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教学反思研究

时间:2019-05-15 06: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反思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批注式阅读教学反思研究》。

第一篇:批注式阅读教学反思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反思研究

近年来,批注式阅读教学从诞生到逐渐引起普遍关注,在教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学实践领域获得良好的评价,成为一种受到基层教师欢迎的阅读教学模式。本文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并结合笔者在北京市某区小学教师中开展的深度访谈,探讨当前推广批注式阅读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为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出现的背景

批注式阅读出现在课堂中,首先基于对传统阅读教学的一种反思。随着对阅读行为研究的不断开展和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既有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包揽了从遣词造句到思想内容、从写作手法到篇章结构所有的解读的反思,面对学生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学生阅读能力不升反降的情况,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多种尝试,研究性阅读、新概念阅读等新的阅读教学理念纷纷涌现,个性化阅读、语感教学、自主式阅读、互动性阅读、快速阅读等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也逐渐成形。[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对阅读活动的“个体性”特点不断提高的认知中,批注式阅读教学成为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崭新形式。

二、孙立权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

1999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孙立权基于“语文教育的民族化”视角,提出“批注式阅读”这一概念,并开始在高中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尝试。[2]孙立权认为,“语文不是一个知识性学科,而是一个经验性学科”,并认为“古代语文教育是经验型的”,因此,近代一百多年来的语文教育是“知识型教学”,“是在走一条否定传统、异化民族语文的道路”,从而导致了学生厌学、语文难学的状况出现。[3]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以“语文教育民族化”为理论指导,并以“批注式阅读”和两年教背古典诗词300篇作为语文教育民族化的实践操作。

经过一年探索,孙立权形成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两种基本模式:课内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和课外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4]课内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准备形成。这一步骤主要涉及教学篇目选择的问题,虽然所有满足语文教学要求的篇目无论课内课外均可进行批注式阅读,但学习之初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方法,可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篇目,以长篇的略读文章为宜。

第二,教师批注。这一步骤主要涉及备课的形式。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使用批注式阅读,教师首先要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师把批注式阅读作为主要备课方式,不写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把自己阅读文本时的理解、感悟以及借鉴其他参考资料研读时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书眉页侧,以备上课时使用。

第三,课堂教学。这一步骤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批注知识与技巧讲解。这一环节主要在刚开始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出现,以后随着学生对于批注知识与技巧的掌握可以取消。教师将一些经典的批注案例如脂砚斋评点《红楼梦》、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等复印并发给学生,或者将教师事先对文章的批注范例印发下去,结合这些经典批注或教师批注,让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让学生消除对这种阅读方法的畏学情绪,积极投入课堂。二是学生批注,即学生与读者、文本之间进行心灵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三是交流验收,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流批注成果的过程。

课外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也由三个步骤构成:

第一,印发材料。给学生印发名家名篇,印刷时将原文置于左侧,右侧和原文末尾处空白,以备批注。

第二,学生批注。学生各自分散进行批注。

第三,整理批注。把全班学生分为六组,每组每次批注后由一个同学将全组的批注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形成一篇新批注,然后把这篇批注印发给全班同学。

可以发现,孙立权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立足于“语文教育民族化”理论视角,探索并形成比较成熟、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对于其他语文教师而言,将其转化到自己的课堂中似乎并不是特别困难。因此,批注式阅读教学很快引起广泛的关注,很多教师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充实了批注式阅读教学体系。经历了十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批注式阅读已经成为很多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的必有课型。

和传统的批注式阅读主要引起了文学评论界和文学史研究者的关注相比,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批注式阅读关注的焦点有二:在批注式阅读教学层面,主要关注如何在课堂上使用批注式阅读教学解放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习惯层面,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养成批注式阅读的良好习惯,让批注成为学生的阅读方法。总体来看,目前的相关研究对批注式教学的含义、分类、作用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对其教学实施流程有了较为具体的论述,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初步呈现,但是,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尚有不足,对一些教学现象的认识还较浅显,而且,对实施流程中的一些细节的介绍略显模糊,还不够到位。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反思

尽管批注式阅读已经出现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然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笔者对北京市某区部分小学教师的访谈中,很多教师都谈到以下现象和问题。

学生批注过多,缺乏轻重感。有教师谈道:“让学生画圈注,他们能把一篇文章大多数文句都画上线,给他介绍了各种线的用法,到实际批注的时候,满眼还是一种波浪线。”

