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批注式阅读指导
批注式阅读教学之批注指导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批注”成为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时尚课堂用语,好像是课改催生的新鲜词汇。新课标指出:“阅读要绕过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是学生的个性行为,阅读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显然,批注式阅读便成为学生进行探究性、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很好地诠释出新课程倡导的阅读理念。因此,我也以“批注式阅读教学”为立足点,开展了微型课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认为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批注非常重要。下面我将从“课前预习批注指导”、“课堂讲读批注指导”以及“课后拓展批注指导”这三方面谈谈批注式阅读教学之批注指导。
【关键词】批注
阅读教学
批注指导
【正文】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了以“学”为主,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核心,追求“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批注”学会学习,奠定今后的学习、发展基础。因此,我们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落实指导学生如何批注,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才能在阅读中更好地进行自主批注。那么,我们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批注呢?
一、课前预习批注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耳熟于心,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质疑问难,品读感悟,交流表达。所以,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来说,课前进行预习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而批注式阅读教学体现的就是“先学后教”的原则。因此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必须落实课前预习,而且预习时要指导学生如何批注。根据语文教学一般的课时划分,我指导学生预习批注时划分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的预习批注:(1)标出自然段轻声读课文。(2)圈出生字词并熟读这些词语和涉及的句子。(3)找出难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释词语。(4)再读一次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第二课时的预习批注: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或导读提出的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打个“?”。
我觉得课前预习批注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学生经历自学一篇文章的过程,重点是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明确读书的要求。所以在批注过程中也许还只是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面,但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展示阅读的原生态,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堂讲读批注指导
当我刚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时,学生可能不太适应批注式阅读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后来我在班上作了粗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我使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全班50%的学生在课堂上不知道要干什么?20%的学生明确了批注的任务,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进行批注,不知道要对什么内容进行批注„„面对学生的困惑,我进行反思。后来我才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在课堂讲读中没有落实批注指导,而且上课的节奏太快,学生明显跟不上。于是,我在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放慢速度,落实课堂批注指导,让学生明白如何批注,争取在批注的过程中,让学生留下坚实的脚印,留下训练的痕迹。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批注式阅读中的批注方法也会因课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批注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批注。
(一)赏析语言批注指导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编入了许多写景状物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赏析语言这个角度进行阅读批注。指导学生找出使用修辞手法的语言,进一步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执教《草原》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有许多描写草原景美的语言,于是我就指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赏析语言并指导批注。因此,学生找到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语言赏析。有的学生批注:“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柔美。”有的学生则抓住“中国画”作批注:“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还有的学生抓住“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批注:“感受到草原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富有生命力。”同样的一句话,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不同的重点词语品出不同的感受,体现语言的魅力。不必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对文本自然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发自内心地读出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人物形象批注指导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这些文章塑造了一个个特点突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教授这类文章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词句来品读感悟。批注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如:我在执教《桥》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围绕“在老汉指挥村民逃生的过程中,文中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老汉?”进行阅读批注。学生纷纷找到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等句子进行品读感悟并在旁边写上批注。其中有学生找到描写老汉动作的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有的学生抓住“冲”这个动作批注:“老汉的动作果断,内心坚定,不会因为小伙子是自己的儿子就让他先走,突出老汉是个大公无私的人。”有的学生抓住“揪”这个动作批注:“老汉的动作干脆,没有思考的余地,体现老汉的大公无私。”还有学生抓住“吼”这个动作批注:“老汉很凶,对儿子一视同仁,没有偏袒儿子,也看出老汉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同一句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因学生抓住不同的动作词进行品读,批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也自然流露出来。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抓住人物形象来进行批注的阅读方法,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发展,人文思想也会得到净化。
