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年级小学作文研究 中期报告
(按语:本课题是由胡良华、孙旺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研究结果受到省市专家
广泛好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但是,我们在常态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忽视作文课堂教学的。一是作文课堂教学的课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严重偏少,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要求每学期六篇作文计算,连教学、写作、评讲在内,也不过18课时,而实际上这也不是每位老师都做到的。二是作文课堂教学内容无序,不知道上一次和下一次作文教学之间有什么关系。三是作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缺乏完整的计划性。四是课堂作文训练的评价标准一成不变,没有侧重点。特别是现有的教材中没有系统的写作教学内容安排,致使很多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课堂教学感到茫然无措。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到无数学生良好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的养成,以及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课题组认为有必要就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公民素养的教育阶段。虽然我们并不缺乏中考满分的作文,但是却并非由语文课堂作文教学带来的结果,更多的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天赋获得的成绩。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目标不是仅仅培养几个“社会精英”,更多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进入社会准备基本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标准。
显然,要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有效的作文课堂作文教学及训练。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要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初中阶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写作知识系列、训练内容、训练方式,通过有效的作文教学及写作训练,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内涵界定 ㈠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自有其“独当其任的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是语文课程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由学习到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正确理解祖国语言出发,学会阅读;从正确运用语言出发,学会写作;直到“一个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才算是在素质教育中“尽了分内的责任”。素质教育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写作能力是关键。能力是知识、智力、技能和情感四位一体的“合金”。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中心,前承写作知识,后启发展智力,达到培养人的目的。这样,作文教学就能走上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美国教育家韦斯特说,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写作,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重视写作,人类已进入真正的“写作时代”。
美国拥有著名的文学大师,也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这并不是美国教育界人士引以为自豪的。最令他们自豪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普遍提高了全社会对写作能力的重视,提高了学生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几乎每个中学生都认识到,通过作文来学习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生命中一项无价的技能。他们把有无作文的技能,看成是学生能不能有信心地进入今天的世界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普遍认识到,作文能力可以转化为一种社会沟通能力和生存能力,是一种需要。对他们而言,作文不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而是他们喜爱、有兴趣、有心理需要的能力训练。所以,对中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和改革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在日本母语教学中,作文教学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他们有关国家课程的重要文件中,他们进一步要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日本新的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都把教学的内容分为“表达”和“理解”,而且把“表达”放在“理解”的前面。学校还开设有专门的“国语表达”选修课。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能是主动的。” 这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习作必须从熟悉的生活出发,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是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自我主动学习为特征,这种学习过程是认知、情意和学习者个性协同发展的过程。作文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这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与关键,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理念。
这些理论指导我们,在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有效,就必须找到一个抓手,引导学生在已经具备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究构建有用的写作知识,并运用这一知识去进行表达,在训练中形成写作能力。㈡课题内涵界定
新课程背景:新课程改革以来,呼唤语文教学要渗透人文教育的声音越发高涨,在此背景下开发出来的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以“主题”为线索编选一些相关的文质兼美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连带也是以“主题”为线索安排了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及综合性实践能力。但对于写作教学而言,如此安排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内容、策略、模式,更好地实施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背景”,是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新教材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在新课改的实施形势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状况,在充分继承作文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中学作文教学实际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
有效:所谓“有效”,并非“无效”,它是相对于过去的“低效”而言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师生的多向互动,达到可以检测的“效益”,即可以检测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定有一得甚至多种收获。要做到“有效”,就必须在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时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效果才能明显。作文教学:有别于阅读教学或综合实践活动,是关注如何训练初中学生形成作文写作基本能力的教学。
课堂教学:有别于学生课外的自主的练笔形式的写作,有别于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的自发式的写作;“课堂教学”是由老师主导的,内容确定的、目标明确的教与学的活动,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规定的时间(45分钟)、空间(一间教室)内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相应的训练目标。着力解决“放羊式”的初中作文训练的随意性、不可预期性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㈠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⒈适合于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写作知识系列。⒉初中阶段作文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⒊初中阶段作文课堂教学方案和学案。㈡课题研究的理念
写作是国民的最基本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怎样去写作文,让全体学生获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基本的写作技能,使他们熟悉作文怎样才能“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知道怎么写、写得顺利、写得好、写得美妙”,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培养基本的写作技能。㈢我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
要构建起“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相对完整的、逻辑性严密的、适合全体学生和教育教学发展基本规律的”内容系列和方法系列。
五、课题研究对象及主要方法 ㈠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市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初级中学以及其他完全中学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年级至九年级全体在校学生。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对比研究: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对比研究法——横向对比(一般不采用)。学生个体发展研究法——纵向对比——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教与学的案例,及时反思教学进程,以便综合分析出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情况。
3.资料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语文教材(人教版)中写作能力训练点的梳理、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论文等,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综合性的分析,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以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与质量。4.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综合性活动等形式,了解学生作文写作的态度与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得出有益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并随着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不断总结研究成果。
5.观察研究法(作为参考性的、辅助性的研究方法)。
这些研究方法的实施,就是为了证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有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2006年9月~2009年3月 ㈠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7年3月——理论探索;开题报告、论文等。㈡第二阶段:2007年4月~2007年8月——构筑初中作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调查报告、教材初稿、论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课堂教学反思等。
㈢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2月——课堂实践、实验、反思、总结、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实验报告、论文、作文教学教材等。㈣最终完成时间:2009年3月完成课题研究、结题。
㈤最终成果形式:论文集、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集、作文系列教材等。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06年9月,由市一中关丹丹老师的作文研究课《猜猜他是谁》引发思考,市一中语文教研组开设了一系列作文研究课进行初始阶段的研究。2006年11月,孙旺老师在市十二中开设市级骨干教师展示课,第一次将作文课堂教学研究展示在全市初中语文教师面前,引发大家的思考。
第二阶段:2007年元月,在市教研室高主任、教研员陶年生老师的指导下,申请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
第三阶段:2007年度,课题组组建了课题研究队伍,各校开设了多堂研究课。这一阶段共召开了四次会议(具体内容见会议纪要)。
2007年1月31日,在市教育局第四会议室召开了课题核心组第一次会议,高主任、陶老师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使大家明白了这一课题研究的内涵和目的,布置了梳理教材中可供写作训练“点”的研究任务。
2007年3月20日下午,课题组按时在教育局第三会议室召开了课题组第二次会议,陶老师、胡老师、孙老师就课题后期研究思路、方向做了说明,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材料。会后,市一中彭家芳、徐亮、关丹丹等老师在本校开设数堂作文教学研究课,进一步实践。