学生为批注而批注,批注活动缺乏意义感。很多教师指出:“上课的时候,让他们批注,他们会批注,但是,考试的时候、自己看书的时候,文章上面还是干干净净。”“有学生觉得批注没有帮助,反而成为阅读时的累赘,阅读速度变慢了。”

有些批注式教学,过于重视对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尊重,对于学生的一切个性化解读予以肯定,没有给学生界定清楚批注的是非边界,造成学生的批注有个性无理据。正如王宗海将“阅读批注的主观化倾向与阅读教材的客观价值之间的矛盾”列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所面临的第一大矛盾[5],受访谈的教师也反映在批注式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涌现出的个性化解读,存在着难以即时判断,进行正确评价和引导的情况。

从对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并不理解批注式阅读教学。有教师认为,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否成功依赖于教师的学养;也有教师质疑批注式阅读是否能教会。有老师提问:“难道我们自己的批注式阅读是通过教而获得的吗?难道不是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甚至只要对某个问题感兴趣,就能自然产生一种阅读的欲望,然后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习得使用批注帮助自己阅读的吗?”“批注式阅读到底有没有教的必要性?”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多教师执行了一段时间批注式阅读后,觉得效果不显著就放弃了,使其仅仅成为公开课上的表演或一时兴起的课堂实践。

四、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反思

第一,对批注式阅读民族化、经验化色彩的强调,阻碍了批注式阅读研究的深入、推广和普及。

对于批注式阅读的民族化特点的强调,虽然凸显了语文阅读的经验性特点,但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批注其实是人类所通用的一种读书方法,忽视了对西方学界关于批注在教学运用中的研究成果的吸收。西方将批注式阅读称为“marking up a book”,也认为画线和笔记是一种阅读方法。[6]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阅读者在他们阅读的书籍中都留下了批注的痕迹,将自己所思、所想、所评记录在书籍的空白处,将批注作为自己阅读、鉴赏的辅助工具,把书读透彻、读明白。因此,批注式阅读其实是一种跨国界跨文化的阅读方法。

对于批注式阅读民族化特点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经验性太强,理论性不足。尽管有研究者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接受美学、对话理论等,但是,作为一种直接面向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师进行操作时,需要明确每个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因此,更为系统、全面地在每个教学环节探讨其教学和学习理论依据,是研究者应该完成的工作。以孙立权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为例,孙立权对于其总结是基于经验的总结,但是每个环节背后,既有的很多教学和学习理论均可以提供支撑,如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很多教师在进行模仿教学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导致批注式阅读教学并不能真正发挥效用,不能成为教学中熟练使用并让学生获益的教学模式。

同时,也由于当前批注式阅读非常浓厚的“民族化”色彩,导致研究者未能关注和吸收国际对批注式阅读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更快更好地建构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其实,国外一直将批注界定为一种阅读策略,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比如,针对学生批注过多过滥的情况,就有研究指出,若在进行画线和强调时,对学生提出一些限制性要求,如限制学生画线的数量(如一段只能画一个句子),学生的阅读效果会明显提高。[7]

第二,过于强调批注式阅读的传统渊源,忽视了批注内容的完整性,限制了批注式阅读的文体适用范围,降低了批注式阅读对于学生思想发展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批注、评点比较偏重文学作品,尤其偏重对文学作品中炼字、修辞的点评。这与我国文学传统中,评点批注已经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供人阅读、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被评点的文学作品有关。过于强调批注式阅读的传统渊源,导致在当前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比较偏重对小说、散文、诗词歌赋的批注。很多研究者也侧重强调批注式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文学写作能力的作用。这也是很多语文教师认识的一个误区,比较典型的观点是认为语文教学是靠作品的形象来感染、熏陶读者,引发其情感共鸣的;但是,语文学科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学学科,并且,作为一种读书方法,批注式阅读适用于各种文体,说明文有知识积累和写法的批注需要,议论文更有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发展思维能力的批注需要。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一直被诟病为导致学生缺乏思想性,正是忽视了议论文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议论文中使用批注,能够更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三,在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理解有偏颇,存在忽视批注系统的完整性和滥用批注式阅读的倾向。

