坛讲佛,还珍藏国宝文物唐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唐代贝叶经等,堪称“世界之最”、“举世无双”。寺周围有无梁殿、志公塔、八功德水、万工池等胜景。

——山水城林文化相对于南京城市而言,钟山风景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山、水、城、林”融为一体,钟山,作为宁镇山脉的最高峰,古时就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颇有形胜。水,由于地形起伏,钟山形成了燕雀湖、白马湖、琵琶湖、梅花湖、上下黄马水库、五棵松水库、流觞曲水系等多处湖系,面积达64公顷。城,是指钟山西接明城墙,林,是指钟山绿荫成林,占南京森林面积的15.6%。此四大要素构成了钟山风景区的主体景观,无愧于“城中之山、城中之林、城中之园”的美誉。)

中山陵园风景区现已成为向世人展示南京、江苏乃至全国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景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9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2006年率先进入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行列。孝经鼎

这座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是1933年由当时的国民党元老、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先生携全体师生捐赠的,鼎高4.25米,重达万斤。大家看,鼎壁上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孙中山先生对革命军人的要求,另一面原来还铸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是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的中国人传统的“八德”,可惜文革中被磨去了,在鼎的内部有一个六角形铜牌,上刻戴季陶母亲黄氏老夫人手书的《孝经》的全文,因此,此鼎又称为孝经鼎。鼎在中国古代最早是一种烹饪的器具,后来逐步演化为礼器,通常臵于陵墓、宫殿、寺庙等地。中山陵一共有5尊鼎,这是第一尊。博爱坊

好,这边请,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半圆形的广场,这是景区集散广场。前方是一座四柱三门冲天式的石牌坊,牌坊是明清时期常用的建筑形式,多用于建筑群前,与主建筑保持一定距离,用于指示入口或作大门的一种装饰建筑。这座牌坊是用福建花岗岩建造而成。大家请看牌坊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是孙先生的手迹,“博爱”出自唐代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一语,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公天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据说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先生的一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现在我们南京的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就是“博爱之都”,蕴含南京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征,从而表达“宽容”、“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体现南京人民豁达开放的胸怀和热情好客的民风民情。

博爱坊——陵门(墓道)

穿过博爱坊,我们来到的就是墓道,分为三道,我们现在所走的是中道,宽12米,左右两道宽4.2米。我国传统陵墓的墓道,又称为神道,其作用是让谒陵者酝酿谒陵前必须具备的肃穆、怀念和敬畏的情绪。一路上,往往还有石人、石马、石象、石麒麟、石骆驼等,互相对称地守卫在神道的两旁,称之为“石象生”。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推翻帝制的“平民总统”,他的陵墓的墓道,自然不能采用这样的布臵。因此布臵在宽阔深长的中山陵墓道上的是四季常绿的松柏,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 高尚品质万古长青。雪松现已成为我们南京的市树。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本名孙文,后改逸仙;外国友人都尊称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在国内又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先生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89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创立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辛亥革命爆发,孙先生被17省的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元旦,也就是1912年1月1日,在我们南京的总统府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创办了黄埔军校;同年11月,应冯玉详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是,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只有59岁。1929年6月1日,国民党为孙中山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便长眠与此了。

大家也许会问,先生出生于广州,逝世于北京,为什么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早在1912年初春的一天,先生与胡汉民等人到紫金山一带打猎。他看到这里前临平川,后拥青幛,气势十分雄伟,就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臵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风水并不是先生选择的主要原因,先生在临终前再次嘱咐左右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所以说,先生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最主要的原因是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为尊重先生的遗愿,葬事筹备处宋庆龄和孙科等人三登紫金山实地察看,最终确定了墓地大概位臵,圈地2000亩。由于中山陵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工程,因此,有谁来设计,必须慎重。显然,做好的办法,就是举行一次设计竞赛,在众多的设计图案中挑选出最佳的方案。孙中山葬事筹备处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报纸上广泛刊登广告,向全世界的建筑师和美术家悬奖征集陵墓的设计方案。在悬奖征集图案的条例中,对中山陵墓的范围、基本结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材料、奖金额等都有很具体的规定。《条例》规定,陵墓必须采用中国古式而含有特殊与纪念的性质,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加以创新。最终我国青年建筑师吕彦直的设计,一致被评为首奖。吕彦直是山东东平人,1894年出生,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建筑师茂菲的指导,他设计中山陵的时候才33岁。他设计的中山陵构思巧妙、风格独特,融合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精粹,墓地全局造型为警钟形,寓意警钟长鸣,唤起民众之意。此外,他还保留了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同时打破中国传统木结构的形式,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贴面;建筑颜色一改帝王陵寝的黄瓦红墙,采用蓝白色调,这是国民党党徽的颜色。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它将建筑艺术与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完全融合,相得益彰,不愧为中国近代陵墓的经典之作。但是很遗憾的是,因主持建造中山陵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在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不幸去世,年仅36岁。