2007年5月27日,课题组老师在星光学校开设了两堂研究课,分别由市一中的彭家芳老师和星光中学的陈广兰老师执教。课后先由两位老师说课,接着由盛慧敏老师、毛庆平老师、高青春主任、陶年生老师进行了评课和指导。胡良华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和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会后,胡良华老师在一中开设了一堂公开示范课《让人物对话活起来》,并形成了教案、学案。2007年10月11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第二会议室召开第四次会议,对课题前期工作进行了通报、总结,对后期工作进行布置。会上胡良华老师对如何设计作文课堂教学的学案和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高主任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组研究任务和方向,要求课题组要将后面的工作重点放在磨课上,要求参加研究的老师要在实践中逐步了解并掌握课题组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会后,2007年11月17日,市七中教研组长王昊老师开设了一堂题为《让人物鲜活起来的金钥匙——细节描写》,首先尝试了在课题组提出的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第四阶段:课题申请批准,顺利开题,明确任务,确定计划。2007年11月,课题顺利通过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论证立项。2007年12月6日在市一中举行课题开题仪式,由市教育局陈章永副局长任组长,与市教育局教科所毛运方所长、刘决生老师两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认真听取了课题组长胡良华老师的汇报,指出了课题研究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勉励课题组深入扎实的开展工作,努力取得成果。
会后,2007年12月14日,市市十一中胡春玲老师、董永梅老师分别开设了题为《浓妆淡抹总相宜》、《定点观察 描写景物》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课;2007年12月27日,市十二中赵永贵老师、冯永康老师分别开设了题为《细节描写显个性》、《让人物站起来》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课,胡良华老师、陶年生老师、孙旺老师分别做了点评。通过开设研究课及相互探讨,大家逐步理解并掌握了课题的指导思想,并逐步落实到作文课堂教学中去。
2008年1月17日课题组在市十三中召开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会议。会上胡良华老师做了题为《理清思路,勇于实践,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的中期总结报告,全面总结了2007年以来课题研究的情况,对课题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提出了后期工作的方向。孙旺老师就课题2008年研究课及作文学案的撰写工作做了布置,提出了要求。
2008年3月20日,课题组第七次会议在市四中举行,本次会议主要针对第六次会议后,市九中的林梅老师、陈炳华老师、市七中的潘世华老师、市十三中的胡邦琴老师、盛慧敏老师、市四中的李军民老师、祖先华老师等开设的研讨课进行研讨,肯定了大家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作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布置了2008年4月份的工作。特别是布置各课题组针对各个学段进行写作知识点的梳理工作,探寻学案的写作框架。
2008年4月15日,课题组第八次会议在市一中召开,重点讨论了关丹丹老师和范德君老师的两堂研讨课,明确了作文课堂教学的进程,即“写法探究——片段的强化训练——自主写作”。
2008年4月29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七楼会议室召开第九次会议,向课题组通报了胡良华老师、盛惠敏老师赴上海参加长三角首届中学语文教育论坛的心得,报告了省教科院杨桦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指示。布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学案的编写和作文课堂教学的打磨上来。
2008年5月10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第一会议室召开了课题组第十次会议。由胡良华老师具体指导各子课题组成员如何编写作文课堂教学的学案。孙旺老师和彭家芳老师还就如何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案例、反思进行了交流和说明。陶年生老师就后期研究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2008年6月15日,课题组在红梅酒店召开课题组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对各子课题组在学案编写中遇到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指导,布置了各子课题组近期的重点工作。会上,高青春主任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做了进一步的明确。
2008年8月28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第一会议室召开课题第十二次会议。会上,市教育局教科所毛运方所长就课题成果推广做了动员。陶年生老师传达暑期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到省教科院向杨桦老师做课题研究汇报的情况,传达了杨桦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六点意见。胡良华老师就课题研究背景和现状做了题为《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现状阶段性思考》的发言,进一步从学理上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做了阐述;孙旺老师通报了课题研究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最后,陶年生老师就课题后期怎样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做了说明。
2008年9月17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第一会议室召开课题组第十三次会议。会议就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同步作文训练学案》的使用问题做了说明,就今后课题研讨课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2009年2月16日和23日,课题组分别召开了第十四次会议和第十五次会议,就课题结题工作做了部署和准备。计划在2009年3月11日召开课题结题鉴定会,邀请省教科院专家和马鞍山市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二年半,通过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们的艰苦努力,课题组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
㈠课题申请获得批准立项,顺利立项、开题。2007年10月,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正式下发通知,批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为2007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项目编号为JG07294。2007年12月6日在市一中举行课题开题仪式,由市教育局陈章永副局长任组长,与市教育局教科所毛运方所长、刘决生老师两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评议通过。
㈡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组织机构。课题组建立了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市教研室高青春主任和陶年生老师任学术指导,负责理论及研究方向的指导;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盛慧敏老师任课堂教学指导负责深入作文教学课堂,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设计、反思、总结;市一中胡良华老师、市星光中学孙旺老师(后调至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任课题组长,负责协调课题研究进度及各成员的联系、组织;汇集研究成果;召集、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处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关事务。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
㈢组成了壮观的研究团队。在市教研室高主任和陶老师的帮助下,课题组吸纳了我市初中语文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并在这些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全市大批初中语文教师都被吸引到这一课题研究中来,组成了一个壮观的研究队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也为全市语文教师做了大量的关于作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
这一课题研究,在马鞍山市开创了校际合作的课题研究方式,为更多的老师提供了研究、合作的平台,做到了教科研成果的共享,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为大面积的改善作文课堂教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同时,通过这些老师开创了作文课堂教学研究的崭新局面,使得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重新获得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㈣理清了概念,明确了目标。通过二年半的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我们逐步厘清了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明确了工作目标,确立了努力方向,完成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认为,学生作文(动词性),就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
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的一种行为过程,也就是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借助于语言这一工具,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形成自己言语作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存在两个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存在着两种行为: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写作实践;要达到一个目的:学会运用语言这一工具,采用恰当的表达形式,把需要表现的内容表达得有一定的意味。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其课内课外的写作活动,在教师教授的写作知识的指导下,在反复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掌握写作规律、形成写作能力。
我们认为,作文的课堂教学,要有恰当的训练目标,有系列的训练内容,以师生共同探究创生的写作知识为先导,以片段集中训练和课外自主写作为主线,以明确的评分标准来判断,以写作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作文课堂教学过程。我们认为,作文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用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从而达到养成写作能力的目的。
㈤探索了一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开设了100多节市级研究课,在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写法探究→集中进行片段强化训练→学生自主写作→有效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说,这一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师生共同探究的基础上,创生了50多个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知识,构建了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应当说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贡献。㈥胡良华老师论文《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获得2007年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2008年上半年课题组共收到90多篇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其中获得一等奖的有30 多篇。胡良华老师、孙旺老师的课题论文还在2007年度的省教科研会议上进行交流。编写出六本初中阶段三个年级的作文课堂训练学案。应当说,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努力,我们课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是令人欣喜的。最令我们高兴的是很多老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学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教学能力得到了相当的提升,这是最令人高兴的事情。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深知,我们的探究工作也才接触到问题的浅层,至少,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不断深入地进行反思: ⒈如何构筑科学合理具并且有开放性的写作知识系列。我们课题组目前探究的知识体系还没有找到具有足够说服力的学理依据,究竟为什么是这些而不是其他一些写作知识,我们还不能拿出有力的逻辑证据。另外,如何建立一个有序但更加开放的知识系列,我们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
⒉如何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构成系列写作训练任务。我们知道知识一旦形成系列,往往就会变得封闭,它会按照自身的逻辑要求教学的进度,而课堂教学的实际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是按教学内容规定者一厢情愿的安排发展的。教学内容一旦跟教师、学生、课堂结合起来,事情往往就会难以控制。比如,教师如何理解每次教学任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去呈现教学任务,往往会因人而异;学生的个体情况永远都是变动不居的,能否按照规定好的教学任务序列来按部就班地实施我们的训练计划是无法掌控的;能否按计划安排一定的作文教学课时量也是个变数。基于此点,落实到每一堂作文教学课,我们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是非常不容易预测的。这也是所有课堂教学的雷区。
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创生实用的写作知识。所有教学活动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个体获得了什么收益上来,作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在实验中,往往为了落实一个写作知识,会采取很多办法,最终也造成了我们自己的迷惑不解,更遑论学生了。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背景不够深厚(当然不能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都变成语文知识的研制专家),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专家对我的研究进行广泛而系统的指导和梳理、整合,这显然超出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能力范围。⒋如何处理作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写作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在的学生,愿意学习的,有做不完的作业;不愿意学习的,什么学习任务都不会做。这就给作文教学带来了限制:课外写作不能保证。另外,学生就是在课外练笔,教师要不要指导?如何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探究的。
