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3 02:2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第一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三川小学——凌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二)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 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1—6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五、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六、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 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七、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八、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

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两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5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5、6年,但是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一一指导一一学生习作一一教师批改一一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改革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我们曾经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朱自清先生称写作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一一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思想认识,影响着他们的做人准则。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缺乏了敢想、敢做、敢说、敢写勇气的孩子又怎可能成长为新世纪急需的创造性人才呢?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作文现状足以令我们警觉,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一、究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参考文献: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要适应人物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策略的研究.就是根据农村小学生在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规律,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给学生作文指路,使其作文更具目的性。

(三)心理学理论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实验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发展起来的。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作文能力:《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种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称,就叫做作文能力。

作文能力培养策略:通过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作文能力培养的原则、方法、途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和兴趣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小学生; 研究范围:天池小学3---5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3-5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七、研究步骤 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2月一一2016年3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研究方向。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3月一一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

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八、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

(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九、研究重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校从2016年2月开始着手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以“五个策略”为方法和手段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

(一)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探索和归纳出了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五大策略”。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特别是对那些不愿写、害怕写作文的学生,需要我们对美文的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我们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作文,通过对产生在学生身边的平民佳作进行赏析的办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文就在生活中,美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能成为写美文的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1)用欣赏的眼光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应渗透在我们的每节语文课中,特别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应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将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训练的写作要求。编者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范文,题材、体裁、风格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发现优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动人,故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

如《桂林上水》这课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桂林山水的魅力不正来源于作者笔下的优美文字吗?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呢?学生在对优美词句深刻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

(2)要用欣赏的心情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学生的作文常被评为“假大空废”,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编、临,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叶圣陶先生曾告戒我们:“平时对于学生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因此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能够由原来作为被动接受训练的容器自觉探求创造写作技法的主人公,让作文教学由“要我写”到“我要写”、“我会写”。首先要了解学生近期积累到的写作素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师生共同选择一个共性话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分析中老师是引导者、聆听者,学生是述说者、评论者。最后当学生兴致高昂时,教师要给与鼓励和激发,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见闻、所思所想用书面的形式将它表达出来。

(3)要用欣赏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同时还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批改时多给原著以尊重,少用大面积的删改,教师要让学生有重点地去接受、去改正。如果太武断认为他这不行,那也不对,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写不好作文的,只有老师改的才是最好的,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二是注意评语的鼓励与提示功能,让评语充满童趣;有的老师写作文评语经常用“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等这些话语,学生看后不明白具体问题在哪儿,修改起来如“老虎啃天一无处下口”。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非常注重作文评语,老师写的评语总是先肯定优点,再婉转指出不足,学生读了不但心灵受到熏陶和启迪,而且获得难忘的教益。如赞美鼓励性的:“春天的景色,在你的笔下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温馨提示性的:“小花猫的顽皮淘气确实很可爱,但是,小猫的样子怎样,颜色如何,如能再仔细观察,生动地写下来,小花猫就更可爱了!”也有倾心交流性的:“锅碗总要碰瓢盆,同学和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我们要相互理解、包容。”还有真诚祝愿性的:“只要你博览群书,留心观察,勤于练笔,你写好作文的心愿定会变成美妙的现实!”三是讲评时多读精彩的句段;讲评作文时,老师习惯只读那些优秀学生的好文章,当作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其他学生鲜有机会展示,偶有机会,也主要是被当作病文,供大家共同修改,口诛笔伐,得到肯定的机会少。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生作文能做到文质兼美的少之又少,但在某一方面写得出色的却不乏其人。老师讲评时,除挑选几篇精彩文章在班上读外,还要重点关注那些作文一般、有困难的那些同学,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他有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也要抓住这次机会在班上读一读,并且给予表扬,增强他们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4)要用欣赏的手段和方式肯定学生的作品,增加学生的写作成绩感;

我们要让学生的作文流动起来。语文老师不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同学、家长等也可以参与进来,让学生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为作文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有的教师设计了极富创意“活页作文”,学生每次作文都写在稿纸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先批阅,小组成员把分到小组内的作文轮流都批改一遍,都写上简单的、不重复的评语,发现问题,还可以找到作者当面交流。老师最后进行批阅,将每次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在上阅读课或晚上带回家阅读,作文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在班级中有效地流动了起来。然后指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并举办多姿多彩的展览:优秀“作文集”展、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作文能力较强的自不必说了,自己的佳作“上墙”了,当然喜上眉梢;作文能力较差的也尝到了甜头,因为他们文中的佳段、佳句也参展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只要老师能“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孩子的的心理观察世界,以孩子的标准赏评孩子的文章,就一定会发现孩子习作中的许多优点,就会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潜能。在老师的赞赏和鼓励中开始习作的孩子,是不会还会害怕作文,孩子们在老师的尊重和引导下,也一定会敞开了心扉,畅所欲言。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秒起来;

