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庄小学 杨喜周 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的研究
搞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
有效策略
新庄中心小学
杨喜周
新庄中心小学是一所标准化的农村学校。学校本着“三特”(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育人有特长)、“四园”(文明和谐的校园,自主发展的学园,张扬个性的乐园,优美典雅的花园)、“五化”(学校环境人文化,教育理念超前化,教师发展专业化,教学设备现代化,办学效益一流化)”的办学目标,以课改为载体,以“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为办学宗旨,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氛围,让校园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使学科建设、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优势,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现已过去快两年了,特做阶段性总结如下:
一、建设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通过物化说明一个道理,培养一种习惯。学校的环境可以分为物化环境和精神环境。物化环境的打造,对于形成一种学校文化氛围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物化,渗透其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不断打造和完善自己。
如绿化美化的环境、自然的景物、设施设备等。这些都是物化环境。精神环境,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精神环境,而这种情感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它是建立在人与人的一种平等关系的基础上。优美的环境蕴涵着对真善美的追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师和学生无不受到陶冶,这种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和教育的魅力是在无形中统摄师生的灵魂,从而内化为各种不同的力量。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荣誉、师生规范、办学特色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宗旨、教育目标以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各班都建设“班级文化”的版面,有“校长寄语”、“班级宣言”等,班级的布置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了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通过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走进各班教室,映入眼帘的更是琳琅缤纷的班级文化,同学们自行设计的版面让人大跌眼镜,叹为观止。如今,学校已形成了“层层有教育主题,班班有教育特色,处处有教育契机”的浓厚育人氛围。良好的环境建设也熏陶学生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启迪学生们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在美化校园的同时,我们还特别重视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面对优雅的环境,我们坚持勤打扫、勤检查、勤总结、勤评比,从而培养了
学生勤劳整洁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课外活动是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第二课堂,也是富有个性和特长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我校一贯重视艺术教育和群体工作,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我们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先后组建了体育、舞蹈、合唱、演讲、美术等艺术队。
让学生更为快乐的是每周四我们搞经典阅读,阅读完让学生写下当天的读后感,记录下他们的心得体会。
三、加强学校管理,营造文明规范氛围:
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宿。本学年,我们以全县教育管理活动年为契机,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对师生学习、生活、卫生方面等的管理。学校健全了《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各种制度,使之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自律、他律活动,增强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1、在教师中推行“五个一”工程:即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的三笔字、写一篇学术性教学论文、有一个鲜明的个性特长、带一个活泼向上的班集体(或活动队)。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
2、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开展了“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诚心”三心活动,使师生凝心聚力,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采取了“班主任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开展了以“教师教学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听课、评课,使家长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评选学校名师,引领学校校本培训和教科研工作。同时,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活动,有力的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4、进行了法制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继续组织师生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在浓厚法纪氛围中增强法纪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四、下一步我校努力的方向: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普及、深化、巩固、提高”,并且明确了下一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1、坚持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建设和谐、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校本特色的环境文化。
2、坚持人本思想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建设科学规范、民主高效的制度文化。
3、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课程文化。
4、坚持师德与师能相结合,建设健康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
5、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凝练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学校精神。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各级教研部门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文件精神,继续认真扎实的做好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有不妥之处谨请各位同仁的批评和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农村小学诚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农村小学诚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摘要: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加强农村小学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学校、家庭等层面,具体论述了诚信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等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诚信文化 建设途径
一、构建诚信校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一)优化诚信育人环境,以境育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经常看到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身处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因此,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才会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从而使他们诚信品质得到升华。
1、加强校园大环境建设。
深化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德育环境建设。学校将“诚信”作为校训的第一内容,安装在教学楼的正面,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全校师生都要诵读;主题文化墙有《诚信赋》、《诚信理念》、《诚信释义》、《诚信师生评选标准》、《诚信教育实施方案》、“十佳诚信师生”事迹等;教学楼走廊、办公室悬挂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经典诚信故事;每学期的“国旗下讲话”,都要用不同的故事、事例阐释“诚信”的涵义;通过宣传栏、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展板、征文比赛、故事会等平台,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宣传诚信,褒奖校园内诚信的人和事,鞭挞失信的人和事,让广大师生置身于浓厚的诚信氛围之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二是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收费、招生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杜绝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不良作风和行为。
三是在日常管理中,严肃认真,始终如一,不搞突击应付,不搞“面子”工程。学校将严格实行校务公开,重大项目的建设、人事调整等校内大事提请校职代会讨论通过,确保评优、晋级、表彰等过程透明、结果公正。各类奖惩责任制及时兑现,真正做到坦诚相待,讲究信用。
2、加强班级环境建设。
每个教室都设置“诚信教育园地”,在这个专门的园地里,有各班级制定的“诚信公约”、诚信书画作品展、“诚信曝光台”、“每月诚信之星”、“我身边的诚信故事”等专栏。各班级每学期创办一次“诚信”黑板报,开展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故事会、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各班级的班训都包含有诚信内容。通过这些班级环境建设,促使学生牢记“诚信为本、做人在先”的道理,自觉地从上课、作业、考试、值日等小事做起,努力作一名诚实、守信、正直、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话、品德高尚的中国公民。