虽然在进行概念界定和分类介绍时,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批注式阅读包括符号圈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明显具有重视文字批注,轻视符号圈注的倾向。也就是说,在将古代的评点发展为现在的“批注”的过程中,仅有“评”而忽视了“点”。符号圈注应该是批注式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为自然的批注来看,文字批注与符号批注其实是相互补充的一个系统,二者缺一不可。文字式批注通常用于需要进行比较系统的思考的情况下,通过文字整理思绪;或者通过发表看法进行精加工,强化记忆。例如,符号式批注用“?”表示疑问,没有必要非得把问题写出来;用“!”即可表达对于文句的欣赏、文论的惊讶之情,也未必需要写出完整的句子。因此,灵活地使用符号式批注和文字式批注,能够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同时,提高阅读效率。总之,当前的批注式阅读内涵还有待扩充,需要将符号式批注纳入批注式阅读和批注式阅读教学体系,建立更为科学全面的阅读方法,从而真正让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批注式阅读并非任何时候都适用,而是有其适用范围的。“根据阅读时简约和细密的情况,阅读可分略读和精读”[8],批注式阅读主要适用于精读。闲时为了打发时间、消遣娱乐,并不需要使用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主要用在阅读时有学习或评论目的的精读。教师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强求学生什么都进行批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出现滥用批注的情况,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对于批注认识的误区,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批注的无所适从。

总之,批注式阅读教学目前取得了累累硕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然而,作为一种具有极大潜力和效用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引起研究者和教学者更为密切的关注,进一步完善其教学系统,使其能够被更为广大的教师群体理解并进行课堂实践。

参考文献

[1]孙亚杰,徐云知.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3(6).[2]孙立权.“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J].东疆学刊,2005(1).[3]孙立权.“语文教育民族化”教改实验手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3).[4]孙立权.谈“批注式阅读”[J].吉林教育,2007(12).[5]王宗海.灵性与牵绊:审视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几组矛盾[J].教育探索,2011(8).[6][美]安妮塔?伍尔福克著,伍新春、赖丹凤、季娇译.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35.[7]Snowman,J.and R.McCown.“Cognitive processes in learning: A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strategies and tactics.”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eans,LA.1984.[8]李文杨,薛汉忠.阅读分类与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0(4).

第二篇:批注式阅读教学反思

《批注式阅读》教学反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阅读中批注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的最佳途径。

整个一节课下来,我的教学目标达成之处挺多的,接下来谈谈我的授课后的体会:

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教学思路清晰,整节课能够围绕目标进行。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为了体现高效课堂,把原本两课时的内容集中到一课时来完成,显得有些仓促。从导入课题,解题,介绍作者到检查预习字词朗读就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难点第二层的处理仅用了十几分钟,学得不充分,老师的引导也欠缺,老师的导的作用发挥的不好。后半部分没有很好地凸显主题,感觉就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兵。因为时间关系,朗读也不充分,课堂气氛沉闷。读应该是阅读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语文课上也应该是书声琅琅的,不同形式的朗读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这一点没有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在随堂测试卷中反映出一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少年中国的象征意义。看来对学生估计过高,违背了学生的认知律。鉴于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我又进行了一课时的教学,重新对第二层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扎实地进行教学,不能急于求成。明确主题与教学的关系。确立主题,研究主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主题是为课堂服务的,是要充分发挥主题的作用,或围绕主题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教学服务。不是为了主题而教学。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也是我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驻小 李春娇 2017年4月13日

第三篇: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教学论文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实验概况

我旗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前些年自治区组织的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中有了很大提高。但高耗低效的老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近几年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批注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着明显成效,遂通过现场阅读能力测试的方式在旗教研活动上进行展示,学生在没有教师所谓的讲解、分析、提问下进行“批注式”阅读,然后交流,对课外文章理解透彻、深刻,其听说读写能力水准令人震惊。旗教研室随即以研讨会的形式组织教师对“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对精读课文的第一、二课时的具体操作进行反复深入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基本程序,把这种教学方式作为常态教学方式融入日常教学。

“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交流,开展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融于其中,达成各项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过程。“批注式阅读教学”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了以学为主,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核心,追求“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文本“批注”学会学习、奠定今后的学习、发展基础。在日常教研的听课、评课、检查、测试中、我们将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放在了评价首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使“批注式阅读教学”逐步走向深入,力图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要求。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程序

1、常用方法。

(1)符号批注:默读思考,对文本内容中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画。(2)文字批注:边读边想,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能够围绕重点、难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

2、年段要求。

六年级以文字批注为主、逐步由内容理解到表达方法,进行理解、质疑、批判和赏析。

3、基本操作程序。为落实“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念,真正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最终掌握自能读书的基本方法、确定如下程序:

自读自悟,做好批注→交流批注,点拨深化→二次批注,积累运用。在这个程序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师生均能做到目标清晰。在备课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细化目标,并保证落实。

