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我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吴立岗教授也认为: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的天性。其实,最有权利想象的也是孩子,只有孩子才最有无尽美好的未来可以去憧憬、去设计、去实现。创造离不开想象,作文也离不开想象;想象制约着创造,制约着作文。想象能力决定着创造活动和创造物的水平,也决定着写作活动和作品的水平。只有想象,才能使构思不落窠臼,开辟心路,从而写出新鲜活泼的好文章来。“没有想象就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们进行了《在想像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的研究。
(二)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倾向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性想像力小学生想象作文的能力培养指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和生活资源,通过作文课堂教学和想象作文训练课开拓学生想像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三川小学——凌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二)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 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1—6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五、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六、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 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七、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八、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
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两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5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5、6年,但是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一一指导一一学生习作一一教师批改一一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改革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我们曾经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朱自清先生称写作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一一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思想认识,影响着他们的做人准则。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缺乏了敢想、敢做、敢说、敢写勇气的孩子又怎可能成长为新世纪急需的创造性人才呢?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作文现状足以令我们警觉,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一、究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参考文献: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要适应人物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策略的研究.就是根据农村小学生在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规律,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给学生作文指路,使其作文更具目的性。
(三)心理学理论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实验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发展起来的。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作文能力:《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种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称,就叫做作文能力。
作文能力培养策略:通过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作文能力培养的原则、方法、途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和兴趣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小学生; 研究范围:天池小学3---5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3-5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七、研究步骤 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2月一一2016年3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研究方向。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3月一一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
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八、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
(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九、研究重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校从2016年2月开始着手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以“五个策略”为方法和手段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
(一)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探索和归纳出了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五大策略”。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特别是对那些不愿写、害怕写作文的学生,需要我们对美文的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我们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作文,通过对产生在学生身边的平民佳作进行赏析的办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文就在生活中,美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能成为写美文的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1)用欣赏的眼光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应渗透在我们的每节语文课中,特别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应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将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训练的写作要求。编者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范文,题材、体裁、风格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发现优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动人,故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
如《桂林上水》这课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桂林山水的魅力不正来源于作者笔下的优美文字吗?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呢?学生在对优美词句深刻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
