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3 01:2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中年级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中年级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第一篇:小学中年级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中年级范文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_6

小学中年级“范文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沈家门第一小学

翁意雯

袁海燕

郑巧莹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作文教学改革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释怀的新气象。新课程提

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文字优美、构思新颖的作文。这是我们许多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结果。可是,尽管如此,作文教学的现状并非能尽如人意,作文教学的前景也并不是灿烂如花。班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写作时经常出现词不达意,或滥用词语,导致语句不通顺,表达不清楚。另外,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如,每一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根本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可以写什么。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们的老师犯愁了,这可怎么办,什么都可以写,那不就没有写作规定了吗?面对作文教学中的难题,我们如何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引导中年级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呢?三年级写作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由过去的听话、写话过渡到写句成段、篇,他们经历着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承认作文是一种技能,那么这种技能的形成就必须遵循它自己的形成规律。从技能形成的过程来看,人类的技能无一不是从模仿开始的,由模仿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由于中年级学生缺少生活阅历和习作经验,观察能力又不强,用“范文”来引领学生写作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因此,我们课题小组想通过“范文”来“引领”学生习作,并对中年级作文教学进行积极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中年级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时期,它有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那么,如何让范文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呢?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范文类型的研究

广泛地说,任何的语言学习都需要模仿,也都有其“范文”。如杜甫的“一览众山小”的佳句生发自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吟自《孟子》的“忧以天下,乐以天下”。那么,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以何为范呢?范文类型有哪些呢?我们课题组从经典文本、学生范文、教师下水文入手进行了研究。

1.经典文本

小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名作,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文中许多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我们经常向学生推荐比较典型的课文,让学生进行仿写,将“学——用”、“仿——创”紧密结合起来,降低了习作难度。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时,理解完课文中“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燕子”这段话后,我让孩子们模仿这个片段来说说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稍微思考一下就发言了:”一身白白软软的毛、一对又尖又长的耳朵,加上短短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一身硬硬的厚壳、四只小小的脚,加上短短的尾巴,凑成了慢吞吞的乌龟。”

课外读物中也有许多经典的作品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如第五册的第七单元的作文是编写童话,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编得有趣。由于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作文,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尝试运用绘本作品《爆米花》,借助童话,来编一个有趣的爆米花故事。《爆米花》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段落:

“爆米花啦,爆米花!”熊爷爷推着小车来啦!这时候,小山雀来了,衔来从最高的山上摘来的一颗红山楂。熊爷爷把它放进锅里,拉风箱。“呼哧呼哧……嘭!”哈哈,红山楂变成了一只胖乎乎的大红灯笼。

小山雀乐得吱吱叫。熊爷爷抱起大红灯笼,让小山雀坐在灯笼顶上,把它送回家。

文本中,“胖乎乎的大红灯笼”中的“胖乎乎”用得很好,把红灯笼的可爱写出来了;“呼哧呼哧??嘭!”写得好,用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让故事更有趣;“抱”、“坐”、“送”这些动词可以看出大红灯笼让小山雀多么开心!在揣摩中,学生就明白了编故事的时候要用上一些优美词句,文章才会生动起来。

2.学生范文

同龄人,尤其是同班同学的范文,由于是他们所熟悉的人所写,所写的内容也是他们所熟悉的,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动力,经历感同身受的体验,能使学生思维空间逐步得到拓展。如,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家乡的景物是每个同学所熟悉的,但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下笔,教师在课前安排几位写作水平高的同学写一写新建后的滨港路,美丽的北安公园,令人向往的青龙山,雄伟的鲁家峙大桥。写作课时,先让这些同学来读一读作文,让大家评一评哪里值得学习,哪里需修改,在交流、评议中,学生的写作思路就打开了。如,吕臻琰同学在《改造后的夜排档》写道:

……我终于见到了重新落户的夜排档,只见67家摊位临港而立,屋顶都呈“Y”字造型,显得非常别致。在灯光照耀下,黄、橙相间的色彩分外艳丽,真不愧是沈家门渔港一道亮丽的千米风景线。

沿着醒目的门牌号,我和妈妈找到了预订的摊位,里面已经有许多客人了,他们一边吃,一边聊,偶尔看看窗外迷人的夜景,显得非常惬意。我环顾四周,发现现在的夜排档真的改头换面了,房子由铝塑板组成,不用再担心篷布被风吹起了,也不用担心天冷了。夜排档内部的装饰也是焕然一新,新型的大吊灯、高大的取暖器、现代化的不锈钢厨具、油烟分离器、消毒柜等一应俱全,让人感觉干净、整洁又温馨……

读着这位同学的文章,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我也去过,我也去过,现在的夜排档确实很好了。

3.老师下水文

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教作文不写文章的情况,说:“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文章,其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谈作文体会。这种教师即使让他们用最完善的教法教十年,也是教不出东西来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写同题作文。这样做,一来可以让教师自己先静下心来了解题目的难易、怎样写才好,指导起来心中有数;二来可以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悟出写作的方法。如,第八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热爱的校园,按一定的顺序写,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课前,我们布置学生观察校园,想一想可以怎么写。写作指导课上,老师请同学们说说写作思路,如何把我们的校园的美丽介绍出来?很多学生虽然对自己的校园很熟悉,但不知道如何来介绍,不能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条理不够清楚。这时,老师的下水文的出示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在美丽的渔都之城——沈家门,有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名校,她就是沈家门第一小学。她环境优美,设备先进,老师出类拔萃,学生品学兼优。她是我们学习的乐园,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朋友,你到过我们学校吗?如果你没有到过我们学校,那就跟随我来看一看吧!