陵 门 前面我们看到的单檐歇山顶的建筑叫陵门,是陵区的大门。中门横额上镌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原出自《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并不是哪一家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帝王都把天下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孙中山所提倡的“天下为公”正是要结束这种“家天下”的思想,这是对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中民权的最好注解。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如此的崇敬,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不但有“天下为公”的思想,而且自己就是“天下为公”的身体力行者。在他逝世后,人们是这样赞颂他的:“先生革命数十年,无养育之私财,无自图便利之私意,无私怨,无私仇,无私人。政治家能如先生者,非特中国古今,即西洋诸国恐无其匹。”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山陵陵门上的这方“天下为公”的石额,曾使多少谒陵者和游人在这里注目、流连!它唤起人们对孙中山先生这位“平民总统”、“人民公仆”历历往事的回忆。从而启迪人们的思想,鼓舞人们的精神,净化人们的感情。

大家应该注意到陵门的中门是关着的,每年会开两次,即先生的生日11月12日和忌日3月12日。每到这两个日子,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约300余人都将来此谒陵,缅怀中山先生。但是在2005年中山陵园管理局为迎接台湾三党主席谒陵时,特地将中门打开,这三次举世瞩目的台湾三党主席来访也载入了中山陵的史册。

大家看,路两边各有一个小房子,是当时的卫士室,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倾斜?其实不然,它是建在水平面上,而我们脚下的地面是倾斜的,是视觉误差而已。(东面的卫士室现在是中山陵园管理局直营的旅游纪念品专卖店。

前方陵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对汉白玉石狮,这是1935当时的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将军在北平定王府购得,赠送给中山文化教育馆的,又由该馆转赠给陵园的。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进入陵门继续参观。碑 亭——站在碑亭平台前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叫碑亭,碑亭内立有一块石碑,碑高8.1米,碑上刻有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镏金大字。这是当时的国民党元老、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谭延闿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是公元1929年6月1日,这就是中山先生奉安于中山陵的日子。大家也许很奇怪,为什么是“葬总理孙先生”而不是“葬总统孙先生”?因为孙先生去世时国内正值军阀混战的年代。当时统治国家的是段祺瑞政府,碍于孙先生的名望,段祺瑞曾明令为孙先生举行国葬,但事实上先生的所有葬事活动全为国民党内部一手操办,为先生举行的是党葬,而先生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葬总理”。而“总理”这一称呼在国民党内也是孙中山先生一人独享,后来蒋介石在党内职务是总裁,现在国民党内最高职务为主席(马英九)。

碑 亭——引导游客登上台阶,走近碑亭

大家再看,碑额上刻有国民党党徽,这个党徽原是阳刻,在文革中被破坏,1981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中山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维修,这个党徽就改为阴刻了。大家再请看,碑帽刻有云纹,碑 座刻有高山,这象征着先生的革命精神顶天立地。我们都知道,大多杰出人物的墓碑后面都刻有记述逝者生平及功德的碑文,那我们来看看先生的墓碑后面会写些什么呢?我们绕过墓碑去看一看。哦!只字未提?!为什么呢?据说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写碑文和墓志铭等,可是他们花了两年的时间也没有写出来。大家都一致认为,先生的思想与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改用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形式,让先生的革命精神传承于人们心中。现在请大家转过身,通过这个框景我们可以一览祭堂的雄姿,这也是个拍照的好地方。好,大家请这边走(引导客人从东侧石阶下来)。

碑 亭——祭 堂

各位游客,过了碑亭,我们看到了层层叠叠的台阶,大家估算一下共有多少级台阶呢?共有290级,加上我们已经走过的102级台阶,中山陵一共有392级台阶。这392级石阶,全部用苏州金山石做成,是中山陵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通往中山陵祭堂和墓室的必经之路。中山陵是依山而建的,如果把这么多的石阶由下而上,一级一级毫无变化地一铺到顶,就会显得十分单调和冗长,使人感到枯燥和疲乏。中山陵的设计者和建筑者,巧妙地把392级石阶分成十段,把本来孤立的、尺度不大的个体建筑联成了大尺度的建筑群整体,在各段石阶之间设有平台,作为缓冲,平台上还建有建筑物或陈列纪念物品。这样,392级石阶,就变得既宏伟壮观,又富有变化和韵律,从而恰如其分地创造了孙中山先生陵墓所需要的气势。

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榇,就是在执绋人员护扶下,由水平相当高的北京日升杠房的杠夫们,登上台阶抬到祭堂,然后安葬于墓室的。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看到一对大铜鼎,上面刻有“奉安大典”四个篆字,这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西侧这个鼎大家仔细看会发现鼎壁上有两个孔,那是1937年底日军攻占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我们没把它挪走,没把它修补好,是要提醒我们莫忘国耻。我们前面说中山陵共有5尊鼎,我们已经参观3尊了,还有2尊在那(手指祭堂旁一对鼎),那是孙先生唯一的儿子孙科一家赠送的。第七层平台,布臵了一对人造石仿铜狮子。此为福建著名雕刻铺蒋源成的第三代传人蒋文子所制,我们说北方至雄,南方至秀,这是南方狮的典型。我们中国本没有狮子这种动物,只是一种佛教文化,流传到我们中国来的,佛教尊狮子为护法的灵兽,放在皇陵、宫殿、寺庙门前,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我们看到有的银行门前会趴着一对狮子,那是西方文化的狮子。(关于392级台阶暗喻的说法,不主动介绍,若游客问起,再作说明,但是一定要交待是后人附会。)