十、课题组今后的打算
课题虽然结题,但课题研究却永远不会结束。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课题组将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课,继续在实践中深入探讨,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课题组还准备开设各种形式的展示课、研究课,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和研讨会,继续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研究至今,得到了省市专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得到了各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我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配合和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在此,课题组深表谢意!希望能够将这一课题更加深入的开展下去,将课题成果推广开来,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研究》课题
中 期 报 告
我校市级作文课题《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于2013年7月经市教科院课题规划小组批准立项,在县教科室的精心组织下,于2013年8月举行课题开题会。一年来,我课题组成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有条不絮地开展各项活动,现就研究情况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课题的提出
(一)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的关键是教师。虽然课题组成员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却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至今是一个难题。所以,我组成员决定找出各方面的原因,以便今后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开题时就进行了系统的相关理论学习,特别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加以比照,我们发现小学生作文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入手,循序渐近地从写话到写文,而且对于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式调查,发现大多的学生很怕写作文,因为不知道怎么去写,不知道写些什么的占多数,也是令我们语文老师头疼事,但是我们成员还是有信心,在组内明确分工,明确目标,实施计划,争取有所收效。
(二)对症下药
“万事开头难”,如何解决这个开头难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地走上习作之路,我们特此找出教学上的几下方面原因: 1.教师在指导上的失当
我在一篇著名的教学学术论文上看到,小学生的作文应从阅读中接触语言开始,而产生对作文认知活动的思想,可是我们的作文课堂正好相反,有了思想内容再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毫无思想准备下去创作,去空想是我们的弊端,对儿童只会强化,一味的追求写这个,写那个,可就是不知道学生的脑子有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写作文时往往编空话、假话,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缺乏真情实感。我是一名四年级的班主任,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所谓的真事就是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我主张同学们积累下来,其它同学一起分享,就在开学初的第二单元作文中,要让学生写表达爱作文,可以对任何人说心里话,但必须有事例,我在前一天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为自己的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课堂上学生为家里人做了家务,洗了脚的,按摩的,总之体验了一回为人做事的快乐。因为他们都从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夸奖。然后我就交代了本次的习作要求,其中有个单亲学生在作文中这样说到:妈妈,今天我头一次给您洗脚,您就感动的哭了,我的心里很难过,不知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你给我洗过多少次脚了,可我总觉得那是妈妈应该的。摸着那长满茧子的脚底板,我的心里也很自责,让妈妈为我做了那么多事,累的吧,我在心里也哭了,我长大后一定孝敬您,妈妈辛苦了。在这个学生心中,一定有所感触,其实这就是一件小事呀,我们要以儿童的发展心里考虑,只要尊重孩子们的视角,对与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说真话。
2.教师不愿在学生作文上花时间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的作文老是不容易见成效,作文不同于写字,多写几遍就会了,所以我们教师也不愿意在作文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要改变现状,就要从作文起步抓紧,我的一位三年级同事,在教学《我的课余生活》作文时,原以为学生很关注玩的事情,应该会有话可说,谁也没想到的这些学生是寄宿班,几乎没什么业余生活,自然也就写不出来了,他就决定和学生们上了一节体育课,把所玩的活动记录下来。而且要写上收获和感受,这下学生可高学了,活动还很多,有的打沙包,有的踢球,有的玩呼啦圈,教师再适当的指导一些写作方法,这样的课外生活不就有了素材,不要过多的干扰或操之过急,他们就会不厌恶作文了。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儿童心理学
写作是人类表情达意的一种活动,每个人表达的水平是随自身的成长而逐步提高的。出自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孩子出生以后就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大量的表达行为,他们正是在反复表达和点滴吸收中,高速而轻松得习得母语。据研究发现,六岁前的儿童便可清晰自然得口述见闻、争论问题、发表意见、讲述故事,这便是口头作文的萌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用自创自知的符号和图画进行自我表白,这便是书面作文的萌芽。早期作文的基本能力,几乎出自人类的天性,但国内外早期作文实验已经证明,训练与否是有高下之分、文野之别的,其关键在于有无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二)作文教学理论
研究表明,作文教学的“本”应该是通过作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对生活有所认识,有所感悟,对周围发生的事有自己的见解,并从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本课题强调以人为本,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围绕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尊重儿童的理解,让学生随时写一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向往爱好;表达自己对阅读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的思考,并运用有关资料来辨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清楚得介绍他们所认识的事物,写一些生活所需的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总目标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得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标准》围绕以上总目标,提出了阶段目标:一至二年级叫“写话”,其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三四年级叫“习作”,其重点是“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得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六年级也叫“习作”,其重点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这样的写作目标,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作文起步阶段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应该关注这一阶段,任何违背这个阶段的做法如一味地写命题作文、提出较高要求的各种“规范”等,是多余的。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们组成员对儿童心理学和作文之间的论证,结合我校三至五年级学生的成长需要,准备探索一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的新路子,让学生从开始写作文时就明白: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作文要倾注真情实感,说心里话,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2.研究内容
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以学生生活实践是否丰富与学生写作兴趣程度开展调查,以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与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展指导,加强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能力,提高学生作文能的个案研究。四.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开展有效活动。辅之资料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从中吸取好的,及时反思,研究可行的作文教学策略。五.实施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的,自由开放的,便于师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的一种教学天地。学生在课堂中、生活中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可用“活动教学”进行组织,创设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的氛围,诱发学生写作的动机,让学生多读书、多活动、多作文,形成创新的思维理念。
(二)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规范地组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时,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为他人评价及他人互评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三)创新性原则
起步作文教学犹如作文大厦的基础,基础打好了,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写作之路的发展。在研究中,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我要写,为我想写,使学生朝着更好更高的写作之路不断迈进。六.实施途径
(一)读,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
1、重视课堂“指导读,培养语感,借读促写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把读课文、学写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为会写作打好基础。
(1)、读法多样,激发情趣。在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选择恰当的读法,通过感知课文时的“配乐读”“配画读”“范读”;分析课文时的“个别读”“引读”“角色读”;总结课文时的“回味读”等形式,有目的地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为写作打好基础。
(2)精读片断,赏析迁移。教学中,对课文中优美的章节要让学生下工夫去精读细品,以便从读中学语言,学表达,学写法。
2、加强课外“博览读”,丰富词汇,以读助写
(1)、读佳作,写好摘记。学生每读一篇优秀作品,都要详细地填写阅读记载簿,力求做到说清主要内容、层次思路(三年级开始)说清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以便达到为写作准备的目的。
(2)、仿佳作,勤于练笔。学生每周要写一篇仿作,进行仿思路、仿精彩片断描写、仿语言表达方法等的训练。教师要定时进行仿作分类指导,并给学生以肯定和表扬,以使其养成自觉仿写的习惯。
学生通过“读”可以活跃思维,丰富语言,掌握写法。重视读的训练和积累,是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由之路。
(二)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 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提高写话积极性,我特地在班中设立了两本“循环日记”,让每次写话好较好的同学,把他们的作品抄在上面,作为班里的写话范文,提供给其他同学阅读、学习。这样,一是对写得好的同学的一种表扬,二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促进。这种方法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效果非常显著。有的同学经常来问他的作品能不能抄在“循环日记”上,还有的常常把“循环日记”拿去学习借鉴。总之,学生都在积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次写话,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循环日记”上。
(三)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指挥棒”
作文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讲评可以让学生总结写作的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扬长避短,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讲评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针对教学实际,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通过讲评让学生认识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技巧。
其次,要注意讲评的方式。讲评的主要方式有常规讲评、重点讲评和集体讲评。
在常规讲评前,教师先出示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注认真看一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议,寻找优缺点。然后根据作文的情况,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
我每次选准本次作文中的主要优缺点作为讲评重点。选取主要优点作讲评,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以继续提高、发展;选主要缺点作讲评,是为帮助学生总结教训,分析原因,在今后的写作中努力克服。有时,我还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选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大家讨论,在共同讨论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找差距,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七.主要成果