(2)要用欣赏的心情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学生的作文常被评为“假大空废”,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编、临,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叶圣陶先生曾告戒我们:“平时对于学生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因此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能够由原来作为被动接受训练的容器自觉探求创造写作技法的主人公,让作文教学由“要我写”到“我要写”、“我会写”。首先要了解学生近期积累到的写作素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师生共同选择一个共性话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分析中老师是引导者、聆听者,学生是述说者、评论者。最后当学生兴致高昂时,教师要给与鼓励和激发,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见闻、所思所想用书面的形式将它表达出来。
(3)要用欣赏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同时还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批改时多给原著以尊重,少用大面积的删改,教师要让学生有重点地去接受、去改正。如果太武断认为他这不行,那也不对,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写不好作文的,只有老师改的才是最好的,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二是注意评语的鼓励与提示功能,让评语充满童趣;有的老师写作文评语经常用“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等这些话语,学生看后不明白具体问题在哪儿,修改起来如“老虎啃天一无处下口”。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非常注重作文评语,老师写的评语总是先肯定优点,再婉转指出不足,学生读了不但心灵受到熏陶和启迪,而且获得难忘的教益。如赞美鼓励性的:“春天的景色,在你的笔下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温馨提示性的:“小花猫的顽皮淘气确实很可爱,但是,小猫的样子怎样,颜色如何,如能再仔细观察,生动地写下来,小花猫就更可爱了!”也有倾心交流性的:“锅碗总要碰瓢盆,同学和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我们要相互理解、包容。”还有真诚祝愿性的:“只要你博览群书,留心观察,勤于练笔,你写好作文的心愿定会变成美妙的现实!”三是讲评时多读精彩的句段;讲评作文时,老师习惯只读那些优秀学生的好文章,当作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其他学生鲜有机会展示,偶有机会,也主要是被当作病文,供大家共同修改,口诛笔伐,得到肯定的机会少。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生作文能做到文质兼美的少之又少,但在某一方面写得出色的却不乏其人。老师讲评时,除挑选几篇精彩文章在班上读外,还要重点关注那些作文一般、有困难的那些同学,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他有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也要抓住这次机会在班上读一读,并且给予表扬,增强他们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4)要用欣赏的手段和方式肯定学生的作品,增加学生的写作成绩感;
我们要让学生的作文流动起来。语文老师不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同学、家长等也可以参与进来,让学生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为作文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有的教师设计了极富创意“活页作文”,学生每次作文都写在稿纸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先批阅,小组成员把分到小组内的作文轮流都批改一遍,都写上简单的、不重复的评语,发现问题,还可以找到作者当面交流。老师最后进行批阅,将每次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在上阅读课或晚上带回家阅读,作文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在班级中有效地流动了起来。然后指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并举办多姿多彩的展览:优秀“作文集”展、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作文能力较强的自不必说了,自己的佳作“上墙”了,当然喜上眉梢;作文能力较差的也尝到了甜头,因为他们文中的佳段、佳句也参展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只要老师能“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孩子的的心理观察世界,以孩子的标准赏评孩子的文章,就一定会发现孩子习作中的许多优点,就会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潜能。在老师的赞赏和鼓励中开始习作的孩子,是不会还会害怕作文,孩子们在老师的尊重和引导下,也一定会敞开了心扉,畅所欲言。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秒起来;
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悟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1)利用传播媒介,在听中积累语言。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载。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听”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平时选购一些优秀的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或短小精美的文章的磁带,让学生带回家听,学生十分感兴趣,有些句子自然而然就会背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就丰富了;并教学生利用吃饭或休息时间通过传播媒介听些评书之类,让学生从听中认识文学名著,由此产生读的欲望。这样,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并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语言作了铺垫。
(2)强化熟读背诵,在诵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践证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教学的高妙之处。很多专家都痛心于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书声,一些范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二、三课时口干舌燥的讲析,但仍有学生不能熟读课文。这与我们古人“口舌成疮“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强调熟读背诵,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为此,对所学课文,我们要求所教中、高年级学生有选择地尽量多背,或记住大意复述课文,并且根据学校安排把小学生应该背诵的70首古诗词落到实处。不仅如此,我们还根据现有教材,增加一些诗文或优美片断,鼓励学生熟读背诵。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写作水平明显上升,大量的好词、佳句在学生作文中随处可见,“米”源充足,胸藏万汇,何愁孩子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呢?
(3)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面,具体要求:每人每天要保证至少20分钟的课外阅读,并从阅读的读物中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
