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温水镇峡口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生存,人类繁衍发展的前提;安全、健康,人类生存的根本保障。安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绷紧安全琴弦,奏响生命旋律。创建平安校园,营造书香校园,建构人文校园,打造和谐校园是学校永恒不变的主题。针对新形势下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我们感到只有将安全教育融入于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中,树立在每一个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体现在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中,也就是把安全教育充分结合在学校素质教育的完整体系里,形成全方位实施安全教育,全员落实安全教育,全过程关注安全教育的局面,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是监护不力,二是缺乏抚慰、三是疏于照顾。这些留守儿童在农村小学大都是住校生,这给我们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校地处两省四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在校住宿生达500多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校教育的重视住宿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现象,积极协调学校职能部门,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二、课题界定 ㈠课题的界定
农村小学:远离城镇的小学
安全教育:指通过各种方式,增强住宿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包括交通、消防安全教育;防溺水、防烫伤、防雷击和用电安全教育;防食物中毒、防疾病安全教育;校内外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国防安全、国家安全教育;安全心理疏导教育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等。教育的方法、途径等。㈡课题理论依据
学会珍惜生命是学会生存的集中体现。创建高质量的小学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明确地提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周基本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来重新组织,这四种基本学习反映了一种选择教育内容时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反映了教育内容从重视知识到重视态度能力的形成,从重视静态的知识到重视动态活动的变化。
由于住宿生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没有生活经验,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更需要保护,纵观当今世界基础教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家的小学教育都很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学会生存的教育。日本学生的抗灾避害技能被编入教材,教师还定期组织小学生进行各类演习,以增强学生应付各种灾害的能力。在教育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小学也应重视对住宿生行生存能力培养的教育。生存需要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学会生存就必须使住宿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和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安全教育日趋重视的形势下,我们峡口小学开展的农村小学住宿生安全教育策略的研究活动,既有实际的需要又有现实的可能。我校地处宿城边陲,两省四县的交汇处,是我们陕西地区农村小学占地面积较大的学校之一。在校学生达156人,研究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学校应该开展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
三、研究目标要点 ㈠、课题的研究目标
1.学校宏观发展目标
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社会、政府和广大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在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加快学校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创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特别是住宿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的现象,树立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提供多方位教育的观念。
3.学生的成长目标
在住宿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学生能得以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4.能形成一套小学住宿生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能加以推广。
㈡、研究内容要点
1、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2、住宿生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和方法
(1)校园安全;(2)消防安全;(3)法制安全;(4)交通安全;
(5)卫生安全(饮食、疾病);(6)网络安全 ;(7)心理安全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1.研究对象:课题组成员所任的班为研究试点; 2.研究范围:小学生“安全”教育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及生命安全的重要,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减小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从而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以此带动社会的稳定及进步。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1、通过对安全教育活动内容的结构重组、教学设计的精心预想、组织活动环节的弹性控制等,来促进农村小学住宿生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
2、小组成员通过多次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安全教育活动、反思总结,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总结调整修改方案,摸索出住宿生安全教育的可行性方案。
3、分析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及“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构建策略的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测量指标与评价方法
1.在安全教育策略的指导下,我们重新研究安全教育的方法、特点和规律,并大胆实践,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发生巨大变化,体现朴实、灵活、真实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成立课题评价小组,对课题成员的安全教育作出定量定性的分析,并进行阶段性比较,评价由校评——课题组评——年级组评与自评结合进行,通过实践探索出一评价体系;
3.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谈话、了解其前后的变化。
八、研究过程措施
