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康复培训心得
康复医学学习体会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 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以上就是对于康复的定义,但是以前很少对康复了解得这么的详尽,只是知道,我们平时受伤了、患病了过段时间就会恢复健康,也许这也能说是康复吧!我最早接触到康复是在去年寒假的时候,当时放假在家没啥事,就自己跑到了县人民医院去见习,在医院里面我是在神经外科跟着医院的老师学习,在神经外科我看到最多的就是脑外伤,基本上一般入院的患者都可以与脑外伤挂上边,要么是车祸、要么是被人打伤了,还有一个10岁的小孩在家玩耍的时候自己摔倒了,颅内有一个30ml左右的硬膜外血肿,这些都是在我们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些疾病。有时候我在病房里面可以看到有康复科的医生过来做床旁康复,但是当时我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只是脑海里有一个影响,就是“促进疾病的恢复”,后来我观察到做床旁康复的病人大多数都是手术后几天或者是出现了肢体瘫痪症,但是还处于保守治疗的一些患者,当时我觉得康复应该很有作用吧!不然怎么哪么多的病人在做康复治疗,有些病人一天还要去康复科好几趟去做康复治疗呢,但是我也不知道他们去康复科主要是做一些什么样的治疗。
真正的学习康复医学是在这个学期曾序求老师的康复课堂上,因
为之前在医院对康复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所以对于这门别的同学都不是很乐意去上的一门课,我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我觉得康复在临床上肯定是有用武之地的。在康复医学课堂上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康复以及康复医学,也更加确定康复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所以康复医学给很多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福音,自从有了康复医学之后有很多患者通过综合的康复训练,其神经运动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如果没有康复训练的话,很多患者很有可能就终身坐在轮椅上了!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用进废退”这句话,当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第一映像就是联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生物在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会出现用进废退这种现象,这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相对短期的用进废退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我们懂得一项技能,当我们每天都在应用的时候,我们会越做月熟练,但是如果我们很久都不去应用的话,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会慢慢的遗忘了。我觉得康复也是遵循这一道理的,只有当我们的患者不断的去训练,才有希望使其相应的功能恢复,但是康复中的训练也不是无目的的训练,我们会在运动学和神经学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准确的评价,然后通过一些康复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有
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才能够达到好的康复效果。康复治疗除了康复师的训练和治疗之外,还需要的就是患者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长期的坚持才会有康复的效果。
在系统的学习了康复医学之后,我更加明确康复的重要性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好的学习康复医学,应用康复医学,传播康复医学知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患者有恢复健康的机会。篇二:参加视觉康复培训班心得20150715 参加视觉康复培训班心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康复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的惠及残疾人的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这对于广大残疾人朋友来说是一个好事。这也给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增加更大的工作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制定了新法规,需要我们去宣传,出台了一些新政策,需要我们去学习了解,推出了新的康复服务项目,需要我们去摸底、登记、上报。所以,2015年7月上旬我按照自治区辅具中心的安排,参加了在北京同仁医院举办的“2015年视觉康复专业人员培训班”。残疾人康复知识面广、分类较多,这次仅仅就“视力康复”这一项进行培训,来这里学习的,不论是医院的验配师,或是残联工作者,都很认真听各位老师讲课。因为这些老师都是在我国从事防盲、治盲及低视力方面的临床、研究、教学及防治工作中的顶尖人物。例如给我们开讲第一课的孙葆忱教授,就是首次将低视力学科引入中国,是我国低视力领域的创始人。他于1983年在同仁医院眼科开设了我国第一个低视力门诊;于1986年研制开发了国产成套助视器,通过鉴定及批量生产,结束了无国产助视器时代,为全国开展低视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低视力专著—临床低视力学,目前已成为低视力工作者及视光学 1 院系的主要参考书及教材。在此期间他还协助中残联制定国家低视力康复规划。就是在这样高水平的老师教导下,使得我们4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复人员通过为期五天的学习,让我们更深的了解学习了关于视力康复一些概念特点、康复方法等。提高了认识,为今后残疾人视力康复工作的开展,加强业务水平,提高服务效能。
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视力康复的了解全部来自于低视力助视器验配,总以为把助视器配发出去后、再回访就完事了。这次的培训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体验到不同的学者专家对于低视力康复的不同的看法与研究,我相信这对我以后在验配适配活动中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的启发!那时我对她肃然起敬!那是怎样一种毅力才让她坚持到现在!她的课与她一样的朴实无华同时也对我们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特别是她所讲述的个训课的环境要求对康复指导员的要求以及教学教法。她的课都是她多少年来的经验精华,在实践中总结的方法规律。我在她身上受益非浅!