(二)打造诚信教师队伍,以师范诚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一方面应当是学识渊博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诚实守信的人。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言行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教师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人格素养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开展诚信教育,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并通过各种制度建设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
作为教师,平时要做到:
(一)平等诚心听真话。要鼓励学生讲心里话,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引导他们不讲大话,讲真话实话。
(二)情理交融讲真理,讲党的方针政策,讲制度纪律,不能言不由衷,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放进去,要有个人的创见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讲的是真心话。
(三)言行一致做真人。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师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人格榜样体会“真”的高尚、“假”的渺小。
为此,学校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二是开展 “教师诚信之星”评选活动。三是坚持提供诚信服务。
(三)打造诚信课堂,以理倡诚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1、充分发挥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专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课程。学校应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一特殊功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要向学生阐释诚信的涵义,诚信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如情境教学法、道德两难法、榜样激励法等,提供与现实生活同构的环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产生道德冲突,培养道德判断能力,培养诚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终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并外化于道德行动之中。
2、坚持其他学科渗透诚信教育。
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挖掘、去发现,去领悟,就一定能对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培育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在语文教材中就处处闪耀着诚信教育的光芒,像《狼来了》、《诚实的孩子一一列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诚信教育经典之作。历史教材中凡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过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无不是诚信的典范,而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甚至破坏作用的反动人物几乎都是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的小人。在自然科学的各科教材中更是处处充满了诚信。科学上的每一项发明或发现,无不是科学工作者求真务实、不懈探索的结果。没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态度和作风,就不可能有科学上的发明或发现。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心中时刻装着“育人”二字,善于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诚信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诚信理念,立志做诚信之人。
3、编好、用好校本教材。
分年级编撰一套诚信教育专用校本教材,其中的内容全部来自生活,是生活的再现。教材以故事为载体,每个故事为一课,每课前有导读,课后有“想一想”、“议 一议”、“做一做”,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各班级要充分利用班会、午会和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四)大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行践诚
实践性是道德与一般知识的主要区别,是品德形成的关键。品德的形成需要道德主体通过长期的实践体验,将道德知识、道德原则内化为自我的一种内在需要、内在信念而逐步形成为自我的道德情感,落实到道德行动之中,正所谓“知道为智,体道为德”。实践证明,主题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在特定的教育氛围中,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往往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集中力量开展“诚实守信我先行”的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1、礼仪教育先行。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礼仪之邦,诚信与礼仪密不可分,“礼于外而诚于内”。礼仪教育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教育,我们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礼仪结合结来,更使学生感爱到诚信就在他们身边。学校每学期结合行为规范教育,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礼仪周”,开设礼仪教育讲座,包括“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讲座内容,全方位的展现礼仪在人们生活的的作用,而其本质是“内诚于心”。
2、举行“诚信宣誓”。
每学期开学初全校师生都要签订“诚实守信承诺书”,并由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进行宣读。一年级新生入学要进行诚信宣誓,六年级学生毕业时,要在毕业典礼上进行终生诚信宣誓。学生诚信宣誓仪式作为小枧置信小学的特殊宣誓,从形式与内容上逐步成熟,让每一位师生在这样的宣誓中接受一次次洗礼。
3、创编、演讲诚信故事。
学生收集、整理身边的诚信典型故事,并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演讲会,学习他人的诚信品质,促进自己诚信品质的养成。对好的诚信故事将编进诚信教育校本教材。
4、收集、学习、背诵、编写诚信格言。
学校在校园内悬挂古今中外注明的诚信格言、诚信故事,让学生随时置身于诚信文化氛围之中。各班级组织学生收集诚信格言,并在班上进行交流,择优组 织大家学习、讨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编写诚信格言,再在班级交流,并择优推荐到年级、学校参赛,由学校最终评选出最佳格言,在全校展出。
5、举办诚信主题竞赛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诚信黑板报、诚信手抄报、诚信征文、诚信书法、诚信绘画比赛,诚信知识竞赛,诚信演讲比赛等,以比赛促修炼。
6、举办诚信之星、诚实守信好人、诚信班级评选和报告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无数视信誉为生命的名人佳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重视信誉、恪守诚信的真人真事。所有这些,都是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好材料。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十佳诚信教师、十佳诚信学生,并在文化长廊进行展示。根据游仙区教体局《关于广泛设立好人榜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知》精神,每个月评选一次诚实守信好人,并在校内张榜表彰。同时,在全校举办报告会,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召更多的小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学做诚信之人。
7、记录诚信足迹。
从三年级起,开展撰写成长日记活动,每周必须要有一篇与诚信主题有关,并由教师做出批阅。每学年组织一次“成长足迹大家谈”,对典型的事例和精美的文章进行表彰。同时,为每一位孩子设立诚信档案,记录在小学阶段的成长足迹、包括重要事例、表彰、批评等,每学期由班主任老师评定诚信等级。
8、抓住阶段重难点,积极开展专项主题活动。
从理论上说,诚信重要性的理解不成问题,但现实社会带给少年儿童许多反面的教育,理论与现实的反差就造成诚信教育的无奈、无力。因此小学生诚信品质教育既是本次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学校在不同时期确定不同的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专项主题教育。比如在期末统一检测前,我校开展“文明考试教育活动”。具体做法是:开展“文明考试”申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诚信从我做起”签名活动,在考试前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考试诚信承诺”等,加强文明考试的教育。在运动会前,开展“文明比赛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文明参赛,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让这些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的很好形式,也尝试出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形式。
9、组织学生开展诚信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感悟社会的诚信度,用自己的诚信感动别人。调查结束后分班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懂得讲诚信与不讲诚信的得与失,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开展“诚信回归”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和社会各界站在同一平台上,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共同“明礼诚信,诚信立人。”让孩子们和大人一起郑重宣誓:“诚信从我做起,诚信从身边做起,诚信从今天做起。”庄严的宣誓不仅回荡在广场上,更回荡在学生们的心中。