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悟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1)利用传播媒介,在听中积累语言。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载。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听”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平时选购一些优秀的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或短小精美的文章的磁带,让学生带回家听,学生十分感兴趣,有些句子自然而然就会背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就丰富了;并教学生利用吃饭或休息时间通过传播媒介听些评书之类,让学生从听中认识文学名著,由此产生读的欲望。这样,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并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语言作了铺垫。

(2)强化熟读背诵,在诵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践证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教学的高妙之处。很多专家都痛心于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书声,一些范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二、三课时口干舌燥的讲析,但仍有学生不能熟读课文。这与我们古人“口舌成疮“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强调熟读背诵,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为此,对所学课文,我们要求所教中、高年级学生有选择地尽量多背,或记住大意复述课文,并且根据学校安排把小学生应该背诵的70首古诗词落到实处。不仅如此,我们还根据现有教材,增加一些诗文或优美片断,鼓励学生熟读背诵。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写作水平明显上升,大量的好词、佳句在学生作文中随处可见,“米”源充足,胸藏万汇,何愁孩子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呢?

(3)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面,具体要求:每人每天要保证至少20分钟的课外阅读,并从阅读的读物中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

(4)开辟说话园地,从说中积累语言。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说话处在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其终端就是所谓“内部语言”。说话在其建构过程中不断向“材料仓库’7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前行,由含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一定的“所有”语言表达出来。为此,我们教师开辟了说话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备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让学生将自以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活动中,人人必讲,这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促使学生读相关方面的书,而且巩固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这些活动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设计说话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有条理地说,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谈收获,议看法,评瑕瑜,让学生一方面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另一方面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中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渴望,同时也在说话中帮助学生积累了新的词汇、短语、句子,掌握了新的语言结构,既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技能,又达到了巩固平时学习的语言材料的目的。

(5)增加习作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习作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为此,我要求学生常练笔。不过,千万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应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来做这件事。这就要求我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习作上花力气,经过探索,我们做到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断与成文结合、大作与日记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可以分步练、集中练,可以教师评、学生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善闻、诵读、博览、多说、常写,多管齐下,又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加之教师适当指点,何愁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启迪学生的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是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通过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把如婀娜多姿的世界描绘出来,把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勾勒出来。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呢?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1)假设想象,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小学生都是天真浪漫、充满幻想的,如果恰当地启发他们想象,引导他们无拘无束地把想象写出来,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思维太活跃、太开阔了,他们的想象太奇妙了。我们教师常常用假定的作文题目来让学生写作,如:《假如我是??》、《20年后我在??》、《未来的交通工具》、《假如我生在三国时》等。对于这些作文题,教师不作任何字数、格式等方面要求和限制,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地自由发挥,快速作文,往往会写出令老师预想不到的好作文。

(2)大胆联想,激活创新思维。作文命题敢于创新,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一个符号可以像这,可以像那,有时同一个图形,同一个算式可以想象出许许多多的形象来。如:“0”是什么?“1+1=?”或放一些动物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想象,有哪些动物?在干什么???并以“我听到??”为题进行练笔。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或缺开头或缺结尾,或缺中间某个情节,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推想。去年9月我校一班级发生被盗事件,当时教室的一扇窗户开着,班里的饮水机和一些书本都不翼而飞,当发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推想会是什么人干的呢?他是怎么进来的呢?然后以《班级被盗了》写篇作文,学生根据事实推想出不同的结果,想象合理、新颖。

(3)延续想象,利用教材激发写作的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好些课文,因围绕某个教学目的,或因年级工作的需要,到一定阶段就结束,而后面往往还有很好的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内容未得到很好学习。如《玩出了名堂》课后安排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安排写一处景物,《给予树》课后安排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小摄影师》等一些课后都安排了续写故事。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同时学生们在写的时候还可以借鉴和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

(4)合理想象,把真人真事写生动。小学生作文有两大通病:一是没材料可写;二是有材料也写不好。这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上一味强调“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其实我们教材中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童话并不就是真实的,而是作者结合了社会现实,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这写作中称之为“虚构”。因此引导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加入一些合乎情理的想象是完全可以的,鼓励学生写作时不要被真人真事框死,恰当的添油加醋,把见闻、感受、想象融为一炉,岂不更好?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小学生作文仿写能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法。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作文,它好像小学生写字要临帖一样,是作文入门训练的必由之路。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仿写是起步阶段的“临帖”。《语文课程标准》把原来小学阶段的“作文”改称为“习作”,“习作”就是“练习写作。”仿写是就要经历由“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这样以来学生们有了要写的材料,有了写作的方法,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经验,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生动。具体做法如下:

(1)模仿起步,例文引路。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们通过研究认为可以。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写字、画画都有临贴、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尤其是小学生,尤其是刚开始作文起步的中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或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从现今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实践证明,仿写顺乎小学生模仿心理,能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只要引导得法,扬其利,避其弊,仿写就不会束缚学生思维,一些消极作用完全可以避免。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借鉴名篇的某些情节,学一学名家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风格,时间长了,就能在写作时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为值得提倡的是,仿写能面向全体,适应各种层次的学生学习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巧妙引导的仿写练习,学生的作文就很少有文理不通、词不达意的。