作文教学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是也是让我很感兴趣的事情,自参加工作数十年来,我一直在实际教学中摸索,让学生在作文中实现个性化,人性化,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课题研究中,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写下学习心得及教学反思;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在每个研究阶段至少撰写研究心得或论文;每次专题活动或研究课有记录等等。,我认真的结合教学案例,剖析学生作文能力,撰写有效性作文写作方法的论文,有效的指导我校作文课堂教学。现在以我所在的班级内,大部分学生有了改观,通过习作教学,使学生从一段话到一篇文章上,都有了很多进步,这很让我惊喜。
今后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运用并探索各种适合作文起步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开今后的习作大门。
第二篇: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专题总结
——以有效积累促作文写作
中卫市第五小学 赵 静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个体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也就不尽相同。作文更是这样。作文是作者在自己的情感驱动下,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话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思写下来,成为文章,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他们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存在的,他们对世界的观察、思考也不尽相同。写出的文章理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然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每次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作文无话可说,不爱作文。作文成人化、内容千篇一律,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有时,我们看了学生的作文内容,感觉学生的作文存在这样的问题:(1)作文素材缺乏新颖性;(2)学生的语言积累匮乏;(3)写作内容脱离生活实际。(4)文章缺乏真实性。(5)习作中缺乏个人的生活体验。如让学生写自己曾经经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学生写《我的父母》、《我喜欢的小动物》、《我的自画像》,但是,实际看学生的文章,做饭的过程及自己的感受并未写生动,问学生你做饭时都有什么感受?学生吞吞吐吐说不出来。可以说,作文时学生抄袭、拼凑、杜撰成了他们完成作文的途径。为了改变作文教学中这种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还作文教学自身应该有的本来面貌。在作文中,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在实践中感悟生活,成为我们作文教学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另外,中年级(3、4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始阶段,为了让学生在开始作文时,对作文产生兴趣,让学生乐写、愿写,让孩子的个性写作得以发挥,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我们提出了“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一、充分准备,为课题研究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一)召开课题开题会
“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开学之初。我组教师在三年级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针对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商量设置了本次课题。本组教师在课题设立后,积极查找资料,及时反思,梳理教学中的问题,归纳成条,进行研究。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与课题小组的成员息息相关。为了使这次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同组经过多次研究,于2014年9月召开了课题研究会议,随后,同组教师共周努力,竭尽全力支持并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强有力的研究队伍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作文问卷调查,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我们对中年级(3、4年级)的109名学生进行作文问卷调查。在此次作文问卷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阅读量小,思维浅表化,缺乏个性化的见解和情感。在调查中发现 20.2%的学生没有读书时间,没有广泛的知识储备,所以作文时无从下笔。在阅读中只有22%的学生会读书,边读书边思考。10.8%的学生会在作文中体现个人的相法及观点,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记叙自己看到、听到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文成了流水账)很少有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有的学生都不知道该想些什么。
2、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小学生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主观见解的直接方式。但是,许多学生不善于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离开教师的指导,35.8%的学生没材料可写,28.4%的学生习作无从下笔,然而,一旦指导,习作中充斥的大多是教师的见解,教师的情感,学生只是简单接受而已,他们认为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就一定是好作文,所以大多数学生只会用“同一个大脑”写作文。
3、学生不会观察生活,写作更多关注的是童话及想象作文。本次调查发现61.1%的学生喜欢童话,37.5%的学生喜欢写想象作文,只有7.8%的学生喜欢写写人记事的文章。
在了解了学生的作文状况后,这为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四)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题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我们通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进行学习和观看名师教学光盘等方式,更新教师的观念。此外,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自学习作教学理论知识,及时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二、认真组织实施,推动研究扎实进行
(一)开展丰富多样的研究活动
1、教师层面活动
(1)以课为载体,开展作文教学研究课
课堂教学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个性化作文研究中,我们以课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作文教学研究课活动。2006年4月于冬梅和于丽娟两位老师在全校上了作文教学引路课。我们还邀请区进修学校的教研员郭红君来校进行指导。课后,我们组织教师对两节课进行评课,老师们围绕“如何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写作内容”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并对两位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改进的建议,共同探讨研究作文课的教学模式。教研 员郭老师也对我校的作文教学研究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探讨研究中,教师们达成共识。
在这次作文教学研究课活动中,我们尝试了作文教学同课异构的新模式,作文教学体现教师的个性化风格。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执教。王老师在开课时,将本课涉及看图作文的词语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从词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多个词语说一句话。王习东老师则让学生利用词语说话的基础上进行词语的理解,鼓励学生自觉将词语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在看图的具体指导环节设计过程中,每位教师在教学处理上也各有所长。郭青老师在激发学生说话时,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张彩虹老师则在看图的方法指导上,讲解具体、细致,让学生在掌握看图作文方法基础上进行说话指导,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作文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个性化的构思、个性化的想象及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2)以反思为主线,组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反思
波斯纳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每一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自我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我校鼓励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在每次的作文教学研究活动结束后,都组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反思。并总结出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方法和经验。如于丽娟老师总结出走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的方法;李艳老师总结出四种作文评价策略即放大镜式评价、针尖式评价、悄悄话式评价、哈哈镜式评价。针对学生习作中的不同特点,运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温美霞、徐锦华老师在班级开办“小作家园地”和“文海畅游作文报”,利用这一习作展示途径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提供展示的舞台。
2、学生层面活动(1)举办作文竞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作文,检验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除了平时作文训练之外,更有效的方法就是举办作文竞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我组进行作文竞赛。这次竞赛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习作水平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作文交流平台,张扬学生个性。在这次竞赛中共有100名学生参赛。从学生参赛的作文中我们发现,三、四年级学生作文虽然做到了有内容可写,但是内容不够丰富,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表达、构思、立意表现不够突出。这为我们下一步的作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编辑学生优秀习作
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提供可分析的资料,我们每学期都收集学生的优秀习作,做好学生写作资料搜集。将优秀作文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交流。
(二)提炼策略,总结方法
1、个性化素材获得的方法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腹内空空,没东西可写。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对中年级学生进行作文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量小,思维浅表化,缺乏个性化的见解和情感。调查中有 20.2%的学生没有读书时间,没有广泛的知识储备,所以作文时无从下笔。10.8%的学生会在作文中体现个人的相法及观点,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记叙自己看到、听到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文成了流水账)很少有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有的学生都不知道作文时该想些什么。针对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状况,我们认为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尤为重要。
2、从家庭生活中获取素材。
家庭是我们人类成长的摇篮,它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同时又教给我们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每一个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的言行举止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为了让学生关注家庭,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我们经常布置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精彩。如回家给父母洗洗脚,“今晚我掌勺”、“洗袜子”、“小鬼当家”、“收拾厨房”、“家庭辩论赛”等。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效果怎么样?由于学生是亲自做过的,所以讲起来条理清楚,趣味性强.洗袜子时,有的边讲边将洗袜子时哼的歌曲唱了出来,有的将晒干的袜子拿下来,放在嘴边闻闻肥皂的香味,又用双手将袜子帖到脸上,感觉热烘烘的阳光的余热;有的在讲给父母洗脚时是这样说的:昨天放学以后,爸爸照旧到学校领我去医院打吊瓶。路上,我跟爸爸说:“爸爸,今晚我要给你洗脚。”爸爸莫名其妙的着瞪着我说:“又是老师留的作业?”我说:“你别管。”爸爸摸摸我的头叹口气说:“是不是咱应该改道上精神病医院去,看看是哪根神经出问题了?”输完液回到家,我先把书包送到小屋,当我出来时,发现爸爸已经脱掉袜子,坐在沙发上擎着脚等我。于是,我一手捏着鼻子一手给爸爸洗脚,其实爸爸的脚并不臭,但是我嫌脏,当我看到那一脸怡然自得而又自豪的神情时,我的心里边惭愧了,其实爸爸为我付出很多,而我仅是为他洗一次脚,想到这,我便双手认真,仔细的洗起来。有的同学为了收拾厨房,刷地时将一盆水倒在地上,引来一场“洪水灾难”。还有的同学为了炒白菜,不洗不拣,便将白菜放在菜板上乱剁。这一切来源于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从学校生活中获取素材。
学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能有很多的事情发生。这些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另外,五彩缤纷的校园活动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机会。如运动会、春秋游、文艺表演,艺术节、各种竞赛活动、学农活动 都可成为写作文的素材。我们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校开展得各项活动,让学生动笔记录活动中精彩的片断,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积累。学生在运动会结束后,学生会写出“百米冲刺的感觉”、“失败之后”、“激烈的拔河比赛”等文章;春游结束后,学生会写出“刺激的碰碰车”、在春游中,学生之间发生相互帮助的事情,学生也会及时把事情经过记录下来,写成“相助” „„总之,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写作的视野。