三是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使他们知、行有机的统一。假期组织雏鹰假日小队,开展雏鹰大行动,组成小记者团,到各个岗位“寻找诚信”,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举行“诚信”演讲,让大家都懂得,无论学校、家庭、个人、国家,都必须以诚信为本,要倡导诚信之风,在精神道德领域中弘扬诚实守信。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五)建立健全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以评促诚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道德他律逐渐走向道德自律并最终实现主体对道德自由把握的过程。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也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诚信教育中,一方面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践行诚信,养成诚信的习惯。这就要求学校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各阶段的诚信状况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便给予及时的、系统的教育与引导,做到监督护诚。一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诚信守则》,《教师诚信之星评选办法》、《学生诚信之星评选办法》、《诚信班级评选办法》等,使学生有规可循且使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据可查。二是制定学生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定期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估和家长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估办法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量化并分出相应的等级。三是制定诚信赏罚制度,将评估结果与赏罚机制联系在一起,且与评优评奖挂钩,通过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等手段,使学生明辨是非,坚持诚信行为,克服失信行为。四是建立学生诚 信档案,以便对学生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系统的教育。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将其每个阶段的诚信评估结果及赏罚情况记入档案,其目的主要不是为对学生形成终结性的评定或作为选拔的依据,而是为了使教师能及时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诚信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使小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化,能有效避免教育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营造诚信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良好的家庭诚信教育氛围,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熏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谈举止,诚实守信的品质,特别容易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
1、开好家长会,做好家校沟通。
在家长会上,学校向家长汇报学校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让家长明确诚信教育的目的,理解诚信教育的作用,征求家长对诚信教育的支持与帮助。
2、积极主动引导家庭教育,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以及创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二是引导家长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有研究表明,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较少说谎,家长要率先垂范。三是引导家长重视子女的“成人”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德薄者终学不成也”。学校必须努力引导家长从当前片面追求子女成才教育变成关注子女的成人教育,把诚实守信作为培养孩子做人的要领,教育子女从小树立诚信理念,学做诚信之人。
3、讲“我的诚信故事”。
召开家庭故事会,父母和孩子同讲在成长过程中的诚信故事。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故事,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孩子都有极浓的兴趣。对孩子的故事,家长要正确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明是非,正言行。
4、评选诚信家长。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诚信家长,先由学生及家长自己申报,班级审核,最后学校审定公示,并进行表彰奖励,对特别突出的,邀请参加学校报告会。
三、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诚信自律能力
所谓自律,是指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意识升华的约束机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只有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魏书生说得更透彻,他认为:“真正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克制”。从某种角度来讲,教育的方向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自律。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然而,在自律方面,青少年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障碍、意志薄弱、人格障碍、挫折心理等。中国古代道德修养论中的“慎独”、“主敬”与西方的“有得于内,无待乎外”对我们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有很好启示。
1、将诚信道德规范的内容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中。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学习相关规范,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规范“是什么?应当怎么做?”,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规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从思想上接受它,在行动上践行它。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诚信道德的深刻内涵,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如开展“道德银行”活动,学生将自己在学校、社会、家庭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道德币,存入“道德银行”,如有不良行为习惯,将消费一定的道德币,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五小行动,即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社会做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心理健康的小主人,活动体现主动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将德育(含诚信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团结友善、遵守秩序、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3、创设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外部环境。
学校要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提高学生诚信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目标,根据管理目标,构建能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发展的学校管理网络、班级运 行机制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育人新格局。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人文关怀,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深化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课程体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4、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也称逆境磨炼,是指通过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及驾御挫折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让学生不在挫折中消沉、徘徊,而向挫折学习,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奋进、崛起,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在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学生遭受的挫折,教师要多渠道疏导,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改进的措施和动力,帮助学生增强学生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 把挫折看做是丰富人生的经历,真正明白“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增强学生品德实践能力,提升诚信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玉兰:《诚信校园文化探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第6期。
2、梁爱清、韦有隆:《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6期。
3、曹跃华:《加强诚信教育是当前文化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商情》2014年第48期。
4、金光琴、丁邦东:《构建和谐校园与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研究》,《时代教育》2013年第1期。
5、楼黎社:《诚信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第三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黄锦晶(1220330033)
摘要:班级是学生发展必要的环境之一,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优异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真实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的课题,它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和途径,针对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对学校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成长都有着重要和远大的意义。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惧黑。”可见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成员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特别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人。”
(一)班级文化的基本概念
1、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和生活的运营而表现出来的,是学校里面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照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及规章制度等的总和。是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学实际过程当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教育结晶。学校文化实质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它既是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独特存在样式,也是学校整体办学思想、育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具体表现。
