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3 23:5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第一篇: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迟宝忠

一、课题的提出

1、课标要求:

《课程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2、我校学生阅读情况

我校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根本达不到上述要求。目前,我校的语文教学处在耗时低效的状态,学生的语文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原因在哪里?学生的阅读量太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因素。学生的阅读量小,除目前小学语文没有完善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一外在因素,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较差和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缺乏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试图从中年级开始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指导,逐步向高年级过度,通过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提高我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

阅读的概念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旨在研究如何指导中年级农村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教给学生课

外阅读的方法策略,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课外阅读,为到高年级的持续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3、4年级学生

四、研究目标

1.使小学生初步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会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2.激发学生阅读的原生性动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3.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欣赏式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能书写读书心得,随感。

4.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模式;

5.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五、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研究。

2、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3、亲子阅读和班级阅读的尝试研究。

4、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5、学校课程调整以适应阅读现状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人文性原则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领域的丰富表现,带着强烈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激情、以镜陶情、以情感人,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研究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规范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注意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参与机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成为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开展阅读。

3.创造性原则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阅读教学的先进理念已容纳了创新意思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阅读教学的理论,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教学,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4.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评价不只着限于成果,要注意过程,特别是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研究方法

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八、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其中最典型的有:

1、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中国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

2、国内许多学校也开始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设计的课外阅读目标,是根据各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识字量、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来制定的。南昌市珠市小学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内容。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根据各地课外阅读的情况,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归纳为:推荐读物、读书方法指导、读后叙述、交流评论和读书笔记辅导等。

九、成果预期

我们期待“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建立中年级阅读指导课常规。

2、建立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模式。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县市级获奖。

4、学生喜欢阅读,学生阅读面扩大,阅读量增加,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并能将阅读所得运用于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十、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一)、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其中有市级骨干教师、市县级优秀论文获奖者、县级教学能手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二)、资料准备

我校有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各一间;建成并开通了校园网;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三)、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学校教科室组织牵头,教学校长主持,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十一、课题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2011、3-2011、7)立项起步,成立课题组,制定计划。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11、7-2012、7)全面开展研究,课外阅读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阶段:(2012、7-2012、10)统计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第二篇:小学中年级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小学语文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总结出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由于我校是县城一所龙头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不管是师资力量、育人环境还是教学设施的配备都是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高于其他兄弟学校,农村大部分人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成绩,想法设法把孩子转入我们学校,这就使学困生人数逐年递增,所以学困生的学习质量,是一直困扰我们每个教师的问题,又因为家长文化程度偏低,他们缺乏对孩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与引导,又为生计而疲于奔波,父母的思想认识和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工作量极其繁重,对学困生的心理关注、思想教育不够,对学困生的辅导因时间,人力等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以上主要原因导致我校学困生现状不容乐观。这一部分学困生自己上课时听不懂课,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听课,上课搞小动作、说闲话,往往会影响一大片同学,到了中高年级,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

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学困生表面上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所以,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为了使学生能做到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和自立,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全面、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做好学困生的研究、转化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思路和方法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必须对学困生的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诸多小学生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中,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要促使他们的转化,就要排除其自卑心理,发扬闪光点;排除其戒备心理,弥合融洽点;排除其惰性心理,强化勤奋点;排除其厌学心理,激活乐学点。学困生是一个可发展、可造就的“活动人”,是一个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转化学困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探索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分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的方法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工作,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研究:

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的研究。

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养的研究。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希望能找到一些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也为同行提供一点借鉴和帮助。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换,形成对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教育公平。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困生学会交流、合作与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沟通情感,取长补短,使每位学困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优化其学习方式,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一条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培养学困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新路子,探索学困生学习方式优化的新方法、新策略。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学困生总的来讲分为两类,一类假象学困生。这类学生成为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一般是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和影响造