(2)仿写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模仿与创新一直是一对孪生姐妹存在于我们的一切生活实践中。作文更是如此,如果只有模仿,大家的作文无法避免其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又如何应对呢?学生的求异创新的意识又如何培养呢?新课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前三条这样写道:“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为我们确立了作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的新理念,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模仿的基础上更需要大胆的创新。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课文《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不仅为又大又美的草塘的景色所陶醉,同时又为草塘丰富的物产感到惊讶!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的家乡的美和物产丰富来,家乡的桔子、葡萄、桃子、柿子。在老师的引导和直接鼓励下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写一篇喜爱自己家乡的作文的欲望。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高效的形象思维能力训练,只要我们细心的把握好、处理好教材和基础的关系,把握好形象思维训练的几个阶段,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是会有提高的。

(3)仿写让小学生掌握作文入门途径。从中年级起,利用范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仿写。一是利用教材进行仿写。根据课文的类型和学生的实际,选那些文情并茂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的课文或片断让学生进行仿写。二是利用“下水文”进行仿写。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写,启发他们的想像,使他们爱读爱写,感悟到写作文并不难。三是利用学生习作进行仿写。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挑选好的文章或片断,让小作者自己当众读,读者满怀信心和喜悦,听者赞叹不已,并萌发出“你写得这样好,我并不比你差”念头。通过这些途径,写作水平好的同学就得心应手,语言发展略差的同学也能“照着葫芦画个瓢”。同时对标点的写法、修改符号的应用、应用文的格式,学生对照模仿,运用中记忆,水到渠成,教师不需赘述,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文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培养,作文构思也会变得巧妙合理。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敞开思维的大门;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提供一些问题,使他们开动脑筋,引起争论,争取让他们积极讨论、参与讨论,并且给他们提供发表他观点的场地。就小学作文教学来说,观察是基础,表达是目的,而思维是核心。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而良好的观察员能力又是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的前提,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就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力,加强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首先,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学校里、家中和社会上接触到的事情,见到的各种人物,学到的各类知识都可以记。教师要求学生:日记可写一日中自己所做的事,也可以写一日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是,要选择最值得记忆的、印象最鲜明的、感受最深刻的内容完整地记下来,必须真实。例如:2003年10月15日一16日这两天,要学生观看电视节目,节目中连续报道了中国军人杨利伟乘坐“神舟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返回的种种震撼人心的场面,使人敬佩,令人难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记录下来。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插上思维的翅膀;

想象是在人头脑中把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所见到的景物、人物、事物,通过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所想象的意境中去。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多方面的训练,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其想象力,给学生思维空间,多方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是悬念可以促进想象。为了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我们要训练学生学写童话,充分拓展想象空间,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学会把不会说话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创意,想象成有生命、有语言、有动作的活的生命来写。有时可以故意把引人入胜的故事讲个开头,戛然而止,让学生去想象、分析、推理这个故事应如何发展下去,结局如何。学生面对这样的习作,充满了好奇心和写作欲望,带着高涨的情绪去思考,这种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将来创造性地工作所必不可少的。二是续编故事,丰富想象。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少年儿童第一大需要,故事中生动的情节,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续编故事,是让学生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再续编结尾。这样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养成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三是大胆设想,发掘学生独创能力。如题目为“春天里的人是×××’,学生会想到忙碌的、幸福的、朝气蓬勃的、精神抖擞的、快乐的、飞翔的等。这些作文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运用以上这些训练形式,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自主、活泼的锻炼。

我们教师就是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合理的想象,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这样学生作文构思才会“奇”起来。

(二)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升。学生从不敢写到喜欢写,从写得平铺到写得精彩,近一年以来,数名学生的作文先后获得各种征文等级奖。

(三)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科研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理论材料。

(四)学校语文整体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从近两学期的成绩来看,语文成绩上升幅度很大,这得力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五)科研队伍形成,研究成果丰富。通过两年半的课题研究,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部分语文教师逐步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

十、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十一、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十二、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

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

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一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总之,对学生作文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喊喊空洞口号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坚持持久。对于已经总结出的研究成果需要继续不断完善,继续改进,争取有新的突破;对于我校的作文训练校本教材,继续做好修改,使其更规范更科学更具实效性;对于存在于教师身上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对于学生的指导继续坚持系列化训练的途径,并使作文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争取把我校的作文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形成一个更切合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工作模式,让作文教学生活化、个性化。那么,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变得绚丽多彩。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奉节县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课题主研人员 张国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二)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7、8年,但是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改革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我们曾经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朱自清先生称写作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思想认识,影响着他们的做人准则。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缺乏了敢想、敢做、敢说、敢写勇气的孩子又怎可能成长为新世纪急需的创造性人才呢?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足以令我们警觉,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参考文献: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要适应人物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就是根据农村小学生在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规律,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给学生作文指路,使其作文更具目的性。