(三)剖析文章写法批注指导
“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和作用。”这项能力目标,在新课程改革发展以来,越来越被老师所重视。所以老师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指导学生在写法上的批注。例如:我在执教《小桥流水人家》一文时,导读中提出一个问题是:“阅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这是剖析文章写法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让学生找出作者回忆家乡美景的语句进行品读感悟,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家乡景物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最后总结:像这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借景抒情”。指导学生在旁边作批注:“借景抒情”。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剖析这篇课文在写法上还有“回忆趣事”和“直接表达爱”。并作好批注,让学生学会这样的写法,以后遇到类似的写法就懂得如何批注。这类批注就是针对文章在写法上的理解和揣摩,从而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魅力。
(四)质疑问难批注指导
“能进行较为深入的、富有个性的阅读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这是小学生要锻炼的阅读能力。学生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落实指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批注。这类批注的内容可以对题目提出疑问。如执教《梅花魂》一文,学生提出疑问批注:“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又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梅花魂”指什么?为什么要用“梅花魂”为题目等。这类批注的内容可以对课文中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少年闰土》一文中,学生针对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有学生提出疑问批注:“四角的天空”是指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这类批注的内容还可以对课文的叙述提出质疑。如在执教《触摸春天》一文时,有学生在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句子: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碰碰。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上。
学生作了这样的批注:“一个盲姑娘看不见东西却可以在花园中随意走动,并且从来没有碰到任何东西,已经很了不起了,但盲姑娘还能非常准确地拢住停在花朵上的蝴蝶,我觉得让人难以置信,是不是这样的描写太夸张了,不太真实。”敢于提出疑问说明孩子具有质疑的精神。
指导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因为质疑本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而且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五)生发联想批注指导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所以指导学生批注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联想批注。如:执教《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心情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然后问学生:“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些的?”有个学生找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在旁边批注:“我从这一段联想到了《牧童》这首诗中的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并从中体会到作者想睡就睡,不用枕头,床,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怎样睡就怎样睡。从而体会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我当时大力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告诉同学们:这样的批注就叫作“联想式的批注”。这种联想的批注方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
(六)写感受式批注指导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感想记录下来,成为感想式批注。如:我在执教《梦想的力量》一文时,课文学完了,我就围绕课文“导读”中的问题:“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指导学生写感想式的批注。结果有的学生从这样的角度写下感想式批注:“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但学了这篇文章,知道了6岁的瑞恩从小就有了梦想并设法为之实现,令人很感动。于是心中也暗暗有了梦想,并将努力为之实现。”也有的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写下自己的感想式批注:“以前认为梦想离自己很遥远,是长大后的事,而且不可能实现。但是瑞恩改变了他并给他力量,让他重新燃烧起梦想的火焰,愿意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图
一、图二)所以,写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写作,如果坚持写感想式批注,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其实在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批注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在批注中采用的方法,并进行推广。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不同的文章时采用不同的批注方法,也能使学生选用更适合自己的批注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批注。
三、课后拓展批注指导
学生要真正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仅靠课堂的40分钟是不够的。教师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终学会并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一)在课外阅读中指导批注
把批注式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将批注与读书笔记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读书,而不是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阅读阶段。因此,老师每个学期都会精选若干书籍布置学生共读。一本书或专题系列文章的阅读更多指导学生采用读书笔记或写感想式批注。如:近来我布置学生看的课外书《森林报》、《城南旧事》以及《童年》等,学生课后阅读这些书籍时,都能把课堂上习得的批注方法与读书笔记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得到及时地、不断地巩固和迁移。
(二)在习作批改中批注指导
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与习作教学的互批互改相结合。教会学生以欣赏的眼光批注同学的习作,以修改补充的方式帮助同学。把课堂中学到的批注方法用在习作修改中,为学生巩固批注方法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在本学期主题为“童年往事”的习作互改中,学生都能采用各种阅读批注的方法对同学的习作进行微批(图
一、图
二、图三)。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阅读批注方法的掌握程度,又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作修改能力。