(2015年7月15日)
3篇三: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
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
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院领导、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培养以及各位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持,让我有幸参加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五届“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班”。也非常感谢每位为我们倾囊相授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在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中,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理论与技能的提升,是理念、高度和技术的洗礼。首先,更新理念:如对康复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疗养,不是患者的后期治疗也不是中医+理疗,而是对功能障碍者运用训练、补偿、增强等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等。其次让我认识到疾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新的技术:如清洁间歇导尿,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训练,良肢位的摆放等,并对心肺康复的新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临床实践不仅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让我学会了如何管理病人,如何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做好带教工作,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临床实习阶段也是最紧张的阶段,在此我们每个人需完成理论结业考试、操作技能考试,ppt的制作与汇报;并于2014年10月29日到**县**筒中心敬老院开展了由**省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康复医学中心总护士长杜春萍和康复医学中心脊髓损伤病房副护士长**组织的以“康复护理在身边,老有所护功能健”为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
这次的学习也让我有缘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护理同仁们。我们在学习中互助,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从她们身上使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医疗职业者的谦虚、严谨的精神,踏实的工作态度,对病患的用心,对同事的呵护。如果把以前的学习比作“量”的变化,那么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是“质”的飞跃,我们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去体验,去领会。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不读书行再远的路也只是个邮差。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将学以致用,不断进取,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以专科培训为基点,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篇四:康复医学学习心得 学生姓名:
学号:
康复医学见习报告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以上就是对于康复的定义,但是以前很少对康复了解得这么的详尽,只是知道,我们平时受伤了、患病了过段时间就会恢复健康,也许这也能说是康复吧!
我最早接触到康复是在去年上半学期的时候,在太和医院见习的时候,有时候我在病房里面看到有康复科的医生过来做床旁康复,但是当时我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只是脑海里有一个印象,就是做这个有多大用处。后来我观察到做床旁康复的病人大多数都是手术后几天或者是出现了肢体瘫痪症,但是还处于保守治疗的一些患者,当时我觉得康复应该很有作用吧!不然怎么哪么多的病人在做康复治疗,有些病人一天还要去康复科好几趟去做康复治疗呢,但是我也不知道他们去康复科主要是做一些什么样的治疗。
真正的学习康复医学是在这个学期丁旭东和陈华先老师的康复课堂上。在康复医学课堂上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康复以及康复医学,也更加确定康复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知道了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同时,也学习了肌力的评定、adl评定、平衡功能评定、asia残损分级等等。adl的评定主要反应了人们在家庭(或医疗机构内)和在社区中的最基本能力,因而在康复医学中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adl范围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评定目的主要是对确定患者能否独立及独立的程度、判断预后、制定和修改治疗计划、评定治疗结果、安排返家或就业。
肌力评定是康复医学中常用的评定技术。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收缩力量,从而判断肌肉的功能状况,为制订治疗、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并检验其疗效。肌力测定主要应用于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测定。徒手肌力测试也称手法肌力测定,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肌张力的异常主要包括: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骨肉较坚实,被动运动时阻力较正常增大,活动幅度受限。也可分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包括折刀现象,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软,不能保持正常外形及弹力,被动运动时的阻力较正常减退,活动幅度大,见于周围神经疾患、深感觉障碍疾患、小脑疾患、低血钾瘫痪,可见于某些深昏迷患者及肌肉疾病患者),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肌张力异常的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三级平衡检测法一级平衡是指在静态下不借助外力,患者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二级平衡是指在支撑面不动(坐位或站立位)进行某些功能活动时保持平衡;三级平衡是指患者在外力作用下仍能保持坐位或站立平衡。