(三)心理学理论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实验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发展起来的。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让作文评价也多姿多彩》、《巧用作文评价,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等。

三、课题的界定

作文能力:《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种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称,就叫做作文能力。

作文能力培养策略:通过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作文能力培养的原则、方法、途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和兴趣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小学生;研究范围:大树小学1---6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1—6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七、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0年5月----2010年8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2年10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

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八、研究措施(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九、研究重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校从2010年3月开始着手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以“五个策略”为方法和手段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

(一)通过这两年半的研究,我们探索和归纳出了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五大策略”。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特别是对那些不愿写、害怕写作文的学生,需要我们对美文的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我们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作文,通过对产生在学生身边的平民佳作进行赏析的办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文就在生活中,美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能成为写美文的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1)用欣赏的眼光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应渗透在我们的每节语文课中,特别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应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将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训练的写作要求。编者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范文,题材、体裁、风格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发现优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动人,故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

如《桂林上水》这课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桂林山水的魅力不正来源于作者笔下的优美文字吗?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呢?学生在对优美词句深刻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

(2)要用欣赏的心情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学生的作文常被评为“假大空废”,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编、临,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叶圣陶先生曾告戒我们:“平时对于学生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因此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能够由原来作为被动接受训练的容器自觉探求创造写作技法的主人公,让作文教学由“要我写”到“我要写”、“我会写”。首先要了解学生近期积累到的写作素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师生共同选择一个共性话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分析中老师是引导者、聆听者,学生是述说者、评论者。最后当学生兴致高昂时,教师要给与鼓励和激发,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见闻、所思所想用书面的形式将它表达出来。

(3)要用欣赏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同时还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批改时多给原著以尊重,少用大面积的删改,教师要让学生有重点地去接受、去改正。如果太武断认为他这不行,那也不对,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写不好作文的,只有老师改的才是最好的,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二是注意评语的鼓励与提示功能,让评语充满童趣;有的老师写作文评语经常用“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等这些话语,学生看后不明白具体问题在哪儿,修改起来如“老虎啃天—无处下口”。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非常注重作文评语,老师写的评语总是先肯定优点,再婉转指出不足,学生读了不但心灵受到熏陶和启迪,而且获得难忘的教益。如赞美鼓励性的:“春天的景色,在你的笔下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温馨提示性的:“小花猫的顽皮淘气确实很可爱,但是,小猫的样子怎样,颜色如何,如能再仔细观察,生动地写下来,小花猫就更可爱了!”也有倾心交流性的:“锅碗总要碰瓢盆,同学和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我们要相互理解、包容。”还有真诚祝愿性的:“只要你博览群书,留心观察,勤于练笔,你写好作文的心愿定会变成美妙的现实!”三是讲评时多读精彩的句段;讲评作文时,老师习惯只读那些优秀学生的好文章,当作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其他学生鲜有机会展示,偶有机会,也主要是被当作病文,供大家共同修改,口诛笔伐,得到肯定的机会少。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生作文能做到文质兼美的少之又少,但在某一方面写得出色的却不乏其人。老师讲评时,除挑选几篇精彩文章在班上读外,还要重点关注那些作文一般、有困难的那些同学,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他有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也要抓住这次机会在班上读一读,并且给予表扬,增强他们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4)要用欣赏的手段和方式肯定学生的作品,增加学生的写作成绩感; 我们要让学生的作文流动起来。语文老师不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同学、家长等也可以参与进来,让学生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为作文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有的教师设计了极富创意“活页作文”,学生每次作文都写在稿纸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先批阅,小组成员把分到小组内的作文轮流都批改一遍,都写上简单的、不重复的评语,发现问题,还可以找到作者当面交流。老师最后进行批阅,将每次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在上阅读课或晚上带回家阅读,作文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在班级中有效地流动了起来。然后指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并举办多姿多彩的展览:优秀“作文集”展、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作文能力较强的自不必说了,自己的佳作“上墙”了,当然喜上眉梢;作文能力较差的也尝到了甜头,因为他们文中的佳段、佳句也参展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发现只要老师能“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孩子的的心理观察世界,以孩子的标准赏评孩子的文章,就一定会发现孩子习作中的许多优点,就会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潜能。在老师的赞赏和鼓励中开始习作的孩子,是不会还会害怕作文,孩子们在老师的尊重和引导下,也一定会敞开了心扉,畅所欲言。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秒起来;

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悟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1)利用传播媒介,在听中积累语言。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载。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听”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平时选购一些优秀的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或短小精美的文章的磁带,让学生带回家听,学生十分感兴趣,有些句子自然而然就会背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就丰富了;并教学生利用吃饭或休息时间通过传播媒介听些评书之类,让学生从听中认识文学名著,由此产生读的欲望。这样,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并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语言作了铺垫。

(2)强化熟读背诵,在诵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践证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教学的高妙之处。很多专家都痛心于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书声,一些范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二、三课时口干舌燥的讲析,但仍有学生不能熟读课文。这与我们古人“口舌成疮“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强调熟读背诵,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为此,对所学课文,我们要求所教中、高年级学生有选择地尽量多背,或记住大意复述课文,并且根据学校安排把小学生应该背诵的80首古诗词落到实处。不仅如此,我们还根据现有教材,增加一些诗文或优美片断,鼓励学生熟读背诵。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写作水平明显上升,大量的好词、佳句在学生作文中随处可见,“米”源充足,胸藏万汇,何愁孩子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呢?