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批注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而且学生在进行批注的过程中掌握了批注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了阅读的兴趣,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同时也获得了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品位的提升。这样,学生学得扎实,教学效果也就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韩中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内蒙古教育.2009(1)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6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篇: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教学论文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实验概况
我旗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前些年自治区组织的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中有了很大提高。但高耗低效的老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近几年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批注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着明显成效,遂通过现场阅读能力测试的方式在旗教研活动上进行展示,学生在没有教师所谓的讲解、分析、提问下进行“批注式”阅读,然后交流,对课外文章理解透彻、深刻,其听说读写能力水准令人震惊。旗教研室随即以研讨会的形式组织教师对“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对精读课文的第一、二课时的具体操作进行反复深入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基本程序,把这种教学方式作为常态教学方式融入日常教学。
“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交流,开展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融于其中,达成各项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过程。“批注式阅读教学”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了以学为主,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核心,追求“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文本“批注”学会学习、奠定今后的学习、发展基础。在日常教研的听课、评课、检查、测试中、我们将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放在了评价首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使“批注式阅读教学”逐步走向深入,力图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要求。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程序
1、常用方法。
(1)符号批注:默读思考,对文本内容中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画。(2)文字批注:边读边想,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能够围绕重点、难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
2、年段要求。
六年级以文字批注为主、逐步由内容理解到表达方法,进行理解、质疑、批判和赏析。
3、基本操作程序。为落实“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念,真正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最终掌握自能读书的基本方法、确定如下程序:
自读自悟,做好批注→交流批注,点拨深化→二次批注,积累运用。在这个程序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师生均能做到目标清晰。在备课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细化目标,并保证落实。
第一步:自读自悟,做好批注。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直面文本,经历自学一篇文章的过程。重点是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明确读书任务,并对自读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扎实地进行自读、学有所获。具体包括以下环节。
(1)快速标出自然段后轻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圈画生字词,练习读好含有生字词的语句。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相帮助,当小“老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自学生字:给二类字注音。给一类字写出音序、部首,并组词、归类。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四字词语-并按一定格式汇总于生字栏附近。同桌问或小组内互批,对有矛盾有争议的地方查找工具书解决。
(4)老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以较弱学生轮读自然段的方式,来发现并及时纠正字词掌握中的问题,对难读的句子,要做好示范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将字词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到这一环节,特别需要关注的易错字、易混字,难写难记字、要提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记忆,留下鲜明深刻的第一印象。
以上环节的目标是夯实语文基础。具体包括巩固拼音、查字典,牢固掌握生字词。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前梳理出生字、多音字、四字词语,并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地方言来确定难读难记难写的字,思考读记写的重点与方法。同时、课课如此整理,便于学生的单元复习。这也是“课文不读流利不进行阅读教学”的保证。
(5)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默读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好批注。
批什么:凡有所感处均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
怎样批:符号批注与文字批注相结合。要求规范批注符号,对批注的语言要求既简短精练、又完整通顺。注意保持书面的整洁美观。
批得怎样:深刻性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文中有答案的不写批注。努力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出自己的理解;创造性通过示范、激励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6)小组或同桌交换课本,对书写质量和批注质量进行简单互评。(7)展示传阅在同学互评中获得较好评价同学的课本,并清他们介绍自己批注中的思考过程与好的经验。一些教师与学生将以上环节进行归纳整理,以易于理解、上口的儿歌形式,让学生抄写于课本,对照操作。如“四步读书法”:标出段落轻声渎,圈画生词反复读;穿靴戴帽互相读,批注感悟默默读。
中高年级批注要求
(寻找疑点,关于质疑)a文章题目处 b重点难点处 c关键词语处 亮眼睛巧嘴巴(认真思考,多方对话)a与作者对活
b与书中人物对话
c重点语句与篇章
d表达自己感受
(善于感悟,多方批注)玲珑心a好词收藏
b.瞬间感受
c.精彩仿写
d心灵对话
第二步:交流批注,点拔深化。
(1)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心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批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加强主导,引领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深化学生的批注理解,促进有感情朗读,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2)教师在交流中要担当“平等中的首席”,一要避免被学生牵着走,导致对课文理解的零乱无序和支离破碎;二要避免学生间的平行交流,对重难点的理解各抒己见,没有交叉深化;三要避免众说纷纭,没有时问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将阅读教学课上成说话讨论课;四是避免批注、交流形成定势,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
