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思维概述学习心得
创新思维理论培养学习心得体会
王建芳
创新是现代社会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当然创新思维对我们数学教育专业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不过,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可以换奖品、兑红旗等。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2.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3.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能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进而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出示小明和爷爷的头像,问:“小明今年13岁,他已经过了13个生日,小明的爷爷今年65岁了,可是却只过了17个生日,小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你能帮助他吗?”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好奇,纷纷讨论起来。
总之,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者,需要开拓者,那么教育就应当时代的潮流,将培养学生创新进行到底。
第二篇:创新思维学习心得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
创新是现代社会 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 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学习心得。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当然创新思维对我们数学 教育专业 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创新的教学 方法 打破传统的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 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这一切又往往来自教师 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能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进而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出示小明和爷爷 的头像,问:“小明今年13岁,他已经过了13个生日,小明的爷爷今年65岁了,可是却只过了17个生日,小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你能帮助 他吗?”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好奇,纷纷讨论 起来。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的知识后,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了“虚拟商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二、抓住心理特征,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所以巧用生活实例,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较大数量、较小数量、相差数量”三者数量关系的教学,课前可以让学生和家长 一起去超市购买水 果,记下水果的重量或个数,亲身体验购物情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充分表达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重视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造火花
爱 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从疑问开始,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所以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首先应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要一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 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 式的师生 关系,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
如在教学“平行”概念 时,学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教师说:“你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平行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这个问题。”教师的话既肯定了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四、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结论的证明 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的特点时,可引导学生用橡皮泥和小棒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在实践 操作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搭不成或搭得斜的问题,势必要想芳设法解决,而这个决绝的过程正是探究棱的特点的过程。然后,才此基础上,师生交流 心得体会,并加以验证,共同获得新知。
第三篇:创新思维学习心得
各位领导:
大家早上好!10月 日,我参加了集团总公司举办的青年人才培训,这次培训涉及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创新思维和决策的问题,尤其在创新思维方面,很符合我们企业的管理需求,对于我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方面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提醒和帮助作用,我个人也受益匪浅,结合分公司管理实际,我个人有以下心得:
创新用很简单的话说就是多积累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下功夫。要敢于想象要敢于探索多使用发散思维尽量避免惯性思维条件允许的可以多想一想尝试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苏源泉教授从企业与创新思维、多样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既生动又有趣。通过学习使我对创新思维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学习心得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需要增强观察能力。我作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者,对于运作方式和工程施工流程是最熟悉的,如何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善于从工艺流程入手,看一看企业的运作方式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二是要善于从工程施工流程入手,看一看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各施工程序能否达到精准;三是要在整体运作过程中掌握各项环节,检查各环节是否在技术创新、质量控制、成本节约、以及绿色文明化管理方面有缺陷或者存在创新空间。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我个人认识到现阶段建筑市场就如同任南鹏当年经营如家一样,即将接近瓶颈阶段,国内从央企中建、中铁等到地市级建筑企业、私营建筑公司,管理水平差异、技术层次差异、资金差异等造成市场占有比例逐渐失衡。我觉得我们所在的企业应该逐步与国内外大型建筑企业接轨,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应该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在经营管理创新的同时扩大企业影响力,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分一杯羹。
二、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我们单位目前的管理模式比较死板,一直以来都是依靠主要领导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进行决策,导致员工个人思想僵硬化,如同操作机械一样,最终导致企业管理的整体僵化。苏源泉教授所讲的“不去管理”、“群策群力”、以及“高效沟通”是目前我们企业所最需要突破的。
我认为,所谓的“不去管理”,应该是要让企业领导学会组织企业内在、外在的所有相关资源,并不是单纯的直接、集中地参与到实际管理操作当中,而是要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激励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做出贡献;“群策群力”应该是要将领导的个人决策权转变为采纳权,把日常经营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逐一开会研讨,让所有参与人员发散性思维,群体决策后形成最终采纳意见,这样不仅会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可以增强员工的个人归属感,使其乐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出谋献策;“高效沟通”是我们企业领导目前急需突破的难点,由于我们建筑行业分散性的特点,致使企业内部沟通不尽理想。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我经常深入施工项目,了解项目进展的同时与员工个人进行沟通,但通过今天的讲座,我才意识到我个人以及企业管理层并未与员工之间实现“高效沟通”,应当在经营管理的同时,降低姿态倾听员工提出的个人问题、对企业的建议和心声,而后及时付诸行动,形成长效。目前,我们正在新项目进行管理、决策、沟通等方面的试点,期望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感谢集团总公司领导举办的这次培训,并感谢苏教授的辛苦准备与讲座,让我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又拓展了新的视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攒了新的管理方式,希望集团总公司以后多举办这样的培训,同时我们也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为集团的繁荣发展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陕西建工第十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周 鹏
第四篇:战略创新思维学习心得
战略创新思维讲座学习心得
本人有幸参加了战略创新思维的讲座学习,肖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生动形象的讲解,可谓内容丰富,讲解透彻,让我受益匪浅。讲解过程中,肖老师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如何让小孩不吵闹,湘大校训的选择,一个字加一笔成什么字等等,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谓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创新思维。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常规思维也许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但同时我们要是能够打破常规思维,加以优化和改进,进行一些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样我们或许会得到更好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这种思维的目的不是着力寻找陈旧的知识,也不是去重踏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促进我们向更高、更新、更复杂而广阔的方向开拓前进。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通过这次战略创新思维讲座的学习,我认为,创新思维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运用创新思维去为自己更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通过在肖老师课堂上战略创新思维的学习,如果我们能把战略创新思维养成一种习惯融入到大脑及日常行为中,我们将会在以后的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感受到它所带来的独特优势,从而受益终生。
第五篇:侦查思维概述
第一章侦查思维概述
本体研究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较为全面介绍的研究方式,其中包括了研究对象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等。侦查思维的本体研究也是从其概念、特征、构成要素、和相关概念的辨别等方面展开的。
第一节侦查思维的界定
一、侦查思维的定义