走进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幢丁字型的教学楼……教学楼的前面,是美丽的花坛……教学楼的后面是一个体育角,那可是我们活动的乐园………穿过教学楼,是一幢综合楼……

朋友,你觉得我们的校园别致而美丽吧?我爱我们的校园,爱她的温馨,爱她的奉献,爱她的春华秋实。

老师动笔写文运用学生的语言,反映学生的生活写出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童真,表现童心,充满童趣;用小学生的眼光看待和表达事物,反映小学生熟悉了解的事物;让学生听起来感到亲切自然,从而起到指导学生的作用。

学生模仿范文是写作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奠基石,就如书法中的临摹。那么,不同类型的范文何时出现比较适合呢?我们边实践边总结出:一般情况下,经典文本的出示在写作课之前;老师的下水文在作文指导课上,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写作有困难时,就需要教师的适时

启发,下水文就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学生的范文可以出现在写作指导课上,“引领”学生写作思路,还可以出现在作文赏评课上,让学生比较自己和同学习作的异同,感悟到自己的不足,悟出修改的方法。

(二)“范文引领”内容的探索

小学第二学段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小学生作文就是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课题组从经典文本和优秀作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入手,对学生习作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1. 词串的练写

这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训练途径之一。一方面,课文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学生可以照样子模仿。另一方面,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对文本中的词语进行重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结合课文的学习,抽取内涵相似的一个词串,让学生将词串联成一个语段。练习的时候,应提醒学生不能将几个词语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而应该根据提供的词串创设恰当的情境,在情境中把内容写具体。如,第五册中的第一单元,我们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词串,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色:

荷花

蜻蜓

碧绿

舞蹈

学生的习作本中出现了一段段精彩的语言:

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水面上那一片片碧绿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那些还是花骨朵的荷花像倒挂着的灯泡。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呱地唱歌,两只可爱的小蜻蜓也来凑热闹,像两架小飞机自由自在地飞在蓝蓝的天空中。一阵风吹来,一池的荷花舞蹈起来。

夏天到了,又大又圆的荷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铺满了池塘。荷花有的还未开放,美丽的花骨朵像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有的盛开了,像穿着裙子的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还有的凋谢了,露出了一个个嫩生生的小莲蓬。小青蛙在荷叶上活蹦乱跳的,累了坐下来唱起了歌,小蜻蜓被歌声吸引来一边听歌一边舞蹈。

??

又如:四下《七月的天山》这一课,我们可以提供了这样的词串,让学生用其中的六至八个词语,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幽静

翠绿

耀眼

绚烂

密林

霞光

荡漾

清澈的水底

五彩斑斓

无限生机

蜿蜒无尽

结合课文学习,我们常常让学生进行词串训练。我们课题组成员还从相关的课外读物中挑选部分词语或词串,让学生练习写话。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很多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把一些词语连成一段话,有些同学还能当堂写出精彩的段落来。在20XX年9月的舟山市雏鹰之声小主持人大赛中,就有即兴连词成段的比赛项目,主办方提供了这样的五个词语:

希望

赞美

创新

秀气

活力

我们的一位学生,她即兴说了这么一段话:

“今天,我来参加庆祝“舟山解放六十周年”主持人比赛,我对舟山的未来充满希望,我用热情的话语赞美您,我的家乡——美丽的舟山群岛。我要认真学习,不断创新,让舟山变得更加秀气,充满活力。”

精彩的即兴比赛让这位学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市第二名。

2. 词句的借鉴

课文中出现过的优美词句可以让学生直接“拿来”,随时调用。如,第五册《语文

园地三》的习作内容是写《秋天的图画》,习作提示我们“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回顾课文中学过的描写树林的词语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描写果实成熟的词语“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描写天空的词语“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描写菊花开放的词语“绽开笑脸、欣然怒放”

等;回忆课文《秋天的雨》中描写树叶和果子的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回想描写秋天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等。在这些范文例句的引领下,以写片断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与积累、运用语言相结合,学生就有话可写,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另外,我们课题组老师还搜集了课外优秀作品中的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达到“举一反三”迁移的目的。如:

请仿照“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造一组句子。

假如生命

树,我愿

为()。

假如生命是(),我愿为()。

如()。

学生根据例句,写出了许多诗一般的语句,如: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撒下一片阴凉;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缕缕清香;

假如生命是一粒果实,我愿为人们留下一丝甘甜;

??

又如:请仿照“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造一组句子。

爱心是春

里的一

雨,使()。

是()。

3. 片段的仿写

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从句到段到短篇这样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而中年级阅读课文中有许多值得学生模仿的段落。如,第五册《盘古开天地》这一课出现了这样的一段话: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文本描绘的画面已根植于学生脑海中,文本中美的语言、美的词语已不自觉地成为学生仿照的样子,所以在学生的笔下,文字秀美、灵动的片段就诞生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根根柔软的柳树;他的耳朵变成了五彩缤纷的贝壳;他的眉毛变成了弯弯的月亮;他的眼睛变成了无数颗闪亮的星星;他的牙齿变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头;他的汗毛变成了一座座的高山……

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感知、积累、生成、掌握一些精要有用、最基本的的写作知识和方法技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4. 全篇仿写

片段的描写只是就文章中的某一部分进行仿写,一些结构清晰的文章还适宜全文模仿,这样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合理地谋篇布局,有层次、有段落地进行写作,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了第六册《争吵》一课后,孩子们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描写“我”和克莱蒂之间的争吵的。接下来我让孩子们也按照这个结构写一次自己和同学或者家里人的争吵。从孩子们的仿写作文来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按正确的顺序和结构完整地写出一次争吵,有的写自己和弟弟、妹妹由于争一样玩具而发生争吵,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和好;有的写和班级同学由于课间的碰撞而发生争吵,最后因为想起老师的教导而和好??基本都能写出争吵的起因、经过、结果。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二篇: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沙桥中心学校小坝完小 王建聪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现代小学教学方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心理成分。因此,小学生作文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创新习作来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写作信息资料。因此,要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干。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创设贴近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生活之树常青,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既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又能开拓想象。例如在布置《洗衣服》这篇作文前,应先布置学生回家洗一洗衣服,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为写作做准备。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在正式上作文教学课时,让学生四人小组谈谈自己洗衣服的经过。这样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有话可说,就自然而然地有话可写,不至于使学生毫无头绪。

