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点滴体会

时间:2019-05-13 03:4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点滴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点滴体会》。

第一篇: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点滴体会

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点滴体会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不同。说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适用于介绍性的语气读,不宜进行朗读训练。而叙事写人的作品,言辞优美,故事情节曲折,感情变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语言华丽,感情色彩浓厚;古诗文和现代诗歌节奏感强,含义深远。这些题材的文章都适合进行朗读训练。一般说来,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语句,最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师把这些内容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课文字里都蕴藏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言地。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因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的想象、联想、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也可以用教师的描绘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这样学生入情入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我在引导学生读《荷花》一课第四自然段时,我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学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配乐表情朗读课文,学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中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四、教师要做好朗读技巧和方法上的指导 教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语速要略慢一些,多读几遍。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为学生今后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关于朗读技巧(如重音、速度、语调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而,我们应通过让学生不断的练习,来感受不同的意义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重音是用声音来突出重点;朗读的速度应根据文体和文章内容的不同而分;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的。

总之,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篇: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点滴体会

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点滴体会

计算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头戏”。新课标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着计算出错的现象,而且计算错误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的问题之一。那么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与计算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教学。

计算并不是独立的,它是建立在其它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决定了他们对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发挥。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二、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第一学段主要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在第二学段中,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较多,这时应注重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或对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在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三、重视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训练。

所谓简便方法通常指在计算中合理使用一些运算定律或性质使计算简便。使用简便方法计算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可以提高运算的准确度,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安排一些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如计算34×0.2 +66×0.2,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出(34+66)×0.2。教学时,教师不应就此满足,可进一步深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再依次出示:

34×0.2 +6.6×2

34÷5+66×0.2 这样,学生也就不会一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会解,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四、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检: 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提倡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负责的精神,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争取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提高,甚至正确率能达到100%;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同样也可降低计算的错误率。所以,保持和发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我们教师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五、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攻目标的教学原则,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朱秀芳 北京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 胡光锑 晋泉新 光明日报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富秀美、陈启新 北京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与智力发展》刘梦湘 光明日报出版社 《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肖斌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本站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让他们潜移默化的掌握英语语法的运用,对于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把握阅读的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不断练习使他们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在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英语朗读时,教师要对他们的朗读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有效的朗读方法,让他们有效提出朗读材料中的内容,促进他们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对朗读的兴趣

在英语朗读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学生掌握英语的发音、语速、语调等,能够有感情的把朗读材料念出来。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眼、脑合作,他们一边看英语句子,一边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思考来理解内容,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学生在进行大声朗读时,他们的多种感官同时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研究证明,通过朗读获得的记忆保持的效果最持久。因此,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让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朗读方法,在朗读过程中把词义和发音之间建立联系,促进他们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和他们取得的成绩,不关心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掌握丰富的英语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学生对一件事情的兴趣不能长久保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进行朗读教学设计,通过对教学的优化,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况,高效的进行英语朗读。

1.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进行朗读。在英语朗读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有限,他们的朗读能力不高,很多学生不敢开口进行朗读,怕出现错误让教师和学生笑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大胆的读出来,教师才能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才能让他们的朗读能力获得不断提高。在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动力,积极的进行朗读,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2.对学生的朗读方法进行指导。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和音调,导致他们读出来的英语听起来很别扭。这是由于学生把汉语的发音和声调迁移到了英语知识,使他们说出来的英语是“汉语式的英语”。教师在指导这些学生时,要让他们清楚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区别:在汉语中,汉字有四个声调,而在英语中,只有升和降两个声调,所以,在进行英语朗读时不能把汉语的声调带入进去,让学生在掌握正确的发音声调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在进行英语朗读时,不仅要注重发音、音调,还要注重朗读的语速。在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为了保证每个单词的发音都正确,朗读的速度很慢,时间一长,会打击他们的朗读兴趣。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时,要让他们始终坚持以快速、高声、清晰的方式进行,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朗读能力,促进他们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良好朗读习惯的养成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始终保持朗读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早晨是记忆的最佳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晨读,并养成晨读的好习惯,使他们通过收听英语朗读磁带、跟读磁带、大声朗读等方式进行,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4.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于小学英语课时少,学习内容较多,课内朗读训练是有限的。因此,把朗读延伸到课外势在必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及时复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及时放录音,并反复跟读,及时地复习一下刚学过的教材,这样效果较好。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往往需要家长的监督以及教师的一些检查和鼓励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等时间向学生家长说明“朗读”对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的重要性,教给家长监督的方法,指出学生在家中朗读英语的要求,然后每次上完新课或阶段复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家校通”这一平台向家长发送“朗读作业”,家长监督签上评价和日期。在家校联合下,促使学生每天坚持朗读,使他们的英语朗读能力获得不断提高。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坚持下来,不断进行朗读练习。通过英语朗读,能够让学生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使他们说出流利的英语,促进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把学生放到朗读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英语朗读教学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高效进行。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详解

