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中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操作策略
小学中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操作策略
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将传统的批注阅读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符合汉语言文字重感悟的特点,它强调阅读者对文本的直接领悟,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谋而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运用批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语言文字,研读文本,读出文本的个人意义。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思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从中年级开始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极其有益。本文着重探讨小学中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
一、示范引领。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经典作品引领学生了解批注阅读是一种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代诗歌篇目的积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学习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唐诗的经典评注,让学生看看前人是怎样读这些古诗的,怎样评点这些诗句的,读读批注的内容,直观感受什么是批注式阅读。其次,用生动的人物事例激发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兴趣。比如,毛泽东特别重视批注阅读。他读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全书10万多字,但在书的空白处毛泽东的批注就有1.2万多字。他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杠等各种符号,联系中外学说进行分析、综合、评论,批语言简意赅,别具新意,耐人寻味。第三,教师示范引领。利用课本教材以及课外读物,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批注展示给学生看,跟学生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想法和体会。引导学生“我也来给文章作批注”。
二、循序渐进。得法课内
1、学习使用批注符号
阅读时,用能代表某种理解意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帮助阅读。使用符号标画。每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要明确、固定,前后保持一致。不随便更换。为了更加实用有效。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商定一套符号系统,保证班级每个学生在圈点勾画时符号一致。便于交流。比如:在生字上加圈“O”;在难字上加“口”方框;关键词语下加着重号“·”;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画波浪线“~~~”;在需要着重领会、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语句下面划直线“——”;在有疑问的语句或词语末尾打问号“?”;等等。
2、学习用文字批注点评
(1)疏通文字:在课前预习时进行简单的文字批注。内容涵盖生字的音、形、义。形近字、识字方法、词语解释等。学生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或概念,主动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有利于记忆,又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2)感悟联想:学生只要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对此时所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感悟到的意蕴等可贵的思想火花要及时地记录下来,为再次阅读品味的深入导航指路。阅读教学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引导他们由此及彼,由文本迁移到文外。或是由一篇文章联想到其他篇章中似曾相识的语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以及对信息的归类整合。
(3)质疑问难:由于学生与作者在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困惑,写下这些疑点困惑。便于事后去查阅资料或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讨研究: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逐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比如对课题的质疑,对文中重点词句的质疑,对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精彩之处的质疑。
(4)赏析评价:阅读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的精美词句,在品味它们带来的审美愉悦的同时,及时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美的所在,这样的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遣词造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学习推敲字词,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文本中修辞的运用,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欣赏作者在谋篇部局,素材处理,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的写作技法,引导学生对人物言行进行点评批注。
(5)填补空白: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一说,他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这恰恰成为激发、诱导读者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基本驱动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本身丰富的潜台词,读出其弦外之音,不仅丰富作品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作品。这种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仿写、续写。形成读写互动。
(6)概括提要:阅读时,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经过分析、归纳,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把握文章的脉络。得到写作方法的启迪。
(7)写读后感:引导学生写文章读后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把在阅读中产生的关于文章的中心主题,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的社会问题,运用的写作技法等问题的理解认识,体会感悟,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自读自悟。对话交流