第一步:自读自悟,做好批注。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直面文本,经历自学一篇文章的过程。重点是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明确读书任务,并对自读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扎实地进行自读、学有所获。具体包括以下环节。

(1)快速标出自然段后轻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圈画生字词,练习读好含有生字词的语句。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相帮助,当小“老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自学生字:给二类字注音。给一类字写出音序、部首,并组词、归类。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四字词语-并按一定格式汇总于生字栏附近。同桌问或小组内互批,对有矛盾有争议的地方查找工具书解决。

(4)老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以较弱学生轮读自然段的方式,来发现并及时纠正字词掌握中的问题,对难读的句子,要做好示范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将字词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到这一环节,特别需要关注的易错字、易混字,难写难记字、要提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记忆,留下鲜明深刻的第一印象。

以上环节的目标是夯实语文基础。具体包括巩固拼音、查字典,牢固掌握生字词。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前梳理出生字、多音字、四字词语,并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地方言来确定难读难记难写的字,思考读记写的重点与方法。同时、课课如此整理,便于学生的单元复习。这也是“课文不读流利不进行阅读教学”的保证。

(5)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默读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好批注。

批什么:凡有所感处均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

怎样批:符号批注与文字批注相结合。要求规范批注符号,对批注的语言要求既简短精练、又完整通顺。注意保持书面的整洁美观。

批得怎样:深刻性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文中有答案的不写批注。努力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出自己的理解;创造性通过示范、激励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6)小组或同桌交换课本,对书写质量和批注质量进行简单互评。(7)展示传阅在同学互评中获得较好评价同学的课本,并清他们介绍自己批注中的思考过程与好的经验。一些教师与学生将以上环节进行归纳整理,以易于理解、上口的儿歌形式,让学生抄写于课本,对照操作。如“四步读书法”:标出段落轻声渎,圈画生词反复读;穿靴戴帽互相读,批注感悟默默读。

中高年级批注要求

(寻找疑点,关于质疑)a文章题目处 b重点难点处 c关键词语处 亮眼睛巧嘴巴(认真思考,多方对话)a与作者对活

b与书中人物对话

c重点语句与篇章

d表达自己感受

(善于感悟,多方批注)玲珑心a好词收藏

b.瞬间感受

c.精彩仿写

d心灵对话

第二步:交流批注,点拔深化。

(1)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心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批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加强主导,引领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深化学生的批注理解,促进有感情朗读,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2)教师在交流中要担当“平等中的首席”,一要避免被学生牵着走,导致对课文理解的零乱无序和支离破碎;二要避免学生间的平行交流,对重难点的理解各抒己见,没有交叉深化;三要避免众说纷纭,没有时问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将阅读教学课上成说话讨论课;四是避免批注、交流形成定势,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

为使学生真正形成阅读能力,掌握批注方法,除进行阅读教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在批注中采用的方法,并进行推广。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不同的文体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批注,也能使学生选用更适合于自己的方法。经过探索后、高段学生大致掌握了这几种批注方法: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画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

第三步:二次批注,积累运用。

(1)二次批注,同归整体,突出重点。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自读自悟时相比,有了质的提升。老师要引导学生就全文的内容和情感作出批注(与随文练笔相结合),或就本文重点句段,要求学生重写批注。低年级一般设计为随堂练说。

(2)进行读写积累。要以多种形式加大语言文字训练力度、如进行朗读、抄写、背诵等形式的语言积累:写读书笔记、随文练笔等的读写结合。

第四篇: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反思

“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打造高效阅读课堂”主题

研究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感触颇多。

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教学思路清晰,整节课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为了体现高效课堂,把原本两课时的内容集中到一课时来完成,显得有些仓促。从导入课题,解题,介绍作者到检查预习字词朗读就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难点第二层的处理仅用了十几分钟,学得不充分,老师的引导也欠缺,老师的导的作用发挥的不好。后半部分没有很好地凸显主题,感觉就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兵。因为时间关系,朗读也不充分,课堂气氛沉闷。读应该是阅读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语文课上也应该是书声琅琅的,不同形式的朗读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这一点没有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在随堂测试卷中反映出一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少年中国的象征意义。看来对学生估计过高,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鉴于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我又进行了一课时的教学,重新对第二层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扎实地进行教学,不能急于求成。明确主题与教学的关系。确立主题,研究主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主题是为课堂服务的,是要充分发挥主题的作用,或围绕主题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教学服务。不是为了主题而教学。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也是我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少年中国说》听课体会