(4)开辟说话园地,从说中积累语言。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说话处在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其终端就是所谓“内部语言”。说话在其建构过程中不断向“材料仓库’7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前行,由含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一定的“所有”语言表达出来。为此,我们教师开辟了说话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备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让学生将自以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活动中,人人必讲,这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促使学生读相关方面的书,而且巩固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这些活动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设计说话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有条理地说,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谈收获,议看法,评瑕瑜,让学生一方面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另一方面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中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渴望,同时也在说话中帮助学生积累了新的词汇、短语、句子,掌握了新的语言结构,既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技能,又达到了巩固平时学习的语言材料的目的。
(5)增加习作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习作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为此,我要求学生常练笔。不过,千万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应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来做这件事。这就要求我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习作上花力气,经过探索,我们做到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断与成文结合、大作与日记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可以分步练、集中练,可以教师评、学生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善闻、诵读、博览、多说、常写,多管齐下,又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加之教师适当指点,何愁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启迪学生的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是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通过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把如婀娜多姿的世界描绘出来,把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勾勒出来。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呢?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1)假设想象,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小学生都是天真浪漫、充满幻想的,如果恰当地启发他们想象,引导他们无拘无束地把想象写出来,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思维太活跃、太开阔了,他们的想象太奇妙了。我们教师常常用假定的作文题目来让学生写作,如:《假如我是??》、《20年后我在??》、《未来的交通工具》、《假如我生在三国时》等。对于这些作文题,教师不作任何字数、格式等方面要求和限制,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地自由发挥,快速作文,往往会写出令老师预想不到的好作文。
(2)大胆联想,激活创新思维。作文命题敢于创新,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一个符号可以像这,可以像那,有时同一个图形,同一个算式可以想象出许许多多的形象来。如:“0”是什么?“1+1=?”或放一些动物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想象,有哪些动物?在干什么???并以“我听到??”为题进行练笔。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或缺开头或缺结尾,或缺中间某个情节,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推想。去年9月我校一班级发生被盗事件,当时教室的一扇窗户开着,班里的饮水机和一些书本都不翼而飞,当发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推想会是什么人干的呢?他是怎么进来的呢?然后以《班级被盗了》写篇作文,学生根据事实推想出不同的结果,想象合理、新颖。
(3)延续想象,利用教材激发写作的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好些课文,因围绕某个教学目的,或因年级工作的需要,到一定阶段就结束,而后面往往还有很好的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内容未得到很好学习。如《玩出了名堂》课后安排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安排写一处景物,《给予树》课后安排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小摄影师》等一些课后都安排了续写故事。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同时学生们在写的时候还可以借鉴和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
(4)合理想象,把真人真事写生动。小学生作文有两大通病:一是没材料可写;二是有材料也写不好。这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上一味强调“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其实我们教材中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童话并不就是真实的,而是作者结合了社会现实,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这写作中称之为“虚构”。因此引导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加入一些合乎情理的想象是完全可以的,鼓励学生写作时不要被真人真事框死,恰当的添油加醋,把见闻、感受、想象融为一炉,岂不更好?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小学生作文仿写能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法。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作文,它好像小学生写字要临帖一样,是作文入门训练的必由之路。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仿写是起步阶段的“临帖”。《语文课程标准》把原来小学阶段的“作文”改称为“习作”,“习作”就是“练习写作。”仿写是就要经历由“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这样以来学生们有了要写的材料,有了写作的方法,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经验,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生动。具体做法如下:
(1)模仿起步,例文引路。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们通过研究认为可以。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写字、画画都有临贴、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尤其是小学生,尤其是刚开始作文起步的中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或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从现今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实践证明,仿写顺乎小学生模仿心理,能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只要引导得法,扬其利,避其弊,仿写就不会束缚学生思维,一些消极作用完全可以避免。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借鉴名篇的某些情节,学一学名家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风格,时间长了,就能在写作时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为值得提倡的是,仿写能面向全体,适应各种层次的学生学习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巧妙引导的仿写练习,学生的作文就很少有文理不通、词不达意的。