这些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却是很实用。所以康复医学给很多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福音,自从有了康复医学之后有很多患者通过综合的康复训练,其神经运动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如果没有康复训练的话,很多患者很有可能就终身坐在轮椅上了!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用进废退”这句话,当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联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生物在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相对短期的用进废退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我们懂得一项技能,当我们每天都在应用的时候,我们会越做越熟练,但是如果我们很久都不去应用的话,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会慢慢的遗忘了。我觉得康复也是遵循这一道理的,只有当我们的患者不断的去训练,才有希望使其相应的功能恢复,但是康复中的训练也不 是无目的的训练。我们会在运动学和神经学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准确的评价,然后通过一些康复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才能够达到好的康复效果。康复治疗除了康复师的训练和治疗之外,还需要的就是患者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长期的坚持才会有康复的效果。
在系统的学习了康复医学之后,我更加明确康复的重要性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好的学习康复医学,应用康复医学,传播康复医学知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患者有恢复健康的机会。篇五:康复护理学学习总结
在线培训心得体会 ——《康复护理学》 为期两个月的在线培训课程已经顺利完成,到了总结归纳的阶段。这是我第一次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学习,首先应感谢在线培训的形式。由于工作量较大,时间不充裕,选择网络在线培训,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安排学习;另外能够边看视频,边记笔记,反复观看,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大有帮助!在线培训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视频学习,另一部分是在线活动,都受益匪浅。《康复护理学》是由陈立典、陈锦绣、刘芳三位老师教授的。在听讲的过程中,我都认真的记了笔记,学习了许多新知识,纠正了许多错误观点。我的专业是护理学,从事护理教学已经7年有余,但是临床实践经验很少,通过各位老师的讲解我能把自己置身于学校的课堂和临床实践中去。这里就说说陈立典对我的教育与影响。在学习康复学的定义中,讲到了一个词“最大限度”,也就是尽快的或尽可能的意思。就是要求在提供临床医疗的同时,还要提供康复服务。例如某患者肺炎已20多天,经过临床治疗,随着临床问题的解决,受到影响的肺功能能不能恢复到最大限度,必须借助康复功能治疗才能达到最大限度。但若是急性的随着病理逆流,病因解除,很可能功能恢复到病前的最大限度。
一直以来都认为,康复护理应该在临床治疗结束后,疾病的恢复阶段介入。陈老师纠正了我的这个观点。他讲到,康复的介入要提前
而且是越早越好,早到康复介入时不影响生命征得时候。例如中风中,最难恢复的是手功能,手功能活动很精细,越精细在大脑皮层代表区就越大;越粗笨的功能(例躯干活动、肩关节活动)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就越小,实现功能重组就越容易,所以手功能很难恢复。对于手功能恢复有个公式,24小时内,能否内申、外展,能否屈伸,哪怕很吃力,尽快找康复医生,手功能肯定能恢复到正常。如果超过三个月,就成为永久性的了。所以疾病的康复护理要尽早介入。陈老师还教育我们正确的认识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之间的关系。从康复医疗服务来说,无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之分,他们只要能解决特异障碍,那都是康复的一个手段而已。但是从学科建设上来说还是有区分的。中医康复科中的针灸、推拿等都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的。二临床康复应该是开放的,包括所有的康复手段。还有陈锦绣、刘芳两位老师也讲的非常的好。我希望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能把课程在系统中放置的时间长一些,这样还能再多次的反复学习。
在线活动中的许多话题是我关心和有疑问的,通过参加讨论和分享看法解决了我心中的一些不确定。本学期,我校教务处正在严查学生到课率,同学们和老师们的意见各有不同。我的观点和学校是一致的。虽然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的行列,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也需要一定的自由。但是他们的角色还是学生。还不能把他们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成人,所以需要通过老师们的力量去约束他们以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在线活动中就有一个关于“高校教师是否要求学生不等旷课早退
迟到?”的论题。其中甲方观点是应该要求。学生刚进入大学,往往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为了杜绝这种恶习,应当严格要求。有2238人支持。乙方观点是不需要。因为大学是自由的,学生喜欢学习什么内容,喜欢上什么课,都应当有其自己的判断,强制来上课的效果恐怕也不会太好。有324人支持。看到这个讨论结果,我认为目前的教育方式还是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到课率的。