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都不是决定性或封闭性的存在。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允许读者对作品的“误读”。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批注式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读书,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与文本对话,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我。认识自我,并在书中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与收获。无论是预习阶段还是在课堂上。都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用思维触摸“白纸黑字”,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
正是由于批注式阅读注重个体的感悟和思考,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也就势必产生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这些解读有的肤浅,有的深刻,有的正确,有的有偏颇,有的平实,有的有创意,使阅读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同桌间、小组内或全班的相互交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独特之处,还可就某一探究的内容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对自己所建构的“意义”产生新的洞察。达到批注内容的更加完善、深入。教师的参与起穿针引线的组织作用,肯定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对于模棱两可、正误难辨的地方不轻易否定。与学生一起商讨。引导他们分析、探究问题。
四、养成习惯。得益课外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把阅读的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内学得的知识、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开阔阅读视野,充分汲取营养。批注式阅读不仅适用于课堂学习,更适用于课外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下采用批注法阅读文章或整本书,每学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确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天至少进行半小时课外阅读。边读边留下自己的“书间笔痕”,画出精美的词句,记下感受,做读书摘记。也可写写读后感;定期进行学生摘抄的好词佳句点评赏析,每学期组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组织班级读书会,开批注展示会,在学习园地张贴学生的读后感,给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师生同读一本书,读后交流阅读批注,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五、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师生共舞
1、备课——教师的批注式阅读
富有个性的批注式阅读无疑给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引导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深入地探究文本、细读文本。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把自己在解读课文时的理解感悟,以及借鉴其他参考资料研读时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书眉页侧。以备上课时使用。备课时的细读文本。是教师教学的重头戏。同时,教师对课文的批注对于学生也是很好的示范引导。另外,扎实的文学功底,完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是教师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知识底蕴丰富了,批注就会落到实处,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才能得心应手,对学生写下的批语进行反馈和评价时才能游刃有余。
2、预习——学生的自主阅读批注
预习阶段学生在课文上圈点批注,疏通文字,收集相关资料,进入文本,写下自己的感悟联想,提出疑难,赏析语言,评点人物等,把读、思、写三者有机融合起来,带着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课堂。为鼓励学生预习批注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预习批注中的闪光点。比如。抓住学生批注中有价值的质疑,有见解的点评。有深度的感悟,有创新的迁移等。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这样不但能让被表扬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更能让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3、课堂——批注式阅读对话
(1)展示自主批注成果,进行多角度对话。批注式阅读是个性化的解读。金克木先生就将自己的评点称为“与小说的对话”,甚至谦称为“自言自语”。学生的思维、经历、感悟能力也各有差异,故教师不能用统一的尺子去衡量学生的批注阅读,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关注的应是阅读的过程,欣赏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即使是“误读”也不无价值。课始,在检查课文朗读和生字词认读之后,接着进入批注成果展示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批注都可以,给每个学生展示批注成果的机会。不但要给优秀生展示的机会,也要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以机会,让他们也把自己最有感受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大家。从字词、对课文的感悟、点评等方面展开小组的、全班的交流讨论,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引导和点拨。走向自我完善,获得阅读自信。
(2)引导专题批注,提升阅读层次。在充分展示自主批注成果的基础上,为避免学生阅读的肤浅和片面,教师有必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点、难点等,让学生在课内进行专题批注。挖掘文中有较高思想、情趣等价值的素材,或是从学生第一阶段的汇报展示中。或是从引导学生在关键处的质疑中,引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地研读批注。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此时。同样需要给学生一个独立阅读和静思默想的空间。之后。安排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情况的汇报,学生经过反复的读悟,对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传神。立意主旨的纯正、深远。人物形象的丰富生动,必定会有更深的感悟。然后带着感悟进一步朗读课文。
4、课前课后——写写阅读感受
写在课前预习阶段的阅读感受,学生记下对课文最初的感悟与困惑;学完课文,学生的认识、情感比起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的读后感。既是对原先读后感的补充、修正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真正做到读书与写作相互促进
第二篇:小学作文批注式教学(精选)
“批注式教学”让我爱上语文
六年二班陈玺潞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而“批注式教学”则可以使学生爱上语文。
“批注式教学”最大的优点我个人认为,就是它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同学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表意见,摆脱教师的束缚,更没有了老规矩的限制,可以这么说,课堂掌控在学生手中。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无穷无尽的乐趣,试问谁不会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呢?