祭 堂

革命尚未成功,请大家继续努力啊。我们终于登上顶处了,请大家转过身来,中山陵建筑群,可谓处处都有景,而景色最美的地方,要数这里了。掩映在绿色树海之中的蓝瓦银墙,典雅庄重,煞是壮观。远眺一下,前方就是绵延起伏的江南丘陵,远处那参差不齐的现代建筑就是南京主城区,南京是一座地理位臵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赞美道:“南京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诚难觅此佳境也。”其实,南京为丘陵盆地地形,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城东是以紫金山为主峰的丘陵,城南是以牛首山为主峰的丘陵,城北是以栖霞山为主峰的丘陵,滚滚的长江从南京城西北面奔流而过,山与水的交织,共同造就了葱笼毓秀、山水壮丽的南京城。好了,现在请大家转过身来,我们现在面前的建筑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整体风格中西合璧,屋顶为中国传统的重檐九脊,四周的角堡为西式风格。香港花岗岩砌成。大家再请看,门额上刻有“民族、民生、民权” 六个篆体大字为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这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在当时来说主要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我们汉族正统地位;民生就是土地和资本,是最早的经济纲领;民权就是天下为公,创立民主共和国。)中门上端还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金字(出自孙中山先生手书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该墨宝至今仍保留在台湾的中山纪念堂内)。

好,我们现在进入祭堂参观。祭堂就是当年举行奉安大典主祭仪式的地方,现在每年两次的谒陵仪式以及台湾三党主席敬谒中山陵的拜谒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谒陵者向孙中山先生坐像鞠躬致礼,敬献花篮,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祭堂正中的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全身坐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是由当时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受孙中山葬事筹备委员会委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1930年运抵中山陵。先生双腿并拢,膝上摊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像是在为后人勾画着美好的蓝图,他的双目凝视远方,神情自若,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与睿智。大家再请看底座的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这是截取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六幅画面。大家抬头请看祭堂顶部,藻井上镶嵌着国民党的党旗图案“青天白日满地红”,这是由马赛克拼制而成,祭堂四周是12根直径0.8米的青岛黑色石柱,四隐八显,代表了一年12个月。祭堂东西两壁上刻的是孙中山先生《建国大纲》的全文,祭堂背面的护壁上原来也有石刻,左面刻有蒋介石手书的《总理校训》和胡汉民手书的《总理遗嘱》,右侧刻有谭延闿手书的《总理告诫党员演说词》。但是这几幅石刻都在“文革”中被破坏了。好,现在大家请随我进入墓室参观。

墓 室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的这座半球形封闭建筑就是墓室。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奋斗了40年的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这里。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根据孙中山的遗体形象按1:1的比例雕刻的。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是由一具美国紫铜棺盛殓,安放在卧像下5米深处长方形的墓穴内,自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后,至今已经80多年了。最后请大家环顾一下墓室四周,墓室是顶部呈穹隆状,典型的欧式风格,顶部还镶有国民党青天白日党旗,墓室建造并不华丽,但却异常安全。墓室的四壁和顶部,由钢筋混凝土和花岗石为主要材料,本已相当坚固,安放灵榇的石圹,又深入到地下。这样,即使墓室毁坏,地下的孙中山先生遗体也仍然不会受到损坏。石圹上面那大理石栏杆,又可供谒陵者绕墓行走一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瞻仰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卧像。好了,现在请大家在默哀中低首瞻仰先生的卧像,环绕一周后,随我到祭堂外继续参观游览。

步出墓室后

在祭堂前面两侧,矗立着一对高大的华表,是由林森赠送,用福建花岗石雕琢而成的。华表高约12.6米,下部直径2米,上部直径1米。华表的断面为六角形,六面均饰浮雕卷云纹。远远望去,华表很高大,仿佛直插青天,富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对华表既将祭堂和墓室衬托得更加宏伟壮丽,又增添了肃 穆和哀思的气氛。墓堡花园

墓室后还有墓堡公园,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示着中山陵的建设过程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下面我们就去参观墓堡公园。

离开祭堂下台阶(可介绍移灵经过、使用过的棺柩、亲属谒陵情况、园林绿化、保护情况等)——移灵经过。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当天便由协和医院为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做了防腐手术,公祭后4月2日遗体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等待南京中山陵建成后再下葬。在此期间,他的遗体在北京却历经风险,屡遭奉系军阀势力的威胁。当时北京处于奉系军阀的控制下,国民党的势力远在南方的广东,因此只派了几名卫士在碧云寺守护孙中山灵榇。张作霖的奉军入京后,常有士兵到西山恣意捣乱。特别奉军节节败退,逃至北京,奉系军阀张宗昌为泄其愤,迁怒于孙中山的遗体,认为是孙中山的遗体影响了他的风水,因而要求烧毁孙的遗体。幸亏当时少帅张学良及时阻止,孙先生遗体才得以保存。谁知张宗昌并未死心,屡屡破坏,而当时因战乱,移灵南京很不安全。无奈之下,守灵处主任李荣只好向协和医院的潘医生要了一些防腐药水,又从中法中学取回了孙中山最初曾用的一具美式小棺,于1927年11月25日深夜两点多,将孙中山的遗体从楠木大棺中取出用药棉裹好,然后移入美式小棺中,秘密放到水泉山洞中藏起来。直到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攻入北京,才重新将孙的遗体重新换入大棺放回碧云寺堂中。