4、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留心社会生活,关注民风民俗及社会发展变化,再把它们记录下来。在教学中,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每次传统节日来临,我们都引导学生抓住有意义的,与以往不同的东西进行记录。“三八”节,有人为妈妈送上亲手制作的贺卡,有人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教师节,有人为老师作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有的则为教师送上一束花„„学生把自己过节感受最深的地方记录、展现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十分生动。如清明节之前,我们让学生进行有关清明节民风民俗的研究,让他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去感受各地不同的人文风情,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还让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或自己的喜好,确定一个问题,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处理信息后,大家学写调查报告。如《生活中的别字现象》、《广告中的秘密》等。另外,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一些地方,耳濡目染的事情也会有很多,我们就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如有的学生上学时,经过菜市场,看到市场里人来人往,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热闹的场面,就把此景记录下来写成“讨价还价”,有的同学干脆到菜市场亲身体验生活,购买商品,把自己当家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写成“当回‘家长’”。通过这样的实用性习作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社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和空间。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只有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教师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引导孩子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之中,使学生去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生活中,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喜欢写作文,敢说真话,实话,作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如今,班级有一种浓厚的写作氛围。课堂、课间,老师、同学中发生的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们都会捕捉到,而且用幽默富有力度的语言表现出来。第四、从书本中获取素材
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作文时,语言匮乏是学生作文的大敌。只有培养学生积累写作语言的习惯,才能丰富写作内容,做到语言生动,并进而写好作文。习作的个性化表现在作文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非一时的“词语活用”、“修辞适用”、“古诗巧用”等技巧训练所能达成,它需要平时阅读积累,潜移默化,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读大量的名家名篇能激活思维,形成语感,化别人的语言如同出于己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量之大,前所未有,然而,只有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信息贮存,让学生在大量语言的反复撞击、刺激下,才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多阅读,让学生走近读物,感受读物中丰富生动的语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为习作奠定语言基础。
(1)诵读古诗,积累经典诗句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人文精神。在小学阶段积累更多的古诗文,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净化人的心灵,丰厚人的文化底蕴。我们都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时,指导学生积累经典诗句,如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引导学生收集其他诗人写的离别诗,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诗歌。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则让学生读有关思乡、思亲的诗。学完杜甫的《春夜喜雨》,引导学生读杜甫其他的诗歌。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诵读的古诗运用于自己的作文和言谈中,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春天来临,让学生描写春天的景色,则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春的诗句,并在文章中加以运用;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让学生找与“月”有关的诗文或找有关表达思乡、思亲的诗歌,并指导学生引用诗歌进行作文。在积累中,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作文中,很多学生都能恰当地引用诗句,使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
(2)读名家名篇,丰富阅读视野
名家作品独特的视角,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精妙的语言,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让学生读名家名篇,从名家的作品中积累丰富的语言,从中汲取文学营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他们推荐一些名家作品,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如推荐《安徒生的童话》、《格林童话》、《爱的教育》等,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做好词佳句的摘抄,设立采蜜集,积累经典的好句名段,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精彩的语言。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与名作家面对面的机会。邀请作家高玉宝到校为学生做讲座,邀请作家伍美珍到校与学生谈读书论写作。
2、个性化习作的实施途径(1)循环日记的运用
写日记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日记中不仅记录着学生丰富的个人生活体验,日记还是我们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循环日记是将学生按组分成四个小组,从每组第一个学生开始写,第二天学生将日记上交,由老师对日记内容进行简评,然后发给学生,再由第一个学生将日记本传给下一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在拿到日记本后,先阅读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内容,然后对这个同学的日记进行评价,写上评语。之后自己再写日记内容,要求自己所写的内容不得与其他同学内容离同,如有离同将对所写的日记内容给予减分。第二天,再将日记上交由教师评阅,然后再往下传。这样日记就在同学的手中进行传阅,给学生提供了与同学无声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文的平台。这样教师们持之以恒的指导、帮助、鼓励和鞭策,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习惯得以巩固。学生在记循环日记的过程中,作文水平得以提高,习作能力得以发展。为了保持学生对记循环日记的兴趣,我们还采取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循环日记情况进行总结,并赋予一定的分数,累计分数较高的小组,这个组的每个同学可以得到一个“酷儿奖”。在老师的激励与调动下,学生的写作热情越来越浓厚。孩子们在写日记中饱尝成功的喜悦。
(2)读写结合训练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为写作提供范例,积淀语言材料;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技巧,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外显行为。如果把阅读和写作分离开来,学生要获取知识,就是天马行空,缘木求鱼。我们只有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材料,并付之于语文实践,经过迁移运用,形成语文能力,才能成为学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才能使他们在习作时开启心扉,信手拈来,自如提取众多相关信息。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针对研究对象的年龄特点,逐步认识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读写结合训练涉及题材广泛,文体多样,在读写训练中注意引导学生学写多种文体。①学写童话、寓言故事。童话、寓言的特点决定了其创作时应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无限的幻想力以及独具个性的创造力。让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无疑是学生个性展示的博览会,是学生尽情发挥的舞台。学生创作的一篇篇充满童趣,而又富有一定人生、生活哲理的习作,让人赞不绝口。如《大树和小草》、《文具盒里的悄悄话》、《鱼儿的哭诉》、《课桌椅的哭泣》、《表的自述》等都是学生习作中的佳作。
②学写科幻故事。儿童的特有心理和兴趣决定了他们对科幻故事情有独钟。他们从小就喜欢听、看科幻故事,到了自己能够写出文章之时,早已童心萌动,有的学生在进行奇思妙想时,让我们惊喜的是他们的想象大胆奇特。如学生在作文中,写出《未来的汽车》、《未来的服装》、《未来的学校》及《未来的学习用具》等,他们笔下的神奇世界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另外,学生们在作文中异想天开,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假如我是„„》,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更是别出心裁,《假如我是联合国秘书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假如我是一支神笔》„„一篇篇想象奇特的文章应运而生。
(3)游戏作文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喜欢游戏,游戏让小学生的童年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让学生带着任务,身临其境,在游戏中畅游,自然收获很多。我们从小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点入手,将游戏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放飞学生的思想。在作文指导练笔中,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捉迷藏”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游戏结束后,先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因为这次游戏进行得十分有趣,同学们也玩得很开心,因此,同学们把游戏的场面及游戏者的动作、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再让学生把这次游戏写下来,这样学生们在写作中写得自然真实,同时写作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扳手腕、贴鼻子、无声拔河、连词组句、传话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让学生在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中作文,让作文成为一件快乐的事。(4)创办多种形式的作文展示栏目
多种形式的作文展示栏目的创办,激发了学生习作欲望,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提供展示的舞台。温美霞老师在班级设立《小作家园地》栏目,把学生每次日记中或平时写的优秀作文内容进行整理并亲自编辑打印,然后再将打印的内容复印发给每一个学生。姜玮老师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编辑成“妙笔生花”;徐锦华老师将学生优秀习作编辑成"文海畅游"。老师们创办的各种形式的作文展示栏目,让学生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保持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成功的乐趣。
3、个性化作文评价策略
(1)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激励性的评语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感就会激起学生千百次追求成功的信心。谁也不能否认,在这样的评语激励下将会出现多少篇佳作、多少个爱写作文的孩子?在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平时不太出众的男孩,写了一篇春节放烟花的随笔,他把烟花的升空写得很精彩:“烟花齐放,把天空映衬得五彩缤纷。你看:红的色彩绚丽,宛如朵朵红杏竞相开放;黄的缓缓展开,就像朵朵牡丹次第吐艳;而那紫的正似一串串熟透的晶莹葡萄,芳香四溢;”老师给了他一个“小作家奖”。小男孩激动得满脸通红,他高高地扬着自己的作文本,兴奋骄傲的神情毫无保留地洋溢在他脸上,男孩一天都处在情绪高涨中。看来,就在那一刻,小男孩的写作热情之火一下子就点燃了,这个小小的“小作家奖”,兴许就将是未来一个著名作家的起航点。
在学生习作中,老师常会给学生写如下评语: “你的语句这么生动,真有作文的天赋。”
“这段动作描写太传神了,真不愧是班级里的小作家。” “在你的笔下,除夕之夜是那么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如此批语,虽是只言片语,却蕴涵着教师真诚的赞许,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读后受到莫大的鼓舞,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如有的学生作文中存在问题,老师也以委婉、巧妙的语言加以点拨.如“改成这样是不是更好些?”学生有篇习作《春节》中写到“多彩的烟花将天空装扮成花的海洋”,文章就戛然而止。老师给她的批语是:你太有想象力了,如果再写一写烟花绽放的形状,在天空中的变化,以及天空的颜色,那么今年的春节会更让人难忘的。而对于差生的作文,尤其是那些对作文缺乏信心的学生往往不受教师欢迎,可是差生以及他们的作文更需要爱心的呵护。我们要善于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学生的作文《难忘的一件事》,一个学生把老师批评他的一件事记成流水帐,毫无条理,内容空洞。老师看后写到:老师批评了你,是不是很难过,你当时心里想到些什么?从这件事中,你学到了什么?能把自己的感受写给老师看看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写好的。那位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后重新写了作文,特别是在心里活动描写方面添加了许多想法,他修改后的作文写的生动而真实。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学生才能自信,才能向学业挑战。帮助每一个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这是最简单的教学,也是最成功的教学!