“批注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抓重点语句、重点段落,批词语、批句子、批标点、以及文章的语言特点、作者的写作手法。不光是这些,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情感培养。“批注式教学”的又一重要步骤就是重视学生交流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变换着各种方式让学生自由交流,互补不足。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最受学生青睐的地方,就是能让学生在“玩中学”。说到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次语文课上,我们学《我的启蒙老师》一课。老师不直接讲课了,而是乐呵呵地对我们说:“今天,让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交流什么呢?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大家要实话实说,不要怕得罪老师。谁说的言不由衷,老师就会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欺骗。”接着老师又说:“我们大家来做评委,比一比评一评,看谁讲的内容情感最真实,语言最流畅!”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很高兴,用心地构思,认真得在心里梳理自己要交流的语言。
在这节课上我们畅所欲言,就像被解开锁链的雄鹰一飞
冲天。雄鹰是蓝天的主人,在蓝天上,它可以自由飞翔。我们是课堂的主人,是“批注式教学”让我们畅所欲言。
“批注式教学”好!它改变了传统而又古老的教学方式。在这样惬意的教学环境下学习,不爱上语文才怪呢!我们有幸赶上新课改的大潮,我坚信我们这一代少年,一定会乘风破浪,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美丽、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力量。
指导教师:郑树强
第三篇:小学作文批注式教学
“批注式教学”给我的感受
六年二班崔玉美
试问,学生喜欢什么?学生又向往什么呢?我们喜欢快乐,我们向往自由。不论是玩耍还是学习,我们都想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
不过,以前的教学方式太古板了!总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无聊地记,这样,记住的知识不知其意,又怎能灵活运用呢?何况,老师一直讲,一点激情也没有,仿佛是催眠曲,难怪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甚至在课堂上睡觉。如果一直这样的话,“天才”早晚都会变成“白痴”的。
所以,出现了今天的“批注式教学”。何为“批注式教学呢?”那就是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批注,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智慧,理解课文的内涵,然后交流,让同学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既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又能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批注式教学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汲取知识的营养,让学生灵活的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让大脑更加勤劳。
多好的教学方式呀,“批注式教学 ”让我们爱上语文,爱上学习。我坚信“批注式教学”一定能带领我们走向成功,让我们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指导教师: 郑树强
第四篇: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
摘 要: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中做批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批注;阅读;方法;指导;评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就批注式阅读做如下思考。
一、注重方法引领
首先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可先从课文入手,逐步让学生掌握批注的要领。认识并学会使用常用的批注符号,明确各个符号要义并规范使用,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符号标记。其次在阅读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自主阅读、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无拘无束,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时,提笔就写。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最后要让学生自主创新,发挥学生阅读个体的创造性,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要敢于对文本内容、价值取向提出质疑。
二、做好批注指导
阅读批注一般分为一次批注和二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学生的预习批注。第二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基本把握文本的内容、主旨后进行的批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疑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并做课文批注。两次批注循序渐进,去伪存真。教师要做好文章批注的示范、讲解、指导以及学生批注的检查、交流、互评,及时对批注情况做总结和反馈,带动学生深入领会文章语言、描写、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教师要精选作品让学生批注并开阔视野,对新颖独到的见解要肯定,对文本的批注过于偏激的要给予纠正,为学生的灵魂注入精神营养。
三、完善教学评价
以此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批注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所以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体验为基础,倡导个性化评价。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小组评价,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经常开展阅读批注比赛,师生共同给小组打分,累计评奖,课余时引导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读书心得,提炼精品批注,丰富读书阅历,激发成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把阅读与批注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聂晓艳.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J].黑河教育,2014(03).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高集小学杨培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章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阅读理解文章都是非慢慢咬嚼不可的”。细细揣摩叶老的话,其中既包含了学生自主能动进行语文阅读的理念,又阐明了语文阅读的方法——比较、归纳、揣摩、体会、慢慢咬嚼。也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读感悟,需在学生细细的推敲中,用心去抵达文字生动深刻的彼岸,而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批注式阅读,正是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指导学生积极地在语文书上圈点勾画,静思默想,像品茶一样品出文字的甘甜芳香,然后动笔在语文书上批写注解,并在老师的组织下实现同伴之间互动交流分享……学生的阅读批注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老师的教悄然“退居二线”。学生用自己对文本文字的解释品评,发现文本词句的温度热度,深度广度;用相互的交流讨论实现思维的碰撞,引起课堂生命体的和谐共振,实现生本教学和新课程标准都提倡的有效的自主式阅读;同时也回归叶老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的“比较、归纳、揣摩、体会、慢慢咬嚼”的境界。
一、批注及批注式阅读的概念
批注:“批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两种:(1)加批语和注解;(2)指批评和注解的文字。在本论题中,取其第一种解释。批注,就是指用文字来解释字句及对文章的评语,也就是指用文字对文章中的字句进行解释和品评。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实践活动。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
批注式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在文本空白处写出阅读心得、评语等,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