(二)让学生放开胆子写作文

现在我们许多老一辈作家,有见地的老师,都痛感现在的孩子怕作文。他们拿起笔不敢写,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脑子里被塞进的“规矩”太多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的定位极其重要。教师不能扮演着“传道”者的角色,不能滔滔不绝地对他们讲写作知识和原理,不过分要求其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虽然不能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但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模仿也是有其可取之处。模仿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必经之路。我们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下水作文,让学生去模仿。当然,这里所说的仿,主要是让学生依据范文的一些写作方法,进行仿效,可以仿其语言文字,仿其结构,写作思路,仿其写作方法和思考角度,把范文的表达技能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但模仿要适度,如果只是死板的模仿,久而久之,会给学生刚刚启动的想象思维套上紧箍,使得学生的作文总是拾人牙慧,缺乏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表达方式和想象。就正如一开始就给小马压上鞍鞯,套上辔头,叫它规规矩矩地走,它长大后也许能走得很像“样子”,很合乎板眼;可是它决不可能天马行空叱咤风云。一个人从小就只能讲几句冠冕堂皇的干巴巴的规矩话,这个人的文章也许很快就有点像“样子”,可这个人的文思也许从此就僵化了,还能指望他长大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来吗?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自己的下水作文《洗衣服》,让学生模仿其结构:第一段应先写洗衣服的原因,第二段应写洗衣服的步骤及在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第三写出劳动后的感受。但是教师在推荐自己的下水作文的同时,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仅仅是一个思路,不能照搬照套。如果每篇作文都一个模式让学生套进去,那么这与八股文没有任何差异。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洗衣服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方法就多种多样了。我们不能让学生局限在一种解决困难的方法上。必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我们又必须知道,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敢于写、乐于写,才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作文心理。写作知识了解多少,对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并不起多大作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话去写自己的真实见闻,确凿感受,不要使学生只敢人云亦云。不要让学生陷进一个做了好事,人家说谢谢时都千篇一律地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的境地。

(三)在每篇作文中找闪光点加以鼓励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一个人总希望能从别人的口中得到肯定,从而才会获得信心。在作文的批改中教师不能扮演裁判或法官的角色,对学生作文的优劣成败进行自以为是的评价。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闪光点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一些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即使仅仅是有一个句子写通顺了也要用红笔划出来加以肯定。成功的作文批改应中肯指出学生习作好坏的原因,给学生以尊重、鼓励。对写得好的学生批语,在热情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写得更出色。对差 生的习作,要根据实际,挖掘文中的“火种”,设法使之复燃。总之,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

(四)作文批改方法

在批改方法上采用“评议批改法”和“择优评改法”。“评议批改法”是在作文指导课上让学生评议:说说好在什么地方?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修改?然后根据评议的意见进行修改。“择优评改法”即评改优等生的一篇作文,充分肯定优点,指出美中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评改中等生作文中的一个片段,肯定进步,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写好作文的能力;评改后进生作文中的一个好句,好词,使学生感到自己还有希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第三篇: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现代小学教学方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心理成分。因此,小学生作文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创新习作来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写作信息资料。因此,要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干。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创设贴近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生活之树常青,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既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又能开拓想象。例如在布置《洗衣服》这篇作文前,应先布置学生回家洗一洗衣服,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为写作做准备。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在正式上作文教学课时,让学生四人小组谈谈自己洗衣服的经过。这样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有话可说,就自然而然地有话可写,不至于使学生毫无头绪。

(二)让学生放开胆子写作文

现在我们许多老一辈作家,有见地的老师,都痛感现在的孩子怕作文。他们拿起笔不敢写,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脑子里被塞进的“规矩”太多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的定位极其重要。教师不能扮演着“传道”者的角色,不能滔滔不绝地对他们讲写作知识和原理,不过分要求其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虽然不能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但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模仿也是有其可取之处。模仿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必经之路。我们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下水作文,让学生去模仿。当然,这里所说的仿,主要是让学生依据范文的一些写作方法,进行仿效,可以仿其语言文字,仿其结构,写作思路,仿其写作方法和思考角度,把范文的表达技能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但模仿要适度,如果只是死板的模仿,久而久之,会给学生刚刚启动的想象思维套上紧箍,使得学生的作文总是拾人牙慧,缺乏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表达方式和想象。就正如一开始就给小马压上鞍鞯,套上辔头,叫它规规矩矩地走,它长大后也许能走得很像“样子”,很合乎板眼;可是它决不可能天马行空叱咤风云。一个人从小就只能讲几句冠冕堂皇的干巴巴的规矩话,这个人的文章也许很快就有点像“样子”,可这个人的文思也许从此就僵化了,还能指望他长大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来吗?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自己的下水作文《洗衣服》,让学生模仿其结构:第一段应先写洗衣服的原因,第二段应写洗衣服的步骤及在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第三写出劳动后的感受。但是教师在推荐自己的下水作文的同时,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仅仅是一个思路,不能照搬照套。如果每篇作文都一个模式让学生套进去,那么这与八股文没有任何差异。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洗衣服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方法就多种多样了。我们不能让学生局限在一种解决困难的方法上。必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我们又必须知道,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敢于写、乐于写,才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作文心理。写作知识了解多少,对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并不起多大作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话去写自己的真实见闻,确凿感受,不要使学生只敢人云亦云。不要让学生陷进一个做了好事,人家说谢谢时都千篇一律地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的境地。

(三)在每篇作文中找闪光点加以鼓励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一个人总希望能从别人的口中得到肯定,从而才会获得信心。在作文的批改中教师不能扮演裁判或法官的角色,对学生作文的优劣成败进行自以为是的评价。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闪光点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一些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即使仅仅是有一个句子写通顺了也要用红笔划出来加以肯定。成功的作文批改应中肯指出学生习作好坏的原因,给学生以尊重、鼓励。对写得好的学生批语,在热情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写得更出色。对差生的习作,要根据实际,挖掘文中的“火种”,设法使之复燃。总之,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

(四)作文批改方法

在批改方法上采用“评议批改法”和“择优评改法”。“评议批改法”是在作文指导课上让学生评议:说说好在什么地方?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修改?然后根据评议的意见进行修改。“择优评改法”即评改优等生的一篇作文,充分肯定优点,指出美中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评改中等生作文中的一个片段,肯定进步,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写好作文的能力;评改后进生作文中的一个好句,好词,使学生感到自己还有希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集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的综合体现,由此也成为语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一项内容。教师往往花的精力最多,收效不大。鲁迅的写作心得是:“文章应该怎么些,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老师们的感受是:

“作文是怎么教出来的,我也说不清,多读范文,千篇一律;不读范文,话没两句。”因此,作文教学在小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所以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中年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要想有所突破,在平时应千方百计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作文为主动学写作文,逐步使他们乐写。

1、利用课外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五彩缤纷的图画有极大的兴趣,三年级学生手中已经拥有各种画报、儿童读物、看图作文等课外资料。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价值,来对学生进行作文前的准备训练,提高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2、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处于农村学校,学生手中的资料毕竟有限,但如今网络这么发达,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因为习作与每一个单元的课文是密不可分的。而教材上的课文,不乏名家名篇,都是典范之作,诸如《荷花》、《富饶的西沙群岛》、《庐山的云雾》等等,学生在欣赏到这些课件里美丽的图片的同时,不但充实了学生的头脑,也为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精心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往往喜欢做游戏,喜欢活动,尤其是充满新意的游戏。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利用迁移原理,把他们的兴趣中心引向写作,并及时加以巩固,使他们形成持久的、稳定的、广泛的而又有中心的兴趣爱好。如在三年级作文教学《我喜欢的一种游戏》时,我在上课时就先给学生们列举了几项活动,如“反面人”、“写字王”等。

二、上好作文指导课

回忆我们以前的习作指导,首先老师提出作文要求,然后以一个题目为例详细指导第一步怎么写,第二步怎么写,第三步怎么写,最后让学生仿造老师所说的写。学生的习作思路完全被教师锁定,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题材、写法不新颖,学生的创造性也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写作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大帮助,也容易让学生养成懒惰的坏毛病。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

我根据写作内容在写作前两三天或者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提出写作要求,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广泛寻找写作题材,或与家人、朋友、同学先讨论该如何写。然后采用“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自改或互改→誊写→师再点评→生再改„„”的教学模式,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情况,而后相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具有实效的点评方案加以指导,让学生的作文越写越精彩。这样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写出来的文章也各具特色。

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从中年级学生特点来看,他们的知识还很贫乏,缺少词汇和写作素材;缺乏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然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无疑是很难的。对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他们喜欢并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物。例如学习描写一种小动物,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身边的小动物,使学生对小动物的外形、颜色、习性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也可以在课上播放一些小动物的有趣录像,丰富学生认识,加深印象。这时,教师趁热打铁,针对一种小动物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它的外形、颜色、活动的特点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四、注重积累,力争厚积而薄发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这就告诉我们写作要在积累上下功夫。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多少文人墨客无一不是得益于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读万卷书”的饱学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小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很难写好作文。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培养积累能力,养成积累的习惯,使他们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贴近社会生活,注重生活的积累

小学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因此,教师要树立新语文教学观,采取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欣赏画面„„使小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素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写日记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好办法。教师要注意培养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日记的行式多样,不拘一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做到内容真实,勤于练笔即可。事实证明:持之以恒写日记的学生作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注重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把那些规范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儿童头脑之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且在摘抄本上摘录好词好句。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大量阅读名篇佳作,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使学生的写作材料不断充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我才刚刚走上教育这条路,在以后我会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定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第四篇: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初探(推荐)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姓名: 付晓艳

单位:楚雄州禄丰县金山镇小学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予欣赏和包容,还要给予引领和点化: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时尚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语言习作。让学生习作的语言真正地生动起来。

关键词:中年级 语言 兴趣 作文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学生是天生的“作家”。他们有自己独创的语言,他们有自己的儿童文化:非凡的语言创新的能力,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们要在自己的习作里来一场语言的革命,就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我手写我心。”面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只要是合理的,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予欣赏和包容,还要给予引领和点化: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时尚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语言习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习作的语言真正地生动起来。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 在游戏中增加学生写作的兴趣

对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感受,写作时才

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就拿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作文“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为例。这个题目范围比较广,辅导之前,我决定先带学生做个游戏。上课铃一响,我对学生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玩个游戏——老鹰捉小鸡„„”话还没说完,学生就欢呼雀跃起来。游戏前,我要求大家边玩游戏边观察:观察游戏过程中老鹰、小鸡、鸡妈妈各自的动作、神态、语言,看谁的观察最仔细。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详细地回忆了游戏过程中印象最深的片断,尝试着让学生加进好词好句,让表达更生动。触类旁通,许多孩子写出丰富多彩的习作。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而情景教学恰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培养兴趣的基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习作的热情,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作文教学简单化了,也更生动了。

二 在课本中体味表达

在教学《花钟》这一课时,有一个重点是仔细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文中的语言很美: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7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在9点左右含笑一现„„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充分感知美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花在整点开放,并进行描述。由此成了一次小练笔,许多学生观察细致,语言精致,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我相信,只要不断进行

训练,学生由说到写的能力就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 在阅读中结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文一样需要积累,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提升。中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习作能力。我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摘抄两个好词,一个好句,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争能背诵下来,定期检查。向学生推荐名言、儿童诗歌,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并学会运用。利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深化,学生写作的语言丰富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减少了,作文也生动起来。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就是这群孩子探索人生路上的导航者、组织者、引导者。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极大地调动小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与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力求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情真意切的好文章。让我们不断探索,让孩子们在作文之路上做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

字数:1694字

参考文献:《赢在课堂》 《教材教法研究》

第五篇:中年级小学作文研究 中期报告

(按语:本课题是由胡良华、孙旺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研究结果受到省市专家

广泛好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但是,我们在常态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忽视作文课堂教学的。一是作文课堂教学的课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严重偏少,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要求每学期六篇作文计算,连教学、写作、评讲在内,也不过18课时,而实际上这也不是每位老师都做到的。二是作文课堂教学内容无序,不知道上一次和下一次作文教学之间有什么关系。三是作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缺乏完整的计划性。四是课堂作文训练的评价标准一成不变,没有侧重点。特别是现有的教材中没有系统的写作教学内容安排,致使很多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课堂教学感到茫然无措。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到无数学生良好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的养成,以及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课题组认为有必要就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公民素养的教育阶段。虽然我们并不缺乏中考满分的作文,但是却并非由语文课堂作文教学带来的结果,更多的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天赋获得的成绩。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目标不是仅仅培养几个“社会精英”,更多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进入社会准备基本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标准。