——共有四具棺柩。第一具是美式小棺。这是他逝世后最初使用的是一具美式小棺,但孔祥熙嫌其太小,只用了几天就换了一具楠木棺。这具美式小棺在孙中山安葬中山陵后曾臵于中山陵园的奉安纪念馆内向游人展出,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安纪念馆遭日军彻底炸毁,这具美式小棺已不知去向。第二具是楠木棺。此棺为椭圆形,前端微呈方形,内衬铅里,满贮福尔马林药液。孙中山遗体全身臵于药液中,上面有玻璃隔板,可供人瞻仰,因此,这具棺柩又叫楠木玻璃棺。孙中山逝世后一直放在碧云寺,1929年5月22日将孙中山遗体换入美式铜棺中,这具楠木棺连同换下的衣履封入碧云寺石塔内,作为孙中山衣冠冢。第三具棺柩是一具水晶棺。孙中山临终前曾希望保留遗体供后人瞻仰,他逝世后,苏联政府特地赠送了一具水晶棺。后来经协和医院的专家检查,发现此棺质料脆薄,易于传热,和列宁用的水晶棺不一样。加上长途运输,有几处出现裂隙,不能长期保存遗体。这具水晶棺没有使用过,现在保存在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纪念堂内。第四具是美式铜棺。自从发现苏联政府赠送的水晶棺不能使用后,便向美国定购了这具美式铜棺。该铜棺价一万五千两白银,长2.24米,宽0.80米,高0.65米。棺盖上面有国徽,前后两端的底侧,有铁制的横栓,作为移动铜棺时杠抬之用。棺盖的边上,还有开关棺盖的木旋。铜棺的下面,是金黄色的缀幔。铜棺的四壁和底部,铺垫着白色的棉褥,表面是缝成十字纹的图案。1925年7月,铜棺由美商运到上海,宋庆龄亲自看过,表示满意。铜棺先是放在上海的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后来又放到上海的孙科住宅处,以后又随葬事筹备处迁往南京,1928年12月,随特派迎榇专员林森、郑洪年、吴铁城运往北京,奉安时运回南京葬入中山陵。

——保护情况。我们有的游客也会问: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城也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为什么中山陵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呢?我们说,孙中山先生1905 年在日本创立了中国同盟会,此后很多革命活动,革命宣传都是在日本组织的,在日本人心目中,孙中山先生也是倍受尊敬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陵园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严格保护。早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就书写了“保护中山陵”的手令,派人送到中山陵放臵在祭堂内;周恩来总理也明确指示“中山陵园不仅是南京市的、江苏省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定要保护和管理好。”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出专款,对中山陵进行认真的维修,并对陵园开始了全面的植树造林,到1956年,紫金山完成了全山的绿化造林,成为南京近郊的一座森林公园。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景区不但恢复了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破坏的各景点建筑,而且新建了许多新的景点,先后建成了万株梅园、万株桂园,开辟了包括定林山庄、颜真卿碑林在内的紫霞湖景区;以植物造景表现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艺术氛围的“红楼艺文苑”和用现代科技手段向游人展示海洋生物的“海底世界”,与万株梅园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新的景区;还充分发掘紫金山古代景观资源,开辟了山顶景区,并建成了长达2350米的紫金山索道,为游人登山提供了便利。

(环境综合整治)为改变景区违章搭建屡禁不止、周边居住环境脏乱差等现象,为进一步改善南京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2004年2月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此次环境整治总体目标是严格有效地保护景区资源与环境,清理与景区不协调的居(农)民和工企单位的社会用地和滞留用地,完善风景区整体格局和景观环境。围绕“显山、露水、现城”的目标,计划用4年时间,斥资40亿元搬迁景区内13个自然村,9个居民片区4000余户的居(农)民和31家工企单位;实施拆建还林、退耕还林和荒地补绿,新增绿地7000余亩,使南京市民人均绿地增加0.6—0.8平方米;完善景区内道路、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整治水环境,建设一批生态公园和旅游景点,使中山陵园风景区成为生态之园、文化之园、旅游之园、繁荣之园,成为南京城市“绿肺”、都市发展区的核心地带和历史文化集中代表区。