以研究思维科学为起点,把侦查学与一般的思维科学相互融合与交叉,形成了侦查思维这一理论科学。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侦查思维的定义已经达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在哲学、心理学、脑科学以及思维科学等多学科领域中思维是一个常用的概念。哲学家把思维解释为是人的意识或者精神,是一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过程,它通过感性认识析取信息,然后对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最后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思维间接的概括和反映了客观事物,它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对它们之间规律性的反映。1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马克思认为:“思维就是一种物质运动,即思维不过是观念的东西移入人脑并进过人脑改造后的物质而已。”2换句话说,思维表现为人类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物质活动,它以思维主体为根据,以思维工具为手段来实现思维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沟通,进而实现思维主体的目的,这一意识活动体现了思维就是一种物质运动。3以思维科学研究为依据,通过对侦查实践的分析和研究,学者们对侦查思维做出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界定: 关于侦查思维存在以下几种定义,有的认为,侦查思维是一般思维科学同侦查科学相融合的一种专业思维活动,是侦查主体在具体的侦查实践中运用科学的侦查思维方法来思考案件涉及的各种信息(包括人、物、时间及空间等),最终认识案件本质的一种思维活动。4有的认为,侦查思维是侦查人员通过对案情进行思考,通过掌握、分析及研判案件涉及的各要素(包括人、物、信息、事、时间及空间等)对案件信息进行去伪存真,透过案件表面现象发现案件本质规律,揭露案件真相。5有的则认为,侦查思维是侦查认识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侦查人员认识与揭露犯罪过程的一种主观活动,是犯罪行为通过侦查活动在侦查主体头 12欧焕章:《侦查智能培养与训练》,群众出版社,2005年9月,第308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7月,第217页。3马林:《思维科学知识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4月,第5页。4芦鹏:《试论侦查思维中的误区及其矫正》,《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期,第54页。5张园园:《论侦查人员的侦查思维能力》,《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9月第3期,第65页。脑中的反映。6这也是大多数学者专家们认可的解释。有的则认为,侦查思维是侦查主体通过采取调查访问、询问证人或被害人以及讯问犯罪嫌疑人等措施获得的言词证据、通过对犯罪现场的手印、足迹或作案工具等痕迹物证的分析研究和对现场遗留物的查证等一系列的分析判断,对侦查对象或者案件中的现象的本质规律进行间接的概括的认识。7还有的认为,侦查思维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的有机统一体。侦查思维是认识和披露刑事犯罪过程的主观活动,是侦查主体在侦查实践中对各种犯罪现象及犯罪信息在大脑中的反映。侦查主体在案件发生后,通过一系列侦查措施获得案件的感性材料。8然后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最终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经过科学思维制定科学可行的侦查策略,达到侦查活动的最终目的。9
通过对思维科学以及侦查学的分析和理解,侦查思维应该是对侦查客体的一种主观认识活动,是侦查认识活动的表现形式,其直接反映了犯罪事实,因此,侦查思维是侦查认识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侦查主体认识和揭露犯罪过程的主观活动,是犯罪行为通过侦查活动在侦查主体头脑中的反映。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侦查思维就是侦查主体应用特定的思维工具具体分析侦查活动中所涉及的人、事、物、时、空等相关的信息,并透过案件表象认识案件本质与规律的一种认识过程。
二、侦查思维的基本条件
侦查思维包含三个基本条件,即侦查思维主体、侦查思维对象、侦查思维工具。
(一)侦查思维主体
社会活动离不开人的参与,人是认识事物的主体,人脑以及人的感官(耳朵、鼻子、眼睛、嘴巴、皮肤)都会参与到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思维的主体不同于认识的主体。思维是对各种各样的线索、信息的认识、筛选和加工,这种加工过程是通过人脑进行的,因此,思维的主体是人的大脑以及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意识。文中所谈的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在实践活动中人类把他们所感知到的各种信息都存储在人脑中,进行思维时人脑通过对储存的各类信息进行辨认、筛选、加工,然后进行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并最终达到思维的目的。
人脑和存在于人脑中的意识构成思维的主体,侦查活动中离不开侦查人员对案件信息的搜集、筛选以及加工,离不开对犯罪现场的分析和重建,离不开对犯 67马忠红:《侦查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297页。刘汉青:《论侦查思维》,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6第,1期,第97。8这里的侦查措施包括:现场勘查、调查访问、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或被害人及搜查扣押等措施。9杨静:《信息化背景下的侦查思维研究》,《法制博览出版》2012年第3期,第97页。罪嫌疑人的心理画像,然后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并最终做出侦查决策。因此,侦查人员的大脑以及存在于其中的侦查意识构成了侦查思维的主体。
(二)侦查思维对象
思维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和概括反映,人进行思维就离不开思维的对象,换句话说,没有思维对象就没有思维,思维对象是人面对的需要处理和解决的各类客观事物。客观事物中蕴含了许许多多的信息,人们往往是通过思维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最终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以求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侦查思维同样离不开侦查思维对象,犯罪现场就是犯罪的客体,也就是侦查思维的对象,侦查人员正是借助对犯罪现场以及各种犯罪现象的分析判断来认识犯罪嫌疑人以及犯罪活动事实,为制定侦查方案和确立侦查策略,查获犯罪嫌疑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离开对犯罪现场的勘查和分析判断,许多犯罪案件将很难侦破。因此,侦查思维对象是侦查思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直接思维对象和间接思维对象是侦查实践活动中对侦查思维对象的两种分类。直接思维对象就是指正在发生的而且可以被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事物。例如对即时犯的抓获,犯罪人正在进行非法犯罪活动即被侦查人员发现,人赃俱获,证据确凿。侦查人员亲眼目击了犯罪人及其犯罪活动,获得了最直接的思维对象和思维信息,从而做出决策,实施侦查行动,抓获犯罪人。