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15篇

时间:2019-05-13 03:2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1》。

第一篇: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1

“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策略研究”课题总结--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

小松中心小学 熊雅姬

第一部分: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多的特点。以四年级(2)班为例,全班41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13人,自然村校 28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通过调查看出:

(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熟能生巧嘛,不让学生多读,学生怎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近四成的语文课朗读时间严重不足,讲问教学挤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2)朗读涉及面过窄。教师的眼睛光盯住那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么三四个人,大部分学生只是当听众。从中清楚地看出近一半的学生在一堂课中竟然没有一次朗读的机会,他们只能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3)朗读训练只求形式不求实效。从中发现学完课文后,能正确、流利、口齿比较清楚地读下来的学生不多,能充满感情朗读的更少。

看来,学生的朗读兴致不高,朗读水平一般,朗读中还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大量的时间被教师的讲解占用,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难于贯彻;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内朗读机会少,课外朗读的机会更少。

有感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经过对学生语文课中朗读情况调研和学生语音面貌的分析,课题组认识到提高我校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明确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

“朗读能力”即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出声阅读的方式和能力,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语言。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正确”是: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文本,声、韵、调读得清楚准确;没有添字丢字、错读回读的现象,对儿化音、轻声、音变把握准确;停顿断句准确恰当。“流利”是:学生朗读文本时气息顺畅,吐字清晰;没有指读、顿读、唱读、回读的现象,不读破句;语言流畅自然,语速恰当适中;节奏感好。“有感情”是:能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并以此为据准确定位朗读基调;朗读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文本读出重音、语气;入情入境,朗读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美感。

“对策”即应对的策略和方法。本课题主要是指为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具体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或方式,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进,达到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目标。

我们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学生的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朗读能力有较大提高;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通过朗读理解文本,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朗读促进其他阅读方式的提高,增加阅读量,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使学生通过美文朗读,陶冶性情和情操;让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城乡结合部分学校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及策略研究。2.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3.整理总结课外朗读训练篇目及推荐书目。

4.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四、五年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朗读训练的研究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朗读训练的理论和动态。

2.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的研究和课外朗读训练研究,围绕朗读训练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采取个案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情况记录。提炼、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现象,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教学案例分析、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学生朗读水平、朗读时间、朗读兴趣,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朗读训练的建议。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生或存在相似问题的某些学生群体,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后作出判断,并将整理的经验运用到研究中。

四、研究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研究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朗读训练和各种课外朗读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参与实践活动。贯彻这一原则,必须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朗读的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开展朗读。

2.人文性原则: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而朗读又是阅读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在朗读训练中必须创设文本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3.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宜,注重个体发展;评价不只限于成果,要注重过程,特别是对于语音面貌较差的学生要保护其积极性。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总负责人的课题组,制定小松中心小学教科研制度;进一步调查分析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前测调查报告;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探求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激起学生朗读兴趣;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拓展活动,通过开展朗读拓展活动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论文、教学反思和课件、教学光盘等。

4.第四阶段:总结验证阶段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

针对目前小学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校作为乡镇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语音面貌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经过两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实验年级的学生总体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

一、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抓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课堂是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抓“一线两翼”,即抓实课堂朗读指导为主线,抓好晨读和课外朗读为两翼。并以此拟定了课堂教学抓指导,晨读训练抓个案、课外朗读抓巩固等一些研究策略,并根据拟定的策略设计了学生晨读训练和课外朗读训练阶梯评价表,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1.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题组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可读性强。学生通过练读这些文章可以较好地掌握不同体裁类型、不同情感基调文章的一般朗读规律。不同类型的文章,课题组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方法。

①写景状物、优美散文

写景状物、优美散文等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可配乐将学生引入文本情境或教师范读,激励学生创造性朗读。

②含义深刻的文章

《落花生》、《白杨》等含义深刻的文章学生理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对于这类文章可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

③对话类文章

《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等对话类文章,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身份,再现生活情境。