成的,通过转化会成为优秀生;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困生,那就是即使学生尽力,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转化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不能一概而论。这两类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说起转化,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们年年都在转化学困生,年年又会产生新的学困生,有的时候上学期的学困生到了本学期仍然学困生。老师也都在试着多给他们一点爱心、耐心、保护的心、指导的心,可他们仍然继续学困。转化学困生非一日之功,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结合学校,学困生实际情况,“学困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课题的基本设想是: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心理,察言观色,讲究方法;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成因,追要溯源,对症下药;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提高家长素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力量转化学困生,逐步缩小学困生的差距与比例。

六、在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中,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语文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个案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4)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导处统一组织下,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牵头,制定转化本学科学困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科研方案。在实施研究中逐步完善。定期与学困生家长交谈,提高家长家教素质与能力。定期召开学困生座谈会,关注他们的成长。

(5)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七、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

(2013.10.15.——2013.10.23)规划阶段。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实施阶段:

(2013.10.23——2014.3.31)开题研究阶段: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建立学生档案,对搜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撰写论文,每学期进行一次交流,撰写实验报告。

总结阶段:

(2014.4.1——2014.6.30)深化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对前期的研究工作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得出一些结论性的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2)案例、论文、总结;

(3)总结出适合教育教学的可行方案。

第三篇: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单位

东阿县大桥联校第三联办小学

作者

于现喜

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大桥联校第三联办小学教师

于现喜

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积累,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搞好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教师可通过做游戏、编儿歌、多媒体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想搞阅读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征。小学中年级是义务教育进入第二个学段的起始年级,学生已从幼童时代进入了孩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萌发。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也在增强。对一些问题升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理解,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在文化知识方面,他们有了第一学段学习的积累。语文教学如何抓住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特点进行课堂教学,使他们成为有一定阅读能力的、能与人大方交流的、会正确表达思想感情的、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一条新的教学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阅读方法的探究 阅读方法多种多样,阅读方法因人而异。采用何种阅读方法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来定,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1、精读法

对于有必要把握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章,可采用精读法。比如,教科书中的所有内容,报纸上的重要社论或评论,决策人的重要讲话,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科技论文,各级政府的法律条文等,都应采用精读法。精读不一定是每一句话都读到,关键是要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学生要获取知识,最好采用精读法。

2、略读法

略读是指为获得大意或者总体印象而进行阅读。略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就象我们看报纸时,由于一份报纸有数十大张,实在不可能一字不漏地读,只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主题,略掉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或与主题不甚相干的部分,只知道大概内容即可。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不要把眼睛盯在具体的每个单词上而是要看篇章中的主题句或者是从篇章的结构着手,利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对文章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主题。略读的关键是“略”。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大意,而不是细节上。略读不同于仔细阅读,善于略读的人会有选择地阅读,完全跳过一些句子、段落甚至是整页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其他书籍或者报刊时,可以采用略读法。

3、浏览法

浏览法能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有些代章,不需深钻细研,有些书只需要知道个大概内容即可;有些书只需从中选择一些有用的资料而已。这时候阅读的主要方式是浏览。浏览也是初读,是精读的准备,以便在通读的基础上选择精读的内容。通过浏览,读者可以丢开一些书中不值得读的部分,这样就省下了时间细读真正需要的学习材料。浏览阅读的四个方面

1、推敲篇名

2、浏览序,目录,提要,题解,要点,索引。

3、浏览全文

4、浏览完毕,要合上书回忆所得,形成总的印象。如果发掘有值得深究的问题,应及时捕捉,或做卡片记下,或进一步阅读。

可见,浏览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时间内要使用很多书,而又不能把它们细读的情况下,可用浏览法;阅读与自己专业毫无相关的其他书,可用浏览法。浏览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要想有广博的知识必须学会浏览法。

二、快速阅读方法的探究

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而且也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教学在现在语文教学课时分配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光凭课本内容还远远不够。应该下大力提倡课外阅读,为了帮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我便推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快速阅读法,要想此法运用自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养成默读的习惯

默读就是不出声的阅读,此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实验表明:朗读每分钟最快约200字,而默读每分钟最快可达700字左右,甚至还会更多,这是因为默读时,文字信息不必经过听觉而直接由视觉接收传入大脑,所以速度远远高于朗读,因此我们应该养成默读的习惯。

