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读《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近日,我阅读了《了凡四训》,如同聆听圣人教诲,收获甚大。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人)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儿子的四篇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
改过之法,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了凡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从心上改,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灵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了凡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在积善方面了凡先生划分了十条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通过了凡先生的经历,有两点我感触颇深:
一、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充满信心,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此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必将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消亡。即佛门讲究的因果报应。佛教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召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召。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善良之心,多行善事,这种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邪恶的念头就无法乘虚而入了。要经常反省自己。当意识到不好的情况发生时,要立刻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二、知非改过须具三心:一是知耻心,二是畏惧心,三是勇猛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反省是否对得起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亲人的期待。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敬畏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无须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第二篇:读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何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改变命运,不为其所束缚、禁锢。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
《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积善之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与人为善”、“护善念”。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谦德之效” “满招损,谦受益”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如果说积善是自我的修行,专注于自身的话,那么,谦虚则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态度。试想,一个不知道谦虚的人,是多么鲁莽和无知啊!
《易经》: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亏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第三篇:读了凡四训有感
读《了凡四训》有感
我喜欢看唐诗宋词,喜欢那份古风古韵,喜欢看故事时那种淡淡的感觉。但这份喜欢是浅薄的,因为我从来没有认真地去留意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或许曾经也被小小的触动,只是从来没有放在心上。而今天,当我带着目的去读了凡四训,虽然是被动的去了解,却有了些感悟与体会,也被潜移默化地影响。
我们接受的是应试教育,我们生活在共产党领导的和平年代,我们被教育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也没有神的,宿命什么的不过是骗子的一种手段,我们相信科学,相信无论什么都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不是神神鬼鬼的传说。
小时候,其实是信神的,无知的小孩子总是胡思乱想,甚至想着自己哪天也去月宫里和嫦娥姐姐一起跳舞。长大了,梦想碎了,没有嫦娥姐姐,没有玉兔,没有神明。突然觉得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除了人心。
人才是最可怕的动物,踩在食物链的顶端,掌控着一切生物的命运,在这个无神的世界,人就是神。
曾经想过或许我们是有宿命的,或许我们也不过是哪些什么手中掌控的蚂蚁,但只是一瞬间,一瞬间的迷茫过后,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万物皆有因果,其实我是相信的,为什么不呢?就像你不好好学习,种下了因,自然就会有一个被父母老师骂的果。三生三世太遥远,我们只要过好这一世就好,问心无愧,就好。
了凡四训中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立命之学,第二部分,是改过之法,第三部分,是积善之方,第四部分,是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中,云谷禅师有一句话“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凡夫俗子们之所以不能成佛成圣,就是因为妄想、了别、执着等念头纠缠于心,无法止定。其实我的第一想法是,佛者圣者肯定就是没有感情,麻木平淡的木头。无欲无念,那活在世间还有什么意思?自然是要飞升的。但想了想,觉得不对。只要是人,就会有感情,我们会渴望温暖,渴望亲情,友情,爱情,我们也会施与温暖,带给别人阳光。而成佛成圣者,不是没有情感,因为有情感和妄念相缠是两个概念,他们有情,而且是大情,大爱。我们只爱一部分人,而他们,是悲悯所有,爱惜所有。
我们生活在滚滚红尘,面对各种诱惑,我们产生欲念,产生执念,会想要钱,想要权,会为了那些东西蒙蔽内心的善良,不择手段,这,才是妄念相缠。我们做不到悲悯世人,但可以努力守住自己的那颗心,看得淡薄些,执念少一些,对人,宽和些。钱和权是会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但是心呢,晚上睡觉的时候,不会觉得难安吗?人终有一死,最终的最终,拥有的只是那颗心,弄脏了,不会觉得难过吗?