(一)、加强领导,注重培训 构建安全教育的实施网络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课题研究者队伍进行培训。我们利用各类讲座和网络指导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课题组教师了解初步的交通、上网、食品卫生、心理卫生等的内容,进行理论摘录,提高研究者的素养和知识储备,以便对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措施方面有指导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根据本人研究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依照各自子课题研究范围又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在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后,研究者及时的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反馈,掌握了学生第一手的安全常识资料,为今后的研究开展奠定了基点。
在加强领导,注重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又紧扣课题。构建了安全教育的实施网络。
(二).紧抓校内主阵地 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策略新途径
1、利用课堂的教育教学 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
学校教育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现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增加了地方性课程——《环保教育》 和《健康教育》。每周二、三副班主任上《环保教育》,每周四由副班主任上《健康教育》。利用正规的教科书和稳定的时间来保证学生学习各方面安全知识和行为的知晓和获得。
同时,针对书中提到的一些常见危险现象,教师还经常以排演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自我保护技巧。如在学到防止煤气中毒的内容时,六年级班的学生就以“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该怎么办?”进行了模拟表演,学生有模有样地开窗开门,关掉煤气开关,不用手机而用住宅电话拨打120,同学们演的投入,看的仔细。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们学会了一些实用有效的逃生方式,相信这个情景一定会牢牢嵌在他们的心中。
我们通过开设的安全教育活动课程,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中,又结合各项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德育化、常规化,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深化了对生命的认识。
2、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 让安全意识深植每个学生心中。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知,要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成为安全教育的实行者、创导者,课题的研究才有生命力。为此,我们举行了多种围绕主题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废电池收集,观看图博中心摆放在校园内的法制知识、法制案例、交通安全、远离毒品和艾滋病等各种展板;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网》和《流泪的花季》,撰写了观后感,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要注意安全上网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感想。同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避免校园安全隐患”的教育。告诉同学们“从早晨穿越马路,沿212省道进入校园,要注意路上车辆和行人,保证自己安全入校;在校园内注意课间休息有秩序不打闹,上下楼梯礼让有序,排队有秩序首纪律,在校用餐讲究卫生,用餐文雅”。在班会课上又播放实景拍摄的校园安全录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安全教育,掌握在各种情况下最安全的策略。
为了使安全教育更深植学生内心,学校在校主页上开通绿色学校专栏,利用这个具有很大辐射面和影响面的平台向学生宣传安全教育的意识。李永刚校长也常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安全警钟常鸣的教育。尤其是在传统游戏进校园后,学校更是组织全体学生到实地观看活动方法,告知活动中的注意事项,保障每个学生的身体安全。到现在每个孩子都能安全健康的进行传统游戏。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3、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排遣心中烦恼。
安全教育的涵盖面非常广,它也包含了心理卫生。学校针对现代留守学生复杂多变的情况,安排本课题研究老师担任咨询老师。少先队通过学校广播站向全体学生发出宣传,让心里有烦恼,有不开心,有难受的事,有需要和人倾诉的需要等等情况的同学都欢迎来“心理咨询室”坐坐,敞开心扉与负责咨询的老师进行交谈沟通,来排解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良情绪。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心理咨询,学校对咨询室进行了精心的布置,柔和的色彩,学生喜欢的玩具和小家具营造出温馨愉悦的氛围。学校在“心理咨询室”门口还设立了悄悄话信箱,把学生将自己内心隐藏的想法告诉德育主任或学校里的老师,寻求开导,排解内心的烦忧。争取每天都能让灿烂的阳光洒进自己的心灵深处,绽开美丽的芬芳。咨询室对老师也有严格的要求和制度,有固定的值班时间,对咨询资料的保密,值班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倾听,及时给出有效的建议等,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在咨询活动中,每位咨询老师都主动完成了2名学生心理成长个案的撰写,看着一份份记录手册,感受着孩子心理情况的起伏跌宕,触摸着研究孩子们或忧郁有狭隘或内向或自负等不同的心理情况的变化,看着他们逐渐远离那些阴沉的文字,越来有有阳光的字迹记录,分明能感受到孩子的快乐和转变。
(二).寻找多种教育资源 深化住宿生安全教育的实效
1、建立校外德育基地 拓宽研究视野
校外德育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和延伸,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课题研究初始阶段,我们联系了温水镇派出所、峡口卫生室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聘请了一批校外辅导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安全策略教育活动。消防中队的武警在学校的邀请下来进行消防演习,在演习中让学生学习消防器材的使用;武警中队也进校园言传身教,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防卫技巧;我们学校的特聘法制副校长,温水镇派出所副所长多次来校进行国旗下讲话、开设法制讲座;我们还安排学生到交警五中队参观,了解一些交通常识,如何做一名遵守交通法则的小公民„„
通过与这些校外德育基地的交往互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安全策略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这已经成为我校开展本课题研究活动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2、挖掘社区资源 凸显研究成效
我校地处212省道,车辆频繁,如何使学生针对身边的安全现状来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切实的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开展了“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存在的公共问题,并通过孩子自己采访、调查、收集资料,讨论并提出方案和行动计划。我校四年级学生经过调查研究,确定了他们研究的安全问题《给我们一个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关于路道出行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向陌生人进行采访,了解各种交通安全问题,还经常到学校图书室、上网去收集各种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分析各种法规的利弊,然后提出自己的方案。
通过诸如此类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学生参与活动所获取的体验比教师的说教效果更为有效,内心所产生的震撼比教师的号召更为有力,亲身的感悟比被动接受更为持久,他们认识到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的安全意识充分得到了启蒙和张扬!