(3)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面,具体要求:每人每天要保证至少20分钟的课外阅读,并从阅读的读物中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

(4)开辟说话园地,从说中积累语言。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说话处在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其终端就是所谓“内部语言”。说话在其建构过程中不断向“材料仓库”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前行,由含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一定的“所有”语言表达出来。为此,我们教师开辟了说话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备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让学生将自以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活动中,人人必讲,这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促使学生读相关方面的书,而且巩固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这些活动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设计说话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有条理地说,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谈收获,议看法,评瑕瑜,让学生一方面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另一方面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中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渴望,同时也在说话中帮助学生积累了新的词汇、短语、句子,掌握了新的语言结构,既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技能,又达到了巩固平时学习的语言材料的目的。(5)增加习作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习作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为此,我要求学生常练笔。不过,千万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应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来做这件事。这就要求我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习作上花力气,经过探索,我们做到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断与成文结合、大作与日记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可以分步练、集中练,可以教师评、学生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善闻、诵读、博览、多说、常写,多管齐下,又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加之教师适当指点,何愁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启迪学生的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是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通过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把如婀娜多姿的世界描绘出来,把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勾勒出来。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呢?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1)假设想象,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小学生都是天真浪漫、充满幻想的,如果恰当地启发他们想象,引导他们无拘无束地把想象写出来,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思维太活跃、太开阔了,他们的想象太奇妙了。我们教师常常用假定的作文题目来让学生写作,如:《假如我是„„》、《20年后我在„„》、《未来的交通工具》、《假如我生在三国时》等。对于这些作文题,教师不作任何字数、格式等方面要求和限制,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地自由发挥,快速作文,往往会写出令老师预想不到的好作文。

(2)大胆联想,激活创新思维。作文命题敢于创新,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一个符号可以像这,可以像那,有时同一个图形,同一个算式可以想象出许许多多的形象来。如:“0”是什么?“1+1=?”;或放一些动物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想象,有哪些动物?在干什么?„„并以“我听到„„”为题进行练笔。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或缺开头或缺结尾,或缺中间某个情节,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推想。去年9月我校一班级发生被盗事件,当时教室的一扇窗户开着,班里的饮水机和一些书本都不翼而飞,当发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推想会是什么人干的呢?他是怎么进来的呢?然后以《班级被盗了》写篇作文,学生根据事实推想出不同的结果,想象合理、新颖。

(3)延续想象,利用教材激发写作的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好些课文,因围绕某个教学目的,或因年级工作的需要,到一定阶段就结束,而后面往往还有很好的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内容未得到很好学习。如《玩出了名堂》课后安排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安排写一处景物,《给予树》课后安排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小摄影师》等一些课后都安排了续写故事。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同时学生们在写的时候还可以借鉴和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

(4)合理想象,把真人真事写生动。小学生作文有两大通病:一是没材料可写;二是有材料也写不好。这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上一味强调“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其实我们教材中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童话并不就是真实的,而是作者结合了社会现实,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这写作中称之为“虚构”。因此引导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加入一些合乎情理的想象是完全可以的,鼓励学生写作时不要被真人真事框死,恰当的添油加醋,把见闻、感受、想象融为一炉,岂不更好?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小学生作文仿写能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法。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作文,它好像小学生写字要临帖一样,是作文入门训练的必由之路。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仿写是起步阶段的“临帖”。《语文课程标准》把原来小学阶段的“作文”改称为“习作”,“习作”就是“练习写作。”仿写是就要经历由“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这样以来学生们有了要写的材料,有了写作的方法,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经验,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生动。具体做法如下:

(1)模仿起步,例文引路。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们通过研究认为可以。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写字、画画都有临贴、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尤其是小学生,尤其是刚开始作文起步的中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或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从现今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实践证明,仿写顺乎小学生模仿心理,能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只要引导得法,扬其利,避其弊,仿写就不会束缚学生思维,一些消极作用完全可以避免。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借鉴名篇的某些情节,学一学名家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风格,时间长了,就能在写作时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为值得提倡的是,仿写能面向全体,适应各种层次的学生学习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巧妙引导的仿写练习,学生的作文就很少有文理不通、词不达意的。