显然,要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有效的作文课堂作文教学及训练。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要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初中阶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写作知识系列、训练内容、训练方式,通过有效的作文教学及写作训练,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内涵界定 ㈠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自有其“独当其任的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是语文课程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由学习到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正确理解祖国语言出发,学会阅读;从正确运用语言出发,学会写作;直到“一个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才算是在素质教育中“尽了分内的责任”。素质教育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写作能力是关键。能力是知识、智力、技能和情感四位一体的“合金”。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中心,前承写作知识,后启发展智力,达到培养人的目的。这样,作文教学就能走上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美国教育家韦斯特说,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写作,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重视写作,人类已进入真正的“写作时代”。

美国拥有著名的文学大师,也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这并不是美国教育界人士引以为自豪的。最令他们自豪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普遍提高了全社会对写作能力的重视,提高了学生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几乎每个中学生都认识到,通过作文来学习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生命中一项无价的技能。他们把有无作文的技能,看成是学生能不能有信心地进入今天的世界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普遍认识到,作文能力可以转化为一种社会沟通能力和生存能力,是一种需要。对他们而言,作文不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而是他们喜爱、有兴趣、有心理需要的能力训练。所以,对中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和改革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在日本母语教学中,作文教学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他们有关国家课程的重要文件中,他们进一步要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日本新的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都把教学的内容分为“表达”和“理解”,而且把“表达”放在“理解”的前面。学校还开设有专门的“国语表达”选修课。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能是主动的。” 这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习作必须从熟悉的生活出发,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是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自我主动学习为特征,这种学习过程是认知、情意和学习者个性协同发展的过程。作文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这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与关键,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理念。

这些理论指导我们,在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有效,就必须找到一个抓手,引导学生在已经具备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究构建有用的写作知识,并运用这一知识去进行表达,在训练中形成写作能力。㈡课题内涵界定

新课程背景:新课程改革以来,呼唤语文教学要渗透人文教育的声音越发高涨,在此背景下开发出来的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以“主题”为线索编选一些相关的文质兼美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连带也是以“主题”为线索安排了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及综合性实践能力。但对于写作教学而言,如此安排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内容、策略、模式,更好地实施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背景”,是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新教材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在新课改的实施形势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状况,在充分继承作文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中学作文教学实际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

有效:所谓“有效”,并非“无效”,它是相对于过去的“低效”而言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师生的多向互动,达到可以检测的“效益”,即可以检测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定有一得甚至多种收获。要做到“有效”,就必须在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时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效果才能明显。作文教学:有别于阅读教学或综合实践活动,是关注如何训练初中学生形成作文写作基本能力的教学。

课堂教学:有别于学生课外的自主的练笔形式的写作,有别于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的自发式的写作;“课堂教学”是由老师主导的,内容确定的、目标明确的教与学的活动,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规定的时间(45分钟)、空间(一间教室)内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相应的训练目标。着力解决“放羊式”的初中作文训练的随意性、不可预期性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㈠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⒈适合于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写作知识系列。⒉初中阶段作文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⒊初中阶段作文课堂教学方案和学案。㈡课题研究的理念

写作是国民的最基本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怎样去写作文,让全体学生获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基本的写作技能,使他们熟悉作文怎样才能“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知道怎么写、写得顺利、写得好、写得美妙”,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培养基本的写作技能。㈢我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

要构建起“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相对完整的、逻辑性严密的、适合全体学生和教育教学发展基本规律的”内容系列和方法系列。

五、课题研究对象及主要方法 ㈠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市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初级中学以及其他完全中学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年级至九年级全体在校学生。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对比研究: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对比研究法——横向对比(一般不采用)。学生个体发展研究法——纵向对比——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教与学的案例,及时反思教学进程,以便综合分析出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情况。

3.资料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语文教材(人教版)中写作能力训练点的梳理、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论文等,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综合性的分析,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以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与质量。4.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综合性活动等形式,了解学生作文写作的态度与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得出有益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并随着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不断总结研究成果。

5.观察研究法(作为参考性的、辅助性的研究方法)。

这些研究方法的实施,就是为了证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有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2006年9月~2009年3月 ㈠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7年3月——理论探索;开题报告、论文等。㈡第二阶段:2007年4月~2007年8月——构筑初中作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调查报告、教材初稿、论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课堂教学反思等。

㈢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2月——课堂实践、实验、反思、总结、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实验报告、论文、作文教学教材等。㈣最终完成时间:2009年3月完成课题研究、结题。

㈤最终成果形式:论文集、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集、作文系列教材等。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06年9月,由市一中关丹丹老师的作文研究课《猜猜他是谁》引发思考,市一中语文教研组开设了一系列作文研究课进行初始阶段的研究。2006年11月,孙旺老师在市十二中开设市级骨干教师展示课,第一次将作文课堂教学研究展示在全市初中语文教师面前,引发大家的思考。

第二阶段:2007年元月,在市教研室高主任、教研员陶年生老师的指导下,申请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

第三阶段:2007,课题组组建了课题研究队伍,各校开设了多堂研究课。这一阶段共召开了四次会议(具体内容见会议纪要)。

2007年1月31日,在市教育局第四会议室召开了课题核心组第一次会议,高主任、陶老师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使大家明白了这一课题研究的内涵和目的,布置了梳理教材中可供写作训练“点”的研究任务。

2007年3月20日下午,课题组按时在教育局第三会议室召开了课题组第二次会议,陶老师、胡老师、孙老师就课题后期研究思路、方向做了说明,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材料。会后,市一中彭家芳、徐亮、关丹丹等老师在本校开设数堂作文教学研究课,进一步实践。