3、寻求家庭支持 释放研究效果
学校教育始终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做好家校的联系和沟通。学校利用“新父母家长学校”的平台进行《做一个成功的孩子》的心理咨询讲座,向家长以举例的形式分析其中的心理产生动机和调整的方式和做法,告诫家长运用恰当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在双向的环境中获得正确的指引方法获得心理释放。面对学校开展的活动,许多家长也积极地进行了反馈,他们通过这个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把自己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情况及时与老师沟通。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学校在多方面获得了有效的研究成效。
九、研究成果 1.借助此课题的研究,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教学声誉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提起峡口小学,很多的家长都会点头称是,赞扬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很注重,尤其是在学生与社会接触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峡口小学的孩子主动在社区中进行电池回收,常有小朋友义务帮助街道和居委会打扫环境,保持社区干净整洁。外出集体活动有秩序,非常注意公共安全,平时总是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积极参与城市安全宣传。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很强,都能在学校绿色网吧上网。对校外安全实践基地提供的参观交流活动也总是踊跃参加,表现优异。学校也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在实践操作中锻炼了配合社会要求,组织各类大型活动与集会的能力,充分展示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德育作用。学校先后被评为宝鸡市交通文明示范学校,陕西省少先队手拉手示范学校,宝鸡市绿色学校,宿城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学校、中国少年德育研究基地等。
2.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学校的教师们提高了自身的育人素质。课题研究伊始,教师以聆听有关专家报告,阅读大量的安全教育资料,拓宽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向;在实践操作阶段,凭借外出参观、观摩、参加他校的培训、在中期汇报时与教科研专家的对话、理解新课程中关于综合实践与本课题之间的相通点,参加宿迁生命课程的培训等获得的一系列高层次的理论涵养,指导着自己的操作方案,调整着自己的研究步骤;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教师们不断与各个部门、社区开展着各种安全教育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提高保护自身的能力。通过一次次的安全活动方案的设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研讨,提高学生在接触社会、走向社会中的防御能力,切切实实地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与指导学生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积累着各个方面的安全应对能力。
3.对于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高峰期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在学校里得到知识的熏陶、思维的训练,更需要在社会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增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紧急应急处理技能和措施,懂得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来保护自身人参安全和他人以及公共安全。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走进社会,去体验生活、应对各种安全隐患应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机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队员,都有适合自己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的安全教育活动内容,或是在老师的引导以集体方式下开展,或是在小组间自发组织开始活动,以上不管是响应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号召,还是借助家乡各项创建活动的挈机的活动,都是以锻炼队员的综合能力,提升队员的安全意识修养为目的。在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实践,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养成了良好安全品质,提高了自身保护能力,一天天茁壮地成长。
十一、困惑与反思
1.由于这是一个关于安全的课题,范围比较宽,在具体实践中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法规和科学性强的制度和政策,教师在理论指导上显得单薄又浅显,从而对一些情况不能进行深入到位的点拨。
2.此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生活随机性,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会主动按照正确有效的安全途径去办事,难免总遭到一些社会顽固因素的阻挡。如学生在马路上学做小交警,体会交通安全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活动中,学生要求行人按规定走斑马线,可是有些人却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嘲笑孩子的傻。面对交通拥挤的现状,同学们也只能是发出倡议书,呼吁大家一起来加强安全意识,可是却缺乏有效有力的制止措施。在一些活动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使队员的个人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对队员的安全意识培养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4.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校方和研究者还有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员在活动设计和开展之前作好充足的后勤工作,有的大型的活动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如组织队员外出参观,进行科技夏令营等,虽然有研究者的精心策划,活动精彩纷呈,队员满载而归,安全知识和遇到险情应急处理能力获得大丰收,但也给学校带来一定的压力。
5.有的活动开展起来会受到一些家长的反对,比如劝说家长戒烟等活动,家长认为学校和老师“花样”很多,活动太多,影响了队员的节日休息,教师和家长常为此经常进行沟通,但有时还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使得一些队员个人的安全行动付诸流水。
温水镇峡口小学
2014年11月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高家店小学林云平
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观测与分析》中的问题,我开始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设情景。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诉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交流展示。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知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好作品推荐会等。这些做法,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适当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一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评比激励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另一个层面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拓展阅读时间
1、每天一刻钟。让学生通过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等内容,在班上与同学进行口头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了其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书籍。
2、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不少于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三)强调阅读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阅读主要是一种感知过程,所以阅读方式本质上是关于感知与思维的方法。
1、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习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诗篇以后,可以布置学生找这些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和其他名篇名句去读、背;读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来读。如读了《金色的鱼钩》,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文章来读。如要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提前指导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在学习《窃读记》
之后,让学生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
2、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书。
小学生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选好书,首先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其次,要有教育性,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第三,要注意广泛性,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古诗寓言童话科普读物等,第四,要有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要博览群书,这样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