(2)仿写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模仿与创新一直是一对孪生姐妹存在于我们的一切生活实践中。作文更是如此,如果只有模仿,大家的作文无法避免其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又如何应对呢?学生的求异创新的意识又如何培养呢?新课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前三条这样写道:“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为我们确立了作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的新理念,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模仿的基础上更需要大胆的创新。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不仅为又大又美的草塘的景色所陶醉,同时又为草塘丰富的物产感到惊讶!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的家乡的美和物产丰富来,家乡的桔子、葡萄、桃子、柿子、锥栗„„。在老师的引导和直接鼓励下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写一篇喜爱自己家乡的作文的欲望。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高效的形象思维能力训练,只要我们细心的把握好、处理好教材和基础的关系,把握好形象思维训练的几个阶段,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是会有提高的。

(3)仿写让小学生掌握作文入门途径。从中年级起,利用范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仿写。一是利用教材进行仿写。根据课文的类型和学生的实际,选那些文情并茂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的课文或片断让学生进行仿写。二是利用“下水文”进行仿写。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写,启发他们的想像,使他们爱读爱写,感悟到写作文并不难。三是利用学生习作进行仿写。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挑选好的文章或片断,让小作者自己当众读,读者满怀信心和喜悦,听者赞叹不已,并萌发出“你写得这样好,我并不比你差”念头。通过这些途径,写作水平好的同学就得心应手,语言发展略差的同学也能“照着葫芦画个瓢”。同时对标点的写法、修改符号的应用、应用文的格式,学生对照模仿,运用中记忆,水到渠成,教师不需赘述,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文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培养,作文构思也会变得巧妙合理。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敞开思维的大门;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提供一些问题,使他们开动脑筋,引起争论,争取让他们积极讨论、参与讨论,并且给他们提供发表他观点的场地。就小学作文教学来说,观察是基础,表达是目的,而思维是核心。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而良好的观察员能力又是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的前提,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就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力,加强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首先,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学校里、家中和社会上接触到的事情,见到的各种人物,学到的各类知识都可以记。教师要求学生:日记可写一日中自己所做的事,也可以写一日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是,要选择最值得记忆的、印象最鲜明的、感受最深刻的内容完整地记下来,必须真实。例如:2003年10月15日—16日这两天,要学生观看电视节目,节目中连续报道了中国军人杨利伟乘坐“神舟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返回的种种震撼人心的场面,使人敬佩,令人难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记录下来。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插上思维的翅膀;

想象是在人头脑中把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所见到的景物、人物、事物,通过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所想象的意境中去。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多方面的训练,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其想象力,给学生思维空间,多方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是悬念可以促进想象。为了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我们要训练学生学写童话,充分拓展想象空间,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学会把不会说话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创意,想象成有生命、有语言、有动作的活的生命来写。有时可以故意把引人入胜的故事讲个开头,戛然而止,让学生去想象、分析、推理这个故事应如何发展下去,结局如何。学生面对这样的习作,充满了好奇心和写作欲望,带着高涨的情绪去思考,这种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将来创造性地工作所必不可少的。二是续编故事,丰富想象。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少年儿童第一大需要,故事中生动的情节,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续编故事,是让学生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再续编结尾。这样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养成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三是大胆设想,发掘学生独创能力。如题目为“春天里的人是ⅹⅹⅹ的”,学生会想到忙碌的、幸福的、朝气蓬勃的、精神抖擞的、快乐的、飞翔的等。这些作文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运用以上这些训练形式,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自主、活泼的锻炼。

我们教师就是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合理的想象,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这样学生作文构思才会 “奇”起来。

(二)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升。学生从不敢写到喜欢写,从写得平铺到写得精彩,两年多以来,数名学生的作文先后获得各种征文等级奖。

(三)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科研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理论材料。

(四)学校语文整体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从近两学期的成绩来看,语文成绩上升幅度很大,这得力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五)科研队伍形成,研究成果丰富。通过两年半的课题研究,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部分语文教师逐步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

十、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十一、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十二、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

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两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总之,对学生作文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喊喊空洞口号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坚持持久。对于已经总结出的研究成果需要继续不断完善,继续改进,争取有新的突破;对于我校的作文训练校本教材,继续做好修改,使其更规范更科学更具实效性;对于存在于教师身上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对于学生的指导继续坚持系列化训练的途径,并使作文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争取把我校的作文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形成一个更切合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工作模式,让作文教学生活化、个性化。那么,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变得绚丽多彩。

大树小学《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

2012年11月10日

第四篇: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孙雪离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有效的语言工具。写好作文它能够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更好的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由于我校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薄弱,作文课上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很多的毛病,如句子不通顺、不够字数、中心不够突出、语言贫瘠.....那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学生作文能力较差的问题。学科组员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本阶段,我主要是通过上作文活动课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督促他们多看优秀作品,多动笔写写心中的所想所感。努力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做到多思、多与人交流教学经验,让自己在实践中慢慢进步。

二、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学生:以七(1)班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写作情况。

2、研究方法: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具体指导方法的可操作性。

3、研究影响写作的因素:其一: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很多的农村家长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观念,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是不够的,他们也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出现学习思想散漫,不认真读书等现象,很多的家长没有引起重视。其二:小学到初一,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写作需要学生有好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当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基础打不好的情况下,那么写作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大难题。对于农村学校,经费的有限,对学生的课外延伸无法做得全面。他们的视野也相对狭窄,总感觉无事可写。