命运这种东西,听起来很玄妙,或许有,或许无,但其实重要的不是答案,不是吗?因为无论答案是什么,路,还是要继续走,只是看你在这条路上,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还是相信的。不管前方是什么,守住了自己的心,找到自己想要的,只要不是奢望,努力,就可以得到,就一定会幸福。
书中说,积累福报,你就会得到想要的一切。无论真假,可以肯定的是,善待他人,他人也一定会善待你,即使不亲厚,却也是见面微笑招呼的朋友。善良的人,终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就像白雪公主,就像灰姑娘。行善积德,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拥有一颗真正,善良的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改过。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人有欲念,有想法,会做事,便会做错事。凡人要做的不是想方设法保持心不动,而是错了,改过,之后进步。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错了,却还要在那条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或许有人会说,我已经错了,不可能再回头,但其实只是怯懦吧,没有试过,又怎知回不了头,没有试过,又怎知,抛却过往种种错误后,会不会幸福。
就像第二篇中说的那样,改过,须有三心。一,发耻心,二,发畏心,三,发勇心。
回顾种种,只有当你觉得羞耻,愧疚的时候,才会悔过,才会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哪里需要改正。但仅仅知道错了,远远不够,要勇于改正,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改错需要持之以恒,所以要发畏心。何为畏心,便是心有所惧。有人信佛,有人信教,那是他们的信仰,所以做事的时候会分外当心,他们害怕自己的信仰惩罚他们,所以严格约束自己。我们不信神,也不信教,却不可以不有所畏惧,无畏者无敌,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人,什么良心道德都可以不顾。为了守住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找一个东西来约束他,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自己绑上的道德枷锁。又或者,相信灵魂吧!人死后减少的那23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敬畏。戴着镣铐的自由之舞,才是最美。
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众生平等,一花一草亦有生命,行善积德者,须少食肉,而改过的内在动力,便是先明白道理。花草尚不能言不能语,牲畜等,却也都是有感情的。就像曾经读的一个故事。偷猎者猎杀藏羚羊,羚羊妈妈因为怀着宝宝,跪地向偷猎者求饶,不求饶过自己,只求能放过孩子,至少让他看看这个世界。藏羚羊妈妈知道自己的命运,却为了孩子仍要一试,当猎人的子弹贯穿心脏的时候,它的眼角甚至流下了泪水。其实只是因为人类幸运些罢了,不然我们也只能是食物链里竞争杀戮的普通动物。但既然我们可以选择,为什么不少吃一点肉,少造一些杀孽呢?当想清楚那也曾经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会向妈妈撒娇,会调皮,就像我们一样,你还吃得下那些肉吗?
改过是一项大工程,有了三心,明了事理,持之以恒下去,定会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提高
积善之方,讲了一些故事,大意都是劝人为善。所列之事,都是一个人如何如何大仁大义,与人为善,最后大富大贵,得偿所愿。故事真假不论,只需记住,善恶终有报,善良的人,终归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就好了吧。
这部分里还有一句话是,起心动念,为公,则善,为私,则恶。其实就我看来,未免有失偏颇。我们是人,保护自己是本能,爱惜自己更是本能,为自己动些念头就是恶了吗?何况有谁生来就是大慈大悲,抱着悲天悯人之心的?谁不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忙碌而奔波?难道这世上所有人都是恶的吗?只是本性而已,我们不是圣人,没有那么大的胸襟与气魄去做所有的事都为公。就说了凡先生自己所著的这本书,难道起心动念,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吗?
行善,不能图一时,眼光放长远,要长期不能对大众造成伤害,不能以一时之善害他人半生。
就像春秋时期,鲁国法律规定,鲁国人如果能从别国诸侯那里把被俘虏过去做臣妾的人赎回来,都可以得到官府的赏金,但子贡把被俘虏的人赎回来后,却没有接受官府的赏金。孔子听到以后,就很不高兴地批评了子贡一顿。鲁国富人
少,穷人多,若接受了官府的赏银便是不廉洁,以后还有谁会去赎人呢?