在线活动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处理大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问题?”。我觉得我校实施的办法很好就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我校今年除了抓好学生的到课率之外,还在控制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情况。目前的方法是给每个班级配置了手机收容挂袋。收容挂袋由班长携带。每到一个教室上课时都会把手机收容挂袋挂到指定的位置,并组织同学们上课前把手机对应学号放好。这样上课的时候学生手中基本就没有手机,能提高学生上课学习的效率,降低上课玩手机的时间。
还有很多的话题我都参加了讨论,例如每节课合理上课时间是多少分钟?还有很多话题给了我指导,例如如何写论文能上核心期刊?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收获颇多。我会经常上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去看一些公开选修课来充实自己,也会再次选择合适的在线课程进行培训。
第二篇:肺康复培训心得
《慢病全程康复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
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医院护理部领导、科护士长的培养以及各位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持,让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护理学会组织的首届《慢病全程康复新技术、新进展》的学习班。也非常感谢每位为我们倾囊相授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通过这次学习,本人增长了不少见识,可以说感受颇深、收益匪浅。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在理论学习中,我们接受了中山三院、广医一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等教授、临床专家、护士长的授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肺康复的新进展,吸入疗法的临床应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训练及说话瓣膜的应用,误吸的风险管理,COPD之家及家庭无创呼吸机在肺康复中的运用,气道管理及有效排痰方法的选择,肺康复的评估及实施流程,中医特色护理在肺康复中的应用,院外慢性肺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与居家访视,居家氧疗的实施及注意事项,社区护理工作模式之慢病管理,肺部康复呼吸操的实操演示,住院患者营养护理模式构建,等等。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理论与技能的提升,是理论、高度和技术的洗礼。首先,更新理念:如对肺康复有了新的认识,它 不是简单的呼吸锻炼,也不是患者的后期治疗,而是在详细的患者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的一套多学科合作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运动锻炼、教育和行为改变等。肺康复的多学科团队包括有:医师、护士、家属、营养师、精神科医生、药剂师、呼吸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物理治疗师。其次让我认识到慢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新的COPD评估方法如:COPD评估测试(CAT),改良英国呼吸困难指数(mMRC)等。对慢病全程康复的新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次的学习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在学习中互助,从她们身上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医疗工作者的谦虚、严谨的精神,踏实的工作态度,对病患的用心,对同事的呵护。
如果把以前的学习比作“量”的变化,那么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是“质”的飞跃,我们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去体验,去领会。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将学以致用,不断进取,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这些知识运用到以后工作中,让每一位病人都得到及时康复,恢复达到最佳状态,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第三篇: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心得
首先感谢医院领导的安排,让我有机会参加了**省护理学会组织的第**届康复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班。通过这次学习,使本人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业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增长了不少见识。可以说感受颇深、收益匪浅。在此,也谢谢各位为我们授课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用近乎封闭式培训的方式接受了省医学院教授、临床专家将近一个月的授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康复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护理要点,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的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间歇导尿,良肢位摆放等等。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理论与技能的提升,给我以往的工作起到了解疑答惑的作用,激发了我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往许多知识技能都是通过“传帮带”得到的,没有系统的学习相关的理论,以至于只会干而不知道为什么。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疾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更新很多新的观念,掌握了新的技术如: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直肠功能训练,良肢位摆放。通过学习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以后工作中,让每一位病人都得到及时康复,恢复达到最佳状态,早日回归社会。