三、本阶段所做的努力

(一)了解学生情况

自课题研究开始,我们便结合我校实际,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学生在写作、生活、实践等方面的观察,从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动态、写作能力。

2.调查法:以七(1)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采取调查法,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调查、分析。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作为新教师的我,不管在教学技能,还是在经验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上作文课,很多时候不知从何入手,为了能够上好作文课,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看教学视频,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易于接受作文教学课。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需要培养,培养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我经常鼓励学生写作文去学校投稿,也尽力为学生修改作文,学校有什么作文比赛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全班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还成立了学习小组,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也经常把优秀的作文作为学习的典范,让大家来共同学习,经常叫他们赏析优秀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经常督促他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把好词好句摘抄起来作为写作素材。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慢慢的对写作有了一定的兴趣,也愿意拿自己的作品去学校投稿。当然班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但我相信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对他们多用心一点,他们是能进步的。

(四)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作文想要写好,除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外,其实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作文课上,注重作文写作技巧的学习,写作技巧有如何开头、结尾、立意、构思等,让他们懂得利用写作技巧使文章生动起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五)情感的培养

文学都是建立在生活上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上的所感所悟、所见所闻都能写进作文里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做一个多情的人,热爱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受大自然中一草一木。多情人自然有颗敏感的心,这样才懂得从生活中提取材料,提笔有事可写。

(六)注重写作训练

写好作文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要自己动笔写写,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遵循以下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多样性原则。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可以是故事、小说、寓言、写人、写事等。

3、持久性原则。要坚持长期、正确的写作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四、取得的成效

一学期以来,我负责研究的内容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对于写作有了一定兴趣,能够自觉的写周记,摘抄好言好句,有些同学还自动写作文给老师批改。他们能够尝试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写的作文不会太过单一,有了一些新亮点。我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反思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也提高个人作文教学能力。

五、存在的不足

虽然有些学生进步了,但还是存在一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文,对作文还是存在恐惧感。有些学生基础差,语言贫瘠,写出的作文比较单一。我对于作文的评改还不够详细,不够深入,还需努力改进。作文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很多时候不能够一对一的教学,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育,总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不来。作为新老师的我,不管教学水平,还是教学经验,确实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把观点通熟易懂、简明扼要地说出来,好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在以后的日子里需要继续增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以指导研究。

(六)努力方向

努力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让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入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培养他们写作的能力。尽量解决学生作文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内容单一,内容空洞,字数不够,无从下笔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多向同行的老师沟通、探讨、多问他们的建议。这样,去上课效果会比较好。要留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爱给予学习较差的学生。其实学生都是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在慢慢进步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们鼓励表扬。同时也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作品拿给老师点评,然后在校刊发表。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反思,善于摸索,慢慢地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现在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课题研究组上我得到真正的成长,让我在作文教学上有所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找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本课题经过充分的准备,于2009年8月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济源市教

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规划课题,并纳入了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管理序

列。为此,课题组成员大为振奋,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科学和创新的精神,高质量完成课题

研究任务。为使课题研究更加务实有效,现将本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1、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公民教育更具有创造性和智慧性,学校教育责任在于唤醒被启蒙者自

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上进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良好素质的公民在法律上是自律人,在生活里是自主人,在学习中是自觉人,在精神方面是自信人。培养自学能力,能促进小学生

思维积极发展,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发掘个人优势潜力,形成独特智慧力和创造力将来奉献

于社会。纵观世界名家名人,小观生活善者,无不以自学为先导,自主上进为内趋力,成就

自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国内优秀教师较好地在课堂

教学中实践落实。

2、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

“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

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自2008年3月以来,我校在镇中心校的指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

练”的教学模式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做了积极探索,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课

堂上也充满了少年活泼和自信。但由于我校学生自学能力低下,思维启而不发,教师教学被

学生的补缺补差牵着疲惫,教者苦,学者累。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提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的方法研究”课题,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死的习惯,改善

学生学习思维状态,形成自主学习的内趋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3、近期来,我校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以学校领导班子为主,走进课堂,随堂听课,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现状,分析教师教学的误区和学生学习的弊端,以此为突破口,发挥各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学生发

展为本,带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促使学科教学素质化。

二、本课题的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大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真正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状况及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提出“农村小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三、研究思路

各学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总课题范畴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的子

课题。以主题教研的方式推进研究。以教学内容为主线,有效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准确地把握预习情况。以学生“先学”遇到的疑点、难点、兴趣点为课堂

议论重点,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灵活进行课堂操作。

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的“先学”信息成果,“以学定

教”为指导思想,找到预习与堂上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探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寻找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

(2)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现状,并作分析,找出共性,以便实验研究更具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在对研究对象开展试验后,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和统计,获得研究对象是否发生期的变化。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由实验教师与教学人员一起,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经验总结法。通过具体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五、研究途径