(2)仿写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模仿与创新一直是一对孪生姐妹存在于我们的一切生活实践中。作文更是如此,如果只有模仿,大家的作文无法避免其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又如何应对呢?学生的求异创新的意识又如何培养呢?新课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前三条这样写道:“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为我们确立了作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的新理念,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模仿的基础上更需要大胆的创新。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课文《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不仅为又大又美的草塘的景色所陶醉,同时又为草塘丰富的物产感到惊讶!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的家乡的美和物产丰富来,家乡的桔子、葡萄、桃子、柿子。在老师的引导和直接鼓励下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写一篇喜爱自己家乡的作文的欲望。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高效的形象思维能力训练,只要我们细心的把握好、处理好教材和基础的关系,把握好形象思维训练的几个阶段,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是会有提高的。
(3)仿写让小学生掌握作文入门途径。从中年级起,利用范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仿写。一是利用教材进行仿写。根据课文的类型和学生的实际,选那些文情并茂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的课文或片断让学生进行仿写。二是利用“下水文”进行仿写。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写,启发他们的想像,使他们爱读爱写,感悟到写作文并不难。三是利用学生习作进行仿写。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挑选好的文章或片断,让小作者自己当众读,读者满怀信心和喜悦,听者赞叹不已,并萌发出“你写得这样好,我并不比你差”念头。通过这些途径,写作水平好的同学就得心应手,语言发展略差的同学也能“照着葫芦画个瓢”。同时对标点的写法、修改符号的应用、应用文的格式,学生对照模仿,运用中记忆,水到渠成,教师不需赘述,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文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培养,作文构思也会变得巧妙合理。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敞开思维的大门;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提供一些问题,使他们开动脑筋,引起争论,争取让他们积极讨论、参与讨论,并且给他们提供发表他观点的场地。就小学作文教学来说,观察是基础,表达是目的,而思维是核心。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而良好的观察员能力又是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的前提,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就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力,加强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首先,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学校里、家中和社会上接触到的事情,见到的各种人物,学到的各类知识都可以记。教师要求学生:日记可写一日中自己所做的事,也可以写一日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是,要选择最值得记忆的、印象最鲜明的、感受最深刻的内容完整地记下来,必须真实。例如:2003年10月15日一16日这两天,要学生观看电视节目,节目中连续报道了中国军人杨利伟乘坐“神舟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返回的种种震撼人心的场面,使人敬佩,令人难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记录下来。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插上思维的翅膀;
想象是在人头脑中把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所见到的景物、人物、事物,通过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所想象的意境中去。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多方面的训练,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其想象力,给学生思维空间,多方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是悬念可以促进想象。为了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我们要训练学生学写童话,充分拓展想象空间,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学会把不会说话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创意,想象成有生命、有语言、有动作的活的生命来写。有时可以故意把引人入胜的故事讲个开头,戛然而止,让学生去想象、分析、推理这个故事应如何发展下去,结局如何。学生面对这样的习作,充满了好奇心和写作欲望,带着高涨的情绪去思考,这种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将来创造性地工作所必不可少的。二是续编故事,丰富想象。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少年儿童第一大需要,故事中生动的情节,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续编故事,是让学生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再续编结尾。这样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养成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三是大胆设想,发掘学生独创能力。如题目为“春天里的人是×××’,学生会想到忙碌的、幸福的、朝气蓬勃的、精神抖擞的、快乐的、飞翔的等。这些作文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运用以上这些训练形式,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自主、活泼的锻炼。
我们教师就是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合理的想象,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这样学生作文构思才会“奇”起来。
(二)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升。学生从不敢写到喜欢写,从写得平铺到写得精彩,近一年以来,数名学生的作文先后获得各种征文等级奖。
(三)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科研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理论材料。
(四)学校语文整体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从近两学期的成绩来看,语文成绩上升幅度很大,这得力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五)科研队伍形成,研究成果丰富。通过两年半的课题研究,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部分语文教师逐步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
十、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十一、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十二、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
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