(2)设立奖项——诱发学生习作热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学生每次习作后,都有盼望得 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的心理。在评改作文过程中,我们尽量给学生评“优”、“良”等级,并在眉批、总批和面批时,给学生以鼓励,充分肯定优点,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放过一个好词、—个佳句.进行保护性评价。如用“———”画出习作中修辞手法精妙、词语运用恰当、语句通顺流畅、过渡自然、内容具体、情感丰富„„等语句,在寻找孩子习作中的闪光点的同时,还相应设立各种奖项,以诱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如一个女孩在作文开头写道:有人说,女孩像诗,像音乐,像风景;又有人说,女孩爱哭,爱笑,爱打扮。可是,有一个女孩却不是这样。她快乐时像一只天真的小鸟,发起火来就像打雷的闪电,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我。老师在评价时给她的作文评为“开头奖”。再如“修辞奖”:映入水中的星星、月儿闪闪烁烁,好像在向你眨眼睛。除此以外作文评价中还设立“好词佳句奖”、“首尾照应奖”、“创新奖”、“真情奖”“小作家奖”„„这样个性化的评语点明不同特点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这些奖项成了学生们的最爱,每次作文讲评时,学生们都在争着比较谁获得的奖项最多,都愿意在讲评时朗读自己的精彩片断给大家欣赏。设立奖项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习作积极性,坚定了他们将作文写得更好的信心。
(3)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习作乐趣 ①放大镜式评价
放大镜式评价就是用放大镜式的眼光去发现文章点点滴滴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要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不要急着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每一份心灵的作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教师在满怀爱心地注视着他们的成长。教师的评价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去看待学生的习作,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的个性体验,关注学生习作的点滴进步。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的张扬,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水平的提高。
②针尖式评价
针尖式的评价即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点到为止,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既能做到一针见血的疏导,又能点中学生问题的真穴,还不至于造成较大的创伤,让迷途中的孩子在一瞬间的刺痛中知道归途。尊重孩子们的隐私,也保留了温暖的火种,让这种疼痛可以接受,又连接着甜蜜的回忆。
③悄悄话式评价
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春风比赛,看谁先把人们的衣服脱掉,北风板着面孔使劲地刮着,风刮得越大,人们的衣服穿得越多,裹得越紧;而春风却不这样,她轻轻地吹拂,带着暖意,带着温馨,于是人们在春风的吹拂中敞开了胸怀。悄悄话式的评语正像这轻轻吹拂的 春风。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拿到教师批改过的作文总是看得很认真,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揣摩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鼓励,还是厌恶„„每个人揣摩所得不同,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教师的评价发自内心,就像是和孩子们说悄悄话一样,让学生从评价中品出鼓励和希望,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他们会马上振作起来。
④哈哈镜式评价
枯燥无味的评价是天性活泼的学生最不乐意看的,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哈哈镜式评价运用幽默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习作,使评语易于学生接受,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有个学生没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一逗到底,老师就在作文后这样写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真不该忽视我们在文字中应有的位置呀!’你说,这些标点多可怜呀!帮帮他们吧。”看完评语,孩子对教师的用意心领神会,悄悄修改了自己的作文并主动交上来。
评语通常是用红笔写成的,仔细想来却是教师用心血来写就。教师用评价点燃了孩子心灵的火花。教师在这里倾注的心血愈多,它往往就愈有光彩。
(三)收集整理阶段研究成果
1、教师在每学期末上交一份高质量的习作下水文。现已编辑一本教师下水文集锦。
2、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习作,编辑成学生优秀习作荟萃。
3、教师执教的作文研究课刻录成光碟。
4、收集整理教师执教的作文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认真反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1、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1)由于教师工作琐碎、繁忙,忽视理论学习,对所研究问题深入不够。对研究内容缺少理论性提炼。
(2)学生习作素材的获得不够丰富,观察积累缺乏持久性。(3)个性化习作能力不强。
2、今后的研究重点
(1)对于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指导还应加强,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实用的个性化作文实施策略。
(2)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并将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寄往报刊杂志社,调动学生投稿的主 动性。
(3)除了继续加强写作指导外,还要加强作文评价的指导。探索学生写作综合评价的方法,最终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实用,易于操作的评价策略。
(4)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把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做扎实。
(5)鼓励教师加强交流与学习,多读有关作品,多听相关讲座,多写教学随笔,同时加强资料的搜集。
第三篇:《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中年段硬笔书法实践探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中年段硬笔书法实践探究
所在单位:丹东市六道小学
日
期:2013年7月
中年段硬笔书法实践探究
在古代,文本的书写多以竖排方式呈现,书写工具以软笔为主,版面的布局,书写的技巧,多以汉字在竖格中的位臵去研究,出现了大量的书法研究作品,供学习者参考使用。在现代,文本的书写多以方排的方式呈现,书写工具以钢笔为主。然而,怎样在方格中写好钢笔字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一些,特别是这类的教科书更是少之又少,供教师参考的资料明显匮乏,导致很多教师都不知如何正确地在方格中写字,致使学生也大多不会在方格中正确地写好钢笔字。规范、端正、整洁地在方格中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写字学习中,大都能够用铅笔把字写到田字格或方格的中间,然而,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开始用钢笔在方格中书写,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不明确在方格中写字的要求,把字写在了方格的底线上,没有达到“方格留四边,方格留上下”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书写字体欠端正,结构不均,笔画松散,无章法可循。
调查得知: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只求完成的速度而无暇顾及书写的质量,教师批改也只注重字写得对错,忽视对字写得是否美观、规范的评价。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对于学生的书写情况关注得就更少了。致使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
业和卷面不整洁,滥用不规范的简化字或繁体字,写错别字等现象相当常见。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小学生怎样在方格中写好钢笔字。具体地说,就是要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使其做到:在方格中写字“留上下”,并且书写字体端正,结构匀称,笔画松驰有度,有章可循。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研究——小学生在方格中有效写字教学”的课题研究。本课题于2013年1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3年12月结题,历时一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初步形成了研究方案:
为了尽快探索一套具有科学性高、指导性强、易于操作的有效写字教学的模式,课题组成员结合本校实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形成了下列教学模式:““三全”展开,指导有方;率先垂范,学有榜样;勤学苦练,展示辉煌。”
二、调研分析,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写字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1、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调阅学生作业,发现作业收书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写字学习中,大都能够用铅笔把字写到田字格或方格的中间,然而,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开始用钢笔在方格中书写,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不明确在方格中写字的要求,把字写在了方格的
底线上,没有达到“方格留四边,方格留上下”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书写字体欠端正,结构不均,笔画松散,无章法可循。
2、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写字教学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在相互讨论及共同研讨中,排找出以下原因:①教师对新课程课标的研读不够深入,只从课程标准中获得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基本理念等,而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的学习研究较少。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不透彻,写字教学中不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②对教学“六认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对作业的书写只是限于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与熟练。③对小学生有效写字教学的研究不够。④缺乏锐意改革的精神。一些教师担心加强对学生书写的指导,会学浪费自己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字写得好点坏点没关系,只要不影响读者正确阅读就行,致使学生自身对写字的要求不高,只要笔画写正确就行。⑤大多数的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一味求实。因而使课改走进“穿新鞋,走老路”误区,教师、学生对写字的自身要求不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3、对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分班级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从各个环节了解学生对有效写字教学的感受,得知教师对学生在写字兴趣的激发上方法不得力,有效性不强。
4、教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写字问题往往是说起来重要,指导训练却不重视。具体表现为:(1)学生写字时间没保证。虽然每周有一节写字指导课,但大部分语文教师常常把写字课挪作它用,没有将其真正当作一门必修 的课来教。(2)写字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写字成绩评估及教研活动等制度,这样就很难将写字教学工作落到实处。(3)有关部门对教师缺少具体的培训,很多教师心里想抓,但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素养。(4)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把目光盯在考试的分数上。
三、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
“写好字,其意义远远超出写字本身”。抓好写字教学,让每一个孩子写一手漂亮的字,是对他们终身的人文关怀,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本课题的提出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我们以为:有效写字教学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重要环节,是展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补充,学校、教师不可忽视,要认真推进小学生有效写字教学研究。有效写字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如何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认为,有效写字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干预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作业的设计、教师的批改(批阅)、反馈(反思)等环节,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也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通过有效写字教学,学