而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又何尝不是在以爱的名义,把他往万劫不复的路上推呢。该狠心的时候,便要狠起来,这样,才不会对今后造成更大的危害。
最后一篇,讲的是谦逊。
满招损,谦受益,其实也是有些道理的。那些恃才自傲的人,首先,失的是分寸。对长辈什么态度,对领导是什么态度,都会失了原来的界限。长辈或许会包容,心里多少却也会生出疏离,便失了亲情,而领导,说不定就会堵在你升迁的路上,让你上不去,下不来。这也是为什么自傲的人大多孤独,惹人嫌的原因吧。
做人还是宽厚一些的好,把才情显露在该显露的地方,自然得到你想要的。但谦逊不是退让,不是怯懦。特别是在这个竞争压力大的社会里,不要把谦逊和退让划等号,该争取的,便要倾尽全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生在世,总要有个目标不是吗?在追逐中,得到乐趣,但须谨记的是,固守本心,不失谦德。
回想自己,真的也有过招人嫌的时候呀。仗着自己比别人学得更好一些,仗着老师看起来很和善,做了多少令人大动肝火的事。盲目的自以为是,盲目的自信,然后,摔一个大跟头,鼻青脸肿。其实我有的时候会反省,但反省过后,却忘记改正,等到下个错误发生,再忏悔,真的很不好。
一边看书,一边反省。固然不能完全赞同书里的观点,要与人为善这一条,却是刻进了脑子里的。我相信灵魂,而且不愿意让他蒙尘,纵然人生在世有许多无奈,我仍会尽全力,守护自己的心,守住善良,也会努力地去改正错误!
第四篇: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心得一: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到现在为止,《了凡四训》大概听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听,只是因为觉得好奇,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听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
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接着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知道,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起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直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不过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现在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现在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心得二: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到现在为止,《了凡四训》大概听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听,只是因为觉得好奇,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听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接着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知道,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起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直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不过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现在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现在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心得三: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我于2013年8月31日网购了一本《了凡四训》,9月15日看完。《了凡四训》是一本劝善书。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已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得福报。书中分四部分组成: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说。首先,了凡先生在15岁时,偶遇慈云寺孔道长。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从此坚信命由天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自从拜访了云谷禅师后,领悟了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立命之说。从此开始积功累德,自求福报,而且颇有灵验。例如: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已,生男天启。等等。并于六十九岁之时,他给儿子写下家训:《了凡四训》。
改过之法。通过三个方面发耻心,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发勇心来改过。在没有行善累德之前,先须改过,将自已的心地真正做一番洗刷刷。若不能彻底改过,纵然修善了,也会使得善中夹杂着恶,其功难显。因此,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人只有知道自已是谁,应该做什么,并自觉主动地去践行,使之成为有心人。积善之方。通过十个真实的故事,说明: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并从善的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等方面进行展开。且对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等方面进行细述。其经典语句有求丝煮茧,锄地杀虫,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当与杀生等,爱鼠常留饭,怜娥不点灯。等。强调人要以慈悲为怀,与地球上的各种物种和谐相处,不可以自我为中心,肆意攫取自然资源。
谦德之效。《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自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与天地的运行规律一致。人只要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效法自然,修身养性,就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以上四人方面能做到吗?我用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来与大家共勉。以上是我15天来,对《了凡四训》的感悟,不敬不妥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心得四: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近日,我阅读了《了凡四训》,
第五篇:观看《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观看《了凡四训》心得体会范文
观看了《了凡四训》,有如下感想分享: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人的命运天注定只是一般人的看法。袁了凡先生通过现身说法,向儿子讲述了命运的真相,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身的命运,断恶修善,灾消福来。消极被动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只能知命认命。根据立命之学积极的改造命运,则是积极有益的。
了凡先生还说,积极去改造命运,需要用心去修炼道德,用功去做自己的事业。我们经常说,心态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思维会左右个体的行动、行动会导致个体的命运,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以事业来说,我们能不能从心底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大家一起的事业?我们能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引导我们的事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获取成功?这一切,真正的核心源自你的态度,是不是真正用心去做、用心去修炼。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难险阻时是不是积极进取,而不是就此认命?以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为例,可能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试错,也许第1001次才是真正成功的产品,但我们能否坚持到这一刻?我们能否通过一次次的努力积极的去改进我们的产品?我们能否做到极致?看过这个片子的第一集,我当时就闪现出这些念头。
我用现在互联网成功的案例和我们对比,首先就闪现出小米的专注、极致、口碑和快,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小米进入手机市场,是进入了一个绝对的红海,这样红海的市场,怎么还能进入?能不能成功,怎么成功?小米诠释了一个极好的案例。它的极致、专注不恰恰印证了要真正的用心、用功去做自己的事业么。一个卖煎饼果子的皇太吉,你能相信他能在6个月内销售额过亿么?BAT(百度、阿里、腾讯)出来的4兄弟,卖肉夹馍,10平米店面,日入万元,他凭什么成功?凭的是真正用心去经营、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需要像了凡先生说的那样:戒躁、静心、努力、行善,用心去修炼道德和事业,方有成功之机会。
观看《了凡四训》心得体会范文
本片主要是袁了凡先生为了教育自己的后代,以讲故事的形式分章节讲述了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
在立命这一篇中了凡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后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总结人生不同阶段的经验教训,要
面对各种命运的考验,特别是后天的命运,一定要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积德行善,这样命运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改过则是教育后人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结合现在的说法我理解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不同角度审视、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跳出自己的圈子,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应了了凡先生的改过方法。
了凡先生讲述的积善、谦德是对个人命运影响最大的,只有广积善德,才能扭转命运。从现代的角度来说,能多帮助别人、关心他人,能和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和睦相处,在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才能得到大家的帮助、支持,这其实也是汲取各方知识最好的一种途径。
结合现在我们实际的现状,我们首先如何面对自己的立命之本工作呢?