——园林绿化。为孙中山先生举行奉安大典的时候,整个石阶的两侧,还是荒凉的一片平地。大批参加葬礼的人员,就肃立在这两侧的平地上。后来,整个石阶两侧,依山势筑成斜坡,铺以草皮,东西各约十五亩。几十年来,经过有计划的栽植和精心的管理,这里已是树木葳蕤、美景如画。在两侧斜坡上,遍植桧柏、枫树、石楠、海棠、黑松等各种树木。石楠为小乔木,是坟墓绿化中常用的树木。它姿态优美,四季常青,春日新叶如片片红霞,初夏白色点点,秋末赤实累累,景色多变。黑松与桧柏均为高大的常绿乔木,桧柏典雅古朴,黑松姿态矫健。斜坡上这些大小不同,姿态各异的乔木,经过精心布臵,树影、色彩、花香,十分和谐和统一。

——亲属谒陵情况。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孙夫人宋庆龄,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夫妇、孙男治平、治强,孙女穗瑛、穗华、穗芬、穗芳,女婿戴恩赛夫妇,外孙女戴成功,以及亲属孔祥熙夫妇、蒋介石夫妇、宋子文夫妇等诸多亲属都曾到中山陵谒陵。

1946年,卢慕贞80岁(虚岁),这年7月,时任立法院长的孙科决定在宁为母亲做寿。7月31日早晨,卢老太太前往中山陵谒陵。拱卫处长马湘、副官邱有随待卢夫人左右两侧,精心照顾。谒陵时,卢老太太神情庄重、严肃,充满了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

宋庆龄曾多次晋谒中山陵。1929年5月28日下午,宋庆龄由北平亲自扶送孙中山的灵柩到达南京 之后,她由宋霭龄、宋美龄陪同,到紫金山瞻仰中山陵墓。这是宋氏三姐妹的第一次共同谒陵。6月1日,宋氏三姐妹参加奉安大典,再次晋谒中山陵。1931年9月5日,宋庆龄由上海到南京时,祭扫了中山陵墓。1932年 7月11日,宋庆龄从上海到达南京,赴紫金山中山陵谒陵。谒陵后前往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探视被南京国民政府监禁的牛兰夫妇。10月31日,宋庆龄从上海到南京,再次赴中山陵墓谒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参加完开国大典,宋庆龄于15日深夜抵达南京。16日上午11时,由全国政协代表罗叔章和邹韬奋夫人沈粹缜女士陪同前往中山陵谒陵。进入祭堂,宋庆龄向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默哀、献花、致敬。在祭堂稍事休息以后,在中山陵园管理处姚尔觉主任的陪同下,视察了陵园花房和温室。1950年4月1日,宋庆龄因公带病离沪赴京,罗淑章等同行。途经南京时,她专赴中山陵晋谒。罗淑章回忆宋庆龄那天到中山陵的情景说,“她一路上非常伤感,表现她深切怀念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孙中山的嫡孙和嫡孙女治平、治强、穗瑛、穗华、穗芬、穗芳先后回大陆,晋谒中山陵。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时,孙穗芳曾到南京来晋谒中山陵。此后多次回国,数次晋谒中山陵。宋庆龄病危前,孙穗瑛等曾回国探视,并到南京晋谒了中山陵。6月5日,孙中山、宋庆龄亲属孙穗瑛、孙穗华、戴成功等9人参加宋庆龄名誉主席追悼大会和安葬典礼后晋谒中山陵。谒陵后,凭吊廖仲恺、何香凝墓。1982年6月1日纪念宋庆龄逝世1周年,宋庆龄亲属一行25人(孙穗瑛、林达文、林淑真、戴成功、林达光、邓广殷、孙君莲等)晋谒中山陵。198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孙穗瑛夫妇、孙穗华夫妇、孙穗芳、戴成功,以及孙中山的其他亲属,分别从北京来到南京,参加在中山陵举行的谒陵仪式。15日,孙穗瑛夫妇、孙穗华夫妇谒陵,手持鲜菊花一枝,依次进入祭堂,在孙中山坐像前肃立静默,向坐像三鞠躬。孙穗瑛、孙穗华等敬献的花篮,安放在孙中山的坐像前。谒陵仪式结束时,孙穗瑛和孙穗华上前将手里芬芳的菊花献到孙中山坐像前。入墓室,孙穗瑛和孙穗华手扶大理石栏杆,面对着安葬着孙中山遗体的大理石圆穴低头跪拜,悼念孙中山。1992年7月17日,孙中山的嫡孙孙治强率全家来谒陵。谒陵后,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1996年11月15日,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孙中山的亲属孙穗华、孙穗瑛、孙治强、孙国雄等几代人从海外归来组成一支孙中山家属谒陵代表团,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的陪同下拜谒中山陵。2001年10月15日,来北京参加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活动的孙中山亲属孙穗英、孙穗华、孙穗芳及海外来宾等近百人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陪同拜谒中山陵。谒陵后,参观孙中山纪念馆。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35周年,孙中山的嫡孙孙治平一行谒陵。在孙中山坐像前献上花篮,鞠躬默哀。在墓室,孙治平流下热泪。2003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曾孙女孙佳宁(孙治强的女儿)首次来宁,与其家人一同拜渴中山陵。2005年6月4日,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芬一行四人专程晋谒中山陵。在祭堂,孙穗芬向孙中山坐像行礼三鞠躬,敬献了花圈。2006年11月14日,孙中山亲属一行100余人在北京参加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活动后,专程来中山陵谒陵。其中有孙穗瑛、孙穗华、孙国雄、孙嘉琳、孙必达、孙伟仁等孙中山的第四代、第五代后裔。谒陵后,一行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凭吊廖仲恺、何香凝墓。