2、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近些年引起好多人的重视,比较代表性的见解主要有:
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存在。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而狭义的班级文化特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还有人认为“班级群体文化简称班级文化,即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的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质化反映。”班级文化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由班级中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具有班级特色也能体现班级生活方式,并带有本班特有的文化氛围。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1、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每一个构成要素都对学生有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因素。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学生会自主地、自觉地适应着文化的陶冶。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生命体,只有在完好的班集体才能促进其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所以班级文化对其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班级文化对于班级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班级文化就是在班级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及管理内容的制定上逐渐形成的。班级文化的形成对班级管理起着指导作用,那就要求班主任制定好班级管理计划,以此约束学生。班级 1 文化会对学生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有效地指导学生判断对错。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具有时效性,学生会受到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班级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方面,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班级文化建设离开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辅助,学校文化建设也少不了班级文化的衬托。当一个班级具有鲜明的特色,学生也就具备着特别的表现,这样就会成为学校的亮点,成为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品牌,这个班的班级文化就会泛化为整个学校的文化。从每个班级着手,各个班级突出发展班级文化特色会带动学校文化特色的发展,所以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校文化起推动作用。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树立班级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班级认同感
班级精神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精神状态,班级的班训、班歌、班徽和口号等班级价值观的确立需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且在征得大部分学生同意的基础之上。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启蒙阶段,教师必须循循善诱,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班级的价值观评判标准让学生自己学会反思。班级价值观的形成,不能学校价值观和其他班级的价值观为参照,必须从班级教育实际活动和班级成员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与本班特点相关联的价值观。
(二)明确班级文化,塑造优秀的班集体形象 班级形象就是班集体给别人的客观感受,它是班级文化的外显形态。良好的班级形象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合力,增进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有利于提升的班集体的形象。班主任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开展班级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展示班级的班徽、班旗、班歌、班服等班级标志引起学校的广大师生的注意给他们美好而鲜明的视觉形象。此外,班级也可举办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展示班级形象,如知识竞赛、文娱晚会、运动会等等。面对的人广,影响范围就广,良好的班级形象才能得以展现。
(三)制定管理制度,构建民主和谐的班风
班级的各项工作应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力求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和文明的班级环境。各个班级应该逐渐建立起班干部监督以及奖励和惩罚公开制度。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公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只有当同学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才会真心诚意地关心和热爱这个班集体。
(四)创设团结友善的班集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团结的班集体需要每个学生热爱集体,以集体的事情为己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心往一处使。遇到矛盾时互相体谅,每个人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每个人的理解和包容,只有抱有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才能建立好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也有极大影响,所以建设和谐的班集体是由为重要的。
三、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文化建设意识浅薄
好多教师本身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浅薄,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容易忽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最终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局限化。有些教师以考试成绩优良作为评价标准,让部分落后学生排斥融入集体,致使班级文化建设受到限制。有些教师为应付学校的评比活动,随便的装扮班级,造成班级文化建设没有连续性、没有整体性。
(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好多小学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不重视,缺乏新意。由于班主任与小学生创新意识欠缺,活动方式陈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管理者没有重视小学生的兴趣特长,大多数都集中在文体活动中,内容千篇一律,形式老套。为发展学生健康人格,小学班主任应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发展学生人格,重视个性的培养。
(三)班级活动流于形式
好多小学开展活动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只注重表面形式。主要因为是:一是很多老师本身任务繁重,不想开展活动,怕占用到自己的休息时间,也怕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二是很多小学班主任没有深入主题班会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只递交活动方案而不实施;三是有些班主任对于课余活动热情度不高,没有带头积极坦诚地参与活动,以自己的丰富情感鼓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四是有些班主任虽有好的活动方案,但因分工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不强等因素,最终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
(四)班级管理忽视民主
班级管理民主化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有帮助,使得学生心往一处,团结互助,共同建设班集体,但好多学校疏于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原因在于教师的态度和管理体制等造成的。不合理的班干部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教师把奖惩制度与考试成绩挂钩,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奖惩,来决定班级干部的人选。这种做法最初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会助长学生功利性的心理,认为成绩最重要,其它一切无所谓,使部分落后的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对班级的建设也丧失兴趣。班主任教师对个别优秀学生的过分宠爱,导致班级建设中出现不公平现象。比如优秀生做错了事情不批评,在班级成员讨论问题时总是认可和肯定几个人的说法等,时间长了致使部分同学在讨论班级重大问题时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不利的。
四、解决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所存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让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针对性 良好的班级文化不是朝夕形成的,是班级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意义要正确解读,只有认识明确才能实施目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显现出本班的亮点。因此,班主任要建设具有针对性的班级文化,首先要让班级所有成员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班主任要正确理解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小学的班主任要清楚地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班主任要知道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步入学校时都处于初级阶段,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从小学中培养的,而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班主任还要知道小学生喜欢集体活动,喜欢结交朋友,在各班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能把本班级优秀的班级文化传递给其他班级,进而泛化到学校,最终形成学校文化。