周五学习了邹爱华老师的《少年中国说》,一篇在我看来没得讲的文章,让邹老师演绎的有声有色,我和学生一样沐浴在邹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中,流连忘返。我觉得收获确实是非常大的,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感受之一: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简洁明快,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老师的作用体现在加以组织指导,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自主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授课时,老师的问语都体现了“以学为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一个平等的理念,如“你们班谁乐意读?”,“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读吧!”,“大家愿意听谁的评价?”等等。这种与学生间的正真的平等的交流对话,正真关注学生、与学生共同商榷,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下面的执教也就变得更加轻松、游刃有余了。

感受之二:找准切入点、厚实的底蕴、灵活的应变及较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在执教前,邹老师深挖课本、课外阅读材料等,找准最佳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引领整堂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感受之三:听课活动后的评课交流受益大。讲课后的评课让我收获也很大,我们几个听课的老师从各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评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说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他人的身上,总是积存着太多的优点,有时我们看得很清,却总是做了行动的矮子,这也许就是智者与庸者的区别吧!让我们永不停止学习的步伐,用他人高大的形象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赶超,不断超越!

第五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陈梦龙

一、课题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十二个方面对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提出了要求,仔细审读这些要求和目标,我们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阅读教学更加强调阅读的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指出“阅读与鉴赏”要让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时,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学生要“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并且要“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独立阅读”、“个性化的阅读”、“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等等,强调的都是学生个体的阅读实践,而只有有了这种实践才可能有与他人交流阅读鉴赏心得的可能。

可是,用这种理念去观照一下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与此不相合的现象。我们现在最常见的语文阅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课内广为流行的讲读(赏读),边读边讲,边讲边读。讲的主体显然是教师;读的主体表面上是学生,但是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即便读,也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的,这样,读的主体本质也成了教师。因为教师在授课之前,是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文本的。这样一来,阅读教学就成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刻意寻找教材中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并通过所谓的引导、启发将此批发给学生的一种活动。学生的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阅读远没有得到落实。另外一种常见的阅读方式,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最常见的,那就是闲读,不带任何预设目的,随兴而起,随性而读,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读完,也就完了。这种闲读,虽然表面上是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的,但它不能完全等同于我们严格意义的“阅读与鉴赏”,它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看看电视、听听音乐的消遣。由此说来,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与鉴赏”目标绝非易事,而事实上,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低下也正好对此作了注释。

阅读学原理告诉我们,阅读是由阅读客体(文本)、阅读主体(阅读者)和阅读本体(读者阅读书本的实践活动)三者组成的。当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不是通过阅读本体而是通过第三者的阅读实践(教师的阅读)来构成这个系统时,这种阅读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如何构建学生与文本、与教材编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搭建起基于“自已的阅读鉴赏心得”的交流平台并完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们选择批注式阅读教学作为研究课题,以期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新课程阅读教学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和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研究综述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鲜的阅读的方法。说它传统,是因为古已有之。“评点最初始于诗文,唐宋以后,出现小说评点,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和叶昼,把评点变成了文学批评的独特形式,明末金圣叹进一步发扬光大。”(浙江文艺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89页)张竹坡、金圣叹、李卓吾(即李贽)、毛纶和毛宗岗父子以及脂砚斋在明清时代大规模地评点小说,留下千古妙语,珠玑灿烂,魅力四射,以至文坛上出现了无书不评的蔚然奇观。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成了经典评注,长盛不衰。在现当代,不少人也依旧喜欢使用这种阅读方法。毛泽东就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代表,他特别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批注。他读过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全书 10 万多字,但在书的空白处毛泽东的批注就有 1.2 万多字。他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杠等各种符号,联系中外先人的学说进行分析、综合、评论,批语言简意赅,别具新思,耐人寻味。198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收集了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读过的不少哲学著作而写下的大量批注;2005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张贻玖著的《毛泽东读史》一书。毛泽东酷爱读史,并写下了大量的批注,这些批注往往妙语联珠,风趣而有哲理。在这些批注中有他某些思想观念的雏形,流露着他的感情和性格,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本书以介绍毛泽东读史时写下的大量批注为主,在讲解批注的过程中,介绍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历史知识、读史爱好及史学藏书内容。