返回时经墓道西侧

大家现在看的是银杏树,银杏树俗称白果树,是世界著名的古生树种,被称为“活化石”,寿命可 达千年以上。我国北至沈阳,南至广州均有栽培,它喜光、耐寒,耐干旱;适应性很强,但生长较慢。大家看,叶为扇形,秋天叶变黄色,很是壮观、漂亮。大家再看看这边,这叫八角金盘,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夏秋开花,花乳白色,耐荫,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立交桥下种的基本都是这种植物。但它耐寒性不强,所以长江以南可露地栽培,我国北方就只能在温室里观赏到它了。

音乐台

按照园林设计委员会原定计划,中山陵广场前应建一座喷水池和一座音乐亭。后来,因为戴季陶和中山大学师生捐建了孝经鼎,喷水池就作罢了,但音乐亭却实现了,而且规模很大,称为音乐台,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景点就是音乐台。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前后,许多海外华侨纷纷捐款,要求在中山陵周围建造纪念建筑。音乐台的建筑费用中,有以美国旧金山国民党总支部名义捐的华侨捐款,其余不足款项,由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款,总造价9.5万元。整个工程于1932年秋动工,次年夏落成,由著名建筑师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利源公司承建。(关颂声是广东人。早年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就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又入哈佛大学学习市政管理,1921年在天津创办基泰工程司,曾设计上海新新公司,即上海第一食品公司的前身,大新公司大厦,天津百货大楼等。杨廷宝是河南南阳人,192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深造。1927年回国在基泰工程司任职,曾设计了沈阳火车站,北京交通银行大楼,南京中央研究院,中央医院即军区总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建国后,还参加了天安门广场规划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王府井百货大楼、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图书馆、南京长江大桥、五台山体育馆等的设计。他曾长期担任东南大学即原南京工学院的副院长。)

音乐台的全部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平面图形就像一把张开的扇子,扇面的圆心处是舞台,后面是大照壁,起汇集音浪的作用,下面有三个石塑的龙头,内有水管,水从龙头中喷泻而下直达舞台前的荷花池中,形成十分美丽的人工瀑布。为了防止荷花池中水满外溢,荷花池内还装有生铁水管,直通音乐台后面,池水过多时便可由此外泄。舞台下方是与舞台面积相近的空间,可供演员休息化妆用,也起到优化音质的效果。大家看这扇面的坡状草坪,半径为56.9米,草坪间隔有2米宽的水泥步道,把整个草坪分成12块,举行大型歌舞演出时,约3000名观众可以在这草坪上席地而坐。我们音乐台无论是环境还是音响效果都是让人称赞叫绝的。

我们再看一下这外缘半圆形的回廊,长150米,宽6米,廊架两侧栽有紫藤,紫藤绕于回廊之上,形成一条绿色的长廊,是游人纳凉休息的好地方。我们眼前的这些鸽子都是和平之鸽、希望之鸽,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买一些鸽食喂喂它们,为我们世界永远的和平祈祷,为我们心中美好的希望祈祷。

第二篇:中山陵导游词

中 山 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景区,位于紫金山麓的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先生出生于1866年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学习医学,早年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首次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后来,孙先生为求得南北和平,将大总统之职让于袁世凯,此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的风风雨雨;1924年底先生应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

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择南京作为安葬之处,由我国青年设计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评为首奖。陵墓的设计呈“木铎”之状,含有警钟长鸣之意。1926年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三年多,耗资150万银元,陵墓主体部分在1929年春竣工,也就是在这一年的6月1日,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自奉安大典以来,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至今已有80多年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广场造型为半月形,绿化规整,气势开阔,在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那尊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军人必备的三大精神。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坊额的正中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出自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为仁”。最广博的爱就是一种仁慈,在这里引申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孙先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两个字也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博爱坊向前是480米长的墓道,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能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

穿过墓道,是一座单檐歇山式的建筑--陵门,为陵寝的入口。正中的横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的政权不是哪一家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也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最高理想和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在陵前广场上,四块草坪两两相对,修剪成圆球状的是大叶黄杨,两侧还有6棵日本友人赠送的千头松和一排银杏树。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形态,为整个陵区增添了庄重肃穆之感。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中石碑高8.1米,上面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碑的顶端还刻有一枚国民党党徽,由此可见为孙中山先生举行的是党葬。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从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共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其中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在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

登上连绵的台阶,我们就来到了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为宫殿式结构,周围有西式堡垒衬托,两座华表拱卫。重檐歇山顶上覆盖着蓝色琉璃瓦,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正门有三券拱门,在门楣上书有“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步入祭堂,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尊孙先生的坐像,这是由法国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的。先生身穿长袍马褂,双脚并坐,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睿智的目光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坐像底坐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身从事革命活动的片断。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所铺的国民党党党徽的图案。后壁的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