2、班主任要结合班级特点制定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建设班级文化班主任需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制定相应目标。教师营造文化氛围可以采用贴名言警句、建立图书角、建立借阅管理制度等方式实行。小学的六年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分化目标减少完成的难度。在确定目标之前,必须对班级的课程设置、环境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必须从本班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重,好玩好动,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想要得到肯定和鼓励。班主任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建设充满童真的学习环境,开展符合其发展的班级活动。总之,要建设好班级文化,需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对待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制定好发展目标。
(二)营造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发展空间
温馨的班级环境能有效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的布置应放在首位。布置班级时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小学生好玩好动,对事物好奇心、求知欲强,要营造出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学习氛围,不能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需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年龄特征的变化布置相应的班级环境。第二,教室的布置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室是班级全体成员生活和学习最主要的地方,是学生自己的小天地。第三,布置教室还要考虑到经济实用。每学期都得从新布置教室,为了节约与环保,可选择可重复利用的材料避免浪费。
1、精心打造,丰富教室布置的内容
认真布置班级教室,打造温馨的班级氛围,对墙上的标语、宣传画,都得精心设计,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布置共同的家。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有了家的感觉会更有利于学习。教室的四角如“图书角、卫生角、英语角、新闻角”等是班级活动的一部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班主任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动手的特征来发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打造班级角落文化。在看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成果,心情会舒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2、细心呵护,规范教室环境的管理 只有兼备物质环境与管理体制,才能够创造出和谐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小学生对于班级设施管理工作非常感兴趣,可以针对班级的墙上文化、班级的四角文化等,设定一些职位。以班级的图书角管理为例,“图书角”设立在班级后面的书架上,每个学期选一名图书管理员,在图书角的使用期间,图书管理员要做到及时登记借阅情况。还可根据“图书角”里的书籍,举办知识竞赛,以此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坚持下去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类似于图书管理员,还可设立了卫生管理员。
(三)创设丰富的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展班级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举办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来实施管理班级,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学习。将班级的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置于富有趣味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督促的自觉性。
1、创设有趣味的晨会活动
班主任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实际状况,选择新颖有趣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妙趣横生的晨会活动。例如中年级学生要求晨会活动开展新闻时事介绍会,每天安排两人进行,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让学生通过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等收集新闻议事,借助晨会的平台,以学生喜欢的“新闻袋袋裤”的形式来向全班同学介绍最近的重大新闻,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下去晨会的内容丰富,学生也能参与其中,从小习惯培养让学生养成一个关注新闻的好习惯,还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文化素养。
2、创设有特点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会形式。班主任要选择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开展队会活动,每个月都可精心设计
一、两个主题班会,围绕一定的事情举行班会。要使学生积极配合、参与,需认真策划各个环节,班主任可以协同班干一起商量组织活动,力求做到细致全面,大力宣传鼓动学生参与。
(四)构建民主开放的班级制度,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生活空间 完善的制度对于班集体建设有重要影响,但要注意公平公正。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行:
1、建立公正的班级干部选拔与任用制度
小学生好表现,都想得到关注和认可,小学的班干部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想利用班干部管理好班级,首先要确立班干部的结构与分工,并结合本班特点拟定班干部岗位来提高班级工作和学习效率。对于班干部的选拔,班主任应该把选举权交给学生,可利用班会时 4 间进行班干部选拔,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集中进行选举。给予每一位班级成员一次锻炼机会,班主任在竞选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公开,不可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否则会导致其他学生失去积极性。班干部要实行轮换制,要定期重新选举,但轮换也不易过于频繁,更换过于频繁也会混乱班级管理制度,以一个学期为宜,个别岗位可以实行更换。班主任要以班级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2、建立公正的奖惩制度
奖励与惩罚要注意力度,要客观且公平。小学生比较重视奖励与惩罚,这是他们判断是非的一个标准,因此班主任对他们的奖励和惩罚要慎重,不能给孩子留下不良印象。师在实施奖励时做到公平公正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教师才能对该学生进行奖励。教师要把被奖励的同学设为榜样,号召学生学习。奖项的设制要合理,务必能发挥作用。当然,惩罚制度也必须公平公正,惩罚是对学生不正确行为的否定,能督促学生修正错误。小学生年龄小容易犯错误,教师应对学生行为合理的分析,不能以偏概全,一味否定。惩罚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当众严厉训斥学生,需以道理来说服学生,严重的情况,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商量对策,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总之惩罚与奖励都要适宜,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五)注重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趋向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拟采取以下方式:
1、树立正确的班级价值观
袁贵仁在《价值与认识》中指出:“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对于主体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能满足人、阶级和社会的某种需要,成为他们的兴趣、意向和目的。”小学生因年龄小对于价值观的理解还未成熟,只能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正确的引导下区分对错。班主任可以和学生讨论一些热点话题来强化学生对价值的认识。班主任应选取正面的素材加强教育,发挥榜样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激励人心且简单易懂的班级价值观。
2.培育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是师生共同努力表现出来的具有班级特色的行为方式和作风,是这个班级的象征。每个班级可以借助班徽、班训、班歌等形式展现各班独具特色的班级精神。长期在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熏染下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在确立班级精神后要确立一个口号,可以通过上课下课的口令,将它融入实践中,还可通过在班服、班徽、班歌、班报等上做文章,使得学生真正理解班级精神,学习以具备这种精神。
3.塑造团结进取的班级形象
班级形象是指班级成员在长期班级集体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整体形象。对于小学生而言,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有助于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会产生自愿融入集体的意愿和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学生会积极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中。为宣传班级文化,展现班级形象,可以通过组织优秀公开课来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走进课堂听课,向家长和社会展示本班教师的教学风采和学生的学习面貌,可以通过一系列知识竞赛活动,展示本班级的文化特色。班主任和学生就是班级形象的代言人,在参加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班级成员要表现出积极、团结的精神风貌,展示其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五、结束语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虽得到许多人的关注,但还是不够的,需要与时代的特征、社会文化的走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创造小学生欢喜的文化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全面发展自我,这将使教育工作者努力要做的事。本文只是粗浅地探讨一些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别人思想的借鉴,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会有很多地方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自己做一些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占祥.论校园文化[C].新华出版社,1990(5).[2]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42-45,162-168.[3]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周保英.新课改视野下班级管理案例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9.[5]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第六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37.[6]袁贵仁.价值与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3 期第47页