为使学生真正形成阅读能力,掌握批注方法,除进行阅读教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在批注中采用的方法,并进行推广。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不同的文体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批注,也能使学生选用更适合于自己的方法。经过探索后、高段学生大致掌握了这几种批注方法: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画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
第三步:二次批注,积累运用。
(1)二次批注,同归整体,突出重点。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自读自悟时相比,有了质的提升。老师要引导学生就全文的内容和情感作出批注(与随文练笔相结合),或就本文重点句段,要求学生重写批注。低年级一般设计为随堂练说。
(2)进行读写积累。要以多种形式加大语言文字训练力度、如进行朗读、抄写、背诵等形式的语言积累:写读书笔记、随文练笔等的读写结合。
第三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施方案
青龙山小学
“语文四读十步批注阅读法”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关注预设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从关注“教”转变成关注“学”,将“教堂”变成“学堂”;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阐述都在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个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在主体的阅读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方法。阅读课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理解品味赏析,就没有真正的阅读。也只有在学生积极的自主阅读和探究中,学生才会建构起有效的知识、能力体系。基于此,我们开始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二、概念界定
批注:“批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两种:(1)加批语和注解;(2)指批评和注解的文字。在本课题中,取其第一种解释。批注,就是指用文字来解释字句及对文章的评语,也就是指用文字对文章中的字句进行解释和品评。
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在文本空白处写出阅读心得、评语等,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
批注式阅读,同时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从而提升文本的价值,进而超越文本。
批注式阅读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谓之评点。“评点最初始于诗文,唐宋以后,出现小说评点,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和叶昼,把评点变成了文学批评的独特形式,明末金圣叹进一步发扬光大。”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成了经典评注,长盛不衰。在现当代,不少人也依旧喜欢使用这种阅读方法。毛泽东就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代表,他特别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批注。
批注式阅读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符合生本教育的儿童观和教学观,所以这项研究的开展方向是对的,是可行的。
三、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探索适合本年级学生实际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使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
四、研究对象 三至五年级学生
五、研究内容:
1.批注式阅读方法的研究。(1)符号式批注:
“
”(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圆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2)文字式批注
文字批注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
品味:抓词句,对其语境意思、感情色彩、如何朗读等进行思考、感受、体会并写下来。
质疑:对文中内容进行质疑、思考。
联想:由此及彼,由文本迁移到文外,或由此处处文本迁移到彼处文本。评价:对文本和作者等进行品评,或褒或贬。
补充:从文本延伸出去,结合相关资料的搜集,为文本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上是我们从有关资料和已有的实践初步总结而来,到底这些符号式批注、文字式批注的学习形式是否有效科学,还有哪些其他形式,二者如何有机地衔接运用,这些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实践探讨的重点,并通过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使其更充实和完善。
2.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研究。
关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流程的研究,我们做了初步的设想:(1)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此时,我们的研究的侧重点是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主要有这几块:a:前置性作业与传统的预习作业的区别;b:前置性作业的常规形式及因课而异的不同形式;c:自由批注的一些书写要求;d:前置性作业的难易程度把握及与课业负担等。
⑵课堂阅读,再次批注
主要是探索研究课堂上学生批注阅读时的一些学习方式:a:“问题或者话题的价值”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批注式阅读,不是因为运用了“批注式阅读”,学生就可以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造成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教师仍然要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真正的问题,随后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批注式阅读”,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b、教师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指导的研究,包括:静思默想、勾画圈点、字眼推敲、批写感受、质疑问难、联想想象等等。学生切切实实地读书,原汁原味地体会,一字一句地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是一蹴就成的,有科学系统的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⑶讨论交流,不断生成。
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合作探究文本。我们在这个环节研究的主题是:小组交流和大班交流这两种主要的方式。包括小组学习的时机、小组如何建立、任务分配、组内互助协力、小组汇报形式、交流中求同存异、师适时示弱激发更有价值的交流等。
六、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组内教师阅读与课题内容相关的书籍以及有关“生本”教育的文章,撰写读书心得,交流读书体会。
2.明确分工,确保实验研究有序开展。组长负责撰写研究方案,组织日常研究活动,其他教师或负责搜集相关学习材料,或负责填写活动记录表,每位组员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好日常的研究工作,并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3.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方法。实验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定期举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研讨观摩活动。通过实践及反思,不断总结和修正行动及目标,以期探索出有效的批注式阅读方法及教学流程。
4.加强研讨,在交流研讨中碰撞提升。充分利用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反思行动,交流看法,总结经验,围绕课题研究主题开展集体备课、磨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互相学习,逐步提炼有效方法。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提出课题,撰写实验方案,成立实验小组,明确分工。2.实施阶段:2016年11——至2017年7月
⑴学习培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材料视频及生本教育理念等。