批注式阅读,同时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从而提升文本的价值,进而超越文本。
批注式阅读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符合生本教育的儿童观和教学观。
批注式阅读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谓之评点。“评点最初始于诗文,唐宋以后,出现小说评点,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和叶昼,把评点变成了文学批评的独特形式,明末金圣叹进一步发扬光大。”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成了经典评注,长盛不衰。在现当代,不少人也依旧喜欢使用这种阅读方法。毛泽东就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代表,他特别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批注。
二、批注式阅读的实施
1、批注式阅读方法。(1)符号式批注:
“ ”(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圆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2)文字式批注
文字批注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品味:抓词句,对其语境意思、感情色彩、如何朗读等进行思考、感受、体会并写下来。
质疑:对文中内容进行质疑、思考。
联想:由此及彼,由文本迁移到文外,或由此处处文本迁移到彼处文本。
评价:对文本和作者等进行品评,或褒或贬。补充:从文本延伸出去,结合相关资料的搜集,为文本进行适当的补充。
2、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1)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这个阶段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我们的前置性作业,打破以前预读为主的常规,要求学生通过读、标、划、查、圈、疑等方式预习课文,同时做好相关背景、作者情况、作品出处等文本相关资源的搜集摘录工作,课文细节相关的更翔实的资料,同类作品的搜集阅读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量阅读资料,也可抛弃资料,他们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2)课堂阅读,再次批注
课堂上,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课文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脱离了问题,学生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须以一定的问题、话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批注时,教者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读书,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等。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如何批注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拔,并不失时机地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意解读,促进全班学生阅读的整体深入推进,提升阅读的水平与质量。这时的“批注式学习”围绕着话题着重是这样一些学习方式:⑴静思默想;(2)圈点勾画;(3)品味文字,批写注解;(4)想象批写;(5)赏析批写;(6)质疑问难;(7)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的推敲并批注。(8)评价评论。
“批注”强调的是阅读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课堂上光会“说”远远不够,还要能“写”,“写”使自己的想法更清晰、完善,更深刻、科学;“写”能克服只是口说的那种随意性; “写”往往更好地梳理了学生想表达的东西。
比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
1、2自然段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了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但他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呢?学生 带着疑问走进了第三自然段的文字。“飞来横祸”是这段的一个关键点,如何突破?首先由学生来介绍“李陵事件”,(前置性作业已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正当司马迁专心修史时,汉帝来问他对李陵一案的看法。司马迁正直谏言,替李陵辩护,没想得罪了汉帝而遭受残忍耻辱的酷刑。他多次想到了“血溅墙头”,但最终在“死”与“活”之间选择了“活”。是何种念头使他最终选择了“活”呢?请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把他当时可能产生的想法写出来。在这个话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专注批注,用心探究人物内心的心路历程。动笔墨后,再组织班级交流,学生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就豁然了。
现在选择几处学生的批注:
1、面对残生,他想到了死,但又想到了死的不同意义,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想到了生命的价值不是个人荣辱,而是对社会和历史的责任,他想:我不能就这样死;
2、他在至深的苦难之中,万念俱灰,但是那一刻,他又想起了曾经牢记心中的父亲的嘱托,他想,我不能就这样死;
3、他也许想到了左丘明眼瞎而著《国语》,屈原被流放而写《离骚》,孙膑被挖膝骨而写《兵法》……这些英雄故事,在那一刻,唤醒了司马迁生存下去的力量;
4、那一刻,他肯定会想到两个词:其一是“信念”,其二是“意志”,所以被痛苦逼上绝路的他并没有倒下,而是回到了与苦难作战的战场上;
5、也许他想到了高山上的雪莲,悬崖上的青松,风霜摧残,信念与理想依存……即使困厄中也要矢志不渝,即使在尘埃中也要开花……
批注使学生读懂了“发愤”一词,也深刻感悟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丰富内涵,感悟了人物崇高的精神价值——面对困境与困厄,我们不应该悲观绝望,而是信念犹存,“即使在尘埃中也要开花”……(3)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那就是交流信息、合作探究文本。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发言,各抒己见,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记录下组员精彩的发言,并通过小组商量的形式,最终形成组内的最佳答案,以便进行交流汇报。教 师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活动,并相机点拔,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同时,教者善于捕捉学生普遍性的疑点,进一步挖掘文中有较高思维、情趣等有价值的问题,为导评做准备。②大班交流
即学生根据研究专题,发表自己批注阅读的收获。教者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成果,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同。教者有选择地对学生发言,自然、灵活地作补充,还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出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使课堂上不断有新的生成,进一步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喜悦。
(4)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批注式阅读倡导自主、开放的阅读思想,将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以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结评价为主,重视自我评价。既保证了评价的真实性,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总结性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础,再次批注。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课文内容、词句的理解提升到文本主题、灵活运用的层次,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的层次。
郭思乐教授说,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语言的、思维的和创造的能力。的确,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无穷潜力。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具备自主品读文本的能力。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个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在主体的阅读活动中,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培养起受益于学生的一生阅读方法和习惯。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