间接思维对象就是指通过事后反映的信息来分析、描述、推断已经发生的事件。侦查人员侦破的犯罪案件大部分来自于对间接思维对象的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因为侦查活动具有回溯性,往往是从结果来推导原因,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描画。侦查中的间接思维, 表现在侦查人员大部分不能直接看到罪犯的犯罪活动, 只能从犯罪的行为后果去追溯造成犯罪后果的犯罪人和犯罪过程的真相。10借助于已知的案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来认识没有感知或根本不能感知的犯罪事物, 推沦或推导出犯罪人的犯罪活动。例如对已发生的犯罪现场进行分析,推测犯罪嫌疑人的年龄、职业、作案目的、动机、隐藏地点等等。因为绝大多数犯罪案件发生在前,侦查破案在后,所以多数侦查思维对象是间接的。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犯罪手段的多样化,对直接思维对象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侦查思维工具
侦查思维工具也就是侦查思维手段或方法,是指侦查人员在侦查思维过程中所遵循与运用的方法。11侦查思维的基本功能就是借助侦查思维工具对侦查思维对象进行抽象与概括并反映案件事实及其本质。在侦查思维理论研究中涵盖了多种具体的侦查思维工具,也即是侦查思维方式。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一般运用 1011刘汉青:《论侦查思维》,《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第37页。倪瑞平、李虎桓:《经济犯罪侦查思维过程论》,《犯罪研究》2006年第3期,第6页。比较多的一些具体的侦查思维方式有:侦查经验思维方式、侦查逻辑思维方式、侦查形象思维方式、侦查集中思维方式、侦查逆向思维方式等,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侦查信息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因此侦查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是势在必行的,侦查思维模式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性,像侦查直觉思维方式、侦查灵感思维方式、侦查空间思维方式、侦查发散思维方式及侦查开放思维方式等都顺应了侦查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具有时代性。在整个侦查思维过程中,具体的侦查思维工具在侦查思维过程中搭建了一座桥梁。概括来说,侦查思维工具在侦查思维主体与侦查思维对象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这种媒介性体现在两方面:12一方面是在侦查思维对象的主体化过程中,侦查人员几乎不能直接感受和认知到侦查客体。但是,对于侦查实践中遇到的不可直接感知的案件现象,侦查人员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层面的作用,通过灵活选择和运用具体的一种或几种侦查思维方式把这些不易察觉、不可视听的物质现象变换为侦查人员的内部意识和认知。同时,侦查人员再结合其头脑中已有的侦查经验和理论来达到侦查思维过程中客体的主体化。而在侦查思维主体客体化过程中,侦查主体要想使侦查思维客体成为其有现实作用的13物质对象,还需要不断地对具体的侦查思维工具进行成功地运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侦查思维程序(也即侦查思维过程)就是侦查人员不断地运用各种具体的侦查思维工具的过程,并科学、灵活、综合地运用多种具体侦查思维工具这一中间环节使复杂案件简单化,更有效的侦破复杂案件。因此,侦查思维工具就是侦查思维的媒介、桥梁,如果没有侦查思维工具,侦查人员将无法进行概括,也无法进行思维。
三、侦查思维的特征
侦查思维是思维科学里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侦查思维既具有一般思维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14侦查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它所独具的特殊性。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侦查思维的五个特征,即侦查思维的特定性、侦查思维的逆向性、侦查思维的多维性、侦查思维的对抗性、侦查思维的模糊性。
(一)侦查思维的特定性15
在侦查过程中,侦查思维对象的特定性、侦查思维过程的特定性以及侦查思维目的的特定性,共同构成了侦查思维的特定性。侦查人员的整个思维过程都是向着特定的方向展开的。16下面将具体来分析。
首先,侦查思维的对象是特定的。一方面,刑事犯罪案件是侦查思维的对象,在每个具体的犯罪案件中,罪犯是特定的,证人是特定的,受害人是特定的;另 1213倪瑞平、李虎桓:《经济犯罪侦查思维过程论》,《犯罪研究》2006年第3期,第6页。有现实作用的也即是有现实意义的。14瞿丰:《侦查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261页。15何家弘:《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3月,第294、295页。16何家弘:《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3月,第294页。一方面,具体案件中的物是特定的,犯罪作用物是特定的,选择的作案的环境是特定的,使用的犯罪工具是特定的;再一方面,具体案件的作案活动是特定的,犯罪的时间和地点是特定的,犯罪的方法和手段是特定的,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特定的,犯罪的过程和结果是特定的。
其次,侦查思维的过程是特定的。具体案件的侦查思维过程是由特定的侦查主体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比如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等条件。这种认识活动一方面受侦查主体条件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客观条件影响。因此,对于同一个侦查人员来说,不同的案件所需要的侦查思维是不同的,所以,每一个具体案件中的侦查思维过程是特定的。
再次,侦查思维的目的是特定的。侦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侦破特定案件和抓获特定犯罪嫌疑人,因而侦查的目的与侦查思维的根本目的具有一致性。侦查思维的目的也就要朝着特定的方向和特定的人进行,并且最终确定特定的作案人。
侦查思维与日常生活和科研中的一般思维不同,它要求事物的特定性,它不能以不特定的对象、不特定的过程以及不特定的目的进行思维。因此,特定性是侦查活动中侦查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侦查思维的逆向性
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以及运用最多的是顺向思维,顺向思维是指由原因产生结果,这一结果又成为新的原因并产生新的结果。这符合事物发展的顺序以及人们的思维习惯。然而,侦查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侦查思维的逆向性。侦查思维的逆向性也叫侦查思维的回溯性,就是从案件的结果去推导案件发生的原因,侦查工作的任务是收集证据、查明案情、抓获犯罪嫌疑人,而查明案情作为侦查任务的基础,就需要从已知的案件结果,收集证据材料,并运用逆向思维推断案件发生的真实事实,达到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侦查破案的目的。侦查案件具有不可重复性,但是侦查人员可以利用各种条件达到案情再现。侦查思维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侦查思维的多维性