临床实习期间我们与各位带教老师相处的十分融洽,学生爱学,老师爱教。特 别是赵老师。她豪无保留的把所有的知识都讲给我们听。不管是专业上还是生活上的她都非常精通,从她身上学到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专科护士,如何管理病人,如何与病人建立关系,如何做好带教工作,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这次的学习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她们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踏实的工作作风,谦逊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平和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如何去当老师的学生和如何去当学生的老师!衡量护理质量的好坏,不是评价一个护士的工作质量好坏,而是评价一个团队的工作质量的好坏。作为受过专科培训的一名康复护士,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培训,为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技术强的护理团队为康复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康复专科护士的培训心得
首先感谢医院领导的安排,让我有机会参加了__省护理学会组织的第五届康复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班。通过这次学习,使本人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业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增长了不少见识。可以说感受颇深、收益匪浅。在此,也谢谢各位为我们授课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用近乎封闭式培训的方式接受了省医学院教授、临床专家将近一个月的授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康复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护理要点,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的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间歇导尿,良肢位摆放等等。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理论与技能的提升,给我以往的工作起到了解疑答惑的作用,激发了我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往许多知识技能都是通过“传帮带”得到的,没有系统的学习相关的理论,以至于只会干而不知道为什么。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疾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更新很多新的观念,掌握了新的技术如: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直肠功能训练,良肢位摆放。通过学习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以后工作中,让每一位病人都得到及时康复,恢复达到最佳状态,早日回归社会。
临床实习期间我们与各位带教老师相处的十分融洽,学生爱学,老师爱教。特别是__老师。她豪无保留的把所有的知识都讲给我们听。不管是专业上还是生活上的她都非常精通,从她身上学到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专科护士,如何管理病人,如何与病人建立关系,如何做好带教工作,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这次的学习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她们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踏实的工作作风,谦逊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平和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如何去当老师的学生和如何去当学生的老师!衡量护理质量的好坏,不是评价一个护士的工作质量好坏,而是评价一个团队的工作质量的好坏。
作为受过专科培训的一名康复护士,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培训,为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技术强的护理团队为康复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康复见习心得
康复见习心得
姓名:徐洁
班级:08仁护2班 学号:0819070049
不知不觉,一学期的康复护理结束了,这学期里,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室教学、以及医院见习,我们对康复护理这门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在医院,我们见识和康复科形形色色的仪器,这些仪器都能很好地帮助病人复健,让病人有机会能生活的更好。听老师说,这些仪器都非常昂贵,我们不禁感叹现在的科技水平真的很高,医疗技术真是越来越好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看了一些卧床的病人,有的中风,有的偏瘫,几乎都是行动不变的老人,还有一些受到意外伤害造成肢体残疾的中青年人。在康复技术不发达的过去,他们可能就要一辈子卧床不起,一辈子需要别人的照顾,没有自理能力,但现在,通过一些有效的康复护理,通过复健运动,很多病人的行动能力都有很大的改善。通过合理利用轮椅、拐杖、义肢等工具,腿脚不便的病人可以自由活动,这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现代护理讲究的是人文护理,在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不仅要治病,更要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一个断腿病人而言,帮病人处理伤口,防止感染,这是治疗,而帮病人带上义肢,带病人做复健,恢复肢体活动,使病人能最大程度地行走活动,这就是康复。从中可见,康复是在治疗之后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在中国的康复技术虽然进步很快,但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希望我国医疗能更加重视康复这一领域的发展。治病救人是为了活得更好,这也是康复的意义。
总之,在康复科的见习,我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感触,真心希望康复能有更出色的发展,一些残疾人士能有更光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