3、指导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细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2)粗读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3)快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4)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读时做到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只取所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4、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用在课外阅读中能够使学生“积蓄丰厚”。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可坚持让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摘录重要的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进行交流。有时还让学生给文字配上插图,更增加了兴趣。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5、指导学生活学活用。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应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被誉为智慧之源,课外阅读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而且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作为教育者,应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探索一条科学性的思路。诚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绝非坦途一道,如何在千头万绪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需要我们戮力以同心,上下而求索,共同去研究。
2013/7/5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策略分析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策略
内容提要: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外阅读在农村小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方法上都很欠缺,阅读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往往做的很少。因此,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终身的阅读技能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性家校携手推荐书目方法指导更新观念
正文: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够明显。主要原因如下:
一、课外阅读的氛围不浓
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局限,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普遍缺乏阅读习惯,大多数家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亲子经历极少,家长不能够及时有效的监督、指导孩子读书;有些农村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不是很高,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能给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在学生的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也缺乏适当的手段,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放羊式”,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课外书的“质”和“量”有限
由于农村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购买课外书上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经常去够买课外书,所拥有的课外书数量有限;即使有能力购买课外书的学生,因为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在书籍的种类选择上比较单一,大多是一些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漫画卡通类的课外书籍。对于其它类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经典名著、人文类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选择来购买。所以课外阅读书的质量和数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缺乏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大多数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放羊式”的。缺乏家长和教师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喜欢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不会选择性的读书,读书的过程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读书的类型单一;读书的过程中不懂的地方不去请教、探究;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时囫囵吞枣、受益不深;缺少老师的多元化评价等。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常是没有目的性,经常是盲目性更多一些,因而也感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学校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这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也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最大区别。城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学生家中也不缺藏书,而农村却很欠缺。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基本上就是摆设,利用率很低,没有发挥它们最大的优势;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长时间没有更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学校几乎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开展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诚然,农村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受到了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只要潜心探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依然能够探索出一些引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将近一年来的不断实践探索、大胆尝试中,觉得以下几点略有实用性。
一、家校携手,共同营造读书氛围
虽然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依然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来源;注意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教师要多读书,要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感悟、与收获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撰写随笔或读书笔记等,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学校也应该把检查教师读书情况纳入工作考核细则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二、推荐书目,保证阅读质量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学生不仅要读书,而且还要读多方面的书。但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和自身年龄特点的限制,在书籍的购买选择和阅读选择上较为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他们的年龄、身份去读。因此教师就要帮助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再推荐选择读物时要做到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要多样化:儿歌、童话、古诗、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要涉及到。
三、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读书,就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还要会读。教师的引导、点拨、渗透、讲解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实践摸索、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为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章可循。如:指导学生科学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有计划的确定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视学生读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加强学校图书资源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学校的图书资源对学生能够进行更广泛的课外阅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课外阅读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就更应该做好学校图书适和阅览室的建设,不要让这些部室形同虚设。首先领导要更新观念,淡化应试教育意识,树立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观念,克服资金紧缺等种种困难,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让学生畅游书海;其次,加强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积极更新适合学生可阅读的书目,保证学校藏书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每个学生有合适的书可读;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朗诵比赛、手抄报展等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总之,我们农村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们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要继续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摸索,找出一条有效的指导路径,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领学生踏进书海之门,让我们的农村学生也能亲近书本,爱上阅读,在尽情的阅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成长的快乐。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三川小学——凌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二)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 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1—6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五、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六、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 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七、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八、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