专题讲座稿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阳宗海小语名师工作室:李玉芳

2016年4月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目前,朗读教学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朗读时“多字、漏字”;朗读时“唱读”;“一字一顿”,速度过慢;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录音的朗读示范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老师抓住课文的基调,示范朗读出燕子的灵活、轻快,并请学生闭目边听边想象相关画面。这样一来,音画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燕子的灵活、轻快,不由自主地喜欢起燕子来,朗读起来也就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了。(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赞歌。)

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更能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了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抽象的语言描述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示范作用,把范读贯穿于朗读指导中,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此外,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如教学有趣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小豌豆》等,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不要忘了我们的语文课姓“语”,朗读是突出“语文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在教学中,我们呢应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朗读目标和要求。说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适用于介绍性的语气读,不宜进行感情朗读训练。而叙事写人的作品,言辞优美,故事情节曲折,感情变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语言华丽,感情色彩浓厚;古诗文和现代诗歌节奏感强,含义深远。这些题材的文章都适合进行感情朗读训练。一般说来,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语句,最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段内容进行朗读训练的目标也要有所不同。

四、积极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要使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美,教师就必须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及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提示语等。如在教学三年级《荷花》一文第四自然段时,老师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学生立刻被老师的激情感染,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配乐表情朗读课文,学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丽情景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引导学生读《两小儿辩日》一课时,老师采用煽情的“挑拨”提示语:“一儿不服曰”、“一儿扯着嗓门曰”、“一儿脚跺地曰”,让两组小儿的辩斗愈读愈激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也是在反复地读,但读的效果与我们平时机械的读截然不同。

五、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领读、轮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等。一般说来,低年级常运用轻声读、齐读,分角色读,以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年级宜采用个别读,默读,有利于静思默想,潜心思考。一节课中,教师可采用几种朗读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种方式为主。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个人朗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或片段,则适合分角色朗读,如《陶罐和铁罐》;节奏感强,感情饱满的课文,尤其是诗歌,则可进行集体朗读;而词句艰深,含义深刻的课文,则需要教师适时范读或创设情境导读,如朱自清的《匆匆》。

1.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2.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3.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4.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5.比较读。每位学生都有好胜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更加努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6.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7.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六、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教会学生恰当地运用朗读技能,树立他们朗读的自信。

1、语气、语调要恰当。语气是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及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的气息状态。句子的语气和语调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就可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和感情。所谓语调,就是根据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声调。如朗读《狼牙山五壮士》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就必须以高亢的声音、短暂的气息读出豪迈之情。

2、语速的快慢要合适。朗读的速度是指在读的过程中音节频率的快慢。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应根据课文的意思进行朗读,一般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读得快一些,庄严、沉痛、平静、悲伤的内容要读得慢一些。在一篇课文中,速度也是有变化的。如若把握不好朗读的速度,一篇好的文章听起来都会变得很难听。

3、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在朗读中轻重、停顿都是非常重要的。重音是指在课文中需要突出强调的词或词组。句子的精华所在应进行强调,再配以准确、合理的轻读、停顿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如《笋芽儿》一文中:“笋芽儿脱下一件件的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健壮”应读重音,读出笋芽儿从土中顽强地钻出来的那种自豪感。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加强对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时引导学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教育前辈于永正说:“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我们要力求把课文读“活”,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比如朗读《翠鸟》的第一自然段,应读得稍慢、轻柔些,读出翠鸟外形的美丽,可爱。(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但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应读得适当快一些,而且把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中的一段话:“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接过多少位国际友人,人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兴奋些,语调略高,从而体会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当周总理的灵车缓缓到来时,要求学生用哀婉的语调朗读,把学生带到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激发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将当时那种巨星陨落天地恸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从而激起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的真情实感。如: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时,要让学生听了深受感染、潸然泪下;朗读《小稻秧脱险记》、《小动物过冬》这类课文时,要让小朋友听了手舞足蹈;朗读《桂林山水》、《拉萨的天空》、《三亚落日》等文时,要让学生无不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读活了,便能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如果老师的朗读水平低,就不可能期望他的学生朗读水平出众。师生朗读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富有情趣的课堂。