指导老师:李 斌
Primary class and grad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research
Huang Jinjing
ABSTRACT: The class is one of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 necessary environment,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o excellent class culture is to truly reflect th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philosophy.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 new subject in front of education workers, it is for u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qualified talents for the society.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function and way of primary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and based on this proposed the feasible strategy to solve it.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Th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Research
致谢
回顾这两年的学习生活,感受颇深,收获丰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李斌老师。他朴实平和的人格、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是他在我学业接近尾声的时候,给予我认真严格的指导学习,给我的学习生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老师,谢谢您!
最后还要感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全体领导和老师,谢谢你们对我在学校期间的栽培。还要感谢两年来帮助和照顾我的同学们。
第四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课题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济源市思礼镇洛峪学校课题组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效性不高的问题,通过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同步入手,一方面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努力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另一方面,明确对学生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营造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环境,打造打造高起点型课堂、互动型课堂、自主型课堂和创新型课堂,以创新带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创新 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相对陈旧、模糊,对新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自我反思,依然习惯于教“书”,缺乏对学生乐观自信和积极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机械接受老师灌输的书本知识,学生不能实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师重教轻学,重知识轻策略研究,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学生被动接受,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大量宝贵的时间在师生高耗低效的劳动中流失,师生身心俱疲,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在新课改下,教师在理论上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虽然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指导,在实践操作中不得要领,不得其门而入。在此现状下,教师需要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调整,增强教学智慧,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实践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
果配合得合理、恰当,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形成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合力;反之,就会形成分力,不但每种要素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谐是一种指导思想,和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谐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高目标。
3、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洛峪学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名家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3)个人经验总结法。做公开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并适时在课题组交流。
(4)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
(一)研究目标
在最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践为手段,积极探索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模式和措施,进而实现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既定目标。
(二)研究内容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分课前准备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和课堂操作实效性的研究。课前准备工作的研究包含教师集体备课和学生课前预习的研究;课堂操作的研究包含教学目的、师生角色、课堂提问和学习评价等方面。
(三)研究步骤与措施
1、精心准备,充分发动
(1)问卷调查,实情分析,对症下药
2008年,在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发动全校教师,利用一周时间,在全校一到六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被动,不进行课前预习;有预习习惯的仅占10%;有复习习惯的占 15%;有学习计划的仅占20%;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的占60%;有总结习惯的仅占30%。以上数字说明,我校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部分表现和原因。
(2)更新观念,转变教法,促进学法
针对当前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重书本、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随意、死板”等诸多不足,我们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下大力气,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素质。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教师思考,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抛弃过去片面追求结果的教学理念,把教学重点转变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上来。第二,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一方面请本土专家已退休的**绍校长做学术报告,讲授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在教育教学方面富有成效的市区及同等条件的乡镇学校参观学习,积累经验,充实自我。第三,严格按课题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学习、研究,更新观念,坚持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在集体摸索探究中,增强科研意识。
2、全面贯彻,实施分工(1)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为保证学法指导的全面贯彻落实,我们明确了校长、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实践措施:
第一,校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加强学习,理解课题的内涵,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②激励引导; ③全面保障。
第二,课题组组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主持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②进行课题实证研究并积极总结研究成果。第三,课题组教师的责任与措施
①有良好的师德,掌握理论和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出成果;
②形成个人教学特色。第四,学生的责任与措施
①增强学习主动性,做好课前预习;
②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于发言,积极与老师、同学进行课堂交流; ③边学边用,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④充分利用好课后时间,与教师、同学互相结合,及时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切实巩固学习效果。
(2)结合实际,做好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工作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不仅学生要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更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中做到有备而来,提升教学实效。
①明确教师认真做好课前教学设计。首先,本着“同课异构集优”原则,做好集体备课。主讲教师提供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料,并讲述设计的方法及其原因、会遇到的困难及预设的处理方法,其他每位教师只讲述本节课的重点环节的构思,这样集思广益,献课教师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决定最优教学设计。其次,集体备课内容范围扩大。不把集体备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等方面进行拓宽,在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通过集体备课,将备课的范围扩大,增加新鲜感话题,不断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