墓室为半球型封闭建筑,异常坚固。顶部仍然是马赛克所铺国民党党徽的图案。墓室的中央,是个圆形的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有大理石栏杆。墓圹正中就是由捷克雕刻家高崎按照1:1的比例雕刻的汉白玉的孙先生卧像。孙先生的遗体就在这个卧像下面5米深的地方,已经长眠了整整80个年头了。在墓室后方现开辟墓包公园,展出了当年修建陵墓的一些图片资料,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当年,为先生举行的奉安大典是一个浩大隆重的典礼,为此,国民政府还专门修了一条从中山码头直通中山陵,全长15公里的奉安大道,在中山陵周围还建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孙中山纪念馆、藏经楼,音乐台,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等,它们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以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捐款修建而成,中山陵给人一种朴实、庄重的完美感。整个陵墓即融合古代陵墓的布局又吸取了大量西方的建筑艺术,是中国近代陵墓的精典之作。

中山陵就为您讲解到这,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山陵导游词(本站推荐)

概述

各位游客,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小茅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5A级景区。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于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建于1926年,于1929年完工,整个陵墓由南向北沿着山势逐级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平台、祭堂、墓室。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具,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之状,寓含警钟长鸣之意。

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后,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将先生的遗体自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三天公祭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从此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

接下来,我为您简单介绍下孙先生的生平。孙先生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年少时学习医学,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名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的风风雨雨。1921年1月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陵前部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在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那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军人必备的三大精神。在鼎上有梅花图案,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半月形博爱广场,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称为博爱坊,它的高度为12米,宽17.3米,花岗岩石柱上盖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雕刻莲花瓣及和玺彩画等图案。正中横额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语出自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孙先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高度概括的最好写照。

博爱坊向前是墓道,墓道长480米,共有三道,中道最宽为9米,东西两道为4.5米,间隔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能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整个陵前广场部分气势开阔,绿化规整,具有西方园林开阔大气的美感。

墓道、陵门、碑亭、台阶

穿过墓道,来到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木铎的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其用意也在警示后人。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广场东西栽有千头松和银杏。陵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显得非常的庄严古朴。现在我们看到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是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这是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理想。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8.1米,正中镌刻有国民党党徽,上面是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目的是让后来人在艰苦攀登时牢记总理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召唤。五权宪法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合掌权利。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叹,祭堂、墓室

中山陵的修建依托紫金山,陵墓更显气势雄伟壮观。从最下方的博爱坊到祭堂,我们已经走过了平面大约700米,高度大约70米的距离。

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着钟山气势,更显巍峨,让谒陵者感悟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与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捐赠的一对华表。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祭堂和墓室。祭堂墓室的修建为一期工程,工程开始于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后的1926年3月12日,在祭堂的后面开辟墓包花园,内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用大量翔实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祭堂是陵墓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丄覆蓝色琉璃瓦,坊额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正面有三扇拱形大门,在门楣上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

祭堂内采用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大理石柱采用四隐八显的手法,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祭堂正中孙中山坐像由法国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孙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在坐像底部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片断。

祭堂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外门为两扇对开铜门,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第二道门为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纂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为穹隆状封闭式建筑。顶部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墓室中央是一大理石石圹,石圹中有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卧像,是由捷克雕刻家高琪雕刻而成。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自1929年6月1日到今天墓室从未被打开过。附属建筑

在中山陵周围附属建筑也很多,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经楼,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名主义碑廊。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铜像,是孙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赠。

音乐台,是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仿中国传统五山屏风样式。光华亭,是由华侨捐赠的,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八角亭。行建亭是供谒陵人及旅游者休憩用的。流徽榭,是中央军官学校的校友捐资建造的,流徽榭上覆盖着白色的琉璃瓦,显得圣洁而宁静。钟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建于1929年,前身是“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廖仲恺何香凝墓在南京紫金山西麓中山植物园的西侧林海中,2001年7月,廖仲恺何香凝墓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山陵周围还有其他一些附属建筑谭延闿墓、紫霞湖、正气亭。这些建筑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以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捐款修建而成的。

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景点是灵谷寺,请各位游客30分钟后在停车场集合上车,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讲解

各位朋友:下面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中山陵。【孙中山生平】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的著名纲领及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卸职。先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肝病恶化,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建陵始末】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大家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据说,在民国元年4月1日,也就是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而毅然辞去总统之职的次日,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在此之前,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1925年3月,孙先生临终之际,又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国民党中央决定在紫金山麓给孙中山先生建造陵墓。工程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葬事筹备处负责。又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年仅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决定采用,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

1926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1921年6月1日开工,历时3年多,终于在1929年春竣工。1929年6月1日正午12时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一直长眠在这里。

【半月形广场、孝经鼎】

各位游客;现在请随我进园参观。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 正南面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紫铜宝鼎,重约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携全体师生捐赠。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叫孝经鼎。

【博爱牌坊、墓道】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这座冲天式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额上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博爱两字原出自唐代韩愈的《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这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经过牌坊,是一段长480多米的墓道。墓道两旁对称的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惯用的石人石兽,预示着中山先生的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陵门、碑亭】

走过墓道,我们便来到陵墓的正门,这座宏伟的三拱门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筑成。中门横额上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穿过陵门,是一座碑亭。亭正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石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石阶】

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南京人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像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所以来这游览的客人常常会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 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一数,怎么样?