五、多鼓励、多赞扬,发现每一位孩子朗读过程中的闪光点。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发现他们朗读过程中的闪光点,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朗读的效果。我在教读《哪座房子最漂亮》这篇课文时(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一位胆小内向的女孩在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时,不但读得准确、流利,而且还读出了赞美新房的喜悦、自豪之情,我及时表扬道:“你读得太美了,老师也比不上你!谁能和她读得一样好呢?”话没说完,其他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朗读起来。

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在竞争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因此教师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活动,把竞争机制引进朗读教学之中。可以采取同桌互读推选其一,各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上朗读比赛,利用国庆、元旦等特殊节日举行专题朗诵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唤醒学生的灵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朗读比赛之中。

七、作好朗读评价,取长补短。

1.教师评价。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自评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3.互评纠正。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已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评价中反思纠正,从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这样,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能力。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并不难实现。老师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吧,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第五篇:《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课题调查报告

五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现状调查报告

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①通过朗读能更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水平的高低也能一定程度的反映出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学生应达到的朗读水平,如小学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很重要。可是五年级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如何呢?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并且进行了数据分析。由于朗读是一种复杂的行为过程,要对朗读能力进行全面检测是比较困难的。本测试主要把测试内容划分为朗读水平、朗读兴趣、朗读改进三方面,对被试者的朗读行为进行量化分析。本次调查与测试对象是:北陶希望小学和李元小学五年级学生,分别从两个学校抽取一百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1份。以有效调查问卷作为分析对象,用SPSS1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做出定性分析结论如下:

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的朗读水平

1.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调查,为正确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朗读三个方面。其中能够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大声朗读的学生占27.5%,认为自己总是能大声给同学们朗读的占17.6%,有时能大声朗读的占34.1%,说明能够勇敢地大声朗读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在同学面前通过大声使自己的朗读取得好的效果的。关于朗读的效果方面,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读错字的学生占23.1%,经常会读错的学生占7.7%,有时会读错的学生占51.6%,说明读错字还是朗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影响朗读效果的主要原因。另外,能把文章流利地朗读出来的学生占37.4%,能非常流利地朗读文章的占18.7%,说明这方面学生认为自己能非常流利地朗读文章的学生还比较少,这个问题可能会受读错字的一些影响。第三方面,认为朗读还存在读不出感情的问题的学生占31.9%,认为朗读总是出现这种问题的占6.6%,有时会出现的占36.3%,说明学生还是能够正视自己在朗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2.朗读习惯、朗读配合、教师评价等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习惯方面,读课文时,有时会用手指读的学生占15.4%,总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占

6.6%。这说明学生的朗读习惯还是比较好的。同时要注意,指读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一方面会影响速度,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及时纠正。在朗读的配合方面,分角色朗读时,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学生占28.6%,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占29.7。说明学生还是有愿望读出很好的效果的。在教师评价方面,读完课文后,能得到老师称赞的学生占34.1%,总是能得到称赞的学生占35.2%。但朗读的习惯、配合和教师的评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朗读的效果,反映朗读水平高低还主要是看朗读过程中是不是经常读错字,是否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这些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在这三方面还需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学生的朗读兴趣

对于学生朗读的兴趣,调查也设计了七个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在内在心理方面,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学生占36.3%,非常喜欢朗读课文的学生占33.0%,表明学生还是很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这可能是由于语文课文的可读性比较强,大多是文学作品,而且其中有很多名家名篇,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其内容的感染力也是比较强的。但表现在课堂上,喜欢主动举手给大家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8.7%,非常喜欢主动给大家朗读的占26.4%。说明学生还是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而更习惯于通过老师的提问,然后做出很好的表现,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同时,学生很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数据表明,这样的学生占34.1%,非常希望得到称赞的占35.2%,说明学生在朗读方面有强烈的愿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另外有占24.2%的学生认为朗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46.2%的学生认为朗读语文课文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表明他们对于朗读语文课文的兴趣还是颇高的,并且有35.2%的学生认为大家朗读得都很好,认为大家朗读得都非常好的占25.3%,学生普遍对他人的朗读能力还是予以肯定的。这说明虽然他们还是小学生,但对于他人还是能够给予客观评价的。

2.在外在表现上,早读课老师不在时,能主动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5.4%,能完全确定自觉朗读的学生占16.5%,说明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是差一些,这可能与

他们的年龄还小有关,不能自觉自动地读课文,还是想干一些更有意思的事。如课下时间有时也会读课文的学生占14.3%,能确定有时会在课下读课文的学生占

9.9%,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学生朗读水平为什么不高,缺少练习,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在朗读改进方面的表现