目前我们所见到员工对工作的态度,通常仅限于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通过工作换取一份收入,用于子女教育、日常的穿衣吃饭以及人情往来等,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发挥所学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目的不同,所以大家对工作的努力不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责任心,是不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来干,能不能主
动发挥自己的智慧,提高工作效率,优质的完成各项工作。
结合《了凡四训》我理解,工作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鼓励大家利用现在这个最现成的机会呢!为什么在工作团队中有人会脱颖而出,有人却一直默默无闻?这很值得思考。
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学习处理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遵守各项公司制度,积极为公司经营出谋划策,这些都可以为自己改造命运创造条件。在认真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我们的应变力、决断力、适应力、协调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我认为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提供如此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所以工作是要我们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的。另外,认真工作还蕴藏着多重机遇。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是在工作中结识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获得广泛的人缘,通过这些人缘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样,通过工作关系成就的姻缘不也是最好的一种表现吗?
那么片中所讲述的行善积德我们该怎么去做呢?且不说别的,其实每做一件善事后,大家的心情会不会很愉快呢?如果大家都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帮助别人,投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日复一日的积累,那么你的人生不就是快乐而幸福的吗?
其实,近期观看、阅读的《了凡四训》和《孟子与离娄》都是通过古人总结的经验教训,来教育当代人,里面有一些现成的方法和举措,尽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对我们产生一些启发或引导。所以说古人读书有益,这是真实不虚的!
观看《了凡四训》心得感悟
袁黄,初名表,字坤仪,在遇到云谷大师后,取号了凡,意为结束一些凡人的看法。《了凡四训》共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了凡四训》开始写到作者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以为大师,为其算命,说其某年某月可取得何种官职,经过验证,竟分毫不差,自此作者对大师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当然自此也少了些积极进取,认为一切乃命中注定,奋斗与否都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但自从作者遇到了云谷大师,把之前大师算命之事乃至自己命中无子的结局都告诉了大师,大师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可以扭转的。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
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云谷大师告诉他,造命乃是天所注定的,人无法改变,但是人可以立命,进而改变自己命中的祸福。自此,作者改名为了凡。
看到这一句话,我想我年少时,曾经一度听到老师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坚信不移;后来稍大些,却又认为一切乃是命中注定,我们只是随着命运的安排在过日子。但读了这本书,我可以说关于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紧接着,云谷大师告诉了作者改变命运的方法,首先就是改过,把从前自己所做之事一一反省,并尽力进行改正。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事(当然这其中又区分了善的各种种类,大善、小善;真善、假善;满善、半善;端善、曲善等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一份谦虚的态度,不可傲慢。
作者在听取了云谷大师的建议后,分析了自己的种种缺点,并开始多做善事,后来考取功名并得一子,取名天启。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时时被触动,我曾一度像了凡先生一样,安于命运,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而这本书可以说点醒了我,应该积极进取,多行善事,自求多福,改变命运。
这本书最后有功过格,可以参照这些功过格对自己每天的所做作为进行参照。本书虽然篇目不长,但句句警句,激人
向善。与《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并称三大善书。也对无数仁人志士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有幸读到这本书,只要认识到之前的种种业障,从今改过为时不晚,每天读一读,每天反思省察自我,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