⑵实践研究。进行批注式课堂教学,探索批注式阅读方法及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
⑶积累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随笔、专题论文、教学录像等。
3.结题阶段:2017年8月 撰写结题报告。搜集课题资料。专家鉴定结题。
八、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讨课录像,3.教师研究成果。包括 “批注式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随笔、案例与反思、教学论文等。
4.学生学习成果汇报。包括“批注式阅读课堂”展示、“批注式课本”展示、学生对“批注式学习形式的体会文章”展示等。
2016.9
第四篇: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批注式阅读
——读书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批注式阅读这一种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有效阅读。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认识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激发阅读兴趣,鼓励阅读。
2.掌握批注式阅读这种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学会多角度进行批注。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批注,释疑解惑
1、播放微课,认识批注。
2、学生回忆刚才学习的内容,交流困惑,师生共同释疑。
(二)小试牛刀,引领批注
1、多媒体出示小诗《秋》。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品味哪些地方值得写批注,怎么写批注。
3、师生共同批注。
(三)大显身手,尝试批注
1、明确阅读要求。
2、自主批注,之后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共同评价互补。
(四)课外拓展,电子批注
1、播放微课《如何做电子批注》。
2、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第五篇:批注式阅读教学论文
批注式阅读教学论文
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①在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和构建主义、对话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主张对学生和教师重新定位,即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就是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在阅读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双方之一,与此同时也要承担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责任。
一、阅读教学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是一个人依靠脑中的原有知识,主动获得资讯,从中构建意义的过程。黄汉清、黄麟生在《中学语文教育学》中是这样给阅读教学定义的:阅读教学就是指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觉认识书写的文字符号,从中获得阅读技能和思想的程序。其实质就是对书面信息进行理解的复杂过程。我们知道,在课堂中只有那种“师生相互作
用”的课堂才是有生机有活力的课堂,教师“导”的到位,学生“动”的“有理、有力、有节”,这样师生才能配合默契,彼此间的语言交流就能时时碰撞出火花。否则,如果只注重了教师的“教”或只注重学生的“学”,即使单方面的力量再大,也会因为少了另一方的回应而使整个课堂如同一潭死水。
“批注”源自中华文化中的“评点”文化,它影响了明清两代以至民国以后的几百年间的读者。批注式阅读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关注主体的期待视野、审美体验和创新感悟生成,给学生提供
动脑、动口、动手的全方位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教学实例:丑小鸭/安徒生
教学设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因此,应该打破过去脱离阅读实践、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系统传授的思路,努力创造条件、促成学生把与阅读有关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的实际阅读能力。批注式阅读正是这样的一种有效性、简便性的实践,也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并掌握的一种阅读方法。《丑小鸭》一文的作者安徒生以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把丑小鸭的经历描写得令人关注,且耐读、值得挖掘之处有很多,正好可以用批注法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批注法阅读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语言描写赏析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批注式阅读方法的运用与交流。
难点:丑小鸭在逆境中不断与命运抗争的经历。这是理解丑小鸭个性及所传达的积极意义的关键。
课前准备: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准备批注法阅读的例子两个及批注的类型举例。
教学过程:
1.用丹麦的标志性建筑美人鱼导入: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地方,有一座铜像浮在水面,它是丹麦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它既不是丹麦的开国皇帝,也不是英雄人物,它是一位普通的女子通过这个活动使得学生认识到安徒生在丹麦的崇高地位。一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可见丹麦人民对安徒生的崇高敬意。
2.重温经典,以中学生的角度重读
丑小鸭。介绍一种比具体任务型阅读更高级别的注重个人理解和发挥创造的阅读方式——批注式阅读。了解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批注的形式、角度等。教师先示范文中前四个自然段的批注阅读法。(约6分钟)
3.学生就全文自读,完成批注。(此为这节课的主体,约35分钟)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自主批注。(2)小组(三到六人)交流,参照,相互启发。(3)全班性批注交流(教师参与)。(4)自主反思整理、补充。
其中,在第三阶段,即全班交流批注时,完成文本的深度解读,达成“教学目标2”:赏析文中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导读与点拨主要在这个阶段以参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实现。
对这个教学实例的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思路以“文本信息的获取”即文本内涵价值的
实现为主,以单纯地获取知识为最终目的,以教带学。批注式阅读教学则以学带教,让“文本信息”带着“方法与习惯”来发掘其价值与内涵。在这里,我们看到阅读方法与文本价值并重,而不是长年累月地以“文本”本身为主攻方向。以批注阅读法来体会、感悟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最后通过展示、交流、讨论与质疑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学习系统。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同于传统教学,传统课堂一般通过朗读感悟作品主题,其设计均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之类为教学目标,虽然有所指向“体会”与“鉴赏”。但是忽略了“阅读方法”的有效性运用,结果是学生的鉴赏、评价与质疑往往都不是自主行为,不是学生主体的“探索与发现”,而是教师的启发和点拨。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则是把“掌握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作为第一任务,教
师不再是运用点拨设计、预设性启发来进行教学。
(三)在实际课堂上最大的不同是,教学过程中带着极其强的随机性,教师的预设职能退化到极小,在整节课的把握上,教师只提供
了一个学习的方向,而不是抓住一个关键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学生纳入一个“完美”的既定教学设计中去。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做思考题而不会自主读书,批注式阅读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读书为了会读,并且无损于文本内涵的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