(二)养成整体感知的习惯

不少同学对阅读材料常常是走马观花,草草一读,结果对文章内容只是一知半解。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时,必须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感知,心平气和,带着求知、鉴赏的阅读心理,达到“潜心体会本文”的阅读境界。第一篇阅读时不要在个别生字、新词、难句上训练,把握整体大意。第二遍阅读速度要更快,较熟的内容可以跳读,选读重点语段,这种效果非常显著。

(三)学会搜寻文中的关键语句

一篇文章的主题往往是通过几句关键语句来表现,我们应努力提高搜寻这一信息的能力。例如,文中段落之间过渡句、过渡段以及“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语句之后所作的简单概括,这样能使我们迅速把握文章的要点,而其他文字可一略而过,这样可大大加速阅读速度。

(四)学会问题反馈法

阅读文章前,可先根据题目引出几个具体问题,如“文章的主题”、“怎样来写的”、“为何这样安排”等等,也可以根据文章后的题目设计去阅读,对于题目要求一定要认真,不可匆匆一看而过,因为文后的题目设计针对性强,它们对阅读全文有很强的助力,并且能很好地提高阅读速度。

(五)学会把握语言信息核心

我们阅读时的目光不是直线的,也不是等速度的,有时一闪而过,一目十行,有时集中在难点上。但无论是哪种阅读活动,都要迅速把握语言信息核心,并进行对比、综合,迅速了解语言的意思,使自己能很快通过语言信息核心了解全文,并理解全文。

三、中年级有效阅读途径的探索

1、上好大阅读课

中年级每周都开设大阅读课,大阅读课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在阅读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在看书之前,教师先出示自学指导,然后学生认真阅读书,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最好共同解决问题。每当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后,我会及时表扬他们,并让他们总结经验。学生喜欢上大阅读课,学生在阅读课上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欢乐。

2、学生到图书馆借书看,到阅览室看书,到书店买书看。

为了方便学生看书,我校设立了图书馆和阅览室。每天学生可以拿着自己的借书证到图书馆去借书看,学生非常珍惜借来的书,认真看书,边看书边做记录,把书中的妙词佳句抄写在记录本上,久而久之,学生就喜欢看书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我校还建立了阅览室,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或课间休息时到阅览室去看书。许多学生都到阅览室看书。有的认真看书,有的在交流书中的内容,有的在摘抄记录妙词佳句,阅览室成了学生读书的好地方。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不满足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有的学生还到书店买书看,学生珍惜买来的书,他们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了。

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阅读

为了大力开展阅读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学校还开设了电脑课。学校为每位教师都配置了手提电脑,并连接了互联网,师生可以在学校的如何地方都能够上网。学生利用电脑课进行网络阅读,学生可以阅读学生的作品,可以阅读中外名著,可以搜寻好的阅读方法。网络为学生进行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大舞台上大显身手了。

4、家校结合,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校方面,可以利用大阅读课、阅读比赛、古诗文朗读比赛或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经常到学校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要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家长要多向学校提出宝贵的意见。家长要经常到书店给孩子买书看,满足学生乐于读书的欲望,家长要鼓励学生读书,陪孩子一起读书,要营造读书的良好的氛围。

总之,中年级学生有效阅读方法、途径的探究,每人有每人的见解,以上是我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第四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课题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济源市思礼镇洛峪学校课题组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效性不高的问题,通过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同步入手,一方面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努力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另一方面,明确对学生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营造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环境,打造打造高起点型课堂、互动型课堂、自主型课堂和创新型课堂,以创新带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创新 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相对陈旧、模糊,对新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自我反思,依然习惯于教“书”,缺乏对学生乐观自信和积极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机械接受老师灌输的书本知识,学生不能实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师重教轻学,重知识轻策略研究,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学生被动接受,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大量宝贵的时间在师生高耗低效的劳动中流失,师生身心俱疲,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在新课改下,教师在理论上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虽然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指导,在实践操作中不得要领,不得其门而入。在此现状下,教师需要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调整,增强教学智慧,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实践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