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一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总之,对学生作文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喊喊空洞口号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坚持持久。对于已经总结出的研究成果需要继续不断完善,继续改进,争取有新的突破;对于我校的作文训练校本教材,继续做好修改,使其更规范更科学更具实效性;对于存在于教师身上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对于学生的指导继续坚持系列化训练的途径,并使作文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争取把我校的作文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形成一个更切合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工作模式,让作文教学生活化、个性化。那么,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变得绚丽多彩。
第四篇:小学生作文想象能力培养
小学生作文想象能力培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常常觉得作文教学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事情。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令老师满意的作文,我想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创新,有目的的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呢?我想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想象能力的培养。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的描述,有时候头脑里自觉或不自觉的浮现出书本上所描述的情景,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想象。例如,我们学了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学生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时值初春,柳色如烟,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的黄鹂嬉戏,时而传来婉转的鸣叫声;万里晴空,一碧如洗,成行的白鹭点缀于蓝天之上,自由的翱翔,大自然洋溢着无限生机。要看西山,千年未化的积雪,闪烁着耀眼的银光;江边春水浩荡,停泊着将要驶向东吴的船只。想象能把抽象的文字边的形象化,能把历史带到眼前,远方引至身边。想象在读书过程中几乎是随时存在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能加深我们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就要抓住有想象色彩的文体,抓住有丰富内涵的故事情节和场景,特别是课文中的艺术“空白”,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想象,开发潜能,以求发展。如学习《买火柴的小女孩》,为使学生晓悟“作者为什么要把小女孩的死安排在大年夜,并且写小女孩是带着微笑
死去的”这一问题,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质疑:大年夜富人家的小孩可能在干什么呢?学生通过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富家子弟此时此刻正在家长的带领下,烤着温暖的火炉,尝着喷香的烤鸭,在美丽的圣诞树下尽情的享乐的情趣。这时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了两幅图景:一幅是富家子弟的享乐图,另一幅是小女孩被冻死的悲惨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抽象的思维变成了形象的思维,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下子就感受到那个社会实在是太不平等了,从而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鸟儿有了翅膀,就能自由飞翔,作文有了想象,就更加形象生动。想象必须要合理,才能使读者觉得有真实感,达到交流思想感情,为文章中心服务的目的。
2、结合课文进行想象作文训练。结合课文进行想象训练,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折椅。从一定意义上说,读是手段,写是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写,写好呢?应在尽心指导学生写好各种日记、系列小练笔、单元习作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依托课本,抓住契机,精心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续写、扩写、假写等作文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想象能力。a.续写。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学时,我常引导学生医院问的重点为续写的起点,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张开合理想象,顺着课后的思路,进行续写故事的结尾。例如课文《滥竽充数》讲的是南郭先生冒充吹竽混饭吃,最后怕被说破逃之夭夭的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在行家里充数的人。学完这则寓言后,让学生设想一下南郭先生离开王宫后,怎样痛改前非,刻苦学习吹竽,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吹竽手的过程。b.扩写或补写。有的文章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在过渡环节上,对人物情节写的十分简练。遇到这样的文章,我指导学生想象,补写一段相关的情节,进行扩写练习。如学了《狐狸和乌鸦》这则寓
言故事后,让学生想象乌鸦丢掉肉后的心理,进行“我真后悔”的乌鸦自白。这样一方面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写作的训练,另一方面又深化了“爱听奉承话就会上当”的主题。c.假写。假写是直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假设,再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或一段话。如教完《小音乐家杨科》,就以《假如杨科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了一段话。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后,写《我参加了攻克“三九一”高地战斗》。要求想象亲身参加战斗的经历,写出为邱少云报仇的心态,写出激烈的战斗场面。总之,利用课文进行想象做训练,一举多得,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写作内容,渗透了品德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还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
3、加强课外阅读,不断培养想象能力。想象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想展开想象,就要认真阅读和仔细品味文章的意思,一旦领悟,想象就接踵而来。宋代学者陆九渊曾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细思量。”指的是:要仔细的读,反复吟诵和体会,才能引起想象。各类书籍里,都有激发想象产生联想的地方。调动想象力的主要方法,是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反复加以端摩。我们要在读书中丰富想象,平时应该注意观察,勤与实践,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
4、借用“视听”,设计想象性作文空间。a、提供可视材料,留给想象空间。小学生想象具有形象性和直接性,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事物作为直接感知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提供实物、图片,不失时机地针对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想象作文。如组织学生观“日出”,看“日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出对日出(慢)、日落(快)的感受:“太阳好似一个还没睡够的孩子(日出)”、“劳累一天的太阳公公已经疲惫不堪了,想早点回家休息(日落)”。b、借助音乐形象,拓宽想象渠道。美妙的音乐同绘画一样,都来自于生活,它可以唤醒学生脑中那些曾经感知的而当时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如:听鸟鸣,想象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美景;闻雨声,想象雨水滋润万物,庄稼获得丰收的喜人景象……也可以选择富有儿童情趣又具有较强故事情节的音乐,让学生闭目倾听、欣赏,然后写出从音乐中听到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如录制一段声音的组合在作文课中播放:马达声、车鸣声、急刹车声、喧闹声、急促的脚步声……让学生想象写出当时的场景。