侦查思维的多维性也可以称作为侦查思维的开放性,它借鉴多种思维方式、多种思维评价标准以及多种科学规律,并且将多种思维方法的优点组合在一起,达到整体最大化效益,是一种综合性的网式的思维模型。因此,侦查思维的多维性表明其不是简单的孤立的一种简单思维。柴宇球先生曾在其著作《论谋略》一书中谈到:“只有立体的、多方式的、全面的复合性思维,才有可能全面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才能够准确地、科学地预测发展方向,并且据此制定正确的策略及谋略。”17因此,多维侦查思维空间不是封闭的,而是开阔的 17柴宇球:《谋略论》,蓝天出版社,1991年6月,第466页。多元的。
侦查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动态对抗性。其包含了多种因果关系网,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因果关系、人与事之间的因果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物与事之间和事与事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这些关系错综复杂,需要侦查人员开拓思维空间和角度考虑到每一种的可能性,进行立体思维。因为不同的可能性需要采取不同的侦查途径,因此,侦查人员在立体思维的同时还要分清主次,把握好各种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性思维。
(四)侦查思维的对抗性
侦查思维的对抗性又称为侦查思维的博弈性。顾名思义,侦查思维的对抗性是指两方的对抗,在侦查活动中即指侦查主体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对抗。在这种对抗中,侦查主体不仅要保证自己思维方向正确,还要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思维方向。侦查活动本身的对抗性决定了侦查思维具有对抗性,侦查与犯罪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中的两方面,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侦查以及法律的制裁必然会千方百计的掩盖罪行来保护自己,而侦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揭露犯罪,维护国家的法律以及人民的合法权益。这两方的矛盾必然是异常激烈的。
侦查思维的对抗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侦查主体应该掌握犯罪活动的规律与特点,来更好的制定侦查策略,应对犯罪分子。而犯罪分子也是在不断的研究侦查活动的规律和措施,以便他们采取反侦查措施。因此,侦查主体应该了解犯罪分子的反侦查心理和手段,达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8另一方面从微观上来说,侦查主体想要尽快的查实证据、抓获犯罪分子;而犯罪分子就想千方百计的掩盖罪行,比如:伪造现场,在作案时考虑如何不留下痕迹,作案后破坏现场;谎供,在侦查讯问时,拒不供述或者不供、少供、谎供等等。
综上所述,在侦查对抗中,侦查主体要了解犯罪分子的对抗心理特点和规律,掌握主动权,准确的预测犯罪分子的智力水平和反侦查的心理活动,为判断犯罪分子的心理轨迹提供依据并最终战胜犯罪分子提供依据。因此,侦查人员在具体侦查活动中运用侦查对抗性思维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侦查思维的模糊性
侦查思维的模糊性又称为侦查思维的非精确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客观事物是无限的,而人类的认识能力确是有限的,所以人类思维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关系,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模糊的、相对的以及有条件的。需要说明的是思维的模糊性认识不等于错误的认识,思维的模糊性表现在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定程度上的正确认识,包括部分正确和部分错误。思维的模糊性是相对于思维的精确性而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是相互联 18何家弘:《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3月,第299页。系相互依存的,精确性是模糊性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模糊程度较低的模糊认识。由于侦查工作的特殊性,侦查思维的模糊性比其他领域的更加明显。
在侦查工作中主要有两种模糊思维方式,一种是被动的模糊思维,一种是主动的模糊思维。在何家弘先生所著的《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一书中对被动的模糊思维是这样解释的:被动模糊思维是指受到人们认识上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思维活动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19例如,一个具体案件的侦查工作一般需要经过侦查初期、侦查中期以及侦查终结这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侦查人员获取的案件材料有限,所以对于案件情况以及犯罪分子的认识都处于模糊的状态;在第二阶段,侦查人员获取的案件材料逐步增加,因此他们认识程度上的模糊性就逐步降低,直至查明案情破获案件达到侦查终结。在何家弘先生所著的《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一书中对主动的模糊思维是这样定义的:主动的模糊思维是指认识主体主动地对事物之间的区别或者界限进行模糊化处理,然后通过压缩及整理抽象出相对明晰的界限,最后得出确定性比较强的认识。20在侦查工作中,侦查人员有时会有意识的对一些尚且把握不准的侦查对象的某些特点进行相对模糊的概括以确保认识结论的可靠性。辟如,在侦查活动中,在确定犯罪嫌疑人特征、推测作案时间以及确定侦查范围等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侦查客体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具体的侦查破案中,侦查人员还会采用各种侦查高新技术设备对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对犯罪现场的足迹和指纹等等进行模糊识别。这对于避免一些认识错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模糊思维也是侦查思维中的重要思维方法。
1920何家弘:《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3月,第300页。何家弘:《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3月,第300—3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