果配合得合理、恰当,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形成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合力;反之,就会形成分力,不但每种要素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谐是一种指导思想,和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谐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高目标。

3、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洛峪学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名家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3)个人经验总结法。做公开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并适时在课题组交流。

(4)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

(一)研究目标

在最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践为手段,积极探索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模式和措施,进而实现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既定目标。

(二)研究内容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分课前准备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和课堂操作实效性的研究。课前准备工作的研究包含教师集体备课和学生课前预习的研究;课堂操作的研究包含教学目的、师生角色、课堂提问和学习评价等方面。

(三)研究步骤与措施

1、精心准备,充分发动

(1)问卷调查,实情分析,对症下药

2008年,在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发动全校教师,利用一周时间,在全校一到六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被动,不进行课前预习;有预习习惯的仅占10%;有复习习惯的占 15%;有学习计划的仅占20%;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的占60%;有总结习惯的仅占30%。以上数字说明,我校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部分表现和原因。

(2)更新观念,转变教法,促进学法

针对当前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重书本、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随意、死板”等诸多不足,我们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下大力气,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素质。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教师思考,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抛弃过去片面追求结果的教学理念,把教学重点转变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上来。第二,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一方面请本土专家已退休的**绍校长做学术报告,讲授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在教育教学方面富有成效的市区及同等条件的乡镇学校参观学习,积累经验,充实自我。第三,严格按课题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学习、研究,更新观念,坚持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在集体摸索探究中,增强科研意识。

2、全面贯彻,实施分工(1)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为保证学法指导的全面贯彻落实,我们明确了校长、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实践措施:

第一,校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加强学习,理解课题的内涵,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②激励引导; ③全面保障。

第二,课题组组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主持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②进行课题实证研究并积极总结研究成果。第三,课题组教师的责任与措施

①有良好的师德,掌握理论和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出成果;

②形成个人教学特色。第四,学生的责任与措施

①增强学习主动性,做好课前预习;

②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于发言,积极与老师、同学进行课堂交流; ③边学边用,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④充分利用好课后时间,与教师、同学互相结合,及时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切实巩固学习效果。

(2)结合实际,做好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工作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不仅学生要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更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中做到有备而来,提升教学实效。

①明确教师认真做好课前教学设计。首先,本着“同课异构集优”原则,做好集体备课。主讲教师提供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料,并讲述设计的方法及其原因、会遇到的困难及预设的处理方法,其他每位教师只讲述本节课的重点环节的构思,这样集思广益,献课教师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决定最优教学设计。其次,集体备课内容范围扩大。不把集体备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等方面进行拓宽,在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通过集体备课,将备课的范围扩大,增加新鲜感话题,不断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

②分类指导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如何预习的具体指导,要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针对低年级学生语文预习,我们抓好阅读。在低年级学生从以娱乐为主到以学习为重的过渡中,要安排学生预习阅读,如读生字、读词语、读课文(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带着疑问读),通过预习,使低年级学生逐步达到会读,读通,读顺课文,为中年级的阅读打基础。数学预习重在学具准备和课前温习旧知,做到准备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二、针对中年级学生,我们设臵语文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基本成分包括:课文知识点提示、对需要思考问题的提示和

学生自己预习的形式等。预习提纲一目了然,简洁有效,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可谓得心应手。数学预习重在复习旧知识,钻研新知识,亲自进行一些简单的学具准备,并书面表述出预习中的困惑,以便课堂请教老师和学生。

三、针对高年级学生,我们将重点放在培养自主习惯上。在引导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自读、自划、自查,要读预习提示、读课后练习、理解内容、体会中心,自己整理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收获,形成预习习惯。高年级数学预习,学生不仅得自制学具,还要在此基础上钻研并学会初步讲解原理、初步质疑、自觉运用。总之,新教育理念中说“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3、采取措施,深入课堂研究

在提高课堂操作高效性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措施,使研究逐步深入:

① 教学目标体现灵活

有专家曾说过:“三个维度是综合的一堂教学设计,它们不是等分的,可能有的课更侧重知识技能,通常我们把这一类课叫做传授课;有的课更侧重过程方法,我们通常把这类课叫做探究型的课。但无论哪种课型,其实三维目标都是融在一起的,它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课堂教学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时应有所侧重;教师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教学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应时要克服死板,体现灵活,及时检测目标,做好目标教学的量化与评估,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实效。如我校语文教师在执教《长城》一课时,她的预定目标是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发学生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但在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带来的关于长城的资料非常多。是简单带过、按自己的既定程序往下进?还是处理好学生的资料、对长城有更为详尽的介绍?她决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展开相关的介绍与交流。同学们的发言涉及到了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等,原以为枯燥的背景资料却被孩子津津乐道地交流着,学生对长城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因为交流资料的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也能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对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来说,她并没有按部就班,但她觉得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了更多:学生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增多了、对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得更深入了、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油然而生。正是因为她

灵活地对待了预设的学习目标,才有了这节生动的课、富有实效的课。

②师生角色体现互动

新课改倡导“双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同时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教师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教师平时加强修养,形成个人魅力,努力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人际吸引,通过这种向心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学习、求知、探索、思考。其次,注重师生角色互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进一步转换思维,抛弃传统教师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回答有问题发问,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有些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养料,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③教学方式与方法体现优化

a、课堂交流显高效。课堂交流高效性是通过指师生与生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首先,我们积极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我们教师拿出时间,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教师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课堂交流时量“生”而行、扬长避短、避轻就重,实现预知学生学习基础、预习情况、接受程度,提前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其二,我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师生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敢于大胆说出问题、发表见解,确保师生交流融洽到位。第三,我们注重向学生传授交流方法。交流是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我们鼓励学生通过与教师、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增进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把话讲完整、讲正确,学会用符号表达;我们要求教师耐心聆听学生发言,不得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使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中得到改善;我们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客观地进行分析思考。第四,我们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师讲授的知识,都要学生来吸收转化为个人所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独立思考能力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都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深化,加深效果。

b、课堂管理显和谐。首先,我们合理吸收课堂管理技巧的科学因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先进课堂管理经验、知识,充分运用先进管理技巧,实际教学中,注重课堂环境、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的掌控,提高课堂管理的实效性。第二,我们加强对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我们注重要求各学科教师结合实际深挖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带领学生去挖掘课本中的美丽,让学生在探究课本知识的同时感觉到美,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c、课堂提问显实效。首先,我们注意在课堂提问中把握好难易度。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使提问覆盖到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学习深入的不同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回答提问并回答正确的机会,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我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在课堂提问中,我们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深入程度,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组织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第三,我们注意确定问题的指向。我们明确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精心设计提问问题,尤其是要明确目的性、针对性和指向性,坚决克服“漫谈式”的提问法,确保课堂提问不偏离课堂主题。

d、学习评价显成效:我们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始终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三大原则,将评价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切实使学习评价作为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我们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使教师、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小组、学生小组、家长全部成为评价主体,甚至提倡学生个人自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多元而全面的评价中形成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第二,我们坚持评价内容全面。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我们将学生的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评价范围,不单单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将学生全面发展的点点滴滴纳入评价范围,涉及到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1、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高年级学生总结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业成绩显著高于乡镇平均水平。“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使我们找到一条提高教与学效率的路子,达到了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一年来我校各年级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六年级学生总成绩名列全镇榜首。不仅如此,通过课题的研究使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潜力明显增强,从而带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在全镇、全市“曙光杯”体育比赛中,均取得好名次;中高年级一年来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不少奖项(如在省关工委“心系奥运 健康成长”征文书画中,孔双峰成绩突出获得一等奖,在“济源六中杯 ”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中,学生李珍珍、李君苹、李佳敏等学生分别获一、三等奖,在小学生学习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小学生新概念智能竞赛”中我校的茹欣欣同学成绩突出获一等奖);在市教研室举办的“我读书我快乐”朗读比赛中我校学生获三等奖;……可见,我校“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对学生来讲具有实效性和持久性。