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感情经验来理解书本知识的倾向。知识多了,想象力就丰富,就能一触即发,随之而来,知识太少,不仅不容易正确理解书本,还可能从片面的知识中得出错误的结论。总之,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培养
想像作文的过程也是创造思维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建造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肯定学生的想像,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像大胆地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像之源;捕捉、创设生活情景中的想像之点,引导学生编写童话、续改写课文、观察图形、展望未来、变换角度等多种形式的作文,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想像,养成想像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想像力和写想象作文的水平。
一、营造民主、平等氛围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想像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只有民主教学,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不断产生新观念,否则,学生处处看教师的脸色行事,惟教师的观点是从,其思维必然狭隘僵化,乃至枯竭。为此,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并多加鼓励。诱发学生想像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首先表现为人格的平等。我们常常读不懂小学生的想像,这是因为我们用成年人的眼睛看世界,所以不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因此,教师应视学生为朋友,平等相待,态度和蔼,学生的思想及情感都应受到相互尊重,既不盲从教师,也不迁就学生,彻底打破师传生受的旧框框。我们只有学会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才能读懂小学生的想像,他们的想像才不会无端地受到伤害。
民主平等还表现为要允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意见不一致的观点,不要迫使学生钻入老师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中。小学生的想像受年龄的局限,难免幼稚、片面、离谱,甚至会想入非非。我们要正确地引导他们,而不是强制、恐吓他们。“孵小鸡”不是爱迪生的专利,许多小朋友都有类似想像。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用强制、恐吓的办法对待学生,是学校中最坏的事,它窒息了真正的科学动力。我曾看过这样一则例子:一位低年级教师要求学生就校园里的花圃写几句话,一位小朋友写道:“我听到花跟我说话的声音。”多么美好的想像啊!可这位教师却说:“胡扯!花怎么会跟你说话呢?”小朋友耷拉着脑袋不敢言语。这真是活生生地扼杀了学生的想像。我们没有理由把不符合成人逻辑的想像视为荒唐,去横加指责。如果他们的想像确实有问题,我们也应该同孩子探讨;或给孩子一定的时间,等他们有了一定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后,再去修正。所以,教师一定要理解、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有自由想像的权利,鼓励学生的大胆想像。
2.善于鼓励,激励创新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有时在批阅作文时,学生的想像并未有多么精彩,我也鼓励他:“你的想像真美!”“你的想像力真丰富!”这并非廉价的赞美!这赞美对于成人来说,或许听得多了,但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他的第一次,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第一次有这样的想像,第一次得到这样的评价。教师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述从他们心底淌出的故事,细细品味他们写在纸上的思想,在他们自由想像的空间里飞翔。在欣赏中,我们读懂童心,与孩子进一步沟通,一步步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会从这欣赏的目光中感受到理解、尊重和赞美,把想像当做快乐。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的想像向着更加合理、更加现实、更富有创造的境界发展。
3、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
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想像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二、作文形式设计多种多样
小学生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处于创造性想像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如果我们将学生比喻成一只可爱的小鸟,那么想像力就是可爱小鸟的翅膀。丰富的想像力能让孩子们翱翔于广阔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是充满灵性的天使。因此,我们的想像作文的教学要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设计多种多样的作文形式,着力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和想像思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
(一)、编写童话
童话借助想像,把动物、植物拟人化,把平常的人物、现象编成一幅幅不平常的图画。在儿童文学的百花园里,童话是最受小朋友喜爱的一朵小花。善良的白雪公主,美丽的灰姑娘,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有趣、神奇的故事犹如一块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每个学生。在孩子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有灵性的。教学时,我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提供材料,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比如,“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一只啄木鸟和一只花喜鹊┄┄”要求学生就此展开想像,编写通话故事。我还经常设计一些新颖、新奇、有趣的作文题目,要求他们根据身边的事物展开想像,将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通过编写故事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愿望和情趣。如《桌子和椅子的悄悄话》、《森林里的音乐会》、《——的自述》……这样的习作练习,让学生实现角色的转换,陶醉其中,尽情表达。
(二)、借助课文,拓宽想像
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学习能力,经过认真筛选而成,它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在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表达时常用略写和虚写,教学时,教师要是能多一双慧眼,多一些敏锐的第六感,往往能碰撞出一些动人的火花。如学了《纸奶奶的生日》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纸,为它设计广告词,做广告,看谁的广告最能吸引人。如《穷人》一课,故事就在“桑娜拉开了帐子”处结束了,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呢?于是我让学生以《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将课文续写下去。这样的想像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像中延伸。又如:教完《世纪宝鼎》一文后,我让学生为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按照《世纪宝鼎》一课的表达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将“吉祥物”的艺术造型、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有序地写出来,并以《吉祥物》为题。这些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和创作灵感的发挥,理解与表达比翼双飞,真是一举多得。