学生在朗读改进方面的表现我认为很重要,因为通过调查表明,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改进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方面,所以从对待改进意见的态度和能付诸行动去改进两个方面进行调查,设计了六个问题。

1.在对待改进意见的态度方面,能采纳老师改进意见的学生占27.5%,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改进意见的学生占40.4%,有时会接受的占24.2%,可以充分地说明学生还是能够接受老师的改进意见的,一方面认为老师说的对,老师有一些权威性在里面,另一方面还是愿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的。当同学之间提出改进建议能够慎重考虑的学生占26.4%,愿意慎重考虑的学生占31.9%,有时会考虑的占31.9%。对于同学之间建议的接受程度比对于老师的建议的接受程度要差一些,原因可能就是对于老师的信任度更高一些,但后一个数据表明学生有时还是会重视同学的改进意见的。另外能给别人一些改进意见的学生占19.8%,确定能给同学一些改进意见的学生占19.8%,有时会给同学一些改进意见的学生占35.2%,这可能存在学生自己本身的一些原因,可能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不高,所以给别人提意见的学生自然就少了,但有时还是愿意给别人提一些意见,帮助他人提高的。

2.在付诸行动改进方面,能根据老师的改进意见在朗读方面改进的学生占36.3%,能确定会改进的学生占28.6%,也许会改进的学生占25.3%,表明学生还是愿意接受老师意见并且付诸行动改进的。对于同学的正确的改进意见26.4%的学生会按照意见改进,有时会听从同学意见改进的占18.6%,看来学生还是比较信任老师提出的改进意见,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同学之间提意见会很少。还有从老师的角度,读完课文后能得到老师改进意见的学生占38.5%,经常能得到老师改进意见的学生占24.2%,有时会得到的占25.3%。说明老师还是能够认真对待朗读教学的,能够注意给学生提一些意见,但为什么学生的朗读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二、调查结果总述及成因分析

1.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表明学生目前并没有完全达到或大多数学生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年级小学生所要求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朗读是一项复杂的语言艺术,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求基础知识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强。而这两方面,一是需要语文知识的积累储备,二是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练习。通过调查显示,学生读错字的情况还是很普遍,说明基础知识还是不十分扎实,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另外练习少也是一个原因,课下学生很少练习朗读,这就使学生很难读得流利、有感情。从客观原因上来看,课上由于班额的限制不可能很多同学得到朗读课文的机会,加上大多数学生是不愿主动举手要求朗读的,更希望老师点名,所以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当被点名叫到给同学们朗读,学生还是很希望读得好的,并希望老师给一些评价,但大多数老师更多地给予表扬,没有更多地在朗读技巧方面给予指导,而且课堂上更多地侧重阅读教学,不太重视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使得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很高。

2.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并愿意提高朗读水平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很喜欢朗读语文课文,可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比其他学科教材内容更有可读性,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教材发下来首先把语文书翻开,读一下自己喜欢的课文。因为课文中有一些课文是故事或童话,这是小学生比较愿意看的,很吸引他们去阅读,所以学生读的兴趣很浓厚,而其他学科就没有这个特点。另外学生喜欢积极参与一些事情,在课堂上朗读,内心深处还是愿意的,除非当受到伤害的时候,所以老师要多给予称赞,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还是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的,并且在老师和同学给一些意见的时候会接受并改进,可能希望下次被叫到的时候表现得更好,得到老师的称赞和同学的肯定。因此建议老师能够在朗读教学方面多给学生称赞和指导,并要求学生在课下多做一些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下载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点滴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点滴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绘画能力提高点滴谈

    小学生绘画能力提高点滴谈 小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作指导。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结合使用辅助线,学习对比、比例等美术知识,在内心形成丰富的知识框架,......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点滴 论文(大全)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点滴 红旗小学 魏晓菲 我校学生近60%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转非子女,其中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比例偏高,这些家庭的父母或监护人的文化素质......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实施方案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实施方案 新城五小五年级备课组 一、课题的提出 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读书百......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初探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对文章内容、语言文字、主题意境的理解,积累大......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大全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反思)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反思) 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课文内容和思想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学生体验加深感悟的重要的训练方式。通过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从......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15篇

    “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策略研究”课题总结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 小松中心小学 熊雅姬 第一部分: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

    小学生养成教育点滴体会

    小学生养成教育点滴体会 农十三师黄田学校黄立荣 古人云:习与性成。意思是说,长期的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性格就是人格,它形成于儿童早期的经历,取决于相对优势的影响机制,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