④寓言童话类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去年的树》等童话类文章可运用夸张演绎的方法来进行创造性朗读。

(2)朗读指导细化要求

字、词、句、段、篇是构成文章的要素。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字词的发音、句子的读法、篇目的感情基调总结了朗读指导的一些具体要求。

①把字准确化

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掌握一些音变规律,包括轻声、儿化、变调等。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并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

②把词形象化

这就是说读出的词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要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③把句子生动化

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重读、语调是衡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A.把握好停顿,首先应要求学生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则应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音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处理长句中的停顿,即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关键的地方停顿。B.把握好重读,要依赖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想感情会处于一种活动状态,体现在声音上,就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C.把握好语调。停顿和重读的把握构筑成语调,语调掌握得越好,对作品的表达就越充分。

④把篇完整化

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是与作品的结构、意境和感情相联系的。只有让学生弄清了作品中的强、弱、浓、淡的思想感情,才能既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主题。

(3)充分朗读以读悟情

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朗读时间少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学生读得少自然悟得浅。所以我们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贯彻“以读代讲”的语文教学理念,要求实验教师凡是阅读教学课必须备写“朗读指导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指导训练。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形成了“《窃读记》朗读片段指导”、“《七律·长征》朗读指导”等多篇朗读指导教学案例。

2.关于如何通过抓好“两翼”这个课外朗读训练的抓手,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题组进行了这样的实践:

(1)晨读训练抓个案

课题组主要利用每周1──2次,每次20分钟的晨读时间,引领学生朗读预设的训练篇目,教师有针对性地记录3──5名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拟定相应对策,以备下次训练时纠正。

通过晨读训练抓个案的方式,许多在朗读方面存在问题较大的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比如五年级3班的范秋彤同学,实验开始之初她的发音存在读不准音调、前后鼻音混淆、词语停顿换气节奏跳跃等问题,教师通过采取晨读练习多给机会,针对性指导发音,由单词、单句练读到多句练读的气流练习等方法,该同学现在朗读基本达到了正确、流利的要求,老师对她的评价由“一颗星”变为“四颗星”(最高五颗星);童嘉樾同学平日里比较内向,读课文声音小放不开,经过老师的指导,不但朗读课文声音洪亮,语调有起伏变化,而且能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就连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2)课外朗读抓巩固 课题组收集整理了课外朗读篇目,并印制成《学生朗读能力阶梯训练评价手册》。朗读阶梯训练评价分为日常朗读作业和每月2次的指定篇目朗读评价。阶梯训练评价根据课题实验计划,按照四个阶段设计,螺旋上升逐步提高,其中前三个阶段的训练评价指标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设计。第一阶段目标是:发音正确,流利朗读、气息顺畅,能基本读出感情;第二阶段目标是:正确流利,读出语气、掌握停顿,能说出短文内容;第三阶段目标是:读出语气、掌握停顿,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能够说出短文主要内容。第四阶段的评价要求和第三阶段一致,目的是巩固提高。各个阶段目标的设计体现逐步学生应达到的预期层次。按照主体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朗读阶梯训练评价采取“家长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四种模式,以星级评价的方式反映学生朗读能力进展。

通过课外朗读抓巩固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四年级的黄学涛同学在课题实施之初的第一阶段,达不到流利程度,有唱读现象,星级评价只能得一颗“”,经过训练最初的毛病改正不少,第二阶段的星级评价得到两颗“”,到了第三阶段星级评价是三颗“”,以前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在有感情朗读方面也基本能读出文章的情感变化。又如四年级的张倩茹同学,在课题实施前的调查中,她比较喜欢朗读,却又不够自信,存在严重的唱读现象,经常用托长调的方式朗读达到她认为的有感情朗读课文。经过四个阶段大量课外朗读篇目的训练,现在张倩茹同学在朗读星级评价中属于四星级。