(三)、观察图形,任凭想像
想像的基础是表象,而图形则是表象的缩影,是人们最形象直观的表象。同一图形,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可以产生不同想像,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图形,多角度、全方位地仔细观察想像,可以培养学生求异想像思维、逆向想像思维,拓宽学生创新空间。如:教师画一个“○”,有的学生会想到是一个“ 0”,于是一桩关于“ 0”的往事就会浮现在眼前;有的略加几笔会想到像一个红太阳或像向日葵等;有的学生则想到公鸡张开的大嘴巴。又如:在一次考试时,我出了这样一个作文:将“□、△、○、◇”等图形进行组合,再产生想像,自拟题目,写一篇想像作文。学生大胆想像、设计,有的想像成一辆汽车;有的想像成未来的建筑物;有的想像课桌椅等等。这样的想像任意驰骋,通过不断地培养,学生灵感的火花不断闪现,学生的想像思维和创新能力都会渐渐提高。
(四)、展望未来,憧憬想像
想像来源现实生活,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为线索,想方设法超越现实。往往小学生的想像不太现实,但充满憧憬的神奇色彩,对未来生活信心十足,我们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让他们敢于绘制未来的蓝图,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没有美好的想像就没有新的创造,就没有美好的现实。这类训练的内容包括展望未来美好的想像,如《20年后的×××》、《 2040我们再相会》;问题圆满解决的想像,如《太空治癌医院》;科学超常发展想像,如《寻找人体黑匣子》等。憧憬想像极具创造性与挑战性,训练时,由于儿童的想像神奇色彩与成人不同,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意,适当之时提出参考意见。
(五)、变换角度,换位想像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去观察、思考、探索,有时会产生奇迹般的效果,真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变换角度,换位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时,应不拘于书本知识,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有了更多机会表现自己,他们的思路往往会别出心裁。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我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假如我是……》,要求学生变换角度,设身处境,把自己当作是邱少云或文中的“我”,来描述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变换角度想像。有的学生说:“平时我被火柴烧到,我都会大喊大叫。要是真在火堆里,我肯定会不顾一切跳起来。”有的学生说:“如果我在邱少云身边,我肯定不忍心这么可爱的战友活活烧死,我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去救他。”……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不仅是邱少云有惊人的毅力,“我”的意志也值得敬佩。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发挥他们的想像,课文的感情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又如学生对学校有什么建议,就可以让学生写《假如我是校长》,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说如果自己是校长会怎么做,用不同观点产生不同的想像。因此教师在教学或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换位想像,可以增强学生认知感。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教师经常潜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想像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创造力就会不断提高,写起想像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谈小学生想象作文的指导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丁凤燕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调节下,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组合,从而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或心理过程。想象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它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等于为写作插上了翅膀,写出的文章才能具体、形象,富有创造力。那么,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寻找所写事物的相似之处,大胆想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想象的直接动力。所以,教师可以从所写事物的相似之处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圆,要求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想象。教师可根据圆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进行类型想象。例如:皎洁的明月、火红的太阳等。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爱好体育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圆圆的足球、跳动的篮球……”展开想象;爱美的女同学,可让他们围绕“圆圆的镜子、闪烁的星星、迷人的彩灯、诱人的锣鼓……” 展开想象;喜欢科学的同学,可让他们围绕神奇的地球、奇妙的月球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的神经系统可以凭借灵敏的感知、找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五彩缤纷的想象。
(2)、创造机会,启发学生超越自我、超越时空,多方思维。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掌握这种工具,必须让小学生的作文尽一切可能,在尽可能丰富的的层面上得到实际应用和模拟运用,只有在充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激起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想象的能力。在想象的世界中,自我意识不在,时空的距离不在。善于想象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为此,教师可抓住有助于学生语言实际应用的一切可能的办法、形式、机会,不失时机地布置学生进行想象作文。像《二十年后的……》、《假如我会克隆,我要……》等作文训练,主要是借助想象让学生提前进入未来世界,去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培养这种想象力,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扬弃和超越,并能逐步打破自我、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创造新的形象。
(3)、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感知、愿望,借助“神话”的力量,乐于想象。培养这种想象力,就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在头脑中产生新事物的形象的过程,犹如幻想、幻觉、梦幻等。像卡通片《超级星战队奥特曼》、电视剧《欢天喜地七仙女》、《西游记》等,不仅为孩子们所迷恋,而且为成人钟爱,正因为制作者大胆想象,赋于故事主人公以各种超凡的神奇力量,才有如此吸引人的效果。学生作文也可采用这种想象,学习写作想象作文。这种想象能形成新的形象,不仅侧重于外在的形象轮廓,也侧重于内存的精神韵致。
总之,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学生在观察生活中选取题材,必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加工,才能刻画出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和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这种想象并非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际生活作为依据,按照写作要求对各种真人真事经过合理取舍加工的结果,是学生凭借自己对生活观察的真实感受写出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文章。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有心灵的自由和天真的情思,让他们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大胆地写。