2007年5月27日,课题组老师在星光学校开设了两堂研究课,分别由市一中的彭家芳老师和星光中学的陈广兰老师执教。课后先由两位老师说课,接着由盛慧敏老师、毛庆平老师、高青春主任、陶年生老师进行了评课和指导。胡良华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和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会后,胡良华老师在一中开设了一堂公开示范课《让人物对话活起来》,并形成了教案、学案。2007年10月11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第二会议室召开第四次会议,对课题前期工作进行了通报、总结,对后期工作进行布置。会上胡良华老师对如何设计作文课堂教学的学案和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高主任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组研究任务和方向,要求课题组要将后面的工作重点放在磨课上,要求参加研究的老师要在实践中逐步了解并掌握课题组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会后,2007年11月17日,市七中教研组长王昊老师开设了一堂题为《让人物鲜活起来的金钥匙——细节描写》,首先尝试了在课题组提出的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第四阶段:课题申请批准,顺利开题,明确任务,确定计划。2007年11月,课题顺利通过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论证立项。2007年12月6日在市一中举行课题开题仪式,由市教育局陈章永副局长任组长,与市教育局教科所毛运方所长、刘决生老师两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认真听取了课题组长胡良华老师的汇报,指出了课题研究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勉励课题组深入扎实的开展工作,努力取得成果。

会后,2007年12月14日,市市十一中胡春玲老师、董永梅老师分别开设了题为《浓妆淡抹总相宜》、《定点观察 描写景物》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课;2007年12月27日,市十二中赵永贵老师、冯永康老师分别开设了题为《细节描写显个性》、《让人物站起来》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课,胡良华老师、陶年生老师、孙旺老师分别做了点评。通过开设研究课及相互探讨,大家逐步理解并掌握了课题的指导思想,并逐步落实到作文课堂教学中去。

2008年1月17日课题组在市十三中召开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会议。会上胡良华老师做了题为《理清思路,勇于实践,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的中期总结报告,全面总结了2007年以来课题研究的情况,对课题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提出了后期工作的方向。孙旺老师就课题2008年研究课及作文学案的撰写工作做了布置,提出了要求。

2008年3月20日,课题组第七次会议在市四中举行,本次会议主要针对第六次会议后,市九中的林梅老师、陈炳华老师、市七中的潘世华老师、市十三中的胡邦琴老师、盛慧敏老师、市四中的李军民老师、祖先华老师等开设的研讨课进行研讨,肯定了大家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作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布置了2008年4月份的工作。特别是布置各课题组针对各个学段进行写作知识点的梳理工作,探寻学案的写作框架。

2008年4月15日,课题组第八次会议在市一中召开,重点讨论了关丹丹老师和范德君老师的两堂研讨课,明确了作文课堂教学的进程,即“写法探究——片段的强化训练——自主写作”。

2008年4月29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七楼会议室召开第九次会议,向课题组通报了胡良华老师、盛惠敏老师赴上海参加长三角首届中学语文教育论坛的心得,报告了省教科院杨桦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指示。布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学案的编写和作文课堂教学的打磨上来。

2008年5月10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第一会议室召开了课题组第十次会议。由胡良华老师具体指导各子课题组成员如何编写作文课堂教学的学案。孙旺老师和彭家芳老师还就如何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案例、反思进行了交流和说明。陶年生老师就后期研究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2008年6月15日,课题组在红梅酒店召开课题组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对各子课题组在学案编写中遇到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指导,布置了各子课题组近期的重点工作。会上,高青春主任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做了进一步的明确。

2008年8月28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第一会议室召开课题第十二次会议。会上,市教育局教科所毛运方所长就课题成果推广做了动员。陶年生老师传达暑期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到省教科院向杨桦老师做课题研究汇报的情况,传达了杨桦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六点意见。胡良华老师就课题研究背景和现状做了题为《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现状阶段性思考》的发言,进一步从学理上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做了阐述;孙旺老师通报了课题研究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最后,陶年生老师就课题后期怎样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做了说明。

2008年9月17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第一会议室召开课题组第十三次会议。会议就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同步作文训练学案》的使用问题做了说明,就今后课题研讨课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2009年2月16日和23日,课题组分别召开了第十四次会议和第十五次会议,就课题结题工作做了部署和准备。计划在2009年3月11日召开课题结题鉴定会,邀请省教科院专家和马鞍山市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二年半,通过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们的艰苦努力,课题组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

㈠课题申请获得批准立项,顺利立项、开题。2007年10月,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正式下发通知,批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为2007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项目编号为JG07294。2007年12月6日在市一中举行课题开题仪式,由市教育局陈章永副局长任组长,与市教育局教科所毛运方所长、刘决生老师两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评议通过。

㈡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组织机构。课题组建立了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市教研室高青春主任和陶年生老师任学术指导,负责理论及研究方向的指导;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盛慧敏老师任课堂教学指导负责深入作文教学课堂,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设计、反思、总结;市一中胡良华老师、市星光中学孙旺老师(后调至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任课题组长,负责协调课题研究进度及各成员的联系、组织;汇集研究成果;召集、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处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关事务。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

㈢组成了壮观的研究团队。在市教研室高主任和陶老师的帮助下,课题组吸纳了我市初中语文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并在这些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全市大批初中语文教师都被吸引到这一课题研究中来,组成了一个壮观的研究队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也为全市语文教师做了大量的关于作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

这一课题研究,在马鞍山市开创了校际合作的课题研究方式,为更多的老师提供了研究、合作的平台,做到了教科研成果的共享,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为大面积的改善作文课堂教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同时,通过这些老师开创了作文课堂教学研究的崭新局面,使得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重新获得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㈣理清了概念,明确了目标。通过二年半的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我们逐步厘清了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明确了工作目标,确立了努力方向,完成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认为,学生作文(动词性),就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

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的一种行为过程,也就是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借助于语言这一工具,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形成自己言语作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存在两个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存在着两种行为: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写作实践;要达到一个目的:学会运用语言这一工具,采用恰当的表达形式,把需要表现的内容表达得有一定的意味。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其课内课外的写作活动,在教师教授的写作知识的指导下,在反复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掌握写作规律、形成写作能力。

我们认为,作文的课堂教学,要有恰当的训练目标,有系列的训练内容,以师生共同探究创生的写作知识为先导,以片段集中训练和课外自主写作为主线,以明确的评分标准来判断,以写作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作文课堂教学过程。我们认为,作文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用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从而达到养成写作能力的目的。