(二)抓调查重数据,记录朗读能力提高过程 1.从数据看课题进展,学生朗读发生可喜变化

在课题刚开始实施时,课题组对确定的四、五年级实验学生进行了朗读能力现状的前测调查。调查显示:学生中喜欢朗读的占46.58%;在语文课上喜欢展示朗读的占28.06%;能够有感情朗读的占19.06%;在家能主动朗读文章的占29.14%,完成老师要求的朗读作业的占58.81%;在家阅读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占21.22%。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实验,到中期调查显示:已经有82%的学生喜欢上了朗读;能够做到有感情朗读的占37.23%;期待完成老师朗读作业的占90.27%;在家阅读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占76.4%;有90%的学生开始认为老师的朗读训练对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或理解课文内容有积极作用。

到课题结题总结阶段,课题组对五、六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喜欢朗读的学生达到93.15%,喜欢展示自己朗读的学生占82.15%;有97.8%的学生认为朗读训练对自己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有76.28%的学生能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在家阅读时间达到半小时以上的占94.17%,家长对学生的朗读满意度达到83.61%。

这说明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课题实验确实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数据可见,我们课题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以学生对朗读的喜欢程度,有感情朗读水平和在家阅读时间三项指标为例,可以看出课题实施两年来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可喜变化。

2.课题开展促进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1)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朗读的自信心不断增强

课题研究之初,只有近20%的学生能够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现在72.86%的学生能够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这说明经过两年的实践,过去造成学生朗读水平低的原因诸如紧张胆怯、多字丢字、掌握不好停顿换气,老师积极性评价少等问题已经得到明显改善。这主要是因为:

①通过课题实验,教师对学生朗读的向好性评价提升明显,现在有72.28%的学生自评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同学的评价认为81.66%的同学“读得很好”;来自于教师的评价认为72.86%的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朗读。②学生主动朗读的意识明显增强。现在有60.39%的学生能够经常自主朗读,比实验前的18.53%,提高了近四十个百分点;89.24%的学生认为没有老师指导有信心读好陌生的短文。

(2)学生阅读量增加,促进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课题实施之初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只有21.22%,现在达到90%以上。通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实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两年来学生阅读总量达到近200万字,占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量的50%,学生理解词句意思和体会文本情感内涵的能力明显增强,达到了“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阅读量的增加必然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词汇和素材的大量积累,文章内在情感的丰富体验,谋篇布局的“见多识广”,促发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得学生写作变得“言之有物”。

3.家校之间的默契不断增强,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巩固。

课题实验之初,有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家庭朗读作业,能够在家主动朗读课文,家长并对孩子的朗读基本满意,少部分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朗读情况。经过实践研究,现在的学生都能够在家主动朗读课文;家长能够配合老师检查孩子的朗读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朗读也满意。这说明经过课题实验,无论是学生本身的朗读主动性,还是家长的配合积极性都得到明显提高。

下面是课题实施以来学生主动朗读和家长对朗读训练关注度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课题实验的进展。

(三)抓教研善总结,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1.通过实践和研究,课题组总结出朗读能力评价的基本要求和提高朗读能力的一些策略。

(1)明确了朗读的总体要求

①朗读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有停顿,并且语速适中。

②朗读情感方面要求学生做到读出情感,停顿换气合理,语速、语气符合文本基调,感情朗读中可以加入肢体语言,增强表现力。

③朗读姿态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站姿挺拔、仪态大方、手端课本与眼睛保持一尺距离,书面倾斜。

(2)总结出朗读指导的策略

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个案研究、集体会诊、网络会诊等办法查找成因,梳理总结出小策略,每位实验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小小策略库”。下面是从老师们“策略袋”中摘取的部分策略: ①针对学生语气平淡、读不出情感等现象,采取创设情境,入情入境朗读的办法。如配乐朗读、情景再现朗读等。

②针对气息不畅,节奏不稳,语速快慢不一等现象,加强朗读技巧指导。如重音、语调、标点用法及停顿;从短句到长句的练读;教师范读、引读、领读,让学生模仿换气及气息调整;训练语句连带朗读和语速等办法。