(1)自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知识,首先应该对它有足够的兴趣,才能有要学习的欲望,那样才会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知识的特点,运用启发性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自学的倾向。

1设置知识悬念,吸引学生参与

教学前要设置知识“悬念”。“悬念”指学生对面临的问题或现象,感到困惑未知而产生急待求知的思想状态。要吸引学生主动自学,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即自学的兴趣。2创设“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参与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原有经验与当前面对的现实形成了矛盾。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了“认知冲突”时,就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而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才会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才会进一步深入。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身临其境”

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精辟,营造一个活跃学生思维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迫切地想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

(2)自学技能的培养

“学会求知技能”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放手让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学生,还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技能,使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做。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这“五会”,我们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以学生“自学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课堂。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导入激趣

课的开始,老师根据新知识的特点,确定怎样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自学的倾向,从而保证自学的实效性。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动力。我们要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从而“会学”。

2自学交流

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自学方法:划重点,标疑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也培养学生了学生自学的技能。其次进行组内交流,组内交流包括互相交流划出重点、互相质疑、解疑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都要交流发言,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学会了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自学技能有所提高。再次进行组间交流,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然后按课本内容先后标上序号,进行交流解疑。从而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并加强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认

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长期以来,受旧的教学传统观念的束缚,“师讲生听”形成的固定模式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在课堂上无法形成提问题的气氛。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意志和自制能力,努力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独立发现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质疑、主动提问,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3巩固练习

学生质疑解疑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理解。同时,有些问题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可举例让学生体会并悟出其中“奥妙”,从而巩固了自学效果。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都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才能巩固运用,发展提高。练习时要有目的、有步骤,在保证练习时间的同时还要注意练习的方式,注意视听做结合,并给学生留有必要的思考时间。另外,练习中还要随时注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有缺陷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4小结检测

经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时再回头细读教材,能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内化。交流质疑应该有个结果,学会归纳总结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标志之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把各种意见综合整理,得出结论,使大家形成共识。然后进行课堂检测,对本堂课知识一次系统测验,又是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同时也检测了学生的自学效果,反映出他们的自学技能掌握情况。

(3)自学习惯的培养

自学习惯的培养,主要是独立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独立自学习惯的培养,除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在课后布置学生确定小课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习惯。

六、研究目的:

以人为本,让课堂充满生命灵动。以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行为能力。

教师充分重视学生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能力过程,对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加以积极诱导并促使其发展,把握学习对象与教材内容的关联中心,设计先学后教的学习环节方式,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提供积极主动的学习空间。促使课堂中形成多种多类型的学习交流,点拨师生课堂生活中的灵动活力。

七、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上,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尤为突出.未来的人才不能只是被动受知的两脚书厨,而应该是主动学习,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庞大群体.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的需要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要求每一位教师提高认识,付诸于行动。

3.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就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八、研究基础

我校一年多来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主题式教研,每学期各教研组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教研主题,有效提高教师主动研究日常教学课质量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解决小学校教研效益。教师们已主动关注小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培养,寻找培养自学能力的理论支撑,数名教师已率先开展改变教材的教学呈现方式、重建阳光活力课堂的探索,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思维状态趋于活跃,撰写的研究论文有思考价值,为此课题的实验提供大量的基础积累。

九、研究步骤: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09年9月)准备阶段。

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开展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比对新课改相关要求和现代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找出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立研究课题提供背景资料。针对学校课堂教学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详细《课题研究方案》,提出立项申请。

2、第二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5月)全面实施研究,进行教学实验阶段。

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形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3、第三阶段:(2010年6月——2008年9月)研究总结、结题阶段。

研究活动全过程的总结工作,论文撰写工作,形成研究成果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十、人员组成和分工:

1、课题主持人刘元林全面负责课题的实施

2、课题组核心成员

刘元林中教一级课题组长负责课题协调实施

秦亮亮中教二级课题副组长负责撰写总结报告

高小艳小学一级课题副组长负责具体实施

王汉华小学一级实验教师负责课题档案资料的积累

张宝平小学一级实验教师负责课题论文汇编

赵国忠小学高级实验教师负责问卷形成王汉明小学高级实验教师负责调查研究

翟中平小学一级实验教师负责调查分析

马卫琴小学一级实验教师负责调查研究

李如意小学高级实验教师负责调查研究

下载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一)、我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吴立岗教授也认为: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的天性。其实,最有权利......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共五篇)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经奉节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为奉......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姓 名:余耿泉学 号:1144001406367 专 业: 行政管理......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总结报告亢村中心校丰乐屯学校 崔 彩 丽《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总结报告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读写、轻听说的观......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08-06-03 08:11:03) 转载标签: 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研究教育 ▼ 分类: 教师课题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小语修......

    在教学中培养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策略的课题研究

    在教学中培养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策略的课题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江西教育》第十届“与课改同成长”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类别:语文学科论文 单位:小学 姓名:梁 X X 电话:134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