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却发现我们农村孩子的阅读水平较低,试卷失分多;表达能力差,课堂语言表达干巴;课外阅读的现状更令人担忧……为加强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经过反复思考,本人提出了该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1、“阅读”: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活动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和改造原文的语句或段落,把作者的思想变为读者的思想。它要求在感知书面符号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把握言语的意义,并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获得人类社会的认识成果和历史经验,同时在阅读活动中积贮语言材料,熟悉语言规则,形成一定的智力活动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解释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以上两个角度中看出,阅读就是把书面符号进行内化。
2、“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把课文读准读通,把静止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语言信息的基础上,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既有心灵的触动,又有灵魂的觉悟,最终能够从课文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读出理的能力。而这些,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因而“读”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理论假设(或研究目标)
1、通过对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的调查、了解,从新的视点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2、通过研究,让学生从表面的文字符号内化为自身的言语。
3、通过研究,让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文素养。
4、通过研究,让学生把原文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5、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提高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具体策略,以指导以后的实践。
6、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最终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过程
(一)研究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来引航。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再辅之以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学习成果展示法
2、师生配合,总结成文。
在研究过程中,我坚持每学期撰写一些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较有价值的论文,把自己在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的经验、体会、灵感、改进方法等及时总结成文,进一步地指导好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对于学生,我们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配合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还着重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即:目中有人,心中有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本,以大幅度提高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导向。
3、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我们定期学习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以此作为指导。我们学校教科室主任要求以我为中心带领一线教师积极去阅览室查阅资料,也可以上网浏览,学习时采用“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并邀请校内外一些科研行家作讲座,对课题研究作精心指导。同时注重做好理论方面的摘抄。在自我探索、集体讨论的同时,我们还借鉴一些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教研组为单位,或以年级段为单位,开展多种读书活动,还组织一线教师定期进行研讨,集思广益,形成浓厚研究氛围,探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与措施。
通过各种类型的学习,组员们既增长了见识,又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保证。当然,这些工作的落实主要还是靠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各位同仁的积极帮
助。
4、认真落实课题研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为了详实地了解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集思广益,形成问卷,对本校四、五、六三个学段3个班125名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主要从阅读书目、阅读兴趣、阅读主动性等因素入手。
结果分析表明:四年级学生阅读主动性、自觉性较差,不能主动选择读物,进行卓有成效地朗读,不能专注地倾听他人说话,不会评价。五年级学生能自觉地去读一些课外书,但目的不明确,不会有选择地读一些有助于自己学习的书,读后的收获不大。六年级学生与之相比,虽有所增强,但不能在阅读中质疑,品读感悟文中的思想内涵,阅读后也不能解疑,课后不能主动进行一些相关的探索性阅读,也不能学得优美词句,掌握写作方法指导自己的习作。
分析提出如下策略:(1)利用学校图书馆这个主阵地,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水平的差异,由语文教师推荐不同的读物;(2)抓实课堂,做好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孩子们浓厚的读书兴趣,促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内外双线并举;(3)寻求家长的参与、支持与配合;(4)建立班级“图书角”,并且让“图书角”的图书在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流动,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5)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主动性;(6)本课题旨在通过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探索最佳策略,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成果适合于推广。
2、研究过程:
(1)调查分析孩子的语文阅读现状。
通过校内观察,了解学生在校的阅读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校外的阅读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生目前阅读的情感、阅读的水平以及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阅读的效果等等。
(2)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好研究计划是课题能否实施的重要保证。为此,我认真制定研究计划,做到每月请各年级段的有兴趣老师开一次碰头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每学期都作好总结工作。
(3)确定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根据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阅读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体系。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
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就阅读情感,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方法,从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优化。
(4)课堂着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从别人的外部语言向自己内部语言过渡的过程。小学语文中的阅读则是指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其次,理解和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自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个过程是一个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和认知过程,需要扎实、过硬的阅读基本功。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培养学能诸方面能力的主渠道,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丰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阅读,厚积薄发,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四、研究成果。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孩子们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地积累文中的佳词妙句,久而久之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切实地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具体体现在孩子们的课堂发言,平时的习作练习,与人的语言交流。孩子们真心地愿意以书为伍,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进而去“读好书,好读书。”在读中提高了自身的各种能力。
五、思考与建议
这一课题,研究过程是有法可偱的,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基本上实现了我所预期的目标。但是,该课题研究还存在一些弊端,就是照顾不到后进生,学困生。这也许应该属于我所研究的另外一个省级课题《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将会二者结合,探究出更好的途径。
阅读确实应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活动,所以增强学生阅读主动性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值得深入研究。虽然我们现在申请结题,但我们不会把它作为终点,而是作为新的起点继续研究下去,因为我们在实践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真诚地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专家的帮助指导,最终能真正将激发我们农村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主动性的研究成果得以落实与推广。
第二篇:浅谈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浅谈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摘要】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平时要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让学生有书读;让学生有兴趣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养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 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
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第三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赵尚玲 2014-11-13 分类:教学反思
分享到: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摘要: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次课题研究设想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班学生特别是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收益的事情。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过程。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要阐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我们搜集了学生有关笔算乘法的作业,寻找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了课题。在课题实施阶段设计了各种研究方法,并设计笔算试卷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调查测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论证,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本课题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笔算、口算计算能力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小学生,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测试观察法等。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设计笔算试卷,通过答卷收集错题,分析查找影响学生笔算乘法正确率的因素。
2、通过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笔算乘法正确率的方法与措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仔细审题、分析、检查验算、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了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运算几种题型,结合教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答卷情况,我们认为导致计算出错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1、口算不过关
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如:45×80=3840,321×20=6410,30×17=501等。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
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如:207×39=2674,350×40=1400等。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
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4、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
5、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通常做题时还发现学生没有估算意识。如;调查问卷中的第四题解决问题,基本上学生都是用190×5=950,其实还可以把190看成200进行估算。
6、思想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题目抄错。如将除号看成加号;将0.93写成9.3;将58写成85,等;答案抄错。在列竖式计算时,把竖式计算的结果抄到横式上后数字就变了;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会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