③针对我学生方言较多的特点,进行易混淆音节的发音训练,达到用普通话正音的目的。

④针对不同言语中字的发音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字的音变。如“啊”的音变;叠字叠词的音变和儿化音;“的、地、得”的用法及读法等。

⑤针对学生朗读兴趣不浓的现象,采取变换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如配乐读、演义读、赛读、播音模拟等。

⑥针对学生“高声朗读就是有感情朗读”的误区,指导学生不同类型文章,感情基调不同读法也不同,做到能收能放,随着感情的变化,语速、语调、语势等节奏都应有变化,不能一调而终。

⑦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个性化朗读。

一个学生的个案跟踪记录和实验分析

学生姓名:张倩茹 班级:四年级2班 课题初期学生朗读情况分析:能把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下来,没有错读、添字落字现象,停顿断句准确,朗读节奏好。但在“有感情地朗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做到声情并茂。

问题一:读不出美感。

成因:学生的朗读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

对策:针对该生这一点,实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通过情境架设的桥梁体会作者借文表达的情感,从而读出美感。另外,教师还利用音乐来激发美感。播放乐曲,让学生在或舒缓或激昂的音乐中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也诱发了美感。

问题二:表演读时表情不够生动。

成因:表演经验缺失,无法通过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策:朗读时,教师作示范性的朗读表演,展现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另外,利用多媒体经常观看名人名家朗读、诵读的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其生动的表情入境地朗读。

学生现状分析:该生现在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领略语言的魅力,读起来有感情、有气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具有较强的朗读感染力和表现力,并在市级故事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组织了丰富的课外朗读活动,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如演讲比赛、故事会、学生课文朗读比赛等,特别是邀请包头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主播孟实对课题组的师生进行朗读指导和互动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丰富了老师朗读指导的知识和技巧。

3.课题组教师教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两年来,我们围绕“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怎样纠正学生朗读中的唱读现象”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收集教学设计100多篇;案例分析20多篇;学习体会20多篇;教学反思和随笔200多篇;读书笔记20多本。

二、课题实施凸显的特色

1.课题目标指向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指向性很明确,就是针对小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最终形成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资源。2.课题操作紧扣教学。本课题紧扣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实施过程层次分明、目标达成螺旋上升,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拟定不同的朗读达成目标,使得学生朗读能力整体提升。

3.课题记录关注过程。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忠实记录学生朗读提高的进程,整个实验反映出学生朗读水平从“正确流利”到“有感情朗读”的发展过程;反映出学生从朗读能力弱到学会朗读的发展过程;反映出不同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层次。

4.课题实施形式多样。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从课内课外,课前课后几方面入手设计不同的朗读训练评价方案,多角度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抓住“正面”和“侧面”两方面,即文本朗读训练和朗读拓展活动,调动学生练习朗读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第四部分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语言学理论认为,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感受,它与直觉思维密切联系,直觉思维的训练对于语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言语材料的阅读积累,找出言语规律,并灵活地运用语言,从而在语用层面上形成语感。抓住朗读训练就是抓住了阅读训练的关键,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感形成至关重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主体性的特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朗读的积极性,才能把朗读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师指导朗读的能力也得到提升,这是课题工作取得的一些可喜成绩。同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是我校特殊的地缘位置,造成学生方言多,缺乏家庭语言环境,使得朗读训练的成果不易巩固;学生多为打工子弟,流动性大,使得朗读训练进度层次不易统一。

二是课题技术层面的设计和操作还存在问题。比如,在课题实施之初设计的方案不够严谨和完善,造成实施过程中没有按照原方案进行,有些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是随着课题的进展完善的。又如,课题前测、中测、后测的问卷调查的设计不够严谨,有些数据的跟踪记录缺乏连续性,有些问题的设计还不够科学,造成实验数据对课题进展的反映不够全面。