㈤探索了一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开设了100多节市级研究课,在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写法探究→集中进行片段强化训练→学生自主写作→有效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说,这一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师生共同探究的基础上,创生了50多个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知识,构建了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应当说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贡献。㈥胡良华老师论文《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获得2007年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2008年上半年课题组共收到90多篇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其中获得一等奖的有30 多篇。胡良华老师、孙旺老师的课题论文还在2007的省教科研会议上进行交流。编写出六本初中阶段三个年级的作文课堂训练学案。应当说,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努力,我们课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是令人欣喜的。最令我们高兴的是很多老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学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教学能力得到了相当的提升,这是最令人高兴的事情。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深知,我们的探究工作也才接触到问题的浅层,至少,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不断深入地进行反思: ⒈如何构筑科学合理具并且有开放性的写作知识系列。我们课题组目前探究的知识体系还没有找到具有足够说服力的学理依据,究竟为什么是这些而不是其他一些写作知识,我们还不能拿出有力的逻辑证据。另外,如何建立一个有序但更加开放的知识系列,我们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

⒉如何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构成系列写作训练任务。我们知道知识一旦形成系列,往往就会变得封闭,它会按照自身的逻辑要求教学的进度,而课堂教学的实际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是按教学内容规定者一厢情愿的安排发展的。教学内容一旦跟教师、学生、课堂结合起来,事情往往就会难以控制。比如,教师如何理解每次教学任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去呈现教学任务,往往会因人而异;学生的个体情况永远都是变动不居的,能否按照规定好的教学任务序列来按部就班地实施我们的训练计划是无法掌控的;能否按计划安排一定的作文教学课时量也是个变数。基于此点,落实到每一堂作文教学课,我们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是非常不容易预测的。这也是所有课堂教学的雷区。

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创生实用的写作知识。所有教学活动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个体获得了什么收益上来,作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在实验中,往往为了落实一个写作知识,会采取很多办法,最终也造成了我们自己的迷惑不解,更遑论学生了。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背景不够深厚(当然不能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都变成语文知识的研制专家),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专家对我的研究进行广泛而系统的指导和梳理、整合,这显然超出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能力范围。⒋如何处理作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写作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在的学生,愿意学习的,有做不完的作业;不愿意学习的,什么学习任务都不会做。这就给作文教学带来了限制:课外写作不能保证。另外,学生就是在课外练笔,教师要不要指导?如何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探究的。

十、课题组今后的打算

课题虽然结题,但课题研究却永远不会结束。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课题组将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课,继续在实践中深入探讨,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课题组还准备开设各种形式的展示课、研究课,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和研讨会,继续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研究至今,得到了省市专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得到了各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我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配合和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在此,课题组深表谢意!希望能够将这一课题更加深入的开展下去,将课题成果推广开来,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研究》课题

中 期 报 告

我校市级作文课题《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于2013年7月经市教科院课题规划小组批准立项,在县教科室的精心组织下,于2013年8月举行课题开题会。一年来,我课题组成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有条不絮地开展各项活动,现就研究情况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课题的提出

(一)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的关键是教师。虽然课题组成员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却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至今是一个难题。所以,我组成员决定找出各方面的原因,以便今后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开题时就进行了系统的相关理论学习,特别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加以比照,我们发现小学生作文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入手,循序渐近地从写话到写文,而且对于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式调查,发现大多的学生很怕写作文,因为不知道怎么去写,不知道写些什么的占多数,也是令我们语文老师头疼事,但是我们成员还是有信心,在组内明确分工,明确目标,实施计划,争取有所收效。

(二)对症下药

“万事开头难”,如何解决这个开头难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地走上习作之路,我们特此找出教学上的几下方面原因: 1.教师在指导上的失当

我在一篇著名的教学学术论文上看到,小学生的作文应从阅读中接触语言开始,而产生对作文认知活动的思想,可是我们的作文课堂正好相反,有了思想内容再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毫无思想准备下去创作,去空想是我们的弊端,对儿童只会强化,一味的追求写这个,写那个,可就是不知道学生的脑子有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写作文时往往编空话、假话,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缺乏真情实感。我是一名四年级的班主任,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所谓的真事就是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我主张同学们积累下来,其它同学一起分享,就在开学初的第二单元作文中,要让学生写表达爱作文,可以对任何人说心里话,但必须有事例,我在前一天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为自己的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课堂上学生为家里人做了家务,洗了脚的,按摩的,总之体验了一回为人做事的快乐。因为他们都从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夸奖。然后我就交代了本次的习作要求,其中有个单亲学生在作文中这样说到:妈妈,今天我头一次给您洗脚,您就感动的哭了,我的心里很难过,不知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你给我洗过多少次脚了,可我总觉得那是妈妈应该的。摸着那长满茧子的脚底板,我的心里也很自责,让妈妈为我做了那么多事,累的吧,我在心里也哭了,我长大后一定孝敬您,妈妈辛苦了。在这个学生心中,一定有所感触,其实这就是一件小事呀,我们要以儿童的发展心里考虑,只要尊重孩子们的视角,对与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说真话。

2.教师不愿在学生作文上花时间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的作文老是不容易见成效,作文不同于写字,多写几遍就会了,所以我们教师也不愿意在作文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要改变现状,就要从作文起步抓紧,我的一位三年级同事,在教学《我的课余生活》作文时,原以为学生很关注玩的事情,应该会有话可说,谁也没想到的这些学生是寄宿班,几乎没什么业余生活,自然也就写不出来了,他就决定和学生们上了一节体育课,把所玩的活动记录下来。而且要写上收获和感受,这下学生可高学了,活动还很多,有的打沙包,有的踢球,有的玩呼啦圈,教师再适当的指导一些写作方法,这样的课外生活不就有了素材,不要过多的干扰或操之过急,他们就会不厌恶作文了。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儿童心理学