7、做题缺乏耐心
有部分学生看到数字比较大,计算比较复杂时,静不下心来认真计算。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加强口算的练习
口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要使学生口算能力提高,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方法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在教学中要进行经常性的口算练习。在口算练习中还要经常变换口算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2)重视算理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3)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进行验算 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让学生熟记常用数据。计算中的常用数据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24×5=120,75×4=300。我们平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简便计算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看和想是运用简便计算的关键。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5)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平时的作业中会发现许多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这也是造成计算出错的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加强学生的验算意识。验算的方法不唯一,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是比较有效地验算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本课题研究基本实现以下目标:设计笔算试卷,通过答卷收集错题,分析查找影响学生计算笔算正确率的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仔细审题、分析、检查验算、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计算的长足进步。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能正确计算,还培养了学生能将相应的计算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学生认真读题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养成了检查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成绩也随之有相应的提高。书写要规范。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平常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正是因为书写格式不规范导致错误。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
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认真核对,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先审题,弄清算理,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再认真书写计算。最后,就是要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规范。计算完,要认真检查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数字、符号有无写错等。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往往有个思维定势,如果运用的正常解题思路有时很难发现问题。
2.提高了学生静下心来学习性格品质。
计算是要求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来完成的较为枯燥活动。一个小错误就会导致结果出错。有效的计算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对学生坚忍不拔,勇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提出要求。3.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及反思
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觉得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也有了提升。小课题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也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总之,自身的素质获得了提升。4.重视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借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一种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实践证明,口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作用。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5.重视计算的技巧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做题的一些技巧。如:简便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6.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7.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1)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2)重视计算的技巧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做题的一些技巧。如:简便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3)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存在问题:
1、因计算课时编排减少的原因,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当所上内容,不是计算内容,这段时间计算练得很少,如果再将计算放在课堂上,占了上课时间,新课学生又学得不是很扎实,因为一节课,学生上课的精力保持最好是在前20分钟内。今后的研究设想:
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包括其他数学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讨下,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思考层面,未能形成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未能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与总结。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2、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方案中的几项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四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参加《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
临沧市临翔区南屏小学 何祝然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一直是我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对此我们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通过的不断尝试,我找到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一些捷径,有以下肤浅的认识:
一、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比如学习“连除的简便运算”时,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对比,总结出方法是20÷5÷2=20÷(5×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为什么可以这样?”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平均分的过程,让
算法:(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出来的;(2)把7放在心里,然后再数6,得到13;(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4)7分成5和2,6分成5和1,5+5=10,2+1=3,10+3=13;(5)把7看作10,10+6=16,16-3=13等等。,面对这么多的算法,如果老师不及时与学生一起选择最优的算法,那么,有的学生会模糊,不知该用哪种方法好,有的学生会用他们自己想到的较复杂的方法。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简单最优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四、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比如54×99,有人是采用笔算方法,有人会利用简算这样想:100个54减去1个54,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直接能口算出来,用时较短。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五、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一节课来分析,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与分析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针对这种错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改错题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采取小医生找病因的比赛形式,也可以是看哪位小老师最认真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巩固自身的计算技能。
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灵活使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课题研究对象:二(2)班学生、四(1)班学生
六、课题研究内容:
①、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②、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甚至桌面到处打草稿。粗心大意,不细想就计算。
(二)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1)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比如学习“连除的简便运算”时,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对比,总结出方法是20÷5÷2=20÷(5×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为什么可以这样?”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出二者最终平均分的份数相同,这样从除法的意义出发解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2)加强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务必让学生熟练计算,表内乘法更应该熟背于心,这是小学阶段计算的基础的知识。到中高年级还要让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比如54×99,有人是采用笔算方法,有人会利用简算这样想:100个54减去1个54,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直接能口算出来,用时较短。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5)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
1相互切磋和教研活动的评课等,促使教师观念吐故纳新。实验期都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主题进行研讨,在实验中不断总结,我们都认识到: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
(2)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错题在逐渐减少,数学成绩也相应提高。四年级上学期的一次笔算测试,规定时间内完成12道笔算题。满分120分的有9人,110分的有13人,100分的有9人,90分的有4人,80分有1人,80分以下有10人。在四年级下学期四月份再次进行测试,成绩为:120分有22人,110分有9人,90分有4人,80分1人,80分以下有6人。
九、困惑与思考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2.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314-
第五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镇头小学郭会巧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 , 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品质。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本次课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一、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们就采取了习题形式多样化,在练习方式上多样化,有些老师还提倡对学生提出计
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一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本次研究我主要注重以下习惯的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我们组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培养验算的良好习惯。
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
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我们 3 年级的王霞老师认真抓学生验算的习惯,每一道计算题都要求学生提高口头说计算过程的方式来验算,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她所任教班级的数学成绩明显突出,学生计算正确率高。、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研究中我严格抓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要求学生列式画线要用尺子。对题目中的数字、等号、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板书竖式,要用尺子。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本次研究中我主要抓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忽视了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这是今后我要做的主要工作。抓好估算,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当然,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
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在计算教学中 , 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 ,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我将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
学生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