三是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例如,为了朗读训练进度、层次的协调统一,学生朗读的篇目大多由课题组教师推荐,学生自主选择的篇目较少。总之,《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实践两年来,在市区两级教研室的指导和关心下,特别是在教研室的多次悉心指导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解决了学生朗读中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明显增加,教师能积极贯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教师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不断增强,能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语音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教育家张田若提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不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营造书声琅琅的校园文化。

第二篇:提高农村学校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农村学校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农村小学生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英语口语能力普遍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农村学校地处偏僻,通常缺少英语学习的氛围;二是由于教师观念落后,教法陈旧,沿用受“应试教育” 影响的英语教学方法,经常反复、大量地进行书面语训练,却忽视了口语训练。许多学生对英语望而生畏,更不敢用英语进行交流。

我们学校的学生,他们朗读标准的英语字母和单词较为困难,部分学生在朗读英语课文时,还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集体朗读时拖音明显,节奏较差,有时还读不整齐;有的学生齐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地读,而是滑句,一股脑儿读完;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朗读很不自信,在齐读时,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其实根本没有发出声音,存在假读等现象。而且大部分学生将英语学习看成是课堂上完成的事情,再加上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教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听磁带,读课文),大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完成,有的甚至不把“读”当作业,在家长问起时就以“我们英语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来搪塞家长。而小学阶段一星期只开设三节英语课,因此学过的课文没有及时复习巩固,很快就忘记了,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学生不想读、不会读或者不敢读的现象,不仅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小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非常不利。心理学研究证明,朗读过程是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触觉的过程,可以达到综合记忆的效果。因而,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记住所学的英语。我国英语界老前辈之一范存忠先生曾说过:“我体会到学语言与学曲子一样。学曲子贵在能唱。” 故经常性的英语朗读训练有助于建立起英语词形声符和语义内涵之间的联系,形成最基本的英语语言系统,培养出英语语感来。同时赵卿敏认为,内化就是教育教学的真谛。同样的道理,英语朗读能够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内化真谛,大量准确的朗读有助于学生词汇与句子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想象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更能够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要改变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英语是一门世界语言,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英语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中的最主要语种,是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年轻一员。朗读是语言技能中的一项,是学习语言知识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学生学习英语,必须经历听――模仿朗读――说这样一个基本过程。正确有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在各种朗读中感受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使小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更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小学生想读、爱读,进而爱说、爱学。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英语朗读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以英语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发现和总结学生英语朗读中的主要问题,思考和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朗读能力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了解学生个人的朗读水平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班级整体朗读水平对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

3、小学生英语课堂朗读方法的实践研究。通过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究朗读,提高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朗读水平。

4、小学生朗读途径的研究。通过常规教学、组织活动等方式,探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增加学生的经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延伸学生的视野。

四、课题研究对象: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教学水平,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形成教师个人和学校的英语教学特色。

六、课题研究过程的主要措施:

1、加快学习步伐

课题研究的实施伴随着许多新的理念的实施,而吸收新的理念,必须加强学习。学习包括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课题实施和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把学习落实到位。

2、加大表扬力度

利用晨会、班会、英语课等形式表扬态度端正、学习优秀、在英语朗读上有进步的学生,激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家校结合,表彰重视学生学习的家庭和家长,使课题研究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3、丰富训练方式

在英语课堂上采取范读、领读、跟读、齐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训练方法,组织竞赛、游戏等活动;在课后布置朗读、录音等作业,开展“英语朗读小明星”、“录音朗读秀”、“英语朗读大赛”等各种活动,突出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鉴外语教育领域已经取得经验和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不断提出计划、组织实施、反思修正,总结评价,使课题在行动中得到深入,取得实效。

3、实验法。通过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及时总结,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

4、观察法。通过多方位、多范围、多角度的观察,使课题研究更加真实、更加深入、更加有效。

5、调查法。组织多范围、多形式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使课题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7、个案分析法。