生能体验、理解、巩固、反思所学知识技能,产生新的学习欲望。新课程实验中写字教学应坚持主体参与的开放性、形式的趣味性、内容的综合性、写字评价的丰富性的原则,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写字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因此,我们开展的实验研究,更主要的还是得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平时应该厚积,即不断地学习。学习怎么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一切有利于课题开展、学生发展的知识……为此,每学期前的假期教师校本培训都安排各学科《课程标准》内容的学习以及对课程标准解读的一些文献的学习,帮助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每周的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深入的研讨,让教师学习运用新理念进行有效写字教学的技艺。经常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市级的教研活动,我们都力争参听观摩的名额,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走出见世面、取真经。这些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要及时回报学习收获。此外还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及报刊杂志,并做好学习笔记,定期进行交流评比。鼓励教师参加大专、本科函授,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各种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更使他们逐步具备一个学者的气质。
四、开展实践,探索方法 研究的途径:
我们提出“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旨在以训促教,以教促学,以“写”促学,通过对写字教学这个课题的探索尝试,提高教师有效写字教学的能力。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在其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形成成果,并加以推广,使之产生效益。
①查漏补缺式学习培训。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课题研究的需要,针对个人知识的缺陷、不足进行学习、培训。以自学和个别辅导为主进行。
②知识性系统学习培训。主要是针对改革实验理论的学习培训。一方面,学校力所能及地购买相关的专著,另一方面,学习者主动通过网络查询下载,从杂志报刊中选择,收集形成学习资料。通过自学,做笔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集中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培训任务。
③问题式学习培训。针对课题研究中个人、班级或集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集中集体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学习、培训的目的。
本课题定位于小学生在方格中写好钢笔字,重点研究四年级学生在方格中怎样写好钢笔字。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小学写字教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目标为操作要求,在实践中对影响写字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思考谋划,努力减少无效教学行为,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的写字能力
获得较大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提高和发展。
1、有效教学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人本需要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主动行为,都有其积极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依据。
3、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正处在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与写字教学尤为紧密,而且写字以其独特的优势显现出重要的作用。
研究的内容:
1、我校小学生写字现状及原有写字教学活动评价状况的调查分析;
2、研究如何让学生按照书写要求规范地在方格中写字,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都作为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3、以写字课为主,午间和大课间活动为辅、指导四年级学生按照在方格中写字的要求,认真写字,形成一整套指导学生规范写字的做法,并进行科学地归纳整理,为写字教学提供参考;
4、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学活动评价环境的整体化,使得小学写字教学活动评价与各学科书面作业质量两者之间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构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的评价大环境。
研究目标具体化: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让三年级学生明确在方格中写字的具体要求,掌握在方格中写好字的方式方法.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写字习惯,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真正做到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研究成果展示:
①总结自己有效写字教学各环节的经验:课题负责人组织本课题成员,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提炼出本学科有效写字教学的思路,进行实验、修正。
②借鉴他人有效写字教学各环节的经验:他人在有效写字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分析、讨论、提炼。
③完善各学科有效写字教学的设计、布臵、批改与反馈的操作思路、经验:根据学科性质,通过总结、收集、分析、讨论、提炼、实践,形成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有关写字教学的依据、原则、形式、内容;写字教学的要求、技巧;作业批改的方法、形式;作业反馈信息的处理等系统的操作办法或程序。
④已初步形成了有效写字教学的模式:全员参与,指导有方;率先垂范,学有榜样;成果展示,相得益彰。
五、存在问题
1、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
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六、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四篇:《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推荐]
《小学书写习惯的研究》中期报告
陈仓路小学
李娜
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
在古代,文本的书写多以竖排方式呈现,书写工具以软笔为主,版面的布局,书写的技巧,多以汉字在竖格中的位置去研究,出现了大量的书法研究作品,供学习者参考使用。在现代,文本的书写多以横排的方式呈现,书写工具以钢笔为主。然而,怎样在横格中写好钢笔字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一些,特别是这类的教科书更是少之又少,供教师参考的资料明显匮乏,导致很多教师都不知如何正确地在横格中写字,致使学生也大多不会在横格中正确地写好钢笔字。规范、端正、整洁地在横格中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写字学习中,大都能够用铅笔把字写到田字格或方格的中间,然而,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开始用钢笔在横格中书写,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不明确在横格中写字的要求,把字写在了横格的底线上,没有达到“方格留四边,横格留上下”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书写字体欠端正,结构不均,笔画松散,无章法可循。
调查得知: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只求完成的速度而无暇顾及书写的质量,教师批改也只注重字写得对错,忽视对字写得是否美观、规范的评价。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对于学生的书写情况关注得就更少了。致使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滥用不规范的简化字或繁体字,写错别字等现象相当常见。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小学生怎样在横格中写好钢笔字。具体地说,就是要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使其做到:在横格中写字“留上下”,并且书写字体端正,结构匀称,笔画松驰有度,有章可循。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研究——小学
生在横格中有效写字教学”的课题研究。本课题于2015年9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6年7月结题,历时一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研究——小学生在横格中有效写字教学”是潍坊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之一,为了尽快探索一套具有科学性高、指导性强、易于操作的有效写字教学的模式,课题组成员结合本校实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形成了下列教学模式:““三全”展开,指导有方;率先垂范,学有榜样;勤学苦练,展示辉煌。”
二、调研分析,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班写字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1、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调阅学生作业,发现作业收书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写字学习中,大都能够用铅笔把字写到田字格或方格的中间,然而,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开始用钢笔在横格中书写,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不明确在横格中写字的要求,把字写在了横格的底线上,没有达到“方格留四边,横格留上下”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书写字体欠端正,结构不均,笔画松散,无章法可循。
2、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写字教学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在相互讨论及共同研讨中,排找出以下原因:①教师对新课程课标的研读不够深入,只从课程标准中获得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基本理念等,而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的学习研究较少。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不透彻,写字教学中不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②对教学“六认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对作业的书写只是限于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与熟练。③对小学生有效写字教学的研究不够。④缺乏锐意改革的精神。一些教师担心加强对学生书写的指导,会学浪费自己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字写得好点坏点没关系,只要不影响读者正确阅读就行,致使学生自身对写字的要求不高,只要笔画写正确就行。⑤大多数的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一味求实。因而使课改走进“穿新鞋,走老路”误区,教师、学生对写字的自身要求
不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3、对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分组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从各个环节了解学生对有效写字教学的感受,得知教师对学生在写字兴趣的激发上方法不得力,有效性不强。
4、教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写字问题往往是说起来重要,指导训练却不重视。具体表现为:(1)学生写字时间没保证。虽然每周有一节写字指导课,但大部分语文教师常常把写字课挪作它用,没有将其真正当作一门必修的课来教。(2)写字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写字成绩评估及教研活动等制度,这样就很难将写字教学工作落到实处。(3)有关部门对教师缺少具体的培训,很多教师心里想抓,但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素养。(4)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把目光盯在考试的分数上。
三、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
“写好字,其意义远远超出写字本身”。抓好写字教学,让每一个孩子写一手漂亮的字,是对他们终身的人文关怀,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本课题的提出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我们以为:有效写字教学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重要环节,是展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补充,学校、教师不可忽视,要认真推进小学生有效写字教学研究。有效写字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如何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认为,有效写字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干预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作业的设计、教师的批改(批阅)、反馈(反思)等环节,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也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通过有效写字教学,学生能体验、理解、巩固、反思所学知识技能,产生新的学习欲望。新
课程实验中写字教学应坚持主体参与的开放性、形式的趣味性、内容的综合性、写字评价的丰富性的原则,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写字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因此,我们开展的实验研究,更主要的还是得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平时应该厚积,即不断地学习。写好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给学生做好榜样。
四、开展实践,探索方法 研究的途径:
我们提出“小学书写习惯的研究”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旨在以训促教,以教促学,以“写”促学,通过对写字教学这个课题的探索尝试,提高教师有效写字教学的能力。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在其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形成成果,并加以推广,使之产生效益。
①查漏补缺式学习培训。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课题研究的需要,针对个人知识的缺陷、不足进行学习、培训。以自学和个别辅导为主进行。