说它新鲜,是因为这种写于书眉页册、在只言片语中立论的传统阅读方法在二十世纪的新文学借鉴西方的创作和评论之后,渐渐地被西方那种独立发表在报刊上的宏篇大论式的评论方式所取代,批注式阅读只以个人阅读的习惯和方式而存在于现实中。同时,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批注式阅读也没有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教师开始将批注式阅读教学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孙立权老师开展的“批注式阅读”课题研究就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同时,一些教材编写者也开始有意识地为批注式阅读提供舞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的编写就体现了编者这一考虑。编者在专题说明中指出,“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于是,编者以“对话栏”的形式在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留下了十七处评点,其内容关涉文本的思想、写法,也含有编者自己阅读的感悟、思想。同时,编者在第二板块中以“对话栏”的形式留下大量的空白地方,要求学生“结合对本专题其他作品的研读,从上面两篇散文中任选一篇在对话栏中进行评点,评点时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然后将评点和同学交换阅读”。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与必修课本相配套的《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选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一回,在文后的“评价与应用”当中,对批注式阅读即评点作了介绍,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一章全文与脂砚斋评点,并试着将‘绛珠草与神瑛侍者’一段,加以点评,表达自已独到的见解”。这些要求和安排,很明显,批注式阅读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肯定。

三、研究思路

1、主要概念界定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上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记录自已在阅读时所产生的联想、感悟,对文本内容、形式作评价与赏析,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批注式阅读”的突出特点是“意(批注)随文(文本)生”。阅读者在读文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信手拈来,议论纵横,忽东忽西,随读随注。个体的阅读实践是批注的前提,而批注又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地领会文本,还要跳出文本,这样,就能比较好地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自我以及生活之间的多重对话,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批注式阅读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它倡导自主学习,突出了阅读中学生的主体位置;它注重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它强调多边对话,有利于启迪智慧,涵养性灵。

2、研究预期目标

①通过对批注式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对比研究,探索和认识新课程背景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作用、方法、规律、优缺点等。

②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及操作流程。

③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④结集出版教师批注式实践与研究论文及学生批注式阅读作品选。

3、研究内容

①新课程背景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及价值。②批注式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对比分析。如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方法、一般要求,批注式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异同点及其优势与劣势分析。

③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操作流程及其规律。比如如何对学生进行批注阅读的指导,如何在课堂45分钟教学中开展好批注式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批注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如何落实阅读教学的重难点等等。④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延伸及管理。

4、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总结法等科研方法,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及反思,不断总结和修正行动及目标,以期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环境下的有效的阅读方法。

四、研究实施

(一)本课题预计二年完成。2009年9月——2011年9月。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

①文献研究:了解批注式阅读的一般方法、要求、历史源流、前人成果,汲取当前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优秀成果。

②确定研究人员,统一思想,制订研究计划和课题实施章程。③探讨批注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操作流程,并选择部分班级开展前期的实践,以获得初步的材料。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

①参与实验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②定期举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公开教学。

③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反思行动,交流看法,总结经验。

3、结题阶段

①2011年6月,完成结题报告,形成成果。②2011年7月至8月,完成成果鉴定和评价。③2011年9月,教师研究论文及学生批注作品出版。

(二)人员分工陈梦龙

课题总体设计

温州市第21中学

高级、教研副主任周凡

研究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高级、语文组组长潘小炜

课题实施的管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备课组长鲍海蓉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蔡舒雯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林斌斌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周亦丹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二级陈涵

资料收集、整理与结题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二级教师

下载批注式阅读教学反思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批注式阅读教学反思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作文批注式教学(精选)

    “批注式教学”让我爱上语文 六年二班陈玺潞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而“批注式教学”则可以使学生爱上语文。 “批注式教学”最大的优点我个人认为,就是它能把课堂还......

    批注式阅读教学实施方案

    青龙山小学 “语文四读十步批注阅读法”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关注预设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从关注“教”转变成......

    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批注式阅读 ——读书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批注式阅读这一种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有效阅读。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认识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有选择......

    批注式阅读教学论文

    批注式阅读教学论文 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

    “批注式阅读”解读

    “批注式阅读”解读 1、什么是“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的自觉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自主学习、个性化阅读活动。“批注式......

    批注式阅读学习材料

    小学高段“批注式阅读”学习材料 一、为什么要进行“批注式阅读”的实践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批注......

    批注式阅读感言

    批注式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感言 窦洪存 2018年10月18日下午,在多巴二小参加了批注式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 张桂英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15课《落花生》第二课时,课堂张老师对批注式......

    《“批注式阅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课题研究 新疆伊宁市第一小学 高俊英 批注式阅读的定义: 课文批注就是边读课文边用符号和文字在文章的不同位置记录自己的阅读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