八、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年6月—2011年9月)选题、确立课题。准备阶段。

1、确立课题名称,确立课题组成员。

2、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具体问题,以便针对性地研究确定具体的策略。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办英语角、观看英语动画片、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背诵的习惯)。

3、确立实施的总体方案和分析阶段实施步骤。

主要研究方法:学生、教师问卷调查;研究资料;向专家咨询。第二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7月)试验探索阶段。

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言的流畅。

2、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增大语言实践量,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3、在英语朗读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朗读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课前——课内——课外”的朗读教学模式。

4、教师课堂用语的选择性和多样性的实践。

第三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深入研究阶段。全面进行深入实验研究,收集实验课例、学习资料、活动方案。

1、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探索学生主动朗读的策略,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加以不同的指导。

2、教师理念转化为行为的个案,探索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中建构学生英语素养的模式。主要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征集。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1、贾春萍:负责主持课题全面工作。

2、顾锦锦:收集资料,剖析现状,设计活动方案,个案分析等。

3、张 燚:阶段性小结。

大 勤 小 学 贾 春 萍 2011、6

第三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赵尚玲 2014-11-13 分类:教学反思

分享到: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摘要: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次课题研究设想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班学生特别是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收益的事情。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过程。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要阐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我们搜集了学生有关笔算乘法的作业,寻找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了课题。在课题实施阶段设计了各种研究方法,并设计笔算试卷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调查测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论证,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本课题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笔算、口算计算能力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小学生,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测试观察法等。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设计笔算试卷,通过答卷收集错题,分析查找影响学生笔算乘法正确率的因素。

2、通过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笔算乘法正确率的方法与措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仔细审题、分析、检查验算、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了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运算几种题型,结合教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答卷情况,我们认为导致计算出错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1、口算不过关

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如:45×80=3840,321×20=6410,30×17=501等。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

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如:207×39=2674,350×40=1400等。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

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4、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

5、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通常做题时还发现学生没有估算意识。如;调查问卷中的第四题解决问题,基本上学生都是用190×5=950,其实还可以把190看成200进行估算。

6、思想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题目抄错。如将除号看成加号;将0.93写成9.3;将58写成85,等;答案抄错。在列竖式计算时,把竖式计算的结果抄到横式上后数字就变了;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会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

7、做题缺乏耐心

有部分学生看到数字比较大,计算比较复杂时,静不下心来认真计算。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加强口算的练习

口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要使学生口算能力提高,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方法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在教学中要进行经常性的口算练习。在口算练习中还要经常变换口算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2)重视算理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3)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进行验算 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让学生熟记常用数据。计算中的常用数据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24×5=120,75×4=300。我们平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简便计算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看和想是运用简便计算的关键。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5)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平时的作业中会发现许多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这也是造成计算出错的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加强学生的验算意识。验算的方法不唯一,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是比较有效地验算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本课题研究基本实现以下目标:设计笔算试卷,通过答卷收集错题,分析查找影响学生计算笔算正确率的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仔细审题、分析、检查验算、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计算的长足进步。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能正确计算,还培养了学生能将相应的计算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学生认真读题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养成了检查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成绩也随之有相应的提高。书写要规范。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平常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正是因为书写格式不规范导致错误。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

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认真核对,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先审题,弄清算理,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再认真书写计算。最后,就是要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规范。计算完,要认真检查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数字、符号有无写错等。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往往有个思维定势,如果运用的正常解题思路有时很难发现问题。

2.提高了学生静下心来学习性格品质。

计算是要求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来完成的较为枯燥活动。一个小错误就会导致结果出错。有效的计算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对学生坚忍不拔,勇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提出要求。3.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及反思

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觉得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也有了提升。小课题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也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总之,自身的素质获得了提升。4.重视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借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一种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实践证明,口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作用。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5.重视计算的技巧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做题的一些技巧。如:简便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6.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7.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1)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2)重视计算的技巧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做题的一些技巧。如:简便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3)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存在问题:

1、因计算课时编排减少的原因,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当所上内容,不是计算内容,这段时间计算练得很少,如果再将计算放在课堂上,占了上课时间,新课学生又学得不是很扎实,因为一节课,学生上课的精力保持最好是在前20分钟内。今后的研究设想:

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包括其他数学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讨下,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思考层面,未能形成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未能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与总结。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2、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方案中的几项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四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参加《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

临沧市临翔区南屏小学 何祝然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一直是我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对此我们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通过的不断尝试,我找到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一些捷径,有以下肤浅的认识:

一、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比如学习“连除的简便运算”时,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对比,总结出方法是20÷5÷2=20÷(5×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为什么可以这样?”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平均分的过程,让

算法:(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出来的;(2)把7放在心里,然后再数6,得到13;(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4)7分成5和2,6分成5和1,5+5=10,2+1=3,10+3=13;(5)把7看作10,10+6=16,16-3=13等等。,面对这么多的算法,如果老师不及时与学生一起选择最优的算法,那么,有的学生会模糊,不知该用哪种方法好,有的学生会用他们自己想到的较复杂的方法。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简单最优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四、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比如54×99,有人是采用笔算方法,有人会利用简算这样想:100个54减去1个54,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直接能口算出来,用时较短。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五、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一节课来分析,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与分析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针对这种错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改错题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采取小医生找病因的比赛形式,也可以是看哪位小老师最认真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巩固自身的计算技能。

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灵活使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课题研究对象:二(2)班学生、四(1)班学生

六、课题研究内容:

①、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②、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甚至桌面到处打草稿。粗心大意,不细想就计算。

(二)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1)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比如学习“连除的简便运算”时,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对比,总结出方法是20÷5÷2=20÷(5×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为什么可以这样?”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出二者最终平均分的份数相同,这样从除法的意义出发解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2)加强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务必让学生熟练计算,表内乘法更应该熟背于心,这是小学阶段计算的基础的知识。到中高年级还要让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比如54×99,有人是采用笔算方法,有人会利用简算这样想:100个54减去1个54,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直接能口算出来,用时较短。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5)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

1相互切磋和教研活动的评课等,促使教师观念吐故纳新。实验期都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主题进行研讨,在实验中不断总结,我们都认识到: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

(2)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错题在逐渐减少,数学成绩也相应提高。四年级上学期的一次笔算测试,规定时间内完成12道笔算题。满分120分的有9人,110分的有13人,100分的有9人,90分的有4人,80分有1人,80分以下有10人。在四年级下学期四月份再次进行测试,成绩为:120分有22人,110分有9人,90分有4人,80分1人,80分以下有6人。

九、困惑与思考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2.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314-

第五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镇头小学郭会巧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 , 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品质。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本次课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一、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们就采取了习题形式多样化,在练习方式上多样化,有些老师还提倡对学生提出计

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一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本次研究我主要注重以下习惯的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我们组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培养验算的良好习惯。

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

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我们 3 年级的王霞老师认真抓学生验算的习惯,每一道计算题都要求学生提高口头说计算过程的方式来验算,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她所任教班级的数学成绩明显突出,学生计算正确率高。、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研究中我严格抓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要求学生列式画线要用尺子。对题目中的数字、等号、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板书竖式,要用尺子。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本次研究中我主要抓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忽视了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这是今后我要做的主要工作。抓好估算,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当然,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

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在计算教学中 , 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 ,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我将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

学生计算能力

下载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长征小学王丹 一、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研究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本站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让他们潜移默化的掌握英语语法的运用,对于提高他们的英语......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详解

    专题讲座稿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阳宗海小语名师工作室:李玉芳 2016年4月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课题调查报告

    五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现状调查报告 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①通过朗读能更深刻地体......

    课题: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1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方案 研究人:黄花塘中心小学 李涛先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

    三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三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含五篇)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焦绪丽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成因分析(一)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了研究需要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

    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研究5则范文

    《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研究》的工作报告 课题组 执笔张 刚 一、课题研究的沿革 1、 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