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两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5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教育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教育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据有关统计,在我国每天大约就有40多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给社会、家庭、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青少年儿童的头号杀手,其中车祸等意外伤害已取代过去的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成为危害0-14岁未成年人安全的首要原因,而5-14岁的少年儿童的意外死因主要是车祸,一念之差将造 成终身遗憾,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农村“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大力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的现代交通工具进入了家庭,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面包车、小轿车成为学生上下学的接送车辆,这些车,都是没有营运资格的,确习惯变成了学生上下学的“黑校车”。这些车有的虽然接送学生没有收费是帮忙性质,但车主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有的无证驾驶,驾驶员违法、违规操作,超速、超载、违法载人等现象经常发生,随时威胁这我们小学生的安全。我镇位于叙威路主干线旁,12个行政村已通水泥路,所有村道只有3.5米宽,有的路段坡度很陡,部分校点学校合并后,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因此违规“拼车”现象严重,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有车坐就方便,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这些,都给小学生带来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为交通事故多发埋下了导火索。尽管学校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做了很多努力,但每年学生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怎样的交通安全教育才会更有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青少年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所以我们解决的问题就是师生、家长的思想观念的问题,行为习惯的问题,从小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出行行为习惯,是解决交通事故的突破点,也是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
二、研究这一课题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平安,对广大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交通安全法规》明白“只有和谐平安,才有美好未来”的道理,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他人,时时刻刻把交通安全放在心里。
2、充实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理论知识。我国的交通安全知识讲城市的多,规范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很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呼吁社会关注如何规范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让家长和老师以自己遵守交通法规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使交通安全在他们的心灵里扎根。使家长能采用正确交通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问题,尽可能远离危险因素,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使他们在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三、课题界定
农村小学:指地处农村的小学。
交通安全教育:指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法规,提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能力。
四、研究目标
1、让我镇教师和家长获得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新方法,使学生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遵守交通安全的习惯,提高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意识,时刻把交通安全放在心里。促进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促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
2、促使我镇小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维护交通法规。不在公路、铁路、铁路口处玩耍和追逐打闹;行驶靠路右边行,不违章骑车;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乘坐无牌无证“黑车”、超载车等等,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和谐平安”的综合效果。
五、研究内容
1、家庭教育方面: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家长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校教育方面:我镇小学实施交通安全教育的最有效方法和措施。
3、学校、家庭、社会联合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4、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对家庭、社会的带动和影响。
六、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党中央对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出台了新的交通安全法规,更加的人性化的强调了弱势群体的保护。因此,在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中,不能停留在让学生仅背会一些交通法规,应该让学生学会最大可能保证自己在最安全的条件下通行的能力和交通紧急避险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当前学生、家长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情况,以及学生、家长、教师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问卷调查学生上下学乘车情况。
2、行动研究法:学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意识,例如由交警担任交通安全教育辅导员,亲自指导小学生,主要有怎样走路、怎样坐车、怎样识别交通标志、标线、交警的指挥手势等等。
3、经验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期召开各小学不同形式的经验总结会、案例分析会、现场交流会的会议,及时推广课题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4、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课题有关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八、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2013年10月开始准备阶段,预计在2015年10月结题,深入研究时间1年。课题的研究我们共分了三个阶段来进行实施。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具体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组建课题组,确立课题,进行论证申报。
2、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国家制定的新《交通法》,了解新《交通法》的有关内容,了解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剖析了我镇小学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家长对交通安全的错误认识。
3、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2月—2015年6月。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研究人员的进行培训,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且制定了各项具体操作的内容、措施,确定了阶段性的任务、重点。
2、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活动内容,并且在我镇明确一间完小学校作为课题研究学校。
3、课题研究人员认真开展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和效果的实证研究。
4、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认真开展案例和叙事性的研究。
5、撰写成果文章、阶段报告等,完成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4年6月--2015年110月)、分析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结题自测、总结,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和相关课题材料的收集完善工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九、课题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进行阶段性评估小学生掌握交通安全常识,教师掌握通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
2、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对子女交通安全教育方法好。
3、部门、社区交通安全教育齐抓共管,整体联动。
4、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上学放学回家路上秩序好,学生自觉不坐无牌无证超载车辆,镇内“黑车”载学生没有市场。
十、课题领导组(1)领导指导组
罗
勇
胡玉峰
高强
(2)领导组 组
长:曾令轩
副组长:刘其勇
李
勤
成员:李光勇
邹
宏
史廷武
骆
勇
潘启平
蒲长琼
周燕
朱现升
何克良
陈碧明
(3)课题研究组
参研人员:刘其勇
潘启平姜泽尧
朱先林
蒲长琼
黄
林
陈 剑(终南)
赵军
各班班主任
十一、研究保障措施
1、抓制度。建立例会制,定期召开课题讨论会,做到四定:定人员,定时间,定中心,定内容,使研究正规化、正常化,交流情况,扬长补短,使研究更具有宽阔感,更具有纵深感,在研究过程中,收集、整理,汇编安全管理制度集。
2、抓学习。通过学习各类文件法规,提高认识,认真开展工作。
3、抓实践。将交通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中,创造条件,使交通安全教育德育化、常规化,尤其是结合团队活动,开展各项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深化对生命的认识。
4、学校保证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经费。
分水镇中心校课题研究组
年10月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