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分析: 一是多数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在认识到了预习有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和主动精神、开拓思路、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喜悦等诸多好处的基础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教材大意,找出重点、难点,发现问题,培养自学能力。再如,学生在认识了“无准备、无目的、无方法”三个弊端的基础上,就能代之以科学的方法,如有计划的利用好早息和临睡前这段时间,预习新课知识,温习重要知识或需牢固记忆的知识;也知道学习目标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还懂得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与专心致志同等重要。许多学生形成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

二是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据统计,我校80%以上的同学重视并进行了预习;30%的同学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70% 的同学能主动提问,80% 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积极,75%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科学合理。25%学习主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90%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在学习上基本实现了几个转化:即学习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学习渠道由单纯在课堂接受知识向兼顾课外、有目的坚持自学转化;

2、理论研究结硕果

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实践和深刻分析,对课堂教学实

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探索出了一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模式,经过归纳总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打造“四型课堂”。

打造高起点型课堂。高起点型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前就初步向学生明示课堂教学目标,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安排,使学生在进入课堂教学时,具有一定水平的认识,力争在课堂教学起始时,学生克服“零起点”,开好课堂教学的头;其次是教师的课前集体备课。使教师真正多方位的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要在课堂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找准重难点的突破点,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患于未然。确保一节课中学生真正弄懂弄清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真正有所体会,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打造互动型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书的思维定势,从而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地位,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主动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深入探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打造创新型课堂。教师要及时不断地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积极创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营造鼓励创新的课堂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在课堂上挖掘、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打造自主型课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激励者、参与者、喝彩者、创新幼芽的培育者,让每一位学生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在自主型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自主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教师重在动员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进行探讨、探索,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出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措施,进而教师的教学

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教学资源得到整合,因此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五、结论与讨论

1、必须坚持学生的发展是检验课堂实效性的唯一标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必须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引导作用,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坚持累积的教学经验,大力提升教学智慧,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建立目标明确、实效学习的课堂。

3、必须坚持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安排,将课堂学习向前后两端延伸拓展,在课前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加强预习,在课后做好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强化学生自主教育,进而推动课堂实效性提升。

4、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课题组中人员素质高低参差不齐,再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和紧张,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有限。如何结合教师个人教学特色和个体差异,将课题组成员揉为一体,更加高效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需要迫切加以破解。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9.4.章叶英等,《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3.2009 年7 月

第五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此刻,且让我们着眼于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许多学校甚至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方面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更不用说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了;据调查: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0 %,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纸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从阅读时间来看,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决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从阅读途径看,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方法,推进学生阅读,并切实达到相应目的。

3、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4、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阅读就是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对象:通元小学五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托课进行大阅读自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南湖晚报》、《少年儿童故事报》、《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阅读的还有一种大智慧,是创设阅读大情境。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古文观止》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我校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设有《古诗长廊》,不断充实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学生诵读时间有保障,清晨,校园广播播送经典诗词,感受经典环境;中午“习字一刻钟”,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晚托设有“读书时间”,让学生在书海漫步。教师方面,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并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教育制度,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起始准备阶段(2005.9——2006.5)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2.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编写校本教材及组织订阅小学生课外系列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课题实施阶段(2006.9——2007.9)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2、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1)、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2)、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3)、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课题总结阶段(2007.10)

1、将研究结果运用于本校各年段,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2、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3、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并在这一轮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六、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组长:汪丽芳 课题成员:马忠明

孙高峰

姚春

江飞

陈燕

通元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该课题负责人曾参加县级多项课题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组织能力。根据本课题目标,负责人有能力,有责任按阶段目标严格实施,并进行阶段总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2)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科研氛围浓厚。课题组成员在语文教学及课题研究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同时课题组成员也都参与了“创建大阅读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组积极认真,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研究讨论、反馈信息,修改计划、方案。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