②分类指导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如何预习的具体指导,要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针对低年级学生语文预习,我们抓好阅读。在低年级学生从以娱乐为主到以学习为重的过渡中,要安排学生预习阅读,如读生字、读词语、读课文(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带着疑问读),通过预习,使低年级学生逐步达到会读,读通,读顺课文,为中年级的阅读打基础。数学预习重在学具准备和课前温习旧知,做到准备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二、针对中年级学生,我们设臵语文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基本成分包括:课文知识点提示、对需要思考问题的提示和
学生自己预习的形式等。预习提纲一目了然,简洁有效,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可谓得心应手。数学预习重在复习旧知识,钻研新知识,亲自进行一些简单的学具准备,并书面表述出预习中的困惑,以便课堂请教老师和学生。
三、针对高年级学生,我们将重点放在培养自主习惯上。在引导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自读、自划、自查,要读预习提示、读课后练习、理解内容、体会中心,自己整理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收获,形成预习习惯。高年级数学预习,学生不仅得自制学具,还要在此基础上钻研并学会初步讲解原理、初步质疑、自觉运用。总之,新教育理念中说“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3、采取措施,深入课堂研究
在提高课堂操作高效性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措施,使研究逐步深入:
① 教学目标体现灵活
有专家曾说过:“三个维度是综合的一堂教学设计,它们不是等分的,可能有的课更侧重知识技能,通常我们把这一类课叫做传授课;有的课更侧重过程方法,我们通常把这类课叫做探究型的课。但无论哪种课型,其实三维目标都是融在一起的,它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课堂教学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时应有所侧重;教师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教学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应时要克服死板,体现灵活,及时检测目标,做好目标教学的量化与评估,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实效。如我校语文教师在执教《长城》一课时,她的预定目标是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发学生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但在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带来的关于长城的资料非常多。是简单带过、按自己的既定程序往下进?还是处理好学生的资料、对长城有更为详尽的介绍?她决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展开相关的介绍与交流。同学们的发言涉及到了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等,原以为枯燥的背景资料却被孩子津津乐道地交流着,学生对长城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因为交流资料的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也能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对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来说,她并没有按部就班,但她觉得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了更多:学生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增多了、对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得更深入了、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油然而生。正是因为她
灵活地对待了预设的学习目标,才有了这节生动的课、富有实效的课。
②师生角色体现互动
新课改倡导“双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同时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教师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教师平时加强修养,形成个人魅力,努力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人际吸引,通过这种向心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学习、求知、探索、思考。其次,注重师生角色互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进一步转换思维,抛弃传统教师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回答有问题发问,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有些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养料,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③教学方式与方法体现优化
a、课堂交流显高效。课堂交流高效性是通过指师生与生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首先,我们积极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我们教师拿出时间,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教师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课堂交流时量“生”而行、扬长避短、避轻就重,实现预知学生学习基础、预习情况、接受程度,提前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其二,我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师生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敢于大胆说出问题、发表见解,确保师生交流融洽到位。第三,我们注重向学生传授交流方法。交流是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我们鼓励学生通过与教师、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增进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把话讲完整、讲正确,学会用符号表达;我们要求教师耐心聆听学生发言,不得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使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中得到改善;我们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客观地进行分析思考。第四,我们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师讲授的知识,都要学生来吸收转化为个人所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独立思考能力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都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深化,加深效果。
b、课堂管理显和谐。首先,我们合理吸收课堂管理技巧的科学因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先进课堂管理经验、知识,充分运用先进管理技巧,实际教学中,注重课堂环境、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的掌控,提高课堂管理的实效性。第二,我们加强对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我们注重要求各学科教师结合实际深挖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带领学生去挖掘课本中的美丽,让学生在探究课本知识的同时感觉到美,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c、课堂提问显实效。首先,我们注意在课堂提问中把握好难易度。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使提问覆盖到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学习深入的不同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回答提问并回答正确的机会,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我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在课堂提问中,我们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深入程度,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组织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第三,我们注意确定问题的指向。我们明确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精心设计提问问题,尤其是要明确目的性、针对性和指向性,坚决克服“漫谈式”的提问法,确保课堂提问不偏离课堂主题。
d、学习评价显成效:我们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始终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三大原则,将评价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切实使学习评价作为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我们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使教师、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小组、学生小组、家长全部成为评价主体,甚至提倡学生个人自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多元而全面的评价中形成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第二,我们坚持评价内容全面。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我们将学生的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评价范围,不单单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将学生全面发展的点点滴滴纳入评价范围,涉及到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1、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高年级学生总结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业成绩显著高于乡镇平均水平。“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使我们找到一条提高教与学效率的路子,达到了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一年来我校各年级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六年级学生总成绩名列全镇榜首。不仅如此,通过课题的研究使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潜力明显增强,从而带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在全镇、全市“曙光杯”体育比赛中,均取得好名次;中高年级一年来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不少奖项(如在省关工委“心系奥运 健康成长”征文书画中,孔双峰成绩突出获得一等奖,在“济源六中杯 ”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中,学生李珍珍、李君苹、李佳敏等学生分别获一、三等奖,在小学生学习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小学生新概念智能竞赛”中我校的茹欣欣同学成绩突出获一等奖);在市教研室举办的“我读书我快乐”朗读比赛中我校学生获三等奖;……可见,我校“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对学生来讲具有实效性和持久性。