②知识性系统学习培训。主要是针对改革实验理论的学习培训。一方面,学校力所能及地购买相关的专著,另一方面,学习者主动通过网络查询下载,从杂志报刊中选择,收集形成学习资料。通过自学,做笔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集中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培训任务。
③问题式学习培训。针对课题研究中个人、班级或集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集中集体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学习、培训的目的。
④专题式学习培训。对我们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请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帮助解决。对教师需要进行更新的理论、知识,我们采用以专题的形式,请专家到校指导指导、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⑤行动研究式学习培训。行动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师专业成长和在职培训模式。主要解决我们在有效写字教学中的具体问
题或学习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有关教育研究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或方案,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不佳或出现新的问题,则再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进一步制定新的方案,进行实施、评估,如此循环,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提高,使有效写字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和提高。
⑥写作式学习、培训。要求每一个成员分阶段、分专题或具体问题写研究心得、体会或者研究论文,便于个人的总结、提炼与反思。
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本课题定位于小学生在横格中写好钢笔字,重点研究三年级学生在横格中怎样写好钢笔字。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小学写字教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目标为操作要求,在实践中对影响写字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思考谋划,努力减少无效教学行为,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的写字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提高和发展。
1、有效教学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人本需要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主动行为,都有其积极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依据。
3、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正处在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与写字教学尤为紧密,而且写字以其独特的优势显现出重要的作用。
研究的内容:
1、我班小学生写字现状及原有写字教学活动评价状况的调查分析;
2、研究如何让学生按照书写要求规范地在横格中写字,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都作为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3、以写字课为主,午间和大课间活动为辅、指导三年级学生按照
在横格中写字的要求,认真写字,形成一整套指导学生规范写字的做法,并进行科学地归纳整理,为写字教学提供参考;
4、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学活动评价环境的整体化,使得小学写字教学活动评价与各学科书面作业质量两者之间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构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的评价大环境。
研究目标具体化: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让三年级学生明确在横格中写字的具体要求,掌握在横格中写好字的方式方法.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写字习惯,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真正做到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研究成果展示:
①总结自己有效写字教学各环节的经验:课题负责人组织本课题成员,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提炼出本学科有效写字教学的思路,进行实验、修正。
②借鉴他人有效写字教学各环节的经验:他人在有效写字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分析、讨论、提炼。
③完善各学科有效写字教学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的操作思路、经验:根据学科性质,通过总结、收集、分析、讨论、提炼、实践,形成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有关写字教学的依据、原则、形式、内容;写字教学的要求、技巧;作业批改的方法、形式;作业反馈信息的处理等系统的操作办法或程序。
④已初步形成了有效写字教学的模式:全员参与,指导有方;率先垂范,学有榜样;成果展示,相得益彰。
⑤制定出了《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表。正在试行中。
五、存在问题
1、课题组少数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
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少数课题组部分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六、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4、注意边研究边推广,让课题研究和实施新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我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与人员】一年级教师
【研究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可以说,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计算教学更可以说是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始终的!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可是反观我们的现状,却不难发现下面一些问题。
1、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不高;
学生们对于计算教学真的是喜爱不起来,经过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大的时间去研究。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实情况就是,老师讲的时候煞费苦心、极其卖力,孩子们却根本不买账,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更不会装假,更有甚者都很高兴地玩到了桌子底下。
2、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非常的低;
由于学生们普遍对于计算的不够重视,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低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会做这些计算题,而往往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数、计算过程不够仔细、嫌麻烦不愿意进行验算等等造成的。
3、普遍没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是现在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加以关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计算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的形成,固然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我更认为和我们数学教师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大多数老师认为,在现如今的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备受瞩目了,而且新的课程标准中似乎也对计算的要求相对降低了很多,以往的一些好的方法并没有坚持和传承下来,这些无疑都深深地影响到了现在的计算教学,也是造成现在孩子们普遍计算能力大幅下降的根源之一。
二、研究的价值。
从一年级小学生开始,就打好口算的基础,这必将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大多数都是建立在20以内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的,经过上个学年段的初步调研,我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恰在于此;另外,学生们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中,计算能力的高低也会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现如今的中高考体制下,对于计算的要求很高、计算量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就打好计算的基础,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了。
三、预计的突破。
学年的数学教师能够在我们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一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把握这次学习与研究的机会,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等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提高与加强。
【研究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能够认真书写;
2、能够看清计算符号,准确进行计算;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
二、终极目标。
1、利用计算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掌握算理算法,使学生能够准确计算;
3、初步奠定基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研究步骤】
1、对数学教师进行摸底,了解教师现状;
2、小结出值得推广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
3、了解教师所需,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与研讨。
4、典型口算试题及学生出现错误的一般性分析;
5、优秀教师经验交流;
6、命制试题征集。
【进展情况】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其中,运算能力是《标准》新增加的核心概念。
《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而这其中,口算能力又是以后小学生学习各种较为复杂运算的基础中的基础。为此,在本学期开学之初,在广泛征求全体数学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把本学期小学数学一年级研究的小课题确定为:如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开学初,利用教研活动先与老师们们统一了思想,确立了研究课题,并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学习,重点研读了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相关阐述,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其后,又利用集中视导、个人视导等时间,广泛听取来自一线教师们的宝贵经验与困惑梳理,与团队中的骨干教师们研讨,拿出适当的方案与对策,再充分利用每学期不可多得的几次教研活动以及区域集体备课时间,与老师们交流反馈。总体的收获:
(1)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够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上坚持做到课前5分钟的口算;
(2)老师们都能够创设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具体情境,进行计算教学。
(3)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赋予枯燥乏味的计算以丰富的乐趣,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4)注重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坚强意志,坚持每天(平均每周至少三次)进行口算训练(少则20题,多则50——100不等)。
(5)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看清数字,看准符号,准确下笔;错题标注,并进行改正等等。同时,老师们还加强了对错题背后根源的关注,真正掌握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订正和强化,以期能够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可以说,一个学期以来,老师们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同时也收获了可喜的成绩:在6月
30日之前,全区进行的自主命制口算测试题的成绩部分(不完全)统计如下:平均优秀率97.5%;合格率98.7%;平均成绩98.45。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教师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程度差异较大,为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家长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给学生的影响也较为深远,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现在印发试卷的经费审批制度以及不允许购买练习册的相关规定,使得口算练习更多停留在视算、听算层面上,因此一年级学生在书面测试口算方面相对欠缺必要的训练;外面的试题五花八门,并不完全具备针对性,完全“拿来主义”需要调整„„
解决设想: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寻求家长的大力支持;练习题设计上可以资源共享,教师决定取舍,选择最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题目来进行相应训练和提高;在团队当中,多进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我的一招”交流,好的想法、做法大家互相学习,相互补充,不断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总之,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逐步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