275 字体: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江小学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便是老师和学生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影响下,学生很少涉猎课本以外的东西,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依然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种僵死的课本,僵死的课堂教学,最终僵死了他们的思想。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语文这一门学科是最富内蕴和思想的,是最富有灵气与诗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语文教育决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该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是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们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我们认为:从社会的要求、学科的要求、学校的要求、师生的要求几方面来看,我校确定的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可行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国外

1、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2、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查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

3、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提到:“生活,是我们最重要的教育工具,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它。大自然以及它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思维的主要源泉,是发展智力才能的主要学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

(二)国内

1、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语文新课标》(实验稿)十分强调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3、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4、我国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解决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人们都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向四十五钟要效益。但年复一年,收效不明显。原因何在?看法不同。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背诵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和论断,要求一字不改;学习一个又一个的程式和方法,要求如法施行。教学远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变成空洞乏味的东西。学生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大大减损了学习语文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学习起来才欲罢不能。”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概念界定: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的学生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而且语文素养得到主动发展。

四、研究目标:

(一)教师方面

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阅读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

(二)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五、研究内容: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实施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研究改进课堂教学,压缩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在短时、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突出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突出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二)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语文教育和学校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1、学生生活积累研究。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2、学生生活实践研究。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这个创造性一方面要在学生的写作方面反映出来,所有的习作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有思想,有想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刊物、报纸,自办电视台、广播站,成立剧社等。

六、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五、六年级两班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初步建立课题框架,争取取得突破性成果。在研究初有成效的基础上,再延伸至五、六年级其它班级的学生和一——四年级的学生,使得课题起到连贯性、整体性,真正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准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

前期工作:采取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七、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的主要负责人:郦天林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及分工:

1、翁善庆:负责课题的指导、监督课题的实施

2、赵国芳:负责课题的创意和指导

2、郦天林:负责课题的组织、统筹

3、许 惠: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管理,课题方案的制定,并负责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4、吴孟儿、寿圆芳:负责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5、徐 令、吕建萍:负责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八、实施步骤:

(一)前期工作:(2003年4月——2003年8月)

1、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明确各研究内容的负责人。

2、各负责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3、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4、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

5、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6年6月)第一阶段:(2003年9月——2004年6月)

课内:仔细研究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明确该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确定分层、递进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制定每篇课文的教学时数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充分意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这一道理。加强古诗文的诵读和对课外名作的阅读,学习写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2004年7月——2005年6月)

课内: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缩短教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重在实实在在真正有所收获的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的分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留出一定量的课时,对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指导。

课外:由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多种活动,由被动吸收知识转为主动获得,并能写出一定的活动计划、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来获得更多的需要的信息,并学会交流信息。

第三阶段:(2005年7月——2006年2月)

课内:由老师教转为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最大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和一定的理论建设。

课外: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制定自己的阅读、写作计划。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参与

一、两项课外团体活动,并在语文的某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中期汇报(2005年10月)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三)成果总结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学生写自己在这种生活化教学下的收获和体会;

4、制定课题延伸计划;

5、请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下载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告 镇巴县田坝乡中心小学康积燚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经陕西省教科所批......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小升初阶段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卜洪涛 摘要:学困生转化问题在小升初阶段的各科教学中是一个比较尖锐和突出的问题,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要......

    中年级小学作文研究 中期报告

    (按语:本课题是由胡良华、孙旺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研究结果受到省市专家广泛好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语文教学......

    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专题总结 ——以有效积累促作文写作 中卫市第五小学 赵 静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个体......

    小学中年级英语语音渗透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引言】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容易意识到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但忽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只注重......

    小学中年级数学提质减负策略初探

    小学中年级数学提质减负策略初探 常言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有各法,贵在得法。”工作中,每位教师都在尝试着自己独有的一套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方法指引下就产生了成效各异的教......

    小学中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操作策略

    小学中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操作策略 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将传统的批注阅读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符合汉语言文字重感悟的特点,它强调阅读者对文本的直接领悟,与《语文......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梁山县徐集镇教办课题组 2012年9月 1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镇《农村小学学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