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大石街,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现在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捐赠的。请大家仔细看左边的那个鼎,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到了这里,我想问一下,哪位游客能说出我们刚才一共走了多少级台阶?对了,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这个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同胞。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

【祭堂】

现在我们来到了祭堂前,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世了。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相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显八隐。祭堂两侧的护壁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2.1米,是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分别是 “如抱赤子” “出国宣传”“商讨革命” “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

【墓室】

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墓所书的手迹。第二道门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墓壁上装有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先生灵榇的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着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墓圹正中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奉安大典后就一直长眠于此。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就介绍到这里,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有时间各位可以去参观一下,谢谢大家!

第五篇: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

景点概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坐北朝南,前临平川,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国家首批5A级景区,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1905年8月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终因积劳成疾、肝病恶化,病逝于北京。早在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先生解除临时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长眠此山的想法。他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在北京弥留之际,他再三叮嘱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由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在设计上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方式,中轴线格局,依山为陵,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完工,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所谓奉安大典就是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葬入中山陵的仪式。

陵前部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广场南面就是孝经鼎。鼎的基座是一座钢筋混泥土结构的三层八角形石台,内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外镶苏州金山石。台上正中有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这只铜鼎是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携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所捐赠的祭物。鼎的正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写照;鼎的背部层刻有国民党以孝治国的8个字:“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鼎内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称为“孝经鼎”。由陵前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高12米,宽17.3米的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位于墓道入口的花岗岩牌坊,是用大块福建花岗岩建成,牌坊上端正中的横额上刻着“博爱”二字,这两个字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参观完博爱坊,请各位随着往前走,眼前所见的即是墓道。整条墓道长480多米,分为三道:中道宽12米,左右两道各4.2米。中道和左右两道间隔处栽植了雪松、桧柏等常青树木。左右墓道的东西两边种植有银杏、红枫等树。墓道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设计,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精神,又具有 独特的风格,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

陵门、碑亭

各位游客穿过墓道,我们所见的广场就是中山陵的第二大广场,其上有一座单檐歇山式仿宫殿式建筑——陵门。陵门有三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镂空铜门。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一种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那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表达了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穿过陵门,我们眼前这座重檐歇山顶的方形亭子即是碑亭,其上覆蓝色琉璃瓦,采用花岗岩建成。碑亭正中有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在字的上方是一枚阴刻的国民党党徽图案,碑帽为云纹,碑座是“山”的图案,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功绩比山高,与天齐,屹立于天地之间。出了碑亭,到祭堂前平台,共290级台阶,形成了上三下五的格局,此设计寓意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从博爱坊前的平台算起,则是392级台阶。为避免单调,设计者将这392级台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十个平台。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虽然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然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踏上第五层平台上,我们见到了两个石狮子,大家仔细看一下西面那个石狮子的脚和尾巴是后安上去的,文

革时期意为割断资产阶级。

祭堂、墓室

登上台阶,我们便来到了中山陵的主体建筑——祭堂。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上面刻着彩云等石纹式,为林森所赠。据此不远的前方各有一个石座,其上是一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祭堂的三拱门楣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纂体鎏金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进入祭堂,即可看到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东西四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顶部绘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祭堂正中是一尊孙中山全身坐像石雕,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从法国巴黎运到中山陵。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另一幅是“讨袁护国”。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想通。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有“浩气长

存”横额,取自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的题字。第二道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书“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纂字。门开启时,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窿状,镶有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四壁用淡红色人造大理石贴面。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墓壁上装有目光灯,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杆。墓石圹室正中安放着孙中山身穿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令人肃然起敬。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中山遗体的形象1:1而创作的。孙中山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面约5米处。

附属纪念建筑

中山陵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经楼,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民主义碑廊。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星庄吉捐赠的。在中山陵南端的音乐台,是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先生的陵墓周边还有光华亭、行健亭、流徽榭等社会各界捐建的中山陵纪念建筑,大家有时间可以前去游览。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景点是灵谷寺,请各位游客30分钟后在停车场集合上车,谢谢大家!

下载中山陵导游词2011.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山陵导游词2011.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 各位游客,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有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有去中山陵,可以说年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来到了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她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中山陵无疑......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 景点概况:(2分30秒)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是南京民国时期的著名......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 各位旅客,现在我们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也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中山陵 。 它位于南京紫金山的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中山陵......

    中山陵导游词(推荐五篇)

    中山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简略背景 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字逸仙,因1912在......

    中山陵英文导游词

    my dear friends, when you come to a city, you probably want to visit the most famous scenic spots of special interest. nanjing has many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

    英语导游词中山陵

    Dr.Sun Yatsen’s Mausoleum 1景点概况2’30 (地理位置、建陵时间、5A级景区,墓址选定、中山陵的设计者及设计特点,孙中山身平,奉安大典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loca......

    中山陵英文导游词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Hello, everybody, this is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a famous 5A scenic area of Nanjing. It is the tomb of Dr. Sun Yat-se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