写作是人类表情达意的一种活动,每个人表达的水平是随自身的成长而逐步提高的。出自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孩子出生以后就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大量的表达行为,他们正是在反复表达和点滴吸收中,高速而轻松得习得母语。据研究发现,六岁前的儿童便可清晰自然得口述见闻、争论问题、发表意见、讲述故事,这便是口头作文的萌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用自创自知的符号和图画进行自我表白,这便是书面作文的萌芽。早期作文的基本能力,几乎出自人类的天性,但国内外早期作文实验已经证明,训练与否是有高下之分、文野之别的,其关键在于有无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二)作文教学理论

研究表明,作文教学的“本”应该是通过作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对生活有所认识,有所感悟,对周围发生的事有自己的见解,并从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本课题强调以人为本,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围绕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尊重儿童的理解,让学生随时写一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向往爱好;表达自己对阅读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的思考,并运用有关资料来辨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清楚得介绍他们所认识的事物,写一些生活所需的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总目标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得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标准》围绕以上总目标,提出了阶段目标:一至二年级叫“写话”,其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三四年级叫“习作”,其重点是“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得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六年级也叫“习作”,其重点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这样的写作目标,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作文起步阶段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应该关注这一阶段,任何违背这个阶段的做法如一味地写命题作文、提出较高要求的各种“规范”等,是多余的。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们组成员对儿童心理学和作文之间的论证,结合我校三至五年级学生的成长需要,准备探索一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的新路子,让学生从开始写作文时就明白: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作文要倾注真情实感,说心里话,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2.研究内容

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以学生生活实践是否丰富与学生写作兴趣程度开展调查,以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与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展指导,加强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能力,提高学生作文能的个案研究。四.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开展有效活动。辅之资料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从中吸取好的,及时反思,研究可行的作文教学策略。五.实施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的,自由开放的,便于师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的一种教学天地。学生在课堂中、生活中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可用“活动教学”进行组织,创设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的氛围,诱发学生写作的动机,让学生多读书、多活动、多作文,形成创新的思维理念。

(二)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规范地组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时,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为他人评价及他人互评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三)创新性原则

起步作文教学犹如作文大厦的基础,基础打好了,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写作之路的发展。在研究中,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我要写,为我想写,使学生朝着更好更高的写作之路不断迈进。六.实施途径

(一)读,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

1、重视课堂“指导读,培养语感,借读促写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把读课文、学写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为会写作打好基础。

(1)、读法多样,激发情趣。在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选择恰当的读法,通过感知课文时的“配乐读”“配画读”“范读”;分析课文时的“个别读”“引读”“角色读”;总结课文时的“回味读”等形式,有目的地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为写作打好基础。

(2)精读片断,赏析迁移。教学中,对课文中优美的章节要让学生下工夫去精读细品,以便从读中学语言,学表达,学写法。

2、加强课外“博览读”,丰富词汇,以读助写

(1)、读佳作,写好摘记。学生每读一篇优秀作品,都要详细地填写阅读记载簿,力求做到说清主要内容、层次思路(三年级开始)说清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以便达到为写作准备的目的。

(2)、仿佳作,勤于练笔。学生每周要写一篇仿作,进行仿思路、仿精彩片断描写、仿语言表达方法等的训练。教师要定时进行仿作分类指导,并给学生以肯定和表扬,以使其养成自觉仿写的习惯。

学生通过“读”可以活跃思维,丰富语言,掌握写法。重视读的训练和积累,是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由之路。

(二)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 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提高写话积极性,我特地在班中设立了两本“循环日记”,让每次写话好较好的同学,把他们的作品抄在上面,作为班里的写话范文,提供给其他同学阅读、学习。这样,一是对写得好的同学的一种表扬,二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促进。这种方法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效果非常显著。有的同学经常来问他的作品能不能抄在“循环日记”上,还有的常常把“循环日记”拿去学习借鉴。总之,学生都在积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次写话,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循环日记”上。

(三)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指挥棒”

作文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讲评可以让学生总结写作的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扬长避短,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讲评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针对教学实际,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通过讲评让学生认识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技巧。

其次,要注意讲评的方式。讲评的主要方式有常规讲评、重点讲评和集体讲评。

在常规讲评前,教师先出示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注认真看一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议,寻找优缺点。然后根据作文的情况,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

我每次选准本次作文中的主要优缺点作为讲评重点。选取主要优点作讲评,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以继续提高、发展;选主要缺点作讲评,是为帮助学生总结教训,分析原因,在今后的写作中努力克服。有时,我还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选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大家讨论,在共同讨论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找差距,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七.主要成果

作文教学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是也是让我很感兴趣的事情,自参加工作数十年来,我一直在实际教学中摸索,让学生在作文中实现个性化,人性化,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课题研究中,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写下学习心得及教学反思;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在每个研究阶段至少撰写研究心得或论文;每次专题活动或研究课有记录等等。,我认真的结合教学案例,剖析学生作文能力,撰写有效性作文写作方法的论文,有效的指导我校作文课堂教学。现在以我所在的班级内,大部分学生有了改观,通过习作教学,使学生从一段话到一篇文章上,都有了很多进步,这很让我惊喜。

今后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运用并探索各种适合作文起步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开今后的习作大门。

下载小学中年级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中年级引领作文教学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专题总结 ——以有效积累促作文写作 中卫市第五小学 赵 静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个体......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集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的综合体现,由此也成为语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一项内容。教师往......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一提“作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怕教或怕学。三年级学生尤其畏惧作文,因为刚刚接触“作文”这一新鲜的概念,他们对作文这一概......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习作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那么怎样来切实把好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起步关,使学生爱写作文、善写作文呢?下面我就......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平和县霞寨中心小学 周胜雄 中年级作文着重是训练写片断,是向高年级练习写成篇的作文的过渡阶段。打好这个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年级作......

    小学中年级“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小学中年级“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韩春梅 杨敏 ------------------ 教学目标 1.听爸爸妈妈讲“爱”的故事,激发“爸爸妈妈,请让我来关心你,帮助你”的情感。 2.开展“每人做一......

    浅谈中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中年级作文教学 在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尊重学生习作感受,关注学生习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是激发学生习作......

    浅谈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近几年我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发现:中年级是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高峰期,屡禁不止,和同事们交流,他们也颇有同感,不少家长也反应孩子错别字较一、二年级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