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分析: 一是多数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在认识到了预习有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和主动精神、开拓思路、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喜悦等诸多好处的基础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教材大意,找出重点、难点,发现问题,培养自学能力。再如,学生在认识了“无准备、无目的、无方法”三个弊端的基础上,就能代之以科学的方法,如有计划的利用好早息和临睡前这段时间,预习新课知识,温习重要知识或需牢固记忆的知识;也知道学习目标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还懂得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与专心致志同等重要。许多学生形成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
二是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据统计,我校80%以上的同学重视并进行了预习;30%的同学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70% 的同学能主动提问,80% 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积极,75%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科学合理。25%学习主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90%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在学习上基本实现了几个转化:即学习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学习渠道由单纯在课堂接受知识向兼顾课外、有目的坚持自学转化;
2、理论研究结硕果
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实践和深刻分析,对课堂教学实
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探索出了一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模式,经过归纳总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打造“四型课堂”。
打造高起点型课堂。高起点型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前就初步向学生明示课堂教学目标,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安排,使学生在进入课堂教学时,具有一定水平的认识,力争在课堂教学起始时,学生克服“零起点”,开好课堂教学的头;其次是教师的课前集体备课。使教师真正多方位的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要在课堂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找准重难点的突破点,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患于未然。确保一节课中学生真正弄懂弄清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真正有所体会,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打造互动型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书的思维定势,从而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地位,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主动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深入探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打造创新型课堂。教师要及时不断地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积极创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营造鼓励创新的课堂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在课堂上挖掘、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打造自主型课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激励者、参与者、喝彩者、创新幼芽的培育者,让每一位学生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在自主型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自主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教师重在动员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进行探讨、探索,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出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措施,进而教师的教学
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教学资源得到整合,因此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五、结论与讨论
1、必须坚持学生的发展是检验课堂实效性的唯一标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必须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引导作用,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坚持累积的教学经验,大力提升教学智慧,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建立目标明确、实效学习的课堂。
3、必须坚持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安排,将课堂学习向前后两端延伸拓展,在课前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加强预习,在课后做好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强化学生自主教育,进而推动课堂实效性提升。
4、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课题组中人员素质高低参差不齐,再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和紧张,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有限。如何结合教师个人教学特色和个体差异,将课题组成员揉为一体,更加高效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需要迫切加以破解。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9.4.章叶英等,《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3.2009 年7 月
第五篇: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核心,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
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能反映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学校的校风。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要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此,我们在校园中大门两侧种植着大量的花草树木,给人以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人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教室外的墙壁上张贴着名人名言宣传画;教室的黑板上中间处悬挂着我国国旗,在国旗两旁写着“热爱祖国、勤奋好学”的八个大字标语。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职责》等规章制度都在最醒目的位置张贴,时刻在提醒着我们。
“让学校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学校种植树木、鲜花真正将做到阳春葱笼滴翠,秋凉红枫似锦,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气盎然。优美、怡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2、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
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的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开展了书进校园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定期举办读书日,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等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规范的生活氛围指学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教学秩序。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有助于正确思想的形成;有益于学生的健康。规范的生活氛围来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值周人员每日检查评比定期公布结果。通过看、练、比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校园文化的建设既包括软件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硬件的环境建设的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力求突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是一块净土,这里只有朗朗的书声。为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使学校成为心灵舒展,放飞想象的处所。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持之以恒,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构建起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希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能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